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意义论文

2024-04-13

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意义论文(共9篇)

篇1: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意义论文

【摘要】城市发展的好与坏与城市的设计规划有着巨大的联系,这是不容置疑的,发展好的城市的规划设计就是要比其他城市的规划设计更加的合理。但是在这个城市遍地的时代,不是所以的城市都发展的很好,这主要就是城市的设计规划的不同所导致的,譬如:城市中的道路;建筑;楼房的建设;环境的创建等,这些东西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个城市的发展结果截然不同,这就说明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关键词】规划;发展;意义

1前言

城市的出现象征着人类又一步大的前进,它的作用对人类是巨大的,人类甚至已经不能离开它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城市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对它的设计规划。城市设计规划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城市以后的发展,好的设计会使得城市发展的越来越好,所以,为了城市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在规划城市的格局时就必须要设计的合理,使得各个方面都达到最好的安排,为城市作出做大的贡献。

篇2: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意义论文

5结语

城市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角了,它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就要继续的发展,以此来壮大自己,而城市壮大自己的方式就是对自身进行规划和设计,争取用最合理的方法来使得自己的资源被分配好,并且把利益最大化。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只有好的设计和规划,城市就会发展的很快,一个发展的好的城市带给人民的好处是巨大的,它会推进人民的发展,使得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

参考文献:

[1]毛良河.郝占鹏.浅议方法论的研究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关于建筑哲学的一些探讨[J].四川建筑,(3):67~68.

[2]刘向峰.沈天行.当代科技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方法论之特征[J].建筑学报,2006(1):22~23.

篇3:论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发展意义

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但是有各种因素制约着可持续发展, 政府对城市的治理不断出现各种漏洞和弊端, 改革势在必行。

“智慧城市 (smart city) ”这一概念的提出, 便被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 同时也成为了未来城市的一个发展方向。当前在国内外, 有很多的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的建造设计。智慧城市从提出到建设发展的如此之快完全是因为智慧城市的治理理念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可以使城市各方面的发展能够进入良性循环, 实现城市自我治理, 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 从而最终达到城市的智慧状态。

1 智慧城市的概念

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Smart Planet (智慧地球) ”, 其核心是“互联化”、“感知化”和“智能化”, 而“Smart City (智慧城市) ”这一概念也从此诞生。智慧城市是2l世纪以来在世界展开的关于未来城市的新实践、新理念。目前, 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概念尚无共同认可的定论。根据欧盟委员会发表的《欧洲智慧城市报告》, 智慧城市可以从智慧流动、智慧公众、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管理和智慧居住六大维度来界定。智慧城市是利用新型信息技术作为为核心, 通过数字信息的基本设施, 来实现人口、环境、空间、产业、土地、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智能化管理为目标的全新城市形态。

2 智慧城市的特征

2.1 深度智慧的信息

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 它拥有着大容量的信息资源。现代城市的治理是绝对不可缺少这些海量的城市信息。而有效地数据信息是政府治理城市和城市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信息基础, 能够反映了一个城市真正的需求发展方向, 而智慧城市的根本理念就是运用有效地数据和信息对政府行政手段和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制定。

2.2 全面互联的网络

智慧城市需要利用城市高速带宽的通信、有线、无线等网络系统, 以及将物联网所得到实时数据统一相互连接起来, 从而来帮助政府或者公共管理部门从城市全局层面有效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通过远程操作、多方协作使得任务、工作更得心应手, 从而彻底改变城市治理、运作和发展的方式。

2.3 有效共享的平台

智慧城市是具备有效共享性的平台, 通过有效的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构建一系列认证身份、交换目录、清分核算、评估信用等技术类的平台, 从而确立系统之间信息的层次性。已促进城市中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庞大数据之间进行交换、流转、比对、共享, 为应用层提供更为便捷、协调的运作环境。通过大量数据的共享交换来推动城市在治理和运行方面的良性循环, 使问题从主动发现到功能自我协调直至问题的及时处理。

2.4 广泛协同的服务

智慧城市是合作强大的协同型系统城市, 互联网络, 交换数据和共享基于对本市居民, 政府, 企业互动为中心来构建城市系统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 用户可以得到政府部门间的协作服务, 城市和城市的居民在城市管理和运作中获得更智能, 更高效, 更灵活, 更及时的各项支持, 同时得到政府和企业间的管治协作, 协同服务, 协同管理等一些列的合作管理模式政府服务, 这样会使政府的行政手段制度, 管理和服务手段, 创新的应用模式。

3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意义

3.1 有助于改善城市治理的效果

现在大部分的城市规划合理程度较为一般, 城市的诟病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步体现。现在很多中小城市交通也已经出现了拥堵的状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调研, 我发现一些中小城市的拥堵都是未能合理的规划和不合理的交通协调造成的, 主要道路和支干道路划分过于简单化, 没有经过实地调研, 从而导致真正地拥堵道路红灯时间过分的长, 造成了连续堵塞, 而相对的道路车流量较少甚至没有车流, 造成红绿灯不实用。我们可以通过智慧改变交通治理现状, 从而解决交通拥堵现象。在瑞典, IBM和斯德哥尔摩的合作就是很好的示范。斯德哥尔摩全面互通的公共交通网络能够为70%的上班族提供服务, 但是在市区的繁荣商业圈交通拥堵是家常便饭。当地政府研究决定通过道路使用模式的改革将交通堵塞控制在小范围里, 通过现代技术对公路准确地动态测量并跟踪道路使用情况, 据此收取使用费。IBM为瑞典公路管理局设计构建并且运行了一套先进的智能收费系统.包含摄像头、传感器和中央服务器, 确定何种交通工具同时根据汽车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地点进行收费, 这一举措将车流量降低了20%, 尾气排放量减少12%。

