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设计的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2022-04-22

摘要:文章首先通过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概述进行了阐述,接着对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以此为今后植物景观设计的行为准则,并进一步提出了该学科的发展方向,即多学科相渗透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文脉设计的城市园林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脉设计的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篇1:

互动式体验景观的实践应用

摘 要:文章以张唐景观设计的实际项目为例,分别对活动场地、景观小品、游乐设施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其中的互动式体验景观的设计方法与理念,并为未来城市公园的互动式体验设计做参考依据。结合其文化性、科技性、动态性、创新性以及自然性五个方面的特征,及实际案例来解读张唐景观对于互动式体验景观的设计策略,并分析张唐赋予设计人文情怀的营造手法。互动式体验景观既要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也要满足其情感需求,继而在自然中寻找灵感来源并且不断创新,最终实现人居环境的整合优化。

关键词:景观设计;互动;体验;可参与性

一、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导致了各种不同的压力,人们精神处于紧张的状态,加之休闲生活趋于单一化,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以及新颖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景观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紧密联系着生活、学习、休闲及娱乐等,但是在现如今的景观设计中,大部分的设计风格千篇一律,以至于对于人们的吸引力逐渐降低。在设计手法上,由于现代设计观念崇尚精神层面,对于景观的营造比较注重美感与意境,游客只是单纯进行视觉上的欣赏,形成景观向人单方面的映射,而非互动。[1]在创新力上,一些游乐设施以及景观小品相对陈旧老套,不足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基于多感官的互动式体验设计,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积极参与进来,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实现人与景观的积极互动。本文以张唐设计的阿那亚儿童农庄、麓湖·“云朵乐园”、苏州“公园里”三个景观实际项目为例,对互动式体验景观的运用方法以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二、张唐景观事务所简介

张唐景观事务所是由张东先生和唐子颖女士在2009年在上海共同创立的景观事务所,这些年来不仅仅在景观规划和场地设计上有较深造诣,并且在艺术装置乃至生态工法等方面创新且务实的实践,使张唐景观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

張唐景观做设计持有一股“匠人精神”,在不断涌现大型设计机构的今天,始终作为一个确保高质量的小型事务所,保证每一个公司成员能够参与到景观的实际项目当中,合力提升项目的品质。为了克服施工上的困难,张唐景观开设了艺术工作室以及自然工作室,目前拥有一个2000平方米的工厂,艺术工作室主要致力于创新材料以及复杂的构造方法的研究,自然工作室致力于“参与性设计”景观实践工作,艺术工作室和自然工作室推动张唐景观创新可持续性的设计实践。

张唐景观的设计理念是通过设计传递美好,顺应时代生活的需求去扩展景观设计语汇,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2]它的景观设计项目在国际上斩获了很多大的奖项,就比如张唐景观以苏州樾园入选2017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综合设计类荣誉奖,成为2017年中国的唯一获奖景观作品。

三、互动式体验景观设计的实现方法及途径

(一)注重主题文化的融入

每一个设计都会有主题或者主要的概念融入。相对于理性的设计来说,有主题的融入会让设计的思路更加清晰,有明确的指引设计趋向。创造具有“人情味”的景观设计是互动式体验景观的出发点,在物质几近满足的今天,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的寄托。关注人的心理需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主题文化的融入,通过分析场地环境、历史文脉、地域文化等,赋予场地独属的“印记”,借用景观展现文化的脉络,让游人真实参与,投入其中,感受场地所留下的记忆。

“云朵乐园”位于成都。在历史上,成都人民依水而居,但是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割裂了人与水的紧密联系。场地定位为儿童乐园,场地以水为元素,用水滴的形态抽象化设计出水滴剧场以及用水的漩涡形态设计出各种游乐设施,同时在旱喷广场让人直接与水进行亲密接触。[3]用主题将这些功能块串连起来,游人参与进来与自然形成互动,重新接触抽象化的元素,人对自然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

(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应用在景观中的基本元素与手段逐渐变多。因此,设计应推陈出新,呈现新意,从而实现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景观的互动。景观要结合当下的现代科技,营造趣味性强且多功能的现代景观。现代设计中数字化设计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它有着强大的计算机编程能力,但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许多景观设计项目还处于数字化应用较少的初级阶段。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张唐景观事务所成立了艺术工作室,对于数字设计加大了研究,数字化同样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一些创新的项目中可以看到数字化设计的影子。[4]

