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组织发展农业产业论文

2022-04-27

摘要:特色优势农业是发展“一带一路”通道经济的产业支撑。文章依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兰州百合和扶贫主导产品镇原万寿菊,总结和分析了百合和万寿菊的营销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鼓励农户参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以期增强农产品在当地乃至全省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甘肃省组织发展农业产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甘肃省组织发展农业产业论文 篇1: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调研岷县扶贫情况等13则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调研岷县扶贫情况 2018年8月7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玺玉对岷县产业扶贫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管理、监督等工作进行调研。期间,先后深入梅川镇西坝村玉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岷县方正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寺沟镇绿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详细了解了牧草产业助推脱贫攻坚、龙头企业培育、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使用和管理等情况,对岷县城乡变化、脱贫攻坚,特别是依托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召开座谈会,听取岷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及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安排、使用和管理情况汇报,对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指出,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脱贫指标,确保对接好目标;要全面梳理资金使用到位情况,抓实“一户一策”,确保匹配好项目;要全面清理各项扶贫政策,围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确保落实好政策;要发挥好人大监督职能,一方面要推进好监督,另一方面要支持好脱贫攻坚。(岷县政府)

崇信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 甘肃省崇信县人大常委会近日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采取实地察看、查阅台账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木林乡、锦屏镇、柏树镇、黄寨镇部分专业合作社,对全县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建议: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相关法律,准确掌握政策法规,指导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在帮助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指导建立章程、完善制度、强化培训、科学管理;要进一步细化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具体政策,不断提高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借鉴推广先进地区和我县示范农业产业专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现有农业专业组织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李永强)

崆峒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全区重点工作 甘肃省崆峒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区人大代表,对2018年上半年全区重点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询问交流等方式,先后视察了16个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和全区人大工作的示范点,全面了解了全区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视察结束后,召开了崆峒区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通报会,向参加视察的区人大代表和各乡镇、街道人大通报了上半年崆峒区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情况,印发了《崆峒区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上半年工作情况征询意见表》,征求了参会代表对区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向未参加通报会的区人大代表寄送了书面通报材料和征询意见表。(寇建帮)

礼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县民政局、商务局和供电公司工作 甘肃省礼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评议组,采取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座谈了解、民主测评等方式,对该县民政局、商务局和供电公司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评议。针对三个部门工作中存在的問题,评议组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法律水平;配齐专业人才,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保障能力;做好协调沟通,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赵田生)

宁县人大常委会对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百日会战”工作进行检查 甘肃省宁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县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百日会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检查组要求,各部门对照第三方评估要求,确保完成三个90%的目标硬任务;要加强对执行工作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执行工作的客观现实,从源头上防范和解决执行难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人、财、物、技术、装备投入,着力补齐短板,全力以赴办好执行案件;要结合“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加强执行干警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干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苏文)

清水县人大常委会视察201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甘肃省清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部分县人大代表,通过查阅资料、随机询问、现场察看、听取汇报等方式,对201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建议:县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体系,规范编制预算;要严格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追加,依法调整预算,强化预算刚性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要密切关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财税政策调整和税源结构变化,强化税收征管,着力组织财政收入;要严格预算执行责任,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促进政策落实、项目实施;要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及时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完善政府融资平台管理、运作,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温建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督查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抽调专人与县督查考核局人员组成督查组,采取深入承办单位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和实地检查、走访代表等方式,把责任督查、过程督查、效果督查相结合,督促承办单位做细做实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针对办理意见建议方面存在的个别意见建议分类不准、答复不规范、办理方式创新不足问题,督查组要求承办单位要高度重视,科学办理,同时要加快落实进度,提高办理质量,确保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提出的97件意见建议件件有交代,办结率、满意度有新的提高。(潘东春)

渭源县人大常委会检查道路交通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 甘肃省渭源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检查了全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检查组建议,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规范自身交通行为和安全文明出行;要坚持监管与整治并重,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建立健全安全综合治理机制;要规范道路标志标线,进一步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责任落实,制定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相统一的道路交通建设规划,使规划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靠实道路交通管理责任,各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要增强履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执法的主动性,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马 祥)

武山县人大常委会调研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甘肃省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县政府及职能部门,一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架豆蔬菜、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二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和做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力度;三要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城镇及乡村人居环境;四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五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侯祥林 康永)

永昌县人大常委会开展治安管理处罚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 甘肃省永昌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全县《治安管理处罚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检查组先后深入部分乡镇、村、基层派出所,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办案中心、治安大队和拘留所等场所,现场查阅案件卷宗,实地了解治安案件办理情况。针对下一步工作,检查组建议,一要提高宣传实效,营造良好遵法守法氛围;二要改善执法条件,夯实基层基础;三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四要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张蔚宁)

