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我国的海洋教育正在发展中,高校海洋教育与科研体系正在形成,出现了一批开展海洋教育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但这与我国日趋重要的海洋发展需要相比还很不够,仍需大力加强,尤其是在临海高校要大力推进海洋教育与科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论文 篇1: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药学博士项目培养模式对我国药学教育的启示

中圖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8.20.01

摘 要 目的:介绍美国药学博士(Pharm. D.)项目的培养模式,为我国改革药学教育模式、培养符合新时期药学服务需求的新型药学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观摩学习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MC)药学实践部门的教学课程,了解美国Pharm. D.项目的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总结以UNMC为代表的美国Pharm. D.项目培养模式的特点,并提出对我国相应药学教育改革的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药学教育基于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药师职业发展目标确定并改进和优化培养过程及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注重人文关怀、立足药师职业能力培养,教学过程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学生实施严格的形成性评价以考核教学效果。我国可借鉴美国Pharm. D.项目的成功经验,明确服务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职业发展目标优化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过程和课程体系,注重职业能力和人文关怀培养,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样化教学方法,逐渐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最终过渡到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以培养出符合我国实际需求的服务型药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药学博士;药学教育;临床药学;教学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raining mode of American Pharm. D. project,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harmacy education mode reform and cultivation of new pharmaceutical talents meeting the needs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the new era in China. METHODS: The training mode, teaching concept, course setting and teaching method of American Pharm. D. project were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and learning teaching course of pharmacy practice department i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UNM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pharmacy education represented by UNMC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suggestion for pharmacy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was put forward. RESULTS &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goal of pharmacy talent cultivation for pharmaceutical care, American pharmacy education confirms and improves training process and course system aroun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goal of pharmacists, pays attention to humanistic concern and pharmacist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in teaching mode, focuses on modern teaching technology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during teaching course, and implements strict formative evaluation to evaluat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hinese pharmacy education should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American Pharm. D. project, confirm the training goal of service-oriented pharmaceutical talents, optimize training procedure and course system of clinical pharmacy major adhere to the goal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focus on vocational ability and humanistic care training, actively utiliz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gradually combin formative evaluation with summative evaluation, and eventually transfer to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centered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cultivate service-oriented pharmaceutical talents wh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China.

KEYWORDS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Pharm. D.; Pharmacy education; Clinical pharmacy; Teaching method

美国是现代临床药学教育的发源地,药学博士(Doctor of Pharmacy,Pharm. D.)专业学位已成为美国唯一的药师执业准入学位,且在美国药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Pharmacy Education,ACPE)的推动下,各药学院校的Pharm. D.培养模式已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并被世界上多个国家作为标准的培养模式进行学习和借鉴[1]。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对服务型药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的药学教育改革,特别是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应借鉴美国Pharm. D.培养的成功经验[2]。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UNMC)是美国中部医科院校的典型杰出代表[3],其药学教育水平在美国属于顶级行列。早在1979年,UNMC药学院就推出了初级临床药学博士(Entry-level Pharm. D.)项目[4];如今UNMC药学院已成为全美排名前列的药学院之一,在2017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顶级研究生院排名中,其位列第25位[5]。UNMC药学院分为药物科学(Pharmaceutical Sciences)和药学实践(Pharmacy Practice)两个部门:前者主要承担药学科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任务,而后者则主要负责Pharm. D.项目的教学。2017年9月-2018年2月,笔者在UNMC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访问学习,出于访学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笔者重点通过观摩学习UNMC药学院药学实践部门的教学课程,学习体会了美国Pharm. D.项目的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现将笔者在访学过程中对以UNMC为代表的美国Pharm. D.项目培养模式特点的理解和体会,及其对我国药学教育改进和发展方向的启示作一总结,以期为我国改革药学教育模式、培养符合新时期药学服务需求的新型药学人才提供参考。

1 以UNMC为代表的美国Pharm. D.项目培养模式的特点

1.1 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药学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美国经济社会的全面深入发展,药学服务模式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美国药学工作者的职业核心已转移到医院和社区药学服务上,其社会职责和专业地位不断提高。而为适应药学工作的发展形势,药学教育的主体也基本转向Pharm. D.[6]。2000年起,全美药学专业主要分为两大类:6~8年制的Pharm. D.(前期先进行2~4年相关专业的学习,再进入4年的Pharm. D.课程),这属于职业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医院、药房和社区的药学服务人才,占近90%;4年制的药学学士(BSPS)及后续深造的理学硕士(M.S.)、哲学博士(Ph.D.),主要是培养科研或教学人才[7-8]。

