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提高产业化对接能力。新西兰威特里亚理工学院在设计教学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对改善这两个问题有所启示。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教学论文 篇1: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摘要: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许多教师开始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思路。对于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教育教学难度系数相对偏高,教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高瞻远瞩,深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性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此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确保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直接关乎国家的稳步建设及发展,教育事业需要承担起与重要的社会责任,关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改革,逐步培养更多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室内设计专业非常考验人才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在宏观统筹以及审慎分析的过程中主动地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改革传统的育人模式,确保室内设计专业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及成效,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一、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有创业产业存在一定的联系,也被称作为创造性产业,其中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最为关键,目前全球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消费主义盛行,人们越来越推崇创新以及个人的创造力,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忽略。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以及灵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也迎来了繁荣发展阶段,这一点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备受瞩目。因此对于室内设计专业来说,一方面需要关注对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需要意识到文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进而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向,关注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有效分析,抓住专业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升学生的社会就业率以及竞争力。

二、文化創意产业背景下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要求

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支撑,其中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及产出最为关键,这一点使得公众对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教师需要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确保学生能够不断的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养主动掌握适合自己的室内设计技巧,调整自身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确保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及水准的稳步提升。

三、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一)设置多元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特性非常明显,创造新文化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有机整合最为关键。教师则需要立足于当前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以构建完善的多元化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在纵深发展以及横向拓展的过程中确保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交叉以及完美融合。创意思维训练以及文化形态的分析最为关键,教师需要主动跳出专业的限制,加强对多种文化设计形态的有效整合,立足于当前的设计方法以及专业发展趋势,了解不同空间形式设计的本质要求,剖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明确主题方案设计的具体对策,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融入室内设计。分析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艺术形式,在简单提炼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感知不同类型的电影音乐,在不断想象以及抽象联想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设计源泉以及创意灵感。多元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比较复杂,十分考验教师的基本功,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分析以及研究,主动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策略和文化表现手法,让学生感知多样化的构思表现。这一点对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有重要影响,能够进一步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高效配置。

(二)密切联系市场趋势

创业产业的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处于不断的变动中,与市场趋势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设计类教育需要关注对市场以及产业业的趋势分析及研究,室内空间设计比较复杂,教师需要注重对多种影响要素的进一步考量,了解室内设计专业的特殊属性,通过成立课题项目小组的形式进一步拓展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系,避免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简单系统整合的过程之中尽量避免被动的理论构想。鼓励学生站在专业设计师的视角进行自主调整以及主动学习,这一点有助于更好的明确自身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也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关注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合理判断以及与深入分析,实现多种空间主题设计形式的有效分析,立足于当前的时代发展现状,在综合衡量的同时构建不同的体验式设计体系。

(三)重新认识本土文化元素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存在明显的本土化以及民族化。其中特色的产业是文化产业一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殊地域的文化资源存在相关性。在推进室内空间专业教学改革时,教师需要注重对本土文化元素的有效分析及灵活利用,充分凸显全新的设计品格。

结语

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室内空间设计产生了明显的变动,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确保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教师需要注重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建设,了解文化之间的交叉以及融合要求,密切联系市场趋势,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元素实现进一步改革。

参考文献

[1] 温爱林. 文化创意背景下的咖啡馆空间室内设计研究[J]. 明日风尚, 2018(22):2.

[2] 宗千翔, 马本和.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下室内设计的科技艺术创新[J]. 中国包装工业, 2015(10X):2.

作者:卢雪

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教学论文 篇2: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思考

摘 要: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提高产业化对接能力。新西兰威特里亚理工学院在设计教学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对改善这两个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设计教学;人才培养

1 新西兰威特利亚理工学院设计教学特点

笔者于2015年下半年在新西兰维特里亚理工学院视觉艺术设计系访学。维特里亚理工学院位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大区,本部在Porirua。有别于新西兰八大综合性大学,威特利亚理工大学响应新西兰政府“职业路径培养”的政策,主要提供技能性就业课程。其视觉艺术设计系包含平面设计、珠宝设计、绘画等多个专业方向,可提供相当于国内本科的新西兰教育部认定的Level7等级文凭,也能提供研究生文凭。另为解决就业,该校也提供诸如数字设计、印刷技术等短期课程文凭。因中新两国教育体系设置不同,威特里亚理工学院从新西兰教育体系到自身教学质量看,承担了相当于国内二本和三本的教学功能,与笔者所在二本院校——江苏淮海工学院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威特里亚理工学院视觉艺术设计系采用英联邦教学模式,总结起来有如下特点:

1.1 注重实用性

教学立足社会需求,重市场调研。一个设计知识点的教学主要分三部分:首先是题目发放,教师会以案例的形式做启发式教学。然后,学生围绕题目寻找资料,确定自己的设计草案。最后做课堂汇报,教师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会非常强调调研的真实性和实践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树立设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

1.2 注重启发式教学

以启发式教学挖掘学生独立的艺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威特里亚视觉艺术设计系课程教学有需要所有专业学生共同参加的大课,也有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小课。大课教学类似我们的大类培养模式里的基础课程,小课教学类似专业课程。大课的设置范围非常广,没有设计与艺术的明显界限,以纯艺术或者现代艺术形式、观念、思维融入教学。往往是多个教师共同上课,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聘请艺术家做指导,补充教学。整个教学过程自由、开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1.3 注重技术表现手段

威特里亚理工学院的设计教学与大多数发达西方现代设计教学一样,以现代艺术和科学技术成果作为设计教学思想和教学灵感来源,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新的科技成果手段来完成作品。威特里亚理工学院视觉艺术设计系平面设计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技术先行。在校三年学习时间,第一年学习数字技术软件与摄影技术,第二年学习整合设计,如标识设计、海报设计等等,第三年进行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的毕业创作。在这样的课程设置下,学生先解决技术问题,后期学习将技术作为工具,解放创意。

1.4 注重交流

强调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的展示。每个设计项目在鼓励学生个性传达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作品需要团队完成,团队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作品完成过程中,教师会通过Facebook指导学生的课外准备工作,并及时发布各种相关设计信息指导学生的创作。在作品完成后,进行小组汇报,任课教师会邀请相关教师参加,进行集体点评。

2 对我国工科院校视觉传达专业设计教学的思考

目前我国设计教学的大背景是产业升级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人的创造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创意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如何在目前的条件下结合工科院校特点做好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2.1 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艺术氛围建设不够。视觉传达专业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其与时俱进的特点,在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专业的外延和内涵都在不断衍生,不可避免的跨界融合对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人文底蕴的建设,多艺术门类的知识吸收和交流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以专业知识分类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现有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分类为中心,如针对图形设计的《图形创意课程》、针对排版问题的《版面设计》课程等等。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上的能力,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知识整合的不足。

(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各个高校都意识到创新能力是培养人才的重点,工科院校也不例外。但如何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却是大家都需要面对的挑战,尤以工科院校为最。创新的基础是活跃的思维,工科院校相对专门的艺术设计院校恰巧缺少这样的思维刺激和交流。

(4)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近年来工科院校开始大力兴建实验室,扶持学生创业,努力建设高校与社会对接平台,但依然面临着设计成果转化困难的局面。就视觉传达专业而言,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可以设计出视觉精美的作品,但如果要将这样的设计投入生产还很困难,归根结底还是教学实际性、实践性不足造成的。

2.2 新西兰威特里亚理工学院给我们一些启示

文化创意产业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点要求:创新能力培养与产业化对接能力。创新能力是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最缺的,产业对接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让设计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学校与产业的无缝融合。通过上文的分析,工科院校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创新创意力培养不足,与社会脱节。分析威特里亚理工学院设计教学的特点,也许能为我们提高创意人才质量提高思考。

(1)打破以专业知识分类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通过在新西兰的访学,威特里亚的设计学生在动手能力和表达观念上比淮海工学院设计学生好,但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理解和实现并不好,如图形的表现力和版面的控制力等。这是不同教学方式带来的结果。我们的教学注重分项训练,维特里亚的教学注重观念表现。在我们的培养模式中过分强调艺术与设计的分界,但忽略了艺术思维能给设计带来创新,特别是新的艺术思潮和观念。这将是视觉传达设计灵感的土壤,这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毕业后三年或者五年就能产生差距,更富有创造力和思考力的学生将走得更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艺术创新思维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弱化艺术与设计之间人为的界限,在课题设置和案例选择上更注重观念性,重视对设计作品人文艺术背景的解读。

(2)进一步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威特里亚设计教学注重每一个设计元素的来源,即强调设计的过程性,要求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有可能最后完成的作品的视觉效果并不绚丽,但确实是通过实际调研,分析了甲方需求完成的作品。在加强实践教学的问题上,一方面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是注重设计作品的过程控制。相信切实做好这两步,将局部解决校内教学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培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硕士论文,2011.

