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高管的财务税务管理范文

2024-04-28

非财务高管的财务税务管理范文(共9篇)

篇1:非财务高管的财务税务管理范文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非财务高管的财务税务管理

【课程收益】

1、企业高管与财务人员能达成有效沟通,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与经营目标的有机协调;

2、透彻掌握三大财务报表,读懂财务报告,有效掌控企业经营大局;

3、正确识别财务舞弊,防范财务风险;

4、掌握财务分析方法,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进行利润规划,提升企业竞争力;

5、运用财务思维解读企业运作,并寻求提升经营绩效的方法„„

6、明确企业涉税风险,提出应对方案,有效保护企业的税务利益;

7、正确进行税务筹划,降低税务风险,减轻税务负担,实现节税效应;

8、掌握税务自查的尺度,确定正确的应对方略,防患于未然;

9、掌握税务稽查的应对策略,建立稽查应对程序,以降低风险,控制支出;

10、掌握化解税务危机的策略、技巧,把握主动,以争取企业的合法利益最大化;

11、掌握国家税制改革动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为未来争取税务利益;

12、明确建立集团公司税务内控体系的策略、方法,以达到对公司税务风险预警的目的„„

【课程背景】

今天的财务已是一个“大财务”的概念,涉及到公司方方面面,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公司发展,不当的财务管理则会引发公司危机。深入分析成功企业,必有良好的财务管理;失败的企业,其财务管理肯定会存在很大的问题。身为企业高管,你必须成为财务管理中的关键人物,能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高管如能掌握一定的现代财务管理技能,利用财务信息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用财务的手段改善公司经营,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更好地增进公司的价值,提升管理绩效。

有意无意地少交税、稀里糊涂地多交税,税务危机四伏,企业视而不见,这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现状。那么,怎样才能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既挣钱又省钱?通过税务筹划,就可以让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税务负担,控制税务风险,降低企业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业效益。

近年来,稽查风暴越来越猛,“严稽查”成不二法则,税务稽查正逐渐从“执法督查”转为“以抓收入为主”。今年,税务机关将在巩固已有稽查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稽查力度,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普遍感到税收负担很重,风险越来越大,却不知如何妥善处理。为进一步强化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要求对逃避纳税等情形,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典型案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曝光,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移交司法机关。

我们的课程将通过生动的培训方式,丰富的案例分析,使得非财高管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财税知识、方法与技巧,能够从财务、税务的角度,更好的审视企业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改善企业的财务、税务管理状况,控制涉税风险,创造税务利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课程大纲】

主题一:财务管理篇

一、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主要内容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有哪些分类?各自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科学的现代财务管理框架?

3、财务与会计的区别是什么?

4、如何把好财务报销关?

5、会计核算的流程有哪些?

6、怎样识别会计账目中可能隐藏的问题?

7、企业不同财务目标的优缺点在哪?

8、如何更好的实现财务目标?

二、如何快速读懂会计报表等财务报告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财务报告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

(二)、如何读懂资产负债表

1、企业值多少钱?资产、负债和股东利益逻辑与内容是什么?

2、公司业务对报表有哪些影响?

3、报表中的重要及特殊项目(存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分析与运用。

(三)、如何读懂利润表(损益表)

1、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

2、损益表的逻辑与内容;

3、利润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分配的?

4、成本费用的详细分解;

5、应收账款的坏账、存货的减值、固定资产折旧等对利润的影响;

6、税收(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对利润及现金有怎样的影响?

(四)、如何读懂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逻辑与内容;

2、现金与利润的权衡。

(五)、如何读懂会计报表附注

1、为什么会计报表附注非常重要?重要性在哪?

2、附注与会计报表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正确的进行分析和把握?

3、附注内容分析对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结果的重要影响

(六)、财务报告陷井与识别

1、财务报表舞弊、财务包装概述

2、企业进行财务包装的动机是什么?有哪些原因?

3、企业财务包装都有哪些方法与技巧?4.、如何识别财务包装?

(七)、案例分析

三、分析财务数据,改善经营绩效

(一)、怎样运用财务思维解读企业运作,并寻求提升经营绩效的方法?

(二)、怎样分析运用财务杠杆,获取最大财务收益?

(三)、怎样进行财务报告数据分析?

1、财务状况的静态分析;

2、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

3、基于利润表的结构分析;

4、公司财务安全性分析,评判企业财务是否安全;

5、公司偿债能力分析,评判短期、长期偿债能力与风险;

6、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找出影响获利的因素;

7、公司经营效率分析,评判存货周转、债权回收情况,寻求对策;

8、关键财务指标解析及改善方法;

9、财务报告分析有哪些局限?

10、从财务报告以外看企业。

四、本—量—利分析与利润规划

1、如何寻找保本点;

2、保本点与规模效益的关系;

3、什么是边际贡献?怎样对边际贡献进行正确的计算与分析;

4、规模效益与销售定价的协调;

5、寻找提高利润的有效途径;

6、案例分析。

五、企业现金流管理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何强调“现金为王”?

2、销售、回款有哪些误区?如何进行关键业务环节控制?

六、预算管理的KPI考核方法和SMART原则 主题二:税务管理篇

一、企业面临的税务环境、纳税现状及趋势分析

1、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管理 “四位一体”新模式、“四化“新思路是什么?对纳税人有何影响?如何应对„„

2、企业高管税务认识的四大误区是什么?有哪些隐患?具体税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3、企业经营业务如何与财务、税务事项有机协调,从而防范、降低、消除税务风险隐患?

