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其根本目标进行探讨,从而提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关键词】中小学素质教育根本目标实施途径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中小学素质教育在我国近十年来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一直作为重中之重的切入点,立足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修养、学识等方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制约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因素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未能取得理想成效,是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国家的用人机制决定了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社会群体意识对教育有功利主义的要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尚难胜任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现代科技知识的加速度膨胀导致教育机制自身的失衡。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用人机制问题,它是应试教育的根源,是功利主义群体意识的温床,也是教师队伍先天性弱势的主因。

[关键词]素质教育;用人机制;群体意识;师资力量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教育实践,这已成为上下一致的社会共识。动员一切教育资源,全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为此,国家在改进中小学教学大纲、调整科目教材、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质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教育工作者也付出了大量心血。在强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上,大家的方向和目标一致,许多明显背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做法,得到了及时纠正或制止,校园生活也比过去充实和丰富了。但总体来说,中小学的教育面貌尚未发生根本改观,素质教育的成效距社会的期望还较远。笔者认为,这是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的结果。

一、用人机制

素质教育虽然是近些年来才提出的教育理念,但其基本精神是与教育这个上层建筑相伴而生的。教育的本质缘于人类知识、技能和意志的世代传承,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后代的生存能力和立足社会的能力。这既是人类繁衍的本能,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为此,受教育者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掌握前辈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群体崇尚的品德情操,并富有进取心和创造力。这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反映周代礼乐制度的《周礼》一书,即有以“六艺”教育子弟的记载。所谓“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包括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体育、军事、艺术、数学等今日所言素质教育所涉及的全部领域。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素质教育的性质不同,但其培育下一代生存、发展能力和进取信念的宗旨是一致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制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倡导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方向,普遍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贯彻的都是素质教育的思路和精神。

近年来,教育界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并不是说以往缺乏这种认识,而是因为教育机制本身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四个现代化引发了对知识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对新形势下人才需要的适应过程中,教育领域滋生出越来越强烈的功利化倾向,导致以分数为核心的应试教育严重冲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被禁锢在传授课业知识的狭窄空间内,分数第一、考试第一、升学率第一的劣风愈演愈烈。当前我们大力高扬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局面。

然而,这种应对治标可略见成效,治本则渺无可期。应试教育决非教育工作一时偏差造成的失误,它背后有强大的体制力量作支撑。如果不进行体制方面的改革,单靠推行素质教育,显然无济于事。

我国数千年来的专制主义政体,培育了根深蒂固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只重视人的社会作用,而轻视人性本身。“社会本位”又很自然地具体化为“官本位”、“权本位”和“钱本位”,教育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它不得不服务于这种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性质发生了变化,但并未能彻底铲除历史的惯性遗存,某些方面,反倒由于强调政治需要而有所加强。前30年社会注重培养“政治人”,后30年又注重培养“经济人”,而不论培养什么人都未能摆脱官、权、钱的本位观念。这突出表现在用人机制上。尽管我们一贯强调选拔人才要全面,要德、才兼备,但选拔方式却总和考试结下不解之缘。且不说公务员考试,也不说各行各业的择员和晋级考试,所有的用人关口都在要求学历和文凭,而学历和文凭正是以往无数次考试的汇总和结晶。可以说,考试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在。

这种机制已成为国家行政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相互关联、纠结的运作方式,是每个受教育者都绕不过、避不开的现实,中小学教育不可能不被裹挟其中。原因很简单,在录用、选拔人才全面考察所强调的诸多方面,如政治方向、思想品德、实践能力等,其标准都难以量化,表述也带有很大的伸缩性,几乎无法作出优劣差距对比的精确判断,在规模较大的群体性考察时更是如此。只有课业知识可以量化,可以设定严密的标尺和评判规则,从而也最不容易发生“暗箱操作”。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完成某项任务,总要选择最具操作性的方式。于是,择人的全面考察最终便归结到最简易、最可靠的程序内,即采用考试形式;而分数就是知识量化的具体显示,据之可以作出优劣高低的明确判断。所以,人才选拔者依赖考试,被选拔者更依赖考试,这种考试效应形成了全社会性的考试情结。中小学教育不得不适应这种机制,这就是我们一直高喊反对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却畅行无碍的根本缘由。素质教育在这种机制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二、群体意识

人才择录选拔机制的常规运转,又必然引发注重考、注重课业成绩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是无形的,但却非常强大,足以迫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迎合社会环境。社会对教师、校长和学校的评价,建立在群体印象的基础上,印象来自班风、校风,而班风和校风的核心便是学风。“好”印象的表述,通俗的语言逻辑是“学校抓得紧,班主任要求严,学生守纪律,老师有水平,教学效果好,升学率高”。升学率是终端评价。

商品经济大潮导致功利主义在全社会泛滥。既然子女的未来同考试紧相关连,既然决定子女社会位置的首要因素是学历和文凭,那么家长便没有理由不全力关注子女的考试成绩与所在学校的升学率。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一再明令禁止中小学搞各种形式的统考,禁止按升学率排学校名次,甚至禁止班级公布学生考试成绩的顺序名单,但这都无法改变群体意识衡量教育的标杆。家长们对教育的期望,不仅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往往也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方向;群体意识的追求,往往也就是学校的追求。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呼声中,许多课堂教学之外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照样被冲击,非应试科目的教学照样被削弱、被轻视,以升学为目标的各种复习资料和复习班照样在变着花样盛行,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和班级照样受到称赞和奖励,升学率高的学校照样被罩上一圈荣耀的光环。

