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交职能法律问题论文

2022-04-26

(318000浙江利群律师事务所浙江台州)摘要:根据2013年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民营企业数量为1097.67万户,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80%,俨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逐步实现与全球市场的接轨,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成为常态。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外交职能法律问题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外交职能法律问题论文 篇1:

从韩非的外交术中探索法律外交路径

摘要 韩非的外交思想主要体现为武力外交、君主专政外交及弱国无外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外交理念逐渐被历史实践所否定。总结其外交思想最大的漏洞即为割裂法律与外交的关系,片面强调法治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法律外交的概念应运而生。法律与外交辩证统一,具有融合发展的充足依据。法律外交已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但仍然不够完善,不足以成为独当一面的外交手段。这就要求我们以史为镜、以他为鉴,探索出科学合理且吻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外交路径。培养签订外交条约的先见性与主动性,促使各国法律学者间的思想交流均是实现法律外交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韩非子 法律外交 格鲁吉亚战争

《韩非子》作为法家集大成之著,蕴含着精妙的治国理政之术,外交政策是其强国的主要谋略之一。韩非在此部著作中提及多层面的外交手段,包括君主独裁外交、武力外交甚至是阴谋权术外交。韩非提出,国家内政清明、经济发达、法治稳定对外交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蕴含着最初的“弱国无外交”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韩非将法治作为外交的前提条件加以陈列,否定了“法治和外交同为治国理政的手段”这一事实,割裂了法律与外交的关系。这种思想己无法适应现今的国际格局,值得推敲改进。

一、韩非的外交思想概述

(一)放弃和平外交,推崇武力外交

韩非强调武力外交,这与其所属的法家思想流派密切相关。其主张战争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关键,是获利的根本保障,然而和平外交只会招致更多的欺辱,给国家问的游说者以利可图。

(二)放弃合纵连横,推崇法治兴国

1、合纵连横不可靠

韩非强调:如果自己不强大,无论是联合小国攻打大国的合纵,还是侍奉大国以打小国的连横,最后的结果都是丧权辱国。别的国家靠不住,结盟也就是没用的,把自身的安危寄托在联盟上是一件很不明智的事情。

更为棘手的是,纵横家的私利和一国君主的利益是不同的,这些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君王追求的是国家的强盛,所以纵横家根本不可能真正地为了某个国家着想。

2、宣扬法治、富国强兵是外交的必由之路

在乱世中求生存,于混战中求发展,除了修明法制、强大自己的实力以外,什么路都走不通。君主独裁与阴谋权术只能作为外交的辅助手段,宣扬法治和富国强兵才是成功外交的必由之路。

(三)放弃斡旋磋商,推崇自我发展

弱国既无强盛的经济实力,又无足以应对战争的军事实力,则武力外交没有可行性。加之外交精英不被信任,结盟手段被全盘否认,想要从自身的强盛找到外交突破口并非易事,所以韩非的根本思想就是:弱国无外交。韩非思想本身就是一个矛盾集合体,其逻辑结构在很多层面表现得较为混乱。在弱小国家的发展路途中,武力外交超出了它们的承受范围,而且其所强调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并不可界定为外交,然而韩非却断言这两项措施是弱国外交的有效手段,着实难以服人。韩非对于法律和外交的理解过于片面,遵循着法治兴国一国强兵盛一强国善战一武力外交的思路阐明外交策略。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武力外交已失去其合法性依据,国家的外交政策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省去不必要且逻辑不明的中间过程,直接将法律与外交结合,作为国家外交手段,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二、法律与外交的辩证统一

韩非的法治思想之所以未能得到传承与发展,究其缘由还是因为其对法治的理解过于片面,剥离了法律与民众的关系,忘记了法律的初衷。韩非认为,法治定能强国,然而由于法之严厉性,因此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想要真正实现法治,就需要轻罪重刑、严刑峻罚以彰法之威严。这种压迫式的法治推行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因此那时的法治未能尽其效用。然而事实上,法律变幻多姿,既能够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又能够武装起国家的每一根软肋。既然外交进入瓶颈,亟需突破重围,那么法律外交自然应运而生。

(一)法律与外交存在嫁接可能性

法律在巩固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秩序、预防犯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外交则在维护国家主权、稳定国际秩序、预防国际武力冲突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概而言之,法律是外交职能在主权国家内政范围内的体现,两者完全存在嫁接可能性。

