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信贷扶贫发展论文

2022-04-29

新农村建设信贷扶贫发展论文 篇1:

地方资讯

湖北武汉:将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近日,从湖北武汉市农业部门获悉,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市民消费安全,即日起,武汉将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据悉,若发生一次中毒人数30人以上或发生一次中毒人数不足30人,但出现人员死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在农业部、省、市对各区进行的鲜活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凡一个季度内生产基地的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低于90%、85%、85%的,或流通领域的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低于85%、80%、80%的;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隐瞒不报,或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理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出现以上情况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将被“一票否决”。

四川:“村官”大学生当上“代理爸爸”

“你知道‘嗟来之食’这个成语典故的含义吗?”四川省大邑县金星乡黄泥村的“代理爸爸”宗和维跟往常一样正在给贫困留守儿童9岁的蔡梦娇义务辅导。据悉,大邑县88名大学生“村官”在各自岗位上赢得了群众的尊重,目前已为群众办了100多件实事。

23岁的宗和维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生,三个多月前开始担任大邑县金星乡黄泥村委会主任助理。他在调查走访中,得知该村蔡梦娇、徐云川、王亚南3名贫困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少情感与心理关怀,在校学习也比较吃力,于是就决定利用每个周末和孩子进行交流、谈心和作必要的课程辅导。

在他这位“代理爸爸”的关心下,3名留守儿童不仅在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成绩进步较大,而且性格也不再孤僻内向,还主动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据大邑县共青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像宗和维这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在部分村(社区)担任职务的大学生“村官”已有88人。“村官”们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努力最终赢得了农民的赞许。88名“村官”到目前为止已为群众办了100多件实事。◎

浙江:计划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

浙江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日前在杭州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宣布,从今年开始,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

在《浙江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座谈会上,程渭山说:“有土地承包纠纷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得到及时调处和解决。建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制,是浙江省《实施办法》的创新。”

据浙江省农业厅介绍,在土地承包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存在不少问题:少数地方随意调整和收回农户承包地;被征地承包户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不健全,仲裁、申述渠道不畅,农民依法维权难等等。

程渭山说:“在土地承包纠纷中,村干部往往不愿意出面代表集体接受调解,并且政府调解缺乏强制力,农民向法院诉讼的成本高、周期长、程序复杂,有些法院还不受理,以至权益受损的农户‘投诉无门’。”

据了解,已经正式颁布实施的《浙江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的设置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实施办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由市县区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统一组建,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仲裁委员会受理事项为土地承包合同、征地补偿费分配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侵权、继承等纠纷。◎

北京:10万农民将接受技能培训

北京市农委主任李进山14日上午做客城市管理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栏目时透露,2007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将会继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主线,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10万农民将接受培训。

李进山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加快他们向二、三产业转入,以便增加工资性收入,计划培训10万人,实现5万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此外今年北京市水务局和市交通委也为郊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据悉水务部门将安排1万人专门管护村级的水井,确保水源安全;交通委也将成立4000人对村级乡间公路进行管护。李进山表示已专门制定了管护人员标准,都由当地村民竞争上岗,领取固定工资。一方面解决就业,一方面建立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机制。

对于市民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李进山表示由于北京市民对农产品消费每年有600多亿元,所以北京的农业必须从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为市民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据介绍,现在北京市无公害的农产品通过认证的已达400多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超过了200多家,呈现很好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北京市的农产品也开始逐渐创建自己的品牌。◎

陕西:举办村委会主任示范培训班

由陕西省民政厅、省纪检委联合举办的“陕西省村委会主任示范培训班”1月6日正式开课,示范培训班的学员将给各地村委会主任作出示范。

示范培训班开设的课程有“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农村经济与专业合作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主讲教师来自陕西省民政厅、省纪检委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村官”由各市选派。来自榆林、延安、汉中、安康等地的150余名村委会主任参加了此次培训。

据陕西省纪检委工作人员介绍,培训村委会主任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培训班还会继续举办,并将以更灵活的方式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

安徽: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从安徽省民政厅获悉,从2007年1月起,安徽省五保对象年人均补助从500元提高到850元,五保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由现在的970元提高到不低于1200元,经费来源由安徽省财政部门提供补助,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配套解决。

据介绍,安徽现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5.7万人,其中在1447所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33792人,在1441个“五保老人之家”中集中居住14137人,其余为分散供养。◎

甘肃:170名农村实用文化人才有了职称

甘肃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开展两年多来,已有一批擅长吹拉弹唱、剪纸刺绣等方面的农村实用文化人才有了职称。近日有关部门宣布,全省已先后评出副高级职称艺术师114名、中初级职称艺术师60多名。

由甘肃省人事厅、省农牧厅和省文化厅共同进行的《甘肃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课题》,全面、系统地完成了甘肃民间文化种类的界定和现状初步调查,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全省实用文化人才的数量、艺术或技艺水平。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课题已完成了《甘肃省民间文化、艺术种类名录》、《甘肃省民间艺人、传承人名录》、《甘肃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研究报告》等3项基础成果。据此,该省先后分4批次评审出民间戏剧、民间工艺、民间曲艺、民间书法、民间服饰、民间美术等方面的高级艺术师和一批中初级职称的农村实用文化人才。◎

