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管理论文

2022-04-28

九江市嘉盛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系“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于2008年5月创建。公司坐落在城东港区,占地面积130亩,注册资金8000万元。现有员工22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50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管理论文 篇1:

中药材做出大文章

40多年前,在老家山上采中药材的贾忠汉,怎么也想不到一辈子都跟中药材打交道。不仅如此,当年那个家境贫寒的村里娃不仅自己通过种植中药材富裕起来,还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投身种植中药材

贾忠汉出生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河神庙乡圪套村,他常常跟家里大人上山采中药材,成年后的贾忠汉自然而然地开始琢磨种植中药材。1996年他承包了乡里的小房岭农场,先利用小房岭农场的100亩耕地,结合当地品种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试种了生地、柴胡、黄芩等品种,但是由于缺乏技术,连续 2年种植失败。虽然没有成功,但贾忠汉认为只有坚持才能尝到胜利的果实,所以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请专家进行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他种植的几个中药材品种终于成功并且取得了收益,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贾忠汉暗自决定,一定要把中药材种植坚持到底并且扩大规模,于是,他在2002年组建了屯留县民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自己有了收益,他也想把周边的农户都带动起来,不仅让大家一起致富,而且要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更要创立上党地区的药材品牌。

经过多年的种植,贾忠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起初,他带领公司职工到农户家中做中药材种植的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并提供大量技术资料,随后又到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中药材栽培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和员工受到了农户的支持与肯定。

在各地积极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际,公司实行了“公司 +基地 + 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进行现代新型绿色农业实践,带动了屯留县及周边地区的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促农增收途径多

贾忠汉通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为他们提供产前垫付生产资料,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上门收购等服务,与农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目前,公司由以前的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长治市中药材种植开发的龙头企业。中药材基地面积也由最初的 550亩发展到目前的30000亩,并带动屯留县及周边地区11个乡镇、34个行政村的1800余农户致富,直接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为了进一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公司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四种产业扶贫模式:第一,带资入企。公司与屯留县西半县河神庙等7个乡镇,157户贫困户签订了产业精准扶贫帮扶协议书,对有意愿的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对符合用工条件的贫困户优先提供就业机会,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将屯留农商银行提供的资金入股,可享受每年6%的现金分红收益。第二,连翘基地管护产品回收。公司与基地所在村委签订连翘品牌基地建设管护、产品回收协议书,公司负责提供种苗、劳务及相关费用,村委配合在种植区域内提供方便,并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种植,赚取工资;连翘种植后需持续管护,由公司和种植户共同管护。每年年底,公司把钱支付给村委,村委再发给贫困户;连翘挂果后由村委组织贫困人口按照指定的采收标准和时间进行采收,合格产品由公司全部回收。第三,劳务扶贫。公司根据需要,与贫困户签订合同,每月支付工资。第四,基地委托管理产品回收。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基地委托管理产品回收协议书,负责给贫困户租赁土地、购买种子、化肥等,并负责生产全程技术服务,合格产品全部按当年市场价格进行回收。通过实行这四种途径扶贫以来,共带动当地千余农户实现脱贫增收。

脚踏实地获赞誉

十几年来,贾忠汉用辛勤和汗水脚踏实地干事,勤勤恳恳种植,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公司先后在2009年被授予“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先进科普示范基地”,2010年被长治市农业产业化领导组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010年被共青团长治市委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11年被中共屯留县委、屯留县人民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企业”。贾忠汉本人也获得了“转型跨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被评为 “十佳青年创业带头人”“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连任五届屯留县人大代表、中共长治市第十次、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谈及未来,贾忠汉说,在中药材种植上,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公司已制定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標:继续将种植中药材作为当地农业重点调产作物,延伸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增加农户3000余户(其中贫困户 80余户),辐射带动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千余人就业,农民亩均增收1500元,实现更大面积的脱贫。

多年来,贾忠汉凭着敢为人先的魄力,坚强的毅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中药材产业在长治做大做强。等待他的,一定会是更加广阔的未来,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屯留县民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贾忠汉

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管理论文 篇2:

人要敢想 敢做梦

九江市嘉盛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系“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于2008年5月创建。公司坐落在城东港区,占地面积130亩,注册资金8000万元。现有员工22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50名。拥有生产能力600吨/日精炼、600吨/日分提和100吨/日的小包装生产线,并配有50000吨的储油罐,每年可生产各类食用油脂30万吨,各品种规格小包装食用油3万吨。公司投资总额为8亿元,年创造产值30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3.5亿元,现已投产运行,二期工程计划在2012年完成,届时将被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粮油企业的航空母舰,成为中部地区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科技化的油脂深加工企业。

艰难创业

1982年,20岁的黄显平,同许多抱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闯进九江,开始人生第一次创业。

在一个偶然机会,黄显平听说市交通局下属搬运公司要成立搬运队,便毛遂自荐当了队长,并且一当就是10年。这10年间,他一方面认真管理好搬运队,一方面时时寻找商机,做着致富梦。黄显平常说:“人要敢想,敢做梦。”一次,他在附近粮油店花30元买了一袋奉新大米,就顺便打听产地奉新米的价格。当得知一袋米可赚3元,便东凑西借筹了6万元,采购了一车米,一次性赚了3000多元。初尝甜头,黄显平打定主意,辞去搬运队长,开起了粮油店,做起了奉新大米九江总经销。

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经销粮油食品时,黄显平发现樟树生产的“春丝”牌面条特别好卖,又做起了“春丝”面条九江总经销。买粮必买油,当时九江人吃色拉油的还不多。他想,社会越发展,人们会越来越富裕,对生活要求会越来越高,色拉油肯定会受欢迎。于是,黄显平向邻居借了20万元,从厦门采购了一批色拉油回到九江,占领了九江色拉油市场80%的份额。搞粮油批发,运输量很大,运输上现款占了不少,于是他又筹了30万元买了一辆载重25吨的货车,不到一年就收回了成本。

当年住茅棚、打零工的黄显平靠着一份吃苦耐劳完成了自我原始积累,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成了家产百万的企业家。对此,他总是感慨,在和平年代,不怕穷,就怕没有创业精神。

与油结缘

粮油是老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1982年黄显平在九江从事个体商业工作,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粮油行业,从此萌生了进入这个行业的想法。

如果说起初萌生念头只是对粮油粗浅、感性的认知,那么,紧接着的则是百折不挠的实际行动。已经掘得第一桶金的黄显平,不满足于现状,想把企业做大做强。2009年3月,黄显平开始了对嘉盛粮油公司的项目建设。

项目初建时,公司遇到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紧缺等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融资问题。资金不足,寸步难行。为了将粮油事业进行到底,黄显平及其创业团队自筹两个亿资金,将项目启动。公司注册资金也由原来的30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

2009年底初具规模。进行过程中,黄显平带领团队主要成员,对国内粮油工业发展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武汉、成都等地知名企业分别进行详细考察。从2009年到2010年初,仅仅一年的时间,从项目筹建到锅炉点火开工,比同行业企业节约了至少一年时间。

黄显平在事业上孜孜以求拼搏奋进的事迹,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从2005开始,他相继被选为九江市京九副食名优产品商会会长、九江市浔阳区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九江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领军人物等。并于2009年当选九江市总商会安徽商会会长、九江市工商联副主席、九江市庐山区人大代表、九江市政协委员。黄显平用智慧和汗水抒写了一曲企业家奋斗、创新、跨越的时代之歌。以创新管理为主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做大做强企业为目标,全面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管理水平。

积极促进粮油贸易事业发展,为人类健康生活提供满意的食用油脂和服务,一直是嘉盛粮油人铭记于心的使命。打造国内品牌,打造卓越企业,是嘉盛粮油始终不变的追求。嘉盛粮油始终把客户和相关利益放在第一位。目前拥有小包装的“嘉盛”、“好爱家”、“厨标”系列食用油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品牌花生调和油、大豆油、菜籽油、山茶调和油、玉米油等诸多油种在江西市场首批通过“QS”认证。