(二)法律与外交具有相似的逻辑起点

法律与外交都可界定为主权国家治国理政的手段,法律出台的出发点是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协调法律主体问的冲突,以保证国家平稳迅速发展;外交的出发点则是通过平和的手段解决国家问冲突,协调各国问的国家事务,以保证国家安全富强。其逻辑起点都可归结于国家平稳发展、人民安定富足。

(三)法律与外交具有辩证统一的特性

法律与外交辩证统一得出法律外交这一概念,即以法律为内容、机制和媒介的外交活动。把法律观念和法治理念贯穿在外交活动之中,将某些外交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以合法的程序和行为处理外交事务,依法化解外交纠纷,转变外交方式方法,开辟外交工作新局面。法律外交虽然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但却是我国在21世纪开展外交活动的必需元素和有力补充。

三、以格鲁吉亚战争为例分析法律外交的实现路径

《韩非子》一书中,韩非例举了多个依傍大国而失败的外交实例以论证其外交思想。近年国际社会也曾打响一场因连横而惨败的战争,即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十日之战。以此实战为例,分析格鲁吉亚外交失败的原因,从而得出法律外交的实现路径。

(一)合法行使权利,占据有力法律地位

在格鲁吉亚战争中,格鲁吉亚擅自发兵,武力攻击俄罗斯所支持的南奥塞梯地区,试图震慑俄罗斯,使其放弃支持南奥塞梯地区独立,从而解决奥赛梯问题。此战中,格鲁吉亚因率先发动不被允许的武力攻击而受到谴责。在寻求外交帮助时,他国并无合理理由给予其相应援助。丧失有力法律地位等同于切断了他国扔下的救助绳索,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置自己于不仁不义之地。因此,在平等的地位上开展法律外交的重要前提和途径就是,遵循国际规则,掌控舆论走向,为自己以及盟国创造互助外交的有利土壤。

(二)提高自身实力,不过分依靠他国势力

格鲁吉亚以弱凌强,以卵击石的莽撞举动导致俄罗斯正面出兵,美国及北约欧洲国家迟迟不予其支援,格鲁吉亚亲美政权妄图依靠美国及北约势力攻占资源丰厚的奥赛梯地区,这一愚蠢的战争策略给格鲁吉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亲美政权所犯下的最大的错误是过分高估自己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美国不可能因为格鲁吉亚这种综合实力偏低的弱小国家而以明确的立场站于俄罗斯的对立面,毕竟俄罗斯掌控着美国的石油输入,与美国主要利益息息相关。俄罗斯致力于发展重工业,且总统普京手腕强硬,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而格军武器装备都是俄系的老式装备,重型装备水平远低于俄军,再加上个位数级的空军和海军装备,三军基本不具备起码的联合作战能力。如此战争打响之初则胜负已分。因此,在发展法律外交时应客观认识己方实际情况,以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全面提高综合实力,与此同时不过分依靠强国势力,以保证与任何国家的外交都能做到不卑不亢。

(三)寻找可靠盟国,积极主动签订外交条约

在外交中,寻找可靠的盟国十分重要,利益相关、国情相似只是辅助性条件,最重要的是该国应忠实可靠,民主自由,不提倡利己主义外交政策。格鲁吉亚因美国邀请其加入北约组织而得意忘形,完全不考虑美国一贯的利己主义外交政策而贸然出兵,将自己置于巨大的灾难之中而不自知。在遭遇无法处理的危及情况时,格鲁吉亚政府多次呼吁国际舆论对俄罗斯进行谴责,同时要求美国和北约对其进行援助,然而由于缺乏具体的义务条款和互助协定,格鲁吉亚所谓的盟国并没有给予其应有的救助。法律外交作为和平外交的手段之一,必然要在和平时期以书面化的形式对国家问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磋商特殊情况下国家问的互助互利。又由于法律外交有其强制性特点,故而应将条约签订国不履行救助义务时的惩罚措施、管辖机构列入条约中。因此,签订外交条约理应兼备主动性与先见性。

