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略论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小学作为一个起步重要阶段,在这个起步阶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做好学生引导阅读工作,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迅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思维习惯和培养掌握正确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等,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研究目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阅读略论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阅读略论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小学作为一个起步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迅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思维习惯和培养掌握正确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等,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对于就读小学的学生们在进行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时,阅读听写能力的注重培养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前言

在小学阶段,教师既要把应用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就需要对全体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断进行培养。借助书本培养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一篇文章,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不断增强,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素养,进而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语文阅读素养普遍较低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影响他们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关于语文阅读的专门课也安排得比较少,由此也是造成学生阅读素养较低的因素之一。

1.2教师引导的缺失

小学生对于很多事情一无所知,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们由于年幼无知,对于事物充满好奇,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引导。在阅读方面,阅读的材料需要教师亲自选取。当下的小学语文的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去引导的情况很普遍,这样学生的潜在的语文能力就得不到正确引导,而且由于网络信息泛滥,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阅读信息的影响,阻碍了他们的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教师对语文课文的大量机械解读分析,使得部分学生对课本的机械解读;二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过多的条理讲解,使得了学生没有独立进行阅读与自主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这种高度功利化的语文阅读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素养的提高。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素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加强对小学语文的高效阅读教学,就一定能够有效使小学生更为高效的完成语文阅读。学生往往能够通过主动分析文章内容,有效的快速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够根据文章内容不断拓宽自身的政治知识面,使广大学生能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教师能有效的激发广大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广大学生对于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广大学生能够有效率的利用业余时间自主进行语文阅读,这样不仅利于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还能有效的增长广大学生的语文见识,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4.1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榜样激趣。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讲述一些关于名人的事例,以及朋友推荐给自己的经典名人故事,鼓励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自己了解一些名人推荐阅读的书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活动激趣。在平时的学校图书阅读教学中,根据每个小学生的不同成长年龄段和发展阶段特点,组织他们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课外读书教育学习实践活动,使学校图书课外阅读学习活动发展成为每个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最后,拓展激趣。阅读仅仅靠课内课外学习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在一篇语文文章的课外学习过程结束后,教师还需要根据这篇文本的具体内容,选择与语文教材内容较为接近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让更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是对小学课文内容的逐步加深与不断拓展;另一方面,能大大拓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视野,让学生爱上阅读。

4.2传授阅读方法

例如,在我们开始阅读经典名著时,让学生充分掌握科学的“跳读”与“精读”相互结合的阅读方法。告诉学生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全部放在一边,同时需要紧紧抓住这本名著的整个脉络后再对它进行反复性的跳读;而对于有特色的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要精读,学习借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在学校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想达到更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注重对每个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指导,让每个学生在一篇文章的阅读中达到能够快速学会正确理解每个字词的基本意思,也就是说要进行三步走的精读法,分别是:重点指导课文精读、指导书写速度和注重课外阅读延伸。在这其中,指导教师在不断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上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指导教师一定要对此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师指导学生速读,要求教师结合实际阅读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读物进行指导和教学生如何进行指导速读,而在进行速读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往往还要特别留意,注重指导学生对于文章内容阅读理解的综合。这样,能有效地使学生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语文知识。因而教师在语文阅读课的指导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最后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延伸。在当前的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让小学生不断扩展其语文视野,积累更多的语文生活实践经验,教师则要为引导学生正确阅读选择适当的语文报刊,并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各类阅读的活动。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广大小学生的各种阅读兴趣,传授各种阅读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不断创新探索各种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使阅读教学能够焕发更大的生命力,从而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樊静.如何优化我国小学阶段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小学课程阅读教育课题研究,2018(46):71-72.

[2]张慧,邵长松.小学语文校外阅读教学发展策略案例分析[j].中国校外阅读教育,2018(33):132-133.

[3]莫彬.略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126.

[4]邵世华,彭凯.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21.

[5]张玉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22):134-135.

作者:张秀芳

阅读略论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小学作为一个起步重要阶段,在这个起步阶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做好学生引导阅读工作,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迅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思维习惯和培养掌握正确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等,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研究目的。特别是对于就读五年级的学生们在进行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时,阅读听写能力的注重培养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前言

在小学阶段,教师既要把应用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就需要对全体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书写能力不断进行积极性的培养。借助书本培养语文阅读综合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一篇文章,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不断增强,提升其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素养,进而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语文阅读素养普遍较低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影响他们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关于语文阅读的专门课也安排得比较少,由此也是造成学生阅读素养较低的因素之一。

