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艺术下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现阶段教学体制的改革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快餐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开展“慢”艺术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些等待,多给予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与实践,通过等待能等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及丰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慢艺术下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慢艺术下数学教学论文 篇1:

数学慢教育研究综述?鄢

摘要:通过对薄弱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调研发现,“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数学课堂催生了大批跟不上、听不懂、学不会的学生,建立慢教育教学观已成为一线教师的价值追求。近年来,学者们从慢教育内涵的界定,慢教育的艺术、因素分析以及实施策略,慢教育的教学案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与研究,为数学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撑。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践行慢化教育理念能让学生跟上、听懂、学会,实现知识有效生成的愿望。

关键词:数学慢教育;研究现状;研究特点;研究趋势

“慢教育”一词在1979年6月中国访问美国初级教育调查团的报告中首次出现。随后,教育家张文质先生于2006年在其著作《生命化的责任与梦想》一书中进一步明确“慢教育”的内涵,他认为:“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育是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精耕细作式的关注和规范。”[1]显而易见,“慢教育”与“快教育”相对而生,是在智慧主导下的耐心和爱心瓦解粗暴,劝导贪婪,渐次消除心灵贫困的过程。

慢教育理念来源于生活与教育实践。奥地利社会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提出了慢教育理念,他认为孩子在七岁之前不应该接受正式教育,而应由他们玩耍、追逐、画画、听故事和接触大自然;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Manabu Sato)指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捷克教育改革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也指出,“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dera)也曾说,“慢与记忆成正比,快与遗忘成正比”……这些教育观点无不体现慢教育是生命成长的实然所得,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的。

慢教育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从“润物细无声”、“磨刀不误砍柴工”到“闲暇出智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叶圣陶先生提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不可以批量生产”到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的界定,从杨小微教授提出的“期待一种从容、舒缓、优雅的教育”[2]到吴蓓的“请让我慢慢长大”[3](从容地遵循自然界的安排)、黑幼龙的“慢养”[4],无不体现了慢教育所追求的应然状态。江苏省教研室李善良博士倡导教育的追求应是“简、淡、清、净、松、雅”,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慢教育的特点。

对慢教育的研究已经逐步进入教育界的视野。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慢教育”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到公开发表在国内各类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章共28篇,其中,近年来论及“数学慢教育”的文章有12篇,涉及的期刊主要有《中学数学月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杂志》、《中国数学教育》及一些高校学报。此外,网络检索发现,还有近100篇与慢教育相关的网络文章以及专著。学者们从慢教育内涵的界定,慢教育的艺术、因素分析以及实施策略,慢教育的教学案例等多个方面,对慢教育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与研究,笔者重点研读了10余篇文章,并进行了综述。

一、数学慢教育研究的现状

纵观有关数学慢教育的研究文章,其基本共识为,数学慢教育是对当下“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课堂的一种扬弃,是对“无视学情,盲目求新”追风心理的一种常态诉求,是改善“思维滞后、思考缺位、心不在场”异化课堂现象的一剂良药。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践行慢教育能让数学课由“难上”到“能上”再到“好上”,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再到“乐学”,让教师从“无能为力”走向“可作为”进而转向“大有作为”,让生命的课堂由沉重走向舒展终归于幸福。

(一)数学慢教育艺术和因素的研究

1.关于慢教育的艺术性研究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对数学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学者、教师对慢教育的艺术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小学数学需要“慢”教》从教学手段的层面谈“慢教”的艺术,并结合教学案例《平移与平行》(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阐释简约的课堂不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简单化,而是简单问题复杂化。[5]《孩子,你慢慢来》则从实践层面谈“慢教育”的艺术性,借助“脱袜子”的故事,让人们意识到教育子女需要慢慢来、教育学生也要慢慢来。[6]而《放慢教育的脚步》则从生命的精神层面谈“慢教育”的艺术,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学生在和同伴、老师的交往中能体会到快乐,有自己施展才华的领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需要放慢教育的脚步。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生活态度。[7]

2.关于数学慢教育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因素的研究

近年来,很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就“慢教育”走入数学课堂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数学教学更需要慢教育》从做题的目的性层面分析数学课堂“慢教育”的必要性。做一道题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应当做慢点并及时总结,今天做这道题是为了明天不再训练这种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都应当坚信只有先慢下来,然后才可能快起来。慢不是为慢本身,而是为了更好地快。这能让师生明白把课堂慢下来的道理。[8]《数学课堂“慢”的艺术》则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层面理性分析慢教育的合理性。“以慢求快”、“稳扎稳打”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以快求快”、“紧张急躁”,教得辛苦,但事与愿违。[9]而《慢教育,让数学课堂更精彩》从认知规律和生命成长的特点层面分析数学课堂慢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有时候确实没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上“慢”,是为了把发现的机会、锻炼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教师慢一点,能给孩子无限的契机,某个同学可能开了窍或重拾自信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信心,真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10]这也诠释了“慢教育”融入课改课堂的必要性。

