知识整合提高个人组织价值论文

2022-05-01

摘要:终身学习与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个人成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关注着如何把得到的信息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文章着重讨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必要性,概述了Blog的产生及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优势。利用Blog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则是文章探讨的核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知识整合提高个人组织价值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整合提高个人组织价值论文 篇1:

从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入手浅谈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的有效性,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与关键。本文结合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招聘工作的5个主要环节出发,就提升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效率提出有参考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知识型员工;企业招聘

一、引言

市场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究其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目标转移到知识型员工身上,这是源于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企业智力资源(如:知识、技能及经验等),他们能够为企业价值创造、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如何有效引进知识型员工进入企业,并能够为企业长久的提供服务,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招聘作为人才进入企业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置环节。招聘究其本质目标,就是企业通过与应聘者了解、互动等,选出与自身、岗位等契合的人员。近几年来,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推动下,理论体系得到了长足的丰富。本文结合已有的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探究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为提高招聘有效性提供一个新视角,具有现实研究意义。

二、相关理论回顾

(一)知识型员工的相关概念。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最早是由德鲁克在1956年提出的,泛指“掌握、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及信息工作的人”[1]。概念一经提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学者们对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基本上都是以“知识”和“价值”为核心点而展开的,即运用知识,产生价值。知识型员工的主要特征为:1.自主意识较强;2.对自我发展与成长有着强烈的追求;3.对待事物有自己的见解,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4.社会责任感较强;5.工作富有创造性;6.善于创新,自学能力强。根据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特征,有关学者针对其求职行为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的求职行为可以分解成为五种彼此相关联的行为:1.理想职业目标明确,知识型员工对理想职业目标的把握是有计划性,且坚定自信;2.会制订详细的求职计划,知识型员工会理性的制订详细的求职计划;3.对应聘目标具有选择性,发展机遇是知识型员工应聘目标的重要标准,待遇其次;4.应聘阶段会制订计划并实施,应聘阶段,知识型员工会制定有针对性的应聘策略,以提高应聘的成功性;5.确定并接受求职结果,“保底意识”、“稳中求秀”是知识型员工在收到求职结果时候的主要心理和策略。

(二)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内涵。个人价值观,是人辨别是非、好恶,区别损益、美丑等的观念系统,能够为自身正当行为提供充足理由。同样,价值观使得个人基于自身需求,对客体重要性的认知有着稳定的看法。个体的决策和行为受到个人价值观的显著影响。组织价值观,是伴随着组织文化的研究而受到重视,学者们认为组织中有着统一的、被内化的、规范的信念,指导着组织成员的行为,这个信念就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个人价值观定义为个人在组织中所展现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及对组织文化的看法等。

个人-组织契合理论是基于人-环境互动理论,主要研究内容是个人与组织环境之间的融洽性、达到融洽的前置条件及达到融洽后的结果。个人-组织契合的内涵,经过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得到不同程度的丰富。学者们大致是从三方面的角度对个人-组织契合进行了诠释,一是“辅助性契合”,即从个人自身的特征与组织文化、氛围、制度等组织属性所具备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角度出发;二是“补偿性契合”,即从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相互满足、属性相互补充角度出发;三是整合“辅助性契合”和“补偿性契合”研究成果,提出较为完备的个人-组织契合模型,即个人与组织达到融洽是基于三种情况:1.彼此至少有一方满足对方需要;2.彼此的基本特征有着相似之处;3.情况1和情况2都满足。结合契合的基本概念,即相似性或一致性程度,大部分学者还是从“辅助性契合”的角度来诠释个人-组织契合的内涵。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们提出对个人与组织的契合的研究可以通过对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契合的研究来展开,这是源于价值观的基础性(无论个人还是组织,价值观都是其基本、持续的特征)[2]和统理性(通过价值观,能够预测个人的行为、意愿等)。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是个人价值观与组织文化一致性匹配的关键所在,当组织成员的价值观相同,则组织在变革、整合内部资源时,组织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将趋于一致,由此可见,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度良好会有效提升组织内信息交流效率,统一行为,组织成员间更容易达成共识,个人工作效率、组织运行效能得到提升。