2.教师引导的缺失

小学生对于很多事情一无所知,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们由于年幼无知,对于事物充满好奇,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引导。在阅读方面,阅读的材料需要教师亲自选取。当下的小学语文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去引导的情况很普遍,这样学生的潜在的语文能力就得不到正确引导,而且由于网络信息泛滥,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阅读信息的影响,阻碍了他们的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一是教师对语文课文的大量机械解读分析,使得部分学生对课本机械的解读;二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过多的条理讲解,使得学生没有了独立进行阅读与自主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这种高度功利化的语文阅读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综合能力素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阅读素质的有效教育措施之一。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加强对小学语文的高效阅读教学,就一定能够有效使小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完成语文阅读。学生往往能够通过主动分析阅读文章内容,有效的快速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够根据文章内容不断扩宽自身的政治知识面,使广大学生教师能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教师能有效的激发广大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广大学生对于自主进行阅读的好奇和习惯,使广大学生教师能够有效率的利用学生业余时间自主进行语文阅读,这样不仅能利于提升广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还能不断增长广大学生的语文见识,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素质。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榜样激趣。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讲述一些关于名人朋友推荐自己读书的一些经典名人故事,或者通过检索让参加引导课的学生自己检索搜集一些关于名人朋友推荐自己读书的一些经典故事名言句和经典警句,给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名人推荐阅读的书籍,培养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其次,活动激趣。在平时的学校图书阅读教学中,根据每个小学生的不同成长年龄段和发展阶段特点,组织他们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课外语文读书教育学习实践活动,使学校图书课外阅读学习活动发展成为每个小学生日常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最后,拓展激趣。阅读仅仅靠课内课外学习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在一篇语文文章的课外学习过程结束后,教师还需要根据这篇文本的具体内容,选择与语文教材内容较为接近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其他学生,让更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是对小学生课文内容的逐步加深与不断拓展;另一方面,能大大拓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视野,让学生爱上阅读。

五.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作为一个小学生的语文教师,在学校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要正确想达到能够更好的达到提高每个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效果,首先就要特别注重对每个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的重点指导,让每个学生在一篇文章中的阅读中达到能够快速学会正确理解每个字词的基本意思,也就是说要进行三步走的精读法,分别分为是:重点指导课文精读、指导书写速度和特别注重课外阅读延伸。在这其中,指导教师精读在不断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上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指导教师一定要对此问题予以非常足够的高度重视。对于教师指导学生速读,要求教师同时结合指导学生实际阅读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读物进行指导和教学生如何进行指导速读,而在进行速读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往往还要特别留意注重对指导学生对于文章内容阅读理解的综合指导。

這么做,有效地利用于使学生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多的语文知识。因而各位教师在语文阅读课的指导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最后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延伸。在当前的小学生的语文报刊阅读教学中,设想教师能够通过让小学生不断逐步扩展其语文视野,积累学生更多的语文生活实践经验,教师则要为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课文选择适当的语文报刊,并积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类阅读课文等的活动。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广大小学生的各种阅读教学兴趣,传授各种阅读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生阅读思维习惯,不断创新探索各种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使好的阅读教学能够焕发更大的教学生命力,从而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樊静.如何优化我国小学阶段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小学课程阅读教育课题研究,2018(46):71-72.

[2]张慧,邵长松.小学语文校外阅读教学发展策略案例分析[j].中国校外阅读教育,2018(33):132-133.

[3]莫彬.略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126.

作者:季娟

阅读略论教学管理论文 篇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摘  要: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给我国当代教育带来深刻影响。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为教育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为我国教育理论现代化思想作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陶行知创立有独特见解教育理论、 观点和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理论所包含的三方面内容对当下学校教育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参考传统教育理论基础上,在不断完善教育家杜威教育理论,结合自身理论实践活动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充实,形成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生活变化。生活在变,生活中包含的教育也时刻在变。当代的教育与上世纪教育思想发生巨大的变化。生活教育把“生活”作为教育中心思想,从生活与教育的展开论证和探讨,发现旧的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旧的教育思想对社会教育带来的社会影响,同时提出解决旧教育思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也发生巨大变化,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观点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而转变,但生活教育理论时刻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思想教育,培养新一代学生。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是“生活”。强调生活是教育的思想源泉,一个人要过怎样的生活就应该受到怎样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人与生俱来的,从人类社会产生起,有了自己群众活动开始就有了生活教育理念,在生活中不断总结、完善常规理论,这是人类区别与其他生物的关键。生活教育因所生活的环境、物质、精神的改变而改变。生活环境决定教育思想方式、方法,教育思想改变人们生活状态。时代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同。“生活即教育”提倡以生活育人。反对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方式。陶行知先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国家实事。而不是要求学生仅追求知识学习,死读书、使学生成为书呆子。在我们身边存在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缺乏爱国、爱家意识,缺乏对社会、国家政策了解,脱离社会实际,不关注国家的发展,崇洋媚外思想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在网络上出现公知、贬低自己国家,宣扬国外生活,辱骂为祖国奉献生命影响,烈士等等,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忽视思想教育的后果。作为教师应该将生活教育渗透学生的方方面面,注重学生生活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對社会毫无贡献的读书人。

