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管理的环境监测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建立并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各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对相关工作的规范指导尚没有发挥出预期中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出了分析,探讨了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其强化完善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基于质量管理的环境监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于质量管理的环境监测论文 篇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方式与策略思考

【摘 要】在环境监测中,质量管理是监测工作的重要部分,它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他们承担着环境监测的关键性任务,其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影响着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完整性以及代表性等。论文分析质量管理人员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进而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监测质量理论体系相对缺乏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起步比较晚,对其技术应用时间不长,所以其理论体系相对缺乏。与环境监测而言,其监测质量是第一重要因素。当前,环境监测技术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监测原理和监测方法,但由于监测技术应用时间比较短和相关质量管理方面研究的比较少。对于员工的管理也没有准确系统的理论,只是局限于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工作方式,但是忽略了对他们监测技术的严格要求。导致他们在平常工作易出现消极的工作态度,使得监测工作的开展十分随意。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环境监测质量理论体系比较缺乏,缺乏完整系统性,直接影响管理工作者对其管理,不能及时找出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处理问题,使得他们给出的监测结果不清楚,监测质量不合格,不能发挥监测的作用[1]。甚至连监测对象也搞不清楚,完全就是“瞎子过河式”的监测,这就对我国环境治理造成了严重威胁,不仅不能及时纠察其源头,反而还误导治理部门,让他们错误执行,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理论体系。

1.2 员工培训机制不完善

目前,环境质量监测员工大多为非专业人士,其对环境监测质量结果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和分析。并且,由于员工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环境监测理论也难以形成。该环境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从现场环境监测人员中随便挑选的,其现场监测能力较为丰富,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对于监测结果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觉并纠正。因其不具备管理经验,对于环境监测突发的现象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导致其监测效率低下。我们既然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相关人员应该深刻反思,提出解决办法,完善员工培训机制。

1.3 管理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当前,环境监测体系基本系统化、全面化。其监测质量的好坏依赖于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当下的重点工作内容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足够的监测实际工作经验与专业的技术水平,在具体监测环节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就需要制定严格质量控制标准,以防对控制准确性造成影响[2]。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又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使监测质量提高不上,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再加上由于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人才资源库相对较为匮乏,无法为完成高质量的监测工作提供可实用人才,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管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

1.4 管理形式不到位

环境管理对环境监测质量要求极高,并监测质量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无法顺利开展高质量管理工作。随着监测管理任务的增多,为了完成大量监测任务,他们只好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只一味追求工作的数量而忽视了监测工作的质量,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监测结果不能作为治理重要的依据了,监督过程从而成为了一个空壳,也失去了监督管理的意义,环境監测质量的结果不能保证真实性,监测信息的不准确使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治理步伐不前行反而倒退,所以,要加强监测部门的管理形式。

2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2.1 建立质量管理理论体系

我国已发展质量管理技术,可以作为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主要依据进行环境监测,并将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开展纳入日常监测工作中,让质量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加强有效沟通,保障管理体系有效进行。按照我国环境监测质量制度的发展速度,监测各相关部门应对理论体系加以修整,使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发展速度以指数函数形式加速超越,从而管理人员利用高质量管理理论体系表现他们自己的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才能提高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效性,提高监测结果的质量。

2.2 提升管理人员整体水平

环境监测质量与管理人员水平密不可分,为了提高监测的质量必须要先提高管理人员的监测水平。因为监测对象不同,所以我们要在那些监测管理人员中进行挑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各个优点。另外,高校也需要重点培养环境监测方面相关人才,设置相关的专业与科目,加强这方面的重视,争取培养大量的管理人才,丰富我国的人才资源库。同时,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人才数量还相对匮乏,因此,相关机构可以积极引进国外的专业人员,促进我国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且,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系统的在岗培训,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技术研究情况,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从而保证环境有效治理。