UNMC虽然也开设有Ph.D.,M.D.(医学博士)/Ph.D.,M.S.等项目,但未设置4年制的BSPS项目,整个药学院工作及教学的重心就是培养药学服务人才的Pharm. D.项目,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法律素养、公民意识和道德责任,成长为能提供高效药学服务的合格药学专业人员。

1.2 基于药师职业发展目标的培养过程和课程体系

美国各药学院校虽然在具体的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设置上各有差异,但都将专业课程教学与临床实验室(包括模拟实验室)、基础药学实践训练(IPPE)和高级药学实践训练(APPE)密切结合,以确保实现培养以患者为中心的合格药学服务人才的教育目标。

典型的Pharm. D. 4年课程包括为期3年的课堂教学(在第1个专业学年期间或结束后开始开展IPPE,并延续至第3个专业学年),之后在第4个学年开展APPE[4]。其课堂教学重点包括如下课程:(1)生物医学课程,主要有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2)药学课程,主要有药理学(含药动学和毒理学)、药学科学及其导论(含药品配制、药学剂量配制换算方法、药剂学/生物药剂学等)、药物化学等;(3)社会/行为/管理科学课程,主要有药学与卫生保健、法律与伦理原理、职业发展、药事管理等;(4)临床药学课程,主要有药学信息导论、医药文献评价、药学服务(含药物的调配和分发系统、生药/其他组合疗法、患者情况评估、药物安全监测、药物咨询服务等)、药物治疗学等。药学基础学科课程(包括生物医学和药学课程)主要集中在第1~2个专业学年开展;临床应用课程(包括社会/行为/管理科学和临床药学课程中与临床用药密切关联的课程)贯穿于3年的课堂教学中。其中,药物治疗学课程有效地将基础与临床、临床医学与药学结合起来,被美国各药学院校视为Pharm. D.项目的核心课程。UNMC的药物治疗学课程共有29.5个学分(前3个学年的课程总学分为108分),分布在第2~3个专业学年。笔者通过观摩其内容覆盖范围、授课教师队伍、授课方式、学生投入程度等,认为该门课程是UNMC药学院最受重视的课程。

IPPE课程包括參与患者治疗决策、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患者实施药学服务等活动的亲身实践。UNMC规定IPPE 课程不少于300个学时,并需与理论课衔接融合。其中至少有150个学时的课程要与社区和卫生医疗系统机构合作,另外最多可有60个学时用于模拟仿真教学(即还原现实中药剂师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真实场景,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仿真模拟)。在UNMC,IPPE可由Pharm. D.学生在规定期限内自行选择时间完成,而模拟仿真教学则贯穿于相关课程实践教学中。

APPE课程是在课堂教学和IPPE的基础上对学生学到的基础知识、技能、态度、职业规范等进行整合、运用、巩固和提高。APPE必修环节包含在社区药房、门诊药房、住院药房的药学服务和针对住院患者的一般药学服务训练等4个单元,学生需完成以下实践训练任务:直接面向患者的药事服务;与医护人员跨学科合作;药物的分发和系统管理;职业发展。另外,APPE还设有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的选修课,学生可按照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选课。

1.3 注重人文关怀、立足药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ACPE批准颁布的2016年版美国Pharm. D.培养标准及其指南不仅明确要求药学教育应该使学生具有“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最佳药物治疗、确保患者安全的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还要求使学生具备“知识整合和应用,推动职业发展”“适应药学实践和保健服务变化的需要”“有效利用药学信息,完成与医师、护理专业团队的协作任务”的能力,重点强调了基于药师职业发展目标对学生沟通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及态度,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9]。

UNMC药学院Pharm. D.项目的专业教学工作大多由具有Pharm. D.教育背景的教师或临床药师承担,并充分结合临床真实案例开展教学,实现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无缝对接;还经常邀请实习单位或聘用单位的一线临床药师、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直接以实际工作中的鲜活案例和场景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和应对职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另外,还尤其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有效沟通技巧的培养,比如在职业发展课程中甚至邀請当地政府公共关系部门专家及官员指导Pharm. D.学生在工作面试中的着装礼仪和沟通技巧。

除了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之外,UNMC的Pharm. D.项目还强调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并为此持续改进课程。在部分课程中还特意设置有锻炼学生情志的课外活动,比如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活动,并鼓励教职员工、行业专家和毕业校友积极参与。另外,Pharm. D.项目还强调终生关怀教育,其涵盖了对患者终生关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需对各年龄阶段患者的治疗重点有明确认识。

APPE课程着重强调了学生与医学、护理人员的跨学科合作,参与患者监护,与医护人员沟通治疗药物方案、给药方法、给药途径等;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职业发展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向前辈学习和养成职业精神,并自觉培养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此外,还注重培养Pharm. D.学生作为专业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对急性、慢性和健康保健的患者提供药学关怀服务。

