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发展探讨论文

2022-07-03

[摘要]各国实践证明,小额信贷是消除贫困最有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但是以何种模式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国面前的紧迫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实现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的思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额信贷发展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额信贷发展探讨论文 篇1: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作者简介:石光(1980-),男,汉族,河北秦皇岛市人,经济师,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学学士,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小额信贷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必须注重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最终推动农村金融机构长远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对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利率、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各个方面,才能确保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科学性、可行性,最终促进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引言

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农村金融供给比农村金融需求更滞后,是农村在很多方面比城市落实的原因之一,而农村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问题和改善农村金融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二、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资金方面

一般情况下,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是个人、储蓄、非盈利组织等多方面的捐助;股东缴纳的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补贴等。但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资金,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小额信贷资金来源渠道限制条例,如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比较少、整体实力比较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够强等,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总额不能高于其资本净额的一半,并且,小额贷款公司在向监管部门申请的时候,获得批准的时间比较久,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运用情况受到严重影响。

(二)利率方面

根据我国小额信贷的利率管理情况来看,贷款利率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家扶贫贴息贷款利率;二是,通货膨胀率;三是,国际商业银行基准利率。目前,针对农村小额信贷情况,相关机构收取的利率比较低,导致项目剔除外来补贴、援助等很难获得长期维持。与此同时,小额信贷的还款方式是分期付款,并存在通过加收管理费的方式间接性提高利率的情况,最终出现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实际收取利率比国家银行机构高很多的现象。由此可见,非政府性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基本并未获得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大大影响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

(三)风险管理方面

目前,农村小额信贷中风险管理方面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性风险;二是,机制风险;三是,经营风险。一般情况下,受到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民信用观念不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较多农村没有清楚认识到信用贷款方面的法律责任,导致小额信贷传导工具无法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执行,并且,相关监督机构和控制政策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大大降低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的实际效用,最终给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阻碍。

(四)贷款金额方面

由于我国专业小额信贷组织还不够现代,而农村小额贷款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并且,只有少数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农村金融组织得到了人民银行的批准。根据近几年国家对金融结构的调整情况来看,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等在提高农村金融经济水平、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较多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是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甚至出现金融服务空白现象,给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

三、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注重利率市场化发展

在不断推进农村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注重利率市场化发展,不断提高利率的灵活性,才能更好的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由于农户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与银行贷款的操作程序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成本较高、额度较小,因此,农村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成本管理和贷款定价等。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稍高一点的利率,可以暂时补偿农村小额贷款成本过高的现状,并根据每个区域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为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二)注重融资渠道的扩展

由于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不够多样化,需要注重资金来源渠道的不断扩展,才能真正推动农村小额贷款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情况下,注重地区性、社区型商业性金融组织的扩展,是农村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根据农村小额贷款机构的实际需求,合理运用小额信贷组织只贷不存的风险控制模式,并加强农村金融机构法制建设,才能确保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另外,在解决资金问题上,还可以通过运用税收政策来吸引金融机构到农村投资、设立风险基金和加大农村信用社发展力度等方式来拓展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最终推动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

(三)合理选用风险管理方式,确保管理成本合理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采用在法律上对农户资信评定等级制度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农户贷款授信额度的随意性,从而保证农村小额信用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实践过程中,将农户作为一个单位构建属于农户的贷款档案,并将农户从事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条件等记录下来,以在建立农村信用社信用评定小组的情况下,确保农户信用等级制度的真正落实。与此同时,采用颁发贷款证的方式,农户在进行小额信贷的时候,可以将身份证和贷款证作为凭证,从而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安全性,对于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有着极大作用。

(四)不断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在不断加强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注重信贷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才能在完善政策补偿机制的情况下,确保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有序开展,最终推动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农户小额信贷出现的亏损情况,采取厂区免交营业税、所得税等的优惠政策,并构建与当地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担保基金,才能避免各种意外情况和自然灾害给农民的生活带来过大影响。与此同时,合理运用央行票据、低息的长期性再贷款方式,可以有效消化小额农贷中的坏账情况,从而在吸收社会扶持性资金的基础上,真正推动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大环境下,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注重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法律机制的健全和信贷员综合素质提升等,才能在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促进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何广文.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的机会与模式选择[N].中华合作时报,2015-07-07A06.

[2]邓婕.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122-123.

[3]刘卫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J].改革与战略,2015,06:139-143.

[4]范文静.新常态下农村信贷市场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34-36.