关于慢教育因素分析研究,主要聚焦于生命成长的“慢”,知识生长的“慢”,学生发展的“慢”,接受知识也是一个“慢”过程。数学课堂的“慢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慢节奏、慢引领、慢呈现、慢操作、慢思维、慢生成。[11]

上述研究表明,无论是慢教育艺术还是慢教育必要性和合理性及因素分析,最终还是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层面上,即把目光更多的聚集于践行慢教育理念,恢复教育原本应有的慢性,获得数学知识和生命发展的天然慢性。

(二)数学慢教育的策略和案例研究

1.关于慢教育的策略研究

恰当而有效地选择教学策略,是每个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而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马加鞭式”课堂越来越远离课改理念,探讨数学课堂慢教育的策略更具有操作意义。

《“思、探、练、变、提”解题法》的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思、探、练、变、提”解题方法与慢教育理念相吻合,从解题方法层面阐释慢教育的具体操作策略:对呈现的问题要先思考,不能盲目动笔求解;对于问题要多方位探索,哪怕对该问题本身的解决相距甚远的探索也是珍贵的、有益的;通过探索和老师少量的提示解答该问题;对于该问题还要有实质性的变式训练;完全解决一个问题还应当及时总结并提出新的类似问题。[12]这为广大数学教师的解题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向,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有的学者则从教育教学的本质层面谈“慢教育”的策略。《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慢、降、放、退”教学策略》一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慢’是指让课堂运行的速度慢下来,耐心地等待学生个体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慢慢发现出来或慢慢再创造出来,以慢求快,步步留痕,生成快的效果;‘降’是指依据学情偏弱(即学生‘四基’薄弱)的数学现实,降低要求,降低认识,不高估学生的思维现实,使问题设置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匹配适切,让学生能跟上、学会;‘放’是指自然下放待解决的数学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相信学生能行,也指适当的留白,延展学生思考的时空;‘退’是针对偏大的问题,退到最简单、最初始的状态即退到学生心理思考的起点,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着,经历一串小问题的铺陈进而达成解决大问题的目标,只有善于‘退’、足够地‘退’,才有知识生成的瞬间潋滟与感动。”[13]这为正向的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方法指导。其实,教育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教育是一种习惯的培养、一种文化的积累,要靠慢功夫,靠日积月累,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包容心去等待花开。

上述研究表明,“慢教育”从策略层面而言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关注教育本身规律,从草根育人做起;其二,关注学习内在规律,让体验成为知识生发通道;其三,关注生命成长规律,多给自由发展时空。唯有这样才能体验教育沿途的惊喜。

2.关于数学慢教育的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方面,笔者发现完整地将慢教育理念、内涵与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的一课一评式案例研究极为罕见,除了笔者撰写的两篇文章《例说个性化课堂教学中的“六慢”》《基于“慢”教育的视角看一节优秀示范课的缺憾》[14]外,大部分属于“片段型”,比如《小学数学需要“慢”教》、《孩子,你慢慢来》、《数学教学更需要慢教育》、《怀念慢教育时代》[15]、《数学实验课教学中的“慢”“重”“轻”》[16]、《期盼“慢教育时代”回归》[17]、《小学数学课堂“慢”的艺术》[18]等都渗透了慢教育理念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和研究。

由于慢教育形式上的艺术性、内涵上的丰富性,案例研究也具有多样化的角度。众多的案例研究表明,在传授数学核心知识的同时,应适时适度渗透慢教育理念、慢教育艺术,采取慢教育策略、慢教育手段,以慢教育心态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将慢教育理念与课程标准、教材以及问题设计梯度进行适度融合,应将“慢教育”理念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消化、吸收时间,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发展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慢慢成长,真正到达花开无声、花落无语的慢教育境界。

二、数学慢教育研究的特点

(一)研究呈现出来的特点

纵观有关慢教育的研究文献,其研究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关注度比较高

从所检索到的文献来看,慢教育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无论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在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研究,研究的物化成果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无论是专著还是研究论文数量都逐年上升。