黑龙江:农村公路建设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从1月16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大会上获悉,该省交通部门将在2006年农村公路建设基础上,把服务新农村建设当作2007年交通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并确保道路施工质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黑龙江省交通厅厅长段明山说,2007年计划建设农村通畅工程1万公里,通达工程2千公里。在“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中,要求各地各单位切实加强领导,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计划落实到位。一是项目计划安排实行“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先下规模、后落项目”,在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基础上,对积极性高、建设能力强的地方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建立融资及资金运作平台,在国家补贴资金到位前,将黑龙江省补贴资金提前拨付,地方配套资金同步到位;三是继续完善“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全员质量监管,有效杜绝“豆腐渣”工程;四是制定出台《黑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五是组织已建成农村公路达标验收,在确保建设质量前提下,要做到路肩、边沟绿化美化达标。◎

山东:不乱掏农民腰包

农村“路、水、电、医、学”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不仅制约农民增产增收,而且成为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一条鸿沟。为了逐渐缩小这条鸿沟,山东省财政近年来逐渐向农村倾斜,改善民生不乱掏百姓腰包,而是由政府承担更多的“民生成本”。

2003年以来,山东累计完成投资264.4亿元,改造农村公路9万多公里,加上原有的通油路村,全省93.5%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目前,山东全省农村人均年用电量达到647千瓦时,实现了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山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6%,比2004年底提高近25个百分点。

最近两年,山东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资金3.4亿元,资助了77.4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88个县,参合农民达3980余万人,参合率达86.6%;其中1267万人领取医药补偿款3.2亿元。

山东财政支出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城市转向农村,由重大项目建设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民生成本”。三年来,山东投资79亿元重点用于农村的路、水、电、医、学建设。

据了解,今后一个时期,山东要加快建立农村养老、失业、合作医疗、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五大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各项保障制度都要不断提高救助标准,特别要提高政府的补助比例。 ◎

沁河历史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暨首届会员大会

历山披瑞雪,沁河扬远声。2006年11月29日上午,沁河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在沁水县城碧峰会议厅隆重举行。沁水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全体会员出席了会议。

沁河历史文化研究会是由杜如湘、贾志军、冯俊宝、李治德、梁大位、王扎根、王之元、张仁德、李胜利等人发起,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立的民间社团组织,是沁河流域唯一研究沁河历史文化的团体。旨在发掘沁河流域的地域文化,提升沁河人文内涵,促进沁河流域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为弘扬沁河历史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探索新理念和新路径。

湖南:世益牧业贴心新农村建设纪实

2007年春节前,刚刚受到表彰领了奖牌的养殖大户张大山邀集他的一些养殖界的朋友,将一面锦旗送到湖南世益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感谢他们及时提供的技术和兽药,挽救了他们的养殖场,让他和他的朋友们的猪免于猪瘟之害,为他们的鱼场和鸡场“保驾护航”,获得好的效益。让他们在2006年养殖业中大显身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科技示范户。锦旗上书“感谢世益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做高科技龙头产业贴心助新农村建设

湖南世益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地处闻名世界的美人窝__美丽的桃花江畔,占地34000平方米,是一家集中药种植、中药原料与兽药的研发、生产、营销及服务于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企业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的水针剂、散剂、粉剂、预混剂、消毒剂等五个剂型GMP生产线已于2005年12月20日顺利通过农业部兽药GMP验收;由行内多名权威研究员、博士、专家与教授所组建的世益中药微生态高科技研究所正在筹建之中;由多名高级专家所组建的世益科技讲师团不定期地进行全国技术巡讲,为全国用户传经授道,提高了广大养殖户对动物的养殖、保健与治疗技术水平。

公司自投产以来,一直严格按照兽药GMP严格生产产品,严把原辅料采购、配方组合、操作工艺等全过程的质量关;并不断研制出新的产品或升级换代老产品。目前,公司生产五个剂型的多个中、高档产品,涉及畜药、禽药、宠物药三大类,由于产品紧跟市场开发,适应用户需求,自上市以来,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公司现有中药种植基地1200亩,中药微生态制剂已被中国农业大学甘孟候教授等权威专家鉴定:该科研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制剂具有无残留、无毒副作用、高效的特点,并能完全替代当前所有的抗生素,是绿色养殖的专用品,深受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所厚爱。远销全国各地广大农村。2006年5月,湖南世益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被政府认定为益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养殖大户遭遇瘟疫 世益牧业灵药解围

2006年六月大面积的鸡疫猪瘟在桃江县的各个乡村流行。对于养猪大户来说,可谓祸不单行,一时急坏了乡民们。而湖南世益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做市场调查的陈技术员马上将这一信息上传给公司的老总龚佳望。对于商家而言,这是一个商机。龚总马上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协助乡民消灭疫情的最佳方案和药方,尽量减少养殖户的损失。这时有人提了一个观点:企业是赚钱的,不是慈善机构,应该趁机对特效药品提价一至二倍,对公司的技术员上门的“出场费”也该相应提高。“企业赚钱要把眼光放在长远,而不是趁火大劫。什么是大企业?什么是投机商?我们世牧要做国际型的大企业,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投机商。所以,我们要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东风,抓住这一机会,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企业的根本是赚钱,但另一个要义是服务。只有最上乘的服务,才能赚到更多的钱。”龚总一锤定音。畜药、禽药以普通的价格还搭上公司的技术员上门服务,让遍及桃江、安化、新桥河、汉寿的这场瘟疫很快被控制,被消灭。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后来,公司算了一笔帐,在这场疫情战斗中,世牧公司虽然收入不多,但在当地群众中树起了品牌。龚总告诉笔者,他们将以“诚信、和谐、生态、繁荣”为发展主题,本着“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理念,采用化复杂为简单的人性化管理制度,不断地学习、总结与努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他将乘着这股强劲的东风,让企业这艘大船,乘风破波,在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中占一席之地。◎

