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美术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教育信息化趋势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对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高校美术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出发,分析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参与到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背景,以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融合深度为目的,从教师、学生和市场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应用机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源整合美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资源整合美术教学论文 篇1:

高中美术教学资源整合应用浅谈

摘 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的应用这一教学理念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以我国高中的美术学科为例,来讲解如何在高中的美术学科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应用,以及我国高中美术教学中现存的一些教育问题。旨在促进我国的美术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学科;教学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应用

一、我国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一)受教学观念影响,美术教学任务难以有效实施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地区的高中美术教学课程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而偏远地区的高中的美术课程得不到保障。一是城镇地区作为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而偏远地区的高中因为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就使得新的教育理念难以快速的传达;二是城镇地区的高中因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能够聘请到专业的美术教师,这就使得美术课程的开展有了人员保证。而偏远地区的高中因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学校难以招到专业的美术教师,从而无法保证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

(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以往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高中主要还是以培养学生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专业文化课程为主。所以,在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上都显得极为不合理,大部分高中的美术课程都是一周一节,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有通过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对书本理论知识进行一个快速、粗略的解读。这样就无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画作所包含的深层次思想,从而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得到一个有效的提高。

(三)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较为模糊

高中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对美术缺乏一个基本的认识,他们认为美术学科应该是艺考生的学习科目,而非自己的学习科目。所以,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就导致了一个班级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在美术的课堂中进行别的科目知识的学习。为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术教师教学计划的有效开展。

二、高中美术学科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应用

(一)美术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备课提供很多方便,最简单的就是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甚者是教学视频,我们的老师只要稍加改造即可使用。在教师的自主备课中,互联网上素材也是取之不竭的,尽可满足老师丰富自己的备课需求。 其二,美术课堂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名家的作品,再加上适当的配乐以及娓娓道来的讲解,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冲击与享受,这种感受比单凭老师的说教的效果要好很多。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还可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或指导下完成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果取得的愉悦。其三,不管是老师的教学资源或精心打造的作品,还是学生初期不成熟的作品,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云空间无限量地保存下来。更有意义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这些保留下来的海量资料将成为我们的宝贵经验,老师可以查漏补缺,丰富教学经验,学生可以前后对比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其四,网络课程、微型课程教学也是信息技术在我们教学中应用的形式之一,它同样为美术教学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势。尤其是疫情时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度成为我们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主渠道,为我们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号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美术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整合

艺术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提升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普通中学很多时候美术教学的实践活动是空白的,或者是非常低效的。究其原因是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生态中应试教育的理念过重,美术学科得不到重视。美术教育的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有实地写生、书画比赛、才艺展示、书画表演等。通过实地写生可以让学生直接抒发情感,缓解压力;书画比赛可以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激发兴趣;书画表演、才艺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被人认可的愉悦,升华美术情感。艺术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又促进同学的交流沟通,拓宽人际关系。

(三)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相结合

美术课一项重要的育人功能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美术课通常具有形象的可视性、动作的可操作性,以及非语言文字的造型性等属性。学生在创作作品时首先需要调动他的思维逻辑,对内容以及整体的布局进行预设,预设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右脑智力开发的过程;美术作品的创作没有标准答案,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同学之间也可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和完善作品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扩展。每个学生在成长、发展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对美术作品的价值认同上也不尽相同,因此,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相结合是完成美术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

(四)美术教学与高等学府的美术专业相结合

高中美术课程还有一重大任务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为他们接受高等教育、职业发展做准备。与高校的美术专业结合就是给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才提供成长平台,为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寻找职业发展的机会。现在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在递增,高校的美术专业也是很多学生喜欢的专业。高中的美术教师应该具备未来发展的目光,在教学中结合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发展的信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路径。

结语

虽然当前我国高中美术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高中学校的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美术学科所蕴含的优秀文化知识,从而促进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智琪.践行“读、思、达”教学法打造高效高中美术素养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28-129.

[2]杜军苹,田文海.智慧校园背景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单元教学课堂模式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0(15):96-97.

作者:李静

资源整合美术教学论文 篇2: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教育信息化趋势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对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高校美术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出发,分析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参与到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背景,以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融合深度为目的,从教师、学生和市场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应用机制。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美术教学;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教学整合涉及技术和信息手段等要素的整合,同时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方法等教与學层面的整合紧密相关,这使得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能够更有效地融合进美术学科教学。一方面增进学生和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探究能力以及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创新性、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在整合过程中也提升了高校美术教师构建创新性的美术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方法。

1 新的时代背景给高校美术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当今社会信息已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最重要资源之一,而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利于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里程碑式的诞生、爆炸式的发展以及日新月异的演变过程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从速度、质量等方面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对整个社会人群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甚至对社会的结构都有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可谓无孔不在,无时不有,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故而促使人类大踏步坚定而深入的向信息化社会推进。

在这种大趋势的推动下,教育信息化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发展主流。教育上的这种发展趋势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方式,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思维方式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同时,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迫使进行改革。