2.研究视野较宽泛

从大学、中学、小学到幼儿园对慢教育都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无论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对慢教育的内涵、慢教育的艺术、慢教育的因素分析和实施策略等研究的视野较宽泛,立足于人性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科教学。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虽然对于慢教育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慢教育的认识程度还相对粗浅,具体实施策略、方法、流程、模式还不够明确且没有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理念渗透有余而实践探索不足

从文献的数量和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慢教育理念的研究相对成熟一些,但将慢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作为一种教学常态的研究还少见,可见体现慢教育的教学实践还处在一个漫长的摸索阶段。

2.微观探索有余而理性思考不足

从教师的研究成果分析看,对慢教育的研究体现在三个方面:慢教育因素分析层面、慢教育艺术层面、慢教育践行策略层面。第一层面侧重于反思数学课堂和理解教育回归,但对支撑慢教育实践的理论缺乏系统性研究;第二层面侧重于结构数学课堂和理性探源,但对慢教育课堂模式缺少明晰的建构;第三层面侧重于阐释微观策略和具体途径,但对慢教育课堂资源开发和环境创生缺乏理性思考。

三、数学慢教育研究的展望

从人的成长规律及认识论的角度看,一个人对知识的吸纳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从教育学角度分析,数学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有的研究文献显示,此前直指数学课堂慢教育实践研究的并不多见。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唯有基于学生现实的数学水平,尊重个性化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寻求适配的教学流程、得体的教学手段、匹配的教学策略、适切的教学模式,以“慢教育”理念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才能让数学实现“难学—能学—会学—善学”的转变,也才能让数学课实现“难上—能上—好上”的转变。为达成上述目标,笔者建议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数学慢教育:

1.研制慢教育的教学流程。以个性化“六慢”(慢节奏、慢引领、慢呈现、慢操作、慢思维、慢生成)教学为抓手,让学生跟上、听懂、学会。

2.探索慢教育的教学手段。借助个性化教学手段“慢、降、放、退”,让学生易懂、易学、易会。

3.构建慢教育的教学模式。运用“对话交流”和“实验操作”的模式,让学生能学、能懂、能会。

4.寻求慢教育的教学策略。构建个性化“高情意学习场”,让学生想学、善学、乐学。

让我们一同努力,从理论上进一步把握慢教育的内涵,明确慢教育的外在表征、内在价值,初步形成慢教育的理论体系。数学慢教育研究没有终点,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文质.生命化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2]杨小微.期待一种从容、舒缓、优雅的教育[J].江苏教育,2010(35).

[3]吴蓓.请让我慢慢长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4]黑幼龙.慢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陈雨华.小学数学需要“慢”教[J].小学教学参考,2012(32).

[6]顾晓.孩子,你慢慢来[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10).

[7]薛文平.放慢教育的脚步[N].中国青年报,2011-09-20.

[8]甘志国.数学教学更需要慢教育[J].中学数学月刊,2010(3).

[9]刘世林.数学课堂“慢”的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0(35).

[10]方叶强.慢教育,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贵州教育,2012(22).

[11]朱桂凤,孙朝仁.例说个性化课堂教学中的“六慢”[J].中国数学教育,2012(4).

[12]甘志国.“思、探、练、变、提”解题法[J].中小学数学(高中),2009(12).

[13]孙朝仁,朱桂凤.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慢、降、放、退”教学策略[J].中学数学(初中),2013(4).

[14]朱桂凤,孙朝仁.基于“慢”教育的视角看一节优秀示范课的缺憾[J].中学数学杂志,2012(10).

[15]屈太侠.怀念慢教育时代[J].教育科学论坛,2008(9).

[16]朱桂凤.数学实验课教学中的“慢”“重”“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2(1-2).

[17]韩国存.期盼“慢教育时代”回归[J].教学与管理,2009(5).

[18]吴国建.小学数学课堂“慢”的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09(24).

责任编辑:杨孝如

Review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Slow Education

ZHU Gui-feng & SUN Chao-ren

(Xingfu Road Middle School, Lianyungang 222023, China)

Key words: mathematics slow education; research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trend

作者:朱桂凤 孙朝仁

慢艺术下数学教学论文 篇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慢”艺术思考

摘 要:随着现阶段教学体制的改革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快餐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开展“慢”艺术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些等待,多给予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与实践,通过等待能等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及丰富。因此有效的“慢”艺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慢”艺术教学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慢”艺术;教学策略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刚接触数学知识,加上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复杂及难懂等特点,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跟上教师的步伐及教学步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且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采用以自我讲解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意识的提高,学生处于快餐式的学习状态中,每天需要学习及消化的知识点太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出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慢”艺术的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实施“慢”艺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并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是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课堂提问教学的实施,利用一个数学问题将学生和教师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之后应利用“慢”艺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问题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点,分析解题思路及解题步骤,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整节课堂都是在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中开展的,这一过程对于教师的定力和耐心较为看重[1]。教师应在“慢”艺术的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启发及引导,不能为了赶课堂进度就急切替学生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及知识点,教师应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数学知识点,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教学有效性及教学质量。

