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讨论文

2022-04-24

长期以来,信贷风险就是银行业乃至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信贷风险仍然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众所周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中国金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低下的银行经营效率便是中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集中反映。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讨论文 篇1:

内控建设和信贷退出视角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摘 要】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关键环节。笔者陈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第一是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第二是完善信贷市场退出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制度;退出途径

1 前言

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风险分析和管理活动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全部业务和管理活动中最核心的内容。我们甚至可以把银行活动比喻为一种以承担风险换取收益的游戏。而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随着金融市场日趋复杂、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暴露开始成倍增长,性质也更为复杂。银行业迫切需要一种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自由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贷款仍占银行总资产的绝对比重,因此商业银行面临最大的风险便是信贷风险。从令人瞠目的巨额不良资产到屡见不鲜的金融丑闻,无不根源于信贷风险问题。本论文致力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問题

2.1 增量贷款风险不断增加

由于贷款存量结构制约,银行贷款资金在增量配置上难以做到优化和按效益原则进行。再加上体制不合理,无序竞争和规则约束不健全,贷款的增量配置扭曲,又转化为存量风险,日渐累积,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方面,贷款大量向交通、能源、电力、电信等垄断性行业或大项目以及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等大企业集中,存在着风险集聚和形成新的不良贷款的可能。一旦这些家企业面临经营风险,而不得不破产时,很可能蚀空银行资本金,进而引发银行危机。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加剧了银行增量风险。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开放,一大批有实力、有效益的外资银行己经来华抢滩设点,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优质客户流失、客户群体边缘化的危险。新增贷款质量的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不断加大。

2.2 贷款流动性较差

商业银行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贷款集中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贷“大”,即贷款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集中,大量资金集中于少量项目。二是贷“长”,就是投放贷款的期限与企业实际用款周期不匹配,这样就隐藏了贷款的短期风险,将风险暴露的时间延长。三是贷“上”,贷给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也使得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离开生产领域,从而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总体不足,大量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被长期占用,周转缓慢。由于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大部份是国有工业客户,近年来国有工业客户整体效益不佳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3 原不良资产生成机制仍在不断催生着新的不良资产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虽有所下降,但不良资产绝对额却在不断上升。1994年国有商业银行(原工、农、中、建)不良贷款总额5323亿,至2006年底不良贷款总额还有10557.6亿(这其中需要剔除1999年不良资产剥离的1.4万亿和中行、建行、工行上市前财务重组时的政策性剥离和核销的数据)。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增长并没有被有效遏制住,原不良资产生成机制仍旧不断地催生着新的信贷不良资产,这还不包括一部分隐性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就像一个恶性肿瘤困扰着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3 完善我国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措施

3.1 建设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3.1.1 授权审批与内部稽核制度的相互补充

商业银行业务授权审批制度是确保银行稳健运营、抑制风险发生与扩大的重要制度。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应做到以下三点:①设立三人信贷委员会批准制度。②坚持有限授权原则。③内部组织授权要与职责分离相结合。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制度要做到:①保证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对原有稽核部门进行重组,在董事会下设立总稽核部,中心分行与城市分行实行派驻制,派驻地稽核部门由上级行直接管理。②完善非现场稽核制度。只有改进稽核的手段,实现非现场稽核,才能够有效解决稽核任务与稽核力量的矛盾。在具体的操作中,一是采用制度基础稽核的方法。对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根据内部控制系统的优点与缺点确定稽核的范围。

3.1.2 规范信贷业务操作制度

规范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一般包括贷前审查、贷中控制、贷后管理三个部分。贷前调查及贷款评审工作是防范贷款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贷中控制主要贷款审批时控制风险。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时有一个特点就是贷款审查委员会以及信贷审批人员往往由一定行政职务的行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难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信贷业务的审批中,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向西方先进商业银行学习,将信贷审批工作交由专职人员担任。信贷风险防范的贷后管理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控制借款企业的“道德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3.2 完善信贷市场退出途径

首先:选择合适的信贷退出时机信贷退出时机是信贷退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来说,信贷退出的最佳点是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交接处,这一时期的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形态常处于关注类,此时借款企业能够寻找到新的信贷资源,退出成本较低。其次:设立行业与区域的信贷退出机制在区域信贷资金的配置上,可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进行改进。具体操作上可以将到期的固定资产全部贷款和AA级以下的流动资金贷款按一定比例上收集中到一级分行,同时改革现行的考核机制,按主要业务建立以条为主,以块为辅的效益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世清.试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3(07):25-32.

[2] 陈正.信贷资金使用环节风险及其控制[J].安徽农村金融,2005(12):35.

[3] 崔胜实.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2004(12):31-33.

[4] 何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经营中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J].金融与保险,2003 (9): 73-74.

[5] 姜建清,银行信贷退出理论和实践研究[J].金融研究,2004(01).