如苏州“公园里”东广场楼前入口处设置的波浪水台,其借用造浪机给水台添加了波浪的动态效果,同时水拍打池壁的时候会产生大海冲击波浪的声音效果,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同时由于水台被雕刻成等高线的形状,当波浪溢过上面,就产生了大小不一的水花,对于视觉和听觉来说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在“云朵乐园”里面“冰凌拱桥”在桥内部设置LED灯以及感应器,当人走上桥,灯光就会出现变化。桥面用镜面不锈钢管的材料装饰,可以反射周边环境。还有一处造型不同于其他水造型的景观节点——旱喷广场,其最重要的设计亮点就在于它把机械动力装置在喷泉中,人们只需要骑上去踩脚踏板即可玩耍,加强了人与人、人与景观的互动。比较有趣的是,旱喷广场喷出来的水在中央进行汇聚,然后根据地势的高低起伏流动下来,形成弯曲的溪流,并且会在平坦的地形上形成一个小水池,供小朋友玩耍。小水池中有七个小涌泉,每一个都有相对应的触控开关,集中设置在一个大石台上。游玩者可以随意控制开关,增加人与场地的互动性。[5]

(三)保持场地的动态性

在营造景观的时候,也要注重景观具有的更新以及重生的功能。在互动式体验景观中,景观虽然为人造景物,但是景观同样具有生命与活力,人进入景观中通过行为互动与景观的周围环境相互影响,景观在不断地动态变化,游人是景观中的“一份子”。在设计时,设计师应该始终把握空间的动态变化,把游人的行为活动和不同的自然因素结合起来融入到景观设计中,营造具有弹性的互动式体验景观。

张唐景观善于营造动态趣味的空间,这主要表现在部分景观节点,例如就在阿那亚儿童农庄里面设置了五爪章鱼滑梯、木桩探险、滑索等一系列具有极具吸引力的动态景观空间,吸引游人出于对空间的好奇感去了解,引起一系列互动性的景观空间深层体验。

在“云朵乐园”有一处巨大的异型蹦床,形状为云朵,颜色为乳白色,当无人使用时,“跳跳云”作为美丽的景观节点被安置在小岛上,孩子们进入场地之后,开始在这个巨大的“云朵”上玩耍,这个场地又被作为游乐场使用。在设计中被放大的水滴、白云、溪流、漩涡等节点,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加深了他们对日常所见事物的了解和学习兴趣。

(四)设置创新性装置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趣的景观装置往往让人流连忘返,调动人们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张唐景观事务所通过一系列的景观装置设计探索体验式的设计,装置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材料、造型、颜色。

在材料上,不同的装置会选择相对适合的材料,并且对于材料进行创新,例如改变混凝土以及金属材质的常规使用途径。“云朵乐园”的“水滴剧场”装置材质是由不锈钢异形加工而成,内部设有水滴形状的坐凳,材料为镜面不锈钢,需要时可以转动。在阿那亚儿童农庄的林间漫步道屏障使用了新型的亚克力材料运用于景观设计中,灵感来源于中式屏风,用半透明的亚克力玻璃在右侧构建成一圈两米多高的屏障,巧妙借用光影与材料间的关系,当阳光通过缝隙照进来,形成了似有似无、斑驳的光点效果。

在造型上,借用大自然中的元素,苏州“公园里”的入口处设置的蒲公英雕塑,高达十米左右,共有八个,造型大胆新颖,成为了入口的主要标志。利用自然中的元素,进行造型的改造,产生不一样的互动体验。

在颜色上,不同空间会使用不同的颜色,色彩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以及情感表现,和人的感官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在儿童玩耍区域,景观装置的颜色使用黄色、蓝色等比较鲜明的颜色,对儿童的视觉产生冲擊,激起其内心的玩耍欲望,引发不同的互动表现。

(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强调“师法自然”,现代景观设计同样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的范围不断扩展,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山海湖泊都成为设计的灵感来源。互动式体验景观通过对自然中的形态抽象变形,激发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欣赏,同时设计时更加注重生态,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精髓,在设计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明代园林建筑家计成在《园冶》中曾多次强调设计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融入自然。[6]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里写:“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7]

