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22

摘要:伴随着我国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广泛普及,互联网技术也逐渐应用到教育事业中。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论文 篇1: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数字化模式探索与尝试

摘要:本文就从中学计算机教学现状入手,分析数字化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数字化模式;探索;尝试

The Digitalization Model Exploration and Try in Middle School Computer Teaching

Zhou Yonglai

(Yunlong Town Middle School,Ningbo315100,China)

一、前言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计算机教学进入到中学教学课堂中。但是一度时期,计算机教学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片面的强调技术与知识以及技能的重要性,没有顾及到学生的现状和接受能力。因此,造成计算机教学始终达不到效果。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计算机教学必须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于是数字化模式就走进了课堂之中。弥补了传统计算机教学的不足之处。成为了计算机教学新方法的主要教学模式。

二、中学计算机教学现状

要分析出如今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其教学的现状来看,从各种实际的现象来综合分析。

(一)教学的目的为了考试。现实中的计算机教学都具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也是应试教育中最普遍的特征。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基础性学科,一些中学的一些领导和教师认识比较肤浅,加之办学的经费也比较紧张,就导致很多中学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上还没有被认可。

(二)将计算机教育办成技能培训课。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上网热的冲击,就促使人们对计算机教育的渴望。因此,到了假期社会上各种电脑培训铺天盖地的涌来,中学生在多方面原因之下纷纷参与,进入到电脑培训班学习,让中学生进入到计算机操作技能比拼误区。中学生毕竟还小,他们的思维还比较肤浅,还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他们对枯燥的理论与原理十分反感。

(三)忽视了学生创新培养。计算机教学不可能让中学生学会使用所有的软件,就要让他们学会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和举一反三,以及积极创新的能力。中学生也只有学会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真正学会计算机知识。

目前,很多的计算机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大多还采用灌输式与讲解式方法,教师以告知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潜能,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探索、积极思维的潜能。这样的教学,更加谈不上让学生进行创新。

三、中学计算机数字化教学模式探索

从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多方不足。要对计算机教学进行完善,除了要改变中学一些领导与教师的观念之外,还要改进教学模式,让中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真正目标。因此,数字化教学模式被中学计算机教学所采用。

(一)计算机数字化模式概念。计算机数字化模式主要是依托数字化的技术与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数字化教学工具综合运用起来,在计算机教学大纲的理论指导下,师生通过对数字化的教学信息进行展示、利用、收集、探索、创作、发现以及重组等方式,进行各类教学的模式。

(二)计算机数字化模式的分类。现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数字化模式,按照实践之中常用的模式分为了三类: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自学式的教学模式、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1.教授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音乐的制作技术与多媒体系统,作为了教学媒体进行以集体授课为主的教学过程。其中还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采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这种方式主要是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更新了教学媒体,相当于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新发展。

教授式教学模式既发挥了传统教学优势,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进来,达到直观的效果,这就增加了教学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将视频技术和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起来,实现了教师讲解的视频画面清晰、色彩逼真、稳定,语音上达到准确、清晰。这样就达到了声画同步,让计算机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2.自学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且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辅导与自学相结合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课堂与操作,学生就能够利用计算机中的多媒体和一些制作软件。这就让学生成为了认知的主体,是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种模式比较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他们能够根据自身学习历史和学习能力,以及当前的计算机知识水平,运用自主的选择教学策略来控制学习,并从计算机操作中反映出掌握的程度给予适当的强化与调整。

3.合作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且是将学生建立成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模式。需要小组的成员共同协作达成目标,是实现计算机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和发现信息,将计算机中的学习材料和小组中其他成员共享,甚至达到整体班级共享。

四、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数字化模式尝试

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模式,要对数字化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总体来说,中学计算机教学数字化模式对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的改革尝试。

计算机教学数字化模式的教学资源设计定位和传统和现代的课堂教学,也与远程网络教学不相同,是现代的课堂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了比较准确的评价,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了条件,教师也可随时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模式符合培养学生高水平计算机技能的要求。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数字化模式,不但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从教学上去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机动灵活的安排学习内容和自我的测试时间。

五、结束语

在如今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之下,中学的计算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培养学习自主学习与创造性学习作为主要目标。要充分使用数字化的教学模式,来解决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有利用数字化教学模式,才能够有效的实施计算机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余薇.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

[2]丁蓉晖.关于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

[3]马彪.数字化教学对现代教学模式影响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

[4]孟洪兵.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作者:周永来

高校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论文 篇2: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摘要:伴随着我国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广泛普及,互联网技术也逐渐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在这样的角度下来探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概念,并立足于教师在整体教学模式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行分析,从更加深入的角度探究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为全面提升高校计算机教学效率与水平、提高大学生群体综合计算机素养而做出努力。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新思考