3.2 有益于发挥服务性政府的作用

智慧政务建设是有效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技术保证, 智慧政务不仅是一个简单办公自动化的问题, 它是实现政府如何运作高效、廉洁、精简等诸多方面的有效途径, 更是实现“小政府”的主要动力之一。现代城市治理的行政审批比较“不简单”, 如大部分城市的证件办理过程, 就会产生因人而异, 普通民众和关系民众就不能同等对待, 这就对政府的服务性大大的打了折扣。而智慧政务建设将有助于政府对自己的能力进行重新了解、审视和正视, 对有限型政府的价值理念有较高的追求, 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更强更有力的保障。智慧政务是推进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途径, 其重要性主要是在传统电子政务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智慧政务的理念使政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智慧政务可以实现有效的信息整合。通过技术营造应用和通信平台, 能更好的实现跨部门、跨机构、跨地域的网络虚拟政府。智慧政务能够客观的提高行政公开度, 信息公开的扩大化, 会使公众监督权更行之有效, 从而减少公务人员以权谋私的情况发生。

3.3 有促于发现经济新发展的契机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成长一个重要发展机遇, 将会带动很大一批具有广泛市场前景, 低消耗, 多就业机会的产业发展。这恰恰是中小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 针对中小型城市智慧城市的研究将会使政府和人民都受益, 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对于城市经济而言, 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 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建筑和跨行业智慧等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4 总结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信息化的发展, 城市化与信息化协同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的热门问题。城市的建设必须紧跟技术的发展轨迹, 否则就有被淘汰和落后的危险。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意义重大的, 因为智慧城市是综合了三网融合、信息化、电子政 (下转第105页) (上接第67页) 务、低碳生活、物联网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城市建设目标。随着近期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正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 需要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如果说目前的互联网、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只是部分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那么智慧城市建设将在更大程度上、更宽范围内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中国信息界, 2011 (3) .

[2]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 2011 (5) .

篇4: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意义论文

关键词:标志性建筑;误区;城市发展;发展方向

1 标志性建筑的概念

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性建筑,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我们可以用相对简单的形态和笔画来唤出对于它的记忆,就像巴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比萨斜塔、埃及金字塔、美国的自由女神等世界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形象,如圖1。

标志性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存在,标志性建筑不仅外形创新,同时体现地理区域优势,而且功能上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建筑本身还应该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在市场运作中,标志性建筑是经济文化表现的舞台;在功能作用方面,标志性建筑应该具备一种积极的动力,带动影响着整个社会,并且能推动整个城市进行功能完善。在如今的城市科技文化快速发展中,标志性建筑不仅仅代表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美好的思想,一类更深层的意义。一个城市的文化思想能成为标志,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是文化、思想、教育氛围、周边环境等各方面的共同力量的结果,是他们共同创造了这一地域的经典传奇。

2 当今对标志性建筑的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明建设快速发展。新兴城市建设令人惊叹,旧城市的更新和改造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断被替代,瞬间庞大的高型建筑拔地而起,自顾自的争相林立,混乱着,茫然着。似乎这些显赫无理的“标志”才能装点城市的标志性的面孔。这些个盲目的追求建筑的“标志性”,导致城市中“标志性的误读和滥用”,甚至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协调。

现阶段城市开发建设的模式有两种:①在原有的土地上兴建;②征购土地进行开发。但是这两种都是基于个体和局部,并不能够代表整个城市成为标志性建筑而存在。建筑的设计思想基本取决于设计人和委托人的目标价值取向,他们的艺术禀赋、审美修养。设计技巧、价值观念以及对建筑的认识都在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业主总是出于商业等方面的考虑,希望建筑标新立异,吸引更多的人。从而忽视了城市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的要求。结果,所谓的“标志性建筑”只是取决于城市某业主的商业需求,而对整个城市没有任何的文化价值。那它是否会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就可想而知了。我们的城市空间需要一定明晰性,盲目的“标志”只会导致大众对城市的认知混乱,更有可能出现城市历史价值的丧失、城市文化修养的缺乏、城市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

3 对现状的追思与反问

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的最重要建筑之一,常常成为我们共同讨论的热门话题和设计的重要对象。放眼今日的许多“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方案,我们会发现这些构思大多只是强调建筑的个体,或者说基于某些人的价值取向,而忽视了当地的城市规划和现实的意义。这些建筑一旦成为所谓的“标志性建筑”,那么城市必然要为这些“标志性建筑”付出代价。

什么样的建筑才能成为标志性的建筑?标志性的建筑又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到底我们的城市需不需要这些标志性的建筑?我们能否把城市规划指向更深层的整体文化与价值方面来呢?是否在确保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对城市标志性建筑更精益求精呢?……

这一连串的反思和追问,引发了本文将标志性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历史的考察、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展望来找到答案和启发。或许那时我们不再迷茫和无所适从,不会再陷入尴尬两难的境地,不会再因为各种无理的要求与命令陷入哈姆雷特式的思考。

4 城市标志性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标志性建筑就像城市的眼睛,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苍白的城市,没有标志性建筑的城市则是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的体现,是向外界标志城市独特存在价值的商标和载体,是判断一座城市的识别符号。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北京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罗马斗兽场,我们便能毫不犹豫地报出这座城市的名字以及符号背后的城市印象。没有标志性建筑,城市就等于失去了文化审美的对象、文化识别的符号、文化认同的载体和文化发展的物证;没有标志性建筑,城市就等于失去了在世界存在的灵魂,失去了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深厚文化底蕴。试问一个没有人认同、没有人能识别、且失去了灵魂如行尸般的城市又怎能在世界城市群中深深扎根?因此,城市标志性建筑对城市的作用可想而知。它将以独特的姿态代表我们的城市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如图2。

5 标志性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之魂,它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

