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综合处理防治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土地是生存的根本,日趋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不仅污染了地下水,对食品安全也带来了严峻的影响。文章基于此,首先从监测工作、污染源头、修复技术、质量评估四个角度分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防治中的挑战,然后就如何应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提出了对策,包括健全土壤污染监测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创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完善土壤修复质量评估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土壤综合处理防治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综合处理防治管理论文 篇1:

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土壤污染防治责任有效落实

摘要:随着我国有关土壤防治的相关条例与行动的实施,土壤防治工作正逐渐的向前推进。作为环境保护治理环节中的政策指导层,生态环保督查工作落实能够保证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中的问题。但是由于工作基础薄弱、污染因素复杂、地域之间的差异导致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处理不到位。文章主要以生态环境督察为主要因素,促使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制度全面落实,有效解决突出土壤环境问题,奠定坚实的土壤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安全基础。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土壤污染问题;“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法

文献标识码:A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oil PollutionPrevention Responsibility by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Supervision

YANG Jun-yang

(Shaanxi Technic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yang Shaanxi 712000.China)

Key words : Supervis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soil pollution prohlem;ten soil articles;soil pollu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law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文明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和改革举措。继开展以来的实践证明,不仅对突出的生态环境推动解决,也促进了地方发展新理念,对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1]。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6月17日印刷发行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作为第一部法规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监测土壤环境的主要内容。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水平的提高,能够切实改善土壤产品质量以及我国全体国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在未来我国土壤环境问题呈逐渐恶化趋势的状态下,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机制成为落实土壤防治责任,是切实推动我国经济体制结构转型升级的原动力。

1推动土壤污染防治部署

1.1全面贯彻土壤污染防治

现如今我国人民群众对白己生活周围的环境问题非常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指数逐渐上升。习近平总书记在第6次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中提出,要对大气污染,环境和土壤问题加强防治,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同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也相继提出,对于土壤污染防治要加强。今年来有些地方频繁发生土壤污染事件,如“毒大米”“毒土地”等,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发关注[3]。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大问题,党中央也高度重视,根据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尽快建立。

1.2促进土壤防治立法

当前国家以群众身体健康为重点,对大气和土地污染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治,在“十八大”报告中已明确提出,并研究制定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2013年1月、3月研究起草土壤环境保护专门法律,要求完善政策法规;并在水和土壤污染严重区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重点加以整治。也正因如此,促使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性部署,推动防治立法的具体行动,对综合治理和土壤保护做到最根本的保障。土壤环境是大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通过推动立法的落实,使各级管辖区和政府明确白己的分工以及環境保护、土壤修复的主要责任。在法律条款中将土壤污染防治撰写进去,保证治理资金;鼓励社会引入资金投入到土壤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并明确责任,对土壤污染防治与保护工作开展了积极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局面。

2全面实施土壤防治立法

2.1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遏制土壤污染

土壤、水、大气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当无法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时,当生态环境质量没有及时得到整治和修复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当前国家经济发展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产品总量,土地作为主要消纳地,由于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该环境必然会受到污染[4]。我国目前在土壤防治方面期,有着具体对现有环境保护的条例和土壤污染的防治要求。这些对土壤质量的改善和防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对保障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2.2提高土壤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对日常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平常听到环境保护,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水,空气。但是对于土壤方面的保护就有点陌生了。其原因是专门针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有待完善。使人们对土壤环境问题的隐蔽性和累积性产生的土地变化不易察觉[5]。所以导致环境土壤被污染的同时,人们还不懂得防治,对法律也不了解,更是缺少了这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对土壤环境的保护不够全面。

3全面执行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土壤污染防治法》是在现在的法律上,与其相关的法律条款相结合制定摸索起草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抓紧编制下发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战略部署,应该全面行动。

3.1要确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思路

在土壤污染严重,防治形势险峻的问题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应按照“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来开展。如图1所示“一二三四”思路图;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二个重点,抓住三个环节,夯实四个基础,抓好土壤环境保护重点T作,共同推进土壤环境保护[6]。

3.2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制。

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防治工作,建议统筹联动机制,由一个部门管制保护与修复工作。根据三中全会中的所有相关要求,理清有关部门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职责和权限,抓住文明体制改革契机,完善监督管理条例,实现组织统一,环保部门统一,加强推动土壤防治,共同参与环境监督管理体系[7]。