本来,素质教育同大众利益是完全一致的,群体意识应当完全拥护素质教育的推行才是。因为素质教育可使学生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智力将随之增强,学习成绩无疑也会有所提高。但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实践过程,短时间内不可能立竿见影,更难以在考试成绩上直接反映出成效。功利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家长们,很少有等待素质教育成效的信心和耐心。

有人说,新时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造成了教育界的精神迷茫,使教育屈从于功利主义。其实,在理念上教育界并不迷茫,对目前的状况,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看得很清楚;对应试教育过度膨胀的荒谬和危害,也有充分认识,而且不乏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倾力落实素质教育的可敬人士。但体制和环境的引导力过于强势,教育界无力左右。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脱离不开社会环境。我们都生活在体制的运行中,都要受群体意识的影响。正确的理念并不能直接改变现实,它必须转化为社会性的行为才能起作用;而社会行为只有纳入行政体制中,只有被群体意识所认可,方能健康地实施。当前素质教育之所以处于弱势状态,就是因为缺乏主导性体制的支撑,缺乏社会环境的滋护。现实生活中的利害关系,决定了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对家长来说,教育利害关系就体现在子女的学习成绩以及升学问题上。学校是否推行素质教育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使子女以优秀成绩考入高一级学校(最好是名校)。这种社会环境迫使学校事实上总要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于是便出现了素质教育人人讲,而实际效果无人问的局面。正如有人所调侃的,素质教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作者:祝力泳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2:

中小学素质教育根本目标与实施途径的探讨

【摘 要】本文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其根本目标进行探讨,从而提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 素质教育 根本目标 实施途径

一 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

中小学素质教育在我国近十年来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一直作为重中之重的切入点,立足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修养、学识等方面。中小学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改革之中,并不是几项技能的掌握,因此成效在短期内是难以量化和考核的,而目前的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流于形式,急功近利的现象则突出显现。

当前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往往流于表面,中小学教师的精力更多是放在学生的成绩和日常的教学计划上,对于素质教育也往往偏重于形式的培养,而非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式大于内容,并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和步步渗透。

二 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我国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又存在民族习惯与地域习惯的限制,因此施行中小学素质教育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根本的目标上达成一致。

1.初步培养中小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

中华五千年文明,自古就有着优良的传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吸收和接纳,使得社会更加包容,而中小学生对这些文化的辨识度有限,因此需要将文化中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们,做到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在此背景下,各地可结合地方特色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学校的组织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在我国应试教育大兴其道的今天,学习、考试已经成为学生的全部,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则被忽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大学新生生活不能自理,寝室生活中口角争端不断,甚至出现投毒等犯罪事件,这些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差、人际关系淡薄、责任感不强等特点凸显,这些矛盾综合体的构成,使得对素质教育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学生年龄阶段属于思想道德、自我约束能力形成的早期,此时进行正确引导,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阶段家长、学校及老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加之全社会的影响,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提升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

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在社会力推八荣八耻。社会是一个大学校,而中小学生所处学校的素质教育只有融入到社会中才能实现长远发展。社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成长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 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线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加强教师文化课修养的同时,更应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影响着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及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必将对老师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模仿,这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培养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2.确立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评定标准

素质教育讲求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学习成绩仅作为评定的标准之一,还包括自我学习的能力、生活的独立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辨明是非的能力、对各种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等,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养。而应试教育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衡量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成败,这样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打击了基层教师推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成效功在长远,而应试教育的成果仅在一时。对于素质教育的评定标准各学校均在积极地探索和完善。目前,自主招生的院校逐渐增多,在推行应试教育的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考核,逐步完善综合素质的评定标准。

3.改革素质教育的内容

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很多课程借着素质教育之名,实为应付教育考试。我国中小学广泛开展的英语、电脑普及课程,是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未确定,但考核标准已成为不折不扣的应试标准。因此,素质教育改革应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应及早废除。

综上所述,我国的中小学素质教育之路布满了荆棘,但我们正在积极努力地寻找未来之路,素质教育是对社会、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切实开展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从个人理解角度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途径方面阐述了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得到社会和各教育学家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刘近枚、曹兴字.新时期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问题与策略[J].文教资料,2007(22)

[2]杜长印.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9)

〔责任编辑:李冰〕

作者:龚伟光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3:

《KINGOSOFT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网络管理系统》一书付梓出版

11月6日,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KINGOSOFT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网络管理系统》一书杀青、付梓,并定于11月中旬正式出版。

该系统是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针对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的实际需要,结合各地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实践,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引入素质教育评估工作,经过潜心研制开发后成功推出的。

青果软件总经理兼总设计师张光铎博士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实现教育督导评估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已迫在眉睫。而《KINGOSOFT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网络管理系统》面向各级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能够切实降低评估工作难度,减轻评估工作强度,提高评估工作效率,及时发现素质教育薄弱环节,全面了解素质教育真实现状,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发展趋势,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先进实用、准确高效的网络化管理手段。

《KINGOSOFT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网络管理系统》具备以下八大整体优势:能确保规范、准确地填报基础数据附表;确保上级教育督导部门与被评对象之间评估基础数据的一致性;由基础数据附表直接计算并自动填写相应指标的评估分值;能够综合应用多种记分方法对评估指标进行记分;能够快速、准确地分级统计评估指标分值;能够快速、合理地综合分析最终评估结果;能够快速地生成各种规范的数据报表;能够动态、及时地修订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据介绍,《KINGOSOFT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网络管理系统》涵盖教育局评估乡镇、乡镇评估学校、学校评估教师、教师评估学生等四个层面,自2001年起在中山市教育局、24个镇区及所有中小学获得成功应用,受到一致好评。

作者:田云丰

上一篇:物理网络化教学论文下一篇:基础课法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