意在写大自然的美景无穷尽,只要诗人用心感悟就能够创造出新的诗句。而设计可以用心感悟自然,利用其中元素,推陈出新。阿那亚儿童农庄的海星农场以海洋生物的造型为原型,南区的海螺造型以鹦鹉螺为原型;章鱼滑梯在滑梯的内部通道设计成章鱼的“触角”,玩耍时,让孩子们仿佛置于章鱼的腹部;在场地内还设置有取水灌溉装置,让孩子与父母一起动手手摇进行灌溉,大人、小孩都可以通过取水器互动取水,从而参与到水体生态净化过程中来。在无形之中,孩子们也学习到重力物理知识,寓教于乐。

“云朵乐园”设置了一处充满自然情趣的湿地公园,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水生植物、蝌蚪、青蛙和鱼等,还获得了一个认识了解大自然的机会。

苏州“公园里”中有以“树叶”为原型的攀爬网、秋千,以“花瓣”为形状的旋转圆盘座椅以及像大莲蓬形状一样的互动雕塑等。这些提取自然元素为设计灵感的互动装置,在绿色的草坪上显得格外生动有趣。

在场地内进行雨洪管理以及设置水生态系统是张唐景观做设计的基础载体,这可以充分说明张唐景观对于生态的重视。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设计的灵感仍然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计应该与自然进行对话,传递美好。

四、互动式体验景观的意义

景观是对于公共空间的营造,而公共景观空间是将不同人群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互动式体验景观主要是调动观赏者的主动性,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使人与环境、人与场地成为一个整体,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游览者与景观的动态互动体验,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8]通过分析张唐景观事务所的三个项目发现,其主要有以下三点意义:

(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对话

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也是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体现。在现如今网络及电子产品发达的时代,人缺少与自然的联系,缺失了对于自然界的关注,室内的活动占据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呆在封闭的环境里很少接触自然,从而产生焦虑等症状。互动式体验景观可以通过连接人和自然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人们生活在自然世界里,要学会与自然进行对话,拥抱自然。而互动式体验景观的营造,通过有趣的空间,促使人与自然能够更好地进行互动沟通,从而可以减轻生活中的压力,亲近自然,放松心情。

(二)传达设计的立意

在景观设计中,游人有时候只能通过视觉直观地感知情感,没有真正参与,在较短的时间形成短暂的印象,无法真正了解设计师要表达的设计意图,而互动式体验景观通过将游人与景观进行动态互动,形成深层的刺激与共鸣,使人可以通过互动的过程体会设计立意。张唐景观的设计带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游人会自发地参与其中,巧妙地利用互动装置,通过双向互动方式,让游人在玩耍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知识,潜意识参与到生态的保护行动中,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

(三)形成视觉上的享受

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美感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趣味的创意元素会形成独特的景观,进而吸引游人好奇心,扩展现代景观所需要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让游人有想参与进来的欲望。[9]成都“云朵乐园”的“曲溪流欢”利用5%的坡度,将高出旱喷喷泉里面的水顺着地形流到广场中央,过程中形成了“溪”之意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营造《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意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景观设计在传统的方式上应不断创新,提升幸福感。互动式体验景观打破了以往景观设计固有的枷锁,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转变角色,不单单凭主观意识,而是通过对使用者以及环境的深入分析,留给空间“自由”。通过动态的、创新的、生态的方式去营造互动式体验景观。什么样才是好的景观?一千人眼里有一千种哈姆雷特,但好的景观一定是以人为本、为人设计的。

张唐景观营造互动式体验景观,首先,满足公园的基本功能,设置基本元素,赋予空间动态趣味,每一个景观节点之间相互联系,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场地间形成了亲密的互动,给游人提供不同的景观体验。其次,充分把握场地性质,配置创新性的游乐设施,这样不仅解决了目前大多景观过于注重美感以及意境的问题,同时也寓教于乐。注重关怀特殊人群,满足周边适用人群的需求。最后,空间所包含多重叙事性,主题元素的融入与对设计可持续性的坚持,构成张唐景观事务所对于自然与空间的态度与解读。

设计源于自然,设计传递美好。通过分析张唐关于互动式体验景观的设计方法,为未来互动式体验景观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未来城市景观设计中,还需更深入研究,打造“匠心”的景观设计,使设计真正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陈雨,陈书含,李倩倩,等.互动式景观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研究[J].山西建筑,2017(1):210-212.

