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网络探析论文

2022-04-17

自从1995年美国诞生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以来,网络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作为传统金融业与高科技产业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银行已经成为网络经济时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银行都将发展网络银行作为其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战略网络探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战略网络探析论文 篇1:

领导干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探析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我国网信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全方位了解“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内涵,并将相关工作统一到该思想上来。

【关键词】领导干部;网络强国战略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15日,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上明确强调: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并要求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并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全方位了解“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内涵,并将相关工作统一到该思想上来。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展开。能否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已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正在接受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洗礼,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也日趋显现。

1.1信息社会发展走向明晰,网络安全威胁也在同步增加

信息社会化的标志就是信息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基本动力,其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它以信息社会化指数来衡量一个国家信息社会发展程度。国家信息社会指数(ISI)在0.6以上的就表示进入了信息社会。据国家信息中心“2017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信息社会指数达到0.5748,总体上即将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但是随着全球信息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世界各国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也在同步增加。盗用资源、窃取机密、破坏网络的事件越来越多。尤其是“棱镜门事件”爆发以后,基于国家利益博弈的网络安全议题成为世界的热点。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1.2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战略引擎,蕴含着巨大的驱动潜能。一方面,信息化的基本方式就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通过主动扩展或者倒逼,推动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信息化与现代化各领域正在发生“化学反应”,通过信息的流动与处理,实现万物的互联与协同,从而优化治理结构、更新治理理念、提升治理效率。

当前,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但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在2019央视财经论坛上,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指出:中国“四基”(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不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目前中国在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材料上的自给率只有1/3,在2015年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时候自给率只有20%,到2020年达到40%。“四基”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石。

1.3信息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但众多领域面临严重挑战

我国自1994年加入互联网大家庭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为主的高科技新产品已进入平常百姓家,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重要的经济支撑。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39亿,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22亿,线上线下融合的经济模式已具雏形。

但是,在我国高科技领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成绩斐然、引起世界兴趣的同时,也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蓄意抹黑和打压。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对我国通讯科技企业中兴公司进行封杀;2019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保障信息与通讯技术及服务供应链安全》为由,对我国5G通信巨头华为公司进行“实体封杀”。随后,5月20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又力图围猎范围扩大到大疆、海康威视等中国机器人、无人机新兴企业,甚至对娱乐企业“抖音海外版TikTok”等网络公司进行打压。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具体内涵

治网之道:“多主体”与“多手段”并举。

对于国内的网络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党政、企业齐抓共管,良性互动。在2019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多主体参与”与“多手段结合”,便是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两年前的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明确要求:“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党和政府要承担党和政府的责任,哪一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在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的同时,还应调动网民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

对于国际网络空间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场合多次指出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形成公平、正义的国际网络治理环境。2015年世界第二届互联网大会、2018年世界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以及出访欧洲等国时,他强调要“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既要积极推动“联合国框架内的网络治理”,也要更好地“发挥各类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作用”,在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平等原则基础上,推进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秩序的良性变革,最终建成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发展之路:用创新的发展理念铸造核心技术“命门”。

“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明确判断,“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信息经济推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最为关键,惟有创新,才能铸造核心技术。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缺芯少魂”就会不堪一击。习近平总书记曾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没有核心技术,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如果核心技术这个“命门”掌握在他人手中,将隐患重重。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掌握这个“命门”的“钥匙”就是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三个“心”指出国之重器的重要:他指出“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理念就伴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频频出现。就在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创新理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坚定不移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把握网信军民融合的工作机理和规律,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

3.领导干部如何践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对策建议

3.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将相关工作统一到这一思想上来

古语有云:“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学习是一切做事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各级广大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做好网信工作的各项要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深刻内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快速发展。

3.2主动适应,认真践行,提高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能力

各级广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站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做好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3.3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强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保障工作

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党委(党组)要坚决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从政治和战略高度认清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安全形势,进一步强化“过关”意识和“屏障”意识,切实抓好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责任督查,确保落到实处。