高校美术教学同样处于这种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氛围中,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模式有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但是在应对信息化教育这种形势的过程中,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革新与应变尤显不足,使得本来应该在信息化教育改革中深具优势的高校美术教学,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广度、力度和深度都远低于预期。

信息技术时代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其应用的幅度、广度和深度,使得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创建丰富资源和情境的教学环境,能够提供强大的教学辅助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成为教学强有力的支撑因素,全方位地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教学的整合。

2 信息技术形势下高校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美术教学工作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学要求的日益精进不相符合。高校美术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另一方面也强调艺术、人文情怀和社会教育知识;一方面要求掌握基础技能,另一方面也强调不忽视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育以及学生艺术个性化的表现需求。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面对现代信息技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显得尤为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2.1 教学理念的先进性、进取性不足。

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工作依然贯彻着以教师为绝对权威和绝对中心的单向的传递接受式教学理念。很多教师依然无视新形势下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局面,忽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个性化培养,忽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情怀等综合素养的培育,而固守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变。因为转变教学理念是非常费时费力又繁琐的事情,教学理念转变了,势必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都要产生重大影响,而有些教师安于现状,习惯于一本教材教一辈子,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改变。

有些教师尽管愿意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但是由于认识不足,也未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改革效果。有些教师持唯技术论的观点,认为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就是把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直接移入到传统的美术课堂,比如用幻灯片代替黑板,用鼠标代替粉笔,而很多教育管理者认为,只要多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给每个教室安装计算机、幻灯机和投影仪,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在转变教学理念上的惰性、裹足不前以及认识上的偏差,给新形势下美术教学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阻力,极大地影响着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效果。

2.2 单一的教学模式与综合性培养需求不协调

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现状相似,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也同样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师普遍重视如何教的问题,以教师的视角和想法为主,学生只是接受和被灌输知识的角色。教学流程体现在教师首先展示相关教学材料,学生观摩、领会、再临摹或者创作,再加上教师的总结。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都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其中的合作学习、协作学习也无从体现。

接受式教学模式对于美术学习的部分学科知识来说是必要的,特别是历史性、记忆性和理论性的知识点和学科知识的系统结构,但是如果就综合性培养需求来看,该教学模式对于培养需求的支撑力度是欠缺的。现在的高校美术教学更倾向于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潜力的调动和开发上。而陈旧的单向流动的教学模式在灵活多变的综合性要求较高的人才培养要求面向显得力不从心。

2.3 教学内容刻板单调,教学效果低迷。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多,内容广,涵盖面大,近年来,由于扩招,学生的人数也在攀升。但是有些高校美术教师的教学内容并没有随着新形势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十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或者没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和革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整合手段的缺失,也缺少外部交流,局限在单调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内,对艺术氛围的感受受到限制,也无法与别人共享自己的观点与想法,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得不到很好地鼓励和激发,形成了低迷的教学效果。

3 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教学整合的意义

3.1 更新高校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

高校美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会更加理解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以及多元智能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高校美术教师将会从深度和广度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有更全面的认识,更加能领会到整合的主旨和本质就是创建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积极性,从多层面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高校美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學科的整合,将会客观而科学地看待现代信息技术,既不唯技术马首是瞻,对技术盲目崇拜和追逐,也不会轻易无视技术对于美术教学的必要作用,在正确教学理念的支撑下,理性地选择适当的技术形态来辅助教学活动。

高校美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也将会改变以往那种认为信息素养就是网络搜索和筛选信息技能的片面理解,更加全面和综合地看待信息素养,认为信息素养重点在于学生对于整个信息获取情境的建构,在此基础上对信息的进一步深加工和处理,内化为自己的信息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和辅助地位,教师在所嵌入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利用任务驱动、协作、合作、全方位立体化交流平台等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地完成任务的同时,开放而创造性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而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势必会在高校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环节产生积极的影响。

3.2 加快高校美术课程建设的步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于高校美术教学的融合所起的作用,将会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改进特别是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化等方面展现出积极的意义,从整体上加快高校美术课程建设的步伐。

高校美术课程的资源建设围绕着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美术课程资源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各个具体科目中,也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和融合的内容中,还表现在对网络、地方以及民间等丰富的课程建设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美术课程资源建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以领导型的姿态和决定性的作用主导着整个进程,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通过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凸显着自身的主体地位,与教师共同成为课程资源建设推陈出新,永葆新意和活力的重要元素。

3.3 促进创新型美术人才的成长

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认知工具,不仅要能用,而且要会用和善用,让学生不再受制于现代信息技术,而是让它为自己服务。学生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美术学习上的问题,这是一个充满了艺术创造力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通过“双主”结构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激发。高校美术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手段,加之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启发和诱导,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高校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美术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必须调动自己的多个感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感受、体验、模拟到创作。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除了有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体材料和形式,理解和掌握基础的美术技能,更深入地了解美术技能背后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参与到文化的交流、沟通和传承中。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美术教学的融合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活动等多方面对高校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加以提升。主要应用环节如图1所示。

