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野外作业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当前,地质勘查工作逐渐呈现出属地化以及企业化的特点,并且公益性地质勘查以及商业性地质勘查相互剥离,地质勘查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以及土地开发的速度加快,优化我国地质勘查安全生产工作,构建更加安全的地质勘查作业模式,不断强化地质勘查作业的事故控制,已经成为地质勘查的新重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地质野外作业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地质野外作业安全管理论文 篇1:

开展地质勘查事故防范体系建设

地质勘查工作具有点多面广、从业环境复杂、人员及装备投入量大等特点。勘查时使用的设备,对于操作人员存在辐射、高温的伤害;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还会导致受到设备伤害。这些因素使得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加大,从业风险高。如何有效地加强地质勘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是地质勘查部门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浙江省地质勘查的地域、领域不断扩大,作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安全生产风险进一步加大。为此,浙江省地质勘查局(以下简称“省地勘局”)通过深入开展地质勘查事故防范体系创新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机制完善、制度健全、监管有效、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较高、安全防护设施完好、应急体系健全、总体风险可控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推动了全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确保了地质勘查的安全生产。2012-2013年,该局连续两年未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

高度重视 精心谋划

根据浙江省安委会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2012年,浙江省地勘局研究布置了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明确了试点单位和总体工作框架,具体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在重点确保地质勘查安全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要求各单位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存在的难点,开展创新工作,每年解决1~2个长期困扰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问题。

为了促进事故防范体系建设,省地勘局还专门印发了《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生产安全事故防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省试点工作,督促、指导、检查其他单位的体系创新工作。

2012年初,省地勘局对局系统所有地质勘查项目进行了摸底,建立了地质勘查项目清单,并对部分项目进行了调研,编写了《地质勘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试点单位——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共同研究如何开展地质勘探安全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过调研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试点的工作内容、步骤和各阶段的要求和目标,并印发了《地质勘查安全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2013年,省地勘局在对2012年度试点工作总结、评估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浙江省安委办《深化事故防范创新体系试点工作推进方案》下发后,省地勘局对地质勘探事故防范创新体系进行再次研究,明确了2013年地质勘探事故防范创新体系的工作思想、目标和要求。

此外,该局还制定了2013年度《浙江省地质勘查局深化事故防范创新体系试点工作推进方案》及《关于深化地质勘查事故防范创新体系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并下发相关单位。方案和意见明确了目标,并固化为简明实用的事故防范手册,明确了工作步骤和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同时,对试点单位进行了调整,在明确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作为试点主体的同时,将坑探项目的试点工作交由省第七地质大队承担,强调局属其他地勘单位的配合责任。

试点先行 扎实推进

作为试点单位,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根据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的要求,制订了《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2012年度地质勘探安全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组织机构、工作步骤,要求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按计划开展项目安全标准化、加强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完善管理台账及个体防护措施等工作。

2013年各试点单位都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分解工作内容,明确了相关项目和责任人。上虞横塘项目部体现地勘特色,加强矿区安全管理,按照质量、安全、职业健康“三合一”管理要求,建立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并上墙明示,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省地勘局也多次到试点单位对进行督导,并在横塘项目部召开了项目安全标准观摩会,推广项目安全标准化经验。试点单位于2013年6月底,完成事故防范手册初稿编写工作后,向各地勘单位和一些长期从事地质安全管理工作的老专家征求意见,并及时汇总意见,督促试点单位完成修改。

2013年8月底,在衢州开化召开了第一次专家评审会,并观摩试点单位项目安全管理及作业现场。根据评审意见,省地勘局指导两个试点单位对运行手册进行了修改,印发了《地质勘查事故防范体系手册》(试运行版),要求局属地勘单位试运行,并及时报告运行中发现的问题。2013年11月19日,召开了第二次评审会,根据评审意见,局组织有关单位对《地质勘查事故防范体系手册》进行了全面修改,并于2013年12月12日印发各单位正式实施。