好品种需要好原料。嘉盛粮油以棕榈油、毛豆油、毛菜籽油、毛棉油为生产原料,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公司原料主要从国内沿海地区和美国、巴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采购与进口。项目所在地处在赣、鄂、皖三省有着丰富的油菜籽、棉籽原料产区,这为嘉盛粮油成为江西省内小包装油生产厂家的主要油料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嘉盛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拓展市场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建立九江市城东港区工业园,位于长江干线,拥有自己的码头泊位和运输队。位于赣、鄂、皖三省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原料采购和成品销售更加便捷,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运输成本。二是公司所属商务拓展有限公司是江西最大的小包装食用油企业,是江西市场首批通过“QS”认证的粮油企业,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升公司创业团队整体素质,打造优质高效的学习型团队,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生产、采购、品控、贸易等高层管理人员和团队成员。

与此同时建立并实施了现代化管理系统,进行企业市场价值链高效管理;在销售上实现网络系统控制,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成熟应用办公系统,实现全国信息共享;构建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开展各种培训,打造学习型企业。公司努力以理性的管理,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品质和完善的服务,争创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一流品牌,一流企业。

以诚信为本,本着“以高质量的产品、优良的服务使客户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客户、社会共赢”的经营宗旨,自觉信守和履行合同,与各商业合作伙伴始终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把“力争企业、合作伙伴双赢”,作为企业发展目标,把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诚信服务的重要标志。

公司成立以来,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经常性地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广泛开展“学法、守法”活动,努力提高员工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把多缴税作为企业的责任。自2010年5月正式投产以来,短短的五个月就实现了营业收入8.63亿元,缴纳各种税款1200万元。

“三农”为主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则是发展现代农业、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家集食用植物油及相关副产品加工、科研、贸易以及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大型油脂工业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嘉盛粮油不断完善和创新与农户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始终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带动了江西农业的发展,更带动了邻近地区,如安徽西部和湖北东部等周边农业的发展。

(一)公司以粮油收储部门为基础,设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小组”,抽调专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由公司分管采购副总经理负责,划拨专项活动经费,以便于工作的开展,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工作小组主要工作内容为:第一,宣传国家对“三农”的有关优惠政策,珍惜每一分农田、土地,多种农业经济作物,达到增收目的。第二,为农民辅导种植技术及病虫害处理技术,及时提醒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工作,尤其是油菜倒株的处理与防范。第三,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农村给农民讲解,本着优质服务、诚信为民的指导思想,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第四,做好每年年底农户的利润返还工作,让二次分配款项真正地落到农民手中。

(二)建立农业合作基地:公司在上年度的农村工作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使经验更加有效迅速推广,2009年在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的五洲村、谷山村、光明村建立了油菜种植基地8220亩,直接带动了2740户农民丰产丰收,户年均增收达1200元以上。农民从基地合作中尝到了甜头,纷纷表示这种基地建设确实好。

(三)通过与庐山区海会镇宏冰油菜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带动1231户农户种植双低油菜3693亩,户均创收达1200元以上。

(四)建立广泛的油菜籽收购经纪人网络,年收购经纪人菜籽数量达2万余吨,带动乡镇小油厂的共同发展,间接带动近十万农户奔小康。同时与二十多家生产量2000吨以上小型油脂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合同,确保中小企业所收毛油的销售通畅,不给农民打白条,以此带动更多农户增收,使当地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将继续深化“公司+农户+基地”的订单合同的管理模式,为周边农产品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保障,使农产品种植户与企业相互依存,共同致富,最大可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无私奉献

黄显平始终以“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为己任,自1998年以来,先后为“抗洪、抗震救灾”、“希望工程”、“农村道路建设”等积极捐款捐物,从1998年为抗洪救灾捐款到2005~2007年农村修路的捐助,从2008和2009年对彭泽小学、安徽桐城中学教育事业的捐助到2008和2010年为四川抗震救灾的捐款捐物,嘉盛粮油公司捐款捐物累计达到150万元。充分体现了一个民营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帮助区政府排忧解难,为地方解决人员就业问题。仅2009年就为社会安置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200多人。随着不断发展,还将在当地增加就业岗位数百个,最大可能为地方政府分忧。

发展要与时俱进,公司的规划是,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管理企业,让成员共同分享企业成果,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嘉盛粮油,留在嘉盛粮油。