4推动区域突出土壤污染问题逐步根本解决

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生态产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任务。在过去的几年当中,由于一些企业的搬迁和改造,再加上人口比较密集和部分化工污染,导致有大量的土地被污染,一些重金属也对周边的农用耕地造成了污染。解决突出区域土壤污染问题,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让生活在周边的群众不在为其担忧。由于部分土壤被污染的原因比较复杂,而且问题严重,风险也极难管控。很多有色金属矿采选及冶炼等导致农用土地被污染的情况很大,尚有部分企业分布比较密集,另有些企业搬迁或关闭时,都会留下污染地。因此,需加大政府的监管度,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生态环境督察推动解决土壤环境问题,还可视情况开展专项督察[8]。如图2所示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土壤污染防治的核心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的安心”,是对人民群众的保障。土壤环境监管的两个重点是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人民居住环境的安全,对工作推进缓慢的地区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尽快实施对污染土地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分析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原因,并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完善建设用地的环境监管体系,对工厂企业的关闭搬迁,和密集人口区域划为重点,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监督,落实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严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营造安全健康环境。

5土壤污染问题防治防护措施

5.1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对群众反映的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问题加以防治。对于部分重污染、高能耗、乱排放企业应予以重点关注,把防治计划有针对性地落实到这类企业的污染治理和排放工作中,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收集城镇的污染进行化验处理,给群众提供更好的优质水源。坚持“防、控、治”三位一体,对土壤污染详细调查,对于定点项目的防治和修复工作应予以充分重视。将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作为重点,实行分类管控,对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有积极推进的作用。

5.2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贯彻“山、水、林、草、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自然系统的稳定性加以保护,对生态服务功能加以维护。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强管理,尽可能完善动态监测体系,保护生态体系,实现“天地一体化”。并对保护区定期监测与核查。实行多样性保护,深入实施行动计划与保护战略严加防控有害物种的入侵,加强相关传统知识保护与遗传资源保护。

6启示与建议

文章同时对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表1所示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

6.1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由国务院2016年5月28日印发并施行)可作为当今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行动纲领,为土壤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政策性指引[9]。由于土壤污染场地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可通过环境介质法律法规的分散式管理实现,但它的约束能力有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在污染防治过程中各部门职责与之间的协作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土壤环境调查、责任追溯与市场融资和公众参与机制等。

6.2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体系

法律法规要做到有效落实,必须要有依法制定的标准、指南等技术规范,作为环境执法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和主要工具。如果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作为全国通用标准,该标准覆盖范围小,污染物类型少。我国现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标准多数空白或滞后,无法满足当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现实需要。

6.3建立基于风险分类分级的可持续管理体系

根据土壤的多样性和污染的复杂性特点,有关部门制定了按污染程度和土地用途实施风险分类分级管理的基本决策。按照污染程度对农用地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控制农作物金属超标和农田污染情况。对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类别具体表现如图3所示。

根据企业的生产状态分别对建设用地以安全再利用,清洁再生产,预防污染并防治污染扩散等作为重点分类管理。实行对建设用地的全程监控和可持续再利用的技术体系[10]。

7结语

文章主要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设计进行规划,并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建设,但是由于污染因素复杂,地域之间的差异导致土地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并且城市人口密集,污染场地又多位于其中,导致环境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技术标准配套落后及法律法规的缺少诸多问题,适当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有助于我国对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建立,作为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保护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霞.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1):123-125.

[2]幸红,林鹏程.浅析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中的地方政府责任之立法完善[J].政法学刊,2020(1):32-38.

[3]李萌,岳涛.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协调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24.

[4]王农,刘宝存,孙约兵.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与未来科技创新的思考[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1):1-5.

[5]刘慧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前景分析[J].云南化工,2019(12):76-77.

[6]李干杰,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异成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环境保护,2020(Z1):8-16.

[7]孙宁,张岩坤,丁贞玉,等.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进展、问题与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20(1):14-20.

[8]刘青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任务、新举措[J].清洗世界,2019(12):70-71.

[9]姚夢茵,宋玲玲,武娟妮,等.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环境工程学报,2020(05):1137-1145.

[10]张慧,高吉喜,乔亚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形势和问题及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5):28-32.