作者:石光

小额信贷发展探讨论文 篇2: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运作模式探讨

[摘要] 各国实践证明, 小额信贷是消除贫困最有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但是以何种模式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国面前的紧迫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实现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实现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 小额信贷 可持续发展 运作模式

小额信贷是不发达国家向贫困人口实行的一种以数额小、期限短、分期偿还、没有抵押和担保为特征的金融服务方式。在我国,小额信贷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我国已有的扶贫型小额信贷机构的运作实践层面来看,虽然在一定阶段上对扶持特定群体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与支持,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在实践中较多的考虑其扶贫功效,较少考虑利润与回报,再加上种种政策的限制导致其在可持续发展层面上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小额信贷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小额信贷的认知存在偏差,小额信贷在我国实施的过程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短期政府行为

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绝对贫困,尽快实现扶贫战略目标,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小额信贷在全国得以大规模推广。这种以政府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自然带有政府和社会公益性行为,追求单一扶贫目标,忽视了小额信贷运作中的有偿性和可持续性,甚至将小额信贷视同财政性资金。我国小额信贷组织大多由扶贫系统主持,没有形成完整、正规的小额信贷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也比较单一,信貸资金的来源、发放、回收也主要不是由金融机构或其中介组织进行。大多数小额信贷项目处于需要外来资金注入或需要补贴的阶段,由于不是正规金融机构,国家不容许吸收存款,因而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

2.金融政策方面的限制

首先是金融机构准入限制。我国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行严格的控制,只有经过中央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才能合法从事金融业务。因此,目前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一些非金融机构实质上还是不合法的,而要在农村地区成立和注册新的小额信贷机构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控制从根本上限制了小额信贷机构组织上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利率控制。由于存贷款利率在我国成为事实上的基准利率,这使得其受到严格的国家控制,这种控制使目前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收取的利率不能补偿操作费用,不得不依靠外部补贴,这成为小额信贷机构财务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命因素。

3.观念上的冲突

我国小额信贷扶贫项目长期采用贴息贷款的方式,加之人们对穷人经营能力的怀疑,即使是从事小额信贷的管理和决策人员仍有很多人不接受用较高的贷款利率覆盖所有经营成本的理念。如果这种观念不能改变,即使国家将来放开利率控制,小额信贷机构也不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不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金融市场主要金融机构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邮政储蓄网点所吸收的储蓄存款直接缴存给人民银行( 注:2007年3月2号以后邮政储蓄也可发放贷款), 是造成农村资金供应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末的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985.7亿元,其中农村个人存款为3066.1亿元,占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的34.12%。而当年农村信用社的短期农业贷款才7056亿元,其中农户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三项之和是5585.95亿元。农村信用社的对农户资金供给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整个正规金融对农户的资金扶持。因为农业银行已大量从农村撤并,留存的成了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的储蓄所。农业发展银行其政策性功能现在只限于提供短期和长期融资及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所需资金。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从农村集聚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并不是用于农业方面,而是用于支持城市建设的,这造成了整个农村的信贷资金来源不足。

二、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运作模式的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额信贷在扶贫运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一面,但就其目前运作现实来看并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建立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

1.利率市场化

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小额信贷中农户对利率不敏感,其首先考虑的不是利率问题,而是能不能借贷的问题,因此贷款利率可以稍微高一点。目前,中央银行规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可以适当优惠降低,农村信用社吸储利率可以适当提高。这种吸储利率提高,而放贷利率降低的政策,固然可能对农户有利,但存贷利差的缩小将可能使多数农村信用社本来就资产质量低下和亏损严重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从长远看对农户也不利,国内外经验表明:只有采用市场利率即略高于其他一般性贷款的利率才可能实现运作机构和这项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2.进行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小额信贷机构和扶贫部门要以观念创新为突破口,推动其他方面的创新,作为小额信贷机构,要改变对穷人的信用偏见,从开办业务的第一天起,就要贯穿“穷人是值得信贷的”理念;要认识到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培训和让穷人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和潜力,使他们由扶贫的客观变为主体,才能不断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孟加拉乡村银行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眼光投向贫困妇女,关注妇女的发展,这是小额信贷中观念创新的一个典范,值得我国学习。扶贫部门观念创新的要害在信贷利率上,坚持小额信贷的低利率、非赢利,从感情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不利于调动信贷机构的积极性,只有把穷人的利益和小额信贷机构的利益兼顾起来,使信贷机构不赔钱,小额信贷才能可持续发展。

3.建立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市场化运作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

有研究表明,成功的扶贫政策都采用了市场化机制运作。只有把贫困人口纳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享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好处,才真正有助于他们摆脱贫困。我国小额信贷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扶贫资金,其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容易受到政府的左右。 我国目前进行的小额信贷项目都严重地受到金融政策的制约。 由于小额信贷扶贫机构不属于正式的金融机构,不能根据自己的业务确定补偿成本的利率,不能通过吸收社会存款弥补运作过程中的资金缺乏。如果能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使其溶入正规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吸收大量社会存款参与小额信贷,也会吸引大批企业或社会力量参与,这对于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提高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遏制高利贷也是十分有益的。由于农村信用社具有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服务网点遍布全国的优势,如果能将阻止其向小额信贷银行发展的障碍有效清除的话,它可以成为小额信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一些运行良好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也有潜力向农户扩宽它们的持续小额信贷服务。同时,也应考虑邮储银行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中作用的加强。

