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教学处理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要努力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有效而且高效,我们应该重视以下环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清晰授课,有效落实、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效落实这一环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三味书屋教学处理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三味书屋教学处理管理论文 篇1:

让教学与管理在课堂上交汇

我们要研究课堂管理的科学或艺术,首先得搞清课堂是什么,课堂究竟有哪些基本特点,因为课堂管理的所有措施,都必须符合这些基本特点。我们许多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屡屡受挫,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搞清课堂的基本特点,以致他的管理措施违背了课堂的本性。

下面我先谈谈课堂的第一个特点:课堂是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交汇之处。

古代的老师,几乎没有什么管理的任务。翻遍《论语》,见不到孔子搞检查评比,他也不提“课堂纪律”,因为那时并没有今日意义上的课堂。鲁迅是现代人,可是他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也基本上没遇到什么管理。几个小孩儿,一个老先生,没有班干部,不评三好生,学生还可以偷偷溜出课堂去花园玩。老师自己读书入了迷,等回过神来发现屋子空空,遂大叫一声:“人都哪里去了!”各位学童赶快分批次回来,这就算是“管理”了。这样当老师真是很爽,单是没有催命般的、没完没了的检查评比竞赛,就让人羡慕死了。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可以说,管理是教育者的一种额外负担,管理是对教育的冲击。

但管理却是今日教育者的基本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有了班级,而且班级人数这么多。几十个学生挤在一间屋子里,按计划完成某种任务,如果没有管理,那教室就成了“猴山”,后果太可怕了。可见,教育和管理是被迫成亲的,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无法离异。课堂就这样成了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交汇之处。

其实教育教学与管理是两股劲儿。教育教学是慢功,管理是急活;教育教学本质上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管理,本质上是要完成管理者的预定目标;教育是要启发学生主动成长,而管理一般都是自上而下施加压力。上级总是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我国更有官本位的传统),所以管理介入教育之后,很快就“后来居上”了。综观今日之学校教育,管理色彩普遍要比教育色彩更浓重:老师每天穷于应对上级的检查评比竞赛之类,教育教学时间被严重侵占,有些老师连备课都无法深入,更不用说进修了。所以,适当淡化行政色彩和管理色彩,是有关领导应该研究的课题。

然而此事也不能全怪上级,确实也有不少教师缺乏管理能力。管理有管理的逻辑,缺乏管理能力的教师在学校里很痛苦,即使有教学能力也发挥不出来——他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新教师走进校门,劈头遇到的问题往往也是管理问题,师范学校并没有教他们这门学问,只好学老教师的样,自己摸索。当班主任最能锻炼教师的管理能力,所以我主张新教师都至少要当几年班主任,否则教学也困难。

教育教学与管理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也有相互支撑的一面。谁都明白,没有适当的管理,就不能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时大家也知道,教师如果教学水平高、课讲得漂亮、能吸引学生,则管理就相对容易得多。最优秀的教师课堂上甚至不存在管理问题,他一开口,学生就都被吸引住了。好的管理有教育功能,好的教育教学也有管理功能。把管理与教育教学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当然,把二者混为一谈也不行,那样几乎必然导致管理侵犯和压倒教育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交汇之处,二者既矛盾又互相支撑。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呢?

1.把管理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

要提高管理效率,必须学习管理科学和艺术。管理是一门学问,不是光靠卖力气或者使劲爱学生什么就能行的。管什么,不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谁来管,怎么个管法,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有很多老师常发牢骚说“不敢管学生”,有人就指出:“不敢管”后面可能隐藏着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不会管”。人是容易欺骗自己的。所谓“不敢管”,其实潜台词是:“只要你们给我创造‘敢管’的条件,我就一定能管好。”这样,责任就都推给别人了,而自己的业务能力呢,则被自己拐弯抹角地、充分地肯定了,明显地属于“自我感觉良好”,把自己给骗了。这些老师应该问问自己:“在同样‘不敢管’的境遇下,为什么有些老师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呢?”这样,才会促使自己进步。