正宁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人大宣传工作会议 甘肃省正宁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召开人大宣传工作会议,表彰奖励了人大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会议要求,各新闻宣传单位要把人大宣传工作纳入宣传报道计划,选派政治强、业务精的采编人员从事采访报道工作,在版面、时段、节目安排上,保证人大宣传的需要。县人大常委会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宣传工作有安排、有部署、有检查、有通报、有奖惩,保证人大宣传工作有声有色。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民主、求实、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为民主法治建设和人大工作加油鼓劲。要健全完善人大新闻宣传稿件审核备案制度。要努力建设一支热心人大宣传工作、熟悉人大业务、乐于为人大宣传工作奉献的人大宣传队伍,最大限度发挥广大通讯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彭亚平)

灵台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全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情况 甘肃省灵台县人大常委会近日组成调研组深入西屯镇、上良镇、朝那镇、星火乡、蒲窝镇、中台镇、县绿源公司,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了解、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提高认识,加快进度,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股份农民,强化金融支撑,严密防范风险,确保“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三变”工作政策解读,让群众知晓相关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要加快清产核资和确权登记工作进度,摸清存量、分清变量、规范操作、做实确权,做好成员界定和折股量化;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健全制度机制,加大财政扶贫资金参股配股监管力度,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灵台特色的“三变”改革新模式。(李春红)

庆城县人大常委会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贯彻执行情况 甘肃省庆城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情況进行了执法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检查组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人人关心养老事业、关爱老人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合理调整医疗卫生机构网点布局,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尽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要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切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全县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和养老事业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及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落到实处。(王嫄嫄)

甘肃省组织发展农业产业论文 篇2:

甘肃省特优农产品营销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特色优势农业是发展“一带一路”通道经济的产业支撑。文章依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兰州百合和扶贫主导产品镇原万寿菊,总结和分析了百合和万寿菊的营销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鼓励农户参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以期增强农产品在当地乃至全省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关键词:万寿菊;百合;营销状况;问题;建议

甘肃省作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发展“一带一路”通道经济的产业支撑。马铃薯、中药材、酿酒原料、瓜果、无公害蔬菜、百合、油橄榄、牧草及畜牧业等甘肃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均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总体上看,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仍不高,品牌效应发挥不足,农产品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省内特优农产品还存在种植成本高、市场信息滞后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积极响应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历史文化厚重、市场竞争力强的特优区,以兰州百合和镇原万寿菊为调查对象,通过研究两个地区农产品的营销状况和问题,为提高甘肃省农产品竞争力提出建议。

课题组选择镇原县南川乡和兰州市七里河区作为主要调研区域,在2020年8月初到南川乡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在2020年8月末到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随机发放问卷218份,回收调查问卷207份,有效问卷200份。文章中的调查材料和数据皆来自于此次调查统计。

一、样本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一)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

镇原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是全国592个国家贫困县和甘肃中东部18个干旱县之一。南川乡地形山、川、塬兼有,是一个雨养农业乡,土地面积约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量450~510毫米。

七里河区系甘肃省会兰州市辖区。西果园镇隶属于七里河区,地处兰州市南郊,地貌为“两沟、两岭、四坪”地势,南高北低。当地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南部山区达500毫米,无霜期153天。

(二)农户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调查样本中男性受访者122人,占样本总数的61%;女性受访者78人,占样本总数的39%。受访者年龄集中在40~60岁,占样本总数的54%,大多为中年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受访者占样本总数的87%,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受訪农户76%为普通村民,少部分担任村干部。其中52%的受访家庭表示种植农产品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利用流转土地种植的农户也居多。

二、农产品的营销状况

七里河区百合现已有较大规模的加工群体,组建了以西果园镇为中心, 辐射周边乡镇的百合资源结构。该地区具有收购加工百合的公司和个体能够基本满足百合常年加工贮藏的需求。其中90%的百合加工企业都在使用“兰州百合”商标,95%的百合都经过初级加工销往全国各地。镇原县万寿菊现今营销模式为政府政策支持,在农产品产地初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或者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合作社带头促进农产品产业发展。

(一)产品策略

近年来镇原县将万寿菊产业作为当地扶贫主导产业,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七里河区位于兰州盆地中部,是兰州的四大核心城区之一,被称为“百合之乡”,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成为全国唯一食用甜百合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1. 农产品销售现状