[2]张东,唐子颖.设计传递美好:苏州公园里展示区景观设计思考[J].中国园林,2017(1):48-54.

[3]张东,唐子颖.孩子们的自然博物馆:成都麓湖生态城云朵乐园[J].景观设计学,2017(6):72-87.

[4]胡一昊.数字化景观节点的深化设计研究:以成都麓湖云朵乐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7(11):51-58.

[5]张东,张海.麓湖云朵乐园景观装置[J].世界建筑导报,2018(3):52-55.

[6]张薇.《园冶》理论的普世价值及其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作用[J].中国园林,2012(12):39-42.

[7]张国庆.《二十四诗品》百年研究述评[J].文学评论,2005(1):178-189.

[8]张超.互动式体验景观在园博园展园中的研究与运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6.

[9]梅瑶炯,刘定华.论互动园林:趣味交流与自发参与:城市园林的一种预期发展方向[J].中国园林,2006(11):11-16.

作者單位: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李成佳

文脉设计的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篇2:

探讨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及趋势

摘 要:文章首先通过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概述进行了阐述,接着对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以此为今后植物景观设计的行为准则,并进一步提出了该学科的发展方向,即多学科相渗透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 前言

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风景园林的绿化效果,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进行了探讨。

2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述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

3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3.1 以人为本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

3.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3.2.1 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3.2.2 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

3.2.3 师法自然

植物景观设计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从科学性上获得成功。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主要包括寄生关系、共生关系、附生关系、生理关系、生物化学关系和机械关系。在实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考虑这些种间关系,有利于提高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例如,温带地区的苔藓、地衣常附生在树干上(见图一),不但形成了各种美丽的植物景观,而且改善了环境的生态效应;而白桦与松、松与云杉之间具有对抗性,核桃叶分泌的核桃醌对苹果有毒害作用。

图一 茶树地衣

3.3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4 景观生态性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應[4],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例如,北京耗巨资沿四环和五环修建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蔓延带来的环境压力,但在规划中由于缺乏对北京区域环境、自然系统和城市空间扩展格局的分析,采用均匀环绕北京城市周围的布局方式,不但不能真正防止北京城市无序扩张,而且可能拉动和强化这种扩张模式。

3.5 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

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如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樱花文化,这样的植物景观已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其功能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

3.6 经济性原则

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4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逐渐开始摆脱原先的萧条和单调局面,植物的种类也逐渐开始从少到多发展,在园林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些设计师单纯追求大手笔和大尺度的设计,很少栽植乔木树种,采用的通常都是由低矮的植物以及草坪所组成的不同的图像,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植物绿化园林逐渐成为展览品,违背了其生态发展的原则,也不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有效途径。生态化是当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设计者应当将园林植物的适应性生态发展当做植物种植的主要依据,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特点,真正体现出现代景观的整体风貌,遵循当地植被生长的一般规律,充分应用已有的植物特性,构造出城市绿化发展的多层次格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园林绿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遵循其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多些客观分析,应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确保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状态,从而为人们创造出美观、舒适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飞平.浅探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J].农业科学,2013.

[2]仇莉.植物景观设计的文化性[J].景观设计,2013.

作者:申毅

文脉设计的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篇3:

城市防洪堤坝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城市防洪堤坝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台州市滨水景观设计为例提出了景观规划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生态环境;三门溪北公园

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滨水区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涉及航运、河道治理、水源储备,供应、调洪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设计。同时,城市防洪堤坝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

一、遵循原则——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深化

(一)现状调查

三门溪北公园滨水景观工程位于珠游溪琴江大桥至大岩头,河道长1900米,是确保溪北防洪安全惟一的防线,也是溪北片开发建设最基本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本次设计主要对防洪堤坝的环境绿化进行设计,绿化带长1168米、宽26米,断面成一弧形坡度。

(二)设计的主要构思

以三门的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为依托, 利用城市中心多方性、地块性质这一特点,运用全新的景观设计手段,发掘、利用与有机组织自然人工与人文要素,从而塑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备、设计先进、文化底蕴丰富的滨河公园。