2.管理者必须有大局意识

课堂管理的要点是教师必须有大局意识,也就是说,他应该首先关注班里大多数学生,关注课堂的整体情况,不要被个别学生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不要忘记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我们常常见到有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但是并未影响他人,或者对他人影响较小,这时候管一管也是必要的,但应点到为止,速战速决,不可和学生较劲。估计某个学生难缠,宁可先不理他。我们经常见到有的老师为了不大的事情与学生冲突,情绪失控,没完没了,影响整个教学进程,这很容易招致多数同学的不满,降低威信,相当不值得。很多老师只知道自己说话学生不听会降低威信,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地要把个别学生压下去,他们不懂得:教师和个别学生纠缠起来置多数同学于不顾,只能更降低威信。相反,有时不与孩子一般见识倒能提高威信。当然,我说的不是过分迁就和无限制的退让。

3.台上管理,台下教育

教育是慢功,个别教育不适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课上教训某个学生,让全班同学“陪绑”,这不是聪明办法。比如某个学生迟到,教师批评他5分钟,这对全班绝大多数从来不迟到的学生是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公平。这种情况一般简单询问一下就可以了,或者连问都不问,先让他回座位听课,课下再询问不迟。教师非要当场问个究竟,分个是非,非要立马让迟到者提高觉悟,这本身就是糊涂。万一碰上个硬茬儿,顶撞起来,又是一场“师生大战”。这时候讲课要紧,全班要紧。我主张遇到类似情况(在课堂管理中类似情况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都尽可能不去当时解决。这就是我所谓的“台上管理,台下教育”,把教育放在事后、放在课下进行。

4.先管理,后教育

有些学生的行为震动全班,弄得课无法上下去,教师只好停下课来处理。但此时也要注意,一般不宜当场来更多说教。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该暂时息事宁人,稳住局面,否则又可能陷进去。比如两个学生打起来了,教师只要把他们分开,让他们不再打下去就好,不宜当时开庭审案。经验证明,当时就想分清是非,不但会耽误教学时间,而且大家都在气头上,冷静不下来,结果会越闹越凶。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暂时稳住局面,真正解决思想问题不能靠管理,而要靠事后的对症下药。课堂上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可以依据“先管理,后教育”的原则来处理。也就是说,优秀教师上课的时候心里想的主要是教学,直接的(与“熏陶”“引导”“榜样”“暗示”等相区别)“教育”工作尤其是个别生教育工作,一般不放在课堂上进行。

5.对管理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些教师总是幻想先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鸦雀无声,然后再从容教学,许多学校领导也这样要求。其实,这是一种机械论,静态思维,把管理和教学割裂了。事实上管理和教学是同步进行的。老师教课不吸引学生,凭什么要求学生注意听讲?说句实话,如果你讲课枯燥无味,没什么水平,学生不捣乱就不错了,不能要求更高,否则就不近人情,也不符合儿童心理。我感觉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对管理期望值太高,总打算“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这个口号或许在企业是合理的,对于教育,不能这样机械理解。

比如说纪律吧。纪律是一种规范。凡属规范,都有封闭性,它为人们的活动提供某种保证,但却不是活动本身。纪律没有灵魂,纪律本身不生产任何东西,纪律本身没有什么创造性。用工业来比喻,纪律不是动力;用农业来比喻,纪律不是水肥。纪律是保障,不是魔杖。成长绝不是奉命完成的。任何生命本身都有一种内在的成长冲动,不可遏制。认为人不逼就不会成长,不逼就不会思考,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和曲解。人不学习就不能成长,但学习首先应该是主动的,而不是被迫的(不排除被迫的成分,但主动学习才是主旋律)。为什么现在学生厌学率这样高?因为我们总是逼着他们学。为什么要“逼”?通常现成的标准答案是——因为学生不逼不学。其实不逼也完全能学,而且可以学得更好,只是我们没这本事而已。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方面太外行了,本领太欠缺了,所以只能干自己最拿手的活计——逼迫。逼迫只能产生厌恶,厌恶之后会更不自觉,于是只好加大逼迫的力度,如此恶性循环,一直到崩溃。这不是我们周围常见的镜头吗?实际我们是耍了一个花招儿,把自己给骗了。我们把自己的专业能力不高,说成是“不这样不行”,于是就把责任推给学生了。

不要对管理期望值过高,不要期望管理产生很多很多效果,不要迷信管理。千万不要以为学生什么优点都是“管”出来,那样想,在教育方面就太外行了。孔子有72个优秀生,哪个是“管”出来的?