前言:在现在数字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始致力于打造更加创新式的教学课堂模式,并且伴随素质教育的整体教育标准广泛普及到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之中,就更加需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平台,打造属于现代大学生群体的计算机翻转课堂,全方位构建健康态、年轻态和高效率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针对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而言,需要充分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融入人本教育思想。接下来,本文将站在满足新时期高校学生对计算机学科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借助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完成更高效的高校计算机教学计划,并积极调动大学生学习兴趣,而这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体制下高校计算机教育领域的发展目标。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一词最早是在2007年诞生的,美科罗拉多螺髻山林地公园高中化学老师亚伦萨姆斯与乔纳森伯尔曼想要帮缺席学生可以有机会学已讲过的课,他们借助录屏软件做出PowerPoint文稿录制授课过程,同时上传至网络。其它学生积极用这些视频复习与加强学习知识。学生的反应让Sam s与B ergm ann开始反思课堂授課时间有效利用问题,同时开始实践和以往不同教学模式,而这即为翻转课堂的雏形。结合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而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十分固定的模式,只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颠覆,就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定位,并且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和安排,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内化的重组,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把要教给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视频提前录制好,然后将录制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视频放到互联网络中,让学生可以提前观看[1]。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中一样一味地进行讲述性教学,而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所做的就是在一旁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使学生真正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中学习的主体。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自行安排他们学习的时间,同学之间能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来解决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积极沟通,能够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同学之间合作的方式,解决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基于“翻转课堂”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由知识灌输模式转换为学习引导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定位与扮演的角色与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很大的不同[2]。针对教学模式在传授计算机知识角度而言,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定位更为倾向于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行为的引导者,而不是传统教学行为中的计算机知识灌输者。而为了充分实现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中的高效性和教学行为的科学性,高校计算机教师作为高校计算机课堂的重要“领路人”,需要积极锻炼学生独立选择计算机学习导航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选择更加适合自身的学习板块与学习工具。

(二)由教材执行模式转换为互动研究模式

在高校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需要具备更为高素养和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能力,从而由计算机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计算机教育的研究者,发挥教师的真正存在价值。立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互动性和实时性,以此来呈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特点[3]。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行为的同时,教师更加要实现自我定位的转变,从而推动高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转变。可以说翻转课堂赋予了教师更加广阔的教学心得交流窗口,教师可以通过把握网络信息的多样性,来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积极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对计算机学习的见解互动。以此来构建真正的计算机知识教育研究模式,而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中的教材硬性执行教学模式。

(三)由教学管理模式转换为学习促进模式

在过去高校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发挥了教学管理环节的积极效用,然而很多情况下也会过于重视教学管理的死板规定和强制性。这样就会导致网络计算机的教学课堂失去了本真的乐趣和轻松,不利于营造更为欢快和自由的网络计算机教学氛围[4]。因此,当下在翻转课堂教学行为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管理者角色,向对学生的学习促进者角色发展。所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主要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利用高效和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各个学习目标制定的更加人性化和轻松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的乐趣,促进学生产生良好学习思维,彰显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行为的促进职能。

(四)由品德培育模式转换为情感支持模式

素质教育体制下教师不仅仅作为给学生传播计算机知识的教学者,也承担了对学生思想品德、个人行为的管理责任。然而为了使教学模式的定位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度融合,教师便需要在自身的角色基础上推动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发生转变,即由针对学生的品德培育教学模式向与学生进行良好交流、实现心灵沟通的情感支持者教学模式转变。以此来更好的保持师生间关系,营造充满爱和关怀的师生相处氛围,让学生在感动与温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为构建科学的高校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以上站在现代化先进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提出满足学生对高校计算机学习需求的翻转课堂计算机教学模式。其利用现代高校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致力于完成更高效的学习任务并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师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率大幅提升。本文以上指出在高校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理念的定位需要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和开发学生的标准,要更加充分具备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基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科学理念与有效实施过程中,也推动了我国高校计算机与其它学科教育事业走上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蕾.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设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 120-121.

[2]姚丽敏.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慕课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6:172-173.

[3]朱渔,罗来曦.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 257-258.

[4]余晓永,张倩,蔡之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30-32.

作者:刘海燕 彭利红

高校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论文 篇3:

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革新模式

【摘 要】为改善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了适用于该课程的考核革新模式,涉及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模式、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模式、面向薄弱点定位的精准评价技术这四个方面。从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的使用结果看,该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考核革新;考核系统性;考核针对性;考核时效性;薄弱点定位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4-0059-04

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誉为是“近代最深刻的技术革命”,其应用已遍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生活等领域,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主要城市对互联网应用与网络设备管理人才的需求占计算机人才总需求量的80%以上。为满足如此旺盛的网络人才需求,目前全国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遵循“计算机教育从娃娃做起”的思路,倡导在中学开设不同形式的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