1.4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UNMC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其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UNMC所有教学区域都达到了无线网的全覆盖,可供教职员工、学生及访客入网连接。所有教室均有视频显示的计算机,并通过Internet和Canvas系统互联。各专业培养方案、授课计划、课程内容及授课教师,各门课程的授课视频、作业布置、课后答疑和考试通知等信息都通过Canvas系统上传到了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个人账户访问平台查看教学视频、完成作业,进行自主学习。UNMC还提供了“UNMC”手机APP,通过该APP可以查看学校新闻和教学、学术活动安排等信息。UNMC药学院的主教室配置有精良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可全程录像,学生可通过Canvas系统随时调出课程录像观看。从2016年开始,UNMC药学院为所有Pharm. D.学生都提供了iPad的免费租用服务,iPad可通过Canvas系统与教学网络连接。课堂上,学生可以使用iPad观看课件,并直接使用外接键盘或手写笔在iPad上做笔记,还可通过iPad进行考试和测验;课堂外,学生可使用iPad预习、复习课程和完成作业。

美国ACPE近年来重点要求各药学院校通过必要的程序和方法以确保学生掌握认证标准所规定的技能,这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美国药学教育领域十分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探索。笔者在UNMC访学期间感触较深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教学、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模拟仿真教学和“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教学模式)等,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UNMC及其药学院为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软硬件支持:教学楼内设有许多供小组教学、讨论的小教室,还有由舒适的沙发、桌椅等围成的讨论学习区,为小组讨论教学提供了便利;设有一间模拟病房和十多间模拟诊室,为药学服务、药物治疗学等课程的模拟仿真教学提供了贴近实际工作的场所;很多教室配备了录像设备,教师可以录制课程视频,学生可以调阅课程录像。在这种模式下,课堂讲授的内容可被教师提前录制为视频,配合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供学生交互式自学;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则着重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和应用重点,且有较多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讨论。值得一提的是,UNMC药学院有部分临床应用性课程的实践教学(如药物治疗学的实践课程)是通过案例教学展开,即将学生分为适当的小组,讨论典型案例,运用课堂教学理论知识解决真实的临床问题。而由医师、药剂师、护士、社会工作者等组成团队共同实施教学则是他们强调跨专业团队合作而非常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

1.5 严格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

UNMC对学生学习效果更注重进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在每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设置有各种考核,包括随堂测验、临时性测验、论文写作等,而且每门课通常还有2~6次正式考试,通常每一阶段的教学完成后均会进行测试。这些考核都与课程的最终成绩有关,小组讨论形式的教学活动也在总成绩评价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的Pharm. D.项目筛选机制十分严格,申请到排名靠前的院校已非易事,但与严格的考核机制比较依然显得“宽进严出”。国内派出到UNMC的留学生均反映,按时完成作业、顺利通过考试都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学习压力较大。

另外,UNMC的考试题几乎全部是直接出自真实临床实践中的合理用药问题,考核评价与职业能力高度相关,强调“所学即所用”“所考即所用”,这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

2 美国Pharm. D.项目对我国药学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地区本科层次药学类专业办学点累计达到810个,已经形成了“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这一相对完整的高等药学教育体系[10]。但我国药学高等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及挑战:现行药学类本科专业按传统医药产业需求设置,其培养体系与卫生健康产业匹配度不高;服务型药学人才缺乏,现有药师队伍的药学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药学教育领域的理念、创新能力及国际视野均亟待更新与强化[10]。因此,学习吸收以UNMC为代表的美国Pharm. D.项目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尤其是临床药学专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1 明确药学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

我国的高等药学教育要积极适应国际药学教育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体系,但从整体上看临床药学教育在药学教育体系中所占份量还非常小[11-12]。为适应新时期“大健康”相关领域对药学服务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药学教育应逐步将“培養服务型药学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鉴于我国地区之间发展差异显著,可采取渐进式方案,如逐步减少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不高的“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招生,压缩传统的“药学”专业,将“临床药学”专业或者培养服务型人才的新型“药学”专业作为药学教育发展的主体。在学制方面,短期内实现彻底向Pharm. D.的转变尚不现实,但可以优先重点发展服务型应用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2.2 围绕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优化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过程和课程体系