二、系列“税务门”事件分析(包含内幕解析)与借鉴

为什么同样是“税务上出事”:有的人锒铛入狱,倾家荡产;有的人游刃有余,大难不死?这值得深思!(多个案例分析,因案例敏感等原因,不在大纲中列出)

三、税务筹划与节税工具的运用

1、什么是真正的税务筹划,税务筹划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策略?怎样把握其中的技巧?

2、如何将企业税务筹划与企业战略结合?如何贯彻决策意图?如何进行优劣评价?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3、节税工具安全运用有哪些渠道?怎么操作?如何巧妙利用相关规定?

4、如何按业务流程进行筹划?提供筹划方略及案例分析;

5、针对中国当前国情,如何进行分税种的筹划?提供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等的税务筹划与案例分析

6、关于合同、发票、促销等相关案例税务分析

四、新形势下税务稽查与反避税分析与风险应对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税务自查、税务稽查、反避税,您准备好了吗?

1、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相关税务检查、稽查文件的背景是什么?关键点在哪?

2、国家怎样通过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个人所得税真的能“劫富济贫吗?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专项稽查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正确应对?

3、税务稽查案件来源有哪些?税务机关如何发现企业偷税?当前税务稽查选案准确率为什么越来越高?

4、税务稽查常用的策略有哪些?相关稽查战术、方法是什么?如何应对

5、企业如何在税务稽查前进行税务自查?自查出来的问题如何处理?策略是什么?怎样避免盲点?如果多缴税了,该如何处理?

6、税务机关要求自查的,如何运用自查大纲?怎样把握自查尺度?怎样补缴税款、滞纳金„„

7、税务稽查的风险应对策略是什么?有哪些应注意的事项?

8、什么是“反避税”?当前国家税务机关怎么开展反避税工作?企业该怎么办?

五、涉税争议解决与危机处理

1、涉税争议产生的原因与根源是什么?纳税人有哪些权利可以运用?

2、企业税务危机的危害有多大?怎样将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六、国家税政改革动态与趋势

国家税制改革的原则、趋势是什么?当前主要动态有哪些?包括增值税立法、个人所得税改革在内具体进程、内容、执行情况等分析

七、新《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的关键内容

1、关键修订条款有哪些?对纳税人有何影响?

2、针对新增加相关部门、单位、企业的税务协助义务条款;新增纳税评估条款;新增公司股东的连带纳税责任条款等内容,企业该怎么办?

八、税务风险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改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不良状态(内容略)

【讲师介绍】

魏其斌—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清华等总裁、总监班财税主讲专家,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税务顾问,多家大型企业集团税务顾问,和兴税务师事务所的审计稽核人。

长期从事各类企业的财税顾问、培训、风险管控及审计工作,对中国税法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在税务策划、税务健康检查、财税风险管理与控制、税务危机处理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具有很强的财税实务操作能力,成功的为众多企业提供科学实用的税务规划和财税管理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关系,获得广泛欢迎和高度好评。

服务涉及邮政、电信、生产制造、商业贸易、物流、连锁、房地产、建筑建材、医药、酿酒、烟草、化工、能源、投资、金融、保险、证券、担保、交通、酒店、服务、文化教育、电子、电气、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制漆、汽车、软件、高新技术、公用事业等多个行业和产业,服务过的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等。

擅长的课程: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税务价值创造》、《纳税筹划》、《企业纳税管理与筹划》、《企业发展战略中的财务与税收选择》、《总经理的税务管理》、《非财务高管的财务税务管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实务及纳税风险管控》、《特别纳税调整》、《税务会计》、《新形势下企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业税务自查、稽查与涉税风险管理》、《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与危机处理》、《新税法下企业涉税风险管理与应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差异协调处理与风险控制实务》、新《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应用与重点业务实务处理》、《会计报表深度解析》相关课题,等多个课程。注重实用性,以案说法,案例丰富。

服务过的部分企业:

中纺机集团、中国诚通控股、中牧集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邮政局、中煤地、冶金出版社、科技出版社、中石油、唐安保健、百圆裤业、金虎便利、南美轮船、浙江万达、浙江福田、业之峰、济南天房伟业、济南嘉馨、财富中心、多维轻钢板材、济南钢铁、唐山钢铁、美的、中新药业、奇瑞汽车、郑交所、唐山松下、惠达陶瓷、天润曲轴、烟台万华、平安保险、中粮、可口可乐、七天酒店、华工大集团、西门子、久泰能源集团、上海远成集团、圣奥化工、一汽丰田、神华国际、四川宏达、大陆汽车电子等。

篇2:非财务高管的财务税务管理范文

很荣幸代表总工办参加了集团人事部组织的这次《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的学习交流会,授课老师就财务管理知识由浅入深,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我对财务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体学习心得如下:

一、本次学习学会了阅读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明白了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的“现在时”,即企业现在的状况怎么样;利润表是企业的“面子”,是企业的现在时,反映企业的过去经营“怎么样”;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的“将来时”,即企业将来“怎么样”。

二、财务报表提供了哪些信息,学会读懂财务数据,掌握数据背后逻辑。看资产增减,寻变化原因;看负债率高低,知“家底”实力;看利润,挖掘增长点。最终要梳理相关数据的内在联系,科学整合企业资产,合理安排企业资金,不断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三、对利润表要做到看结果查结构,看成绩找问题,看因素找影响(比如成本结转方法、折旧计算方法、费用摊销方法)。利润是干出来的,也是计算出来的。

四、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如何?投资活动如何?融资活动如何?掌握什么是“现金”?现金就是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的统称。

五、各个部门要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做好预算的必要性,量化经营目标和财务指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资源。包括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

