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2022-04-30

所谓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指的就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关于社会体育方面的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组织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和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可以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着重对吉林省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实践教学的时数和学分所占比例偏低,并且教学时间也过于集中,另外在实践教学的基地和类型方面数量少而且面积狭隘,本论文旨在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调查分析

一、前言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规定的“体育类”五个专业目录之一,本专业以社会学科为依据,实行多元化培养方式,注重实践与教学双重的原则,目的是为了满足大众健身需求而创建的新专业。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自从1998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经过了十几年理论与实践的探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在全国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社会专业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吉林省3所高校开设了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别是在最近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建设和探究中不断完善进步,其中有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目标规范、注重实践教学与增进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和有目的的探究,采用积极有效的策略,获得了比较客观的效果,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形成了一些共识,为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能力协调发展,推动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因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刚创设时间不长,又因为受主客观和内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目前还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到吉林省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全面、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场地建设不足、课堂时数比例相对较低等方面的问题较为明显,特别是地方性、实践性新建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存在许多盲点和盲区,差强人意,需要大家不断加以调研和分析,并且怎样加强和完善、都值得我們认真回顾和反思,迫切需要不断加以构建和探索,对其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吉林省内的3所大学,包括东北电力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的120人,对3所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调研。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东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查阅有关期刊和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的设计听取了指导老师的意见。向吉林省3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的有关学校的体育老师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外共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 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表1中可以看出,想经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占到调查人数的40%,多数学生还很是希望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这个过程,接触社会,为以后毕业之后在社会上工作,适应社会做铺垫。

1、实践周数的调查

从表2看出,调查的时间为一学期,一般情况下一学期的教学周数为20周,可以看出东北电力大学的实践周数比另外两所高校相比之下,实践周数较少。目前吉林省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计划安排,其中有的高校积极探索设法创造条件,一直在增加在教学中比重. 但是由于受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地点、社会经济等方面牵制,再加上受多年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实践教学虽然在教学课程之内,但是相对来说教学时数较少,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的中介。

2、实践学分的调查

表3 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例

从表3看出,目前东北电力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分总数一学期26,其中实践学分14,其学分约占总学分51.1%。 而吉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2所高校其学分约占47%。

3、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和类型的调查

表4 学生实践教学计划与实习基地数量

注:暂不包括有关学校此后所修改的数据

从表4中可以看出,吉林省内的三所大学,我们东北电力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4个,另外吉林省两所高校相对较少不仅仅主要安排在学校所在地市中量少面窄,有的学校受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只有2-3 个实习点。

表5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基地类型

从表5看出三所高校实习地另类健身俱乐部为主要的实习地点,可以体现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类型量少面窄,有的受实践教学基地条件限制,而且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当薄弱。有的基地共建合作目的性不强,经费投入不足,与其他有关高校在选择有针对性、有影响性的实践基地相比,更显得存在实践锻炼内容和形式单调,针对性实效性不佳;其中两所大学采取学生分组集中为辅,自主联系选择实习培训方式为主,缺少分类型指导、分时间组织、分批次实施等管理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所占教学课时相较于其他课程较少,并且相对于其他学科,其学分比重较小。

(2)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授课与实践往往是在某段实践集中完成,并不是连续的实践体验,课程的时间快速压缩不利于学生理解巩固课程内容。

(3)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基地基本以健身房为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2)增加时数,拓展基地。

(3)不断完善,强化评价。

(4)加强师资培训。

作者:单子罡

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2:

新形势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探究

所谓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指的就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关于社会体育方面的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组织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和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可以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视域下,社会逐步掀起创业热潮,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种影响也逐渐渗透到高等院校中,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应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在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所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过程中,要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体育综合素养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促進国家综合竞争实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更好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拓宽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人才口径,在解决制约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许多应用型高校重点关心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各学科围绕实践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目前,就体育类专业而言,许多高校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这也将阻碍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此,应结合体育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和特点,将创新创业活动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将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针对体育类专业当中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来说着重培养的是社会应用型实用人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因此,文章在探讨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此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在“双创”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策略,以期为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 新形势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阶段目标不明确