湖南采编中心

走进安徽看凤台

近年来,凤台经济快速腾飞,连续四年跻身安徽经济十强县之列,财政收入连续四年在全省61个县(市)中位居第一。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即:淮南三年崛起,凤台率先崛起和在全省率先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行列。为此,凤台县委、县政府极力打造“诚信凤台、法治凤台”,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打造经济开发区,以构筑经济发展平台,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进步。古老的凤台城正如凤凰展翅一般飞翔,一座崭新的凤台城正在冉冉升起!

花团锦簇,彩球飞舞。2006年11月6日下午,州来古城————凤台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凤凰文化公园内礼花绽放,欢歌如潮。由安徽省文化厅、淮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凤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安徽省花鼓灯会暨首届淮河花鼓灯文化节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淮河民间艺术的盛会;这是人民群众的文化节日;这是建设和谐凤台的强音。来自全省17支代表队,1400多名演职员、400多名来宾和近万名群众共同分享这无限的喜悦,共同见证了这美好的时刻。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健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作为花鼓灯的发祥地,我们历来重视花鼓灯的学术研究、立法保护和创新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凤台花鼓灯,独树一帜,博采众长,不断为这朵“东方芭蕾”增色添彩。通过举办安徽省第七届花鼓灯会和首届淮河花鼓灯文化节,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南花鼓灯、走近淮南花鼓灯,同时我们要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节理念,深入开展文化招商、文化兴商,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淮南谱写新的篇章。◎

广西:405万元扶贫款下拨两个县

广西近日分别将两笔金额为205万元和200万元的扶贫到户贷款奖补资金下拨那坡、东兰两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此举意味着广西全区扶贫到户贷款奖补资金试点全面启动。

据介绍,作为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的尝试,广西壮族自治区此次启动扶贫到户贷款奖补资金试点,旨在通过财政贴息、补贴和奖励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金融机构、农户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信贷扶贫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致富。◎

福建永春:综治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绩突出

前言:在开展创建“平安福建”的活动中,荣获全省首批“平安县(市、区)”称号的永春县各乡镇农村基层干部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抓宣传,抓基层,抓创新,为平安建设创造有益经验,在打造“平安永春”、构造和谐社会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东关镇:健全维权网络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东关镇通过开通法律援助电话,启动家庭暴力报警点等,建立健全妇女儿童维权网络,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在“创安”活动中突出关爱保护妇女儿童,拓宽维权渠道,共建平安家庭,为打造平安东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湖洋镇:农村治安开拓新路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中,永春县湖洋镇龙山村治保会积极开展农村群防群治新模式、治安防范新途径等活动,成绩显著,引人瞩目。几年来,该治保会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有效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成功调解民事纠纷,为群众服务等方面取得实效,成为农村治安防范的一面鲜明旗帜。

玉斗镇:发挥老人协会作用建设“平安茶乡”

提高认识。组织镇综治副书记、派出所所长、综治办人员到老人协会授课,增强老年人对平安建设工作的认识,带动家庭人员及周边群众提高建设“平安玉斗”的认识。加强宣传。发放“平安建设”宣传单5000多份,为固定电话用户粘贴“平安建设”温馨提示卡3000多张。

主动参与。成立一支8人的夜间巡更队,每天午夜0点至凌晨5点,负责在镇区和玉美小区巡更。献计献策。不定期召开老年人座谈会,广泛收集农村的热点问题,并梳理汇总给党委、政府,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蓬壶镇:发动群众全民参与创平安

永春县蓬壶镇的平安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各村居的平安创建体系逐步形成,达标工作竞相追赶,其中发动群众全民参与成为一大特色,成效显著。近日,记者从达壶镇政府了解到,该镇党委和政府制定“抓宣传、知平安;抓巡逻,筑防控;抓打击,保平安;抓综治,促满意”的工作目标,建立一支快速巡逻队伍、一支长期宣传队伍、一套督查奖励制度、一个全民参与创建局面。采取对全镇的所有固定电话进行语音提示并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目前该镇已形成“创安为人民、人民爱创安”的新局面。

东关镇:抓紧抓好治安中心户长队伍建设

近年来,东关镇全力推行治安中心户长工作机制,借鉴外地经验做法,明确中心户长的工作职责,优化中心户长队伍建设。此举明显改善了社会治安状态,群众对治安工作的满意率大幅提升。目前该镇12个村(社区)共聘用74名治安中心户长,覆盖面达100%。仅去年以来,各村(社区)累计提供各类查案线索206条,协破案件9起,占立案数的63%。此外经中心户长主持调解的矛盾纠纷共360多起,调解成功355起,并配合有关部门化解群体性事件3起。

岵山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为了确保“泉三”高速公路的顺利施工,岵山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调解过程中,根据所受理征用纠纷出现的新问题,对矛盾纠纷的潜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经过分析研究提出的一些对策,确保按时限、高质量完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受群众的好评。

记者获悉,去年以来岵山镇共排查出55件征地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55件纠纷,该镇集中时间、指定专人负责,集中力量,认真调处解决。现已成功调处55件。◎

