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2022-05-1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城市园林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创建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设计(urbandesign)的进行。本文试图对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第一篇: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

创建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城市设计。

一、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是城市文明发展的结果

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从最初的只用于交换和防御,发展到越来越多注重文化的要求,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一个是手段。

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这个理论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这个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精神实质表现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城市形态标准,这种形态应该说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概念: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着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了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 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

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二、构造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有三条理由:

第一,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营造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第二,从园林城市的含义看,园林城市的“园林”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同时也应该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这里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大概念,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地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运用于整个城市,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第三,从城市设计的规律看,它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这些物质形态一般性功能的综合地、艺术化地运用,是经过人类文明升华了的自然,也就是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改善环境。就像营造园林那样,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无疑是园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属性。由此可以看出园林城市对于城市设计的根本意义。

三、城市设计要以绿化为纽带组织环境空间的基本要素

视觉环境的优化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应该说,视觉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事实说明,城市的视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极易产生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这些问题只靠消除污染是解决不了的。而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绿色应该是现代城市的基调,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也必然应该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恰恰可以抵消建筑的“硬”质与无生命性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不适,或者说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地结构,就能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所以也可以说园林绿化是城市有机体中的重要的“生命场”,发挥着整体环境协调作用,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画卷”上来描绘最美好的景观,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绘画是平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如果说中国画构图“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平面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园林绿化则是城市立体画卷的生动“气韵”,而以此为纽带组织城市环境空间则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

园林绿化,还往往起着城市再设计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设计还远远没有展开,特别是一些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目标迈进的城市,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越是这样,园林绿化越有着重要作用。即使城市设计已经全面展开,园林绿化也仍然永远是城市设计的拓展和完善。因为园林绿化可以根据建筑、街道等景观需要,用植物绿化来组织视线,分隔与联系空间,宜“掩”则“掩”,宜“露”则“露”,组织和导引方向,可以起到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目前,有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有脱节现象,规划划出建设地块,建筑师只考虑建筑问题,或仅仅考虑单体建筑环境问题,而规划上对于建筑之间的关系则把握不够,形成一些不协调的总体景观环境。如有些重要街道两侧的许多现代化建筑从单体上看,都很有特点,也不失为优秀设计,但是这些建筑排列在一起,则有互相排斥的感觉,好像互不服气、互不说话,穿着不同风格时装的一群模特。这种情况只有靠园林绿化来化解和协调。试想通过高大树木、开阔绿带的遮掩或联系的处理,使人们在视觉上从“环境视”变换到“焦点视”,或从“焦点视”转移为“环境视”,则必将缓解这种景观的不协调。有时还可以用大树、大草坪或代表某种含义的植物用作特殊的标志,赋予环境以文化情境。这些手段完全可以在四维空间(还有时间维,园林绿化的季相变化和生长变化等)上最大限度地营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园林城市呼唤着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也应确立园林城市目标,这是建设一流现代城市的必然要求,规划、设计、园林等各有关方面的工作者应该共同肩负起建设园林城市的历史重任。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作者:孙振民

第二篇: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

创建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设计(urban design)的进行。本文试图对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都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

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从最初的只用于交换和防御,发展到越来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则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这个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精神实质表现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城市形态标准,这种形态应该说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概念: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了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

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二、构造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有三条理由:

第一,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营造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第二,从园林城市的含义看,园林城市的"园林"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同时也应该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这里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大概念,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的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运用于整个城市,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第三,从城市设计的规律看,它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这些物质形态一般性功能的综合地、艺术化地运用,是经过人类文明升华了的自然,也就是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改善环境。就像营造园林那样,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无疑是园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属性。由此可以看出园林城市对于城市设计的根本意义。

三、城市设计要以绿化为纽带组织环境空间的基本要素

视觉环境的优化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应该说,视觉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事实说明,城市的视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极易产生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这些问题只靠消除污染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绿色应该是现代城市的基调,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也必然应该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恰恰可以抵消建筑的"硬"质与无生命性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不适,或者说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的结构,就能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所以也可以说园林绿化是城市有机体中的重要的"生命场",发挥着整体环境协调作用,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画卷"上来描绘最美好的景观,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绘画是平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如果说中国画构图"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平面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园林绿化则是城市立体画卷的生动"气韵",那么以此为纽带组织城市环境空间则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

园林绿化,还往往起着城市再设计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设计还远远没有展开,特别是一些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目标迈进的城市,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越是这样,园林绿化则越有着重要作用。即使城市设计已经全面展开,园林绿化也仍然永远是城市设计的拓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园林城市呼唤着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也应确立园林城市目标,这是建设一流的国际大都市的必然要求,规划、设计、园林等各有关方面的工作者应该共同肩负起建设园林城市的历史重任。

