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融入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2022-05-01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作为我们党的基本方针之一,需要落实到教学事业中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端正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落实思政教学,能够充分体现新形势下的育人目标,使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得到锻炼,而且能够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社会实践融入市场营销专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社会实践融入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篇1: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对策研究

摘 要:在各高校文化梯度育人的过程中,研究并实践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制药专业课堂的课题,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本校生物制药专业为依托,探讨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可行性。

关键词:职业素养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素养

一、研究背景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国家一直比较重视职业教育。1991年,国务院发文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更加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以及企业实习环节。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形成校企合作的联动模式。目前,对此联动模式的研究随着国家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而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基于此,本课题致力于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高职生物制药专业教学,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人文素质,并最终实现体面就业。

二、落实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教育

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并行培养

临江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曾对联系紧密的几十家企业进行调查、走访及探讨,以此来明确企业员工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質,从而将素质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结果显示,企业最需要对工作有热情和兴趣的员工,其次是员工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责任心。因此,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培养应该是更为全面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而不仅仅是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样既能顺应用人单位对用工的实际需求,还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个体的成长成才。如果能重视对双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宣传,使整个社会对优秀高职毕业生的认知建立在“既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又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层面上,这样就能给高职毕业生双职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2.专业教学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在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双职业能力有多种途径,其中最卓有成效的就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实践活动,是对以讲授为主的常规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及辅助方式。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更要重视职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具有高职高专的特性。在顶岗实习环节中要让学生认知并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通过参与企业工作得到真实的体验,而企业指导教师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职业教育环境中真正学有所获。学生通过参加顶岗实习,一方面可以更为全面地提升专业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在集体环境下认同企业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培养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双职业能力的目的。

三、临江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临江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是2015年杭州市产学对接特需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微生物技术、生化技术、发酵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相关知识和工作原理,具备发酵、菌种选育、产品分离、提取、药物制剂及药品检测等能力,能从事生物药物生产、质量控制、生产管理、药品销售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生物制药专业与杭州市生物制药主流企业合作紧密,利用这一优势,学生可顺利获得微生物发酵工(中级)、药物制剂工(中级)、化学检验工(中、高级)等职业资格证书。该专业在省内生物制药行业具有良好声誉,毕业生双证获取率为100%。由于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业岗位多为药品生产、操作技术岗位和药品销售、药品检验以及相关管理岗位,就业学生专业对口率80%以上。

临江学院的生物制药专业在教学中依托企业需求,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课程。在生物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素养课程主要涉及两类:一类是具有专业特点的职业素养课程,如中药鉴定技术、医药商品导购及药品市场营销等课程。通过此类课程的开设,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提高职业情感;另一类是通用型的职业素养课程,对学生的个人素养能做出对应的培养和提升,如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等课程。帮助学生提前认识和体会职场,形成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职场价值观,使其尽早成为职业人。

四、结语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职业教育发展实践中,职业院校应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改革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將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方针并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这不仅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项目基金:本论文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科研项目课题论文,课题编号:Dy2016008。

作者:王蓉 戴阿玲

社会实践融入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篇2: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作为我们党的基本方针之一,需要落实到教学事业中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端正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落实思政教学,能够充分体现新形势下的育人目标,使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得到锻炼,而且能够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进行过程中充分落实课程思政教学,便显得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教学改革;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思政;探讨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

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将整个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自身发展意识的养成中。并尽可能使学生在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增长的同时,一并形成思政情感,让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优势有着更为明确的认知。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营造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此使学生具备良好思政观念与思政意识。通过课程思政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最终使学生能够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学习到专业知识,并形成思政意识。

二、课程思政教学开展价值及必要性

(一)体现新形势下的育人目标

在国内大力弘扬民族振兴发展的背景下,让我国各个专业院校内开展的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专业院校作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主要输出单位,有着为国家提供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但在民族复兴的背景下,专业院校还需要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中去,以此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素养的专业人才。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与我国所提倡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基本一致。教师应当明白,在新形势背景下,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的根本便是思政,同时,我国教育领域所追寻的落脚点也是思政,对于国内各个专业院校来说,专业教学活动的实施也基本是为了能够将学生思政素养提升。

