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效率型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寻创新型的教育模式。而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重要课程的小学语文,也应力求找到更加高效的教育策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文章将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策略为主要内容进行讨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提升效率型教学小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提升效率型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1: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索

【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我国教育的重点也从文化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随着教育环境和信息化社会的深度融合,教育模式也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改变。语文是小学学习的关键科目,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代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并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教育观念    教育模式    小学语文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

一、小学语文特点分析

现如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十分迅猛,小学语文课教学方式改革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然而改革的前提是一定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这样才能明确正确的改革方向。小学语文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且语文学习也能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做好铺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科目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帮助语文教学方式现代化发展。

二、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会稍微容易理解一些。但是教学内容的单一、传统的文字介绍很容易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改变了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多样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育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定位,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对未知的知识充满好奇和期待,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保障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往往老师是课堂的主体,进行知识点的讲述,学会只是被动地听课,接收知识点。学习流程和学习活动全是听从老师安排。但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模式,帮助改变老师和学生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丰富了教学内容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老师授课的侧重点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知识点介绍主要以板书为主,影响了知识点的扩充和深入。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帮助老师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增加了师生间的课堂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间缺少深入交流,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想法。新型教育模式能够改变师生交往方式,增加师生间的了解和互动。教学本身就是师生间进行交流和共同进步的过程。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好奇和疑问。通過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变革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变革。老师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讲课方式,更不局限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化教学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难发现,仍然出现了一些误区和问题:

(一)排斥现代化教学方式

大多数资历较老的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了传统教育方式,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并不接受这种新型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会产生一定的排斥,仍然坚持板书和语言教学。并没有将传统教育方法和信息化教育进行有效融合。认为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多此一举,只要自己把相关知识点讲授清楚就没有问题,不需要刻意改变教学方式,忽视了社会的发展和对教学方法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全盘接收,不会灵活运用

与上述内容相反的情况是,有的老师对于信息化教育方法全盘接收,没有考虑到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和学生情况。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板书讲解和语言介绍,但是其内容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信息化教学则能够将文字转化成图片、音频、视频,将僵硬的知识变得生动。比起传统教育方式更受到学生的喜爱,但却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化教学都各有利弊。老师应该取长补短,将两种教学方式灵活融合起来。

(三)敷衍了事,忽视教学内容

有些老师由于认识不全面,对相关信息设备的熟练操作程度不足,很容易为了顺应信息化教育改革而忽视本质问题。没有系统、全面地分析当前的教学需要和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造成实际教学效果与理论差距较大。老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也没有熟练操作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并不能很好地通过有关设备阐述课程内容,对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产生很大影响。

(四)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有的老师只是根据教学要求加入了信息化教学,但是却没有改变教学思想。依然是老师为主体,主导学生的学习。忽视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问题、心理状态等问题,没有因材施教,只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授课流程走,只不过是从老师的板书讲解变成了信息化设备讲解,实际上传统的授课模式并没有改变。学生囫囵吞枣、不解其意,只是一味地接受灌输,并没有很好地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五)学校相关信息化设备投入量不足,没有提起相关重视

由于信息设备投入巨大,由于学校能力不足或者是政府支持不到位,使得很多无法达到这一要求,造成老师和学生无法享受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便利。

另一方面,由于有关学校对信息化教育认识不足,虽然根据社会和政府要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投入了大量设备,但是只做了表面文章,并没有积极投入使用,很多价格昂贵的设备只是安装,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严重地造成了资金浪费,同时也影响了信息化语文教学的进程。

四、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提出的建议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色彩丰富,故事生动形象,最适合采用信息化设备进行语文教学。老师应该更新思想、提升能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会用更现代化的设备进行语文教学,把语言文字变为更加通俗易懂、生动的图画,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氛围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以下是本人提出的几个建议:

(一)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年龄限制,一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不足,对课文中的很多知识和介绍还没有认识和了解,通过单纯的文字介绍,无法与学生形成共情,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很不利。比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中,很多学生对于文中的动物还没有进行过多的了解和接触,更不用提观察动物的脚掌形状。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只是老师带领学生会读课文内容,能够答对相关问题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也并没有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老师可以在讲到相应的动物时,可以在投影设备上播放出相关动物的图片,和它们的脚掌图片,让学生对该动物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帮助学生辅助进行课堂记忆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課堂学习效率。