用全新的设计手段,从整体结构和空间布局入手,辅以全方位的景观设计,以形成集秩序、现代化为一体的公园环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有机组织各个景观,促进生态、文化与效益的有机统一,注重景观形成的不同时效,兼顾超前性长效性,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力求具有可操作性。

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城市绿色走廊,同时以稳定的植物群落构成丰富的四季景观,使该景观成为三门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根据地形和公园被海游大桥分割的情况,可将防洪堤坝景观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景区:盎然一角、三进门、观景平台、众望所归、原野曲径。确定分区之后,进一步规划建筑群、绿化群落、生态群落、交通系统等,更进一步确定了绿地、硬质地、建筑三者之间的边缘线及基本要求,为以后的单体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环境优先原则——必须遵循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1969年,克罗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

(一)盎然一角区

景区主要以排涝站造景组成一角,结合排涝站顺坡建一观景平台和观景亭,使排涝站不显得生硬呆板,又增加其休闲性。在此周围布置景观植物,使建筑若隐若现,更添秀色,靠桥边用经典组景植物和景石起点缀作用,疏密结合自成一体。

(二)三进门区

“三进门”是一组形象雕塑,类似三道门,表示三门这个城市的涵义,更寓意三门的历史文化沿革。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使三门人走出三门,走向社会,走出国门,展现三门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三)观景平台区

该景区主要是一处停留休闲场所,主要设置装饰亭和廊架,供游客观景、休息。材料上主要采用膜结构,色调上以蓝色为主,表现出一种现代的园林景观,与此对应的橡胶坝,从视觉上形成对景,丰富了整个景观。水泵房外观用假山围合,使整个环境和谐自然,弥补了水泵房外观造型的不足。

(四)众望所归区

“众望所归”是用台阶式草地看台和主题雕塑组成,用流畅、简洁的台阶式形成天然看台,既大方又不失美观。主题雕塑拉开整个空间层次,雕塑考虑用抗旱防涝的人物形象或抽象化的物体来表现主题,突出这个防洪堤坝的必要性,又展现了三门领导对防洪工程的重视程度,众志成城,与民携手共创三门的美好未来。

(五)原野曲径区

此处主要表现出原始的山野风光,用卵石、抽象几何平面纹样园路和花卉植物组成,配上两座原木花架,更加丰富整个景观。自然中透出规整,规整中又不失自然韵味,在此寻找人生暇思无疑是个绝妙之处。

三、文脉原则——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

景观的塑造应体现地方精神,因此规划首先要做的是对历史文化的解读。我们虽然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但也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这是30年代园林师们逐渐从古典园林设计中走出来时采用的一种谨慎小心的做法,即“旧瓶装新酒”;而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流行的做法是在设计中汲取“只言片语”的传统园林形式,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

在三门县溪北防洪堤坝滨水景观设计中,我们选用了台州沿海城市的传统元素,在原野曲径区做了两块铺地,材料、施工工艺均是台州本地做法,这样使得人们在长距离的行走过程中,突然又感受到了一些台州滨海城市传统园林的信息。在观景平台旁设置了廊架装饰亭,在堤坝延伸处设置了橡胶坝。

四、亲水原则

受现代人文主义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以前,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人们向往水,希望沿着水漫步、旅行或栖息,在水边休息,可以享受其声其景其美色,还可以把手、脚放水中任它在指间欢快的轻舞,这都是人性本能的倾向。如何让人与湖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是处理这类景观设计时应着重探讨的。我们三门溪防洪堤坝滨水景观采用了二种不同的处理手法:一是亲水平台,一是挑入湖中的橡胶坝。这样达到了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人们总能触水、戏水、玩水。

五、立体设计原则

以前的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图案的美观、线型的流畅。但他们忘了景观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场所,人不能一直俯瞰这个景观空间,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总之,目前国内的滨水区规划,包括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的规划设计和水利部门的河流治理,都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未能将滨水区的问题予以综合理解和综合解决。而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更为综合的学科,其优点之一在于可以从比其他学科更广阔的视野范围来解决问题,综合建筑学、艺术、城市规划、地理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提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国外城市规划,1997,(3).

[2]日•芦原义信.城市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郑宏.水景观设计[J].装饰,2000,(1).

[4]美•克莱尔.库柏,玛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赵均水

上一篇:人文精神与职业语文教育论文下一篇:市政工程各阶段投资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