新农村建设信贷扶贫发展论文 篇2:

把握形势 明确任务 为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目标而努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当前扶贫工作的新形势,研究扶贫工作如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总结好2007年的工作,部署好2008年的任务,完成好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扶贫工作任务,进一步开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至关重要。

一、2007年的工作回顾

(一)扶贫投入加大,管理水平提升

1、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持续加大

国家下达财政扶贫资金35.946万元,省财政配套安排10.169万元,加上新农村建设直接统筹资金12.200(不含衔接统筹资金),合计58.315万元,比上年增长31.9%。

2、资金管理水平继续提升

加强了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项目实施的管理。在严格落实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财政报账制的基础上,制订并首次实施了《江西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评选出了10个绩效考评先进单位,极大地激发了各地用好资金管好项目的积极性。

(二)“移民搬迁”扶贫任务超额完成

1、搬迁任务超额完成

全年计划移民5万人,实际落实搬迁11.924户、53.02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6%。其中集中安置8789户38.999人,分散安置3135户14.021人,分别占实际人数的73.6%和26.4%;有土安置5779户28.070人,无土安置6145户24.950人,分别占实际人数的52.9%和47.1%。

2、建房补助资金到位好

全省共筹措移民建房补助资金17.410万元,其中省级下达资金14.730万元,市县配套2680万元,并全部落实到位,到位情况是历年来最好的。

3、集中安置点“三通”建设情况好

全年新建集中安置点383个。已通路381个,占99.5%;通电381个,占99.5%;通水378个,占98.7%,“三通”情况也是历年来最好的。

(三)“整村推进”计划进展良好

1、资金投入及整合力度加大

去年,省级安排在1800个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的财政扶贫资金19.812万元,比上年增长8.3%,村平达到11万元。特别是资金整合投入的力度明显大于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的1万个自然村中,有2300多个安排在重点村,整合其他渠道用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直接统筹资金至少有1.3亿元。

2、规划实施进展顺利

去年,完工建设项目4971个,验收合格4724个,占95%以上。新增基本农田3017万亩;新改扩建道路3894公里,桥梁长度6387米;新建小水库435座,排灌站和水电站114座;新建和改造校舍57.827平方米,村卫生室1007个;解决了22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在产业发展方面,新增经济林5.8万亩,果茶桑7.6万亩,花卉及苗木12万亩,大棚蔬菜1.5万亩;主要牲畜饲养量达到30.7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549万羽、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万多亩。

(四)劳动力培训转移有新突破

1、去年全省劳动力培训转移任务为6万人。实际培训62.788人。其中培训合格62.033人,合格率为98.8%;转移就业59.601人,就业率达94.9%。

2、开展了富余劳动力情况摸底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贫困地区可供培训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建立了贫困地区未外出务工劳动力情况的台账,为今后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工作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五)产业化扶贫有新进展

1、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省政府批转了《关于在老区贫困地区把加快扶贫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的工作方案》(赣府厅发[2007]60号)。各地遵照《方案》精神,针对本地产业的特色和优势,确定了重点扶持发展的扶贫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化扶贫的工作目标、要求和措施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产业化扶贫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产业化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省共安排扶贫贷款贴息资金205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54.395万元。其中:安排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1000万元,扶持项目189个,当年发放项目贷款31.351万元,项目辐射带动贫困地区农户达52万户;安排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1050万元,当年发放扶贫到户贷款23.044万元,扶持农户19.699户,受扶农户当年户均增收1048.6元。

3、产业化扶贫的改革创新有了新进展

(1)继续在安远、遂川两县开展了小额到户贷款“奖补资金”试点,调动了金融机构支持扶贫开发和贫困农户使用扶贫贷款的积极性。累计安排奖补资金700万元,累计发放扶贫到户贷款6339万元。

(2)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扩大到6个县。累计扶持了23个重点村建立村级“互助资金”,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45万元。经过探索,有效地缓解了试点村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投入不足的困难,促进了“一村一品”的发展;建立了互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新机制,增强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4、宁都县“革命老区连片开发”试点进展顺利

去年,在宁都县启动实施了“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试点。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和赣州市的大力支持下,宁都县依托当地蘑菇、黄鸡、脐橙三大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规划了26个老区贫困村发展三大优势产业。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试点补助)仅950万元,但规划整合的各条渠道扶持三大扶贫主导产业发展的资金达到6.7亿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六)社会扶贫掀起了新高潮

1、新一轮定点扶贫全面启动,进展形势喜人

省直248个单位开始了新一轮定点扶贫,比上轮增加了70个单位。“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首次和省委组织部密切合作,把定点扶贫和包村帮扶结合起来,得到中组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和好评。省直248个单位组成了248个驻村工作组,共有2455人次深入定点村调研,当年投入资金5400万元(含物资折款),帮助引入项目2020个,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49期,组织劳务输出3926人,资助贫困学生1124名。市县定点扶贫单位投入帮扶资金也达8800多万元。

2、党员干部包户扶贫有了新进展

全省7.5万名党员干部包扶了7.5万户贫困户,帮扶资金达2200多万元。赣州市“三二一”结对帮扶、吉安市“1+1”连万户、上饶、九江、抚州、南昌、宜春、萍乡等市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都有了新进展,有效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贫困户的普遍欢迎。