(二)使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得到锻炼

中国第三产业经济的快速崛起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内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人才。然而,由于国内经济的日益快速发展,国内外环境正逐渐向复杂化转变。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越来越严格。为有效应对旅游业给学生带来的各种问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传授,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有机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由于当前社会矛盾的不断转化,社会民众不再满足于现状,开始追求精神体验。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的旅游体验,专业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素养。

三、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开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从当前国内各个专业院校课程教学现状来看,较多专业课程内已经实现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会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也正是因为思政元素的融入,让当前专业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得以明显提高。但当前,依然存在着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的专业院校,院校内各个教师并未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尚未形成较好的思政课程教学意识,实际课程思政教学任务的开展也一直处于进步、发展的瓶颈期,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一些专业教师在酒店管理专业课堂的教学形式上也缺乏对教学形式的创新,只会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内容。教师应当明白,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只会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低、课堂学习氛围差、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象。思政元素不能良好的融入專业课程,只会导致思政教学,乃至整个专业技术教学目标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

(二)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在专业院校教学中,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比较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需求,其对于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没有过多的要求。依据多年来各个专业院校内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调研报告可以得知,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中各个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素养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在实际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学生们在职业道德,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要求进行明确,确保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教师不能对思政课程教学引起重视

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实用性较强,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正是因为这点原因,让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起酒店管理专业教材中的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不做深入要求,对于挖掘教材中思政元素也没有提起很好的重视。

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措

(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中国旅游地理》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选修课程。其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在过去本课程教学仅仅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点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也往往针对这两个方面来进行。鉴于新的课程思政目标需要在重新设计课程标准和教案后,确保专业知识教学不受影响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学科的理论知识中去,采用知识嵌入的方式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通过价值引领,达到该课程的“思政育人”的目标。首先,教师对专业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将可替代的思想政治内容标注为知识点;其次,通过教研室的集中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之后,教师应改写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确定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最后,在专业教学环节,教师便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育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润物无声”,将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融入到学生专业知识传授中去。

(二)采取采用PBL的教学模式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个别教学情况等不同因素,采取PBL的教学方法。在完成课程整体知识的梳理后,以旅游大区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基础,以知识的运用、迁移、跨界、整合为检测,具体操作如下:

1、项目式学习的源头—分组

(1)由学生自己确定组长

给每位同学分发一张选票,以不记名的形式让每位同学写上班上能担任组长的名字,并强调组长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大家的期末成绩,根据班级人数的不一样,组长的需求量会随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最后根据唱票选出所需的得票数较多的前几名。

(2)由组长自主寻找合作伙伴

将已确立的组长请上讲台面对所有的同学寻找自己的伙伴,同时被选到的组员也可以选择拒绝。又为了确保这个学习方式持续进行,可以采取按一定顺序一轮一轮的操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每个组的分组结束后,让学生根据选组长和选组员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别人不是第一个选你?为什么别人选你是迫于人数的要求?又为什么你不会被人信任?为什么有人会没有组?刺激学生让他们对自我的认知产生思考,将教和育结合!

2、小任务检测小组的合力

准备好空白的中国地图发到每个小组的手中,让各小组在5分钟之内将地图上的省市划分为八大旅游区,并进行标注。教师关注各个小组的第一次合作的全过程,并进行时间和质量的把控,不允许学生翻书和查阅网络资料。在控制时间内结束,并进行小组第一次合作的总结。教师强调此次合作不仅关注效果,更关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包括参与、思考、创新、逻辑、整合、运用、争论等。