兰州百合和镇原县万寿菊具有极强的相似性,两者都是当地特优农产品,具有政策支持性支持。但并没有转换为与之匹配的经济价值。兰州百合种植地区没有成熟的品牌,以次充好现象严重,导致市场上对百合褒贬不一。镇原县万寿菊的知名度局限于甘肃省内,初加工粗糙,原料质量参差不齐,品质下降。2020年8月份镇原县冰雹自然灾害更加重了种植农户的损失。据调查分析,目前两地农产品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农产品价格变动大,农户不易接受。

2. 农产品种植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表明,目前镇原县南川村农户认为:制约万寿菊种植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水资源。其中地形因素占比39.6%,严重影响万寿菊的种植,是该地区最大的制约因素。其次是气候和水资源因素,分别占比20.8%和17.9%。镇原地势起伏大,无法实现规模化种植,同时机械化采收难以推广,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种植收益低。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制约百合种植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地形,其占比分别为33.1%和30.6%。当地实际情况即地形以山地为主,一年四季气候差异较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反映到百合种植业上就是土地耕作条件差,农产品产量变动大,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影响大。

(二)价格策略

镇原万寿菊和七里河区百合影响销售的原因极为相似,主要是因为市场空间距离较远、市场信息不畅通、需求供给时间错位,导致农产品供需矛盾,影响后期销售。农户大多为散户种植,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统一收购站距离远,途中折损严重,收购价低,导致农户经济收入低。

(三)渠道策略

1. 销售渠道

调查区域农产品主要贩卖给贩运大户或者进行小规模销售,网上销售占比较低,大型贩卖现象几乎不存在。互联网配套基础设施薄弱,营销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生产稳定性较差。

2. 销售对象

从收集的调查数据中得知,万寿菊和百合对于国企的销量都较低,两者大多都销售对象为中间商、个体和私营企业,中间商对于价格把控严格。

(四)促销策略

1. 广告宣传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营销已成为重要的促销手段。兰州百合通过引进电子商务平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镇原县积极举办“万寿菊”文化旅游艺术节,通过文化旅游艺术节对万寿菊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提升镇原万寿菊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万寿菊产品销量的大幅提升。

兰州七里河区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形式的百合展销会来促销百合,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宣传了兰州百合,让其销售量和范围更高更大。镇原县万寿菊则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大幅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

2. 政府政策优势

近年来,镇原县利用政策优势将万寿菊产业作为全县扶贫主导产业之一,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引领、农户种植、保险托底、保底回收”的思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合作社带动农户“按劳”种植,全力推动万寿菊产业发展。七里河区则利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积极推进百合产品产业化,充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逐步打造世界著名特色农产品和世界名优精品。

三、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因素

镇原县降水极不稳定,当地为雨养农业,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同时万寿菊栽培品种没有结合种植地进行选择,产量不稳定,种植风险大。百合属三年生作物,生产周期长,且品种单一。虽然经济效益高,但无法为农户提供短期高收益,大部分为农户自产自繁,导致留种方式落后,進而出现品种退化严重的现象,品质也逐年下降,营销过程中增产并未增收的现象较为明显。

两地都以山地地形为主,交通运输不便,同时初级市场加工粗糙,长距离运输更加影响农产品质量,极易腐烂变质。根据实地调查,百合和万寿菊两种农产品大多为散户种植,导致营销过程中损耗率大,农户经济收入低。未经加工的农产品占多数,加工档次低,深加工、精加工少,再加上农户对产品深加工的意识薄弱,包装和宣传也未得到重视。

(二)内部因素

当地农户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在种植过程中,技术水平有限。农产品销售模式大都为等待上门收购或者售卖给当地商贩。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稳定的销售方式。虽然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农业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农产品市场信息落后,信息不对称且农户的市场意识薄弱,导致滞销和被压价。所选调查区域网络销售农产品的农户占比最低,而小规模生产的模式短期难以改变, 种植很难实现规模化。农民获得的收益十分有限, 零散、分散的生产方式得不到农民的重视,农产品的生产便陷入了低效益的死胡同。

四、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种植区域为雨养农业,修建灌溉水渠是农田增产的重要措施。农产品收购站、加工点都应当增加机械设备,对农产品进行统一加工,规范加工体系,提升加工标准。企业和政府要共同发展,多方面配合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采取机械化采收

鉴于万寿菊和百合采摘均需耗费大量的劳动力,而这又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因而应引进、使用采摘器和采摘机,加大机械化程度,节省人工成本。

(三)健全销售网络

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健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在已有镇原电商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络平台,推行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模式,使得农产品销售方式更加多元化。

(四)鼓励农户参保

伴随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农户投保,对中介机构行为进行规范,并引导保险公司降低保险费率,加强承保理赔管理,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鼓励当地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分散农民经营风险,保障收入。

参考文献:

[1]王宝,王鹏龙,徐冰鑫,王勤花.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07):9-13.