3、应届大学生“三支一扶”工作成效开始显现

两年来,经报名、考试、选拔,我省确定382名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扶贫,担任乡村干部,他们深入贫困村调查研究、帮助工作,成效正在显现,为扶贫战线输送了新生力量。

(七)科技扶贫进展正常

1、科技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以扶贫干部培训和贫困农民科技文化、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全省各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21期,培训扶贫干部16.853人次;培训贫困群众近14.6万人次。

2、科技示范与推广工作继续稳步推进

一是和省财政厅共同研究,投入资金500万元,支持了10个科技扶贫项目。二是安排了100万元资金,安排了11个项目,继续对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给予了支持。

(八)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

1、去年,省办新成立了政策法规处,把宣传工作和政策调研紧密结合起来,宣传工作的管理机制和职能作用得到强化。

2、宣传工作任务完成较好。与省社联密切合作,《老区建设》杂志办刊质量有了提高;省办两份简报和信息网也有新发展。全系统在中央媒体发稿99篇,在省级媒体发稿335篇。

二、2008年工作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关键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树立“大扶贫”观念,把扶贫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努力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切实把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开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要完成好2008年的工作任务,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统一全系统的思想认识,科学把握贫困的概念,深刻认识扶贫的功能,不断强化全省扶贫系统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把党的十七大精神真正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1、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扶贫工作全局

贫困问题必须通过发展去解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扶贫的第一要务;扶贫的直接功能是减少贫困人口、缓解贫困程度,是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体现;扶贫的拓展功能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扶贫投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政府的职能所在,同样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2、充分认识扶贫功能的伟大意义,不断强化自信心和责任意识

扶贫的直接功能是减少贫困人口,缓解贫困程度。扶贫还有拓展功能,也是对当今我国发展更具深刻意义的功能。这就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深刻认识扶贫的功能,特别是扶贫的拓展功能,一方面能不断强化我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对我们争取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继续积极推进“整村推进”扶贫计划

1、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要求,继续深入抓好“十一五”全省180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实施。

2、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尚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贫困村增补为重点村,从今年开始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今年主要完成村级规划制订并启动实施,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规划的主体任务,用1-2年时间巩固完善。5年内保证每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以上。

3、从今年开始,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资金由直接统筹改为衔接统筹,不再以自然村为单位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但全部“整村推进”扶贫计划都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各地仍要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试点安排在重点村。

4、不断强化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提倡“自己的家业自己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有困难政府社会帮”的自力更生精神,让贫困群众在参与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增长才干、增加收入。探索并形成村一级议事、决策、干事的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5、继续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重点村步入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二)坚决完成好5万人的移民搬迁任务

1、从今年起在全省41个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扩大了20个县。全年完成移民搬迁任务5万人。

2、加大工作指导力度。省市县分级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扶贫搬迁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各个工作环节的典型经验。积极学习借鉴外省(区、市)移民搬迁扶贫好经验好作法。

3、积极协调,努力加大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县(市、区)为单位,会同发改委、水利、电力、交通等部门,联合编制集中安置点的水、电、路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并逐级汇总上报。省、市、县都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研究解决移民搬迁扶贫安置中遇到的土地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突出问题。

4、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移民后续帮扶政策措施。有针对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种养技能培训,提高移民的自我创业本领。有计划地引导和安排移民参加劳动力培训转移。积极协调信贷扶贫资金,帮助移民户解决生产发展的资金问题。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5、加强督导,狠抓落实。将监督机制、督查机制、协调机制及信息反馈机制等各项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保证移民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接受移民的监督;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并将督查结果向全省通报;坚持做好进度月报和简报编发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

1、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今年起,“雨露计划”的实施范围扩大到41个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和其它县的重点乡。实行“三个优先”,即重点村优先、贫困户优先、移民搬迁户优先。确保全年完成培训转移6万人的任务。

2、继续完善“三个基地”建设。输出基地要在规范去年建立的台帐的基础上,完善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档案。培训基地要不断创新完善培训方案和培训手段。接收基地要及时提供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一定要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把“三个基地”建设和当地工业园区培训、用工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力争今年能有突破性进展。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基地和定点扶贫单位的力量,破解培训、用工信息交流不畅通的难题。

3、不断创新、丰富、拓展“雨露计划”的内容。今年重点抓好重点村1800名“中高级技师”的培训的试点,积极探索逐步提高培训补助标准,提高培训质量的新途径。总结“家教式”创业技能培训方式,积极探索“雨露计划”走进乡村,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的“就地创业转移培训”的新方式。

4、规范运作,保障权益,严肃纪律。按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两个合同”(企业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签订用工合同,与培训基地签订定向培训合同)、“三个台账”(农村劳动力资源台帐、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台帐和学员培训台帐)的要求,建立和健全“雨露计划”的制度体系,使之步入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积极主动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培训质量、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等方面的维权服务。按照即将出台的《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券管理使用办法》,建立我省“雨露计划”培训券管理使用细则,确保“雨露计划”资金的公开、安全和高效运行。

(四)努力提升产业化扶贫工作水平

1、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在老区贫困地区把加快扶贫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的工作意见》,按照“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理念,采取连片开发的方式,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村的现代化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2、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扶贫贴息资金,有效引导信贷资金集中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帮助扶贫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扶贫带动功能。遵循“动态管理、扶优汰劣”的原则,对已认定的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进行考核,不达标的,取消其扶贫龙头企业资格。同时,按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标准,在全省范围增补认定一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3、总结推广“一村一品”试点经验,发动、组织贫困农户参与“一村一品”建设。采取扩大“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试点范围,将互助资金试点与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奖补资金试点紧密结合起来等措施,加大对贫困农户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的扶持力度,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形成在扶贫龙头企业带动下的扶贫主导产业,为贫困农户稳定增收创造条件。

