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庭教育备受关注和重视。笔者的家乡符川镇兰星村,是典型的贫困村,2020年9月—10月,利用一个月时间,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入户访谈的方式,对兰星村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论文 篇1:

关于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我国的一些落后地区(尤其在农村)一些贫困家庭仍旧存在,由于贫穷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笔者以为,家庭教育缺失、教育方法失当、周边社会环境等,是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需要家校合作,转变监护人的狭隘观念;引导监护人建立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学的教育;强化政府行为,加大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

关键词:贫困家庭 价值观偏差 家庭教育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更是将扶贫工作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我国的贫困问题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在我国的一些落后地区(尤其在农村)一些贫困家庭仍旧存在,由于贫穷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根据《95后高考状元报告》发现如今大部分高考状元都是来自于一些中产家庭甚至一些优渥的家庭,有的文章甚至直接指出:“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呢?金钱真的是最核心的原因吗?笔者以为,如今盛行的“贵族学校”并非必要条件,课外补习班更是无从可谈,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才是解决该问题的真正核心。价值观缺失、教育方法问题、周边社会环境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针对中学生的特性,我总结出几点关于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目的在于为中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使中学生家庭教育更有效果。

一、贫困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一)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导致孩子畸形发展

在贫困农村,由于文化程度及教育落后的现实,直接着影响到部分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他们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而与家庭无关,从而对孩子采取放养式管理,更不会考虑自己的日常行为会对孩子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甚至有些家长“读书无用论”的余毒远没有肃清,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孩子的学习意识。不仅如此,一些为摆脱贫困在外打工的父母认为,将孩子送到了学校就是完成了任务,重分轻德,对孩子的关爱沟通极度缺失,他们根本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监护人忙于挣钱以致消极教育

通过对当地的一些贫困家庭的走访发现,有一部分家长为了摆脱贫困而忙于外出挣钱,将孩子的生活监护转移至祖辈或者其他亲戚手里。而老年人对孙辈的教育以溺爱为主;其他亲戚对孩子的教育则以“完成任务”为主。他们或对孩子的顽劣行径舍不得严厉斥责;或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呈放任态度,以致孩子逐渐形成娇纵、任性的性格。他们对孩子教育是消极的,更是不科学的,这种家庭教育可能对孩子的发展埋下隐患。

(三)重身体、轻心理。影响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

孩子的健康指的是身心和谐的健康。但是贫困家庭的监护人大多是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不重视心理健康。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再加上陈旧观念的束缚,大多数监护人认为孩子只要身体长得壮就是健康,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连什么是心理健康都不知道。因为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再加和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的对比,很容易造成孩子内心的自卑感,从而导致性格孤僻、情绪异常等,这些都是心里不健康的表现,可很多监护人见惯不惊,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

二、解决贫困地区家庭教育难题的策略

(一)家校合作,共筑微信、QQ在线交流平台

如何支持和帮助那些既想盼望子女顺利健康成长,但又苦于自身水平与经济条件无法正确教育孩子的家长,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我认为,学校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与家长对接,共筑微信、QQ在线交流平台,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校内的生活学习情况,利用现代教育观点,科学指导贫困家庭的家庭教育。第一,指导监护人“信任孩子”。第二,指导监护人“赏识孩子”。第三,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错误理念,家校携手,统整各方面教育资源,形成多方位教育合力。另外,学校可以进一步扩大微信、QQ交流平台的作用,上传一些录制好的课外辅导视频和他人的经验总结,从而帮助这些贫困家庭走出无力承担对孩子进行科学家庭教育的困境。

(二)转变监护人的狭隘观念

为帮助监护人转变传统的“读书无用论”的狭隘思想观念,殷实子女之爱。教育部门应积极组织公益讲座,从而引导家长建构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将其慢慢渗入到日常的沟通教育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要努力使家长学校规范化,常态化,通过积极宣传,使每个家长都乐于来,乐于学,乐于用。

(三)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每位家长都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温馨、文明、宽松的家庭氛围中,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和良好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教师要经常了解贫困孩子的家庭状况,对不和睦家庭给予指导,尽量在家庭内少发生摩擦,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给孩子持之以恒的爱,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善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讨论问题,不要用训导的口吻与孩子说话,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孩子沟通,要学会聆听孩子说话,走进孩子的心中。

(四)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学的教育

学生们积极向上、乐观开阔、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等良好人生观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有些寒门学子思想封闭,信息面狭隘,无法进行学识的提升,而且在自卑、消极思想的影响下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因此,学校要起到良好的沟通功效,解开学生的思想包袱。要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多開展一些名人进学校演讲或者播放名人演讲视频,谈一谈他们成功的经历。可以开展读书观后感比赛,推荐一些寒门学子成功等励志方面的书籍,让他们懂得寒门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与坚持,一样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成为社会的佼佼者。要定期开展一系列如:“我读书我快乐”“做贡献”“爱家乡”“爱祖国”的活动,也可以在班内之间培养树立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进行学先进,争先进,做先进的评优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引导,治愈学生心理残缺,让心理课走进课堂。