(二)提高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面对信息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老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了解相关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将信息技术能够灵活运用到教学课堂设计中来。从观念上接受和适应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提升老师的信息设备操作和掌握能力,这样才能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创造稳定的教学环境。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是用来教授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更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自主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和思维扩展,这对于今后其他科目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优点和便捷条件,重视信息化教育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各方面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全方位学习和发展。

(四)学校要加大相关投入,重视信息化语文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能够直接表现出该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深度。信息化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和相关投影设备等,学校要和政府进行配合,完善相关设施的建设,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坚实基础。

不仅要建设好,还要利用好,保证相关设备能够投入到语文和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统一放到专门的教室但是却不使用,防止出现资源浪费。

(五)加大信息化教学宣传力度

有的老师对信息化教学方式不接受、不了解,主要原因是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多便利。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对信息化教学提高重视的同时还能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更好更快发展。

五、结束语

虽然信息化教育对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对有的老师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它却能够带动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改革,不仅要学会使用各种信息设备,更是要借助这个便利条件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成绩和综合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向荣.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122.

[2]张锡国.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9):18-19.

[3]张卓珍.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电子测试,2016(19):184+144.

[4]高明华.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65.

作者:张胜利

提升效率型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2: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寻创新型的教育模式。而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重要课程的小学语文,也应力求找到更加高效的教育策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文章将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策略为主要内容进行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38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个时候是发展能力、培养道德修养、积累知识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结合新课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正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行更好的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缺乏必要的学习内驱力,在学习中很难把握学习的目标,容易失去方向感。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都会忽视它的重要性,出现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如果这时教师仍然采用不适应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就使得本就不积极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消极,从而难以提起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单一

在傳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常采取灌输式的单向讲解法,不顾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而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虽然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新课改理念的先进性,部分教师也试图在教学中进行改进,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然难以把握新课改理念的精髓,从而始终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1]。

(三)课堂氛围沉闷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他们保持安静,维护课堂秩序,就导致他们在课堂中无法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也缺乏必要的互动,课堂氛围自然比较沉闷。

二、新课改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构建语文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源动力,只有他们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并保持下去,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升,反之就会使课堂沉闷、教学效率低下,而在语文教学中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有效手段,能够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度不够,偏重教材内容的解读,很少为学生创设情境,这就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减缓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进程。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不断将文字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如果能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全面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有限的精力化为无限的学习动力[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精心制订教学计划,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语文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入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和故事情境等,增加语文教学的形式,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实行分层教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才能建设小学语文新型课堂,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然而,在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统一的标准、运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进行统一化的教学,没有关注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水平的差异,导致学困生认为语文教学内容过难,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脚步,而学优生又认为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逐渐失去兴趣,这就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低下。因此,为了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使不同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实行教学策略的导向目标,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态度等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制订上就开始分层规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适合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不同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变化改变对应的教学方案,使得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建立合作小组,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实现高效学习必备的一种能力,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下,才能更加深入地挖掘和理解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在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不断发展语文思维以及运用语文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3]。但是部分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时,没有真正将合作学习的理念传达给学生,也没有关注合作学习的引入时机,在一些简单的自主学习内容中插入合作小组进行讨论,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所以,为了建设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在综合考量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后,建立合作小组,使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实力保持均衡,并在恰当的时机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让他们在矛盾的冲撞下,逐渐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语文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合作小组的引入时机,如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建立小组,使课前导入阶段充满活力,还可以在课中教学的重难点中实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四)合理进行课堂互动,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实施教学过程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使得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而有效的课堂互动是营造教学环境的根本前提,同时在新课改中也对课堂互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落实阶段,教师没有准确的把握住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构建教学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误区:一是为了达到对课堂绝对掌控的目的而采取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沉闷的氛围中逐渐丧失兴趣。而是错误解读教学环境的作用,认为只要学生活跃起来就实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从而忽视了对课堂的主导和管理。因此,为了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让学生在轻松但又不混乱的环境中逐渐增强语文学习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合理的课堂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互帮互助中逐渐增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而这种互动教学法并不是漫无目的的,也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它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前提的有效互动,所以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互动技巧,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实现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从而达到升华文本主题的目的。