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体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下高校该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涵盖体育专业的相关高校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目录,一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未能与创新创业相融合,导致培养目标在整体趋势上不容乐观。另外,在学制划分阶段以传统的任务式教学为主,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在相应课程上完成规定的教学学时,学生则在总学分和总学时上取得相应的成绩。而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水平,导致实践教学阶段目标与培养目标不相匹配。因此,在双创背景下,目前许多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目标仍然缺乏明确的理念,不能迎合社会市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1.2 实践课程设置不完善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科的发展起步较晚,使得许多院校在实践课程方案和教学环节安排上大多是借鉴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的。另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也未能充分融入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去。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延续性,大多数是在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以及运动人体科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筛选组合而成,使得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缺乏融合性。涉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课、专业课等实验课程门类多,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健身的理论与方法、运动伤害防护与治疗等,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主要以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为主,课程的内容与知识的衔接比较缺乏,使得课程内容之间缺乏整体性规划,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此外在课程实验的设计上,实验科目内容简单重复且针对性不强,依然没有脱离以竞技为序设置知识点的格局,课程内容滞后。因此,在“双创”背景下,该学科的实践课程难以满足社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1.3 缺乏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体系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相接、教学形式与教学条件三方面分析,第一,理论与实践脱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大纲尽管配备了相应的理论实验课,但在实践操作中理论与实践联系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停留在实验软件和相应设施的认识基础上,而对其中的实验原理了解甚少,另外,校外资源存在不足,导致学生练习场地狭窄以及练习时间不足,使得校外实践考核未与校内考核相符合。第二,实践教学盲于形式化,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大多采用传统的语言讲解、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教学、实验模拟教学等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并未形成对接;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第三,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主要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基地建设严重匮乏等。若教学管理体系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则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

1.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确保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评价体系缺乏量化指标,出现教学评价方向模糊,缺乏相对系统的校内外评价指标体系。当前,针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主要依据完成规定的课时任务和学术科研成果来评定,实践教学成绩占比较小,学生则通过相应的理论考试所得出的书面成绩来做评价,而实践性指标占比较小。因此,两者在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上并未达到均衡。

1.5 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操作能力较高的专业,在每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中,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反馈,通常在课程结束的末期来进行最后的反馈,缺乏对专业能力效果评估的严格要求,最终让学生在思想上难以引起重视,教师在教学上难以产生成就感。

2 新形势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2.1 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亦是如此,该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未来也将呈增长趋势,无形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体育专业学生实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方面,可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正确认识,缓解他们对创业活动的排斥心理,如有的学生会担心资金问题、管理问题等,因此对创新创业活动缺乏足够信心,那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会对创新创业有新的认识,能够深入了解国家出台的帮扶政策,进而也能改善他们的就业观念,选择创新创业路径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人数也会逐步增多。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了解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在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的情况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会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能够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備。

2.2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通过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得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知识体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科研能力、指导能力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家出台的关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方针、法律法规等,由此可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但人才培养时间有限,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就必须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研究发现,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后,对其综合素养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围绕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工作,能够满足国家提出的教育改革要求,切实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进而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其次,要想全面提高社会体育创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应当给他们尽可能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如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加强校企合作等,还应该经常邀请企业家到校举行主题演讲等,使学生的知识视野范围越来越宽,既能够掌握社会体育专业知识,又能洞察社会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会有很大提高。

3 新形势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策略

3.1 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调整

面对当今的就业竞争压力以及创新创业的高潮下,各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更多的关注应用能力的培养,做到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从实践教学的维度来说,在考虑传统学制的基础上更应该侧重于人才培养的综合考核与学制时间相融合,可分为探究、提升和掌握三个阶段。按照每个阶段的划分,不同阶段的目标都具备相应的环节和计划:探究索阶段的目标,主要以专业熟知、理论学习、发展方向定位、提倡组建小组实践教学;提升阶段的目标,教学主张强化专业理论的探究,适当组建虚拟小团队或组织小规模的运营,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阶段的目标,引导并激励学生参与理论创新、实践方法的创新、敢于突破,在现实中合理进行组织运营并积极投入到创业行动中。