5.1 具有多层次、多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布局。标志性建筑在一个城市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的门面,是城市的名片。所以,城市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城市中建立多层次,多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布局。既要构建能代表城市整体形象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使其面向世界独特存在,又要注重细节,使每个区域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成为大家认可的标志性建筑。这样构建出的城市区域就显得更加清晰、鲜明、直观、有内涵。促进人们更好的认知与记忆城市,为人们留下美好、清晰的城市意象。

5.2 文化与技术相结合。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象征,它反映着城市固有的个性

风貌。我们所需要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便是能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为精髓,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我们不必、也不可能要求它如古代建筑那么齐全、复杂。因为它本身已经承载了建筑发展的历史。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然标志性建筑注重的不仅仅是文化内涵,还有新的建筑思潮。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英国的水晶宫,在技术、材料上可谓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他们开创了玻璃与生铁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因此,在建筑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同时,创新的思想还是不容忽视。

5.3 生态、保护与持续发展并进。在有着多种地球生态问题的今天,标志性

建筑能否深入人心,生态成为关键。我们需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创造新型建筑的同时又要对城市建筑遗产进行保护,近年来,对建筑遗产拆除、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周边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如北京古老的城墙,被人们无情的推倒。郑州“二七”纪念塔,在被繁华的现代高楼大厦包围中显得毫不起眼。这就表明标志性建筑的保护与周边环境的发展的改善刻不容缓,促使我们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良性循环,如图3。

6 结 语

城市标志性建筑因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被人们关注与重视,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成为人们衡量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和城市文明的标准。因此,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环境与城市个性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成为我们立足于国家乃至世界的必备手段,我们要积极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去,建设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后军.建筑创作中的城市意识[J].华中建筑,2008.

[2]祁嘉华.美眼看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陈志春.史上最具争议的建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樊艳冰.“刻意”造就不了标志性建筑.建筑评论(副刊),2006(9).

[5]牛建宏.走出标志性建筑的误区.中国建设报,2003,10,30.

作者简介:王利斌(1973-),男,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从事专业及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建筑设计。

篇5: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意义 作用论文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今天,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正是在德国,日本使节团似乎寻找到了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刚刚完成国家统一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招待宴会上对他们说:如今世界各国,虽然都说要以礼仪相交,但那毕竟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实际上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番话让日本人感同身受,他们不仅认同了俾斯麦的强权政治说,同时也醉心于德国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

历史的巨变常常在一些不太起眼的地方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正是科技创新,不仅让德国和日本先后了解到创新的重要性,在先如今的发展中科技创新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二、创新的意义: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深刻揭示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成果。而科学技术创新则是由“创新”的概念衍生过来的,它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而技术创新的概念则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创造相对剩余价值“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20世纪50年代,日本把“技术创新”翻译成“技术革新”,认为“技术革新就是开发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它应是包括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从本质上讲,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到市场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产品的市场销售和转移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对此,1999年8月20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辟地提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赋予了我国科技界新的历史使命,也对中国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党如此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可见它对于社会生产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科技创新以及由此引起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会使一个国家拥有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把科技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不断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不断提高以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综合国力。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未知世界的规律;技术的本质在于发明改造客观世界的新手段。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新的发现,达到新的认识,创造新生事物,这正是创新的根本功能。创新不但决定性地影响着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也决定性地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明成果及时地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或技术上的创新可以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向前发展。

也许这些创新在人类历史上只能算是沧海中的一粟,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正是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才得以实现的。

三、历史上的创新

历史上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18世纪60年代蒸气机的发明实现了机器化大生产,社会生产力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19世纪后期电磁理论的创立和电力技术的应用使生活生产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话的发明使人们的活动摆脱了空间的束缚,大大提高了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的效率;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大型程序的编制和大规模计算的实现成为可能,而近几年随着奔腾系列处理芯片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大规模地普及,又使得计算效率越来越高,商业计算成本越来越低,并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诞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越发广泛,使人类完全步入了信息科技时代······

上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平和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与此相应的是,新科技革命持续、广泛地展开,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飞跃发展。当今世界,伴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原子能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等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人类不仅可以利用新型的能源,采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工具,而且开始了对太空、海洋和许多未知领域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许多高新科技产业,比如软件开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原子能利用、海洋生物开发等以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新的制高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实践雄辩地告诉我们:生产力发展程度越高,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就越大。

四、现如今的创新

进入新的世纪,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既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长期积累的问题,又要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重大疾病、生态环境恶化等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对技术、人口、资金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强化技术集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已成为新世纪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目前,发达国家中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已经达到了60-70%,而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只有始终走科技发展之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才能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生产力跨越发展。

科技创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五、结论

创新,是挺进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是一个民族甚至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是成为高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创新的重要性决不容我们忽视。刚从20世纪迈进21世纪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如此迅猛,是因为创新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国防实力的提升、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不断问世、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无一不以创新作为它们的中坚力量。因为只有创新,才可以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只有创新,才可以不断取得进步;只有创新,才可以随时都走在世界前列。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中始终扮演着催化剂的重要角色;尤其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的一部分,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也越发重要了。

篇6:传统纹样对平面设计的意义论文

一、传统纹样的分类及特征

最早的传统纹样源于古人对吉祥意识的一种表达。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较为片面,才催生出了最早的传统纹样,也就是图腾。最早的传统纹样一般以动物和植物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纹样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更具文化特征。