篇3:非财务高管的财务税务管理范文

在市场经济中,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经成为现代公司的一种特征。根据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的代理理论, 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典型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源于信息不对称, 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 委托人难以对经营者进行监督, 所以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因此有必要签订激励性契约, 可以促使经营者和股东利益一致化, 减少公司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从而减少代理成本, 增加股东财富。高管人员作为企业的经营者, 其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对高管人员的管理, 对其管理的核心是薪酬激励问题, 而对高管人员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又取决于如何正确评价企业业绩。

二、基于传统的财务指标的评价模式述评

当前, 评价高管人员报酬的标杆, 主要是公司现时财务业绩, 这是存在道德风险时激励管理人员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将高管人员报酬和公司绩效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方法是应用财务指标体系, 主要是会计指标, 比如净收益、权益报酬率, 还有市场指标, 比如股票价格、股票收益率等。不管是会计指标还是市场指标, 最大优点在于其可以量化, 便于操作。但是, 单纯的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全貌, 在顾客化、竞争化等多变的环境下, 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纯粹的财务指标的评价模式存在以下缺陷:

1、财务指标评价系统注重短期的经营成果, 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急功近利和对企业的短期行为, 使企业业绩评价只看重短期经营业绩而忽视长期价值的创造。

2、由于企业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企业的会计系统和会计政策, 经营者为了达到取得奖金的目的, 利用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中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控制研究开发费用和维修费用等手段人为进行操纵来改变财务指标, 这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损伤。

3、由于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经营者为了增加市场价值, 可能通过筹资和投资方式等一些手段来迷惑投资者, 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

4、无形资本被许多学者认为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财务指标评价模式缺乏对人力资本、信息资本、组织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评估。

三、基于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模式述评

1、非财务指标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一些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管理观念, 以非财务指标来进行企业绩效评价也逐渐体现出它的优势。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点:

(1) 非财务指标的评价系统更多的加强了对一些指标的变动趋势的分析, 注重对企业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测, 从而更好的反映出未来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评价系统的滞后性。

(2) 非财务指标主要反映的是那些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而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 非财务评价指标的进步可以直接推动企业战略上的成功。

(3) 非财务指标相对于财务指标包含了更多的经营决策信息。许多研究者发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柔性生产系统和次品率、供货的及时性、设备的利用率之间的联系。非财务指标评价能给管理层提供更多市场、顾客满意度、产品品质、内部运作效率等方面的信息, 使他们能及时的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以便及时的做出对策。

(4) 以非财务指标为评价依据激励管理层更能反映他们的实际贡献。研究表明, 当业绩指标能够提供有关代理人努力程度方面的额外信息时, 那么将该业绩指标包含在激励合约之中更能提高对代理人努力程度估计的准确性, 进而提高激励合约的有效性。非财务指标一般能揭示经理人努力程度上的额外信息, 它能有效地引导经理人努力的方向, 使经理人目标和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

2、非财务指标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弊端

非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一的财务绩效评价重内部因素轻外部因素、重事后轻过程、重短期轻长期、重财务层面轻非财务层面等弊端, 从而使企业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它也存在以下一些弊端:

(1) 非财务评价方法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这也许是非财务评价最致命的缺点。非财务计量指标上的改进与利润增长的关系较为模糊, 很难辨认出非财务指标上的改进到底引起了利润多大的变化。这样, 企业管理人员在非财务因素方面的努力就很难立刻显示出成果来, 如果用它来衡量报酬, 更不易刺激管理人员关注非财务指标的改进。

(2) 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不易分别确定其重要程度;有些则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一个指标需要其他指标作出牺牲方能得以改善, 容易引起各部门之间的冲突。

(3) 非财务指标衡量指标繁多,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非财务评价指标, 这容易导致关键的评价指标变化频繁, 前后缺乏可比性。

四、基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综合运用的常用评价模式述评

理论上而言, 在存在代理问题的地方进行业绩评价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指标是合理的 (Feltham and Xie, 1994) 。目前世界上较为成型的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德鲁克以改革为核心的观点、霍尔的“四尺度”论、克罗斯和林奇的等级制度、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等。其中, 平衡计分卡这种综合评价体系较为常用。它是一套能使高层经理快速而全面地考察企业的测评指标。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财务层面、顾客层面、内部业务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四方面指标组成。

(1) 财务指标用来反映企业组织如何满足股东的需要, 即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典型的指标有经营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和经济附加值等。

(2) 客户指标用来反映企业组织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 衡量指标主要有顾客满意度、客户保持程度、新顾客的获得、客户的获利能力、市场占有率等。

(3) 内部业务角度指标指企业内部营运与技术指标用来反映企业组织是否较好的完成了其核心工作, 同时使股东获得预期的财务收益。典型指标有:产品制造周期、单位成本、收益率、废品率、机器利用率、生产准备时间、生产能力利用率等。

(4) 学习和创新角度指标用来反映企业改进与创新能力。具体指标有:开发新型产品所需时间、产品成熟过程所需时间、新产品上市时间、员工满意程度、员工流动性、员工培训次数、员工建议数量等。

平衡计分卡通过建立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体系, 将抽象的远景战略具体化为一系列可操作的评价指标、目标值和具体行动, 在实现各个指标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员工潜能, 最大限度地改进其自身业绩, 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邱伟年, 李超佐.非财务指标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6, (06) .

[2]、阳敏.如何将非财务指标引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J].审计月刊2006, (24)

[3]、陈华敏.对企业价值管理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思考[J].商业时代, 2007, (01) .