4.理顺农户需要小额信贷的外部环境,对农信社进行改革

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性质、职能定位使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在法律保障下正常开展;二是理顺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户小额信贷的政策环境,对农村信用社办理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要免征营业税。通过这种机制鼓励农村信用社增加对农户贷款的投放;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增加支农资金;四是建立农业保险和担保制度,确保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风险控制与保障能力。

总之,我国在发展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时,既要注重扶贫的效果又不能忽略可持续性的要求,寻找一条使小额信贷更切合我国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即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切合我国实际国情,小额信贷才能成功,也只有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小额信贷才能持久生存。

作者:谢述玲

小额信贷发展探讨论文 篇3: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然而,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依然缓慢,不能弥补农村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文章论述了小额信贷在资金来源、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完善小额信贷的政策措施,即充分利用原有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的小额信贷载体,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协调部门关系,为小额信贷创造宽松的环境。

[关键词]小额信贷;制约因素;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小额信贷是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小额信贷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发挥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小额信贷项目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小额信贷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推广(杜晓山等,2005)。

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先将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引入了中国,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小额信贷作为专用名词和专门的扶贫方式在我国开始了实验和推广。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试点的初期阶段(1994年初—1996年10月)。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依靠国际捐助和软贷款,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人们重点探索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式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可行性;以半官方或民间机构进行运作,并注重项目运作的规范化。第二,项目的扩展阶段(1996年10月—2000年)。农行开展扶贫小额信贷项目,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等方面积极推动小额信贷,并借助小额信贷这一金融工具来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第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人阶段(2000—2005年)。这个阶段,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开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第四,中央监管部门鼓励民营和海外资本进入,试行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活动(2005年至今)。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成立并开展小额信贷项目(焦瑾璞、杨骏,2006)。据央行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3月末,全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518.6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为2006.3亿元。由中国人民银行推动试点的山西、四川、贵州、陕西、内蒙古5省区的7家“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达到2.72亿元。其中,个人贷款2.16亿元,发放农户贷款6947万元。

二、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的小额信贷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从政策层面看,我国政府一直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对小额信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小额贷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依然缓慢,不能弥补农村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小额信贷在资金来源、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资金总量不足,难以满足农户需要

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的根本问题是资金问题,特别是需要解决农户的资金需求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始终面临供给与需求失衡的困境(赵冬青、李子奈,2009)。小额信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相对于农户旺盛的资金需求,农村信用社等提供小额信贷产品的机构资金供给明显不足。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农村资金大缱外流,影响农村资金整体供给。目前邮政储蓄机构是分流农村资金的主要渠道。到2008年末,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仅次于工行、农行、建行,列全国第4位。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制约了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另一方面,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主要依靠捐赠,缺乏融资渠道。一旦捐助者和政府资金出现变动,借款者的偿还出现了延迟,小额信贷机构就没有能力对客户的信用需求做出灵活的反应。

(二)担保机制缺失,风险无法分散

农业产业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人为因素等诸多环节影响的弱质产业,小额信贷的借款主体——农民,大多还属于经济弱势群体,自身抗风险能力比较脆弱。如果用每天生息的贷款从事高风险产业,一旦出现风险,无疑给本来拮据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致使无法按期还贷。而农村小额信贷原则上不需要抵押担保,有的则是多户联保或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形式。但是,由于贷款对象都是较贫困的农民,其担保作用与一般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担保相比也是微乎其微。薄弱的农村征信体系和保障机制致使小额信贷的高风险不能有效地分散,不利于小额信贷的长期发展(文正东,2007)。

(三)小额信贷利率单薄,引发诸多弊端

我国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政府民间信贷机构。非政府民间信贷机构有相当自主的利率定价权。例如,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年利率平均高出20%。然而,对于正规金融机构,我国实行的仍然是利率封顶政策,对存贷利率实行严格的国家控制,例如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农户小额信贷项目,贷款年利率按央行的规定执行,即在基准利率的0.9—2.3倍间,要求最好低于一般贷款利率;农行/农发行开展的扶贫贴息小额信贷,贷款的年利率为2.21%—3%,甚至无息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城市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联合开展的小额信贷项目,以基准利率放贷,由财政贴补,借款人不支付利息或利率很低。这种控制使目前大部分正规金融机构收取的利率不能补偿操作成本,无法达到自负盈亏的局面,不得不依靠外部补贴,这成为其财务上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也造成了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意涉足农村信贷业务的局面。