着眼长效 成效初显

随着地质事业的发展,地质勘查事故防范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省地质勘查局以地质勘查事故防范体系建设为契机,探索各种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该局针对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参照建设工程等行业的先进经验,对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与整合,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为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台账。该局参照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和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样本,结合地质勘探项目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制订了8类28个台账,全面系统地规范了地质勘探项目的安全管理。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岗位责任体系。地质勘探作业的特点是高度流动分散作业,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自主管理优为重要,为了明确“一岗双职”的有关要求,该局进一步明确了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建立了重点环节部位安全风险探程序。地质勘查是安全生产高风险行业,作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或安全风险的难以预测,是地质勘查安全生产最大的特点。省地勘局通过防范体系建设,对项目危险源识别、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洞探施工、危险物品管理、商业性地质勘查安全管理等,都建立起一套可靠的控制程序,使安全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开展地质勘探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示范,建立了项目安全标准化规范。由于地质勘探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尚可参照的规范较少。在这次试点过程中,省地勘局在管理、设备与防护、作业与环境等方面,初步提出了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规范,也为全国地质勘探安全协会正在起草的“地质勘探安全标准化规范”提供了参考。 编辑 杨 璇

作者:安群

地质野外作业安全管理论文 篇2:

浅谈地质勘查作业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当前,地质勘查工作逐渐呈现出属地化以及企业化的特点,并且公益性地质勘查以及商业性地质勘查相互剥离,地质勘查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以及土地开发的速度加快,优化我国地质勘查安全生产工作,构建更加安全的地质勘查作业模式,不断强化地质勘查作业的事故控制,已经成为地质勘查的新重点。本文从地质勘查工作安全管理的特点出发,探寻地质勘查安全管理的困境,以此来不断优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地质勘查; 安全生产管理; 技术

1   地质勘查工作概述

地质勘查作业是在已经被批准的相关区域范围内开展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质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为地质矿產等企业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一般来说,地质勘查作业区域往往处于环境较为恶劣的环境之中,自然环境以及技术要求对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在从事野外填图﹑钻探﹑测量以及勘查施工过程中,安全往往受到威胁,属于高危行业范畴。因此,强化地质勘查工作的安全生产管理,对于地质勘查作业至关重要。

2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

2.1  地质勘查的技术复杂

地质勘查的技术要求较为复杂,对于现场作业的控制较为严谨。尤其是面对复杂地貌的时候,需要使用地质勘查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以避免作业过程中遭遇到各种事故的发生。

2.2  地质勘查危险性较大

在进行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要求地质勘查的流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以及协调,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安全风险,不仅仅会对相关地质勘查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伴随着野外作业,对人民的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

2.3  对自然环境的敏感程度较高

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气候变化会对整个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相当多地质勘查工作涉及野外,甚至高空作业,所在区域内部的地质结构以及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我省近几年地质勘查工作集中在诸多偏远地区和高海拔地区,该地区气候环境较为恶劣,对勘查工作要求较高,有时甚至可能出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进行地质勘查工作中需要关注自然环境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

2.4  地质勘查作业空间复杂

在进行地质勘查的过程中,需要将高空作业与陆地作业结合,整个空间协作复杂多变,因此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最终安全风险发生的几率较大,大大影响了整体安全风险管理的难度。

2.5  后果的严重性

地质勘查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高危行业,本身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地质勘查来说,如果安全风险一旦发生,那么带来的危害也是高破坏性的,并且一旦发生,想要进行一定的补救,也是非常困难的。

3   地质勘查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安全管理没有落实到位

很多地勘施工作业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对安全管理不够严格,这些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场安全管理员没有很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遇到安全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的去应对处理,在施工现场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没有去制止,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也不去寻找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使得工作比较混乱,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安全意识不强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如果对安全管理意识不加强的话,工作过程中就会有安全事故发生,这也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安全隐患因素。很多施工现场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合规的现象,例如:施工场地位置不好、道路不通畅、场地不够平整参差不齐、各种工具没有摆放整齐、没有安全标志标牌或安全标志标牌的摆放不正确等,这些安全现象一旦得不到有效改善,就会影响工作效率、成本以及施工的进度。

3.3  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家规,家庭就会比较混乱,没有好的国法,国家就会出现无法控制的现象。在地质勘查单位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好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因为事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所以很多工作人员没有重视,都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这些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在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花太多心思关注这些。若真的发生事故则手足无措。其实,往往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他们的疏忽加上不重视的心理,带来的不仅是财产的损失,甚至还有可能是生命的代价。

4   地质勘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4.1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保障

4.1.1  全体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1)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

①定期进行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从而推进施工的进度以及保证工程质量。

②选择与施工作业契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和新设备。

③经常进入施工作业现场,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检查重点部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合理使用,检查施工作业原材料的使用、检验报告,保障作业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

④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管理交流、讨论,对作业图纸进行审查,抓住图纸的重点工作,找出关键部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作业方案。