(五)强化政府行为,加强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

解决贫困家庭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政府加大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也需要社会各界关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和教育,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成长问题。要统筹规划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同时要研究解决随外出务工子女上学等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把子女带在身边,以便让他们随时随地受到父母的关爱,为贫困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伟大的教育家宋庆龄曾言之:“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我相信通过我们多方面不懈的努力,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终将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责任编辑:晓角)

作者:郑书君

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论文 篇2:

浅谈贫困地区乡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庭教育备受关注和重视。笔者的家乡符川镇兰星村,是典型的贫困村,2020年9月—10月,利用一个月时间,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入户访谈的方式,对兰星村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在农村地区小学、初中的学生家长,均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对家庭教育的看法、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较以前大有进步,但也存在对家庭教育重视不足、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例如,有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较多,一部分家长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具有示范性等问题依然存在,家庭教育质量不高。因此,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还需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关键词:贫困乡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人生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石。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家庭教育是对一个孩子全部教育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教育扶贫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家长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乡村家庭教育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有效地推进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发达地区比贫困地区重视,发达地区比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丰富,是暂时客观存在的现状。因此,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是提高中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教育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学术界对家庭教育研究也很多。但对贫困地区乡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比较少。为了解乡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文章对符川镇兰星村家庭教育进行了调查,对贫困地区乡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符川镇兰星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地区山区乡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总户数476户,总人口1462人。在调研时,按照每户发放调查问卷一份的原则,实际发出调查问卷470份,6户因全家在外没有发放。收回调查问卷469份,1份被丢失,没再补写。有效调查问卷466份,有效率达到问卷要求。其中,小学文化程度或不识字家长7人,占1.5%;初中文化程度家长433人,占92.9%;高中文化程度24人,占5.2%;大学文化程度2人,占2.03%。调查问卷内容有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教育方法等内容,共16个问题。此外,还参考了相关文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乡村家庭教育的一些积极变化

1.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通过访谈和问卷发现,过去,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是教师的事,自己只管负责让娃娃吃饱穿暖,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抱着只是让孩子平安长大的态度。现在的乡村家长,也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成长,希望他们能考上大学。因此,不断向孩子灌输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调查发现,90.05%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较重视,认为学习是孩子现阶段最主要的工作。

2.更加重视和孩子的交流

过去的农村地区,因生活的困难和家长认识的局限。家长整天忙于生计,干不完的农活,处理不完的琐事,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和孩子交流。现在,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力度的加大,农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这种现象正在逐渐改变。大多数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教育,渴望和孩子交流,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调查发现,80.51%的家长能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沟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主要通过询问和闲聊方式交流。在“当孩子想告诉你学校发生的事时,你有什么反应”这一栏问卷里,90.21%的家长选择倾听和建议。他们也很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3.家庭氛围更加和谐民主

过去的农村家庭中,大人拥有绝对的权威。他们认为,会“服从”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善于也不愿意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做错了事,教育孩子的方式单一,打骂现象较严重。现在,这种教育方式在逐渐改变。年轻一代的家长和孩子能平等相处,教育方式更加民主,家庭氛围更加和谐。调查显示,80.22%的家长更愿意在平等交流中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

(二)乡村贫困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和人格发展

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他们能考上大学,把学习成绩作为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自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反之,若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哪怕其他方面非常优秀,也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他们家庭教育目标单一,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2.地方经济不发达

一部分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无法陪伴、照顾孩子。调查显示,兰星村有留守儿童家庭有25户,占总调查户数的四分之一。这些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抚养,更有3户,是几个孩子相互照顾,哥哥或姐姐自己还是孩子,还在读书,他们还得照顾自己的弟弟或妹妹。这些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心理和文化教育,亲情缺失,学习较差,性格也有缺陷,现状令人担忧。日渐凸显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乡村教育的难题之一。

3.家长行为不具有示范性,教育方式单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但调查发现,虽然部分家长也认识到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但在现实生活中,超过半数的家长不能长期坚持下去,甚至有些方面做得还不如孩子,起不到榜样的作用,严重的甚至误导孩子,影响孩子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调查中也发现,在农闲时节,一部分家长喜欢约上三五好友,聚在家中,喝酒、聊天、打牌、打麻将,他们沉迷于自己的娱乐活动,早已忘了还要辅导孩子,甚至有的孩子就在旁边写作业,但他们却不管不顾,给孩子的成長造成严重影响。更糟糕的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仍然存在。虽然一些家长已经意识到教育孩子应该鼓励、沟通和劝说,但他们却缺乏耐心,三句过后只剩埋怨和训斥了,甚至“棍棒伺候”。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40.92%的家长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没耐心和孩子交流;50.06%的家长会打骂孩子。只有不到10%的家长选择从不打骂孩子。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太调皮了,不打不骂就管不住了。

三、对策与建议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主体,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保障。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不能只靠学校来完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政府继续加大扶贫力度,解决当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近几年,随着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在乡村山区,由于产业链较少,还不能完全满足生活需求,一部分家长还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由于各种因素,自己的孩子只能仍然留在乡村,成为留守儿童。政府继续加大扶贫力度,使得农户在当地有工作,有收入,逐步缓解日益凸显的留守儿童问题。

