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我国,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的美术类相关专业已经较为成熟,有较多的高职院校中的影视类专业也开始普及,实践成果也很显著。本文以影视行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实施条件、实施意义等方面讲述该模式的优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工作室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论文 篇1:

基于“产、学、研、用、商”背景下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通过“产、学、研、用、商”的合作,企业不仅可以利用高校的科研实力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能为企业培养和储备人才。同时,我国的经济形态已从短缺经济形态向过剩经济形态转变,为与此相适应,人才方面从供给转向需求。

关键词:“产、学、研、用、商” 艺术设计工作室 教学模式

一、依靠“产、学、研、用、商”模式的艺术设计工作室现状

艺术设计工作室“产、学、研、用、商”的培养模式多样、灵活,高等学校因此实行因校制宜发展战略,教师对本科生采用该种培养模式作为其教学方法。“贯通式”教学是将科研课题、本科生教学以及就业状况于一体的,全程设计、分段实施、产学结合、贯彻到底的“产、学、研、用、商”联合培养的新方式。加强对本科生两个阶段及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的培养,通过双导师制的特点辅助学生更好地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政府引导校企互动形成“产、学、研、用、商”模式,使大学与市场形成天然的依存关系,推动建立产学一体化的培训模式。

单一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面的扩展是不利的,在科技服务于社会的当下,这种培养模式相对封闭,不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不符合开放性知识和信息快速传播的新要求。“产、学、研、用、商”的模式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标准化、形式化,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要求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社会经济市场,实现教育多样化的培养目的,为高层次的社会岗位提供不同价值取向的高层次人才,为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创造条件。

“产、学、研、用、商”使大学生的类型和学科领域更加多元与广泛。从大学生的培养类型来看,“产、学、研、用、商”已经扩大了艺术设计培养设计应用型学生的范围,由单一的理论性大学生向各类应用型大学生发展;从学科发展来看,“产、学、研、用、商”模式使大学生向更多教育学科领域方向发展。

二、依靠“产、学、研、用、商”模式的艺术设计工作室评价指标体系

“产、学、研、用、商”大学生培养基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全面反映基地建设情况,从学校、市场和培养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产、学、研、用、商”培养大学生基地的建设质量提出了完整、系统的评价。

第一,由单一培养模式转向多种培养模式并存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培养模式开始由单一专业的模式转变为学徒式(主要适用于本科生的培养)、复合式、合作式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教育方式,使中国高校的教育模式逐渐显现出多样性。总体而言,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教学式四种大学生培养模式在时间上虽然具有前后相繼性,但它们都产生于特定的繁荣历史时期,有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条件,服务于特定的价值目标,都有一定的优缺点。

第二,由单一学术型培养目标转向学术型、应用型并存的培养目标,以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主,明确大学培养过程中的总体目标。人才方案的培养与人才类型是密不可分的,不同人才具有不同的素质构成结构;不同的应用目的产生不同的培养方式,造就不同的应用型人才。长期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注重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培养,忽视了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视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我国大学生教育培养目标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多样化的要求。

三、依靠“产、学、研、用、商”模式的艺术设计工作室管理体系

提高质量成为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理念。随着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规模的增长,保障和提高质量成为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实现高校由外延式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适应高校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逐步建立健全,其核心理念是在高校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支撑下,按照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在探索大学生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而成的。

第一,在探讨与分析国内外多种运用“产、学、研、用、商”模式培养大学生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内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地区现行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具体研究项目行政管理体制(各级各类组织机构)、项目执行运转机制 (各级各类规章制度)、促进成果产生的机制(各种奖惩机制、协议)、项目成果评价机制(验收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等,为“产、学、研、用、商”模式培养大学生设计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优化提供依据。

第二,初步建立“产、学、研、用、商”设计工作室培养基地的信息管理系统,使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便于精细化管理,能够随时查询、跟踪“产、学、研、用、商” 培养的学校、导师、学生、学科专业等基地建设部分发展变化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应权限的操作。“产、学、研、用、商”分别从政府、高校、企业、中介机构、导师和学生等角度,阐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产、学、研、用、商”培养设计工作室的对策和建议,针对学生阶段性的发展要求提出培养学生的优化模式,构建适合实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三,“产、学、研、用、商”设计工作室在教育过程中要克服教育的消极因素,保留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的积极的因素,吸取时代精神,使设计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进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也在逐渐模糊,要想寻求和保持自身的本色和特点,必须在教育过程中有所改变,设计本身的形式在新时代下已经有了许多的新发展,但是其内在的精髓仍代表着传统的应用精神。总之,设计的发展需要借助数字艺术平台让世界更加了解我们,而现代化数字艺术的发展也需要设计文化的指引。因此,未来的设计教育应加强研究对“产、学、研、用、商”的设计应用,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用、商”与设计艺术相结合的新途径。中国设计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使“产、学、研、用、商”的艺术形式传播出去,只有这样,设计艺术的发展才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世界文化领域中更具有竞争力。

四、结语

“产、学、研、用、商”设计工作室培养基地的建设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对社会、经济和文化都有许多有利方面。同时,为加快创新型高校在新时代的发展,推进“产、学、研、用、商”的合作,需要多个学科和多个部门在创新方式上共同努力,不断推进和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协调、目标制定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深化加强和促进有关部门与“产、学、研、用、商”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渭兵,罗钢.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究[J].商,2013(20).