(五)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

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要求学生增长见识、拓宽学习范围的课程,只有不断在教材基础上进行延伸,才能深化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领会文本精神,而在延伸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而在当前教学中,教师在引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往往采取过于单一的形式,将多媒体视作唯一的教学手段,忽视了其他先进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所以,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知识积累,教师可以全面了解现代教学技术的类型,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现代教学技术,以适合小学生直观思维的形式展示语文知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现代教学技术的功效,从而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宽他们的语文视野,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4]。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使用不同的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比如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时就可以在网络交流平台中上传微课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六)创建多元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最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反之,则会阻碍他们的进步。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一直使用单一的结果评价方式,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方式,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向更加公平、合理的道路前进。所以,教师可以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方面出发,建设适合小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如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进行适当的扩充,从传统模式中教师评价为主体转化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然后在评价方式上,也可以从单纯的结果评价转化为形成式评价与总结式评价相结合,使科学合理的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结语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一切以他们的需求为出发点,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做准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银花.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汉字文化,2019(16):141.

[2]魏學进.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9(4):117.

[3]张小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5):25.

[4]李虎.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2):253.

作者:高桂琴

提升效率型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3:

优化科组效能 提升教师教学领导力

摘 要:提升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对深化学校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力优化学校科组效能,发挥团队合力,充分发掘教师自身潜在资源、促进教师素养成长,最大化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进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效益。

关键词:科组效能;教师;教学领导力

一、构建学习型科组,提升教师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多读书,提高专业素养

“学习是教师职业内在的专业要求。”课程在不断发展,学生知识积累迅速,教育者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坚持自觉自主学习,在研修中不断成长,不断改进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形成一定的教学智慧。在语文大阅读背景下,小学語文教师更要进行课外阅读,做好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读的课外读物,自己必须读得更多、更深入。教师也需要做读书笔记,结合教学工作写总结。我们科组定期举行“与文同行”读书心得座谈会、教育理论交流会等活动,通过交流自学方法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集体学习,共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我们科组每周都定期集中学习,开设“语文沙龙”,学习新理论、开展新研究,科组长、各备课组长常做相关专题讲座。2016年,我们科组引进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负责人收集整理了有关理论书刊、专题培训、视频资料等,连续组织了两个月的集体学习,并先后派出教师到茂名龙岭学校学习和广州观摩培训,多次邀请了省市级专家到校进行集体的理论实践“指导学”。经过集体不懈学习,统一了方向,深化了内涵,全体语文教师在学习研究“翻转课堂”这一陌生教学模式上取得了事半功倍效果,并使之在语文课堂快速铺开。

二、创建特色科组,提升教师执行力

(一)强化管理系统

在科组常态化日常管理中,构建科组长、各级备课组长、语文教师的管理网络,细化管理条则、明确岗位、强化过程,严格精细化各项常规工作。例如将教学的“五件套”(备课、课堂教学、听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都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和评估细则》中上墙。其中“备课”规定超前教案,教案规范化,有三维目标、备学情、备教法、备板书等“五备”,课后反思,备课组要备两套“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及共享课件……各教师公开课及听课实行量化管理,写话、周记、作文等都有量化要求,开展“优秀课例”“优秀课件”“优秀教学反思”等的评比。实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制定“提优补差”措施,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执行力。

(二)民主决策,坚决执行

科组的各类活动,尤其是特色事项,都开展充分讨论,形成决策,打造了一套“计划—讨论—落实—检查—总结”的科组工作过程化的制度。2013年,结合学校部署,经过科组全员探讨,一致决定开展“小学生诗歌创作”校本课程。首先由科组长和几位诗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拟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方案,经过多次集体讨论修订后实施,教师们分工落实了编写诗歌课程、开设诗歌讲座,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举行了“诗歌节”,出版了《小小诗人》诗歌校刊。督导组全程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最后科组长总结了经验与教训。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执行力,集体智慧的共舞,让教师们的才华得到舒展,催生了学生写诗歌的热情。《天空》《天暗下来了》等多首儿童诗先后在广东省诗歌节现场决赛中获得特等奖(每年全省仅10名),我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优秀示范校”。