(二)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纲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乡村教育的投入,优化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使乡村教育留得住教师,留得住人才,努力提高乡村學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开设家长短期培训班,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在农村地区,每年冬季的时候,大部分家庭农活已完,外出务工人员也陆续返乡,大部分父母有较多空闲时间。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冬季农闲时节组织一些短期的教育培训活动,让家长掌握基本的教育孩子方法。学会把握孩子的闪光点,正确对待孩子,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逐步改变“三句好话不如一棍子”的落后教育观念,不伤害孩子自尊、不侮辱孩子的人格,不断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我相信,通过多轮的教育培训,家长会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逐步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同时,这也是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把家庭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陶行知说过:“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学校和家庭的联络。”要努力搭建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采取定期交流和随机交流的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搭建面对面交流创造平台。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情况,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内容和计划,有效巩固和延伸学校教育成果,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教育家长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努力做好子女教育工作,尽到作为一名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和学校、社会一起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总之,贫困地区乡村家庭教育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各位家长一定要改变观念,积极学习,努力提高教育孩子的方法,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也应该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农村孩子家长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才能实现稳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进而达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鲁忠义.当代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1):129-133.

[2]熊少严.关于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4):46-49.

[3]荣子阳,王洪峰.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1994(6):22-23.

作者简介:包永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符家川中心小学。

作者:包永强

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论文 篇3: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而在这些问题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尤其突出,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成长环境。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问题 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我们西北贫困地区,因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发展,将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交给父辈或其他亲属帮助监护。这些孩子因此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基层学校和老师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不求上进、厌学;性格行为孤僻、自卑懦弱;不善交际交流……这些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片成长的沃土。在这些因素中,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强、灵活多样的特点。这种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是人生阅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留守儿童家长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照顾子女的生活、学习,导致留守儿童缺少与父母情感上的交流,留守儿童长期在这种状态中生活学习和成长,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照顾,遇到问题和困惑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答案,遇到困难和挫折得不到情感的支持,这样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形成心理阴影和性格缺陷。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这些本应健康成长的儿童出现了各种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值得全社会特别是儿童家长和教师的认真思考。

1.缺少父母的关怀,影响儿童性格发展和智力成长。

2.代理监护人能力不足,家庭教育滞后,孩子学习习惯差。

3.因无人监管,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4.出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监护职责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留下让他们铭记一生的烙印。在未进入校园学习之前,他们在家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而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家长一方或双方长年在外地务工,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极少,造成子女家庭教育上的拖欠,失去了孩子家庭教育的最佳机会。

2.祖辈抚养或亲属代替监管的不足。在广大留守儿童家庭中,孩子是由隔代长辈抚养,或由其他亲属代为监管。祖父母年龄大,家庭经济条件差,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文化知识水平低,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不会刻意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状况。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让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缺少对孩子的约束和教导,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会体谅家人的付出,不会关心别人。

3.不良社会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地方因为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原因,留守儿童开始向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县镇学校流动。这样他们就有了第二重身份--寄宿生。而大部分校外寄宿学生租住的房屋,寄宿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而少年儿童天生好奇、可塑性很强,在缺少家长监管的情况下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很多不良习惯,甚至成为问题儿童。

4.学校教育相对滞后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当家庭教育出现短板的时候,学校和教师就应理所当然承担这一责任。但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县镇学校教学压力大、教师精力有限,因此无法完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学校教育本身就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的功效。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1.家长要主动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

(1)陪伴孩子成长。陪伴就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怀和呵护。家长要尽最大努力亲自照顾子女,为子女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如果没有条件,也要利用节假日回家或利用寒暑假将孩子接到身边共同生活。培养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弥补家庭教育的欠缺。

(2)转变教育观念。知识改变命运,留守儿童家长要彻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经常保持与学校、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心理变化。也要多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2.学校要主动承担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缺失的责任。

(1)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学生的监护人。学校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的方式,举办知识讲座、家庭教育报告会等活动,提高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家庭教育的能力,以便更好配合学校教育的实施。

(2)发挥“留守儿童之家”功能。基层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大都建成使用,要利用项目资源扎實开展工作,让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健康、情感交流上得关怀和帮扶。通过教师与留守儿童结队帮扶、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精准扶贫“一生一规划”等形式,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压力、解决学习困难。

(3)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结队帮扶工作。学校根据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社团组织,进行正确疏导和教育,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各种文娱活动,培养兴趣爱好。

(4)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引导作用。学校做好心理咨询室建设,利用心理健康讲座、爱心电话、爱心驿站信箱等活动和方式,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培 养儿童积极上进、乐观进取的性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帮扶作用。

(1)发展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2)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地方政府要加大农村学校在经费投入,在人口较多的乡镇建立寄宿制学校,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3)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弘扬和传播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各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和惩处,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崇尚真、善、美的良好风气,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引导作用,积极拓展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基础作用,结合社会教育对儿童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杨鹏

上一篇: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富硒草莓生产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