[4]、阙传保, 何世刚.基于共同治理模式的业绩评价体系目标浅谈[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8, (02)

篇4: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税务筹划

关键词: 筹划 概念 原则 基本方法

从原则上说,税务筹划可以针对一切税种,但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税务筹划的途径、方法及其收益也不同。实际操作中,不仅要选择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还要选择税负弹性大的税种。也就是说,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将税务筹划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中,是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纳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出发,谈谈如何实施企业财务管理环节——企业税务筹划。

1.税收筹划概述

税收筹划又称为纳税筹划,是指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为实现其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自行或委托代理人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安排和策划,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税收筹划在西方国家的研究与实践均起步较早。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务筹划已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并已成为纳税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纳税人在法律规范之内所应取得的合法收益。

2.纳税筹划的原则

为充分发挥税务筹划在现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行企业税务筹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即依法性原则、预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风险性原则和专业性原则。

2.1依法性原则

依法性原则是税务筹划的首要原则,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第一、企业的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第二、企业税务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第三,企业税务筹划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

2.2预先原则

首先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对经济事项进行规划、设计、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交易行为发生后才缴纳流转税;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之后,才缴纳财产税。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对纳税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其次是事先筹划原则要求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才能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2.3可操作性原则

筹划之前必须了解与分析企业所纳税种类、适用税率、税负、经济业务流程、所在地区税率情况、行业特点等企业所处的纳税环境和企业具体的经营实际,制定全面的筹划方案。纳税筹划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可操作性,而非纸上谈兵。

2.4目的性原则

税务筹划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税负,减轻纳税负担。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选择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较低的税收成本,较低的税收成本意味着高的资本回收率;其二是滞延纳税时间(不是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欠税行为),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通过一定的技巧,在资金运用方面做到提前收款、延缓支付。这将意味着企业可以得到一笔“无息贷款”,避免高边际税率或减少利息支出。

2.5风险性原则

税务筹划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税收收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与税务筹划的成本和税务筹划的风险有关。税务筹划的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税收筹划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比如聘请专业人员支出的费用,采用一种税收筹划方案而放棄另一种税收筹划方案所导致的机会成本。此外,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准确或操作不当,而在不自觉情况下采用了导致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方案,或者触犯法律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都可能使得税收筹划的结果背离预期的设想。

2.6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原则不仅是指税务筹划需要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进行,而且指面临社会化大生产、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业务日益频繁、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各国税制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税收筹划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税务代理、税务咨询作为第三产业便应运而生,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国家税收作为一种强制性、无偿性、单向的现金流出,纳税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纳税人的利益最大化。

纳税筹划可以通过事先的筹划、按计划实施,既能使企业在税法的规定运行自己的经济行为,又可以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熟悉税法的规定和进行潜在的税务风险防范,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容易在税企纠纷中,在法理上、实践上占据有利的地位,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规避税务风险。

纳税筹划从另一个层面讲可及时发现税法中不成熟的地方,在利用税法纰漏谋取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提醒着税务机关要注意税法的缺陷,使得国家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应周全考虑,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

3.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

3.1免税技术

免税技术是指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纳税人变为免税人,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从而免于某项税务或多项税务的纳税技术。运用免税技术是要尽量使免税期最长化。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免税期越长,节减的税负就越大。同时应尽量争取更多的免税待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争取免税待遇,争取尽可能多的免税项目与交纳的税务相比,免税越多,节减的税务也就越多,企业可以支配的税后利润也就越大。

3.2减税技术

减税技术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纳税人减少应纳税务而直接节税的技术。使用减税技术时应把握两点:一是尽量使减税期最长化。因为减税时间越长,节减的税务越多,企业的税后利润也就越多;二是尽量使减税项目最多化。减税项目越多,企业的收益越大。

3.3税率差异技术

税率差异技术是指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利用税率的差异而直接节减税务的筹划技术。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税率差异节减税负,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运用税率差异技术时要注意两点:其一,尽可能寻找税率最低的地区、产业,使其适用税率最低化;其二,尽量寻求税率差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使企业税率差异的时间最长化和稳定化。

3.4分离技术

分离技术是指企业所得和财产在两个或更多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割而使节减税款达到最大化的税务筹划技术。在应用分离技术时:一是分离要合理化,尽量使分离出去的部分往低税率上靠;二是节税最大化,通过合理的分离,使分离后的企业达到节税最大化。

3.5抵免技术

抵免技术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税务抵免额增加而绝对节税的技术。运用抵免技术时需要注意:抵免项目要最多化,尽可能把可抵免的项目全部抵免;抵免金额要最大化,将参加抵免项目的金额最大化以扩大企业税后利润。

篇5: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

《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

授课形式:(讲解案例中场活动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第一单元:财务管理基础

1、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的财务流程

2、非财务人员在本部门实现财务管理的附加值绩效

3、全面预算管理在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4、对非财务人员实施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5、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基本内容

6、企业财务信息在企业的传递流程

第二单元:财务报表分析

1、企业财务报表的内容及基本功用

2、企业财务报表的制作及阅读技巧

3、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基本方法

4、报表分析与企业三类活动的关系

5、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编制方法

6、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单元:企业内部控制

1、企业如何设计最佳流程

2、内部控制的节点如何寻找?