(一)传统纹样的分类。传统纹样一般分为四类。动物类纹样是传统纹样最重要的一部分,龙凤纹是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传统纹样。像这类传统纹样不属于现实中的动物,充满了神秘感和吉祥的喻意。当然还有一些常见的动物类纹样,例如鱼类和鸟式纹样,鲤鱼跃龙门、象征长寿的丹顶鹤都是我们常见的动物类纹样;植物类纹样则是人们根据植物的某些特征,在宗教的影响下,通过艺术性的加工赋予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如竹子纹样象征谦虚和高洁,牡丹纹样象征富贵和吉祥;器物类纹样最常见的是绳结类和钱币玉石式纹样。绳结式纹样最常见的是中国结,寓意着吉祥如意又富有中国特色。钱币玉石式纹样则表达了人们财源广进的美好愿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物类纹样早期大多与神话传说相关,如女娲伏羲纹样。到了唐代,由于佛教的传入,人物类纹样又大多以宗教人物为蓝本,如佛像和飞天式纹样的大量出现。而在民间,也有许多可爱且富有喜感的人物类纹样,如年画娃娃等。

(二)传统纹样的特征。从前文传统纹样的分类可以看出,传统纹样大多是人们观察和想象力的结晶,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传统纹样的象征性特征不仅是其流传至今且长久不衰的秘密,也能够在平面设计中赋予设计作品独特的象征含义,表达人物美好的祝愿和希望。此外,传统纹样一般造型优美,具有独特的民族和文化特征。例如中国结这一中国传统纹样,以绳结连续交错的形式,蕴含着吉祥如意的含义。这种绳结类纹样被命名为中国结,应用到平面设计中,能够为设计作品增添一抹浓重的中国色彩。

二、平面设计中的传统纹样

首先应该明确,传统纹样对于平面设计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精华的符合现代时代需求的传统纹样,将其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对设计出的作品会产生良好的独特的影响。

(一)在造型方面的影响。传统纹样看似年代久远,其实在现代社会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传统纹样的造型可复杂可简洁,但大多数十分优美,令人过目难忘。平面设计中融入传统纹样的元素,能够使设计出的作品的造型富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魅力。例如在一婚庆公司的商标设计中融入鸳鸯式传统纹样,这一造型会使设计出来的商标更具美感,也能增添一种艺术感。

(二)在喻意方面的影响。现代对于平面设计更加重视设计背后的喻意。传统纹样大多具有自身独特的象征意义,例如青松纹样象征着长寿、青春不老,锦鲤纹样象征着吉祥和心想事成。同样以婚庆公司商标设计为例,鸳鸯本身喻意着夫妻恩爱,这一象征意义与婚庆公司的业务不谋而合,鸳鸯式纹样在商标设计中的融入,能给设计作品增添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的象征喻意,可以表达出对美好婚姻的祝愿。

三、结束语

21世纪的竞争是设计的竞争,而设计竞争的背后是文化的较量。中国的传统纹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平面设计中将传统和时尚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设计作品历久弥新。传统和现代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会相得益彰,能够给平面设计带来意想不到的独特影响,不论是在造型还是喻意方面,传统纹样带给平面设计的影响都是积极且深远的。当然,这种好的影响的产生,是在对传统纹样的精心筛选的前提之下,设计师应该明白什么样的传统纹样是适合其平面设计作品,什么样的传统纹样又是应该被舍弃的。在传统纹样的积极影响下,相信我国的平面设计作品能够经受住时代和市场的考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篇7: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意义论文

关键词:乡土景观;现代景观设计;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为了实现城市建筑与公共精神文明的和谐,在城市建筑过程中,城市现代景观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发现人们对乡土景观的喜爱要比现代景观要高。为此,加强对乡土景观的研究,能够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灵感,是现代景观在进行设计理念创新时,更好的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一、乡土景观的概念及特性

1、乡土景观的概念

乡土景观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并留存的具有历史底蕴与人文价值的自然或者建筑遗产,比如房屋、树木、河道、古桥、道路、荷塘、石墙等乡土景观,这些景观往往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与现代城市景观相比,乡土景观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与传统性,并且排斥现代科技的加入,而城市景观则是现代高科技与新理念的综合体,两者在设计理念、艺术价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乡土景观的特性

乡土景观是人类遗留下来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历史特性,是人们在改造与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对自然作出的积极改造活动,目的是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乡土景观在设计理念上反应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人类与自然分别为乡土景观的主体与客体,两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通过人类积极的改造,乡土景观还具有地域美感,比如广东有土特色的客家土楼,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2]。此外,乡土景观还具有功能性,功能性值得是乡土景观能够为人们的生活、生产、生存提供帮助,客家土楼的功能性毫无置疑,他为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村落提供居所。乡土景观还具有地域美性,所谓地域美,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进行的美化活动,比如中国岭南大地的“桑葚鱼塘”,就是非常有地域美感的乡土景观,此外还有云南梯田,这些景观的产生并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与生产需求,进行的不自觉美化与总结的过程,是人们将自然环境与生活相互融合的结果。由此可见,乡土景观有较大的地域美学,根据不同地域的特征会衍生出不同的乡土景观。此外,乡土景观还具有文化美感,乡土景观是人们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自然改造遗留下来的历史遗产,因此乡土景观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民族的发展与当地民众的智慧,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二、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1、乡土景观为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灵感

乡土景观中往往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如果将乡土景观符号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能够让设计师更好的对地方情感进行解读,从而使现代景观设计不会离民众的现实太会,让民众在感受现代景观的同时,还能从中寻找到过往的回忆,真正消除景观设计与当地民众的感知差异。此外,通过对乡土景观进行研究,还能使设计师从乡土景观中感知到当地气候的变化,这位现代景观的设计提供非常有用的参考,因为现代景观中往往设计到营林技术,如果设计师不能掌握当地气候变化,就很可能导致树木发病甚至死亡的情况。此外,乡土景观的多样性与历史性特征还能够给设计师带来灵感,使其作品中既有现代化元素,还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现代元素与地域特色相互交融,能够让人们体验到城市的进步,并且还能够对历史文化进行回味,这样能够让人感到放松,使现代都市人群的压力得到缓解。