6.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方面来

在战略上,应该逐步地、尽可能减少分配在管理方面的精力,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方面来。这是一个努力方向。

我们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一个重要标准是看他用在管理方面的精力占多大比例。教师投入管理方面的精力比例过大,证明他“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显然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说到底,教师本质上是个教育者,而不是管理者,他应该更像一个专业人员,而不是一个“官儿”。须知:越是忙于管理,离教师的本色越远。一旦校长和教师都具有这样的认识,管理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许多老师一谈到管理就讨招,似乎只要人家告诉他一些招数,他照着做,管理能力就提高了。有些校长也是这样,到外面参观访问,听说一个新的管理方法,拿回来就往自己学校用。这只是在强化自己“鹦鹉学舌”的坏习惯,不是真正的学习。提高管理能力,首先是在整体上要对管理有明晰的认识,只有零碎的技巧是不行的。就好像一个人下棋总体水平低,则即使偶尔学了几招妙棋,甚至因此赢个一盘两盘的,也改变不了他经常输棋的命运。

课堂上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关系问题很复杂,需要不断研究,以上只是初步的想法,仅供老师们参考。

(责 编 若 洋)

作者:王晓春

三味书屋教学处理管理论文 篇2:

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摘要:要努力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有效而且高效,我们应该重视以下环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清晰授课,有效落实、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效落实这一环节。

关键词:有效;目标;落实;管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常常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甚至有时还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讲话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有时则削弱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常常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比较困难。阅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后,笔者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笔者认为教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创设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须达到以下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清晰授课,有效落实,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目标明确

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教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科打诨,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内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可以的。如教《出师表》一文,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教师吟诵并解释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美诸葛亮及《出师表》的诗句,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管仲)乐(乐毅)盖有余。”(《武侯书堂》)“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讲解三顾茅庐和白帝托孤的故事,都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但如果再东拉西扯其他诸如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等故事,漫无目的地讲故事、炫耀知识、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引导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二、重点突出

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

三、方法得当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

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意地把“园”字和“屋”留出大面积空白,以便学生发挥填写)

提问:这个题目哪个词让你最感兴趣?

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了三味书屋,实际上表现的内容却非常多,可以说是从乐园走到了书斋,(同时在“园”字中板书“乐园”一个词,在“屋”字中板书“书斋”一个词),那你们还从这两个地方读出了哪些感受呢?(意在引导学生自己来解读文本,)能把你的感受也归纳出来吗?

让学生上黑板来板书他对两个地方的感受,并说说是从书中哪些内容读出这种感受的。(学生可能会写是从快乐走到了痛苦,或从自由走到了束缚等)。学生写的词语所代表的认识和感受,不一定被认同,学生之间可能对彼此的认识有争议,教师要鼓励大家质疑,不求意见的统一,只求言之成理即可。

在学生尽情陈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后,自然结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准备把自己的学习乐园建成什么样子?

课后练习:与鲁迅比一比童年,看一看有无快乐值得收藏?

说明:这一活动优点有四方面:1. 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自己去熟悉,解读文本,并形成自己的认识;2.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创造能力;3. 让学生在彼此质疑中学会自己独立的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一活动意在完全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中,以学生为主体,去自由的领悟课文内容,特别是学生所概括的这两个词,就是他对课文主题的一种理解,只要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特别要指出的是,不必按照教参,一定要把学生拉入封建私塾教育的框架中。学生所探究的主题,可以站在现代的角度,与教参不同。

这样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来理解、探究课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参与欲望,扩广参与面,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语文课怎么会不别开生面、轻松自由、魅力无穷呢?

四、清晰授课

教师在上课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言语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大方、清楚,如果教师的表达富有感情、动人,那么效果就更好,在讲到一些重要的内容时,教师表达的速度要放慢,有些字、句不妨重复陈述一遍,表达的不同知识点之间最好有停顿,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应同样要求学生表达清晰,让全班学生听清楚,表达要避免自顾自地独白,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抓住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教师的思想和情感与学生沟通。

对于教师,要做到清晰授课,就要求在课前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钻研语文新课标,通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的整体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仔细阅读领会教学参考书,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体系,掌握其中心内容,确定教学目的,考虑教材的组织和处理。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前要对所讲授内容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师自身对知识有宏观和微观上的把握,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在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有要求教师在平时要苦练基本功,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准确的转变为学生能够理解领会的语言并表达出来。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总要有一个反应时间段,而教师清晰的表达,可以大大缩减转化的时间。通过教师清晰的讲授引导,形成学生较清晰的科学的知识脉络。又需要教师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不同的阐述方法,从知识的其他角度入手,进行再次论述。这样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才会在学生脑海里生根发芽。有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语言的清晰表达,要达到清晰授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利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