[2]陈文福.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9(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部湾大学陶瓷与设计学院“陶设院发[2019]5号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兴海,男,硕士研究生,广西北部湾大学陶瓷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责任编辑 葛星星)

作者:周兴海

工作室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论文 篇2:

高校影视专业研究生“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我国,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的美术类相关专业已经较为成熟,有较多的高职院校中的影视类专业也开始普及,实践成果也很显著。本文以影视行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实施条件、实施意义等方面讲述该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工作室、影视类专业、人才需求、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专项)课题(项目编号:Y2021478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秋晨,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2019级研究生。

周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专业。

一、高校影视专业研究生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于具备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人才有着非常大的需求。近年来,各大院校也设立了影视相关专业学科,招收有一定基础知识且对影视行业感兴趣的研究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艺术学科下的专业型硕士广播电视专业及电影专业的教学模式。

首先,目前大多高校特别是非专业类院校的影视专业课程依然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的模式。但是专业型硕士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现实应变能力的培养,毕业通常要求能够独立创作一部微电影或电视节目。在理论性的课程上,老师将认真准备的影视相关知识讲述给学生,而学生虽然在课上吸收了知识,也将受益匪浅的PPT内容拍摄保存,但由于課堂上师生缺乏交流、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们会认为它枯燥无味,不会在课下将这些知识牢记。在影视剪辑、ps摄影、摄像等实践类课程上,老师每节课首先示范一张图或一段视频的制作过程,然后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重复。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学习并暂时的掌握了一种工具,但由于这节课过后不会再有相同的课程、相关的实践机会,所学技能很快会抛之脑后,不能真正的掌握。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专业型硕士最终毕业作品的创作。其次,大多综合类高校影视研究生导师的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深耕理论研究,实践经验不丰富。目前,影视行业稀缺兼具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代影视行业的招聘要求,从学生的就业前景角度看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由于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教学模式、实践基地、培养方案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因此改善培养方案、丰富教学形式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必要性。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是指打破课堂单一灌输的教学模式,导师带领学生建立对口专业的工作室,与校外企业合作承接影视相关项目,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同时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工作室的组建

一个工作室由相同研究方向的导师和学生组成。比如电影方向、广播电视方向、动画方向、戏剧方向等等。另外,积极争取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形成校企双导师制,助力工作室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室分为策划、摄像、剪辑、特效等等部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将他们分配在工作室的各个部门。由于研三学生大多要到校外实习,同时也有学业论文的压力,所以工作室的重点培养阶段是研一和研二。选拔和推荐每一届各个部门的小组长,对研一的新成员进行经验的传授,使新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的教学模式。

项目实施的要点

工作室承接项目来源于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导师的课题需要、企业导师的社会资源、国内外各类视频竞赛、校内活动的邀约。学生在项目实施前期需要跟随自己的企业导师与项目甲方交谈,对合作相关事项以及项目的专业内容进行探讨,了解客户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多次的社交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这对于一个传媒行业求职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主动帮助校内活动的视频制作工作,提高工作室在校内的口碑,得到校内更多的项目承接机会,使老师、学生看到工作室实践教学的优势,有利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积极报名参加大广赛、微视频比赛等等影视相关竞赛,根据竞赛要求各部门进行创意的头脑风暴,前期反复的打磨剧本、中期根据分镜脚本拍摄,做好现场的执行工作,后期做好剪辑和包装工作。以工作室团队的名义投递相关作品,提升工作室在圈内的知名度,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争取更多校外企业的关注。

另外,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导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研究生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学习。导师还需要将理论讲解融入到实践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自然的学习到理论知识。

教学评估的标准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对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学评估可以从承接项目的专业度、学生的满意度、项目成果的质量三个方面进行。

选择与专业契合的项目有利于实践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符合该影视专业对于研究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需求,符合社会对于影视人才的专业要求。能够承接到非常契合的项目也反映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社会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学生是工作室教学的主要受众,教学效果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就业潜力。因此,学生的满意程度是教学评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实践掌握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为人处事的提高,以及校内外导师给予的各方面的帮助来为工作室教学模式打分,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在评估表中。可以定期的收集学生的建议,根据学生的普遍诉求进行讨论,适当地改进教学模式,逐渐完善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被各界认同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从已经在尝试的各高校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来看,该教学模式对于影视专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不断的评估和改进,会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其中包括新型教学基地的搭建、教学团队的组建等等,它们是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的基础。