通过相关实践项目活动学习,保证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将《中国旅游地理》《导游业务》《口语艺术》《旅游市场营销》等知识运用在其中,在整个过程中就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分析和整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三)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为了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有效提高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明确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中国旅游地理》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三观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于《中国旅游地理》的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中原文化区等知识进行关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职业认同,培养学生自身的民族情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国际意识。例如,在学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时,专业教师便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世界旅游和不同历史时期旅游的特点,之后让学生了解旅游业和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最后再为学生讲解我国蕴含得丰富旅游资源底蕴,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困难,明白丰富资源的来之不易。

(四)针对课程思政进行创新

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与以往较为传统的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着些许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区别便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会将思政知识观念的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结合到一起,而以往较为传统的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是分离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所能展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更加强烈。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的教学效能,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以对专业课程的尊重为基础,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因思政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复杂、专业性特征,而且在专业教育开展中往往还具备着一定的指导性与综合性特征,较为系统化。基于此,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要想在专业教育中有效提高学生自身思政修养,就必须在专业课程开展之前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整合进行完善统筹、规划,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要适当調整专业教学以及课程思政的内容,使学生不会在课程学习中有教师刻意教导思政观念的感觉。

结束语:国内关于思政元素融入旅游专业教学课程中的研究尚未得到完善,现仍然处于研究、探索的阶段。而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的工作,也正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困难,由此,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出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采用PBL教学模式,并结合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学习特征,针对课程教学方式及时进行创新,以更为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来将学生自身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使其成长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甜. 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中国旅游地理》为例[J]. 国际公关, 2020,106(10):158-159.

[2]盛巧玲.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双向联动式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中国旅游地理》为例[J]. 旅游纵览, 2020, 321(12):128-130.

作者:匡林丹 李姣

社会实践融入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篇3:

基于“德学”思想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本文对如何将“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进入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德学教育脱离专业学习,仅仅只停留在一般的思想教育课已经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笔者将“德学”思想融入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以期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营销人才。

[关键词]“德学”思想;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德学思想是我院院长邝邦洪教授在继承中外优秀传统德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在不断与时俱进和吐故纳新的过程中凝练形成的教育理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急需大批高素质营销专业人才,他们不仅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面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培养符合现代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成为每一位高校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德学教育思想,为培养优秀的专业营销人才指明了方向。

1 开展“德学”思想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1.1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是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德、智、体、美”本意是要求人们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精通本职工作和专业知识。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笔者深深感到道德品质培养是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在“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德学教育思想指引下,培养“德、智、体、美”的优秀营销人才切实可行。

1.2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对培养优秀营销专业人才具有非同一般的现实意义

学院院长邝邦洪教授亲自为广大师生解读何谓“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德学教育思想,明确了德学教育思想的内涵与真谛:“以德为行,是指以崇高的道德准则作为人的行动指南,积极践行道德规范;以学为上,就是指把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人一生至上的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竞争的实力。”[1]其目的是维系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是培育人才、促使个人发展,塑造国民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途径。就专业而言,德学思想是坚持办学方向,全面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保证;就学生个体而言,她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及素质的提高起方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服务。

1.3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高校师生成长的基石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提出不仅能有效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德学修养,促进高校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还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对学生而言,“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就是使其成为一個健全的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一个有益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人,它包括三个层次,即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和谐发展而能够生存的人;成为具有时代特征、适应社会需要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而有用的人;成为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为民族振兴乃至人类社会做出突出贡献而有名的人。[2]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教师是光荣的职业,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教书育人的重任,具备崇高的师德修养是高校教师高质、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作为教师不仅要“术业有专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合格的工作能力,更应该“身为示范,为人师表”,有高尚的道德水准与崇高的职业操守。对教师而言,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可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塑造教书育人的人格魅力,人格高尚的教师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强劲的辐射力和同化力,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境界。坚持“以德为行”,以锤炼高尚的师德;坚持“以学为上”,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从而提升教师的教风、学风,形成人民教师的优良品德,促进人才培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德”与“学”的培养对树立一个教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育人思想是现代大学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实现方式,加强“德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现实需要,完善“德学”教育体系是推进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

