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7

【摘要】目前社会对财政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对财政学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在分析财政学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素质高、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优化财政专业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等具体教改路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财政学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政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1:

谈财政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摘 要:财政改革依托我国良好的经济环境,正有条不紊的持续进行。高校财政学教学结合财政改革的实际情况,正积极的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时代和财政的发展变化,从整体上提升财政学教学质量与效果。本文结合现阶段高效财政学教学的局限性,分析继续推进财政学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财政学; 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践

引言

我国的财政理论与实践在良好、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的支持下,得到了较为明显的进步,这也为高校财政学教学改革创造了前提条件。财政学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在此支持下不断创新,以期能够更好的把握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高等院校结合当前发展的新形势,积极调整财政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把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既要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要适应社会经济和财政的发展变化。作为财经专业的基础课程,财政学教学改革影响着高素质财经人才的有效培养,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因此需要相关人员保持高度的重视,积极推进财政学教学改革。

一、高校财政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作为经济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财政学以西方经济理论为基础,其研究围绕着政府的财政收支,重点从宏观角度进行理论分析。财政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分析政府行为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分析政府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财政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其一是财政学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和把握财政的含义、职能;其二,重点探讨财政支出,特别是政府支出的结构、效率,培养学生分析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能力;其三,财政收入,主要探讨税收制度、国债等;其四,国家预算,要了解我国政府预算的内容,把握当前预算管理体制;最后一个方面分析当前的财政政策,培养学生运用财政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政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财政学知识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问题的敏锐眼光。

二、现阶段高校财政学教学存在的局限性

(一)财政教学的交流互动需要加强

财政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许多院校都按照本校选择的教材开展特色教学。这一过程中,院校之间如果能就财政教学展开高校的交流互动,能够很好的丰富课程内容,取长补短。然而现阶段院校间对于财政教学的交流互动并不到位,没有关注其他院校的财政教学的情况。这也就导致财政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许多院校对自身教学的认识不够到位,不利于财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二)与其他相关专业没有很好的结合

财政学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其他相关专业共同展开教研活动,以期能够丰富财政学教学的内容,使相关专业教学更具贯通性。但是,现阶段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财政学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并没有与相关专业进行很好的融合。在不同的专业中,财政学教学的内容基本相同,没有与其专业良好的结合,并没有充分突出专业特点。这也就造成财政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契合度不顾,不利于专业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单调

传统教学方式尚未完全得到变革,许多院校财政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中以讲授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记笔记。这种教学模式机械性过强,学生很难有饱满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压抑。且由于财政学理论知识较为晦涩,学生在理解和学习时,难免会觉得难度大,理解不到位。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结合案例展开课堂教学讨论与实践,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效甚少。学生听课云里雾里,不能把握相关理论的本质,限制了学生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發展。

(四)理论与实践未能有机结合

高校财政学教学要与财政学理论发展相适应,要以国家政策为引领,紧跟国家号召,紧跟社会经济时代的发展变化。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照本宣科,一味的传授理论知识。现阶段院校财政学教学在案例教学方面需要有所加强。当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不强,学生缺少透过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讲解财政学的概念、职能等内容,没有对新的财政政策进行详细解读,阻碍了财政政策的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而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发展。

(五)没能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伴随着计算机水平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壮大,为高校教学改革创造了有效用具。相较于粉笔和黑板,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极强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然而,当前许多院校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率并不高,没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优势作用。黑板、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任务量。而且,如果课堂内容较多,教师需要反复擦写,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中学生做笔记的速度有很大的差别,这也就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当前的考核体制不够科学完善

当前院校所采取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其中阶段性考试,也就是平时测验和期中考试成绩计入平时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统筹计算,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确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有些院校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分配的不够合理,平时成绩在学生的综合成绩中扮演了过于重要的角色,期末考试成绩的有效性受到影响。许多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但没有缺勤、缺考,期末考试成绩不用及格,也能够达标。而且阶段性测试的考试内容难度并不大,大多是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期末考试前,很多学生“临阵磨枪”,突击备考,尽管最终成绩达标,但学生其实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存在很大的漏洞。