(三)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在招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由于个人-组织价值观的良好契合会对员工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学者们对如何促进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产生了兴趣,对促进策略开展研究,发掘其管理价值。一些学者提出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如招聘、考核、薪酬、培训等方面都可以将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嵌套其中,他们进一步对在招聘中应用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应该是招聘工作的重要原则,必须予以重视,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除了分析岗位匹配度、应聘者知识技能以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应聘者的个人特征(兴趣、人格、价值取向等)、对应聘者-组织价值观契合的主观判断及应聘者的社交技能。如想达到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良好,那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就个人而言,在寻找工作时应该关注组织价值观,观察自身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是否一致;(2)就组织而言,在招聘工作中,要把价值观契合视为引进人员的原则之一;(3)当员工进入企业后,企业应该在培训方面下力气,如有计划性的开展组织文化培训,助推员工对组织目标、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提升价值契合度。

综上所述,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可知,在招聘工作中,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应聘者-织价值观契合,并运用一定的方法考察其程度。结合知识型员工的求职行为特点,本文将从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的角度出发,为招聘工作提出建议。

三、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角度下的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

基于知识型员工在求职过程中的“理性”和“感性”,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该注重细节。一般而言,招聘工作的主要环节为:招聘信息发布-简历接收-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理想的招聘工作,各主要环节应该贯穿着理念引导、文化指引。企业文化作为组织价值观的核心关键,应该在招聘环境、设施及工作人员上都有所体现,招聘环境、设施作为企业文化载体,工作人员作为企业文化践行者,都会对应聘人员关于企业的判断与辨别产生影响。因此在招聘信息发布环节,企业首先应该明确招聘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能力资质等“岗位匹配”信息,其次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组织所需人员的价值观(社交能力、个人理想、职业操守等)标准。另外,在回答应聘者咨询时,企业应该展示发展现状、企业文化特点、能够提供的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信息,便于应聘者能够客观的将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契合度进行比照。在简历接收、筛选环节,企业除了关注应聘者个人基本信息是否符合标准以外,还应该重点关注应聘者的求职动机、期望薪酬等信息与企业能够提供的条件的契合度。企业可以通过应聘者对岗位认知、是否服从调剂等方面的反馈来判定应聘者-组织价值观是否一致。此外,鉴于知识型员工普遍存在“信息粉饰”的情况,企业应当适当的使用一些技术辨别应聘者的“信息粉饰”,例如:诚信签字等。在笔试环节,企业除了开展岗位技能知识测试以外,确保岗位匹配,还应该开展个人特质测试,如:性格测试、职业倾向测试等,从而帮助企业遴选出适合特定企业文化的员工。在面试环节,企业一方面应该选择富有经验并且训练有素的人员作为面试官,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多使用合理的面试形式和方法(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关键事件、文件筐等),帮助企业有效发掘应聘者交流、应变、适应、协助等方面的素质。另外在回答应聘者咨询的时候,企业应该客观和传达真实消息,如劳动合同的主要信息,职位、岗位职责等具体要求,力求让应聘者对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以便能够产生合理的评估,这样做能够“打消”应聘者“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做可能会降低应聘者的期望值,但是能够让应聘者对工作的满意度及企业的认知得到提高。另外,企业还应该向应聘者传递职位晋升的路线,减少应聘者对企业承诺本身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加强应聘者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心。

结语:有效开展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为企业引进符合岗位要求、与组织价值观一致的人才,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补充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必须意识到提高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有效性的紧迫感。本文为企业结合自身特征、提高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参考。不足之处,关于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角度下的知识型员工招聘模式,更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需要在相关企业采纳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研究才能得出。

参考文献:

[1] 余丽丹、冯晓宪.基于契合理论的企业招聘质量评价及提升[J].经管空间.2012.02

[2] 徐长江,时勘.领导者-组织文化匹配模式的研究构思[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5:45-49

作者:高凡

知识整合提高个人组织价值论文 篇2:

Blog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终身学习与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个人成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关注着如何把得到的信息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文章着重讨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必要性,概述了Blog的产生及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优势。利用Blog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则是文章探讨的核心。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PKM;Blog

一、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是指个人意识、有目的的通过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创新、交流和分享,从而开拓个人视野、提高自身能力,并最终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质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竞争力。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的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三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造出新的知识。

个人知识管理要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适应目前、未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知识资源,持续学习;将知识资源应用于实际中去,展示学习和工作能力;参与知识创新、知识交流,谋求长期发展。