工作室设置的基础条件

新型教學模式是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基础的,并且以专业实践为主,需要老师带领学生承接真实的项目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要想将承接的项目都有一个较好的完成度,符合甲方的需求,一个完备的、现代化的教学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包括教学场所的搭建、技术设备的购买,另外还可以在工作室中搭建一个图书区域,摆放一些专业书籍,在实践中需要一些理论知识可以及时的翻阅学习。工作室内还需要搭建一个专业的拍摄棚,用于拍摄需要后期抠像的场景等等。要想搭建出这样一个专业化较强的教学基地,就需要学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且辅助一些前期的宣传工作。

校内外协同教学团队的组建

师资团队是工作室教学模式最重要的软件基础。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主要为了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技能,以提早适应社会工作。但是高校的教室大多时间都在学校进行理论研究,较少时间进行校外的专业实践活动,因此,邀请校外企业或电视台等相关专业工作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实行“双导师制”,组建一个校内外协同的教学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校外导师协同完成承接项目,主要负责学生专业技术的指导,或带领学生参与自己的校外工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见习中学到更专业的技能和经验。工作室还可以在校外导师的帮助下与更多的企业、相关的传媒公司形成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促进工作室能够长远的发展。校内导师也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起到积极地引领作用,及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最重要地是把好作品的文化内涵关。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我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的美术设计类相关专业已经较为成熟,有较多的高职院校中的影视类专业也开始普及,实践成果也很显著。美术设计类专业与影视专业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社会上对于这两类人才的需求都偏重实践能力,因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影视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普及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的意义:

促进影视专业发展

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助于我国各高校电影、电视、动画等影视类专业的发展。该模式破除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束缚,结合影视专业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特点,形成一个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通过与校外专业企业合作交流,将校内遇到的专业实践问题及时答疑解惑,紧随时代的发展,从而提升高校影视专业自身的发展。通过搭建新型教学基地,购买专业化的技术设备,承接真实的专业项目,缩短高校学生专业实践与社会影视工作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高校与企业形成一个连接关系,高校为企业培养综合性人才,同时推动高校影视专业研究生就业率的提高。

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搭建专业化的教学基地,购买专业设备,在这样的场所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研究生能够更有热情的参与到自己热爱的专业学习中。学生通过承接真实的项目提高专业技能,同时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在学生阶段提前了解企业的工作模式,培养自身的就业潜力。学生在与社会企业的连接中不断提升自己与时俱进的能力,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了解影视类专业的发展趋势,不局限于学校的学习资源。同时,校内导师会全程的引领和跟随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打好理论基础,创作出有文化内涵、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工作室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并重,对影视专业自身发展以及学生、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结语

目前,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的影视专业及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较为普及,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就业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成果。实践证明,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是推进综合类人才产出的需要。而广播电视、电影、动漫等影视类相关行业急需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校影视类研究生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将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一个普及和尝试是非常有必要的。组建校企协同合作的教学团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的发展,陪伴学生走过三年的学习过程,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率,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招生基础,为影视行业及相关企业培养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实行定期的教学评估制度,收集学生、老师、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室教学模式,为研究生提高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平原.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与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05):61-63.DOI:10.13892/j.cnki.cn41-1093

杨伟华.高校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模式的革新[J].参花(上),2019(07):153-154.

作者:王秋晨 周辰

工作室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论文 篇3: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不断地提高,衣食住行有了很大的保障,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衣着打扮。对于我国的服装纺织产业来说,工人需求量很大,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服装专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有了很大的改善,服装专业教学随着市场对服装设计的不断提高,也进行了不断的教学完善。教学中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整个服装教学中尤为重要,服装专业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一些方面对工作室教学模式提出了规范化要求,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 服装专业 工作室教学模式 应用

中国服装行业在中国甚至在全球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外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着装要求的提升,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服装院校增设了两类服装专业:服装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艺术设计主要培养学生服装设计中艺术的思考,比如,面料、图案和剪裁等方面,对服装进行规范化设计,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服装设计与工程主要是对服装的款式、工艺和服装的营销等方面进行教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服装行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大量的服装出口国外,使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各大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并且专业的范围非常大。由于我国服装专业现在还处在发展阶段,有很多技术需要继续探索,服装行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要素,虽然生产的速度非常迅速,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生产的质量相对低下,致使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服装营销、品牌的创建和服装管理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更加急迫。为此,我国服装专业应该积极弥补教育中的一些不足,培养出具有高端技术的人才。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服装专业中重要的部分,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有很好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和一些企业人才相结合,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课程融合性