我国的实验室教学开展得远比美国Pharm. D.项目系统和扎实,这原本是我国药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势,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实验内容与服务型药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目标不相匹配。笔者建议我国高等医药院校适度改革药学类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按照学生未来药师职业发展目标设计实验教学课程,尤其是药学和临床药学专业的实验室实践课程应该与临床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一般集中在最后2个学期,使得部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几乎脱节,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建议借鉴美国IPPE课程的设置方式,在专业学年的早期就开始布置必要的临床实践内容,把类似于IPPE的早期临床实践要求融入培养方案中。此外,我国临床药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虽已有国家标准,但各校在实际执行时大多各行其是,这点上也可借鉴美国APPE课程的设置经验:一是要规范化、标准化地安排各实习环节,探索和实践早期见习、后期强化的制度;二是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和临床药学专家在实习指导中的主导作用,避免将临床药学实习混同为临床医学实习甚或降为低标准的临床医学实习;三是要切实促进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早期临床实践与毕业实习的深度融合,防止各部分教学模块相互“割裂”。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可以借鉴美国Pharm. D.项目,注重使药学课程和社会/行为/管理科学课程更加契合药师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按此目标需要进行课程优化,特别应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培训。如“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参考美国的“职业发展”课程,由药学院的药学实践教育部门邀请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一线临床药师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符合其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专业指导。其次,在临床应用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应借鉴美国Pharm. D.项目的培养理念,将临床应用课程始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线,并从早期开始贯穿于学生培养过程。此外,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讲还停留在将临床医学和药学主要课程简单相加作为“临床药学”的过时模式,而未能建立将两种学科有机融合的相对独立的临床药学课程体系。临床药学应该是围绕合理用药的医学/药学交叉复合型药学学科,药师职业发展目标需要医学与药学深度融合的专门课程体系进行匹配,因此需继续建设和完善包括临床药物治疗学在内的临床药学课程体系。

2.3 注重职业能力和人文关怀培养

我国药学教育包括临床药学教育都更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虽然这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但不符合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现代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另外,我国对学生的人文教育重视不足,这势必影响药学人才的长远发展。笔者建议临床药学教育必须从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强化药学教育中的人文内核,真正使学生理解“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含义,自觉成长为职业能力过硬、人文关怀深厚的药学服务型人才。

为充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岗位胜任力,应在专业教学中广泛采用真实临床案例教学,并注重学生职业发展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全方位培养其合理用药的职业能力,为其未来药师职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人文教育则需要从几个方面改进和加强:一是在课程体系中适度增加人文课程比例,尤其是要按服务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广泛设置人文选修课,要求学生必须修够规定的人文课程学分;二是加强校园和课堂的人文氛围营造,注重环境育人;三是要提供必要的途径,要求和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人文素质修养,并自觉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

2.4 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应充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为主的一系列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师和学生共同围绕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改进教学体验、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入广泛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未来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工作模式。我国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如慕课(MOOC)平台已经被不少高校引入使用,但相关的配套措施不能及时到位,同时由于我国生师比偏高,教师使用MOOC平台需要投入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有效实施还需要不断扩充教师队伍、完善配套措施。

美国ACPE强调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展示和再现是我国药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即有效的教学方法要确保学生掌握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技能。UNMC采用的小组讨论教学、CBL、模拟仿真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均值得我国借鉴。这些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加教学投入,为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提供了必要、便捷的软硬件支持,如增设供小组教学和讨论的小教室,供模拟教学使用的模拟药房、模拟病房、模拟诊室、模拟患者等;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相应教学政策,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改变部分高校“唯科研是举”的不良导向,使大部分高校教师能乐于教学、安心教学,把搞好教学作为第一要务,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活动中。

2.5 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不仅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医药学院校虽倡导形成性评价,但期末考试在考核中依旧占支配性比例(如笔者所在单位一般都不低于50%~70%),实际上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且,我国的形成性评价形式还相对单一,其应用也仅仅局限于授课过程的某些章节或者某些学科,尚未大范围开展[13],尤其在药学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开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形成性评价对我国药学教育来说是一项新兴事物,目前还无法替代原有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因此笔者建议借鉴UNMC的经验,首先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复合型评价体系,再逐步过渡到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围绕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设计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及形式等。具体操作上,可以逐步采用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例如可以由教师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小组评价等几种方式构成,并对不同环节赋予不同的权重。其中,教师自评包括对教学方法、实施效果及推广性等方面的自评;而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则包含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讨论、反思汇报、综述撰写、网络互动、实验操作考核、基本技能操作测试、单元小测验、课程阶段性测试、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要不断降低,强调培养效果形成于教学过程。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部分包含学生自己和相互对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活动及作业等的自觉、自主、负责的评价。应用各种评价手段时,均应注重学生评价的主体性,淡化教师作为唯一评价者的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评者,进而通过学生自评使其不断自省并最终改变学习方式和方法,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致谢: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法出国研修项目的资助,感谢UNMC及其药学院在笔者访学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 1 ] 杨庆,邵明立. 从美国药学院校联盟战略规划看美国药学教育的发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17,52(12):1097- 1102.