当今社会,学生课业繁重压力大,学校社会家长只关注学生成绩、名次,学生长时间呆在教室里学生,缺乏生活,缺乏锻炼,缺乏了解社会、脱离社会;而教师因为教学进度和升学率的原因也是一味地进行灌输教育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使得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脱节,无法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经验教训用到教育中。我们应该认识到:

教育生活具有一致性。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体现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生活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教育则为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提供了途径。而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改变教育和实际脱节的、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局面,就要积极响应国家所倡导的素质教育。

教育和生活具有依属性。生活环境决定教育的目标、方向、原则和方法。教育工作者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用局限于课本教材,在符合国家教育思想指导下,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教育意义话题或教育思想和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教学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适当时候可以邀请家长、学校领导、社会知名人士参与探讨;充分开展学生业余生活,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深入到社会的田间地头,去了解风土人情,去接触社会中人和事,让学生在生活中经历成长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开展有目的的探究活动,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和拓展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学习准备丰富的源于生活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实践活动中去获取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

教育与生活具有可塑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紧跟时代发展特点,结合当前国情、学情、生活实际展开教育活动。应避免过时陈旧、远离学生实际思想认识、阻碍学生发展的思想观念出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生活背景、现状、有预见的生活发展的趋势。关注学生兴趣与学习经验,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即学校”。在陶行知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学校教育通过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运用社会的力量促使学校不断进步发展,通过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发展。把学校和社会连成一体,面向社会生活,面向大众,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代表了当代教育进步的方向。

我们要打破传统学校的界限,将社会当做一所学校。指明生活教育的时空范围。陶行知先生主张扩大教育的范围, 反对传统阶级教育。让大众都可以接受到系统、 全面的教育。顺应时代发展,我国当代教育面向全社会开展不同层次办学活动,普通学校教育、中职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目的全面发展社会教育体系,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员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教育为社会服务,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给不同层次的人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陶行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促进社会改造和经济发展的大教育观,对传统的学校教育产生巨大的深刻影响,对当代教育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学校的生活全面开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热爱国家和社会,增强学习社会责任感。

学校不是监狱,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社会,不可能把学校封闭起来与外界豪无联系,学校只有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校才有活力,才有发展的空间。如果教育只局限于学校内部,就像把鸟儿关进笼子里,关在笼子里的鸟只会叫,不能自由飞翔,无法面对外面复杂的生活环境,失去生活的技能,当它离开笼子回归自然的时候基本不会生存,也许很快消失在大自然中。社会即学校,则是让小鸟在自然中自由飞翔,让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汲取养料来不断历练与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充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中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开拓个人眼界。 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合作探讨,使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我发展。

“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思想方法。教学做合一主要是创新教学方法。陶行知教育思想认为三者是相互统一,彼此关联。教法与学法、做法之间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学,从学生层面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以学生为基础,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重视理性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将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做合一理念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将传统教育理念下相互分离的“费力”和“费心”统一起来,以教人先教己。教师要先教会自己,为教而学,进行再深造,再学习。要使学生清楚明晰,自己要格外清晰。要使学生有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自己尝试思考去实践才会有真知,有创新。因为“行是知之始”。从学生的层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把“应试教育”解放出来,培养学生各方面共同发展和进步的新时代学生,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的各种考验。开展新课程改革,摈弃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适应复杂社会环境下学生具备良好素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将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把学生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动力。

同时中职学校应注重校企合作,把产、学、研相结合,为中职学生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良好实训环境。本校所实行的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就是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启发。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使。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入到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潮流中,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结语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有着预见性和时代性。生活教育理念对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依然有着较大的感召力,以生活教育这一理论来指导教育工作,使教育理论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为国家造就符合社会发展所具备的不同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什么是生活教育,《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20年2期,P38-39

[2]段静-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兰台世界》2015年28期,P53-54

[3]李秀红-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現代职业教育》2021年2期,P62-63

[4]秦积翠,张海钟-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解读,《教育探索》2012年5期,p6-8

[5]施程宜-略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智慧意蕴,《成才之路》2019年19期,P88

[6]刘艳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解读,《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6期,p53-55

[7]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上)(下),《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17,18期,P4-5

[8]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上)(下),《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年3,4期,P4-7

[9]王天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演进,《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2期,P77-82

作者:张波

上一篇:语文美育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证券市场争议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