(四)派遣法律学者,促进各国法律体系的交流融合

法律外交作为新兴外交手段,各国还未摸索出合适的实行方式,直接套入普通外交手段不利于发挥其优越性。既然整体实行难度较大,那么可以尝试将其化整为零,派遣法律学者去他国学习,通过与他国法律学者的交流了解双方的外交特色、他国国内法律的体系结构,从而达到碎片化对接的目的。促使法律学者发挥针线作用,一步一步拼接起双方的法律外交。

四、结语

法律外交己成为总体外交的新兴组成部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法律外交还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没有真正形成一套体制、一种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以历史为镜,以他国为鉴,发展出吻合国际大环境的法律外交路径。首先,要保证外交手段合法、目的合理、思路清晰,万不可落人话柄;其次,尊重他国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展开外交时必须与对方处于平等互助的国际地位,积极提高自身实力,不过分依赖盟国;然后,培养签订外交条约的主动性和先见性;最后,发挥法律学者的针线作用,碎片化对接,并逐渐构建整体法律外交结构,促使其在新时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朱海梦

我国外交职能法律问题论文 篇2: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318000 浙江利群律师事务所 浙江 台州)

摘 要:根据2013年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民营企业数量为1097.67万户,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80%,俨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逐步实现与全球市场的接轨,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成为常态。然而,由于法律体系的发展滞后,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法律问题,亟需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适宜的法律环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法律问题;应对策略

1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1.1国外设立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企业的全部资本由国内的民营企业承担,按照所在国的法律要求,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和承担风险的职能。

1.2国外设立合营企业

与独资企业相比,合营企业由两个或以上企业或个人出资建立,通过出资方式、资本构成等在企业中占据相应的比例,共同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该种对外投资方式受到当地法律的影响较大,极易发生企业决策方面的争议。

1.3跨国并购

所谓跨国并购是指通过收买或兼并等方式,控制国外企业的股权,从而达到对外投资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既可以收购国外企业的全部股份,也可以部分收购,操作形式灵活,是当前民营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2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分析

2.1国外设立独资企业的法律风险

当前,独资企业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独资子公司,以子公司的注册资本负有完全责任,一旦发生企业纠纷,对企业资本金的影响极大,造成严重的投资损失;二是分支机构,该种公司形式不具有法律责任的承担能力,一旦受到法律制裁将对总公司产生连带责任,需要承担响应的诉讼后果。此外,独资企业的运作模式大多按照母公司的运作模式开展,与当地的法律文化的契合度较差,极易引发不必要的法律问题。

2.2国外设立合营企业的法律风险

合营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在于企业的运营方面。具体来说,一是运营决策的争议频出,本土企业与民营投资企业之间在经营目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决策意见相左,影响企业的顺利发展;二是本土法律的限制,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外国投资者的股权比例或股东方身份有限定,将合营企业置于本土政府的监管、控制下,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受到影响;三是企业核心技术、商业机密的保有问题,极易发生泄密或知识产权纠纷。

2.3跨国并购的法律风险

与设立企业不同,进行跨国并购需要经过所在国政府的特许,接受政府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查,审查方式不透明,存在歧视条款等,对跨国并购造成阻碍。其次是是商业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拥有充分有效的商业信息是进行决策的先决条件,如果信息不对称将导致信息劣势方因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决策的质量,这是跨国并购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3我国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保护分析

当前,“走出去”战略是国内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由于对外投资的法律风险极大,对该战略的顺利实施造成极大的阻碍,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律体系建设,为民营企業的对外投资行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护。然而,受到起步较晚的影响,我国的对外投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具体来说,法律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3.1存在多重监管行为

目前,国内的对外投资的制度和政策大多为政府各部委的文件,并未上升到立法角度,导致具体的管理中存在多头监管的情况,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文件内容冲突的问题,导致监管的严密性受到极大的影响,造成对外投资的政策条款适用极为混乱,不利于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管理。

3.2法制建设难以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

目前,对外投资相关事宜的管理以行政性法规为主,主要依据《关于在国外开设非贸易性合资经营企业的审批流程和管理办法》、《境外投资汇管理办法》等进行管理,与当前的企业投资实际存在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现实中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需要,造成法律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尴尬局面。

4解决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

4.1加强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进程

目前,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的常见现象,应该对此进行充分的调研,掌握对外投资的基本形式、内容和存在的法律问题,据此完善国内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民营企业的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适宜的法律环境。