2、乡土景观使现代景观设计更加融入民众的生活

从设计的本质上来看,一些的设计都是源于生活,景观设计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乡土景观设计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承,已经将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相连,这也是乡土景观受到人们追捧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对乡土景观进行研究,可以很好的解决现代景观设计不断加入高科技产生的硬性文化植入问题,使现代景观能够更好的融合都市人群的生活[3]。此外,乡土景观往往是不加雕塑的,而是伴随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逐渐形成的景观,现代景观设计师认识到一点,就能够更好的设计现代景观,使景观朴素自然,真正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比如广东省佛山市美的总部就使用了中国岭南大地“桑葚鱼塘”等理念,使企业员工在高速的工作中能够通过回归乡土景观来感受本土美感意境,获得身心的放松。

3、乡土景观使现代景观的生态效益提升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现代景观设计中应更加注重景观的生态效益。在以往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面子工程”与“政绩工程”等形式化的景观,这些景观不仅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且还造成巨大的浪费以及给自然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4]。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借鉴乡土景观设计理念,使设计更加原生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乡土景观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乡土景观经过先人的经验总结,在一些设计上非常巧妙,农民根据自己的生产需求,进行合理的自然改造,并且这种改造是基于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这种改造还能够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求。所以,设计师在进行现代自然景观设计时,应更多的考察当地的气候、水系与地质情况,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从而建成生态化的现代景观,使城市居民能够从中获得人与自认和谐相处的感受。

三、结语

总之,乡土景观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能够体现区域人文风情、宗教信仰、生态平衡。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借助乡土景观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使现代景观更好的融入自然,融入人们的生活,从而在传承历史经验的同时,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篇8:生态景观林带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城市与道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形成之日起, 城市的发展就与道路的建设联系在一起;道路作为城市的进出口, 给人入城的第一印象。随着生态文明的不断深入、城市发展重心向边缘地区辐射扩散, 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 “一河两岸”, “一路两景”的口号一次次被喊响[1]。把进城之路建设成一条集防护、观赏为一体的城市生态风景林带道路, 构建绿色生态骨架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深入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的根本需要。以往传统形式的公路林带只是为高速公路的防护以及治理山坡地区水土流失等现象进行建设, 忽视了对公路整体的景观效果以及所能达到的生态景观功能, 生态景观林带对构筑交通干道亮丽风景线、生态线有着传统公路林带不可比拟的优点。

2 构建生态景观林带的目的

构建生态景观林带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乡的迫切需要。生态景观林带被定义为在江河沿江两岸、沿海海岸及交通主干线两侧一定范围内, 营建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绿色带。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于一个城市生态上的优化, 也体现在了由绿色景观带 (线) 、景观节点 (点) 和生态景观带 (面) 组成的在一定可视范围内有区域特色, 有突出主题的森林生态景观。此外, 多姿多彩的生态景观林带还具有作为生态旅游景点、附带环保宣传并且可实现防灾减灾等经济价值。2005年2月6日, 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 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目标任务[2]。

3 生态景观林带对城市效益的提升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实施后, 对城市的绿化质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生态景观林带是城市绿化的窗口, 有层次感和尺度感的景观林带, 不仅能充分发挥植物的造景功能, 还能给人们提供一种动态的城市景观感受, 让进出城市的人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使其对该城市产生深刻的印象。

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 使城市周边林分结构将更趋合理, 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森林生态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生态景观林带项目的实施, 一方面在林地清理、挖穴、育苗、移栽、抚育、管理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可以为当地增加就业的机会[3]。另一方面, 为了提高效率, 实施过程中施工方还会对各种工序进行改进, 这又带来了林业科技的技术创新。

生态景观林带的实施, 除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外, 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景观林带除了增加城市的木材产量之外, 维护成本低的特点也为城市的绿化维护减轻了负担。每个城市的中心绿化都需要有一批专业团队对其绿化景观进行松土, 除草、施肥和修剪等工作, 每周甚至几乎每天进行浇水, 我们平常所享受到的绿化美化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维持。对于劳动力资源匮乏的城市来说, 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倘若将这些绿化修建工作延伸到城市四周交通不大发达的地方, 费用将更是大得惊人, 而生态景观林带, 不但可以美化城市周边环境, 其维护成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植物, 如种植灌木和耐旱的树木来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和整体的护理费用, 以此达到城市美化和维护费用低的双赢。

4 如何构建生态景观林带

4.1 转变经营模式,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必须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

转变传统以来植树造林只是为了木材利用的经营模式, 把生态景观林带作为一种公益林进行科学经营[4]。发挥其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 改善气候条件, 涵养水源, 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要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现有的绿化和森林为基础, 结合周边自然条件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 优化森林结构, 提升森林质量作为构建生态景观林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一定范围内, 可以以单一种树为主体, 配合其他乡土树种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人工林, 以达到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4.2 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建设有特色的生态景观林带

通过补植套种、林分改造、封育管护等措施, 改变中幼林多, 近、成、过熟林少;纯林多, 混交林少;沿线桉树多, 乡土树种少的现状, 对已经绿化但景观效果不理想的林分进行改造提升;对景观效果较好的林分进行封育管护[5]。充分发挥每个物种的生态效益, 从而推动森林资源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更好地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优化提升阶段的目标任务。2011年, 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利用9年时间在全省统一规划建设23条共1万km、805万亩“结构优、健康好、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生态景观林带, 呈现“青山碧水添花繁, 四江两岸愈斑斓;彩龙舞动南粤美, 更有绿廊连海天”的森林景观[6], 以完成建设全国最好林相、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任务。