2.3 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高质量管理,因而,要顺利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监测站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位监测人员特长与不足,对他们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管理,让监测工作有效率的进行,并且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身优势。在人才储备上,学校重视环境监测相关科目的发展,加强相关科目的比重,为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为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人员队伍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储备资源。在技术方面我国还缺少技术方面专业骨干人员,为了弥补这一缺失,我们应该招纳相关方面的人才,这样基于先进的监测技术,监测质量也能得到保障,还能提高相关人员的监测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监测能力,改善我们国家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的尴尬局面[3],除了这些,在提高监测人员管理素质上,应该加强培训,最好每周对他们进行一次综合测评,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监测技能。鉴于我们大多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人员多为一线调过来的人员,他们虽然有很强的监测实地经验,但是缺少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们应该培养定期监测人员,努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完全掌握监测的技术和监测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的质量。除此之外,我们应该从更高层面上对他们进行教育,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上,专业综合素质上培训他们,这样他们会形成一定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所以只有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培训机制, 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才得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有效性。

2.4 明确职责,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

环境质量监测管理队伍参差不齐,因为监测比较复杂广泛,如果不完善管理队伍,提高他们整体质量,那么环境监测很难进行下去,即使进行监测其监测质量也令人担忧,他们提供的监测数据也缺少可靠性与准确性。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应主要考虑以下人员。

2.4.1 质量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的日常工作就是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现象提升到书面上,进而改善质量管理体系,并加强运用管理体系,使其发挥其有效性、实用性。这就要求质量负责人精通环境监测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把理论知识实践化,把实践能力提升理论层面,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一般来说,质量负责人都是领导地位,见多识广,信息了解比较及时,这大大便利他们和高层基层及时沟通,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不会滞留问题,以便监测质量高效率提高。

2.4.2 质量管理员

质量管理员辖属于质量负责人,职责就是进行大大小小的管理,主要包括监督,协调监测实际过程的现象和问题,以及对监测结果进行确认、审查。同时要有一定技术,知道具体是怎样操作进行的,并且要十分了解管理体系,按章程办事,还要会许多为人处世技能,能够做到出现意外时及时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还要与其他部门多多沟通,多与他们交流工作中的问题,相互配合完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2.4.3 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其直接任命质量管理员,是质量管理工作发出的执行者,直接用行动调节管理,这就要求他们清楚明确他们的职责,实事求是进行监督,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章程,进行有意义的执行工作,使每位人员各尽其职,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他们也该同质量管理员一样与各部门做好及时沟通,出现问题及时调节,充分发挥部门负责人的过渡作用。

2.4.4 质量监督员

质量监督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及时发现并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省级对其垂直管理的市、县等环境监测的质量有总体责任,所以监督员要不定期监督,但是由于环境监测技术环节的内容复杂烦琐,质量监督员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他们也该了解监测各个环节,并审核技术人员监测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最后重点对监测结果进行检查评估,所以质量监督员不是一般人都能担任,需要由该环境监测技术方面专家来当监督员。另外,质量监督员要对监测过程中的薄弱漏洞环节进行重点监测,某个监测点发生变化或改动时,要及时到现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挥及时解决,以保障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增强质量检测结果可应用性。

2.5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虽然环境监测部门建立了培训机制,但是缺乏针对性,因为每个人的水平参差不齐,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缺失的肯定不同,所以应对不同监测人员进行不同的专业培训。对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必备的技能应该更加全面、系统,因而应对他们进行专业、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与时俱进,跟随现代步伐强化他们,使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更便于得到员工高度认可,来更好完成他们这个角色的工作,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开展,质量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因为是其更高层次的领导者,对他们的培训更加注重于管理层面,对质量管理员培训,要求没那么高了,能基本通过考核就没多大问题,一般能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即可,质量管理员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巧,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其职务优点,做好监督,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机构职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机制确实还有很多不足,有许多地方需要进行改正,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环境保护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员工培训机制,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能够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各部门对此应重视起来,努力纠正自身的缺点,加强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为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有力保证,从本质上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中.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把改善环境质量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在2016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6,3(20):1-10.

【2】廖德兵,林武.浅谈垂管方式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及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5(30):53-55.

【3】湯坤,左才科,刘明阳,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介绍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12(25):401-405.