作者:张斯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讨论文 篇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效能评价探讨

长期以来,信贷风险就是银行业乃至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信贷风险仍然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众所周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中国金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低下的银行经营效率便是中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集中反映。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势必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度量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继续探索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即基于上述问题作为出发点。设立部分量化指标,对信贷风险管控内容进行动态评价,既有对过程的评价,也有对结果的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对整体单位或个人进行绩效奖励以及职务晋升一种依据。

本文中信贷风险管控效能评价包括四个内容,分别为支行评价、任期内行长评价、管户客户经理评价和营业网点评价。信贷风险管控效能评价要坚持授信尽职为主旨、指标体系为框架、信贷资产质量为内容、处理措施为保证等四个基本原则,评测结果可以将应用于信贷人员的行政奖励和处分、经济奖励和处分以及单位业务的停牌和扩大授权等。

一、支行经营效能评价

对支行经营效能评价分八个模块,分别为贷款质量状况、新发放贷款质量状况、贷款分类偏离度、贷款分类迁徙率、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贷款收益率、低效客户退出。

贷款质量状况从四级分类和五级分类两个方面设不良贷款压降计划完成率、不良贷款占比、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率三个指标。

新发放质量状况设2000年以来不良率(五级分类)、2005年以来不良率(五级分类)、当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四级和五级分类)三个指标。

贷款分类偏离度(五级分类)设立相对偏离度和绝对偏离度两个指标。

贷款分类迁徙率(五级分类)设正常、关注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内部下迁徙两个指标。

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设当前值和进步值两个指标。

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设当前值和进步值两个指标。

贷款收益率设存量2003年以来收益率和进步值两个指标。

低效客户退出设退出计划完成率和退出贡献度两个指标。

二、任期内行长评价

为体现对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状况的评价。设立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两个内容。其中效果评价包括任期内贷款质量状况、承兑兑付率、任期内新增贷款质量状况、年均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优良客户结构占比优化状况、信贷担保结构改善状况等指标。

行长必须切实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我行信贷政策审批授信业务,充分考虑业务风险的可控性,是否对每笔信贷业务的风险分类进行认定和审批。有权审批人必须在在书面授权范围内按程序进行授信业务决策,要能根据贷审会审议意见形成并签署具体、明确意见。

信贷审批中不允许出现下述状况:未经授权擅自审批授信业务;采取特殊方式越权、变相越权审批授信业务;违反程序、减少程序或逆程序进行授信决策:放宽审查人员及贷审会设定的限制性条款审批授信业务。授信中不得出现下述现象:授信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或项目: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以贷款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和增资扩股的授信业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资的授信业务;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业务: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违规审批同意发放异地贷款;以贷收息或违反规定进行以贷收贷。不得审批客户未按国家规定取得项目、环保、土地或其他按照国家规定需必须具备的批准文件。

三、客户经理管贷质量评价

客户经理管贷质量评价是反映客户经理在业务调查、贷后经营管理等环节中尽职行为的评价。是客户经理管贷能力的综合评价。客户经理管贷质量综合评价包括管户存量贷款不良率、调查投放贷款不良率、调查新增贷款不良率、管户不良贷款降低率、管户贷款收息率、贷款本息收回计划完成率、不良贷款清收计划完成率、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到期贷款逾期率等指标。

管户存量贷款不良率指客户经理现管理的全部存量贷款中不良贷款占比。

调查投放贷款不良率指其所有经办调查发放的贷款中目前不良占比。

调查新增贷款不良率是其经办调查发放的贷款自某年份时段以来良余额占比。

管户不良贷款降低率指年末年初及离职与任职以来管辖客户不良贷款占比下降百分比。

管户贷款收息率指特定时段内实收利息与期末表内应收息与表外应收息和之比。

贷款本息收回计划完成率指金额特定时段内贷款本息收回金额与收回计划比值。

不良贷款清收计划完成率指特定时段内不良贷款清收金额与不良贷款清收计划之比值。

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指特定时段内到期贷款现金收回(含收回再贷)金额与到期贷款总额比值

到期贷款逾期率指特定时段内逾贷款金额与到期贷款总额比值。

四、营业网点信贷管理评价

对营业网点的信贷资产质量评价。是为进一步提高单产效益,对营业网点的辖内贷款资产质量进行整体评价的一种方式。对营业网点的信贷资产质量评价包括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下降率、单项信贷产品不良贷款率、单项信贷产品不良贷款下降率、新发放贷款质量、贷款分类偏离度、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优良客户占比、抵质押贷款占比等指标。

五、评价事后处理

对支行进行经营效能评价,一是作为等级行参考数据体系,二是作为信贷转授权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支行进行转授权额度与授权业务品种的划分。

行长任期评价是对高管人员信贷履职行为的综合判断,根据行长评价结果的不同,分别采取问责、经济激励、行政激励等措施。

客户经理管贷能力评价是对调查和经营管理环节上当事人行为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不同,分别采取经济激励、行政激励等措施。

营业网点信贷管理评价是对营业网点经办的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总体评价,对于风险控制不达标的品种,要相应进行业务的停牌处理。