三、探讨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一)各个院校之间要良好交流互动

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丰富财政学教学的提升,提升财政学教学的科学性。加强沟通合作,构建和开发财政学精品课程,为学校学生参与不同院校精品课程打造良好平台。要积极参与交流学习活动,了解其他院校财政学教学的具体情况,积极参与财政学教学的研讨工作,切实有效的提升财政实务工作能力。高校财政院系要积极的引进人才,邀请财政专业认识到校参与讲座,参与院校课程体系构建。要及时的了解财政政策,把握财政政策变化。本校教师可以与其他院校教师合作课题,加强学术交流。

(二)财政学教学要与各专业特点相契合

财政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针对性财政教学活动。例如,对于就业方向是企业管理的学生,教师要加强税收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处理税收问题的能力。对于国际经贸专业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侧重于关税、外贸政策等内容的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适当补充教学内容,把握侧重点,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财政学教学绝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活动。在课堂中,选择一个重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就某一财政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做,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针对某一案例,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探讨,要听从教师的引导。教师和学生都要保持敏锐的眼光,善于发展值得导论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从理论出发,讨论现实的财政问题。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互动。教师要运用案例启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四)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

互聯网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财政学教学要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备工具的应用。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都是当前高校财政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教师要灵活掌握应用,从而有效的节约板书的实践。要通过教学视频、音频等资料,多种感官刺激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财政学的兴趣。

(五)创新课程考核机制

由于现阶段课程考核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校要尽快调整考核机制。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财政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效果,不仅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还要积极组织讨论发言、案例分析、论文作业等多种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在充分的把握学生财政学学习的实际情况的同时,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结束语

高校财政学教学改革,并不仅仅是院校和教师一方的努力,还需要院校学生积极参与配合。院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意见,让学生参与到财政学教学改革中。同时,还要切实把握当前财政学教学的局限,针对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调整措施,为优化推进财政学教学改革做出推动。

参考文献:

[1]章晓雯.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15):167+169.

[2]邓秋柳,洪源,唐明.财政学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78-79.

[3]鲁玉秀.高校《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0):96-97.

[4]周英.谈财政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才智,2020(11):56.

中国人民大学  赵健平

作者:赵健平

财政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关于新形势下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目前社会对财政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对财政学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在分析财政学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素质高、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优化财政专业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等具体教改路径。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改革;财政学课程体系

从财政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在政府机构工作,相当部分学生需要在企事业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和就业形势,如何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对经济人才的需要,有必要对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研究、改革,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1.财政学教学的现状

1.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目前,地方高校通过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财政学课程体系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重形式轻内涵、重单门课程轻体系改革等问题,缺少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1专业课程的内部结构存在问题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也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如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1.1.2与学科基础课程的协调性较差

财政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初级课程,但中级、高级经济学中的一些经济理论或分析方法正是许多财政问题分析所必备的,如税收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最优税制设计等。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大大降低了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

1.2 教学模式单调以及现代化运用不充分

目前财政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考笔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采用案例教学、讨论课等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听课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对财政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

财政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重书本、轻实践,只是将教材内容加以补充和修正后直接介绍给学生,很少利用书本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如在讲课中,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收支部分所占比重较大,财政政策部分所占比重很小,而财政政策恰恰是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这是在授课中常常忽略的问题。

1.4 考核比较单一

目前现行的课程考核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院教学管理部门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3∶7的比例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这意味着成绩的高低仍然取决于死记硬背的功底。这种考核方法极易造成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期末考试时采取复印笔记、临时突击的办法,学生虽然可以取得高分,但体现不出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1.5 缺乏对外交流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校际间缺乏交流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一些学校有很多对口支援的名校教师,但同其他院校的师生进行交流依旧很不频繁,也缺乏与从事财政实务工作者的联系,很少聘请专家做学术报告或参加财政理论研讨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2.财政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2.1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质量工程”对各高校提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的新要求,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2.1.1整合专业课程内部结构