[2]《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发布实施[J].蔬菜,2017(12):74.

[3]李雪,吕志刚.兰州百合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2):5-6.

[4] 豆丽萍,豆新社.镇原县万寿菊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9(15):149+151.

[5] 周惠娟.一秀农场产品营销策略分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5):105-108.

*基金项目:2020 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733035),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202005003)。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作者:杜永婷 吕明瑜 杜国悦 周爱平 任鹏翰

甘肃省组织发展农业产业论文 篇3:

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探究

摘要: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把中药材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产业来抓,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中药材加工能力滞后、中药材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这也为发展中药材产业带来了新机遇,如何做大做强白银市中药材产业成为呈待解决的问题。安徽省亳州市是中华药都,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医药产业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作为白银出生的人,希望白银市可通过加强与亳州市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的互利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特色;白银市

白银市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境内现存甘肃省最大野生甘草资源,也是甘肃省最大的枸杞生产基地,甘草、党参、柴胡、枸杞等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较快,已初具产业规模。近几年,随着中药材被列为全省助推脱贫攻坚的六大产业之一,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形成了种植品种多元化、基地布局合理化、经营规模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也存在规模化不高、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中药材加工能力滞后、中药材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中医药产业规模刚过35亿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这也为发展中药材产业带来了新机遇,如何做大做强白银市中药材产业成为呈待解决的问题。安徽省亳州市是中华药都,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经营历史悠久,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医药产业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白银市可加强与亳州市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的互利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中药材种植繁育基地和领军龙头企业,推动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1  白银市中药材产业现状

1.1 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白银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019年已达61.73万亩(其中枸杞25.56万亩),产量10.29万吨,有中药材种苗基地1.68万亩,中药材烘干房设施25座,道地中药材良种覆盖率到42.%以上,2019年中医药产业规模达35亿元。

1.2 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带动脱贫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贫困户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5.02万亩,中药材种植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新增45.3元,带动脱贫人口8302人,中药材产业已成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方面。

1.3 白銀市中药材产业特色

(1)、品种多元化,道地品种重点突出。

白银市已有较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品种20多种,道地中药材品种10多种,枸杞品种4个,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化生产的道地中药材品种有红花、柴胡、板蓝根、黄芪、甘草、党参等,万亩以上种植面积的有甘草和黄芪,枸杞种植面积较大,已达25.56万亩。

(2)、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种植区域广泛,产业布局较合理。

受当地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带来的种植中药材优势,中药材种植在白银市区域优势明显,既有小品种种植优势,也可以集中规模种植大宗药材。目前形成了以景泰县高扬程灌区为主的枸杞种植基地,以会宁县东南部二阴地区和靖远县、景泰县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2  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制约因素

2.1 中药材种植面积小、技术规范化不高

白银市只有四个品种(枸杞、甘草、黄芪和党参)具有了相当的种植规模,但种植面积还是较小,中药材技术规范化生产水平不高,还有一定差距;只有枸杞一个品种通过了产业规范化生产认证,只有枸杞一个品种种植有标准化种苗繁育体系和栽培技术规范,其它道地中药材种植缺乏相应的规范化技术、管理标准化技术、防治病虫害等许多方面技术,影响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及市场准入。

2.2 中药材加工生产能力滞后

白银市已有一些中药材加工企业,如甘肃中胜高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金杞福源生物制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景泰县玉杰农贸有限公司、靖远奇正藏药集团等。受自然条件影响,中药材加工企业严重不足,并且全市分布不均匀,加工企业产业化规模化不高、品牌知名度不强、企业产业带动能力弱,需要大力加强,企业与种植户利益一体化还没完全建立起来。

2.3 缺乏规范统一的中药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缺乏

中药材在农户销售的多、在小批发市场和非专业市场销售的多,缺乏规范统一的中药材批发市场;没有发布供求信息的专用平台,农户信息不畅,导致中药材种植农户不能按需种植中药材,缺乏预判研判市场风险能力,产生中药材增产而农户不增收的现象,中药材市场及信息服务急待加强。

3  亳州市中药材产业优势及先进经验

亳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快,2019年亳州市中医药产值达1150亿元,完成药品技术转让12个,协议引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131个,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进入德国药房销售。

3.1 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产业规模大

亳州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种药之风在民间绵延不止, 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 中药材产业模大,有占全国10%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中药材产业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有我国最大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及中药材进出口检测示范基地。