收稿日期:2020-02-03

作者简介:杨俊样(1982-),女,陕西户县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作者:杨俊样

土壤综合处理防治管理论文 篇2: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与对策研究

摘要:土地是生存的根本,日趋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不仅污染了地下水,对食品安全也带来了严峻的影响。文章基于此,首先从监测工作、污染源头、修复技术、质量评估四个角度分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防治中的挑战,然后就如何应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提出了对策,包括健全土壤污染监测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创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完善土壤修复质量评估等。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对策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4.036

Key words:Farmland soil;Heavy metal pollution;Control 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

農田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在农产品供给以及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田土壤的生产效率大为提升,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最为严峻的便是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面积已经突破1 000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工业发达地区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更为严重,部分地区重金属污染率已经突破30%,并引发了严峻的社会问题,如湖南爆发的镉大米事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既和农业种植中的不合理施肥有关,也和工业排放以及汽车排放所形成的含重金属物质的粉尘有关,防治难度较高。

1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

1.1 监测工作中的挑战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完善的监测工作则是有效防范重金属污染恶化,提高污染防治工作针对性的客观需要。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大,且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性。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工业发展布局、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这使得重金属污染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增加了监测工作的难度。信息化监测系统建设是全面提升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效果的客观需要,但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监测系统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覆盖全国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系统尚没有建立起来。

1.2 污染源头中的挑战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具有多样性、高发性,管控难度较大。比如,氮肥使用不当导致土壤酸化现象严重。我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1/3,而磷肥的过量使用也恶化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又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道路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村村通工程在便捷农村居民出行的同时,也使得大量含有重金属物质的粉尘落到周围的农田中,加上乡镇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废水、废气排放的管理不力,进一步增加了农田土壤外源污染的程度。

1.3 修复技术中的挑战

当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工作正在稳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样显著,首先,成本控制难度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既要注重修复效果,也要降低成本开支,一些修复方式,如物理修复中的客土法,存在工程量大、费用高的问题。其次,二次污染的现象无法有效克服。一些修复技术虽然在成本上具有优势,如化学修复技术中的淋洗技术,但技术要求多,操作复杂,且缺乏针对修复副产物的回收处理技术规范,非常容易对农田土壤形成二次污染。

1.4 质量评估中的挑战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需要有相应的质量评估机制,这是规范土壤污染防治手段,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效果的客观需要。但从当前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实际情况来看,质量评估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首先,缺乏质量评估的意识。现阶段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仍然停留在修复技术的应用中,质量评估的意识不高;其次,评估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一些地方虽然对重金属污染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估,但没有将评估效果与防治工作的持续改进结合起来。

2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

2.1 健全土壤污染监测制度

土壤污染在我国非常严重,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构建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制度刻不容缓。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对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监测,但监测多以抽样监测为主,覆盖范围不广,且监测数据未向外界公布。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种植以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必须健全土壤污染监测制度,首先,以乡镇为单位,设置土壤及农产品监测点,跟踪监测土壤以及农产品中的重金属物质含量,以无公害产品为标准,根据有效态监测值以及临界值评估区域土壤环境;其次,加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监测。不合理、不科学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一些农药存在严重的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土壤污染监测要将农药等污染源纳入到监测范围,重点监测农田添加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同时,我国要深入推进农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建立覆盖全国农田的监测数据信息化,定期更新更片区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有效防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2.2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严格管控土壤污染源头是切实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根本举措,这就需要做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类型的分析工作。从农田土壤污染特征出发,综合采用多元统计法、同位素分析法以及源解析模型等技术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类型,估测出不同源的贡献源,在此基础上绘制重金属污染源图谱,全面把握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成原因,精准识别出重要敏感区,确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范围、分布特点以及演变趋势,再采取针对性的源头管控措施。一般而言,施肥不当是导致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必须结合当前的农业工程措施,积极发展污染物拦截阻断技术,普及精准施肥、施药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肥料的使用量,确保污染程度在土地的自净范围内。

2.3 创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已污染的农田土壤治理中有着突出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经验的日益丰富,土壤修复技术越来越多。紧扣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际情况,推行分类管理与针对性修复是提高土壤修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客观需要。对此,需要创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不断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植物吸取修复技术是应用前景比较广泛的修复技术,具有不损坏土壤结构、纯天然无污染的优势。该技术以超积累植物为主体,在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实践结果表明,对中轻度镉、汞污染土壤,植物吸取修复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较好的修复效果。此外,化学技术中的淋洗修复技术等,均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有效方式。

2.4 完善土壤修复质量评估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土壤修复质量评估则是其中重要一环。因为在土壤修复中可能出现二次污染现象,且土壤修复技术处于持续不断的发展完善状态中,修复质量评估对土壤修复技术的更新也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首先,建立修复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需要有修复效果和成本支出两个部分组成,前者主要有重金属去除效果、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肥力指标乃至农产品产量、品质等,后者则主要为修复技术的经济效益。其次,重视评估效果的利用。深入分析土壤修复质量的评估效果,总结土壤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为后续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形成经验积累。

3 结语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危害农田土壤的首要因素,不仅对农业生产种植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更加剧了食物安全风险。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指明了方向,对此,需要从当前重金属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难点出发,采取好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张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09.