2 坚持“德学”教育不断线,将“德学”思想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通过“德学”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实现全面育人是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为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时,充分考虑“德学”教育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

2.1 “德学”教育思想融入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

“德学”教育在营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专业,营销是一种经济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市场、消费者等各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营销信息的提供者出于各种目的而编制虚假营销报告或欺骗行为,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将是无法预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前,笔者对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其中对“今后工作时,领导要你做虚假推销怎么办?”只有18%的学生回答:“坚决不做虚假推销”;而选择“不知怎样办”的占54%;选“愿意做虚假推销的”占28%。如果让这些没有职业道德只有专业技能知识的学生加入销售行业,产生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然而,现在所开设的专业课所讲述的专业知识都是“市场营销环境、购买行为、市场营销战略、目标市场等,而涉及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相对少,更多的是教授学生如何赚钱。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从业者。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一旦将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那么无论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公众的利益都会得到保护。

2.2 明确基于“德学”思想的营销人才培养目标

广州工商学院(以称我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坚持“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的引领下,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提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职业理想、知晓职业规范,通晓专业知识,遵守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营销人才。为此,营销专业办学定位为: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努力培养“大管理”背景下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营销专门人才。此外,结合经济与贸易系(下称我系)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大学生“德学”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模式,实行德育答辩制度,把“德学”理论知识与道德实践、学生行为表现相结合,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强、德育与管理相结合效果好的“一强一好”的人才培养特色。

2.3 “德学”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营销各专业均对学生毕业时在思想品德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优良。具体体现在课程安排上表现为思想道德修养课54学时,3学分;新生入学第一课必须是“德学”教育课;专业理论课必须结合“德学”思想,如在专业课中结合各专业内容的特点,适当布置结合“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小论文、小报告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如何做一名有道德、有内涵、有知识的营销人才。

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如何体现“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成为营销专业师生共同关心的课题。在讲授推销策略时,除讲授相关销售策略理论与实践的同时,突出诚信销售的精讲与实践。诚信销售并不只是一个口头禅,要落实到销售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欺骗,不隐瞒,不虚报,不谎报,要多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站在客户的角度才能了解客户,才能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

“以学为上”还要求在专业教学中积极推行“进课堂、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社会”,其目的是让“以学为上”落实到实处。为此,在制定营销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结合“五进”精神,加大实践环节,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特色,构建基于“德学”思想、“五进”精神的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除必修与选修专业课外,所有营销类专业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该课程分三学期完成,第一学期为理论部分,第二、第三学期为实践部分,有行业技能竞赛、模拟经营节、挑战杯赛等实践环节,此外,专为营销专业创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从事营销实践提供良好平台。

“以德为行”要求追求卓越,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学为上”要求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3]将“德学”教育思想融入人才培养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德”与“学”教育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创造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它不仅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也是讲德学教育与现实教学的完美融合。

3 踐行“德学”教育思想,培养优秀营销人才

构建基于“德学”教育思想的课程体系,以营销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营销专业职业道德,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高素质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以履行“德学”教育思想与践行“五进”精神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营销专业全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职业技能与职业操守相结合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职业道德与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正确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营销类各专业师生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体现构建基于“德学”思想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营销人才中的巨大意义。