3、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

第四单元 企业成本管理

1、企业成本计算的基础概念和方法

2、企业成本控制的含义及基本原则

篇6:税务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加强财务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年初*区国税工作会议明确的工作任务之一。财务管理作为税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正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抓好各项财务工作措施的落实,促进各项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四种意识”,切实做到“五个加强”,不断提高工

作效率,促进财务管理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努力发挥财务工作的服务和保障作用。

一、必须树立“四种意识”

(一)必须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今年财务工作面临着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如果没有改革创新意识,不及时改变观念,工作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将使财务工作陷入被动,无法适应新形势对财务工作提出的要求,错过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

(二)必须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全区国税系统目前的经费还相当紧缺,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资金供求矛盾仍十分突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意识,自觉做到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确保必要的、正常的经费支出需要。

(三)必须树立资金效益的意识。资金效益体现在如何降低管理成本、如何降低行政资源耗费上。就目前各级国税机关资金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保障税收工作的需要,必须树立资金效益意识,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努力降低行政资源耗费。而实现资金效益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因此,要切实转变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努力克服过去预算资金的使用“重分配,轻管理”和“重花钱,轻效益”的倾向,做好重大资金使用项目的跟踪管理,保证国家预算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做到合理、科学、有效。

(四)必须树立服务的意识。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征管,重心在基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为征管和基层服务意识,在资金的安排和物资的分配上进一步向基层单位、向困难单位倾斜,改善基层单位的办公条件,配好征管设备,为基层解决后顾之忧。

二、切实做到“五个加强”

(一)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要规范预算编制,严格按照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和国家税务总局、区局的统一部署,各预算单位严格按“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程序完成预算的编制和上报工作,杜绝上级税务机关代下级机关编制预算的现象,实现逐级编制综合预算的目标。其次是要严格预算执行,坚持没有

预算就不能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遏止随意花钱,铺张浪费的问题。第三是要认真落实基本支出经费最低保障线制度,合理确定全市国税系统经费最低保障线,认真落实经费最低保障线制度,确保单位基本经费支出的需要。

(二)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局系统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和《国税局系统其他收入管理办法》等财务制度,进一步规范账户管理、财务事项审批管理、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好日常会计业务工作,规范会计核算,做到收入有来源,支出有计划,有领导审批,有合法凭据,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抓好会计决算工作。财务管理部门认真督促、指导下级单位编制经费会计决算报表、基建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年报。做好财务状况分析工作。及时解决基层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遇到的疑难问题,保障会计决算报表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是加强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单位资产管理,按照规定程序购置、分配、使用和处置固定资产。

(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建立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四个体系”(即组织、制度、业务、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完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出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三是开展专项审计工作,今年工作的重点是对2005年预算安排和执行、基建项目管理、专项资金使用和财务核算等情况进行审计,并对专项审计结果进行通报,提高内审工作透明度和审计工作质量。

(四)加强政府采购工作。要坚持依法采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正确处理依法采购与提高效率的关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坚持依法采购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按预算计划采购原则、服务税收中心工作原则,力求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同时要抓好政府采购计划及预算的编制,并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和预算,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节约采购成本,促使政府采购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加强基建管理,严格执行制度。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局系统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办法》,坚持“先审批,后立项,再建设”管理原则,加大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管理的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税务局系统基本建设管理责任状》,加强对已审批立项项目的跟踪管理,落实基建项目管理责任制。三是要严格执行基建项目招投标各项法律法规和政府采购制度。四是要加强基建财务管理,规范基建财务核算,强化对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

三、抓好财务工作措施的落实

一是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目标责任制。针对目前财务管理工作

中存在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重花钱轻管理、预算执行意识淡薄、基本建设管理薄弱、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等问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重点对财务岗位职责落实情况、预算编制和执行、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固定资产管理、基建项目审批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内部审计工作等方面进行跟踪检查,以促进财务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采取积极措施,逐步探索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 财政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是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务干部队伍,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为此,要抓好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财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如通过举办财务知识培训班等,抓好对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经费会计、基建财务会计、政府采购、计算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落实好、执行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对财务工作的要求。

篇7: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满分答案

单选题

1.在企业生活中,贯穿于整个环节的一门工作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人事

办公室

后勤

财务

2.财务的主要工作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投资

融资

经营数据(财务指标)的分析

以上都包括

3.企业经营过程中大量使用的三大报表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投资报表、利润表和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和销售报表

财务报表、销售报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4.企业今天把这款贷来,投资在项目上,年底得还钱,借高利贷先还贷款,以后再申请下一年的流动资金贷款,这样叫: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循环贷

短期贷

负债

投机

5.非财务经理要紧盯住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变动成本

流动成本

固定成本

净利指数

6.负债占的越多则其支点越往前,通过负债,就能翘动更多的利润的财务杠杆的前提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在总成本一定的情况下

在总资产一定的情况下

在总销售一定的情况下

以上都有可能

7.企业危险比较大的时候,竞争性比较强的行业,一定是高弹性的工资;企业进入成熟期的时候,一定是高稳定性的工资,这叫: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经营杠杆

财务杠杆

短贷长投

经济杠杆

8.企业三大报表的核心体系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利润报表

现金流量表

销售报表

资产负债表

9.牛马羊在报表中叫: 回答:正确

1.A 递延资产 2.B 3.C 4.D 生物性固定资产

盈力资产

非流动资产

10.企业可以随便贷款,银行审批特别快,企业缺钱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贷回来,不缺钱的时候就放着,这叫做: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信用额度

授信额度

流动性

固流结构

11.边际贡献就是用收入减掉变动成本,用边际贡献去弥补: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流动成本

原料成本

12.在车间里面产生了其它费用,比如二线辅助人员、车间的照明都属于: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流动成本

加工费用

生产成本

制造成本

13.下列不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东西被盗

房子着火 3.C 4.D 地震

广告费用

14.节约成本的办法有降低原材料、减轻费用,提高效率,其实还有一个就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用杠杆调节