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不同于现有中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它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课程。与基础课程知识点的清晰相比,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的知识点较为繁杂,这导致适用于基础课程的统一试卷的考核方式难以适用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在此情况下,如果仍简单照搬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那么考核效果必受影响。为精准掌握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情况,迫切需要提出适用于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就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而言,考核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内容是否具备针对性、考核组织是否具备合理性、考核形式是否具备多样性、考核目标是否具备明确性、考核过程是否具备可控性、考核结果是否具备可信性,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积极性。然而从现有研究来看,虽然目前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很多,但针对考核方式的讨论却很少,仅相关文献中提出了采用面向过程的考核方式来变革传统的统一试卷占主导的考核方式,但就如何进行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网络考核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南京市中学信息技术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契机,研究建立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的革新模式,提升南京市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的针对性、系统性、精准性和可信性,并最终帮助学生们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网络基础知识链。

计算机网络考核革新模式

1.革新思路

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改革,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考核评分形式的简单转变,而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涉及考核体系、考核内容、考核模式和评价技术四个方面。具体来讲,包括: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模式,以及面向薄弱点定位的多维量化评价技术。基于该思路,可以对学生做出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和精准性的网络学习考核,以帮助他们尽快构建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知识链。

2.革新内容

对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模式的革新涉及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考核的系统性是评价考核方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考核革新首先要对离散性考核模式进行变革。考核体系是一切考核之源,考核体系不系统,很难想象在该体系内进行的考核具备系统性。从认知规律出发,研究便于系统性考核实施的阶梯式考核体系;依据记忆理论,给出考核系统性改善的考核方式变迁模式。

(2)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模式。考核的针对性是评价考核方式优劣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考核革新必须对考核的偏差性进行变革。考核内容是考核的载体,考核内容的选取不具备针对性,很难想象使用该内容进行的考核具备针对性。研究网络事件现象与网络问题本质之间的映射机制,给出同构本质去冗的考核内容约简规则;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网络问题本质的考核内容提取模式。

(3)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模式。考核的时效性是评价考核方式优劣的又一个重要指标,考核革新必须对以往考核的时滞弊端进行变革(延迟考核对于及时发现学习问题通常是有弊无益)。时效性考核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考核组织模式,以实现传统考核的时序前移。借鉴计算机科学领域并行计算的思想,以业务流程为切入点,研究教学业务与考核业务并行实现的考核组织模式。

(4)面向薄弱点定位的精准评价技术。薄弱点定位能力是评价考核优劣的第四个重要指标,考核革新必须对薄弱知识点模糊定位的弊端进行变革。研究知识点、掌握强度和评价分数之间的对应规则,建立精准评价技术;研究考核分数的语义编码方法,构建基于分数的薄弱知识点倒查技术,以及最终成绩聚合的规格化技术。

3.革新方法

针对以上革新内容,制定如下的革新方法。

(1)在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将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艾宾浩斯的“记忆理论”引入到计算机网络考核体系中,以网络知识链构建阶梯为母线,建立基于认知规律和记忆理论的纵向阶梯式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层面和实验考核层面,如图1所示。

(2)在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利用特征提取和映射机制将众多网络现象映射为网络问题本质,然后使用约简技术去除重复冗余的网络问题本质,接着对约简后的正交的网络本质问题进行本体论(ontology)组织,最后依据教学进度使用组合计算对考核内容进行组织,如图2所示。

(3)在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将众多的教学内容{TC1,TC2,TC3,…TCm-1,TCm}和众多的考核内容{AC1,AC2,AC3,…ACn-1,ACn}按照认知时序组织成两个独立的任务流,同时依据知识点的不同掌握强度要求,在教学内容任务流中插入不同密度的知识营救点,然后使用基于内容的关联技术将知识营救点与考核内容任务流序列中的对应点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任务关联,最后使用并行计算中的流水线调度技术实现教学业务与考核业务的并行执行,如图3所示。

(4)在面向薄弱点定位的精准评价技术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对A个知识点进行logA位的正交编码,对B个知识点掌握要求属性进行(0-1)编码,利用索引技术,将知识点作为行坐标,掌握属性作为列坐标,形成考核成绩编码矩阵,以便给成绩赋予定位语义信息;给每个知识点赋予不同的权重,引入平移和加权等规格化计算,以便使聚合后的成绩呈现出正态分布,如图4所示。

实施效果

为响应南京市教育局提出的中学素质教育号召,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在中学部三个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网络作为该校一门备受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每年参与人数众多。

在这门课的开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怪现象,那就是虽然学生上课时热情较高,考核成绩也不错,但面对实际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居然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的现象。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利用本文思路进行了1/2试点(即同一个年级取一半班级使用革新后的考核模式,另一半班级仍使用类似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并对考核结束后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个年级各发放问卷200份,其中100份给革新模式后的学生,100份给原模式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革新后的考核模式较原有考核模式更能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效果。

结 论

为提升中学计算机网络兴趣课程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薄弱点定位的中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新模式,包括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模式、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模式、面向薄弱点定位的精准评价技术。下一步工作是对该模式进行扩展,使其能够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1117,70971067)、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2KJB520005)、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BM2003201)、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工程(JHB2012-20)、南京审计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一般课题(J2013004)和南京审计学院实验课程建设一般项目(SYKC201316)

作者:吴慧玲等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学校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