如在进行教学“分苹果”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慢”艺术中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解答实际的问题“妈妈准备了12个苹果给客人,要淘气帮忙分一分苹果,但是淘气太小了不会分,我们来帮淘气分一下好吗?”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问题后将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之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来的客人一共4个,我们一共有12个苹果,应该怎么分呢?”学生在被提问以后不知如何下手解答这一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引导及带领,引导学生从减法的手段解题、从除法的思路解题等,继而给予学生时间对问题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清,让学生归纳总结其中的数学知识点,并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在小学数学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实施“慢”艺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属于较为重要且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但由于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点中的大多数数学概念存在抽象、难懂及复杂的特点,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上教师快节奏的教学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导致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数学问题的解答等受到影响[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消化的时间,在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年龄及认知水平出发多给学生思考及理解的时间,让整个课堂慢下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深入数学课本中对数学概念进行相应的分析及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在小学数学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慢”艺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概念及数学问题之外,教师还应在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课堂的教学,并在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放慢自己的学习步伐,积极主动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课前做好充分的实践教学准备,引导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有节奏、有秩序地对数学实践活动进行融入、思考及解决,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加仔细地展开数学问题的探讨,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3]。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學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以往快餐式的教学,“放慢”自己的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及在小学数学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慢”艺术的教学途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慢慢“耕耘”,静静地等待学生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熊玉萍.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三快”与“三慢”[J].新课程导学,2017,11(16):76.

[2]朱皓华.等待后的精彩:挖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那些“慢发言”的价值[J].华夏教师,2016,30(11):90-91.

[3]贾晓玲,郭兰生.数学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由“小数乘整数”一课引发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6,25(19):26-27.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吴森民

慢艺术下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小仪课堂教学的“慢”艺术 祁顺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慢的艺术

“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地爬了,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人拉它,催它,吓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在极端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人朝着天上喊,天上一片安静。人没有办法了,只得任由蜗牛慢慢向前爬。咦?人忽然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悦耳的鸟鸣,看到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闪烁,人困惑了——路边原来有这样美丽的花园,为什么我以前没有看到?莫非是因为蜗牛在带着我散步?”看完这一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我们会在会心的笑声中感悟到什么,面对浮躁不安的社会,静观我们躁动激进的教育改革,牵着蜗牛散步的心境离我们太遥远了!教育是慢的艺术,我想教学也同样是慢的艺术,需要精雕细琢,需要用心呵护。

一、放慢脚步,携孩子同行

课堂教学需要静心地牵着蜗牛慢行,也许会领略到我们不曾预想的奇妙。知识是海洋,那么的广博,那么的暗藏玄机,慢一点,引领学生从一点一滴拾起,不断汲取养分,并在聚沙成塔的境界中体味出知识宝库的深邃和浩瀚,感受其无穷的魅力。

案例:小数除以整数教学片断

师:出示主题图:李师傅到超市中买16千克鸡蛋,一共付了60.8元。每千克鸡蛋值多少元?请仔细研究,并列出算式。

生:60.8÷16。

师:到现在我们对例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呢?

生:(小声议论,并相互对望着,就是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忽然一个学生迟疑地站起来说)还要找回多少钱?

话音刚落,教室中顿时热闹起来,笑声一片。

师:怎么会提出这种问题呢?例题中不是很明确地说明了这些钱都是买鸡蛋的吗?再想想,还能提什么问题?(学生都沉默不语,教室内显得格外寂静。)

师:(急忙从口袋掏出1元钱,举高着并晃晃)看看老师手中的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个个都低着头)

师:这不是个现成的问题吗?我们还可以提出:1元钱能够买多少千克鸡蛋?会列式吗?这又是一道什么样的计算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该怎么做,好吗?