[2] 邬烈炎.设计教育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曾英(1978—),女,江苏人,硕士,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教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曾英

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教学论文 篇3:

西北地区服装创意设计教学思考

【摘  要】西北地区服装创意设计教学注重地域特色和创意表现,课程中要求学生关注最新时尚创意发展趋势,深入挖掘西北地域文化素材,注重设计的艺术性与市场性结合,讲求科学的设计程序与方法,使课程真正达到启发学生创意思维以及设计运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西北地区  服装创意设计  时尚创意  创意思维  市场性

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更需要民族化,以体现个性特征。西北地区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延川布堆画、安塞农民画、洛川剪纸等民间艺术都各具特色。但我们现代的很多设计产品却丢弃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东西,盲目地对西方主流文化进行模仿与抄袭。西安美术学院服装专业借助地处西北的地域优势,坚持将陕西民间艺术融入服装创意设计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深入陕西民间实地调研,提取有价值信息融入当代服装设计中。通过对服装创意设计课程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作设计时想法不多,缺乏对社会、时尚等问题的思考,设计运用中对设计创意的表现缺乏市场考虑等问题,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总结了几点教学思考。

关注时尚创意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创意产业文化的兴起,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导致了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时尚”元素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21世纪的热门词汇——创意,是时装品牌持续发展的动力,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就在于它有没有创造力。夏奈尔、迪奥等众多国际顶级品牌正是依靠匠心独运的创意能力屹立于时尚巅峰,受到全球高端消费群的青睐。笔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服装创意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紧随国际时尚潮流,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更注重服装创意表现,而忽略对时尚潮流的关注,所以在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服装设计表现过于戏剧化、舞台化,虽很好地体现了创意性,但设计难以引起观者的共鸣,根本原因即是在设计中未能加入最新的时尚流行元素。基于此,笔者对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首先要求学生树立国际化的设计视野,通过网络、图书馆、服装市场等途径了解时尚创意的发展趋势,关注最新的设计理念、流行趋势,不仅是服装专业方面,相关的领域如电影、插画、建筑等都广泛涉猎,养成平时多收集有价值素材的习惯。学生对收集的国际流行趋势进行自己的分析提取,与民族民间艺术融合,体现国际与民族的统一,笔者希望学生在学生时代就树立时尚性与民族性相融合的设计观念,并将时代精神体现在设计作品中,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和更深入地探寻。

强调西北地域文化特色

西安美术学院服装创意设计课程依托地处西北的地域优势,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关注陕西民间艺术,并从中提取相关元素融入当代服装设计中。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何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当代服装设计中,以独特的服饰文化传播形式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成为众多服装品牌努力探索的目标。所以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未来的设计师这样的设计观念,重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并以时尚的方式传达出来。在服装创意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这些地域元素可以为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笔者在创意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关注时尚潮流的前提下,以陕西民间艺术为设计主题,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陕西民间艺术,从艺术审美和工艺技术等方面深入分析研究民间艺术,并以当代的设计手法创意表现。在以西北地域文化为教学特色的课程设置中,服装创意设计课程之前,学生会前往陕西境内的陕北、关中一带深入民间采风,学生与当地民间艺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创作过程,并参观他们的民间艺术品实物,以此对民间艺术的技术、审美等方面有更为深入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实地调研,学生再将民间艺术素材运用到创意设计中时,设计出的作品更具原创性,避免了对民族民间元素简单地模仿拼凑。