三、完善小额信贷的政策措施

(一)充分利用原有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的小额信贷载体

农村的金融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征,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供给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中,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机构是万能的,没有最好的组织形式。一个多层次的小额信贷载体要比一个单一形式的金融机构更能迅速地反馈各种信息,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一方面,要依靠我国原有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些正规金融机构具有合法的金融机构身份、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其经营网点遍布全国农村,它们也是目前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主要金融机构,其金融产品经过创新是可以适用于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机构。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能够弥

补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整合并动员地区性的私人资本,并将这些私人资本运用到可持续性的商业投资领域中去,从而实现小额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包括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信贷机构的核心是商业性而不是慈善性的。因此,我国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必须改变“民间性质、政府运作”的特征,坚持商业化运作。努力培育其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坚持市场化的利率定价模式,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和风险溢价因素,实现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经营,为小额信贷机构的扩大发展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小额信贷在解决低收入人群就业、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方面的作用。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保证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

小额信贷的合理利率是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看,小额信贷利率需高于商业利率才能在财务上实现可持续。这是因为小额信贷与商业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从贷款方式看,一般商贷属于批发性质,而小额信贷则是零售性质;从运营方式来看,一般商贷为一次性贷款,每周每月自动还款,而小额信贷则需要信贷员送款收款到田间;从信用风险来看,一般商贷需要有抵押物,小额信贷纯粹是信用贷款,贷款风险较高。总的来说,小额信贷的成本较一般商贷成本要高出许多,而目前单笔小额信贷的规模平均在5万元以内。只有较高的存贷差才能摊平操作成本,不能用一般银行对工商业甚至较大的农业项目的利率水平来套小额信贷的利率。

让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赢利,是这些金融机构愿意扩大并能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的根本保证。政府应区分财政扶贫与小额信贷的功能,尽量减少干预,真正赋予正规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权,这样才能坚持小额信贷业务的市场方向,完全实现小额信贷在财务上的可持续性,推动小额信贷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分散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

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不可控制的因素较多,由于自然灾害而引起的农业歉收和农民收入下降,降低了受灾农户的偿债能力,影响了农业小额信贷的归还,增加了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成本。而农户被迫违约的结果,使金融机构进一步收紧对农户的放贷,农户更难于获得必要的资金来恢复生产,形成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在自然灾害影响下的不稳定和小额信贷市场的恶性循环。而农业保险的介入,会有效减轻自然风险对农民收入、农业生产经营、农户消费支出等方面的冲击,使遭受自然灾害条件下的农户收入变化仍然处于一种相对平滑的状态。这意味着农户仍然具有较好地维持农业再生产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向农民进一步放贷的预期。形成农业生产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与金融机构对农业发展支持可持续性增强的良性循环。从上述意义上说,发展农业保险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是形成农业生产与农村信贷市场良性互动机制,推进小额信贷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梁春燕,2008)。

农业保险在性质上属于准公共产品,是政策性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我国政府应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一,应大力宣传农业保险,发挥政府宣传作用广泛的特点,使人人都来关注和了解农业保险,并动员社会上最为广泛的力量来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第二,应加大立法支持,改进监管方式。纵观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缺乏一部专业性的农业保险法规是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之一。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税赋的减免、巨灾风险基金的建立,需要通过立法来保障,各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组织和推动也需要通过立法来明确。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农业保险的相关法规,从法律法规上保证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第三,实行税收优惠制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政府应对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适当的减免税收,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加大农业保险业务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户都享受到保障。在当前农民投保能力偏低的情况下,为了鼓励农民积极投保,中央政府与地方财政可以通过直接补贴的形式,对投保农户给予适当比例的保费补贴,并探索建立补贴农业保险的长效机制。第四,建立农业再保险机制。农业保险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必须建立再保险机制。目前,国内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尚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国家应通过政策支持或资金支持,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再保险体系,建立起有充足再保险支持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

(四)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为小额信贷的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以“扶助贫困群体”、“实现社会公平”为宗旨的金融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需要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应当完善有关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法规,并给予一系列促进其发展的优惠政策,保障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发展(林丽琼,2007)。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的法律保护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而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是小额信贷机构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小额信贷机构需要法律来证明它的合法性,这也是政府为小额信贷机构建立的第一道防线。当小额信贷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时,基本上还不能实现资金自足,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减免各种税费、贴息等政策鼓励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同时鼓励其他机构和个人提供资助以建立更多的小额信贷机构。在监管方面,应针对不同的小额信贷机构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并完善市场准人和退出机制。

[责任编辑:黄兴豪]

作者:王晓静

上一篇:直接对外投资战略论文下一篇:编制估算项目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