选择运营模式

规划好动作

学经验曲线

15.现金是非常重要的资产,一旦企业现金断了,企业就破产了,资不抵债不破产,现金断了才破产,它的作用有: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支付作用

预防作用

投机作用

篇8:非财务高管的财务税务管理范文

所谓财务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对存在虚假性信息、误导性信息或信息遗漏的历史财务报告进行事后补救的公告行为, 是对历史财务报告 (年报、中报或季报) 的重新表述 。自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以后, 高效的会计信息质量一直被视为保证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关键。财务报告作为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主要载体, 是投资者获得公司信息的重要途径。财务重述本意在于通过提供更为准确完善的信息来保护投资者。但财务重述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现实薪酬契约的不完全性, 管理者会自利性地利用财务重述这个手段。近期研究主要通过考察财务重述期间管理层交易行为和报酬变化来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是不是由经理人的自利行为所造成的。尽管样本数据和研究方法各有差异, 但不同学者从薪酬契约视角研究财务重述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管理层的确有动机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内幕交易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管理层自利性的财务重述行为并非为了公司利益或投资者利益, 而是为了管理层自我的利益。这表明之前财务报告的低质量和不可信。同时财务重述带来了不良经济后果, 首先表现在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的股价大跌给投资者带来巨额损失, 其次还可能影响投资者对该公司投资的信心。Palmrose等 (2004) 和Hirschey等 (2005) 的研究表明, 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市场价值大幅下滑, 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Wu (2002) 和GAO (2002) 则发现, 财务重述已严重威胁到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

那么, 如何有效防止管理层的自利性财务重述呢?本文提供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高管变更这个视角。管理层变更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惩罚劣质经理人, 而在于更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和激励机制, 减少经理人的机会主义和自利行为。考虑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制度背景, 财务重述现象与高管变更的关系会有一些特性。因此, 基于我国制度背景的特殊性, 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是否最终会导致高管变更, 进而推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管理层的确有动机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内幕交易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么, 如何有效防止管理层的自利性财务重述呢?Holmstrom (1982) 建立的“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表明, 经理人的市场声誉可以作为显性激励契约的替代物。这一模型强调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行为的约束作用, 即在竞争性经理人市场上, 经理人的市场价值和收入决定于以往的经营绩效。Srinivasan (2005) 对409家盈余重述公司的研究表明, 外部董事尤其是审计委员会成员, 会因公司发生财务重述而被撤销。Desai等 (2006) 也研究发现, 60%有财务重述的公司在两年内至少有一个高管被撤换;而且重述公司被撤换高管的前途比对照组公司被更换的高管更加不被看好。Srinivasan (2005) 和Desai等 (2006) 认为, 高管变更是经理人对财务报告失败所承担的声誉代价, 或者说是公司董事会和外部经理人市场对违反公认会计准则的高管实施的惩罚。如果公司发生了财务重述, 其公司价值在资本市场上大幅下降。财务重述这个事件可能会让公司警觉起来, 然后努力去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董事会由于糟糕的业绩或财务重述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解雇管理者 (Coughlan and Schmidt 1985;Warneret al. 1988; Weisbach 1988; Gilson 1989; Gilson and Vetsuypens 1993) 。财务重述后公司股价的大幅下降很明显就是市场给公司的一个声誉损失的惩罚 (Jarrell and Peltzman 1985) 。在这样的压力下, 公司就会对管理进行改革 (包括人员变动) 来挽救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控制其他因素后, 高管变更与财务重述正相关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的选取

本部分以 2005年间 在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所有公司作为重述样本选取, 我们从Wind 资讯金融终端系统获取了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之间发布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的上市公司作为财务重述公司。本文手工整理共获得了426家上市公司 (样本年度数据) 发布的592份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在样本选取的过程中, 本文剔除了以下公司:①金融类公司;②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最后得到2005年的424家发生重述的上市公司。

对照样本选取2005年没有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 一共有930个。剔除了以下公司:①金融类公司;②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最后得到2005年的917家没有发生重述的上市公司作为对照样本 (见表1:样本筛选) 。样本公司的所有基本信息、财务数据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 (CSMAR) 。

3.2 高管变更

本文要检验财务重述后, 高管变更的情况。由于在公司制公司, 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公司最高级别的两个管理人员, 而其他管理人员则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本文仅研究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类管理人员, 后文中高管的变更也特指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变更。只要样本公司在重述后两年内发生了董事长变更或总经理变更或两者兼而有之, 则认为该样本在两年内的窗口期发生高管变更。由于并购会显著增加高管变更的可能性, 本文谨慎地考虑并购对高管变更的影响:如果样本在财务重述后两年内发生了并购, 而高管变更发生在并购之后的话, 本文不确认为财务重述后两年内发生了高管变更 。而Desai (2006) 中提出使用两年窗口期的理由有两个:第一, 如果观察高管变更不是发生在重述后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那么很难认为高管变更是由于财务重述而导致的。第二, 通常来说, 财务重述公司的业绩都会普遍较差, 一个短期的窗口会减少差业绩对高管变更的影响。所以本文在采取两年的窗口期的同时控制了业绩对高管变更的影响。

最后, 可能存在一种情况:高管变更可能会发生在财务重述之前,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高管变更实际上是与最近的一次财务重述相关。那么如果这种情况确实发生在本文的样本中, 那么只会低估本文财务重述样本中高管变更比例。基于对高管变更发生在并购和财务重述前都不确认, 所以本文的研究结果会更为稳健