(2)建立技术管理制度

要明确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职责,负责对本部门人员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的培训,把每个人的职责落实到位,明确他们拥有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领导干部应当首先做好表率,以身作则,给每个职工树立良好的榜样。时时为职工做技术管理方面的培训。

4.1.2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每个项目的负责人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要认真履行安全管理监督的职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严格执法。健全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有完整的安全管理机构和有效的安全管理水平。

4.2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4.2.1  建设企业安全管理文化。

毋庸置疑,一个企业的文化对于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甚至于会对职工的团体意识,行为规范与行为方式造成影响。建立贯通企业的安全文化,把安全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生产能力以及价值体系相结合,从而使职工的行为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的推动力。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与管理者,要结合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需要,不断更新管理制度与安全管理理念,成为推广企业文化的先行者。

4.2.2  确保安全管理的顺利运行

地质勘查单位要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不断完善与修正,对不同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与项目相符合的管理网络,定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避免仪器损坏等问题的产生。

4.2.3  重视文明建设

在现今这个阶段,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已经清楚认识到文明施工对于提高安全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推广不到位。换言之,地质勘查单位要不断培养职工文明施工的意识,并进而针对其中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规范施工作业过程,从而使地质勘查作业安全管理效率得以大大提升。

4.3  强化施工作业技术交底

在地质勘查施工作业过程中,安全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要想保证施工进度顺利运行,就需要对作业过程中的技术和重点工序进行严格控制。要严格依据相关的工艺要求来进行每一道工序的检查,并且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在检查时也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的标准来进行,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够违背设计图纸的要求。技术交底是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安全管理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项目负责人向安全管理员和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交底的内容应包括:特殊环境的作业、特殊设备的安拆与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的搭设等,项目技术负责人均要对操作班组作安全技术交底;

技术负责人向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技术交底的内容:

①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通病的防范及注意事项;

③开工之前对原始地形地貌的采集,熟悉地质勘查的大体概况,结合图纸进行复测;

④施工时一定要按照图纸设计的尺寸进行勘查,具体做法也要参照图纸进行;

4.4  优化施工作业人员的培养与开发

技术人员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至关重要,然而,技术水平低下导致整体的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在进行项目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作业团队的素质。地质勘查单位要对职工、尤其是新入职员工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让职工能够对安全管理的规定与程序有所了解,也让负责地质勘查的技术人员了解现有的技术及相关的使用规范,并能够对现行的地质勘查质量标准烂熟于心,从而严格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如此一來,通过针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使得员工能够对企业的质量文化有所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遵循企业质量文化的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为了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勘查作业的开展需要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深挖地质勘查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并积极探寻地质勘查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此来规避或减少地质勘查事故。地质勘查单位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出发,来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丰富安全生产管理的途径,以确保整体地质勘查作业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柏祥义.当前野外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04).

[2]   安余旭.试论地质勘查坑探工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风,2018,(12).

[3]   胡之牮.探究地质勘探安全管理措施[J].石化技术,2018,(02).

[4]   周凤鸣.地质钻探工艺技术中的安全和生产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2018,(11).

[5]   李发福.浅析如何加强地质档案安全管理工作[J].卷宗,2017,(32).

[6]   李  杰.安全管理浅析[J].建筑安全,2018,(06).

[7]   龙  刚.矿山地质探矿工程安全管理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7,(10).

[8]   李  竞,王庆锋,李  正,等.地勘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研究[J].化工矿产地质,2017,(01).

作者:刘振华

地质野外作业安全管理论文 篇3:

浅析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近年发生的事故类型分析,总结了有色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特点,提出本系统解决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对策,对消除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安全管理 危险有害因素 地质勘查 有色金属 工伤保险

0 引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近几年矿业行业迎来了大發展,我国对矿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国家对矿产勘查程度不足的矛盾也跟着显露出来。2003年12月国务院发表《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鼓励并积极引导符合规划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活动。鼓励矿山企业在有市场需求和资源潜力的老矿山外围或深部开展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探寻新的接替资源。近年来,不仅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投入,而且社会投资也十分活跃,目前社会投资占整个矿产勘查投入资金的比重超过七成。由此矿产资源开发规模迅速扩大,矿产地质勘查也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勘查规模逐年扩大。由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煤矿和非煤矿山开发过程中事故时有发生,为之服务的矿产地质勘查有着相联关系,也应该更加重视安全管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非煤矿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安全管理做一些探讨。