3.2 改善课程内容,将实践元素融入课程体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应紧紧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发展的需要,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加快推动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第一,将最具有代表性的实践素材和相关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分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第二,加强与本校创办的创新创业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双创项目扶持,让更多人投入到实践中去。另外,增添创新创业课程,其课程主要以校外企业实践为主,然后从中挖掘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第三,学校可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并与当地的政府和企业合作,购置组织运营模拟、创业模拟、等相关虚拟设施软件,促使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思维、协作等能力。

3.3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均衡发展

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可以确保各院校在各项工作中杂而不乱、井然有序、高效推进。目前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和教师资源来看,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上存在比例不均等现象,另外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在学科理论性教师,实践型教师较少。为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增添实践时间量,引进实战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入驻学校,增加双创型实践教学师资,并推进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专职教师通过挂职锻炼等途径安排校外进修来提升自身水平。另外,在实践教学方式采用上强调实践结合理论。首先,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配备相应的学科实验、专业实训、户外调查等实践教学。其次,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增设除自身专业以外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跨专业、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校内外自主实践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兴趣拓展,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参加校内外相应的社团、学科竞赛、创业活动与相关赛事。最后,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将最新的校外实践活动引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联合培养人才。

3.4 优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多角度进行绩效评价

教学评价是反映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关键因素,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应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课时和学术科研成果等,包括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环节都应展开考核。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过程考核不能全依据纸面成绩来评级学习效果,应从多个部分成绩综合考量评价。最后,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包括学生的基本能力、技能水平、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指标,而这些指标主要以培养学生行为表达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与分析等综合能力。

3.5 加强学业阶段教学效果的反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日常的实践教学当中,学校应高度关注社会体育专业学业阶段情况,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及时的教学效果反馈,能准确反映相应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合理有效的改善。因此,及时的实践教学评估反馈能优化学生学业阶段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可改进教师课上的授课内容与教学管理方式。另外,在时间周期上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调动,社会体育专业主要以校内外实践来做出实践教学效果的反馈,而当前许多高校将反馈周期实践停滞在学生毕业阶段。为此,可适当延长毕业生的实践教学反馈周期,并依据相关工作单位和学生提供的反馈信息及时优化与改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4 结语

为了更好的适应“双创”背景下社会对体育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需进一步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人才培养质量,从实践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评价指标、教学效果的反馈等方面入手,构建“双创”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改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作者:王子玉

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3:

高职院校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高职院校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随着社会的需求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该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仍存有一定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应转变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评价,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及手段,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满足高尔夫职业岗位的需求。

关键词:高尔夫 实践教学 对策分析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1]教育部也提出各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毕业的学分”。[2]据2011朝向白皮书报道,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高尔夫球会已超过500家,常年有数百万人参与以高尔夫运动及相关休闲方式形成的高尔夫旅游。[3]高尔夫产业也将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型,体验式高尔夫消费成为一种趋势[4],与高尔夫相关产业的不断升温和跨跃式发展相比,从事高尔夫相关产业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则还在摸索实验期,尽管近年来诸多开设有高尔夫相关专业的院校对实践教学方面加大了力度,但多以旅游类、服务类专业为主,对于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方面的关注较少,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开设有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提供参考。