3.4创新机制,激发动力,建立一支高素质信息人才队伍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最重要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从源头上激发从业人员内生动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信息人才队伍。

第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选好配强各级网信领导干部。培养选拔过硬的网信干部队伍,确保网信队伍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党领导下的网信事业长期兴旺发达的组织保证。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抓好源头,严把政治标准,真正把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第二,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拘一格选用优秀网信人才。互联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发展网信事业需要大批相关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此,要跟踪世界技术发展前沿和潮流,研究制定网信领域人才发展整体规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培育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队伍,突出專业性、创新性、实用性;要以实际能力为根本,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不拘泥于形式选人用人。

第三,研究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的管理使用,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技术部门、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中来;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在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人才入股、技术入股以及税收等方面制定专门政策,形成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体制机制。

3.5加强治理,净化空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治网管网的治本之策。

一要坚持多主体参与、多手段并用。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引导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治理,以经济手段调控网络利益,以法律手段规制网络空间,以技术手段规范网络行为,着力建构综合治网格局。

二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

三要加强互联网企业党组织建设,强化企业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体现了在国家总体安全观下网络安全治理综合统筹的新思路,为我们认清我国网信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有效解决当前网络安全管理统筹与集中问题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我们每个人都要本着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态度,树立强烈的监督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自觉抵制和发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不安全因素,自觉传递网络正能量;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要积极思考、统筹谋划、稳扎稳打,奋发努力,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2020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N],澎湃新闻,2020年4月15日

[2]牢牢把握网信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高质量推进网信事业新发展[N],重庆日报,2019年08月02日

作者简介:张勇(1973—),男,研究生,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党的建设、现代科技、社会管理研究。

作者:张勇

战略网络探析论文 篇2: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探析

自从1995年美国诞生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以来,网络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作为传统金融业与高科技产业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银行已经成为网络经济时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银行都将发展网络银行作为其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为了增强竞争能力,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我国银行业也正在融入到这股势不可当的潮流之中,纷纷开始“触网”。经过将近两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网络银行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网络银行的发展还面临着如观念更新、制度、安全、人才、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等等诸多问题。尽管欧美国家网络银行的发展可为我国提供很多宝贵经验,但由于我国金融业经营环境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思考我国网络银行在现有基础上的深层次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横向比较见差距

由于我国网络银行起步较晚,许多新的网络及计算机技术都得以应用于我国网络银行的建设之中。同时由于计算机外包技术在我国金融业的兴起,我国网络银行解决方案大都由IBM,NTT,HP等国际著名的IT企业提供。因此从技术因素方面看,我国网络银行并不比发达国家落后多少,我国网络银行与发达国家网络银行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非技术因素方面。

(一)经营环境比较

1.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不同

根据中国互连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0年6月30日,中国上网电脑数量有650万台,上网用户达到1690万,而1999年年底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50万和890万,也就是说,这两个数字半年内分别增长了85.7%和89.8%。尽管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是如此的惊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仍然是较低的。根据美国战略集团的最新统计,美国现在使用互联网的成年人已经超过了1亿,相当于我国网络用户人数的五倍多。目前我国上网用户占总人口比重还不到1%,这与美国的40%及德国的10%比较起来,差距是不言而喻的。CNNIC 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网民之中有21%是正在上学的学生,而他们使用网络银行服务的可能性相当小。同时绝大多数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还是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真正使用网上支付服务的用户少之又少,网民进行网上消费及网上支付的意识和习惯还不强。因此,单从用户角度讲,西方网络银行的优势是我国网络银行所无法比拟的,我国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2.网络银行法律制度及相关标