公司计划:2011年生产各种油脂产品25万吨,其中散装油脂产品21万吨,中小包装食用油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利税4000万元。2012年生产各种油脂30万吨,其中散装油脂产品25万吨,中小包装食用油5万吨,增加特种油脂生产线,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利税5000万元。同时还计划在国家级的九江开发区实施房地产项目的建设。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以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经济为特点的健康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适应时代发展,嘉盛粮油公司继续积极实施精细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乘势而上,在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新产品开发上实现新的突破,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以过硬的产品质量拓展市场,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逐步开发出符合人体健康的多品种、多类型的多元化油脂产品,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实现新跨越,做大做强九江嘉盛,把公司发展成为拥有集资源、加工、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作者:郑立捷

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管理论文 篇3: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探讨

摘 要:發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有效途径,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振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各类政策、制度、资金等基础性支撑作用,通过加大投入、强化扶持、优化支出、创新管理、丰富渠道等,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关键词:集体经济;保障机制;分配方式;发展模式

1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资金撬动作用,制定贴近实际、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在财税政策方面,鼓励各级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村级组织创办集体增收项目缺少启动资金时,可向基金会申请,审核通过后通过贴息或专项补助等方式给予支持。建立税费返还制度,对经济薄弱村当年新增地方财力,3-5年内用于支持其集体经济发展。在农业政策方面,将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农机具购置补贴、畜牧业政策资金等向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村级服务组织倾斜。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和美丽乡村等政策资金,重点支持党组织健全、班子凝聚力强、群众基础好、项目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镇村,集中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在土地政策方面,规范土地经营权交易行为,推动土地依法有序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流转。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政策实施力度,预留部分结余土地指标用于村级集体非农产业项目发展,同时返还挂钩项目产生的净收益。在金融政策方面,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等信贷支持,实行“绿色贷款”,通过财政贴息、放宽年限、小额限额等措施,为集体领办项目提供支持。推动建立财政、银行、保险、担保“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型支农政策体系,提供更多、更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2 创新分配方式,激发发展动力

坚持惠农导向,创新集体收益分配模式,探索引入“折股量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生机。资产折股,量化分配。在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将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财政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包括购置的机具农资、建成的基础设施等,采取计价入股方式,通过签订入股合同、发放股权凭证等形式,配置给村集体和广大村民,实现财政资金资产化。收益核算,比例分配。在村集体、村集体合作社和村民之间,以资产股权为纽带,形成按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入第三方核算机制,将折股资产的经营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全体村民、村集体和上缴所在镇街。规范使用,实现增收。完善收益使用制度建设,督促村集体将分配到的收益按照维持资产持续运营、脱贫攻坚、改善村内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民福利待遇、扩大资产再生产的先后顺序使用。镇级政府统筹调度上缴收益,用于保障镇域村级组织高效运转。

3 强化资金整合,丰富发展模式

注重发展模式“多样化”,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发展水平等,有重点、有方向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整合涉农资金,拓宽投入渠道。坚持“多种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建立完善涉农“资金池”,按照“坚决不因统筹整合减少本级配套资金、坚决不借统筹整合名义挪用涉农资金”原则,将各类本级和上级涉农资金全部注入“资金池”,重点用于脱贫攻坚、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和三产融合等。盘活闲置资源,拓宽增收渠道。依托造册登记、确权颁证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式,对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摸底,通过承包、租赁、参股分红等方式,获取稳定经营收入,比如:资源租赁模式,即依托现有集体山岚、荒地、水塘等资源,通过有偿转让、承包等,收取一定费用。盘活闲置资产模式,即利用村集体废弃院落、校舍、厂房等闲置资产,承租给招商企业收取租金。开发建设模式,即抓住小城镇改造、园区建设等契机,对村集体闲置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对外出售或租赁,促进村集体增收。立足自身优势,积蓄发展潜力。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即依托本村特色种植业或养殖业,借势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等,实现三产融合。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即推行“公司+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通过集体土地入股、提供有偿服务等,带动农民致富。村办企业模式,即通过招商引资、外出寻求合作等方式,创办村集体企业,开辟村级增收渠道。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浅析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J].吉林农业,2019,(23).

[2]王曙光,郭凯.农村集体经济的减贫效应与内在机理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9,(11).

[3]陈国水.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径[J].农村财务会计,2019,(12).

作者:付森

上一篇:材料价格视角下建筑工程论文下一篇: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