课例中我们看到了教师的良苦用心,为了教学的顺利实施,创设了必要的情景,但这种生活情景不是学生层面的,因而导致了学生的回答和思考都背离了教师的初衷,引起了哄堂大笑,使教学步入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然而冷静思忖学生的回答,说明了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存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恐怕经常遇到的就是付出、找回、用去的基本范式,而不是教师的预设中为后续学习的铺垫的思维。善于捕捉数学问题所设计的生活因素,是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思考的因素,因为用活它不仅使数学教学寻找到了根,也使数学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助学习兴趣的提升,从而使课堂更加有趣味。然而,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幻想的,他们的世界是充满奇幻、色彩斑斓的,因而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偏离教师预设的生成,有时让教师感到不可理喻,偏离教学内容,我想这就是极为正常的现象。

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反思、去探索。同时更需要教师学会采用慢艺术,等待学生的回归,等待学生思维的跟进,只有这样的意境中教师才会欣赏到更为奇异的芬芳,领略到学生创新的精彩。还原一颗尘封已久的童心,蹲下身子,用童心去看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话语。如果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拖回预设的轨道,可能是教学的悲哀。这不仅关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过程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他们学习活动是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空,多给学生研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去读,静心地去感悟。我们有理由相信:放慢脚步,携孩子同行,学生的激情必定会被点燃,思维必定会被激活,课堂上必定展现出我们不曾预期的精彩与和谐。

二、静静等待,让学生开怀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致力于“愤”、“悱”是打造有效课堂的灵魂所在,引领学生进入到积极的思维状态,必然会营造出暂时的心理空白。因此,学会等待,让教学稍微慢下来,就是在播种希望,必定会收获无限的精彩。

慢一点,留下孩子合作探究的机会。数学知识的根在生活,数学教学的魂在思索,数学知识的美在活动。因而,静下心来,引领学生去合作、去探究、去思索,课堂会变得更加富有魅力,也会展现出奇异的色彩。

案例:求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如右图:

师:请大家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去思考分析。

生1:(5×10+5×5+10×5)×2。

生2:5×10×2+5×5×2+10×5×2。

生3:老师我发现前面两个同学的算式都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化一下,直接变成:5×10×4+5×5×2。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较为活跃,课堂气氛也显得较为浓烈。只见生A手慢慢地举起,又悄悄地放下,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

师:A同学,你还有什么新的说法吗?

生A:老师,我有一种不同的列式,它是:5×5×10。

话音刚落,就听到全班同学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不懂还装懂!明明要求表面积,却做成求体积!什么不同的方法啊!完全是错的!……

生A:老师,我想的是这种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噢!看来我们得听听他的解释,好吗?

生A:(只见它拿起自己的长方体学具,一边指着,一边解释)这种长方体有4个5×10的侧面,分别是上、下、前、后,我也把它们想成和左右的面积一样的正方形,那样就变成了8个5×5,再加左右两个侧面2个5×5,这时长方体的表面积就可以相想成10个5×5,所以我就有了5×5×10的算法。

课堂上出现了难得的沉寂,不知谁突然鼓起了掌,刹那间,教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案例中,我们看到了慢的存在,领略到静心等待的奇异花开,也收获到我们无法预设的精彩。假如我们只惟预设的存在,眼中没有学生的存在,那举起又放下的小手就会成为一种无奈,就不会出现那精彩的分析解说,我们的课堂就不会出现自发的掌声和由衷的赞叹声。慢一点,留给学生一次辩白解说的机会,让我们感受到学生的可爱,欣赏到学生智慧的光芒,体味到学生创新和大胆尝试的可爱。静心地等待,不仅需要我们教师要有理智,更需要驾驭教学的机智存在,还需要教师长一双慧眼,善于捕捉到课堂意外的精彩,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生成智慧的窗口。

如果我们的课堂能够达到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美妙境界,我想这种课堂的师生必定是思想交融的一体,课堂就会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想境界。教师就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精彩,较好地掌控学生那灵动的思想,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促进者,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与和谐。学生也会在思考和倾听中获得启迪,并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碰撞出创新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火花,掀起课堂学习的高潮,达到“柳暗花明”的绝妙境界!多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正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潜在的能量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空间,有助于学生展现自我的思想世界,展现出那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的发展趋势,促进教师灵活地重新整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进程,有助于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打造。用心等待,对学生抱着一种真诚的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无声的期待必定会连着精彩,因为她不仅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充满希望与感激,学生也在老师无声的等待中学会了内在的自我肯定,培养和增强了自信心。

教育是“慢”的艺术。只有在慢的课堂里,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教师温情的照顾、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教学是一个慢活儿,更是一个细活儿,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生命的积淀,也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旅程,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够行走好,更有好多心情去领略沿途的优美风景。

上一篇:拓展训练校园文化论文下一篇:基层医院会计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