准的完备程度不同

由于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各国现有的传统金融法规及银行行业标准都已明显不适应网络银行的发展。新的针对网络银行交易规则的法律制度及相关标准亟需制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如1999年10月,负责对全国性银行和外国银行执行中央银行监管职能的美国财政部货币总监署出版了《总监手册—互联网银行业务》。该手册从监管角度确定了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的范围,要求银行注重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并规定了相关监督机构进行监管时的检查要点。可以说这本手册的出版为美国银行及监鉴定机构提供了网上银行风险控制及监管的基本依据和框架,有利用美国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还是空白,目前我国针对网络银行的法律制定和网络银行行业标准都未出台,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当网络银行发生经济纠纷时,在诸多当事人之间经济责任难以划分确认,降低了网络银行的安全性。而标准制定工作的滞后也使许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时踌躇不前,如中国银行没有推出企业对企业的网上资金结算业务,主要就是考虑到人民银行还未制定相应标准。同时,在我国数字签名还不具有法律效力,这使网上支付发展受到很大阻碍。

3.社会信用程度不同

由于网络银行上进行的支付与交易都是在不见面的“虚拟”环境中完成,所以健全的信用机制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网络银行在美国之所以可以很快的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正是其社会在多年的建设中,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信用机制,信用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经济活动的道德基础。而我国在这方面差距还很大。我国目前虽已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但我国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失信现象十分普遍,整个社会处于信用失灵状态。在企业信用方面,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至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而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我国目前还基本属于空白。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是绝大多数客户对网络银行及其他电子交易方式采取观望态度的原因之所在。

(二)经营观念及内部管理制度比较

由于新经济的巨大冲击,西方金融业经营观念及银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早已开始。网络经济已使西方金融业管理和经营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反过来,西方金融业新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又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尽管这种改革进程仍在继续,但改革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在西方,金融业非常注重市场营销,并将市场营销观念作为指导银行业务经营的基本思想。50年代后期,美国银行家协会正式提出,要求银行的一切与客户有关的活动都应该按市场营销因素协调起来,将市场营销观念渗透到银行业务经营的各个领域。现在西方银行已普遍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络营销模式,同时,西方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也还远远不够。管理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如果我们只是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而没有及时更新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只会陷于停滞状态,也不可能跟上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潮流。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银行经营模式变革的经验,迅速更新观念,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

深层分析出战略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目前还面临许多困境及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和冲突也必然会随着网络银行发展的不断深入而变得更加明显和突出。面对明显不相适应的经营环境,现阶段我们必须以战略眼光从长远角度来看待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等待。因此当前对网络银行的深层次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1.确立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实践经验,“网络银行”可以实现以下主要的目标值: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确立银行的企业形象;改善客户服务手段;提高金融创新速度;吸引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工作效率等。我国网络银行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并根据我国目前的经营环境来确定适合我国网络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西方有许多网络银行都以盈利作为其战略目标,而在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阶段,面对我国尚不成熟的经营环境,这种方案则是行不通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现在仍是由银行分支机构的多寡及所提供传统业务种类多少为主要决定因素的,网络银行在扩大市场占有率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会很大。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网络银行现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应定位于利用网络树立银行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吸引高质量的黄金客户。

通过对现有使用网络的用户群体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网络用户中个人用户主要是那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受过高等教育、个人理财愿望比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客户。这些人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及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上网企业中,主要包括跨国公司、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大型集团公司、高新科技企业。根据80/20黄金规则,这些客户正是银行的黄金客户,也是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因此我国网络银行应针对这些用户进行大力宣传,通过网上银行来体现自身的竞争力和技术的领先性,利用网络媒体建立起一种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注重高质量服务的企业形象,以此赢得黄金客户的青睐,从而增强银行整体竞争能力。

2.确立传统银行与网络银行并

行发展的战略

鉴于现阶段银行激烈的竞争前景和国内明显不相适应的经营环境,我们应该把传统银行与网络银行并行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同时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被收购的命运也证明了这一战略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由于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各有其优点,两者将会作为同一银行的不同平台共存。前者提供了经济、有效的平台,可以向客户提供超时空的“AAA”式服务;而后者允许客户和银行之间的直接接触。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应建立在其传统银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传统银行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我们首先应当注意发展网上银行业务需依靠传统分支机构和原有信息资源。传统分支机构直接与银行的广大客户联系,若能将分支机构的工作和网上银行业务结合起来,在促进网上银行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分支机构业务的开展,从而提高银行整体的效益。在我国现阶段,网上银行的发展并不会降低对物理分支机构的需要,但从战略发展看,网上银行业务模式将改变传统机构的服务功能,即从传统的存、贷款等处理功能转到更加客户化的投资理财等服务。所以说,网络银行业务和传统银行业务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3.确立网络银行的科技发展战