4.3 优化树种选择和合理配置

适地适树是最基本的造林原则[7]。景观林带选用树种不是名贵树种就好, 应选择耐寒, 耐旱灾, 且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特别应当以乡土树种或已经驯化成功的树种为主。乡土树种是本地的优势植物, 在漫长的自然选择中, 对当地的气候、土壤适应性强, 生长良好。选取的树种不同, 所需要的种植密度也各有差别。合适的种植密度, 不仅形成稳定的生长环境, 还能达到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等目的。因此, 因地制宜, 选种关键是要从整体出发, 将不同叶色、花色、形状及不同高度的乔灌木、草本等植物合理搭配, 把落叶和常绿树木有机结合, 观叶和观花植物互相搭配, 让整体构造体现出带状的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 注意提高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覆盖率, 并且根据公路两边林带线长, 景观宽广, 森林斑块破碎化的特点, 设计时要求做到多层次, 多色彩, 多功能, 建成以繁花、灌木和乔木相互渗透的、互为补充的复层植物群落。

5 结语

随着生态林业的发展, 生态景观林带作为一种崭新的城市绿化事业推广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应以大量绿化植被, 复式的层次结构进行公路林带的构建, 把城郊和乡村绿道通过不同色彩层次的生态景观长廊引入到中心城区, 实现城乡一体化, 使城镇和郊区的景色相互融合, 形成色彩缤纷的城镇绿化网络, 以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大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怀在, 黄树钦.浅谈汕尾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J].现代园艺, 2012 (10) .

[2]薛春泉.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 2012, 28 (1) :96~99.

[3]刘建明, 钟小山, 张宏伟.中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 2012.28 (2) :88~92.

[4]马俊, 韦新良, 尤建林, 等.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定量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8, 25 (5) :578~583.

[5]广东省绿化委员会, 广东省林业厅.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 (2011—2020年) [R].广州:广东省绿化委员会, 广东省林业厅, 2011.

[6]闫志平, 魏振, 李树人, 等.森林中陆地生态系统中主体地位的探讨[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8 (2) :167.

篇9: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意义论文

关键词:东京;动漫节庆产业;城市;文化

东京,享誉全球的动漫之城。在东京动漫文化和动漫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动漫节庆作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东京城市现代转型发展、活跃城市文化氛围、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和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现代节庆产业作为传统节庆文化的高端产业形态,与当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契合,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城市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典范之一。因此,对东京动漫节庆产业的发生、分类及组织架构、功能进行剖析,对于认识现代动漫节庆产业在东京城市文化发展和传播中的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一、 东京动漫节庆业产生的文化动因

一般意义而言,节庆是特定区域内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时间、围绕某一主题而自发或组织形成的文化活动,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仪式性、周期性、娱乐性、参与性、暂时性、集中性等特点。现代节庆业的发展在传承传统节庆文化的同时,与现代城市文化产业及城市文化的发展紧密结合,在形式、内容及产生动因方面具有新的特质,成了一种快速发展的产业形态和文化形式。[1]东京动漫节庆产业在近些年取得了较大进展,形成了东京国际动漫节、日本动漫软件展、东京电玩展、秋叶原娱乐节、同人志展销节、动漫主题曲夏日演唱会、东京玩具节、东京玩具展、手办模型展销节、C3玩模展等十大动漫节庆活动,不仅成为了可独立于动漫创意产业并与之互动的产业形式,也成为丰富东京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东京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东京动漫节庆产业的产生,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从东京城市自身的文化产业形态看来,动漫节庆产业是动漫创意产业整个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动漫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发生。在这个层面来说,东京动漫创意产业是孕育动漫节庆产业生长的土壤。东京有着雄厚的动漫文化基础和产业基础,根据日本动画协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日本动漫产业制作企业收入为1581亿日元,而整个动画市场创造产值约为1兆3393亿日元。[2]而东京则聚集了日本78.8%的动漫企业和92.1%的日本动漫公司总部,生产了世界上近60%以上的动漫产品,是名副其实的“动漫文化之都”。在形成的产业链条中,动漫节庆产业是下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动漫产品的生产与制作,它的生长与形成适应的是东京动漫企业乃至世界动漫企业集体性展示、交易和交流的需要。也就是说,动漫节庆产业是创意产业为实现自身从产品生产到销售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整个动漫创意产业链自身完善和优化的重要内容,在产业发展中承担着营销和传播动漫产品的重要职能。

另一方面,从东京城市文化发展这一层面来看,动漫节庆活动的开展是培育城市文化活力和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日本在“二战”之后将国际形象的塑造和提升视为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并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发展理念。2000年东京实施了“目前东京都的文化政策手段的转换与着手”方案,将以充满创造性和文化活力的世界文化都市作为东京的发展目标。基于城市的目标定位和城市的产业文化优势,2002年日本经济产业省、东京市政府和相关动漫企业在东京举办了首届东京国际动漫节,并作为每年一届的主题性文化活动,这标志着东京动漫文化成为东京走向世界和向世界传播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桥梁、纽带和平台,动漫节庆产业和动漫节庆文化被纳入到了东京世界城市文化体系的整体构建之中。2006年在东京政府颁布的《十年后的东京——东京在变化》中提出大力发展动漫文化和动漫产业,将其作为一种优势文化来提升东京的城市魅力及国际影响力。 2007东京政府出台的《东京都文化振兴方针》作为一个规划至2015年的发展方针,确立了要将文化魅力感受型、文化富裕型和具有丰厚文化创造底蕴的都市作为东京走向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为进一步推动东京城市文化的发展,2011年在东京推出的《〈十年后东京〉2011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将动漫文化和其相关的节庆、会展、观光、旅游等行业作为提升东京的文化魅力和产业能力,促进东京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因此,从东京作为世界城市的文化发展层面而言,东京动漫节庆产业顺应了世界城市文化竞争的呼唤,不仅有利于激发城市文化活力,且作为一种具有产业优势的文化,承担着东京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和文化“走出去”的使命。