注: ***、**、*分别表示在0.01、0.05、0.10置信水平上显著。

如表2高管变更公司财务信息统计所示, “营业收入”和“总资产”的T检验结果在0.01显著。所以在检验财务重述与高管变更关系上, 要控制“营业收入”和“总资产”对高管变更的影响。虽然“托宾Q”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但是考虑引入托宾Q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控制市场对高管变更的影响 。所以在下一步研究还是引入托宾Q作为控制变量。同时, “重述”的T检验结果在0.01置信水平上显著初步证明了财务重述与高管变更存在关系。

3.3 研究变量的定义

本文主要研究财务重述与高管变更的关系。解释变量主要为财务重述 (Restatements) , 被解释变量为高管变更 (Turnover) , 控制变量参考以前文献 和对高管变更样本T检验分析, 主要包括在所在的交易所 (Exchange) 、是否为ST类公司 (ST) 、营业收入 (Income) 、总资产 (Assets) 和托宾Q (Tobin Q) 。各变量的定义如表3所示。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为了考察高管变更和财务重述的关系, 我们使用 Logistic 判定模型来检验前文的假设。设p 为上市公司发生高管变更的概率, 取值在0 与1 之间, (1-p) 为没有发生高管变更的概率, 将比数p / (1-p) 取自然对数得ln[p / (1-p) ], 即对p 作Logistic 变换, 记为Logit ( p) , 则可构建Logistic 判定模型:本文构造了以下模型:

其中:p 代表上市公司发生高管变更的概率, 当公司发生高管变更时取1, 否则取0;Restatements 代表解释变量财务重述当公司发布了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时取1, 否则取0;Control Income代表营业收入, Assets代表资产, Tobin Q代表托宾Q, Exchange代表交易所, ST表示是否为ST类公司。α是模型的常数项, ε代表判定模型的残值。

模型的结果检验中, 如果β1为正则表示财务重述与高管变更是正相关, 并且如果β1的P值小于0.01的话, 那么研究结果将证明财务重述与高管变更是显著正相关。否则的话, 则不能证明假设1。

表4列出了对假设1的实证检验结果。表4可以看出, 财务重述 (Restatements) 与高管变更 (Turnover) 呈正相关关系, 其参数估计值为5.1672, 且p值0.0075小于0.01的显著水平, 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1, 表明财务重述的公司其高管变更可能性会更高。营业收入 (Income) 与预期的符号一致, p 值小于0.01的显著水平。总资产 (Assets) 与预期的符号不一致, 托宾Q (Tobin Q) 、否为ST类公司 (ST) 与预期的符号不一致, 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注: ***、**、*分别表示在0.01、0.05、0.10置信水平上显著。

5 结论及启示

本文检验了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后的高管变更。由于之前文献都证明了管理层由于激励奖励计划的驱动, 利用财务重述来达到其自利的目的。财务重述也被证明了具有负向的市场反应。同时由于公司内部契约的不完全性,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能否在财务重述后进修高管变更挽救公司声誉和自我改善治理结构本身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实证研究尚处于空白。所以本文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检验而展开研究。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有财务重述的公司中有62.97%在两年内进行了高管变更, 而对照样本仅有38.93%。并且两个样本在高管变更变量上的T检验通过了0.01置信水平上显著 。而在对假设1的检验里, 本文利用Logist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财务重述与高管变更高度正相关 。同时本文考虑到重述样本中某些样本在2005年重述后两年这个窗口期会再发生至少一次的重述, 为了检验以上研究结果的稳定性, 本文提出了只要在2005年财务重述后的两年内再发生重述的公司。对剩下180个重述样本再次用Logist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同样支持了假设1。

本文的结果是有指导意义的。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发生了财务重述后, 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是可以做出应对措施的。由于制定一个完美契约的成本是极大的, 或者甚至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限制高管人员的自行行为呢?本文的结果就给了另一个途径:完善和重视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 使其在财务重述后能对高管人员进行“变更”这样一个处罚。另外制定一套严格的会计制度, 以使高管不能利用财务重述进行盈余管理, 这样的成本也是非常大的。因为非常严格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会计制度也是会损害会计制度的适用性和执行效果, 并且这样严格的会计制度能涉及方方面面的会计事项也是不可能的。不同于以往的文献观点, 提高财务重述的质量不只有“完善会计制度”这个唯一的途径。因为本文研究结果证明了,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是可以通过解雇高管人员来提高财务重述的质量。这个信号也是给了高管人员一个警示和激励, 使得高管不敢轻易地去进行财务重述。同时也可作为监管会计制度执行的一个潜在机制, 以减少监管成本。

摘要:从财务重述与高管变更这个新的研究视角出发, 检验财务重述与高管变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发生了财务重述后, 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是可以做出应对措施的。财务重述后的高管变更也是给了高管人员一个警示和激励, 不敢轻易地去财务重述。同时也可作为监管会计制度执行的一个潜在机制, 财务重述后的高管变更可以减少会计监管成本。上市公司管理机制有效发挥, 才能避免危及股东权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关键词:财务重述,高管变更,激励

参考文献

[1]BALL R, S P KOTHARI, R WATTS.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the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changesand stock return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3:622-628.

[2] BEASLEY M 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433-465.

[3] BILLINGS B K. Revisi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fault risk of debt and the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9:509-522.

[4]BOTOSAN C A, MSTANFORD.Managers’motives to withhold seg-ment disclosures and the effect of SFAS No.131 on analysts’informa-tion environ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5:751?771.

[5]BRENNER M.The effect of model misspecification on tests of th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es[J].Journal of Finance, 1997:57-66.

[6] BROWN S J, J B WARNER. Measuring security pric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08: 253-272.