[2]王静,王鑫,吴字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1(3):85-88.

[3]赵其国,骆永明.论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0(4):452-458.

[4]陈卫平,杨阳,谢天.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与对策[J].土壤学报,2018,55(02):261-271.

[5]徐永攀.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与对策[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x):38.

[6]胡鹏杰,李柱,吴龙华.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问题及对策刍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04):535-542.

收稿日期:2019-12-20

作者简介:陈伟杰(1984-),男,汉族,本科学历,实验室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与对策。

作者:陈伟杰

土壤综合处理防治管理论文 篇3: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未来路径研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2021-2035年我国土壤层污染防治路径及重点项目:以田间土壤层与环境污染区修复是重点,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具体落实工作事项,并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确保土层安全;完善土层风险控制保障机制;继续针对薄弱环节,弥补漏洞。

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十四五”时期;路径

1、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1.1土壤环境管理基础不断夯实

在我国,关键要在以下三个层面继续夯实基本的土地质量管理办法。一是制定颁布实施规划及具体事项[1]。2005年全国土壤层状况调查和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打响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第一枪。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宣布进入全面推进。2014年,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现状已经进行说明,并且基本掌握了国内土地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源总体状况,为科学合理整治土地污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2013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步编制完成。从前期准备、审批经过四个阶段,最终于2016年向社会公布。我国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从21世纪中叶通过十个方面来确立了总体防治目标和关键指标值,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我们需要全方位系统的部署[3]。

1.2农用地分类管理及污染风险管控工作不断推进

我国现阶段,重点从以下几个层面推进农地群管理和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积极推进农地集团化经营,合理監管土壤,强化治本防控,关停重金属污染企业3500多家,实施859项重金属节能减排工程;落实化肥、化肥零增长行为,合理打断污染物入田传输链。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合理减少大气污染湿地地面沉降和自来水灌溉不合格造成的田间环境污染。

1.3建设用地土壤管控不断强化

我国建立了土地层面的调查评价体系,公布了风险防控和修复名册,建立了全国环境污染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此外,6个土地污染综合治理试验区基本建成:浙江台州、广西河池、湖北黄石、贵州铜仁、湖南常德、广东韶关。各试点区重点在土地污染源头预防、风险防控、修复修复、管控能力建设等层面探索和产生一套可复制、可销售的土壤污染防治方法。

2、土壤污染防治的问题和难点

2.1土壤污染防治的现存问题

我国环境防治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日常防治任务依然艰巨,还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水平的研究基础不能满足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需求。在我国,缺乏对污染特征的清晰认识,相关数据较少,在土壤环境中重金属超标、有机化学污染物转移转化系统、空间布局等重要理论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管理和控制提供坚实的基础。强调单一物质污染控制,缺乏多物质综合协同污染控制,单一物质污染控制不能保证环境保护控制实际效果的稳定性和效率,污染物的相互转移和转化容易造成环境第二次污染,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方法多以物理和有机化学为主,物理法实际操作复杂,所需工程量大,成本高。有机化学法很可能因使用化学品而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土壤污染防治的方法缺乏生态资源,没有利用大自然的能量来修复受损的土层,无法保证绿色的可持续修复。

2.2土壤污染防治的难点

日常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土十条”明确了环境污染农地和受影响土地的安全利用效率的实际规定,要求到2020年分别达到90%和90%以上,到2030年年均达到超过95%。土壤污染防治难度大;土层组成较为复杂,空间异质性强,环境污染分布不均环境污染范围大、范围广,环境污染形式多样,环境污染成因不同。防范力量薄弱;土壤污染防治科学研究起步较晚,数据不足,规范尚需完善;准确评估难度大,技术适应性差。土地污染更加隐秘;它只能通过分析和检查来区分。土地污染具有滞后效应;环境污染后,需要两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主要表现出不良影响。综上所述,土地污染的科学研究难,防治也难,以田间土壤层和环境污染场地的防治为重点。