4、认真总结扶贫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不断规范组织形式。把发展扶贫合作经济组织纳入“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加大扶贫贷款贴息对扶贫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扶贫合作经济组织“把‘一村一品’扶贫主导产业和扶贫龙头企业或销售市场有机链接”的功能,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

5、继续抓好宁都县“老区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为进一步示范推广作好准备。

(五)积极推动社会扶贫工作

1、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扶贫开发工作制度。由于人事变动,根据省委领导指示,今年对省级领导联系县要做出调整。调整重点要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倾斜。各地要以省级领导定点联系县制度为示范,建立和完善设区市和县(市区)领导定点联系重点乡村制度。通过定点联系制度,争取各级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2、继续积极推动定点扶贫工作。一是做好中央国家机关在赣定点扶贫的协调服务工作。召开一次现场会,总结交流经验,争取各部门、单位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二是与省委组织部密切合作,将178个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提升工作水平。对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安排的70个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改善管理也要同步进行。各市县的定点扶贫,要参照省的作法,加大工作力度,使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

3、继续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包户扶贫工作。一是采取切实措施,力争实现全省8万人,帮扶8万户的目标。二是加强调研与宣传的力度,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扩大包户扶贫的社会影响。三是健全完善包户扶贫的检查督促和考核机制,切实将包户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四是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将这项工作纳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考评体系。

4、继续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开发。强化与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彩会的合作,引导、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到贫困地区创业发展,增强责任意识和志愿精神,用爱心回报社会;要发现总结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让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更多社会财富投入到扶贫开发中来;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奖励为扶贫开发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5、继续积极推动“三支一扶”工作。与人事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做好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扶贫的落实工作。紧紧围绕“宣传好政策、把握好条件、安排好岗位、发挥好作用”,创造性开展工作,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知识人才到贫困村工作、发展。

(六)努力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快现有外援项目的实施进度,提高实施质量。中德合作江西扶贫监测评价体系试点项目,年内要完成并争取上项目二期。由亚行技术援助,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村级扶贫规划试点项目”,今年要完成项目总结评价,并争取上项目二期。荷兰政府医院援助项目要加快实施进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外宣传与联络工作力度,加强与国际、国内扶贫组织联系,拓宽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和渠道,争取新的外资扶贫项目。

(七)不断规范科技扶贫工作

1、继续加大干部业务培训力度。制订并实施《2008-2010年全省贫困地区干部和扶贫系统干部培训规划》,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组织扶贫系统干部、贫困地区县乡村干部、定点扶贫干部开展业务、政策培训和学习考察活动,着力提升指导扶贫开发的工作水平。

2、不断推进实用技术培训。制订并实施《2008-2010年全省贫困地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规划》,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一村一品”建设,围绕扶贫主导产业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贫困农户的技术水平和贫困地区劳动力综合素质。

3、加大科技扶贫示范力度。对已建成的扶贫示范基地加强管理,强化示范和带动功能。结合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发展特点,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较强扶贫示范和带动功能的农产品繁育、推广基地。全省重点扶持1-2个科技示范新品种、新技术。与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合作,争取组织一批专家深入到不同类型贫困地区,研究发展思路,解决技术难题。

(八)重视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

1、进一步重视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一是省办每年要根据我省扶贫开发的实际,提出年度调查研究课题计划;在全系统范围内,组织调研力量,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负责人,把课题计划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完善调研成果评价奖励制度,每年评选奖励一批优秀调研成果,并印发全系统参阅。通过高质量的调研活动来全面提升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2、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升宣传工作水平。一是要紧紧围绕年度工作重点部署和开展宣传工作;二是要增强报道的时效性,特别是向中央省级媒体的投稿,要力争抢占第一时间;三是要不断巩固现有宣传工作阵地,把《老区建设》、《扶贫开发工作简报》、《移民扶贫工作简报》办好;四是要积极主动地与各级各类媒体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加强对宣传通讯员的培训;加强网络宣传工作平台建设。五是要建立完善宣传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撰稿人的积极性。

(九)进一步强化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

1、尽可能快地下达资金计划,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确保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省要尽早下达各项资金计划。市、县(市、区)要将本级各项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落实,尽早足额到位。

2、继续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按照国家要求,修改完善考评办法,尽量做到考评内容合理,考评过程科学,考评结果公正。

3、高度重视扶贫资金的各项专项检查。今年,国家审计署、财政部驻江西专员办已将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列为重点检查内容,特别是全省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将扶贫资金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内容。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早做准备。要本着“全面自查、突出重点、有错必纠、务求实效”的原则,认真按照相关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重点抓好整改提高环节,切实解决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要积极配合相关检查部门,保障各项检查顺利开展。

(十)强化扶贫系统自身建设

1、切实加强学习和培训。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全局意识。要按照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要求,强化科技知识与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为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打下扎实基础。

2、深入实际、改进作风。要继续对照吴新雄省长的《讲话》,寻找观念差距、工作差距、作风差距,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限期整改。结合调研计划的落实,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3、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支持和鼓励各级扶贫办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用足用活现有资源,不断改善工作条件。省办正在准备召开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力争领导重视,逐步缓解各级扶贫办普遍面临的工作经费不足的实际困难。

4、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廉洁自律方面的有关政策规定,引导全系统同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扶贫事业,专心扶贫工作;要严格要求自己,秉公办事;要勤政廉政,艰苦奋斗,防微杜渐。

今年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年,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我们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利步入扶贫开发新阶段,是对我们能力和水平的重大考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系统的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去夺取今年工作的新胜利,把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再一次推上新台阶!