训练创意思维多样化

创意是指创新、独到的思维。创意包含了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内容。创造力是观念、思维,创新力是创造力的实现和表达。服装创意设计课程注重开拓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创造个性。创意类服装旨在探索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设计元素、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制作的过程,注重设计的原创性以及设计思维的开发,对时尚与流行具有引导作用。在服装创意设计的创意思维训练环节,多向的思维是构成创意设计的中心,笔者认为课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依据所搜集的素材,重新整合、碰撞产生新的概念,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产生新的概念,更好地表现创意。课程中,笔者进行了改革尝试,将看似不相关联的设计元素进行碰撞融合,比如将西北地域文化素材和西方时尚流行文化相结合,通过碰撞产生新的火花,提取地域文化的精髓与时尚潮流的形态融合,相互间的碰撞、融合产生新的概念以及视觉形象。创意思维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新颖的角度寻找灵感与地域素材结合,比如将建筑、工业产品、运动项目等与不同的陕西民间艺术相结合,从全新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这种新颖的素材结合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想法单调、思维单一的问题。此外,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自己的思维方式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从而束缚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而要积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敢于异想天开、大胆想象,既能传授学生知识,又能挖掘出内在精神和情感表达,在艺术设计的创意中达到最佳境界,才是服装创意设计教学的目的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由开放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意激情,挖掘创造能力。

注重创意与市场的结合

国内院校的服装创意设计课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过于注重创意性的表现,但却很少考虑服装的市场性。随着与国际的接轨以及中国时尚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在教学中逐步重视服装的市场性研究。服装作为商品是给人穿的,一个优秀设计师的作品是能与市场挂钩的,因为设计师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作品把自己的理念传递给消费者,找到最佳、最易于消费者接受的理念与市场的结合点,以此来引导市场的潮流,所以即使再创意也需要考虑目标市场。创意设计是商业市场不可缺少的动力,是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保障。但在国内很多的院校服装创意设计教学中,往往脱离市场,导致设计出的作品虽然天马行空,但缺乏消费群的考虑。所以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在实穿性设计前提下体现创意性,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走出校园,前往国内外时装品牌店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当下最新的面料、色彩、版型、工艺技术,进行目标市场分析、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意设计。服装设计在服装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目的的服装教学改革正在不断进行。为了使服装设计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强跟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规范科学的设计程序

设计与艺术的区别在于设计需要更加理性、规范的思维,设计需要考虑所要服务的消费对象,而科学、规范的设计程序是设计得以快捷、出色完成的前提。所以在服装创意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对服装公司科学的程序与方法有所了解。过程非常重要,对设计的每个步骤都应有清晰的认识,程序也不一定一成不变,可依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体现出设计的灵活性。很多学生在进行创意设计时,会不知所措,没有灵感,不知道怎么将灵感较好地进行转换,运用到服装中。设计与绘画的区别在于设计较为理性,需考虑的因素较多,作为实用性艺术,设计需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需要调研,需要考虑流行趋势等等很多方面,培养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可以为学生以后进入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设计程序的第一个步骤即是灵感来源及设计概念的确立。服装设计一般从两点开始,一点是获得需求;二是根据需求从不同的素材中,或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灵感来源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这个阶段,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审美收集相关的灵感素材。对灵感来源的选择、展开和表达有相应的规律可循,在设计过程中对灵感来源的贯穿才能体现出独创性和完整性。意大利设计师阿马尼曾经说过:“设计师不要先去研究怎么设计,而要先去考虑别人穿着怎么好看。”设计师必须深入市场,不能蹲在自己的工作室。我们要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我们所针对的消费者他们有什么样的新需求。所以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具有单体自我的表达,更要让学生意识到满足别人的需求的重要性,在需求的基础上,学生通过造型、色彩、面料、结构这些因素来视觉化。视觉化的过程中,我们教授给学生自然模仿法、渐变法、极限法等各种方法,丰富他们的创意表现,并希望他们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掘更多的方法,运用到创意设计中,最后形成具体的服装产品。

结语

西北地区服装创意设计课程依托地域上的独特性,尤其是陕西地区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给予我们很多的灵感启发,怎样突破传统服装创意设计的教学模式,紧随国际最新设计理念以及市场需求,体现民族性与时尚性的融合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服装创意设计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时尚创意的发展趋势,立足本土文化,充分挖掘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素材来源,凸显西北地域文化特色,设计中树立市场意识,遵循科学的设计程序与方法,更高效地完成整个创意设计的创作,这样才能体现服装创意设计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鲁闽:《概念服装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2]卡罗林·特森:《英国时装设计绘画教程》,上海美术出版社,2005。

[3]袁利:《打破思维的界限——服装设计的创新与表现》,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服装系  陕西西安

作者:高强

上一篇:职业教育视角下县域经济论文下一篇:基于阳光课堂的高中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