略,培养高科技金融人才

网络银行是金融业与高科技产业完美结合的产物,因此科技应用水平是否能够快速提高是决定网络银行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银行现在普遍采用国际一流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但我国网络银行的技术应用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网络银行系统与传统的后台业务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较低。同时我国网络银行的网络安全技术也有待不断提高,网络银行的建设也缺乏系统规划意识,这都阻碍了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科技发展战略对于网络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施科技发展战略时,一方面我国银行应增强系统集成意识,尽早实现网上银行系统与传统的后台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把组织内外的各种孤立信息结合起来并建立企业数据仓库及银行的决策支持系统来提高我国网络银行的整体技术应用水平。另一方面,网络银行发展急需既掌握网络高科技知识,又精通金融业务知识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威尔士·法戈银行在自己的网络银行开业前的2-3年就开始着手进行人才的准备工作。而我国不仅面临人才的匮乏,同时,我国也面临外资银行激烈的人才竞争。对此,我们要更新金融业高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政策上稳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其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和发展机会,促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并积极吸收外部人才充实内部,为科技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增强机构活力,为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作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4.确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战略,不

断进行金融创新,建立固定客户制度

在网络时代,银行的经营理念将发生根本转变,银行将从主要靠存贷利差获取收入,转向靠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获取效益;银行将不再单纯地追求铺点设摊式的外延扩张,而是更加重视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网络环境将为客户提供崭新的、更加便捷、周到、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而客户将成为决定银行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激烈的竞争中谁拥有数目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客户群体,谁就可以获得竞争优势。所以在网络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从全局角度确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强化“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并及时调整战略,确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战略,根据客户需求变化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提高客户的信任程度,建立固定客户制度。

我国网络银行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迅速获取第一手客户资料,利用先进的数据仓库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准确把握客户潜在需求变化。在分析客户信息的同时,网络银行也要利用强大的宣传攻势来影响客户,树立一种“互动”的营销观:既从客户那里了解他们的需求,又主动的去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需求,影响他们的选择。通过这种与客户进行实时的、互动式的“教”和“学”,网络银行可以准确地掌握潜在客户需求的变化轨迹。从而设计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定制的个性化服务,使银行从存放款的中介机构变成为客户投资理财的金融超市。在金融超市中客户将会发现其所需要的所有金融服务,从而摒弃其他银行的服务,成为这家网络银行的“独家顾客”,形成固定客户制度。这种客户制度是银行客户关系模式发展中的最高形式,它使银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客户信息资源,发掘潜在客户,波浪式地发展客户网络和加深与客户的定向信息交流关系。因此,我国网络银行应力求形成这种客户关系模式,并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向全能性银行发展。

结 束 语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使网络银行成为网络时代全球银行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网络银行在我国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可以说,网络银行将成为我国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但是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制度问题和经营环境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得到解决,因此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应冷静地对待网络银行的发展,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等待。我国网络银行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网络银行发展道路。

作者:赵娟萍

战略网络探析论文 篇3:

互联网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基于国际关系视角在国内相关研究的成果基础上,结合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网络主权与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与国际关系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网络安全战略导向三个层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主权;网络安全;网络战略;国际关系

一、网络主权与网络安全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互联网安全问题对于一国信息资源的安全至关重要。网络虚拟空间也日益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当前的国际互联网虚拟空间内国家层面以窃取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事件频有发生,2013年发生的“棱镜门”事件,便是一场国家级的互联网信息资源攻防战。科学划分网络疆域,明确网络主权,保障网络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主权的研究进展

网络主权,就是一国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对内,网络主权指的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监督、管理本国互联网事务;对外,网络主权指的是防止本国互联网受到外部入侵和攻击。