(本文为作者2008年3月25日在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改。)

[责任编辑:王建平]

作者:张志豪

新农村建设信贷扶贫发展论文 篇3:

龙陵县发展县域经济的近期实践及其贫困难题分析

摘要:实施农业“422”工程、工业“129”行动、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落实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这是龙陵县近期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实践。县域产业经济、工业经济、市场经济未能兴旺发达,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存在困境,这些是导致龙陵县贫困难题存在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龙陵县 县域经济 贫困难题

龙陵县98%的国土面积是山区,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山区农村,2009年末有总人口28.3113万人,非农人口为26311人,农村人口为256802人。按实际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龙陵县有贫困人口13.42万人,占该县农业人口的52.24%;全县有1320个自然村,其中827个村属贫困村。经调查研究,笔者拟就龙陵县发展县域经济的近期实践及其贫困难题展开分析。

1 龙陵县发展县域经济的近期实践

为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从2008年至2012年,龙陵县深入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化旅游强县”三大战略,打好“一山(松山抗战文化)、一水(邦腊掌温泉)、一石(黄龙玉第一县)”三张牌,规划并重点落实以下几方面的实践行动。

1.1 抓好农业“422”工程,促进农业稳县

稳定10万吨粮食生产,大力实施农业“422”工程,力求到2012年,①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产量达65万吨,产值达1.3亿;茶业面积稳定在10万亩,进行茶叶低改2万多亩,产量6000吨,产值1.5億元;实现畜牧业产值3.4亿元;推进林改工作的落实,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使林业经济产值1亿多元;②全县烤烟收购6.5万担、香料烟收购3.5万担,产值3000万元以上;③发展石斛200多万平方米,产鲜草700多吨,产值1亿多元;努力使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产值1亿多元;争取工业用的大麻种植获得较大突破,产值3000多万元。

1.2 实施工业“129”行动,达到“工业富县”目的

实施工业“129”行动计划,即从2008年始,培植工业产值10亿元、5-10亿元、1-5亿元以上的企业依次为1户、2户、9户,争取2012年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支持永昌铅锌公司技改和扩建,建成二期10万吨硅铁项目,延伸硅产业链;帮助康丰公司巩固蔗糖生产,拓展生物有机肥、燃料乙醇、木糖醇生产,支持雨辰茶叶公司发展,做好普洱茶生产和精制绿茶工作,抓好ctc红茶项目,实现茶叶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水电产业,抓好腾龙桥电站、岩桑树电站、光坡电站、等壳电站、公养河电站等建设,到2012年全县水电总发电容量达到83.13万千瓦,比2007年增加约50万千瓦;加快日产2500吨水泥孰料生产线,抓好龙陵水泥厂生产工作,达到年产90万吨水泥的规模;利用花岗岩等石料,发展石材建筑产业;整合木材加工企业,提升木材加工企业的质量和效益;做好石斛深加工,做好大麻等生物资源的开发运用;抓大坝褐煤提质改造,努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1.3 实施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努力达到“文化旅游强县”

实施了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争取到2012年,到龙陵旅游人数达100万人次,旅游业产值2亿多元。①做强1个“龙头”。利用邦腊掌温泉资源,计划投资46736万元,努力将其建设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高质量名牌温泉旅游度假区,设计近期年游客量75万人次,远期年游客量达100万人次。②建设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搞好龙陵松山战役抗日战场遗址、日军侵华罪证遗址保护,打好滇西抗战文化旅游品牌,抓好小黑山、蚌渺湖生态旅游开发等。③开发黄龙玉。打造黄龙玉精品区,进行黄龙玉检疫、分级、公盘交易,参与云南省玉雕赛,举办黄龙玉文化活动周,把龙陵建成国内最大的黄龙玉产、供、销中心,打造中国黄龙玉第一县,使黄龙玉成为龙陵旅游文化名牌产品。④把县城建设和县政府驻地龙山镇建设相结合,打造龙山名镇。⑤在县城打造一条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名街。⑥通过2009年拍摄的《滇西1944》,使之成为一部有重大影响的电视剧,广泛宣传松山抗战和宣传龙陵县。

1.4 落实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减少贫困

实施“千村推进万户脱贫”工程,计划从2008年始五年内筹资3570万元,完成近30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开展易地扶贫,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460多户、2000多人的易地搬迁;落实PRCDP项目的实施;每年发放信贷扶贫资金1500万元、科技产业扶贫资金100万元,用于支持石斛、茶叶、核桃、生猪等产业的发展;重视边民、少数民族群众的扶贫致富工作,每年筹集100多万元资金,努力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促进扶贫工作社会化、多元化。县政府以县职中为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从2008年到2012年,计划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5万人次,组织培训2.5万人次,政府有序输出6000人,发放省内外务工者的车费补贴,使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6.5万人以上。