三、打造科研科组,提升教师教研力

(一)集体备课

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研读课标及专业理论书籍,研读学生,形成教师常态研究团队。结合教学内容,每节课都按照公开课的标准研究课型,精雕细琢,以设计“教学案例”为基点,采用学习单、思维导图等研究策略,以当值负责人说课为预设,诊断评价,交流完善导学案、课件,开发教学展示案例,重点研究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表达力”“质疑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小课题研究

保持“问题即课题”的教育研究意识,汇总归类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突出关键性问题。以小团队分解、专题合作策略,开展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实现研究与实践一体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小课题研讨探究活动,以团队优势破解困扰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比如研究“课前三分钟美文诵读”课题,组团的4位教师从“精选美文—学生诵读—师生赏析”策略,详细探讨了每一环节的方法。研究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的方式形成指引,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三)主题教研活动

把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系统问题确立为主题明确的专题教研,教师从问题出发,发挥集体智慧,整理小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展开行动研究,变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学行为,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沉淀为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们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各年级的主题教研,推动教师探讨新方法,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提高教学效果,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与科研素养。

四、团结协作共享,提升教师合作力

(一)名师引领,众行致远

“一枝独秀不是春。”名师是教学标杆,是不可多得的财富,重视名师才华,大力营造名师引领氛围,培植名师情怀,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展示名师足迹,欣赏名师课堂,聆听名师讲座,培育广大教师学名师、仿名师,积极进取、努力钻研的志气。不但要展示名师的专业技能,更要弘扬名师的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开展名师示范引领活动,组建学校名师工作室,以优秀具体课例来诠释有效教学的理念,推动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展现名师的教育思想,从教师的理论修炼、专业能力、钻研积极性、团结协作等方面为科组教师指引科学发展的方向,激励前行,克服职业倦怠,最大化提升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价值。

(二)青蓝结对,团队带教

整合师资力量,促进共同体一体发展,安排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同行,共同成长。“师傅”分享教学和管理经验,进行示范课展示,指导“徒弟”备好课,跟进徒弟的上课情况,及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协助他们寻找良好的解决方案。我们科组注重团队力量,秉行“传、帮、带”,有求必应,授之以渔,辅助积累,言传身教、坦诚相待地辅助青年教师上好展示课、汇报课,并借各类公开课契机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实现集体的研讨带动个人的行为、集体的感召影响个体的转变的“团队带教”效应。

(三)分工协同,共享成长

“众人拾柴火焰高。”團队精诚合作,共同磋商教学方案,分享教学思路,探讨教学疑难、教学策略,资源共享。我们科组注重磨课,借各类赛事契机,发扬“合作共进”精神,动员全体教师参与磨课的全过程,促使教师加强合作、互启互研互学,达到“一人参赛,人人有收获”的目的。首先分工协作,进言献策,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组教师负责设计导学案,精通电脑的教师实时制作课件,擅长美工的教师制作教具和板书设计,还有的教师负责录入教案、搜集资料……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帮助参赛者备课。然后一起观课、评课,集思广益,斟酌语言、考究表情动作,精益求精,直至亲自示范模拟授课。设平台,人人得以做贡献;懂得点赞,认可和激励团队中的优秀者;集体共生,赢得成长。

总之,提升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是学校发展的基石。用心经营,优化科组的效能,构造平台,生成1+1>2效应,畅通教师专业成长的通道,培养拥有大批追随者的有教学领导力的语文教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愿景。

参考文献:

[1]苏美.教师教学领导探微[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宋宏福.教师能力建设机制与策略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2).

[3]李飞.开发教师领导力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2010(07).

[4]杜小宜,叶凤良.提高中小学教师领导力——促进有效教学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YQJK31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蒋思琴

上一篇:环境历史生态危机管理论文下一篇:城镇居民消费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