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制度问题论文

2022-04-19

摘要:境会计是环境保护新形势与传统会计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学科。发达国家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而我国目前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阐述了推进环境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推行环境会计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加快推进环境会计制度的对策和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会计制度问题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会计制度问题论文 篇1:

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的研究

对会计工作运行起着指导作用的就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按照日常会计工作所得出的,会计准则也会对会计工作进行约束。特别是在2001年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之后,如何提高会计工作已经成为会计管理部门首要解决的任务,因此,相關人员应该对会计准则进行优化,并完善会计制度,使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漏洞尽早解决。

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制订的现状

因为我国为了满足企业融资、国家税收、国有资产保护等需,所以制订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强调强制性和制订准则机构的权威性。因此,我国会计准则的制订是由国际专家组、我国专家组、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共同进行的。会计准则以报表项目、经济业务等内容对对象,并以社会公认的计量为核心, 对财务经济状况进行处理和披露,现阶段我国跨级制订和会计准则制订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会计准则在制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准则的计划处于项目建议书审批阶段时,我国法律要求会计准则的立项情况需要向社会公布,但是社会各界没有对会计准则立项情况进行建议等权利,导致我国会计准则在立项阶段没有良好的和社会各界进行交流。另外,在会计准则拟定初稿阶段,社会各界都不能参与其中,会计准则的设定几乎都是在内部完成,导致会计准则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二)制订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是由国家机构掌握着制订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权利,使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制订的公开性不够,同时会计准则的价值水平和会计准则的价值取向是由会计准则的制订模式显示出来的,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订模式具有极强的政治因素,会计准则和会计制订的制订目的不是为了社会公益,而是为了实现国家宏观决策和满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如果政府对市场行为监管不利,使会计准则制订只为市场经济提供指引,就容易出现监管范围遗漏,使政府造成监管失灵等问题。

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就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我国规范市场经济的重要行为规范就是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可以约束在市场中经济主体的交易行为。在经济市场活动中,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公平、诚信,但是现阶段我国市场信息交流不真实、主体存在差异,很容易出现欺诈交易行为。而会计准则可以避免信息不真实使经济交易受损的情况出现。会计准和会计制度的设立,可以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具备及时性和真实性,有效防止出现欺诈交易的行为。

三、优化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制订的措施

(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公开化制订

因为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由国家相关部门直接制订,导致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透明度和民众参与度较低,因此,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将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制订实现透明化,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该加入社会专家等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动过程中,使社会民众参与度得到有效提高,并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订的制订流程进行及时的公开,使社会群众对其制动情况进行监督,从而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二)完善会计准则制订制度

因为影响会计准则的价值追求是由会计准则的制订程序所影响,因此,在制订会计准则过程中,应该优化会计准则制订制度,从而在源头上解决会计准则制订存在的问题。规范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度程序,提高建设会计准则制订规范化的力度,对会计准则确定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明确,最终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应有的作用。可以在会计准则制订过程中建立制订主体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平台,会计准则制订委员会可以通过这个信息交流平台,将社会各界反馈的建议对会计准则的初稿进行合理的需要改。提高会计准则公开化的制订,还可以采取听证会模式,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合理化建议,开发意见反馈渠道,最后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实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保证市场经济有效裕兴的制度基础就是会计制度,而会计制度也是用来指导和约束会计的日常工作,而会计准则是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虽然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不断优化完善会计准则制订程序、促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公开化制订,就可以实现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作者单位为武汉工商学院)

作者:李鸿福

我国会计制度问题论文 篇2:

环境会计制度在我国推行的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境会计是环境保护新形势与传统会计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学科。发达国家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而我国目前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阐述了推进环境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推行环境会计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加快推进环境会计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制度;实施;问题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6.03.00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激增,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经济学家们意识到必须结合环境保护要求制定新的经济政策,在生产活动中充分考虑环境成本,环境会计制度应运而生,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