为了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各门专业课教材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在所难免,因此应在讲授过程中予以协调与分工。尽可能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稳定性,同时使各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更为明确。具体来说可以依据理论与制度两大模块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

2.1.2协调财政学各专业基础课的内容

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本科层次)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等。

2.1.3強化“史论结合”课程

“史论结合”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不能只讲历史,应该做到“史论结合”。如:采用专题性质的讲授,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加强财政史类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

2.2 改善教学模式和加强对现代化的运用

当前高等教育逐步趋向学科的多元化和综合化,传统的静态、线性的课程已经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要实行动态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强化学科间的渗透、交融,使学生吸收有用知识的形式为辐射型的。课堂教学是所有课程参与者共同开发和创造、共同构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权威转变为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合作者,要树立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知识生成方式的选择的自我调控等方面的主体身份。

2.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时代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去创造财富,用所学知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要求教师不能只顾着课本上的内容来讲理论,还要把实践有效的融合进课堂中去。比如对当前财政政策的分析,如何运用政策指导实践,这是衔接理论和实践很好的桥梁,也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4 进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逐步降低闭卷考试的比重甚至取消闭卷考试,采用讨论发言、写论文、分析或编写案例等方式,使成绩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来决定,让考核多元化,考试多次化。如:平时发言式,根据热点即兴出题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言,以检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小论文形式,要求每位学生在认真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以检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进行案例分析,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自编案例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考试,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5 加强对外交流

应该加强学校内部课程间的交流,同时创造机会多和其他院校交流。这样不仅能拓宽师生的视野,也能吸收别的院校的优秀经验和科学方法。可以聘请资深的财政工作人员作报告、讲座或任教,这将对财政学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财政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比较繁冗的工程,不仅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以及来自学生的主动配合和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优秀的财政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伟,张国富.财政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3-44.

[2]张晋武、刘连环等.地方院校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10).

作者:杨帆

财政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关于民族院校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财政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中的基础课程,当前民族院校的财政学课程教学存在一些误区,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等基本应用能力,在分析民族学院财政学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改变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和实行小论文写作等具体的教改路径。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改革

经济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新时期高等院校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方式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素质教育转变。作为民族学院的经济学院,一方面要结合民族地方的实际,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进步服务,培养适应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发达地区的大学教育水平接轨,不断满足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完成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财政学教改研究的现实意义

目前,财政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其经济理论与时俱进,发生了许多变化;同时从学生就业情况看,现在民族地区对大学生就业也实行双向选择,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在政府机构工作,相当部分学生需要在企事业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和就业形势,如何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西藏和内地对经济人才的需要,有必要对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研究、改革,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二、民院财政学教学的现状

1.课程设置安排科学性不足。由于财政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主要讲授财政概念、政府职能、政府财政收支、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财政政策等基本理论。但是目前我们学院在课程安排上还不太科学。如已经开设的财政学,可其基础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没开设;基础会计开设在财政学的后面,使得在讲授财政学知识的同时必须弥补宏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这样就不能使知识形成很好的连续性,在逻辑性上不够清晰。