[ 2 ] 徐敢. 借鉴国外经验推动高等药学教育向服务型人才培养转型[J]. 中国药事,2017,31(8):833-837.

[ 3 ] 李红波,赵青赞,沈兰,等. 美国高等医学精英教育的形成及启示[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7,37(2):270-272.

[ 4 ] OLSEN KM,DANG SA,NGUYEN OV,等.美国临床药学教育与实践[J]. 中国藥房,2016,27(2):145-149.

[ 5 ] UNMC Newsroom. New U.S. News rankings released [EB/OL].[2016-03-17].https://www.unmc.edu/news.cfm?match= 18369&pk_campaign=email&pk_kwd=New_US_News_ rankings_released.

[ 6 ] 孙路路,栗芳,奚宝晨. 培养药学专业型人才教育改革的设想[J]. 中国药学杂志,2014,49(7):622-624.

[ 7 ] YANG YL. Evolution of Pharm D education and patient service in the USA[J]. J Exp Clin Med,2012,4(4):227-230.

[ 8 ] BASHETI IA, ARMOUR CL, REDDEL HK,et al. Long- term maintenance of pharmacists’ inhaler technique demo- nstration skills[J]. Am J Pharm Educ,2009,73(3):1-8.

[ 9 ]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Pharmacy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key el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program in pharmacy leading to the doctor of pharmacy degree(standards 2016)[S/OL].[2018-08-28].https://www.acpe-accredit.org/pdf/Standards2016FINAL.pdf.

[10] 王欣然,姚文兵.“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挑战与思考[J]. 医学教育管理,2016,2(6):729-733.

[11] 陈旭,周乃彤,胡明. 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现状及对其教育体系改革的建议[J].中国药房,2015,26(6):858- 861.

[12] 罗玉晶,杨悦,杨静玉,等.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现状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17(5):89-92.

[13] 曹妍,祁赞梅,曹雅明.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23、62.

(收稿日期:2018-04-05 修回日期:2018-08-28)

(编辑:段思怡)

作者:唐富山

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论文 篇2:

论我国高校海洋教育发展及其研究

[摘 要] 我国的海洋教育正在发展中,高校海洋教育与科研体系正在形成,出现了一批开展海洋教育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但这与我国日趋重要的海洋发展需要相比还很不够,仍需大力加强,尤其是在临海高校要大力推进海洋教育与科研。

[关键词] 高校;海洋教育;海洋;学科

1 “海洋教育”的有关概念

关于“海洋教育”的概念界定,学界还没有统一共识,我国官方文件中也没有直接的定义。直接论述“海洋教育”概念的文章,以马勇教授的论述最为系统。他按广义或狭义把“海洋教育”作了定义。根据他的观点,广义的“海洋教育”定义为:凡是增进人的海洋文化知识,增强人的海洋意识,影响人的海洋道德,改良人的海洋行为的活动都是海洋教育。狭义海洋教育指学校海洋教育,是指由学校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有关海洋自然特性与社会价值认识、海洋专业能力以及由人的海洋知识(意识)、海洋道德与人的海洋行为等素质要素构成的海洋素养的培养活动。同时他对“海洋教育”进行了分类:根据教育的任务与其所分的教育类别,海洋教育可分为海洋普通教育、海洋职业教育与海洋成人教育。海洋普通教育指大、中、小学开展的海洋教育;海洋职业教育主要指各种中等和高等海洋职业学校;海洋成人教育则指对在职人员进行的各种海洋知识与业务的培训等。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受教育阶段来划分,海洋教育可分为海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海洋初等教育专指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的海洋教育;海洋中等教育包含在中学渗透的海洋教育和中等海洋职业教育;海洋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的海洋学科专业教育。

与海洋教育紧密相关的概念有:海洋科学、海洋工程、海洋资源、航海技术、海事管理、海洋文化等。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海洋工程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等3类。“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航海技术”是具有悠久历史、内容丰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航海科学技术主要研究船舶如何在一条理想的航线上,从某一地点安全而经济地航行到另一地点的理论、方法和艺术。从政府管理层面看,“海事管理”是研究辖区海事监管特点,贯彻落实海事法规的专业管理部门,为海事执法类内设部门。从学术层面看,“海事管理”是“海事管理学”的简称。但国内学术界对“海事管理学”少有明确的定义,通常按字面意义理解为“关于海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包括海事管理学基本概念、船舶航行许可、船员适任管理、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监督、通航管理、水上应急与事故调查处理等内容。我国部分高校设置有“海事管理”这一专业。“海洋文化”就是与海洋联系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

当然,“海洋教育”是基于现代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除了可能更多涉及到以上所论述概念之外,一些相关学科概念必然要涉及到,例如,水资源、海洋生态、海洋环境及其保护等。