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的“制高点”,网络边疆是国家安全的“警戒线”,网络国防是国家防卫的“新长城”。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的最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国家主权的有效行使和维护离不开网络主权,网络主权与国家主权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李鸿渊(2006)认为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环境下的自然延伸。张向宏、卢坦(2015)认为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应以国家主权为基础,网络空间主权为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杜志朝、南玉霞(2014)研究认为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的下位概念,网络主权的相对性、国际性更加明显。

(二)网络安全的研究

在国家层面上,网络安全主要指网络环境安全稳定,有利于国家整体发展,国家安全不受网络活动威胁。杜志朝(2015)通过分析网络主权与网络安全的关系,认为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网络空间的利益争夺、网络开放和匿名的计理念、网络技术优势的滥用以及网络安全规则的缺失。并从国际法的角度提出,网络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网络主权理论缺乏广泛认同、网络安全国际合作局面尚未形成、网络安全国际法体系尚未建立。赵衍(2011)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国家信息安全问题时,大胆创新研究方法,将互联网作为自变量,国家信息安全作为因变量,重点研究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对国家信息安全的影响。

二、网络安全与国际关系

(一)网络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主要分为区域同盟性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性的国际合作。区域性的国际合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欧盟,本文的第三部分会对学者关于欧盟网络安全合作的研究进行重点分析。除此之外李雪威、王晓璐(2015)对美韩同盟在网络空间安全合作领域的新拓展进行了研究。张景全、程鹏翔(2015)对美日同盟在网络空间安全合作领域的新拓展进行了研究。毛雨(2014)从北约入手分析了美国和欧洲在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方面的合作。

保障全球的网络安全必须加强各国的协调与合作。加强全球网络安全合作是大势所趋,但是实现的道路漫长而又曲折。坚持“主权为先、安全为重”的原则,构建网络空间安全的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全球网络安全合作的根本途径。何叶(2015)认为各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与合作,能够增强全球网络安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蒋丽、张小兰、徐飞彪(2013)分析了互联网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改良与改革方案,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黄志雄(2013)从国际法的角度探讨了网络安全国际立法的未来走向,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面临的复杂法律问题仅凭一国的力量也很难解决,网络安全的国际立法是必然趋势。

(二)网络安全领域的国家间竞争与分歧

从全球范围来看,不同国家立场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之争、合作与遏制之争二个方面。孟威(2014)认为国际网络安全的话语权成为各国博弈的角力点,并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国家之间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战略博弈关系。当前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大国之间的网络安全博弈。马振超(2012),蔡翠红(2012),汪晓风(2013),朱启超(2014),杜雁芸、刘杨钺(2014),薄澄宇(2015),韩银罗(2015)等学者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国际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分歧与博弈。刘助仁(2001),芈岚(2013)分析了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在国际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分歧与博弈。由此可以看出,全球互联网安全问题的竞争与分歧是全球性的战略博弈与大国博弈并存。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当前的研究针对大国之间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竞争与博弈的研究比较多,特别是以中美两国为例展开分析和研究的比较多。对于网络安全合作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有关学者对欧盟的研究,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对于全球层面的网络安全竞争与合作的研究较少。