作者:杨晶

基于质量管理的环境监测论文 篇2: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在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建立并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各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对相关工作的规范指导尚没有发挥出预期中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出了分析,探讨了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其强化完善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保护;立法机制;革新机制 文献标识码:A

绿色发展思想下的关键在于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助推作用。就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此种情况必须予以遏制。为此,尽快完善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提升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工作水平,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保环境质量日渐好转。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1.1 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对环境保护工作而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基础且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种环境指标进行监测,进而获取对应的监测数据,用以指导相关工作。但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差因素,导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并不足以支撑全部的环境保护工作。因此,通过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使其可以对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面支撑,进而取得重大

成果。

1.2 增强环境监测能力

在社会不断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暴露出的环境问题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如此,随着生活、生产节奏的改变,环境问题开始表现出连续性、综合性、追踪性的变化趋势,这也就要求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从原本的周期性工作转变为连续性、综合性的监测。不仅如此,由于各种监测技术不断更新,监测设备不断优化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相关部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但是,部分部门单位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新技术、新设备,导致环境监测工作还停留在低层次的阶段,不符合社会发展。因此,通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增强这些部门单位的环境监测能力。

1.3 促进经济发展关注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并非只是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其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但是,大多数人环保意识低下,尤其是部分污染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对环境恶意破坏,致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因此,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可以引起相关企业和人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约束不到位

法律约束不到位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虽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条文可以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规范作用。但是,从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情况看,这些法律条文的约束力远远不够。从这些法律条文的实质内容上看,其主要是针对环境监测单位的职责、标准等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定,并未从细小的地方做出详细阐述。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法律条文并不具备太大的操作性,难以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指导。不仅如此,在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条款中,甚至存在和国家规定相抵触的问题,这就导致环境监测工作难以

展开。

2.2 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从环境监测工作的等级分类看,其主要是分为国家、省、市和县这四个级别,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环境监测单位的等级不同,在整体工作所扮演的角色和拥有的职责也都不同。就国家环保部门而言,其核心工作就是规划整体的环境监测保护工作方案,并对各省市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查。而市和县这两个级别的环保部门主要是落实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接受省级环保部门的管理和领导。在这一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体制当中,各级层职权的界定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市、县这两个层面,甚至存在一定的工作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还产生了大量的内耗,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之外,由于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偏低,地方财政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不够,导致开展相关工作存在一定阻碍,致使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2.3 工作队伍专业素质偏低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部分工作环节,更是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高级专业知识。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环境监测工作队伍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具有高学历人才的占比很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6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为47.5%,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比不到10%。这一比例如果只考察县级单位,还会进一步下降。由此不难看出,高水平工作人员的缺少,是制约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3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

3.1 完善立法,加强法律约束

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而言,需要通过完善立法的手段,加强法律约束,才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并发挥作用。

首先,对环境监测工作在法律上进行明确的定位,尤其是对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范围予以明确,以便相关工作能够切实展开。

其次,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规范进行明确的阐述,尤其是某些关键环节的工作的操作流程,遵守标准等必须予以明确规范。

最后,加强法律的监督。环境监测工作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其和法律本身的目的是一样的。因此,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地说,应该法律规定中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过程、结果、效用和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定,以此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落实。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其可行性和可操行性的考虑。只有切实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出切实作用。

3.2 革新环境监测体制

基于当前体制运转不畅的问题,必须对其重视起来,通过合理的手段对环境监测体制进行革新,才能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现状。

首先,建立垂直均布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以国家环保部门牵头,以此布置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工作,形成垂直的工作体系。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消除职权不清的问题,明确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

其次,构建灵活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是导致环境监测体制运转不畅的一大原因,因此,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及时迅速。比如,可以细化各级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责,优化管理机制,将过去的统一管理革新联动管理,扩大环境监测司职权,赋予其一定的行政职能,加强相关工作的落实。

最后,搭建第三方管理平台。引入第三方机制,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透明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升其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组织公益机构和民间人士组成第三方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对各级层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确保相关工作顺畅运行。

3.3 构建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

基于当前高专业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必须构建一支具备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才能促进环境监测工作进步。

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和当地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以提升现有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其次,基于和当地高校的合作机制,直接从高校引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对其着重培养,使其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后备力量。

最后,建立淘汰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考核,逐步淘汰素质水平低的人员,补充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工作队伍整体水平。

4 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却对其形成了不小的阻碍。基于此,应该完善立法、革新机制以及构建高素质工作队伍,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以促进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 池怡,潘见阳,徐伟.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15,(7).