3、未来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路径及任务

3.1土壤污染防治路径

系统施治土壤环境污染;减施化肥和农药;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农田土壤污染防控,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关注重点行业、重点区块安全利用率达到污染场地修复摸清污染底数域、重点污染物97%以上。

3.2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任务

3.2.1以农田土壤和污染场地防治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为了防止土地污染,主要关注的是两种类型的土壤层。一方面,合理利用化肥的施用,而且通过施用标准肥料以及绿色化肥,从根本上防治农地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通过风干地基和湿地基的沉降,防止废水灌溉,减少田间土层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场地,重点关注地区(石油开采、焦化厂、制革、石油化工、电镀加工等)、重污染地区(西南地区金属材料及有色金属冶炼、华中地区金属冶炼、电子华南华东大宗商品拆解、西北大型煤化工、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快速发展趋势、油气田矿区、石化场地)和重点污染物(重金属超标、苯系物、卤代有机物)化肥、化肥等挥发性/半挥发性/难挥发性有机化学污染物),建立生产企业的项目建立全生命周期土层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着环境污染的增加。

3.2.2加强科技研发利用,确保土壤安全

农机区实行农用地集体管理,确保产地和农产品安全:优先选择保护清洁或轻度污染的土壤,对中度污染的土层进行安全应用;对重污染土壤进行严格监管。根据污染物界面行为和生物的针对性控制来发展趋势覆盖全过程,确保农产品安全。例如,田间土地污染减缓、预防、控制和修复技术。一方面,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抗性和控制性,即根据水管理方法、洪水和干旱置换、土壤层pH值控制等农业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微生物活力,并且可以降低有机化学污染物的浓度。加大沤肥、小动物粪便黄酮、粘土矿物质等防治措施,提高土层的吸收和固定能力,确保农产品安全。另一方面,利用此类技术可以修复环境污染,当土地受到严重污染,采用防治手段难以解决最终目标时,可采用绿色植物修复、微生物菌种修复、有机化学强化微生物菌种处理等方式,对土层进行安全修复,生产农产品。在场地环境污染层面,必须重点关注以下两类,重金属污染土壤层。种植超蓄积型绿色植物修复土层,种植一些低蓄积型绿色植物,保证生产安全;也可以先种植低蓄积量的绿色植物,在树根处采用钝化技术,降低污染物的活力和热敏性,修复环境污染的场所。建议相关技术人员研究开发复杂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集成技术,即综合集成热脱附、氧化还原修复技术,协同修复不同种类的有机污染场地,显著提高有机污染物去除率。

3.2.3健全土壤风险管理保障体系

创建风险防控服务平台,及时应对风险,做好风险预测分析和预警信息,防止土地污染。基础设施国际土地质量检测网、全国土地质量动态数据库查询、全国土地质量服务平台,明确某一区域操纵污染物的优先级,准确、合理地管控环境污染,同时可以减少土地污染风险防控成本。

3.2.3针对短板不断查漏补缺

环境污染点准确的找到,现阶段无法准确识别环境污染点环境污染范围、环境污染强度、污染物总量和浓度。提出推动云计算技术与场地环境安全管理紧密结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支持场地环境污染智能精准扶贫,高效修复环境污染场地经济发展。提出将当前物理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转变为翠绿色可持续治疗技术,以防控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需要工作人员如何防止伤口愈合过程中产生有害蒸气,尤其是刺激性有害蒸气,防止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并对修复部位进行长期监管,实现安全使用。

结束语

土壤系统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关键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工业生产主题活动及其长期的气基沉降导致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浓度不断升高。我国土壤层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和普遍,土地污染早已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和环境安全管理的重大问题,是阻碍美丽家园总体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我国21世纪初的土壤治理工作,在监管体系、法律规范、技术、销售市场等方面都缺乏与水和大气污染治理。污染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进步。把握土壤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土壤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对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有规范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宁,张岩坤,刘锋平,尹惠林.深入打好“十四五”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攻坚战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21(03)

[2]胡文友,陶婷婷,田康,赵永存,黄标,骆永明.中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现状与展望[J].土壤学报.2021(05)

[2]何宇,梁晓曦,潘润西,韦锋,卢秋,洪欣,陈蓓.国内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进程及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20(28)

作者:李秋桔

上一篇:煤矿机电设备运输管理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