三、网络安全战略的研究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世界各国,特别是网络依赖度较高的国家,纷纷将网络安全防护列为国家安全优先事项。2003年以来,美国、欧盟国家、日本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戰略,通过建设本国网络安全机构,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和防护力量的建设,防范和遏制日益上升的信息安全威胁。各国的网络安全战略主要有三个导向:进攻性导向,积极防御性导向和消极防御性导向。在此选择国内学者研究较为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研究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发展脉络,自1964年林登·约翰逊政府互联网战略思维的萌生,到比尔·克林顿时期真正意义的网络安全战略问世,再到巴拉克·奥巴马时期网络安全战略的成熟的发展历程。刘金瑞(2011),张佰韬、张娱嘉(2012)研究了美国网络安全的政策战略演进,并指出美国网络安全战略逐步由防御性转向进攻性。刘勃然(2012),刘希慧(2014)指出奥巴马推出的网络新政更加灵活,更加“外向”,显示出对网络霸权的追逐。对世界其他国家网络安全利益提出挑战。此外,苑洁、陆天波、谢锦(2010),程野(2010),陈宝国(2010),郑扬(2015)都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除了整体的研究视角之外,许多学者还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层面对美国的网络安全战略进行了研究。陈明奇、姜禾、张娟、廖方宇(2012)通过研究美国政府的“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发现美国实际上已经确立了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网络安全战略,以全面强化未来的信息网络安全战略优势。庄林、司惠晶(2013)从网络安全力量体系建设、网络空间作战能力建设、推销美国式网络安全政策、利用互联网干涉别国内政等方面对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实质进行了剖析。刘伯超、李佳(2009)对2007年以来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的网络安全战略制定提供借鉴。李翔(2013)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信息等方面,研究了网络空间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吴承泽(2013),张克成(2015)对美国的网络战政策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欧盟网络安全战略的研究

对欧盟整体网络安全战略的研究主要有:陈旸(2013)从欧盟当前面临的挑战,欧盟整体网络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和对网络安全战略的初步评估,对欧盟网络安全战略进行全面解读。张伟丽、冯伟(2015)基于实证的战略评估框架,确定战略评估KPI指标等,对欧盟《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评估框架》进行解析,并结合欧盟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出建议。2013年是欧盟网络安全战略形成的关键性的一年,李纪周(2014)对2013 年欧盟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方面的动态进行了综述,介绍了2013年欧盟网络空间发展情况,分析了欧盟网络和信息安全形势,最后详细阐述了欧盟网络安全建设的主要举措以及对我国网络安全建设的借鉴意义。对欧盟区域联盟性的网络安全战略进行研究相关成果,对于未来探索全球互联网安全合作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我国网络安全战略的研究

目前网络安全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在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对于网络安全战略的研究较少。惠志斌(2012)从现实价值、思想源流、体系构成等方面对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进行理论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实现路径,以支持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规划和实施。施援兵(2013)分析了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制定情况和网络安全战略发展趋势,通过对比为我国网络安全战略提供意见和建议。

在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沈逸(2015)认为我国应该抓紧构建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应对互联网开放环境下不确定性的挑战。郝叶力(2015)通过分析大国之间的网络战略博弈,并结合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提出我们的网络空间战略博弈选择就是自主性合作,并且要注意加强国家网络安全的战略设计和加快网络国防力量的建设。李京春、李战宝、石峰(2014)指出网络安全的战略制定、战略选择、战略执行与国家和长远建设与发展之间有着强烈的关联性。王奕飞(2015)提出我国应该从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全民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着手,建立我国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李程斌(2014)认为我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制定,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的顶层设计,制定长远规划;加大网络安全的投入,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网络治理,反对网络霸权。

通过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发现,网络安全战略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比较少。学者们对我国的网络安全形势、走向和建设思路的研究,对于我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欧盟网络安全合作经验的总结,对全球网络安全合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总结

通过文献调查与研究发现,当前学者对于国际互联网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主权与网络安全的界定、网络安全与国际关系的相互影响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安全战略三个层面。当前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网络安全战略的研究主要以欧美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较少。2.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安全策略的解析和制定层面,对网络安全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的研究缺乏。

参考文献:

[1]陈侠.美国对华网络空间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5.

[2]徐祖迎.网络动员及其管理[D].南开大学,2013.

[3]郭丰.国际互联网治理架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4]葉征,赵宝献.关于网络主权、网络边疆、网络国防的思考[J].中国信息安全,2014(01).

[5]李鸿渊.论网络主权与新的国家安全观[J].行政与法,2008(08).

[6]张朋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权为先、安全为重[J].中国信息安全,2016(01).

[7]何跃鹰.互联网规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8]李婧,刘洪梅,刘阳子.国外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综述[J].中国信息安全,2012(07).

[9]李翔.网络空间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

[10]刘勃然.21世纪初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3.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鲍雨璇

上一篇:高校效能监察论文下一篇:酒店调整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