1 环境会计的定义

1999年,联合国审议通过《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第一份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发达国家在推行环境会计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很多企业将环境会计作为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准则,采取一定的措施并付出一定的成本弥补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生产活动始终。

环境会计又称为“绿色会计”,它将环境经济学与会计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环境法律法规为准绳,对企业环境开发、污染防治等进行记录、核算与报告,综合评估企业的环境绩效和成本,以此寻求生产经营投入与环境费用支出的最佳平衡点。

2 推行环境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2.1 改善当前环境状况的必然要求

我国数十年的工业发展之路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水、大气和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让群众喝上放心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优质的环境生存空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工业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主战场,环境污染的根源来自于生产活动的废弃物排放。只有落实每一个具体企业的环境责任,真实核算企业的环境成本,才能更好地评估工业对外环境的影响和贡献,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环境质量向好向善发展。

2.2 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现实需求

当前形势下,企业已经不能单纯凭借高产出高产值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要接受绿色发展的综合考量,如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是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高消费高耗能企业必须向节能减排转型,否则将被淘汰出局。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行为与企业的核准、融资、信贷等业务挂钩,企业还要向公众主动披露环境信息行为。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对其未来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环境会计则是沟通企业经营活动与环境绩效的一种有效的评价工具。

2.3 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生态文明不是一个空洞的理念,而是与每个企业的环境行为和个人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企业生产活动是经济建设宏伟画卷上的一个剪影,企业只有认真履行好环境会计制度,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体系,才能更好地协调企业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应尽之力。

2.4 更加客观反映经济发展真实水平

传统会计体系没有把环境资源列为核算对象,财务核算也没有考虑其生产活动的外部性,自然环境成本被忽略,从而导致经济效益和人均收入被放大,导致富裕程度虚增。越来越被提及的“绿色GDP”即建立在环境会计体系之上,在经济成本核算中纳入环境资源因素,从而真实客观的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3 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环境会计无论对生产企业还是社会公众,还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环境会计制度推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3.1 对环境会计的认知与实践还有不足

传统会计对象是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环境会计则要求将单一的会计学延伸至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等。虽然近年来很多企业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所提升,但环境会计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不少企业认为环境会计会增加企业负担和经营成本,固守“单纯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在认知上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3.2 尚未建立成熟适用的环境会计体系

我国的环境会计制度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现行的《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对环境会计提出明确要求,环境会计制度的上位法存在缺失。无论从企业发展的微观层面还是国家“绿色GDP”的宏观层面,均没有建立成熟适用的环境会计体系。目前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只是在传统会计基础上的局部创新,还没有从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的角度对环境会计进行实证性研究。

3.3 缺乏专业的环境会计核算人才

环境会计不同于传统会计,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影响和补偿措施用货币形式来计量有一定难度。我国目前培养的会计人才还是立足普通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在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尚不明确的形势下,环境会计人才短缺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即使企业有心将环境会计核算纳入财务核算,也存在专业人才和核算方法等方面的瓶颈。

4 推进和发展环境会计制度的建议

4.1 强化环境会计绿色理念的传播

政府在推进环境会计制度建设中应积极倡导和宣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激励企业、公民及组织在生产、生活和消费活动中考虑环境因素,主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国家在宏观决策和投资核算中将环境成本纳入,自上而下带动企业树立绿色GDP理念,主动开展环境会计,为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2 加强环境会计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环境会计理论基础,注重与生态学、环境经济学有机结合,形成符合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加强环境会计法律制度和规范标准建设,从法律层面明确环境资源产权和价值。开展环境会计规范化试点,合理确定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要素及有关标准。通过国际合作、科研交流等方式大力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4.3 建立成熟适用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

加强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促进环境、经济等领域的专家沟通合作,探索建立一套综合反映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的核算体系。利用环境资源的监测、评价与计量等基础工作,对环境资源耗用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同时建立新的商品价格体系,在商品价格中体现环境资源成本。