从整体而言,东京动漫节庆产业和节庆文化的发生与发展,融合了东京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文化发展的双重因素。在产业经济层面奠基于动漫创意产业的强大推动,是动漫创意产业在产业链下游的延伸与拓展,成为动漫产品从上游制作走向下游市场营销的关键性环节。在城市文化的发展层面,推动着城市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肩负了传播东京城市文化形象和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重任。尤其是在“大事件”策略日益成为当代城市形象塑造、传播和营销的有效途径的背景之下,[3]东京的动漫节庆产业在东京迈向世界城市的文化经营和文化竞争中必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 东京动漫节庆产业的文化类型及组织形式

现代节庆产业具有极强的黏合性,尤其是在产业化的运作方式之下,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文化经济活动,不仅体现出较强的文化经济化,也表现出经济文化化的时代表征。由于节庆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最大限度地集中展示行业的发展成果,达到吸引投资、扩大影响的目的,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和行业所重视。据统计,世界将近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举办不同文化主题的动漫节庆活动。依据目的和性质的不同,东京动漫节庆业在文化类型上可以大致划分为展销性、综合型和专项综合型三种。[4]

展销型动漫节庆,以东京国际动漫节(TAF)为主。东京国际动漫节作为东京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共同发起并主办的国际动漫文化活动,自2002年举办首届起至今共举办了11届(2011年因日本东北部的大地震和核泄漏事故停办)。这种类型的动漫节庆活动以产业导向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侧重产业内部的对话,参与对话的双方是动漫产品内容提供商和版权购买方,用以实现供、需双方的顺利衔接,从而保持动漫创意产业链的流畅和顺利。如东京国际动漫节为动漫从业人员开辟专场,为其提供优良的展示平台和贸易洽谈场所,在展销会开始的前两天,只有动漫从业人员才能参加。同时为了吸引国外企业参展,动漫节有时还通过设置国家馆的方式以方便某一国家的动漫企业集中展出。展销型动漫节庆在动漫文化较为发达和产业链比较完善的国家较为常见,比如法国昂西动画节。由于很多最新的产品和技术会选择在展销型动漫展会活动中发布,所以东京国际动漫节每年会吸引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画商,他们来这里采购节目,或者购买最前沿的技术设备,或者购买动漫周边产品代理权等。

综合型动漫节庆在东京集中表现为秋叶原娱乐节和动漫主题曲夏日演唱会。秋叶原本为20世纪90年代左右形成的电器街,后来逐渐成为游戏、漫画、动画产品集中销售的街区,也是东京以至日本最新的尖端科技与媒体新艺术结合的试验场、研发基地。[5]2005年东京举办了首届秋叶原娱乐节。在活动中,不仅有与动漫相关的各种娱乐节目,也包括新产品展示、新软件发布、限量版动漫产品发售、知名声优签名、抽奖等互动型活动。动漫主题曲夏日演唱会首创于2005年,是世界公认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动漫音乐演唱会。从动漫节庆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综合型动漫节庆活动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如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这类节庆活动在组织上以行业协会为主体,以大众市场的开拓与培育为导向,强调动漫产品消费者的重要地位。为了培养更多的消费者,这类节庆活动一般会举行规模宏大的以动漫产品体验、交流和交易活动为主的文化娱乐活动。

专项综合型动漫节庆是东京较为多见的一种动漫文化活动,包括日本动漫软件展、同人志展销节、东京电玩展、东京玩具节、东京玩具展、手办模型展销节、C3玩模展等七种类别。从这些节庆的主题不难看出,节庆活动专业化、类型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向比较明显。这类节庆的突出特点是以动漫创意产业链上的某个部分或环节单独作为节庆活动的内容,涉及娱乐软件、电脑游戏、玩具等衍生产品,组织者以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主。比如东京玩具展的主办单位为日本玩具协会,而手办模型展销节的主办方则是世界知名模型公司海洋堂。专项综合型动漫节庆大多出现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其原因在于产业链的完善与发达使得产业链中的某些环节发展为独立的产业形态。对整个动漫创意产业的发展而言,各环节产业链的形成推动了动漫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了动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有利于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

从东京动漫节庆产业的分类来看,东京动漫节庆业的多种文化类型展现了动漫文化和动漫产业的强大渗透性和拓展性。在活动的组织上,行业协会和企业发挥主导性作用,意味着东京在城市动漫节庆产业和节庆文化的发展中较为注重资本市场的作用,它的组织与运行更多的是一种经济行为,政府在产业的运作中仅起到一种辅助性的作用。在城市文化发展层面,东京不同类型的动漫节庆活动,不仅仅吸引了不同行业的艺术家、设计者、爱好者以及一般市民的广泛参与,活跃了东京城市文化生活氛围,还拓宽了行业发展在城市中的社会文化基础,为不了解动漫行业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了认知行业和城市的窗口。多种文化类型动漫节庆的开展,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在动漫这一文化主题下,东京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多层次性,使得东京以动漫为核心在统构社会文化资本、资金、项目、时空、地域等层面显示了巨大的整合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为东京城市本身及确立东京在关东地区乃至整个日本和世界动漫文化中的影响力和中心地位奠定了基础。