4.2加强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保护和约束

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并非单纯的企业个体行为,与本国的经济、行业发展都有极为密切的关联。政府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引导和管理,为民营企业提供配套资源服务和风险预警帮助,降低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風险,提高投资的成功率,避免盲目投资、不良投资等对民营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4.3借助多边投资条约保护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

针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受到的诸多猜忌和歧视,政府应该借助多边投资条约为民营企业提供政治风险保障,有效保护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担保,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出现的对外投资受到不法侵害的问题,应该积极适用外交保护,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已经成为常见的投资行为,因此导致的法律问题呈现上升趋势,政府应该对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完善现行的法律体系,有效保护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孙宁.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

[2]于晋伟,王凯伦.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青年时代,2015(20):279.

[3]邓丽莉.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M].2010.

[4]魏向杰,王激激.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法律瓶颈与对策研究——中外对外投资法律体系比较研究[J].江苏商论,2006(7):80-81.

作者:朱维娜

我国外交职能法律问题论文 篇3:

中国空间法学会召开换届大会

4月2日,中国空间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本次大会的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空间法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王礼恒,中国空间法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一司司长张炜,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黄惠康,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司司长赵晓光,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发局副局长董永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谢良贵,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和副秘书长龚金玉出席会议。大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巴日斯主持。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军事航天部门、航天科技工业界、高等院校的140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

中国空间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是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一司司长张炜向大会致辞,充分肯定了中国空间法学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受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王礼恒委托,袁家军代表第二届理事会作了题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为建设国际一流空间法学术社团组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袁家军在报告中系统总结了中国空间法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成效和经验,深入分析了中国空间法学会和中国空间法学事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中国空间法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术社团组织,承担着推动空间法学事业发展、服务航天事业大局、服务国家全方位外交战略的特殊历史使命。大会号召,中国空间法学会全体会员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开拓前进,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涵,着力推进空间法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把中国空间法学会建设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学术团体发展规律,具有学术权威性、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际一流学术社团组织而努力奋斗!

本次大会高度评价了王礼恒理事长团结带领第二届理事会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刘纪原、沈荣骏、孙家栋、王礼恒等航天老领导为推进航天立法工作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高度赞赏。大会修改了中国空间法学会章程,通过了会费缴纳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决定聘请刘纪原、沈荣骏、孙家栋、王礼恒为名誉理事长。王礼恒、沈荣骏先后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期望。

在随后召开的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中国空间法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及领导机构。袁家军当选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张炜当选常务副理事长,巴日斯、杨长风、赵晓光、袁洁、黄惠康、董永初、彭以祺、谢良贵(按姓氏笔画为序)当选副理事长,张振军当选秘书长。袁家军当选理事长后代表学会新一届领导机构作了重要讲话。

据悉,中国空间法学会成立于1997年12月,由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外交部、原国家科委(现科学技术部)、原国防科工委(现总装备部)及中国科学院五家单位发起成立,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和空间法学研究机构、空间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机构及空间法学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性学术社团组织,是联系广大空间法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组织开展空间法和空间政策研究及应用活动、开展空间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外层空间活动法治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

相关链接

国际空间法学会主席访问北航法学院

1月1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空间法学会理事长袁家军在北京会见了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主席、荷兰莱顿大学法学院Tanja Masson-Zwaan教授,并就合作事宜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谭振亚教授、北航校党政办和法学院的相关领导陪同会见。当天下午,袁家军理事长邀请Tanja Masson-Zwaan教授访问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Tanja Masson-Zwaan教授是应北航法学院邀请于1月9日至14日来北航讲学访问的。Masson-Zwaan教授参加了北航法学院主办的“中国航天活动的政策与法律问题研讨会”并做了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欧洲在航天立法方面的历史背景、立法框架和最新趋势,深入分析了欧空局与欧盟在航天技术、政策和法律方面分工合作的模式,引起了与会嘉宾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工信部、外交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法学会、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共约30名代表参加。与会嘉宾畅谈了对中国航天立法的想法,就与我国航天活动有关的政策和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有效融合了政府机关的职能、产业界的需求和学术界的研究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对接,取得的会议成果对中国今后航天领域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者:周武

上一篇: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下一篇:产业不同类型集群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