4.4 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要求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倒逼企业将环境会计纳入核算体系。加强环保、财税、审计、司法等部门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监管,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促使企业加强源头管控,落实环境会计制度,自觉维护环境资源。

5 小结

环境会计制度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国家层面应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借鉴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并根据我国国情不断促进其本土化,夯实环境会计在我国的理论基础,尽快形成一套成熟适用的环境会计方法体系和实践规范。推行生态经济理念,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培育环境会计制度生根发芽的良性土壤,促进环境会计在我国的运用与发展,为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琳,浅谈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J].新经济,2015,2(中).

[2]李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5,4.

[3]徐璐,环境成本核算视角下环境会计文献述评[J].财会通讯,2015,4.

[4]徐帅克.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5.

收稿日期:2016-06-12

作者简介:谢祥峰(1982-),男,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

作者:谢祥峰

我国会计制度问题论文 篇3: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比较突出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涉及的政府会计问题都显示出我国亟需进一步规范经济核算制度,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新型政府会计制度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目前政府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行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新形势新政策对构建新型政府会计制度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新形势 政府 会计制度 改革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政府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会计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财税体制改革和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入进行,现行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不能跟进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各项改革的需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并不断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政府会计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

通常意义上讲,政府会计应该有助于评价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为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要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财政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必须通过一定方法考察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及其执行效果,考察政府采购成本的公允性,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监控等,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政府会计信息作支撑。而现行预算会计中,记账主要是收付实现制,只有少量的特殊业务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由于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的限制,相当多的隐性债务,如因政府担保而形成的或有债务、职员已经赚取但政府尚未支付的养老金债务,以及地方政府拖欠的工资等债务,都没有在现行政府会计中进行全面完整地核算,从而隐藏了巨大的财政风险。而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础也导致无法全面地、连续地反映政府资产情况,无法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效果,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也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各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耗费与效率水平。按照这种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受托责任也比较狭窄,而且其反映的财务成果易于被会计主体操纵,比如会计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将收款或付款的时间从本期推迟到下期,或从下期提前到本期,从而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前后期的一贯性。可见,这种记账基础不利于现在正在倡导的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开展,也不利于有效地防范财政风险。

(二)紧盯预算的核算对象难以满足政府、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政府出于向纳税人、国债购买者和投资者提供有用信息的需要,出于监控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加强政府自身资产和负债管理的需要,都要有相应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和财务报告制度,而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核算对象主要是财政性预算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并没有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及结果。

例如,每年财政预算支出新形成的政府固定资产和历年累计的固定资产在财政总政府会计中都没有完整的会计记录,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只核算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对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不予记录和确认;又如属于财政资金性质的专项转贷国债,发放时财政总政府会计是通过“一般预算支出”科目核算的,转贷给地方财政时是通过“与下级往来”科目核算的,没有将其确认为中央政府的债权性资产,也就没有核算此项债权性资产的增减变化。对于政府对外投资,财政总政府会计也是列为“一般预算支出”,对于国有资产出售、转让所得款项也是列为“一般预算收入”,不反映投资性资产的增减变化;再如相当一部分政府债务,如外国政府贷款、国债转贷资金等,以及因政府担保而形成的或有债务、地方政府拖欠的工资等债务,现行总预算会计由于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的限制都没有核算和反映。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现行政府会计也不进行全面完整地核算。

在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在财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背景下,政府要更高效地进行宏观层面的管理,也更有义务向社会公众提供其全部公共资源的筹集以及使用这些资源的目的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信息,以解除其财务受托责任。政府负有财务受托责任的各项业务都应该全部纳入会计的核算范围,不应该仅仅是与预算资金有关的业务事项。