2 我国开展高校海洋教育的基本现状

从总体看,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大陆国家,不重视海洋,尽管曾经有过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从根本上,不论是发展还是管理,直到今天还是局限在大陆。这就使得我国海洋教育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然,这不是说我国就没有海洋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我国古代文化教育比较忽视海洋,从总体看,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海洋教育。从时间上看,我国正式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海洋教育开始于20世纪初叶。张謇是我国最早开办海洋教育的教育家,他在1910年左右先后开设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今上海海洋大学)、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今上海海事大学)等进行海洋教育的学校,开启了我国正式进行海洋教育的道路。

在20世纪20~50年代,我国处于战争之中,一切以战争为左右,难有像样的教育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变化剧烈等各种原因,海洋教育也时断时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海洋教育才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

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十分重视海洋教育。2010年9月16日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举行签字仪式,共建17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根据共建协议,教育部将进一步推进共建高校大力发展海洋教育,支持共建高校涉海学科及相关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建设,促进涉海及相关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发展。

到2013年初,我国独立开展海洋教育的高等学校或校设海洋学院主要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筹建)、广州航海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同济大学海洋学院、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等。总体而论,我国高校海洋教育已经形成体系,大致可概括为以下情况。

2.1 专科生层次的海洋教育专业设置

到2013年初,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有关海洋教育类专科专业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开设海洋教育类专科专业26个,即:畜牧兽医(水产方向)、税务(海关报关方向)、水政水资源管理、水运管理、水信息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港口)、水环境监测与分析、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商务英语(航运英语)、商务英语(海事)、轮机工程技术、金融管理与实务(航运金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航海技术、海水养殖、海事管理、海关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港口与航运管理、港口业务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港口机械应用技术、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城市水净化技术;这些专业分属9个学科门类,即:管理学、财经、公共事业、文化教育、水利、农林牧渔、交通运输、工学、环保气象与安全。

2.2 本科生层次的海洋教育专业设置

到2013年初,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有关海洋教育类本科专业情况见表2。

从表2看出,目前我国高校开设有关海洋教育类的本科专业29个,即:英语(水产贸易英语)、日语(水产贸易日语)、水族科学与技术、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水产养殖学、水产养殖教育、水产类、社会工作(航海社工)、轮机工程、军事海洋学、航运管理、航海技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油气工程、海洋药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经济学、海洋技术、海洋管理、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工程、海事管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边防指挥、边防管理;涉及学科门类9个,即:医学、文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2.3 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海洋教育专 业设置与发展情况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 颁布)中有关海洋教育的学科设置情况是:在“理学(07)”中设“海洋科学0707”一级学科,含“物理海洋学(070701)、海洋化学(070702)、海洋生物学(070703)、海洋地质(070704)”4个二级学科。在“工学(08)”中设有2个与海洋教育紧密相关的学科,一是“水利工程(0815)”,含“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1)、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2)、水工结构工程(081503)、水利水电工程(081504)、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505)”5个二级学科;二是“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含“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2401)、轮机工程(082402)、水声工程(082403)”3个二级学科。在农学(09)中设“水产(0908)”,含“水产养殖(090801)、捕捞学(090802)、渔业资源(090803)3个二级学科。2011年修订后学科专业目录对这3个二级学科没有修改。

在2012年研究生学科评估中,各高校学科整体水平得分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96,厦门大学 84,同济大学77,中山大学74,浙江海洋学院70,中国地质大学70,河海大学69,上海海洋大学67,天津科技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宁波大学都是64;所有具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5所高校都参加了评估。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评估中,各高校得分情况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91,哈尔滨工程大学90,海军工程大学80,天津大学77,西北工业大学75,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73,华中科技大学70,江苏科技大学、浙江大学68,浙江海洋学院64,宁波大学62;全国10所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中共有9所参加了评估。在“水产”学科评估中,各高校得分情况是:中国海洋大学93,上海海洋大学85,大连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77,南京农业大学72,西南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学院70,广东海洋大学、海南大学、天津农学院65,广西大学62;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5所都参加了评估。

从2012年的学科评估情况看,排“海洋科学”前两名的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和厦门大学,排“船舶与海洋工程”前两名的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排“水产”前两名的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总体上看,中国海洋大学无疑是我国海洋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重镇,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紧跟其后。

目前,我国开展海洋教育与研究的高校近200所,开设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校近100所,开设博士生教育的有20多所。我国现有各类普通高等院校2000多所,开设海洋教育与研究的高校比例不到10%,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与我国日益增长的海洋发展与保护的需要严重不符。我国不仅是大陆国家,具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而且是一个海洋国家,具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我国以往高校的教育与研究,基本上都围绕大陆做文章,但也应在海洋上多做文章。遗憾地是,在我国很多沿海的高校,完全没有开展海洋教育与研究,连最基本的海洋文化教育与海洋知识教育的相关课程、讲座都没有。在我国高校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海洋教育与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3 我国高校海洋教育研究情况