[2] 卫新亚.关于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11).

[3] 刘澍.建立主动型、预防型、信息化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1).

[4] 袁海勤.关于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思考[J].环境科技,2011,(S1).

(责任编辑:黄银芳)

作者:张琪惠

基于质量管理的环境监测论文 篇3:

刍议信息时代下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摘 要:本文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其在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信息化发展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信息化

引言

工业化进程中,信息技术运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信息化的推进及发展,信息系统及网络的构建已成为各行各业成长与发展的迫切要求。环境监测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网络化环境监控、电子公文传输、内部信息资源管理、大型环境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软件的开发应用,正逐步向着环境监测全面信息化的目标迈进。然而在信息大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脚步明显滞后,管理技术和手段的落后单一已成为制约该项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起步,先后经历了统计质量控制(SQC)、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和全面质量管理(TQC)阶段,逐步形成了以技术培训、质控考核和检查为主线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1]。但是,多年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并未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同步,甚至出现了“裹足不前”的现象,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和精密性受到了挑战和质疑。

1.1 管理技术体系发展滞后

目前,各级环境监测站均以实验室资质认定和(或)实验室认可为基础,建立了先进科学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但由于现行各级监测站除承担技术性的现场监测和分析工作外,还承担了部分管理性质的工作任务,因此现行的质量体系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或不适应。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缺乏科学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监测方法、质控技术、评价标准等滞后、不完备,不能适应现代环境管理的需要;缺少数据的系统审核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运行、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环境标准物质的开发力度明显不足,存在种类少、品质单一、基体简单等问题[2];许多监测站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或是存在建立体系和执行体系两张皮的情况,使得质量体系效能没有充分发挥。

1.2 人员信息化意识淡薄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大多由实验室分析和现场监测转岗而来,虽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但计算机水平相对较低,年龄相对偏大,创新思维不活跃,加之工作量的增加,使质量管理工作逐步显现“流于形式,疲于应付”的状态,质管人员无瑕考虑或不愿考虑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益,整体信息化意识淡薄。

1.3 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以江苏省为例,近年来在环境监测质量信息化方面有所投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持证上岗理论考试的计算机化有效缩短了考试周期,提升了工作效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投运使日常工作更加便捷高效。但与动辄上百万投入各类监控系统相比,质量管理的投入远远不够,大多数工作和管理流程仍处于手工状态,质管人员仍未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与环境监测其他领域信息化发展速度相比,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序上已影响和制约了某些领域的发展。

2 建议与对策

2.1 完善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

针对当前监测站政事尚未完全分离的状态,应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修订和制订各项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细化和规范各类工作流程,为政事分离做好充分准备,使工作流程更加科学和规范,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制度和技术基础,探索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2.2 开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囊括的内容越来越多,从人员、装备到技术体系,再到预警体系、自动监控,都必须以质量管理为基础。因此,应加大投入,尽快开发基础性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将质量体系、人员持证、标准特质、仪器设备等日常工作以计算机管理替代手工管理,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从琐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利用有限的时间从事进一步研究工作,完善质量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2.3 开发基于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下的LMIS系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但应转变现有设计思路,从全过程质量管理角度进行深度需求分析,开发与监测站现行工作和管理模式相适应的,更具实用性、操作性和扩展性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摒弃原系统中事务性流程,明确和规范模糊性工作流程,力争将LMIS系统建设成为以业务技术为主线的实用型技术应用系统。

2.4 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共享监控平台

建设高效实用的集传输、处理、存储、发布于一体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控平台,形成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推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加强自动监测网络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自动监测领域的质量管理水平,努力探索自动监测领域的质控技术和手段,提高数据精准性。

3 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生命线,《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推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逐步完善各监测要素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实现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和保证。”,“狠抓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准确规范”已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之一,以信息化手段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必将有效推动该项工作的发展与提高,使全过程质量管理驶入规范化快速道。

参考文献

[1] 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46~48.

[2] 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4):1~3.

作者:董圆媛

上一篇:信息经济学发展前沿研讨论文下一篇:英语听力教学中网络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