3.2 中药材产业成熟度高、种植规范标准

亳州市中药材产业成熟度高,中药材产业规范,标准化程度高。全市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实行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知名道地中药材统一冠以“亳”字。大力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骨干种苗繁育基地、扶持道地中药材加工基地。

3.3 重视科技在中药材产业中的作用

坚持政府引导,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对中药材产业科研投入,亳州政府设立了超过10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基金,以撬动各方资金投入。通过促进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建立了一批中药研发机构、技术联盟、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和推动了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

3.4 有高效的中药材产业市场流通渠道

亳州市中医药贸易额已达700多亿元,其中药材交易中心中药材日上市6000吨以上,品种有2600多种,年销售额已突破了400亿元,造就了其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及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地位,高效的中药材产业市场流通渠道,促进了其中药材产业发展。

3.5 中药材产业成熟度高、产业链长、加工企业优势突出

亳州市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中药材产业升级换代,通过设立技术转让和研发专项基金,制定技术转让、研发扶持相关政策,拓展中药材产业链长、提升中药材加工企业水平,现代中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目前,有GMP药品生产企业175家,有3家企业位居全国中药饮片出口城际前十名,研新药品种13个,上报待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品种达1200多个。

4  加强与白银与亳州两市互利合作、助推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加强白银市与亳州市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的互利合作,互利互赢,通过提升白银市中药材产业成熟度,提高种植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建立高效的中药材产业市场流通渠道,延长中药材产业链长、提升加工企业水平,推动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4.1 注重借智借力,加强中药材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亳州市在中药材产业优势,加强白银市中药材人才培养,从白银市农业系统选派管理和技术人员到亳州市药业发展局挂职学习,从白银市中药材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选派人员到亳州市中药材生产经营龙头企业集中学习,以提升白银中药材生产经营水平。

4.2 互利合作,加强白银中药材产业水平

白银市制定扶持政策,引进亳州市中药材种植苗种及加工龙头企业,在白银市的中药材优势种植区域,按照自愿原则,以中药材村组、地域为基础,让生产中药材的老百姓、大户、农场、合作社、企业自发与亳州中药材龙头企业成立中药材种植加工合作组织,互利合作,通过合作提升白银的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技术水平,提高道地中药材规范化水平、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促使合作组织发展壮大,进一步带动白银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4.3 互利合作,提升储运营销水平

与亳州市合作,充分利用白银市气候干燥适宜中药材储藏的优势,引进亳州市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依托国家和地方农产品储藏库建设项目及资金,加大白银市中药材仓储建设规模,加大建设中药材烘干房规模,提高收储中药材能力和质量水平,以达到溢价销售中药材,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4.4 加强中药材市场信息收集,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

亳州市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白银市加强与亳州市在中药材市场信息收集方面合作,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目前,白银市中药材种植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体,主栽品种和种植面积主要受当地中药材公司的需求制约较大,一般是公司的需求量大时,栽培面积就越大。但是,随着今后中药材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栽培品种和面积要更多的要依靠市场走势,所以,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收集中药材市场信息对中药材产业的安全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把握中药材市场信息情况,调整中药材种植结构,降低种植风险,增强农户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对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5 加强中药材加工等技术合作,提高中药材产值

白银市中药材加工以初级产品、中药饮片和统货为主,深精加工还是空白,比较效益低。亳州市中药材产业加工水平较高,白银市可加强与亳州市在中药材精深加工方面互利合作,与亳州市合作规范中药材加工技术,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支持亳州市中药材GMP饮片加工企业与白银市合作并扩大产能,支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开展GMP认证,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加工集中度和标准化水平,通过中药材精深加工工艺技术提升,向中药材保健食品、饲料添加剂、生物杀虫剂等领域延伸,不断增加中药材的应用价值,挖掘和提高中药材附加值、提高白银市中药材产业效益,助推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凡燕梅.乡村振兴背景下亳州中藥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29):4-6.

2020-09-08

2、沈亚芳..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科技,2019(12):72-75.

中国农村科技

3、任思佳.中药材产业链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7):4-25.

4、何成秀.甘肃省中药材干燥技术提升策略研究[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9(8):22-23+5.

5、卢亚妹.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9(2):14-15.

6、邴芳.中药材产业链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甘肃省的实证[J].生产力研究,2018(10):48-53+84.

作者简介:王建珺, 1999年,女,汉族,籍贯辽宁台安,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与金融、产业经济等。

作者:王建珺

上一篇:农业政策各时代思想发展论文下一篇: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