1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特点及安全现状

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其中以寻找和评价有色金属矿产为主要目的地质勘查为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以下简称有色地质勘查)。我国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安全生产有以下特点:

1.1 有色地质勘查方法多种多样,勘查面广。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根据不同矿种,选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坑探、槽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技术方法,在不同方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如钻探中会遇到物体打击、触电、雷电,物探中会遇到雷电、坑探中会遇到冒顶片帮、炮烟中毒等。

1.2 工作条件艰苦,地点分散,环境气候不一。地质勘查工作是属于高风险行业。露天勘查的野外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构造区别大,作业环境恶劣;而地下勘查又受到采空区塌陷、透水、地压活动、高温、低温等多种灾害的威胁。

1.3 安全保障能力差。由于地质勘查属于高风险投资的行业,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投资资金,没有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野外救生用品和野外特殊生活用品,或劳动防护设备落后,野外工作防护差,特别是勘查规模小的单位,安全基础十分薄弱,技术装备落后,无法保证安全生产。

1.4 安全信息系统不健全。没有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通信联络工具,如野外人员没有对讲机,或者没有配置人员定位系统。

1.5 员工安全素质低和安全意识薄弱。地质勘查技术人员一般是从高等院校培养出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有一定的比例,如采样工常常是当地村民临时招用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没有经过野外安全知识培训,这种粗放式的生产管理、简陋的生产环境以及文化、技能素质较低的从业人员,会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安生隐患,会影响地质勘查业的质量和效率。

1.6 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没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即使落实、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也只对安全管理流于形式。临时组建起来规模小的勘查公司,技术力量参差不一,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勘查活动较自由。

1.7 安全救援预案不完善。野外作业突发事件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组织不健全,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比较简陋;或虽有应急预案,但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只停留在纸面上的操作。

2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有色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冒顶片帮、坍塌、高处坠落、其他伤害(野生动物伤害)、触电、粉尘危害、中毒和窒息、透水、火药爆炸、高温中暑与低温危害,大多与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相同之处。各危险有害因素在不同的勘查阶段和使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中有其不同的表现,具体如下:

2.1 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起的物体打击。在露天和地采的勘查中发生机率最大,从高处坠落的滚石、设备、工具等物对人员的砸伤;钻机钻塔配件从高处坠落等。

2.2 机械伤害:主要存在于钻探和坑探。使用机械设备有钻机、凿岩机、空压机等,设备检修时没有关闭启动装置或设备未完全停止运转引起的伤害;凿岩机操作工凿孔时机械失灵或操作不当,手脚皆容易被砸伤等。

2.3 车辆伤害:在当今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野外交通工具使用率比过去大为提高,在作业途中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至车辆伤害;另一个易发生的作业场所是边采边探的矿山,如:矿石在装运、转运过程中,人员在运输线上工作、行走,容易导致车辆伤害。

2.4 冒顶片帮:冒顶片帮是指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顶部或侧壁大面积垮塌造成伤害的事故。这类事故是在坑探及井下钻探作业时易发生的坍塌事故。

2.5 坍塌:坍塌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结构稳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体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的事故。容易发生井下坍塌事故的场所主要有:掘进巷道及浅井开挖等。

2.6 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指在距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的高处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高处坠落是露天作业最常见的事故类型。凿岩时,钻机起落钻时,高处作业没有防护栏或防护栏不牢固,人员在台阶边缘作业时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2.7 其他伤害(野生动物伤害):地质勘查人员在野外勘查中,很多作业环境很恶劣,在茂密的森林中有时无路可走,即使有路可走,但是在物化探勘探中逢山必过,因此难免踩踏着危险动物,如毒蛇、马蜂窝等,会导致伤害,严重者立刻死亡。

2.8 触电:在使用、维修电器设备以及在雷雨天作业都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及雷击事故。触电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的触电,雷击等。触电事故通常发生在钻探作业过程中,机电设备(如变压器、空压机等)、供电线路等可以接触到电流的设备和场所。

2.9 粉尘危害:矿山在勘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矿岩微尘又称矿尘,也是粉尘的一种,主要在凿岩、爆破、矿岩装卸、破碎和运输过程,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是造成矿工职业病的有害物质,粉尘危害是矿山勘探作业中主要的危害之一,其有害化学成分主要为石英,燧石,鳞石英和白石英等,在作业场所形成对作业人员健康有害的游离状态的二氧化矽,如长期、大量吸入,就会引起矽肺病。