3.1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有助于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榜样,肩负着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重任,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学生观,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德育的实施者,也是德育工作的研究者,只有教师的德育观和学生观得到改变,才能实现智育与德育的共进。[4]通过构建基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使教师们在职业道德、教学研究水平与科研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如在2014年5、6月举行的教师说课比赛、说专业比赛中,营销专业教师分别取得特等奖、一等奖。这些荣誉的取得充分说明在将“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同时,教师们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注重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求精、求真、求善、求美,勇于探索,以科学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3.2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近几年来,围绕大学生道德的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院营销类各专业坚持“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育人理念,搭建大学生道德培养立体工作体系平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实施基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道德实践的途径与环境,以及结合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等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我院营销类各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2014年3~6月,在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广东赛区荣获二等奖;广东省职业技能竞赛营销师大赛三等奖;“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二等奖2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2项;2014年10月,在2014年首届海峡两岸全国大学生流通业经营模拟大赛大陆地区总决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4 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德学”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尽管在探索基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取得骄人成绩,然而,笔者认识到如何将“德学”思想有机、有效地融入专业学习仍是一个教育界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4.1 通过“德学”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所有学校都教育学生要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而对于职业道德的教育相对较少。[4]其实学生从选定了专业那天起就应该把他们看成特定行业或岗位的人员,对他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这样有利于他们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和社会要求。营销专业的学生就应该有正确的商业道德价值取向,更应该有强烈的营销职业道德意识,让学生知道守时守信、诚信营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尊重和服务顾客是营销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组织师生反复阅讀“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系列丛书,切实理会丛书中对于“德”与“学”的深刻含义,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探索培养又红又专的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2)通过各种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参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将教学课堂与“德学”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思想教育或者专业课堂。让学生从专业学习快乐中掌握“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真谛。

(3)挖掘典型案例,树立学生榜样。在践行基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及时发现优秀的教师与学生中的典型案例,并积极推广,使更多教师与学生明白如何将“德学”与专业结合在一起。

(4)邀请企业管理层人员来给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学生做讲座,不仅让学生更了解这个专业,这个职业,更有助于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5)进一步推进“五进”活动,不断提高基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人才培养质量。“五进”体现了“以学为上”的真正含义,无论是“进课堂、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还是进社会,无不是要求人们将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人一生至上的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竞争的实力。

4.2 通过思政、通识等课程加强对“德学”思想教育我院营销类各专业应善于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经济法》、《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课程,以及课程小论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知道遵纪守法、热爱国家、热爱集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现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要求。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德学“教育课,如《商务礼仪》、《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素养》、《职业精神》等课程,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认识和理解。

4.3 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德学”教育思想理解力度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如果仅仅通过日常的“德学”教育,缺乏针对性,很难让营销专业的学生了解商业道德以及社会对营销人员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而专业课老师对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有更深的认识和把握,要在专业课中潜移默化向学生灌输职业道德思想。比如通过《市场营销学》、《推销技术与技巧》、《商务谈判》、《营销伦理学》等课程,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知道诚信是经商之本,任何的投机倒把、欺蒙拐骗都是目光短浅的。“最好的教师是和最重要的人生课程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必须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4.4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身示范、严于律己、言传身教

学生的心灵,犹如长长的胶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上面“感光”,留下永久的印记。教师承担的责任除了教书,更为重要的还是育人,而育人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口头说教,而是以身示范。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牢记“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重视自己的师德建设,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养成严谨治学、爱生如子、尊重学生的好习惯,形成公平公正的工作作风和品质。只有培养一支学术精良、作风正派、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4.5 加强校企合作,在实习实训中提高学生的“德学”水平

职业道德只有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所以光在校园里跟学生强调“德学”教育,并没有太多效果,只有把学生带入工作环境,他们才知道这个行业、这个职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什么。学校、教师、专业教研室等都要走校企合作之路,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接触市场,提前接触和了解工作环境的机会,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德学”思想的内涵和重要性,更有利于缩短毕业生适应社会的时间,更好地服务社会。

加强“德学”思想教育,特别是加强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头戏,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位大学生自身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的需要,是高校科学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是基础,道德是先导,德育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将“以德为行,以学为上”融入专业学习,从而探索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营销人才时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邝邦洪.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高校师生成长的基石[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宋 有,赵国刚.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教学服务型大学[N].中国教育报,2011-06-08.

[3]詹步强,邝邦洪,王乐夫.以德为行以学为上[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易露霞 马超平

上一篇: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分析论文下一篇:邮电企业市场营销关系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