1 当前高职院校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践教学从属与理论教学

随着高职教育的纵向发展,“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善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各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目的。而相应的这些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全部完成,更多地是需要从实践教学环节逐步的锻炼和培养。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近年来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附属的状况并未彻底改善。[5]目前部分开设有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仍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和验证,重理论,轻实践。实验课程方面也依附于理论课而开设,没有足够的课时让学生自主实验,只能机械地对实验基础内容进行验证和重复,无法达到应达到的学习效果。[6]这种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技能的获得,尤其是高尔夫运动技术专业本身就是一门技能形成的专业,若不能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去考虑的话,所培养的学生在面向市场的时候,将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2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实践评价体系多以指导老师打分、用人单位评分、学生互评为主,主要还是采取单一的得分制来确定实践效果,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很可能会出现人情分、感情分、印象分,而学生在实践教学期间其相应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其实践教学是否达到了相应目的,是否真正的完成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及目标,这些方面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由于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要求的特殊性,一个高尔夫俱乐部或球场很难接受大批量的学生同时实习,因此在实习期间很难组织集中实习,只能以分散实习、定向实习和自主实习为主要实习方式,对于学生的管理则多以电话电脑及当地管理人员的反馈为主,尽管各院校均已在逐渐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但由于该专业实习的特殊性,在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上,仍存有一定的缺憾。

1.3 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创新

实践教学的宽泛性和立体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能否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体育院校能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并深化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7]据课题组调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多以技术课授课的形式完成,仅仅是为了完成《高尔夫运动技术课程》的授课任务而进行,而且在课程的授课当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师教动作,学生模仿学习。对于高尔夫这项新兴而又不断完善的项目而言,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远未能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很难适应当下高尔夫相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2 当前高职院校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2.1 改变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地位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密切联系,又有着它本身的独立性,实践教学对提高學生的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创新精神及面对社会的接收能力方面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钱应华[8]认为,实践环节的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其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高尔夫行业的社会需求,以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培养为目的,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各实践教学环节。

2.2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体系就是由与实践教学活动相关的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由实践教学队伍、教学环节、实践领域、环境和教学管理五部分构成,各部分又有不同的若干要素,与理论教学一起,构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因此当我们在制订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时候,不应该仅仅通过一纸实践单位开具的实践评价书就判断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成绩优劣,而是应该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予以考虑判断,在评价的过程当中,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进步,即与之原来的水平相比,该生在某些层面上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提高,而不是通过相互比较或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个体化评价,也要结合实践指导教师、用人单位、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情况等综合因素,进行多方面的考核评价。

2.3 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创新

2.3.1 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的创新

在组织管理上应摒弃传统的实践指导统管全局的情况,应联合高尔夫企业行业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成立相应的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学生从入校伊始就制订一套完成的实践教学方案,并随着社会的需求,对方案予以指导修订,在学生进入球场、会所实习期间,负责学生社会实践的联系、指导、管理、考核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在面对学生分散实习时,实行“导师制”管理模式,每个老师具体对应几个学生,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全程跟进,以掌握其完整的实践教学活动。

2.3.2 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摒弃过去传统单一的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景模拟法等方法融入其中,以行动为导向,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强化提高,使其在真实的情景当中体验所学知识并做到随学随用,切实提高其理论转换实践的能力。如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该专业的学生在球僮实务的课程教学当中,将课程教学安排在真实球场,并切实服务于球场客人,指导老师采取先讲解要点,后全程跟进,最后总结的教学方法,在客人下场打球之前、之中、之后对每个阶段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迅速進入角色之中,并能够对其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3 结论与建议

在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转变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抓好实践教学管理的同时,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教学评价,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地位,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满足高尔夫职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部门.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2012.

[2] 教育部.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2011.

[3] 朝向白皮书撰写编委会.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R].朝向集团,2012.

[4] 石向荣,王冬梅.高尔夫产业对海南旅游业的影响分析[J].人民论坛,2012(8):216-217.

[5] 夏良耀.完善高职实训教学体系的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17):88-90.

[6] 胡振东,林征,刘娜.社会体育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8(29):14.

[7] 陈琦.体育院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1):1-6.

[8] 钱应华.高职高专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体育科技,2010,31(2):117-119.

作者:朱晓东 陆学杰 黄仲强

上一篇: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下一篇:石油加工工艺学与化学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