2.10 中毒、窒息。引起中毒的因素有:爆破后形成的炮烟和其他有毒烟尘。其他有毒烟尘如:矿体氧化形成的硫化物与空气的混合物,开采与勘查同时的过程中排风系统不好,遇到溶洞、采空区、巷道中存在的有毒气体,火灾后产生的有毒烟气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的主要场所包括:爆破作业面;炮烟流经的巷道;炮烟积聚的采空区;炮烟进入的硐室;盲巷、盲井;通风不良的巷道;采空区等。

2.11 透水: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通常也称为透水,透水主要受地层构造的影响较大。

2.12 火药爆炸: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炸药,炸药从地面炸药库向井下運输的途中、装药和放炮的过程、未爆炸或爆炸不完全的炸药在装卸矿岩的过程中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炸药爆炸可以直接造成人体的伤害和财物的破坏。勘探作业离不开火药作业。

2.13 高温中暑与低温危害:高温危害主要是指在炎热的夏季进行露天作业时,作业人员会因阳光曝晒及高温而中暑昏迷。而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作业时,会引起冻伤甚至死亡。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11年3月19日安全监管总局网站安全分析栏,安全监管总局监督管理一司公布),我国2010年非煤矿山死亡事故按照事故类型分类,多发于冒顶片帮、物体打击等6类事故,依次为:冒顶片帮(250人)、物体打击(217人)、坍塌(178人)、高处坠落(154人)、中毒和窒息(107人)、机械伤害(93人),上述6类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8.6%。再从我单位2003-2010年在有色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累计发生的六起工伤事故类型分析,车辆伤害2起,物体打击2起,野生动物伤害2起。由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矿山延长生命周期甚至起死回生的救星,它渗透于矿山开发的全过程,它的事矿类型与非煤矿山有着相同之处。由以上两类统计可看出,笔者认为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为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冒顶片帮、坍塌、高处坠落、其他伤害(野生动物伤害)、触电、粉尘危害、中毒和窒息、透水、火药爆炸、高温中暑与低温危害。其他有害因素如噪声与振动、火灾、淹溺等,虽然引发事故的严重性较小,但也存在引发事故的可能。以上事故原因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和生产场所环境不良等。

3 安全管理对策

3.1 把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安全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得到稳定发展,就必须对安全保持一贯的重视。安全虽然不是企业一个优先选择项,但是企业以人为本就要将安全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实际上安全应视为一项良好的投资,它具有良好商业价值。如果发生一起事故,其造成的医疗费、赔偿费和管理费,只是事故全部损失的冰山一角,隐性的费用如生产的损失、劳资关系矛盾、法律诉讼、公众形象的损失等更加难以估量。事实上,发生事故对员工士气、客户关系、企业形象的影响和伤害往往要比直接经济损失高得多。

3.2 确保勘查项目安全生产的投入。根据《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管一〔2010〕210号文),在地质勘探项目立项报告中必须有安全内容,项目设计必须有职业安全健康专篇,项目实施计划必须有安全防范措施,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确保安全的投入,安全设备设施到位。按规定为职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教育和监督职工按规定正确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按国家《工伤保险条例》及时为从业人员办理社会工伤保险,并缴纳保险费,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维护社会安定。

3.3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按企业规模,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采用金字塔式的管理责任制,层层负责。

3.4 加强勘查施工过程中的防护措施。①野外钻探中对钻塔应安装避雷装置,施工人员应戴安全帽,按安全规程操作;②野外浅井工程、槽探工程应在编录、取样、观察完后及时回填;③坑探中应做好爆破器材的安全管理,同时巷道通风及时,并应设置安全出口等。只有安全措施到位,才能做到预防为主,避免事故的发生。

3.5 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加强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培训记录建档,减少违反规程的可能性。对专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并定期培训。其次,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安全进行宣传教育,如通过电视网络、报纸、黑板报、安全小册子的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牢固安全意识。再次,建立奖罚制度。在经营考核方面,完善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将安全与绩效挂钩,加大安全生产与绩效挂钩的比重。

4 结束语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地勘单位向企业转化是社会所趋。无论单位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经济体制如何变化,但安全第一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当然,一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了减少预防、控制事故,从理论上讲并不能完全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但可以通过安全措施来消除隐患,控制事故扩大,减少经济损失,保护人身财产安全,把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安全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系统复杂,相信通过对其关健环节的介绍,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叶文忠 谭少初

上一篇:企业教育培训知识管理论文下一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