作者:董志超

第三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分析

摘 要:城市綠化工程主要以园林设计为主,结合对城市的深入调查,与城市园林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使城市的人居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科学。随着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逐渐增强,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由此产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的建设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条件。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园林设计;城市绿化

1.城市园林设计工作分析

1.1城市内涝问题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城市开始频频突遇暴雨、内涝等严峻问题,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剧增。有些城市面临洪水侵袭的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洪水问题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冰川融化持续发展,未来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会面临滔天洪水。主要原因是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园林绿地中具有水调节功能的洼地、池塘、湖泊等被不断破坏,填为他用以及城市管网建设完善程度不足。城市园林绿地中的自然环境需重新解读其保护机制,缓解“逢雨必涝”的普遍城市病问题。因此,保护环境是首要的目标,减少碳排放,保护森林植被,降低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维护居住环境。

1.2基于水环境的园林设计问题

园林设计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随着国家对城市环境优化的重视,园林设计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城市建设中的园林设计项目主要以城市绿色化、环境协调化等为重点进行发展。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使用成为设计的重点。园林设计中的各类植被需要水资源的支持,但如何确保对这些植被进行较好的水资源供给,成为园林设计中的一大难点。首先,规划合理的水资源输送管道的布置。在管道布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在其中设计一个过滤系统,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在城市的园林设计中,喷泉、水池等设计是重点项目,这些均涉及了水资源的使用。以往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艺术性,而当下的园林设计更多的是结合绿色环保。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形、道路、场地、植物等因素影响,结合实际的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城市的园林设计能够满足当下的生态环境要求,可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效果,起到绿色环保的功效。

2.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2.1雨水储蓄系统设计

建设绿色园林是为了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的吸水能力和蓄水能力,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雨水储蓄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而想要实现这种目标,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当前城市园林的实际情况进行雨水储蓄系统设计,这样才能够设计出与园林相适应并且有效性和实用性极强的雨水储蓄系统。从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来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设计人工湖的方式来完成雨水储蓄系统建设的目标,通过把大量的雨水汇集到人工湖来进行雨水收集。如果条件允许,为了提高湖水的水质效果,园林设计者还可以让工作人员在人工湖旁边种植植物,从而使雨水通过植物得到净化。

2.2排水系统设计

园林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把合理设计排水系统作为重点关注部分,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把城市大量的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流入到园林内部或者外部的河流当中,可以有效减少园林积水,也能保证水源充足,让院内的各种绿植得到滋润,从而为园林中植被的生长提供充沛的水分,更改善了土壤的质量。排水系统分为两种,自然排水系统和天然排水系统。自然排水是通过人工手段将雨水水管埋入道路或城市原始基础设施内,运用水管把雨水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源中。但是,城市雨水在排水的过程中,流经地面还可以作为水资源为土壤和植物的生长创造必要条件。而天然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主要包括两部分,城市植被和坑洼,这是特定于城市的人造土壤和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管。

2.3雨水花园设计

把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会涉及城市雨水花园。这种雨水花园是指城市里的浅洼地,包括在植被中种植花卉、灌木等植物以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在雨水渗入到土壤和植被的过程中,合理的雨水花园的设计对于渗入雨水的土壤和植被来说起到了充分的作用,可以使城市雨水完全渗入,减少了雨水的径流。雨水花园设计就是通过将自然或人工手段形成的城市生态花园与城市现有的雨水系统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雨水的排放问题,同时也能防止水资源的流失,最大程度地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好的雨水花园设计还可以在城市景观中发挥其特有的美化作用。

2.4道路系统设计

在园林设计中,园林道路设计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所以在园林道路设计中应用到的海绵城市建设原理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进行园林道路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使用沥青进行道路建设,由于沥青的渗透性比较强,所以运用过沥青的道路,会有效减少道路表面的雨水径流量,可以收集大量的雨水。

2.5绿色建筑设计

建筑物的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学会将海绵城市的建设原理在建筑物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为了得到最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在对整体景观设计之前,设计人员需要提前对现场周边地区进行勘察和分析,选择适合当地的建筑物,使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比如将建筑物的屋顶设计成绿化植物屋面或是设计立体绿化,这样可以减少建筑物屋顶的雨水流失量,节约水资源。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原理有效应用在园林设计中。

2.6生态停车场设计

在整个园区内设计有室外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室外停车位均采用透水铺装。停车位的收边均采用平侧石,使路面上还未下渗的雨水可以经过停车位后直接排入到草坡或绿化之中。在车位与车位之间设计绿化带,种植灌木或乔木,这样不仅保障了停车的安全性,更提升了整体停车场的景观效果。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完善城市内部的水循环系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通过海绵城市的设计构建,能够在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基础上,改善人类生活居住环境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培根.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0):81-82.

[2]张晶.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精品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点探析[J].现代园艺,2020,43(10):107-108.

作者:王丽宾

上一篇:参与式教学法论文下一篇:实验教学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