2 龙陵县贫困难题分析

分析龙陵县发展县域经济的近期实践以及该县的产业、企业、市场情况,发现其产业经济、企业经济、市场经济、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存在一系列导致该县贫困的贫困难题。

2.1 从产业经济方面看

①第一产业中存在的难题:饲草资源承载已超饱和水平,人均有粮374公斤,提升畜牧业难度大;茶叶低改2万亩,仅占县域茶叶面积的1/5;人均林地面积12亩左右,“山字经”还没念好,石斛、工业用大麻仅是少数民众种植,未能广泛性地增加农民收入;核桃种植成活率不高,投产时间相对较长。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业产品受价格影响大,价格低迷则农业、农民收益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洪灾、山体滑坡、干旱等自然灾害常有发生,危害农业生产;农业总体科技水平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度低,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②第二产业中存在的难题:实施工业“129”行动,使得工业产值主要集中在金属硅、硅铁、锌等矿冶、电力、制糖、水泥、酒精、硫酸等规模工业上,投资大,资源依赖程度高,重工业比例高,轻工业显得不受重视。邦腊掌项目、等壳电站等电力项目、黄龙玉精品区建设、龙山镇老城区建设、乡镇集镇建设等建筑业投资大,耗费了许多县财政及上级部门支持的资金,而且固定资产投资压力较大,有些大型项目投资不足。交通虽然畅通,但道路的等级和便利程度不及隆阳区、德宏好,工业的技术水平、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等不够好,吸引力不强。③第三产业中存在的难题:主打“一山(松山抗战文化)、一水(邦腊掌温泉)、一石(黄龙玉)”三张牌,都处于正在开发中,吸纳游客、商贾能力不强,经济社会效益还没有强劲地显现。龙陵抗战文化应该是该县首要优势资源,虽然松山被列为国家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重温历史、塑造爱国情操的红色文化旅游显得很冷清;邦腊掌温泉项目建了停、停了建,耗资极大,普通民众有意见;黄龙玉还未能发挥出像翡翠玉石一样的效益。县域规划合理、档次适宜、服务好的餐饮旅店显得缺乏,不能有效满足发展康体、休闲等文化旅游的需要。乡镇特色民族文化还没有在县域文化旅游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农民工很少,他们很难从文化旅游、餐饮、旅店、运输等第三产业中获利。

2.2 从企业经济方面看

政府极力支持规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发展,对规模以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小,挤占了后者应该获得的部分资金支持;过多重视和支持重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值绝大多数集中在10几家规模以上的企业中,轻视轻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企业融资难度增加;县域企业少,农产品加工性质的企业和服务业性质的企业少,除县城所在地龙山镇外,其他乡镇的企业少,第一、三产业的龙头企业少,带动经济发展和促农增收作用小;有社会责任感且愿为社会为民众多谋利益的企业及其决策、管理人员少,企业吸纳中低层次文化素质的劳动力不够多,企业工资利润分配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上层管理人员获得的工资、利润远多于普通职工,企业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利益还不够丰厚。

2.3 从市场经济方面看

县域市场经济还没有真正繁荣起来。①非政府主导的投资市场、消费市场比较疲软,乡镇有形市场虽经改建或扩建,仍然狭小,乡镇无形市场交易量小,“千乡万村”市场建设层次和质量还不够好;多数农民购买的产品档次低,交易量小;县域出口外贸主要是硅产品、纺织品等,外贸额小,与德宏州相比差距大;中高档次产品、较高加工度产品出口或县外需求量有待于快速增加,而县城菜市场存在产品短缺的现象。②市场信息不够充分,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机制还没有形成,县域能生产数量众多的产品,常常遇到销售不畅的大难题。③市场风险大,农业产品、工业产品饱受价格低迷之害。④县域着力打造的文化旅游市场还没活跃起来,除了少数土特产品外,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太小,绝大多数农民难以从文化旅游市场中获得收入。⑤利益分配机制有待改善,部分企业、中间商获利较丰厚,而农民、企业普通员工和小商小贩获利较少。

2.4 从扶贫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看

①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绝大多数都是以某某项目的名义或方式开展,出现了盲目抓项目、以项目抓项目的问题,有些项目的实效很差,一些村委会班子、村民小组长领导力、执行力、工作能力和绩效很差,甚至于不够廉洁。②扶贫开发难度增大,筹集资金困难。大多数贫困人口分布在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滞后、支柱产业缺乏、科教文卫水平低下和生产投入嚴重不足的山区和半山区,傈僳族、彝族、阿昌族和沿边、沿江乡村基本处于整体贫困状态,因灾返贫、因农产品价格低迷返贫现象相对严重,区域性、群体性贫困相互交织,扶贫脱贫成本很高;扶贫资金筹集困难,有较多的资金缺口;全县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39个,仅占贫困面的28.8%。③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一些困难。财政投入资金不多;县政府组织培训后政府有序转移的劳动力很少,农民自发短期输出劳动较常见,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整体不高,难以真正由农民变为市民,外出务工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贫困,却还不能促使家庭脱贫致富;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年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农村有空心化、衰败的趋势,农业生产也受到较大的影响。④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项目中,产业扶贫、产业促农增收还抓得不够好。存在产业项目少,产业发挥作用时间相对较长或者不确定,或者产业项目涉及的民众少。

参考文献:

[1]文中数据来源:龙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longling.gov.cn.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C0175”的成果之一,是自筹经费项目。”

作者:周紫林

上一篇:大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中专学校分层次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