(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对知识的分类,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分类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知识的4W分类。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报告中,将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二是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why),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三是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 how),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四是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who),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

前两类知识是显性的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或教材、参加会议和查询数据库获得,而后两类知识,即“知道怎么做”和“知道是谁”,则是更加含蓄的知识,难以量化和信息化,难以通过正式的信息渠道转让,这两类知识属于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

对应于显性知识的管理环节,Blog这一社会性软件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通过网络无论在哪里都方便记录、管理、思考。最关键的知识转化过程,包括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即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将零散的显性知识归纳到成体系的知识系统结构中;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即从个人那里获得技能技巧,整合到已有的能力中;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即通过对显性内容的学习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即把隐性知识系统地表达、发布出来。

“学习要勤于记录,勤于思考,勤于整理。”对知识内容的学习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加以管理。Blog作为一种社会性软件,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应用工具,它能够反映真实的社会关系和交往活动,使得人与软件成为一体。

二、博客(Blog)概述

近年来,博客(Blog)及博客文化正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并被视为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4种网络交流方式。由于Blog具备及时编辑和发布、以时间为序自动管理、简单易用等特点,其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迅速成为网络时代通用的新型交流方式。

(一)Blog的产生

Blog(博客)的原名是weblog(也称blog)这个词,最早由Joinbarger于1997年提出,他认为Web log是一种用网页(web)形式来呈现的个人日志(log),简称为“网志”。1999年时,开始把Web log读成“Web log”,Blog一词才由此而生。此后,网志(Web log)的生产者与使用者即被称为Bloger(博客)。也就是说,“博客”应该包含两种意思:一是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二是指热衷于使用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人。本文所提到的Blog主要是针对第一层意思。

(二)Blog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优势

博客作为一个个性化的知识管理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将其引入到个人知识管理中不仅因为它可以方便大家获取各种相关知识、拓展知识获取的渠道;而且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交互模式,它还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这正是知识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Blog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有效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简易的信息发布。Blog有助于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信息,无需掌握任何繁琐复杂的技术,也无需了解艰涩难懂的程序代码,只需输入信息发布的文字即可。

2、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中,只有知识共享才能使知识创造价值。知识共享是Blog的功能之一。博客们在整理个人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其他网络访问者提供知识。因此,浏览他人的Blog也成为一种新的获取信息并掌握知识的行为。

3、深度知识交流和沟通。Blog为建立网络社交群体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其简单易用和及时发布的特点又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地利用其开展一些主题的探讨。通过Blog,人们可以在别人对自己信息的回复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反馈意见,获得许多启发。

4、知识积累和过滤。读者可以通过浏览兴趣相同或主题相近的Blog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而不必在漫无边际的网络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同时,也可以通过浏览不同Blog对某些信息的评论,加深个人的理解。目前,已经出现了专业的Blog搜索引擎,通过它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Blog,它不仅可以搜索到原创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发现经过人们过滤之后被推荐的重要信息。

5、较强的管理能力。基于Blog的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管理中引入Blog之后出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相对于传统知识管理方式而言,它是一种非正式的知识管理方式。在Blog的特殊运作过程中,体现出了很强的知识管理能力,且其所体现的能力大大超越了传统知识管理的能力范围,具有疏通传统知識管理瓶颈问题的作用,体现了新一代知识管理方式的绝对优势。

三、利用Bolg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一)确定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

要实施个人知识管理,首先要确定有哪些资料和知识需要管理。个人知识管理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组织和分类:一是人际交往信息管理(包括联系人的通讯方式、个性特点、交往的书信、电子邮件等);二是文档管理(收集的专业文章和论文的分类管理等);三是个人时间管理(个人备忘录、日志提醒等);四是个人思维火花管理(思维火花指的是瞬间灵光闪过时想到的好点子等);五是专业知识管理(包括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思考和评价,自己对本专业的想法和学习心得、专业知识网络资源的分类和管理等等)。明确了要管理的个人知识内容之后,就需要借助于知识管理工具来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

(二)整理和存储个人知识

搜集资料、习得知识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怎样对这些资料和知识进行整理并加以存储才是更重要的,这是知识管理的第二步。

知识管理的第二步应考虑区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加以整理。整理显性知识的关键是系统化,即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框架。整理隐性知识的关键是隐性知识显性化。