作者:东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讨论文 篇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部分,同时它也是国民经济地核心。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是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数额较大的不良贷款是形成信贷风险的重大原因。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导致信贷风险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预防信贷风险的发生,立足我国信贷风险的现实状况,吸取国外处理信贷风险的经验,科学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将我国的银行信贷风险降至最低点。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风险管理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信贷风险又是商业银行风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信贷风险的有效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应当高度重视的环节。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维系着我国经济的命脉,它是我国经济安全、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又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有利于银行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银行其他业务是否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经济是否持续快速发展。

一、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风险是银行在进行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无法预知的某些不利因素给其带来的损失;是由于银行在进行日常的信贷活动中,存在着不能按时从贷款者手中将大量的贷款收回从而导致的信用风险;信贷风险就是银行在进行日常信贷活动中产生所有风险的一个汇总。信贷风险具有:客观性、复杂性、隐蔽性等基本特征。

(一)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银行是一个追求高利润的特殊企业,在其获得高利润的同时伴随着的往往是高风险的存在。然而信贷风险在银行所有风险中又是最重要的风险,那么对于这一风险的管理又显得尤为的重要。

(二)不良贷款比率高

国有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是信贷业务,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也就是信贷风险。根据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最新年报,截止到2013年末,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已达3743.15亿元,同比新增近470亿元。其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不良贷款已经不能被银行收回了,这将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损失。

1.国有商业银行运营方式单一,盈利能力下降。我国国有银行主要实行的是分行业经营,贷款主要集中发放于大中型企业。证券等投资占的比例并不高,当信贷资产出现风险时,贷给企业的资产随着时间的流逝很难很快变现,从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转移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将直接影响国有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已经进入了我国的金融市场,行的客户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国有银行面临这一状况,为了挽留原来的客户以及吸引更多的新客户,国有银行提高了存款利率,降低了贷款利率,这一举动必将会使得银行本身信贷业务的盈利减少,国有银行的信贷资金盈利能力会大不如前。

2.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信贷风险。中国近些年来,对房地产贷款投资规模过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在房地产信贷这一高盈利的业务上,银行的竞争越激烈,那么转嫁给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在房地产价格下降时,抵押给银行的资产的价值也随之贬值,另外由于房地产企业建筑项目和借贷业务的减少,银行从房地产企业交易中获取的其他收入也会减少。所以房地产价格的下降会对整体信贷活动产生很大负面的影响。

二、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信贷业务操作制度

国有银行在进行贷款前应进行严格的调查以及对贷款事项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是预防银行信贷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聘用信贷审批的专项人员进行这项工作,银行也应该拿出部分资金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员工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尽量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一旦发现某项指标趋于规定的值时,就应当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强调对各行业信贷风险度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做到通过快速数据更新,增强预警监测的有效性和长久性。尽可能有效的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加强银行内部评级制度和产权制度的完善

商业银行依据还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种为不良贷款,银行需要根据其风险的程度提取一定的呆账的准备金,再利用贷款证券化的方式来使得不良贷款减少损失。目前我国的大多金融制度还不完善,为了避免风险,应当加强银行内部评级结构与外部评级结构的建设,建立违约数据库,实现各大银行之间系统的相互联网,这样有助于银行对信息的采集,更方便于对信贷风险的防范。此外,要完善银行的产权制度的改革,目的是为了让国有银行的信贷资金实现市场化的营运模式,有助于银行资产结构的合理化,增强银行自身的抵抗一切风险的能力。

(三)提高信贷业务员的整体素质

银行包含信贷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的规范的操作和高质量地完成都需要工作人员的介入,只有银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操作人才,才能更有效的化解信贷风险。信贷业务的真实的状况,贷款企业偿还贷款以及公司运营状况,都要通过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银行的工作者对询问、调查、批贷、监督贷款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懈怠,可以有效减少银行的不良贷款。

(四)加强外部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

要完善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就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针对银行的信贷业务,在现实操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应当及时地补充相关的法律条文,必须要做到每一项责任都要有法可依,对于法律中已经规定的相关条例,若已不能符合现代银行发展的要求应当及时就行更新。制定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方面的专项法律制度,并且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对该项法律制度进行宣传。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立法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管行为来保证银行能够正常运作,要根据不断开放的世界金融管理系统。

总之,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伴随着银行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对其进行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力,对贷款的客户进行严格筛选,对自身进行系统优化,由此提高资产的安全性,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对已经贷出的资金进行监管,若发现有威胁到资金安全的时候,及时收回贷款,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概率。目前我国应努力加强信贷风险全程管理,以达到预测、规避、转移信贷风险的目的,从而增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于丰硕.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J].才智,2011年02期.

[2]王玉琴.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2011年36期.

[3]马建莉.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控措施[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10期.

[4]赵丽.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年24期.

[5]赵雅坦.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5期.

作者简介:刘晓敏(1982-),女,河南许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会会计。

作者:刘晓敏

上一篇: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分析论文下一篇:企业商业信用金融危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