截止到2013年3月22日,我国高校发表“海洋教育”论文300多篇,在高校的分布情况是:浙江海洋学院23篇,中国海洋大学16篇,广东海洋大学15篇,上海海洋大学11篇,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和青岛海洋大学分别是9篇,海军大连舰艇学院5篇,湛江海洋大学、广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各4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集美大学、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淮海工学院、西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各2篇,唐山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鲁东大学、浙江水产学院、海南师范大学、青岛工学院、吉林四平师范学院各1篇。其中发文最多的作者是:浙江海洋学院吴高峰3篇,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李宪徐3篇,广东海洋大学曹叔亮3篇,中国海洋大学何培英3篇,广东海洋大学林年冬3篇。由此看来,在“海洋教育”专题研究领域还没有核心作者。

在这些论文中,得到各类科研基金支持的论文只有4篇,其中,得到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基金、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各1篇。

在这些论文中包括博士论文2篇和硕士论文7篇。博士论文分别是:周惊涛《海洋史视野下明清闽台区域的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厦门大学,2008);何培英《 高等海洋教育生态及其承载力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0)。硕士论文分别是:段桂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海洋意识教育》(东北师范大学,2005);于蓉《我国海洋环境教育体系探讨》(南京师范大学,2005);李华《广东省高校海洋环境通识教育的研究》(广州大学,2007);邢君 《我国海洋环境道德教育建设的探讨》(大连海事大学,2008);张骥《我国高等学校海洋环境教育通识教材研究》(广州大学,2009);郭来秋《连山山区中学如何开展海洋教育的研究》(广州大学,2011);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2)。

在这些论文中,发表时间最早的是温保华1979年在《海洋湖沼通报》上发表的“日本海洋科学的教育与科研概况”一文。被引用超过10次的论文是:钟凯凯、应业炬的《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第11期),被引用18次;勾维民《海洋经济崛起与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第5期),被引用13次;郑卫东《发展海洋经济,建立海洋高等教育体系》(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第3期),被引用10次。其中,钟凯凯为浙江海洋学院研究员,发表论文20多篇;勾维民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辽宁省政协委员,主持、参加国家海洋局、农业部、辽宁省海洋渔业厅、大连市海洋渔业局等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所主持的项目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郑卫东为上海海洋大学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海洋经济、渔业经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在直接关于“海洋教育”的著作方面,只查阅到广东海洋大学林年冬主编的《海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该书收录了广东海洋大学2008~2012年共35篇获得校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学成果的论文,主要包括:优化涉海类专业结构的探索与实践,多科性海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具有海洋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航海技术专业“三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的体系探索与实践,海洋科学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

由上可知,我国开展海洋教育与科研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海洋类院校,甚至很多临海高校(如秦皇岛、唐山、天津等地高校)也没有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因此,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关注“海洋教育”的学者很少,而且缺乏长期关注这一主题的学者,更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总之,在我国,海洋教育与科研有待于大力加强,尤其是在临海高校要大力推进海洋教育与科研。

参考文献

[1]马勇.何谓海洋教育——人海关系视角的确认[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5-39.

[2]林年冬.海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3]钟凯凯,应业炬.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4,(11):13-16.

[4]勾维民.海洋经济崛起与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5,(5):14-17.

[5]郑卫东.发展海洋经济,建立海洋高等教育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1,(3):13-15.

[6]马九轩.关于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2):1-4.

[7]潘爱珍,苗振清.我国海洋教育发展与海洋人才培养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101-104+109.

[8]高艳,潘鲁青.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高等理科教育,2002,(5):7-10.

[9]冯士筰,王修林,高艳.适应新形势 加快海洋科学教育的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2,(Z1):23-25.

[10]刘邦凡,何太淑.试论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3):50-53.

[11]刘邦凡,韩兆柱,彭建交.专业学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1-136.