篇9:非财务高管的财务税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税务筹划;内涵;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迅速发展,国家对其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在法律制度上,都有了许多规范。其中较为重要的税收项目,作为国家国库收入的来源,国家对此非常的重视,对企业的税收有着细致的规定。这一方面提高了国家的国库收入及对企业的管理力度,在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的一定的负担,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税务的筹划工作逐渐引起了管理者的重视,成为了管理层的日常工作之一,其具体的应用渗透到企业建设、经营、发展及最终获得利润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在依法经营的同时,通过调整自身的各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税务筹划的内涵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充分的了解的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于企业的各项事务,如筹集资金、日常经营、投资活动到最后的利润的分配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制定最为合理的纳税方案,从而是企业在缴完税额后的利润达到最大的综合管理过程。其与偷税偷税的最大区别在于,偷税漏税是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弄虚作假,获得非法的利益,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税务筹划则是在遵守各项法规的前提下,对企业自身的各项活动进行调整,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是一种合法经营策略。

二、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相关应用

(1)资金筹集方面。一是权益性筹资。该类性质的资金筹集方式主要是发行股票、留存收益、吸纳直接的投资等。由于该方式的特殊性,其支付的股息无法在企业的税前利润中减除,减税的效果极其有限。企业将通过各种方式累积的留存收益投入到经营活动中,随之出现的税收需要企业自身进行承担,因此一般来说,权益性资金筹集在减税上并没有较大的优势,不是理想的筹划方案。二是负债筹资。负债资金筹集的方式有银行贷款、企业间的借款、发行债券等。该方式所需要支出的利息等,可以在税前进行扣除,减少利润,企业的应缴税款会相对减少,具有一定的减税作用。如果企业的利息与税收的比值超过年利息率,需要提高负债资本在总体资金中的占比,以一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效率,在财务方面,形成杠杆现象,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保证股东价值达到最佳状态。国家在这一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指出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和银行借款支付的利息应在税前将其减除,如果是通过向非金融机构或者一般企业借款进行支付的利息,不超过当前金融机构的利率的部分可以在税前减除,但是超过的部分则不允许在税前减除。因此从减税的角度看,应将负债筹资的比例作为参考的指标之一。(2)日常经营活动。一是存货计价方法。企业在发出存货是一般使用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等方式进行计价,选择上述哪一种计价方式,都会给发出存货的成本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而造成销售成本的波动。如果出现物价上涨的情况,可以选择后进先出的方式。年度的后期存货量较少,成本较高,应将其利润押后到下一个年度,一边将缴税的时间一并押后。在回落后,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方式,年度后期的存货的成本为当前成本,销售成本则按照高价计价,也让可以将利润押后至下一年度,也将缴税时间延长至后一年度。二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分为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不同的折旧方式计算出的折旧额是有较大区别的,成本的计算项目也不尽相同。在同一比例税率的制度下,每一年的所得税税率没有搏动的环境中,应采用加速折旧法;若果出现今后所得税的税率有变化,且越来越高,应采用平均年限法进行折旧计算,能够有效减少税收额。三是销售过程。在销售过程中的税务筹划包括销售收入的确认和混合销售行为两个部分,二者均是对税收额度影响较大的因素。在各种不同的付款方式,确认销售收益的时间有许多区别。企业则应通过各种方式将该确认时间延后,即延迟纳税履行的时间,降低该时期内的现金流动量,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在混合销售方面,我国的税法中明确指出,如果混合销售中,增值税为主要,需要一并缴纳增值税税额,若营业税为主要,则需要一并缴纳营业税税额。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配置需要缴税的货物及无需缴税的劳务的占比,确认税额最少的安排计划。(3)投资活动。一是投资方式。企业从事投资活动是,其出资方式十分丰富,包括现金投资、机器设备及厂房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投资、土地使用权及其他产权等。如果企业的投资方式为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投资,在上述资产的运作过程中,应分期计算折旧或者摊销项目,固定资产的折旧应在税前进行减除,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税额。在无形资产摊销方面可以将其视为管理费用,在税前将其减除。另外,如果存在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投资过程中的产权变更现象,应先对资产准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升各项设备的使用价值及其他附加价值,并通过设备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降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及计算基准,从而发挥出减少税收额的的作用。二是投资行业选择。国家在进行税法的指定时,出于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或者限制某些特殊行业的发展,在税收方面对于各个行业有不同的规定。如果是高新技术产业,为了鼓励该类行业的发展,符合相关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另外国家对公益性产业也有政策鼓励,如从事绿色环保事业的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等,都可以享受一定的减免税额的鼓励政策。基于该类政策,其偶也在投资时,应将国家对该行业的税务政策有清晰的了解,权衡利弊后,全面考量,再进行投资决策。(4)利润分配方面。在利润分配为方面,如果企业的性质为股份有限公司,则应将股利作为利润分配的主要形式,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等。上述两种利润的分配形式在税法中有不同的规定,现金股利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股票股利则不需要。所以,基于上述政策,企业在股利的实现形式上,应合理调整相应比例,减少当期的现金流动量,适当减少股东的税负负担,保护股东的利益。

三、总结

税务筹划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而需要管理者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控制,在企业的资金筹集、日常经营、投资活动及利润分配等整个企业活动的环节,及其各个细节方面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现代我国的企业税务筹划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全形成完整的理论及实践机制。上文仅从一般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而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会有许多区别,管理者需要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对本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并针对企业经营的特点、方向及任务目标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探索出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充分发挥出税务筹划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使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团团.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0(32):86~87

[2]蔺维红.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41~42

[3]徐安赛.浅谈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税务筹划[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245~246

上一篇:厦航暑假实习日记下一篇:环卫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