整理和存储知识的关键是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框架,即建立自己的Blog的系统架构,尤其是专题分类。一般来说,科学的专题分类有助于把收集到的资源有系统地储存,以便使用时快速撷取。

(三)知识的利用和分享

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知识积累、交流和共享都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而只有知识共享才能使知识创造价值。ArthurAndersen公司将知识管理表达为:

KM=(P+K)S

其中KM是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的缩写;K是指组织的知识(Organization Knowledge);P是组织的成员(People);“+”是指技术(Technology);而S分享(Share)。意思为:“组织知识的累计必须通过将人与技术充分结合,而在分享的组织文化下达到指数效果。”这个公式所要表达的是“知识管理必须通过将人与技术充分结合,而在共享的组织文化下达到乘数的效果。”,由此可见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知识共享也是Blog的功能之一。当我们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观点和看法时,我们需要将其共享,供其他浏览者阅读和评论。对于个人来说,所有参与者基于共同兴趣的话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并留意和关注他人的评论。在这样一个集体氛围中,只要思维积极地运转,始终处在思考状态,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就会在不断地分享和交流中产生灵感和新的想法和认识,从而有效地获取新知识。

(四)提高博客人气

每天都有大量的博客诞生,要使博客脱颖而出,得到更多的共享、更多的互动、更浓厚的氛围,那就要学会推广自己的博客。

1、明确博客主题。这将帮助你明确的博客内容主题,确定你的目标阅读者,有效提高博客阅读的回头率。

2、日志转载与评论。多看看别人博客的日志,多发表评论,多转载它人有用的文章,这是提高人气的好方法。

3、提高用户友好度,提供良好的用户阅读以及访问体验。保持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内容的排版上,讲究一个整洁大方,易于阅读,不能杂乱无章,字体过大过小都是不合适的。

4、及时更新博客,让用户看到你的博客内容的增长丰富。这是因为读者希望每次浏览你的博客时都能发现新内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每天都发布新帖,但你应该为定期发布新帖制定相应计划并执行。

四、结束语

作为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产物,博客正在展现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只要大家善于利用Blog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那么Blog必将成为提升自身綜合竞争实力的一把利剑。

参考文献:

1、张润彤.知识管理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夏敬华.知识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鲍俊龙,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小娟,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董绪芳,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鲍俊龙 张小娟 董绪芳

知识整合提高个人组织价值论文 篇3:

基于Blog的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

摘要 终身学习与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个人与组织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关注着如何把得到的信息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掌握一套符合时代特点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和技巧,对于建立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系统结构,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知识管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生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探讨Blog在研究生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研究生;知识管理;Blog

1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硕博研究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生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如何在信息时代的知识海洋中提取、加工和利用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信息,对个人发展尤为重要。研究生知识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专业成长和科研学术。但是,目前很多研究生并没有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须从“理念”与“IT”两个角度去完善,不仅有理论,而且要有技术的支撑。Blog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在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中具有巨大的优势。

2 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自己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并将散乱的信息片断转化为可以系统应用的知识,以此扩展个人知识的一种战略和过程。它注重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利用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利用信息进行更好的决策,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发展个人潜力[1]。

个人知识管理包括3层含义:1)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的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2)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3)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造出新的知识。也就是说,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组织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知识从混沌无序走向有序化知识流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3 研究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3.1 原始知识获取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的产出呈指数级增长,“信息爆炸”已是不争的事实。任何人都可以从网络上、书本上获取海量的信息,信息缺乏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人们不知如何从信息海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它有效地转化为知识,这实际上造成了信息的浪费以及人们精力的消耗。因此,如何迎接这一挑战和从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就显得愈加重要。有研究报告显示:知识工作者1/3的时间都用在了寻找某些他们永远没有找到的信息上。因此,研究生必须要具备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能够快速地在信息海洋中提取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转化成知识,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挑战。

3.2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需要个人知识在开始是以经验形式发生的,表现为繁杂、不稳定、稍纵即逝。如果不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关注和干预,一部分知识将会因为遗忘而流失,保存在头脑里的一部分经验会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检讨和澄清而以错误的形式存在着;而另一部分正确的经验也可能因为没有得到编码和概括而显得不成体系,不能随时提取。因此更应该对知识进行整理。