[12]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刘邦凡

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论文 篇3: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模式思考与研究

摘 要:分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对我国现阶段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改进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模式;思考;建议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起步较晚,自建国以来历经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固定教学模式,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医疗工作者,但是目前这种教学模式相对还比较单一。随着全世界医疗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结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模式还存在很多改进的空间。

一、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在校生规模、办学层次、师资力量均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已满足当前社会对医疗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依然存在若干问题。

1.课程设置偏重理论

在我国五年制医学教育模式中,学生一般在前两年半时间内进行基础理论学习,随后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临床理论课程学习,最后一年才开始临床实习真正接触临床。五年的学习时间,学生用三年半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而且其中极少有接触临床的机会,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书本,无法对医疗行为产生直观的认识,更缺乏经验积累过程。单一的书本教学注重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而对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培养相对重视不足,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方法多数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讲述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课程设置以学科为基础。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科技的不断更新,传统教育模式教授医学知识时间相对有限,与无限教学内容的矛盾逐步加深。随着现代科技发展,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却越来越多,传统教材的更新无法赶上专业科学知识快速的发展步伐,这就要求学生还要通过教材以外的方式和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

3.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合理

目前,我国传统医学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推动作用,并有显著的成绩。但我国目前医学高等教育仍以大众化教育为主,而非精英教育模式,其后果是中国医学生毕业后人文素质差,专业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创造性思维,综合素质低。大部分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社区医院工作,但大型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相对饱和,其需求主要是高层次人才,所以产生了就业困难的现象。

二、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1.实施精英教育

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医生的高素质要求,同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现代医疗工作者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界限,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就要求现代医学教育必须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是精英教育,需要培养既懂现代医学知识,又具有创新理念,且能够在专业方面潜心从事医学研究的和疾病治疗的精英人才。培养具备现代高尖技能的高级人才,首先要实行精英教育模式,院校一定要将教学质量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严格考虑各种资源与学生的比率,如师生比、教学资源等,也可以尝试性的建立从高起点招收医学生入学等制度,如实行本科毕业后教育即医学预科教育,要求进入医学院的学生必须持有正式认可的大学授予的文科或理科学位,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医学精英人才。

2.加强临床实践

医生这一职业最重要的就是实践。“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强调的是理论学习,在实践、主动研究和创新方面比较薄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得很少。医学事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大学医学教育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来不断改进课程的设置,要以书本知识为基础,逐步向临床实践延伸,要突出尽早接触临床,以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同时通过临床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早接触临床诊断,不仅能增强感性认识,升华理性认识,又能及时掌握医学方面的最新动态。

3.重视全科医生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已经发生了改变,对医疗的认识已经不再单单是对疾病的治疗,更多的需要面向社区、面向基层的包括心理治疗、康复治疗、营养保健、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等医疗服务。目前,在我国关于全科医生培养仍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全科医生相关的制度和体系,全科医生的数量更为不足。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全科医生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有效的提高我国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这就要求我国医学院校肩负培养的全科医学人才这一任务。

4.临床和药学相结合

在医院里,医师与药师的精细分工使医学与药学各自为政,成为医药学发展的桎梏。多数医生只熟悉本科用药,实际上,治疗一种疾病不仅是使用一种药物,而要多种药物混合使用,患者也可能同时患有不同疾病,需要服用不同的药物,这就要求医生必须同时了解熟悉不同专科的医药知识。我国传统医学和药学分离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的医药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要培养专业的临床药师,更要在医学生教学培养中增加药学专业知识,尽量避免医生不合理用药发生。

5.提高师资水平

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医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成本远高于其他专业。目前,我国与巨大的招生规模相比,医学教育的成本投入严重不足,医学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在校医学生培养成本逐年下降,师生比的失调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势在必行。其次,要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再教育,为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培養一批具有较高医学素养的专业人员,注重教师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加强教育新技术的应用,培养现代医学教育的优质人才。

6.建立考核机制、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激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和研究,尽可能调动起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应通过多种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如岗前培训、集体备课、导师制等多种方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自己所长。需进一步健全对教师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心,采取教师竞聘上岗制度,使能者上庸者下,让那些想教学、能教学、教好学的教师们得到应有的回报,彻底改变以前教师吃大锅饭、熬资历、混日子的慵懒局面,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使教师树立竞争观念和绩效观念,增强广大教师的职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意识。进一步深化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绩效工资所占比例,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考核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

7.丰富教学方式

大力倡导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参与性教学、问题基础教学(PBL)等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围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启发式教学,以问题解决引导知识理解、掌握与应用,并适时给学生留有思考与想象的空间。注重将科研设想与新成就引入课堂,应用临床知识讲座法,适时介绍医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知识与新成果,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知识传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达到培养创新型、能力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讨论或辩论,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发表不同观点,设置小组讨论室,用投影仪把问题显示在屏幕上,也可以在网上设置虚拟讨论室(QQ群、微信均可),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中学习,在辩论中提高。

8.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快速发展,使医生成为需要付出毕生精力去学习和实践的职业。因此,医学教育的理念更在于培养终生学习者,培养学生终身自我继续学习的意识,教会学生如何质疑解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获取并掌握本专业领域最新技术的方法,为其一生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学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为维护人类生命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杨辉

上一篇:医学院校学籍管理论文下一篇:资产证券化再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