五、有效落实

落实1:环节

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教学环节过于繁琐。

一节课,教师能组织学生把一两个问题解决好就完全可以了,不必为面面俱到而处处浅尝辄止。

减少课堂环节,教师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是要对教学目标有整体的把握。

第二是心中有学生。

落实2:动笔

课堂上的“动笔”决不仅仅指的是记笔记,而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思维过程中进行表达训练,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思维量;2. 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3. 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表达更具个性特点;4. 强化了表达能力;5. 减少了学生的课后作业,给学生减轻负担。

“写”的内容包括:(1)记录精彩表达;(2)小组活动前的“写”;(3)写出对课文或问题的理解;(4)课堂上表达、迁移的训练;(5)课堂上的疑问。

课堂上的“写”不要长篇宏论,不需占用学生的专门的时间。这个“写”的目的是落实课堂学习的结果,强化思维、训练表达、积累思想。强调课堂上的写,决不是不要讨论,不要发言,更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一定要动笔。笔者只是觉得一节课如果连一次有思维质量的“写”都没有,显然是有些遗憾的。

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课堂秩序好,做到组织严密。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应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用尽量浅显的方式来揭示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课题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语文课上得有效,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枫香中学 563112)

作者:牟光久

三味书屋教学处理管理论文 篇3: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夯实语言基础,培养审美情趣,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书写与答题能力培养上,忽视了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表达能力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具有优良成绩的人才,也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具有良好的与人交往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等。培养表达能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两个方面多加探索与研究。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初中生处于心理生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不再像小学生時段,热爱回答问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将身心全部投入到课堂中。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强调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课,课堂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掌控,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意识到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者。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更能让同学们有明晰的课堂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有些段落非常优美,适合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模仿,教师可以利用这篇文章锻炼同学们的朗诵表达能力,并且学会模仿锻炼文字表达能力,轻松氛围的创造不仅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同学兴趣,更需要教师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营造教学氛围,多媒体具有资源内容丰富的优势,可以向同学们展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对于三味书屋有了更多的了解,然后展示部分优美段落,让学生感受段落的优美之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写作手法将百草园的风景作了细致的刻画,学生认真学习这部分的写作手法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环境进行相似的描写,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二、利用多种方式教学,重点提高表达技巧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法与谈论法,这些方法运用方法比较广,涉及内容较多,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方式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戏剧,小说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篇目让学生展开分角色朗读与分析,重点提高学生情感感悟的能力,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会表达,并且将这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教师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教师在课程开始向同学们介绍这篇优秀的小说,并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讲述这个故事。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故事脉络,但是并不利于提高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这篇文章,将文中的角色分配给不同的同学,让学生提前自主阅读文章,感受每个人物的性格特色,这一步完成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一起感受文章人物的特色,体会表达情绪的重要性。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的兴趣。除了朗读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展开戏剧表演活动,抛开课本中的台词,按照自己的想法编排剧本,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本表达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运用到自身生活学习中。

三、组织多种课堂活动,加强语文表达训练

表达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更需要学生花费时间来进行训练,只有多次训练之后,学生才能在逐此表达的经验中学会正确表达自我,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有良好的表达经验。针对表达训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堂下进行相应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克服羞涩的心理,学会健康的与人交往,与人表达。课堂活动的举行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额距离,同时能够让课堂的气氛更加轻松,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将表达训练更加贴近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应用文写作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熟练运用应用文格式完成一定的写作任务,教师在课上向同学们介绍议论文,告示,简单的会议记录,总结等等,学生在学会了之后可以在课堂上模仿会议现状,并且由同学在课上完成会议记录的写作,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引导与教学,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会应用文表达的格式,同时能够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写作表达外,教师也可以针对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在劳动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在课下与周围的清洁工,宿舍管理员等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表达学生的感激。这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训练,同时让学生学会与周围人表达感谢的正确方式,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的能力。

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非常好,但是个人的表达能力却异常缺乏,不仅不能正确的在作文中表达自我,同时不能与周围人正确沟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身教学观念,将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提上日程,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除了上述的三种方法外,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利用多种方式教学,重点提高表达技巧,组织多种课堂活动,加强语文表达训练。教师还应该在多个方面展开研究与探索,重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者:吴芳芳

上一篇:船舶尾部区域空间设计论文下一篇:城镇化农村水污染预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