三、 动漫节庆业在东京城市文化发展中的助推作用

现代节庆产业随着知识经济和文化城市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逐步渗入,其功能和地位得到不断加强。在功能上,作为一个单独的产业链条,动漫节庆产业构成了整个动漫创意产业宏观产业生态中的一个构成要素,承担了动漫产品与服务进入市场的重任,为展示行业发展及行业间的合作交流或版权交易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作用。具体而言,东京动漫节庆产业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延续与挖掘城市传统文化。东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传统,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东京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动漫文化本身就是东京乃至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一,从1917年下川凹夫创制日本第一部动漫作品算起,动漫在东京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根据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调查,87%的日本人喜欢动漫,84%的日本人拥有与动漫有关的商品[6]。从年龄结构来看,日本对动漫的喜爱不仅仅局限于儿童和青少年,而且涉及中年、老年等群体,可以说动漫文化和动漫产业在东京乃至日本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是一种具有全民性质的文化。因此,动漫节庆在文化功能上发挥着实现情感交流、寄托信仰、传递社会习俗的作用,它以一种“仪式化”的事件形成了对城市居民及其文化生活方式的“召唤”,使市民产生参与和体验动漫文化的期待,以在城市文化的变迁中保留一份传统文化的记忆。另一方面,动漫节庆产业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内容产业,需要动漫作品的内容支撑,而日本动漫多以东京或城市近郊为背景展开叙事,在故事中注入传统文化的成分,如《哆啦A梦》、《NANA》、《龙猫》、《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等,而宫崎骏《千与千寻》中的“神秘之城”则是直接源自于江户时期东京的建筑物园。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东京历史和现代的城市风貌,而且传达了日本的风俗习惯、人文美德、伦理观念。[7]在某种程度上动漫节庆产业促进了动漫产品展示和动漫产品制作基于内容的需要而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利用。动漫节庆产业虽然以营销和版权交易为经济目的,但由于走向文化经济的发展是趋于文化情境与文化领域的相互渗透,因此在客观上动漫节庆以一种显性直观和互动体验的方式为城市传统文化的展示提供了空间和平台,为传统文化延续赋予了新的形式。

第二,推动城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彰显城市差异性优势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式,特色文化产业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市场需求和一定的产业基础,而且有影响力的能够提升城市整体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还要看它的发展是否具有前瞻性和生长性。中野晴行曾指出,日本动漫从20世纪70年代起漫画出版物、漫画读者和漫画工作室得以迅速扩张,“漫画产业所需要的扩大市场的消费群体、支撑市场的需求、顺应需求提供商品的必要的画手以及不断输送新的画手的潜在的生产者群体等,在这个时候都具备了。”[8]因此,基于动漫产品交易和展示的需要,动漫行业或企业开始尝试以一种节庆的方式实现动漫产业经济效益和“眼球效应”。

而随着市场化运行的不断规范,作为一种产业形态,节庆产业对其他行业和区域的“联动效应”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动漫节庆会展为核心,集旅游、培训、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并形成了以东京为核心、辐射周边乃至整个日本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业态。如东京国际动漫节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权威的动漫展销型主题展会。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动漫节庆产业以其多样的文化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容,为东京提供了富有特色的文化娱乐生活和文化服务,为动漫创意产业的进一步生长培育了市场空间。

第三,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特色文化城市是缓解城市发展中因工业生产而给城市带来的资源紧张、空气污染等“城市病”的有效手段,也是破解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同质化现象的必由之路。在世界城市文化体系中,城市的文化特色以一种富有差异性的张力来体现城市文化的竞争力。动漫节庆作为东京构建特色文化城市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别致的可供观赏和体验的文化景观,它最大限度地依托于东京固有的动漫文化基础和产业基础,形成了以动漫文化要素的产业转化和塑造特色城市文化生活的基本架构。东京的动漫节庆产业培育了城市新的文化生活方式,激发了城市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创造的氛围,重塑了城市的文化地理和文化生态。如为了与秋叶原街区繁荣的动漫文化相一致,增添节庆期间及平时的动漫文化氛围,为人们提供休闲的场所,一批以动漫为主题的咖啡屋纷纷出现,如COSPLAY动漫咖啡屋、EVA主题咖啡屋、奥特曼主题咖啡厅等。

同时,动漫节庆作为一种品牌文化成了“酷日本战略”提升东京城市文化形象打造特色文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和途径。[9]动漫节庆产业在东京城市文化的建设中,还通过设置与城市相关的文化活动,彰显动漫节庆与城市的互动交融关系。如在东京2010年的同人志展销节中,设立了以“Comike城市振兴”为主题的特别展览,并规划每五年举办一次。这一活动以动漫作品为载体,以节庆活动为传播渠道,以动漫文化对东京城市文化的塑造、培育为旨归,以一种创造性的文化生产来拓展东京文化的特色性建设,增强动漫文化在东京城市文化生活中的魅力,进一步彰显了动漫文化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集聚和根植。

总体来看,动漫节庆产业在东京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其所表现出的多种文化形态和类型,构成了东京城市文化外在显现的重要表征,展示了东京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国际前沿的文化视野。在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运作下,动漫节庆产业形成了包蕴着巨大文化价值的文化活动。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节庆产业所产生的节庆经济对东京城市文化资源的转化、开发、策划和包装等层面,还在于它通过一种文化表述参与东京城市文化的构建,将自身的文化生产植入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使动漫节庆产业本身与城市文化发展之间具有了重要的关联性、叠加性和沟通性,拥有了同步生长的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1]Getz, D. Encyclopedia of Tourism[M]. J. Jafari. ed. New York: Routleledge, 2003: 209211.

[2] 日本のアニメ市場(業界·産業)の推移[EB/OL]. http://www.aja.gr.jp/.

[3] 费爱华. “大事件”策略的城市形象传播机制[J]. 现代传播,2012,(12).

[4] 金元浦. 动漫创意产业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54.

[5] 景宏.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 日本学刊,2006,(4).

[6] 吕云. “世界动漫王国”——日本如何打造文化影响力[N]. 广州日报,20100714.

[7] 余艳琛. 菊花与刀的交错——谈日本动漫艺术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J]. 福建论坛,2007,(S1).

[8] [日]中野晴行. 日本动漫创意产业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51.

上一篇:魂牵梦萦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下一篇:学整树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