工作室教学模式主要是工作室为主,通过基本框架把理论和结构设计进行有效的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自身进行研究,而且不懂之处可以请教教师,即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又注重教学中的理论。具有很强的融合性。

(二)教学模式自由性

工作室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自主发展空间,通过现代灵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了理论联合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学生理论中的问题,并且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教学的形式,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内容多样化

服装专业中课程的开设主要针对市场的需要进行工作室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对服装的走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专业的不同设置,使教学内容多样化。学生除了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掌握服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且可以提高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使学习内容多样化。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服装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工作室”这个名字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把艺术和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出现了以工艺活动为基础的“工艺作坊”式教学。工作室模式利用服装设计中的特点,对服装专业进行合理的分类,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工作交流平台。

工作室模式课程是由理论和指导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模式教学中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自由探讨和发表自身的观点,很大程度上丢掉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对服装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必要性,使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装设计更加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教学注重实践内容的开展,对产品设计进行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服装教学模式,这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创新和动手能力相结合来提高专业水平和行业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想要工作室教学模式更好地发展,就需要把高科技术带入到教学中去,通过科技技术把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这对学生更加了解现实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性质不同进行分组,通过案例演示,把静态的理论知识演变成为一种动态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辅导,对学生的辅导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这能够使学生形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

工作室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对理论进行验证的一种“自助式教育”,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自行通过实践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消化,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培育出更多的适应社会新型应用型人才。

三、服装专业教学中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

工作室教学模式通过市场对服装不同的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市场中的生产活动连续、完整地进行实践。服装专业主要通过两个阶段来进行实现:(1)需要对服装专业中基础概念进行把握,这种阶段是学习服装专业最基础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理论和设计理论的掌握,再通过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把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类,具体对学生的创作能力进行培养。(2)对专业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学习是要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认识和升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理论知识的一个探寻过程,学生通过工作室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准备和研究,互相合作,利用专业的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突破理论知识带来的局限性,发挥动手能力来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个阶段由于是专业的实践阶段,需要根据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工作室中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在工作室教学时,一定要突出工作室教学理念和教学中的类别,工作室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成衣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教学模式中一个环节就是成衣的制作,成衣制作是整个专业中的第一步,主要是对服装的图案、规格和面料有一个很好的掌握,然后结合现代元素制作出服装的结构板型,结构版型的制作主要是注重在操作中材料的结构和设计中的运用能力,来达到时尚和产品设计质量的标准,进而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服装行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需要对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把实践中所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段剖析,使实践设计结果有一个很好的设计质量保证。

(二)样衣制版工作室

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服装的样衣设计环节在整个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是对服装轮廓形状的设计和服装制板工艺的结合,通过成衣设计来完成基本制作过程,下面就是服装设计工艺元素的拼接阶段,学生在对元素拼接和样板制作学习的时候,需要把现代时尚理念注入到制作当中去。服装行业对制板师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学生要认真学习服装实际定量,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实际分析能力,把生活中对服装的理解和感悟应用到服装设计当中去,把艺术和生活相结合,促使服装专业更好地掌握。

(三)服装品牌工作室

由于我国国际地位提高了,才得使我国服装行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品牌效应方面一直和一些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工作室教学模式中的服装品牌设计是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这个阶段主要是包括服装的设计、工艺和销售等几个因素,是从产品的第一步的设计到成为商品的一系列过程。学生在针对性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其实从某中层面上也可以看做是对市场学和心理学间接性的掌握。

这个教学环节需要在教学中对企业中服装生产的全面过程,学生通过模拟过程的学习,更好地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模拟中需要从服装的款式、颜色和大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策划,学生策划的前提需要对市场做一个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然后对不同的服装进行分类和定位,来完成服装策划的全部过程,好的策划才能有自身好的品牌效应。从现代服装的发展走向来看,对服装正确的定位的基础是品牌的核心价值,消费者心理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创新直接决定了服装在市场中的定位。

我国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革为中职院校服装专业创造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为工作室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实践场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所,对各大院校来讲是一次很大的尝试,并且从实际效果来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件衣服挂在衣柜里不能显示出它的美丽;如果穿在身上,通过身体的衬托,可以全方位地展示服装的魅力,身体是服装有利的载体,所以服装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是社会良好发展的体现。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增大了学生的就业率,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使我国服装行业得到更快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巩固。

参考文献:

[1]凌静.基于工作室的中职服装专业技能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78-81.

[2]张丽.基于工作室的中职服装专业技能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73-75.

[3]信玉峰.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大舞台,2013(11):155-156.

[4]闫永忠,李海兰.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青春岁月,2013(12):270-271.

作者简介:

左滢(1989.6— ),女,汉族,安徽人,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正在申报助讲,本科。

(责编 田彩霞)

作者:左滢

上一篇: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事业单位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