2.学生学习大环境较差、传统教学模式作用较小。我们是个民族院校,生源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而其中藏族生源占到了一半左右。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使得学生文化基础整体偏弱,并且有些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差异性很大,有的学生甚至到大学才开始学习说简单的汉语。这样,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很长时间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从而就使学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自信心,陷入“听不懂—不想听—讨厌听”的恶性循环中去,这给我们的财政学后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3.考核比较单一。目前我院现行的课程考核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院教学管理部门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3∶7的比例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这就意味着成绩的高低仍然取决于死记硬背的功底了。这种考核方法极易造成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期末考试时采取复印笔记、临时突击的办法,学生虽然可以取得高分,但体现不出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4.教学模式单调以及现代化运用不充分。就目前来看,财政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考笔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采用案例教学、讨论课等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听课时感到枯燥乏味,对财政学理论知识理解不深,甚至不理解。在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下,学生缺乏对财政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内容太偏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具体教学内容重书本、轻实践,只是将教材内容加以补充和修正后直接介绍给学生,很少利用书本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因此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课中,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收支部分所占比重较大,财政政策部分所占比重很小,而财政政策恰恰是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这是教师在授课中常常忽略的问题。而且没有把学生自觉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观念培养起来,所以,致使学生就只知道课本上的理论,不知道用理论去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政策,这样对我们理解政策和运用政策创造价值大大地打了折扣,根本没法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来创造价值,这一点是我们目前教学方面一大难题,也是一大焦点。

6.缺乏一定的课程间的交流。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校际间缺乏交流是不争的事实。在我们学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有很多对口支援的名校教师,但同其他院校的师生进行交流依旧很不频繁,也缺乏与从事财政实务工作者的联系,很少聘请专家做学术报告或参加财政理论研讨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财政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基于我们民院财政学的教学现状和一些问题,有必要对财政学课程的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的主动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设置科学化。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在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结课后,于会计、税收、财务管理等专业课开课之前开设,使得课程在安排上能够前后相衔接,知识的传授具有连续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课程的设置安排情况,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课程安排科学,那么将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没有那么吃力,学生在学习财政学过程中也没那么费劲。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财政学的热爱,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财政学教学的质量。

2.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心、自信心。“学生的职责是让家庭、社会精彩,老师的职责是让学生精彩”,能否建立起高水平、有爱心、责任心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同时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了解、熟悉最新的理论和实务动态。最后,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求知欲,表现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

3.进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成绩考核上,要适合学院的特殊情况,且又不乏能真正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逐步降低闭卷考试的比重甚至取消闭卷考试,采用讨论发言、写论文、分析或编写案例等方式,使成绩不能只靠死记硬背的考试来决定,让考核多元化,考试多次化。如:平时发言式,根据热点即兴出题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言,以检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小论文形式,要求每位学生在认真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以检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进行案例分析,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自编案例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考试,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整个学习过程至少要经过四五次考核,根据几次考核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防止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4.改善教学模式和加强对现代化的运用。目前,我校基本上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也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加之,财政学课程的网络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网络上有税收、国家预算、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大量图标、数字资料,这为更好地了解最新的财政方面信息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因此,采用多媒体授课与传统的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应该能使教学效果更加良好。

5.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时代的学习,在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如何用理论知识去创造财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用所学知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只顾着课本上的内容来讲理论,还要把实践有效的融合进课堂中去。比如对当前的财政政策的分析和理解,这是衔接理论和实践很好的桥梁,分析如何把握政策和运用政策指导实践有很好的帮助,也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6.加强课程间的交流。我们是民族院校,较其他内地学校之间有自己的特点,较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也有所不同,我们学校有我们的劣势同时也有很多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学校内部课程间的交流,同时创造机会多和其他院校间交流。这样不仅能拓宽师生的视野,也能吸收别的院校的优秀经验和科学方法。利用好名校对我们学校的对口支援这一资源,但是这个程度远远不够,而且有效利用不足,还得继续加强,同时可以聘请资深的财政工作人员来作报告、讲座或任教,这将对我们财政学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财政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比较繁冗的工程,不仅需要从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以及来自学生的主动配合和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优秀的财政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伟,张国富.财政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3-44.

[2]张爱龙.关于财政学课程设计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11-13.

[3]赵淑杰.新时期高校财政学课程改革思路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2):52-54.

[4]周春英.关于高校中国财政史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2007,(7):82-86.

[5]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陈爱东,贺艳霞

上一篇:经济立法权法律论文下一篇:大学行政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