3.3 注重知识共享,促进学研交流的需要知识性工作者仅仅在能够与其他知识性工作者保持沟通和交流时才具有知识性,一个知识性工作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尽可能地与其他人保持沟通和协作,使得技能和知识可以共享,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创造力,并运用来解决身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2]。

知识管理是由知识获取和加工、知识存储和积累、知识共享和交流、知识使用和创新4个环节组成的一个环环相扣的知识活动链。这4个环节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其中,知识共享是关键,更是难点所在,它直接制约着知识的交流和创新,更关系到知识管理的效果,是知识管理成效的一个衡量标准。知识的“雪球效应”表明,知识不会因过多地应用而磨损减少,相反,知识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和流动,知识只有在相互交流时才得以发展,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如果知识不能与现有知识相联系并且不为人所有、多用,知识是没有价值的。知识联系越广就越有价值,就能得到更多和更好的共享,这样创造新的知识才成为可能。与其说“知识就是力量”,不如说“知识共享就是力量”。

4 Blog与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

4.1 应用Blog进行知识管理,有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根据知识的获取方式,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的结构化知识,如事实、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等。显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理解和交流,它具有公共性,可以存储在图书馆、局域网或数据库中,其传播和复制的成本较为低廉。隐性知识是指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述,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由认知、情感、信仰、经验和技能等5个要素共同组成,可细化为个人隐性知识、集体隐性知识、专业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相对主观,依附于人的大脑或技能中,通常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由于隐性知识具有非结构化和专有属性,其传播成本较高,范围较小。

在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个人需要养成一种灵感知识及时管理的好习惯,以便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当自己的头脑中迸发出创造性的思想,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时,一定要加以珍惜,不可错过和任其消逝。这些平常大脑中闪现的思想、灵感和智慧的火花对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发明往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灵感如果不及时加以记录,将极其容易消逝,从而对个人知识的创新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及时的记录,可以使其清晰化、明显化。另外,对灵感和思想碎片等知识原料或半成品与感兴趣或需要的人进行交流,特别是选择合适的学习伙伴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能加工和深化这些知识原材料,并激发产生新知识。思想上的灵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来源,利用Blog的方式记录和表达研究生学习生活上的点滴感想,使平时闪现的思想和智慧火花得以保存。

4.2 Blog支持形成学习共同体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公共构成的团体,彼此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个体的成长。Blog为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便利,使研究生很方便地找到学习伙伴。一般网站提供的Blog服务中,有一项是根据Blog日志标签而进行连接的服务,也即提供和自己日志具有相似内容的Blog,这样的服务更加方便了研究生寻找与自己具有相同特征和相同兴趣的人作为交流对象和学习伙伴,从而构建以研究生自身为中心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4.3 Blog支持RSS技术,有助于个人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传播与共享RSS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或者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的整合)。通常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上使用RSS订阅能更快速地获取信息;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及时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Blog通过RSS技术,实现浏览信息的“推”与“拉”的结合,极大方便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传统浏览信息的“拉”技术,用户要及时准确地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很困难,人们一方面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同时又忍受着信息的饥渴。Blog集成的RSS技术,则可以让浏览者利用RSS聚合器,定制自己感兴趣的站点,定时获得相关站点中内容更新的消息,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决定是否浏览[3]。

同时,RSS聚合和更新的内容、频率、内容源及关键字等是完全由用户在本地RSS阅读器中主动设置的,因此任何“噪音”和“垃圾”信息都被自动地排斥在外。这样,Blog就如同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使学习者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通过RSS订阅就可以及时获得相关知识领域的最新信息,更方便快捷地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共享,极大地促进个人知识管理。目前,大部分博客网站都集成了RSS技术,一般通过点击按钮“订阅本站”或“RSS”即可实现。

5 结束语

当今网络和信息社会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网络和信息技术也为研究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研究生,有必要利用新技术、新理念促进自己的学习研究。基于Blog的知识管理技术和理念是解决研究生学习研究中面临的问题的方法。利用Blog来进行知识管理,既是信息社会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其在未来能够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盛小平,何立阳.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综述[J].图书馆,2003(1)

[2]韦春伊.浅谈研究生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科法与经济,2005(12)

[3]曾红,张树人.Blog与知识管理[J].情报科学,2006(24)

作者:葛晓晓

上一篇:网络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