(三)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

当前以年度部门预算为主的政府财政预算编制,带有一定的短视性,而且各类政府会计报表自成体系,相互割裂,不能提供关于政府整体的报表,因此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从连续、全面、系统、完整的角度反映预算收支对政府财务活动情况及财务状况产生的当期影响及连续影响。市场不仅很难有效甄别政府的整体财政收支情况,而且也很难了解政府的资产负债结构状况,客观上牵制了市场真正有效基于政府资产负债结构等市场逻辑厘定政府信用,导致要构建金融市场风险定价基础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很难。

(四)整个体系不利于与国际惯例比较研究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的习惯做法不具有可比性。我国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成员国,为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政府会计活动,应发挥我国在国际政府会计领域的作用。政府会计改革是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管理、提高政府绩效、促进政府公共责任、增强政府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的必然要求。政府会计不仅对于改善政府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完善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

(一)政府会计对象应从现行的反映预算资金运动向价值运动转换

政府会计对象由预算资金运动扩展为价值运动,可以更好地反映政府管理国家事务活动和履行受托责任的连续性,把预算资金运动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提供连续、全面、系统、完整的财务信息,同时也可以分清各届政府、各行政事业单位不同年度的责任履行情况。特别是可以防止本届领导为政绩而大量举债,而债务由下任领导偿还的短期化行为。此外,把国有资产产权及收益权的价值运动纳入政府会计,还有利于督促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要扩大政府会计核算范围,全面覆盖反映政府财政状况的信息

我国目前政府会计核算范围主要是财政资金运动过程,而对资产、负债的核算不算全面,尤其缺乏对政府或有负债的核算。所以一方面应完善对政府资产、负债的核算,另一方面则应该增加如贷款担保、未决诉讼、对陷入严重财务困难的国有企业进行财政支持的可能性等或有负债的核算。

(三)政府会计基础要实现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转变

尽管在方法体系上,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有些复杂和繁琐,但它能全面揭示政府部门的现有资源和未来责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各级政府、各预算单位实际可支配的财力、物力,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准确、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有利于对宏观经济进行长期和科学决策。对政府管理而言,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更符合政府长期战略目标要求。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法治还不健全,相关重要配套改革还处于需要不断完善的阶段;同时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做法,并且结合国情,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可以先在我国政府会计中实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等其他相关条件成熟以后,再根据其他改革的进展情况,逐步转变为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四)政府会计报告要从现行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扩展为系统、全面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

1.重新界定政府会计的会计要素

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划分为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净资产五大要素,其中基金和结余列入“净资产”反映。鉴于基金一般具有专项用途,单位不能自由支配;以及政府会计体系内虽有反映资金运营情况的各类结余,但结余并没有明确为一个要素的特点,必须从政府会计自身的特点出发,重新界定政府会计要素的概念。参考目前政府会计理论界比较认可的方法是将“净资产”分为基金和结余,将政府会计五要素改成六要素。

2.建立基金会计核算模式

基金会计,是指政府会计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以基金为基础,按照基金种类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一种会计体制或模式。

在基金会计核算模式中,任何基金都是一个与其他基金分开并相互独立的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各自通过一套自求平衡的账户与报告体系,记录和报告政府特定活动及其财务资源来源、运用的情况和结果。

为了配合政府资金的核算和管理,我国政府会计可根据公共财政框架和基金管理的要求,引进基金会计模式,建立政府公共基金会计、国有资产基金(权益基金)会计和社会保障基金会计。同时在基金会计核算模式上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具有特定目的的公益事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增加政府会计报告信息量

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除了一些试编政府财务报表的试点城市外,大部分政府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政府的预算和决算的形式间接地发布给立法机关与公众的,但是随着公共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预算管理的要求,政府的会计报告中应增加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国债未来还本付息负担、社会保障基金的未来负债、政府担保形成的隐形债务等方面的内容,这不仅与预算改革相配套,而且增加了资金的使用透明性和效率。

作者:潘正军

上一篇:传统文化设计教学论文下一篇:高校教育成本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