4.1 从教师主导地位出发,加强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改革融合的深度

4.1.1 从理念、技术等多角度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缺乏对整合理念的正确理解,他们认为不管合不合适,只要把美术课程直接和现代信息技术相连接就是实现了整合。甚至很多教学管理者认为,整合的水平高低体现在硬件设备的多少和资金投入的力度上。这一方面形成了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的错误理解,把能力培养看作是信息技术甚至简化为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训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在认识的偏颇,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信息技术的确要参与到美术教学改革中来,但是技术的形式变化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要发生变化,而这些又依赖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改变,所以高校美术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要得到提升,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包括首先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锻炼,扭转自己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的错误认识和偏颇的观念。整合不仅是技术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创设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来实施新型的教学结构,从而使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得到深层次的融合,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得到更大的发掘,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教师提升自己整合能力的策略,可以采用自主培养的方式。包括自主备课、实施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师生交流、同行及专家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究,改进和提升。另外也可以采取外出进修的方式,学习先进经验,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新形势,甚至接受科学系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这些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高校美术教师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提升整合的水平。

4.1.2 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

美术是一门讲究形象性和直观性的学科,需要很多感性材料予以铺陈和辅助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涉及到教师展示教学材料、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而影响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的一大因素就是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即教师以怎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展示大部分是图片、幻灯片等静态素材,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内容,内容枯燥,形式单调,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高校美术教学应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对美术教育改革上的创新。变刻板的图文混排、图片展示文字解释等模式为灵活、具体、生动和全方位的教学内容展示方式。教师借助图片、音视频、图表、数字等丰富的展示资源,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展示过程中还包含有互动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得到全方位的刺激,彰显高校美术教学特有的吸引力,尽量使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使课堂内容贴近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以便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4.1.3 建立全新的课程资源整合模式

现代的信息社会给高校美术课程建设带来了海量的资源,这的确有利于扩宽师生的信息量和信息广度,给课程建设带来便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资源建设的质量上也提升了难度。美术课程资源中包含大量的具体形象的,带有明显主观色彩和情感痕迹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关注了人类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所以美术学科着重强调学生应该在掌握基础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人文情感和艺术情怀的培养。而这些,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工具和技能,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建设相关的课程资源整合的系统。这种整合后的课程资源系统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展示形式多样化,并且支持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最终的成果是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从教学本身的需要出发,使原本无序呈零散状态的课程资源有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内在的排列方式,从而使得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以综合性、整体性和逻辑性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美术课程资源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相互融合和补充,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课程资源建设的“双主”元素所起的重要作用。实践课程要有意识地和理论内容进行无缝连接以夯实实践课程的基础以及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而理论课程也要适时地嵌入合理的实践内容以作为对理论的丰富和立体化的补充。而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交互、融合,使得课程资源建设成为一个动态的高效的推陈出新的过程。

4.1.4 建立以及完善高效的教師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息息相关,它伴随着教师生涯的始终。但就目前来看,教师的评价机制还很不健全,现在似乎成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对教师的评价经常是走走形式,走走过场,根本没有起到督促教师的日常教学,改进教学质量以及促进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的。

健全教师的评价机制,首先要考虑的是评价的主体。主体应该包括教师本人、学生、家长、同行专家、教学管理者等部分,这些评价主体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自己对于教师评价的意见,对于丰富教师评价的评论角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次从评价的时间性上来看,可以分为课时(节点)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短程控制和长效管理两个方面监督教师的教育教学进程。第三应该把对教师的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奖惩性评价关注点在于最终的奖惩上,比较呆板和机械缺乏灵活性,而发展性评价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交流、研讨和提升,比较强调动态的形成性评价和评价的个体差异。二者各有优缺点,所以单纯的奖惩性评价或者单纯的发展性评价都担当全面展示教师发展成果的重任,应该考虑将二者相互融合,建立更加全面而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

4.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4.2.1 发展以情境感知为基础的自主探究活动

建构主义强调以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及其学习伙伴在所创设的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会话、协作等方式来完成的,情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对于高校美术教学这么一门强调艺术体验、感知的学科更加需要在信息技术整合氛围下的助力于教学的情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所限以及所处的教学软硬件环境的限制,有些情境的创设过于呆板和机械,不能体现生动性、感染力和有效性。

一方面从教师来说要改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增强情境创设的感染力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提升教育教学环境的软硬件水平,给情境的实施创建良好的氛围。而学生在情境的学习当中,强调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交流、沟通和各种互动,真正在整合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作动机,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2.2 建立全方位的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的高校美术教学平台

高校美术教学中很少有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的专业用于美术教育教学的高校美术教学平台。这一方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特别是拓展和课外部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没有专业的平台,学生的学习资源首先是零散的,其次学生的网络学习状态也是盲目的,经常处于网络迷航状态,反而降低了美术学习的兴趣。

高校美术教学平台的建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相当于发展了另一个课外的教学天地,无论是课程资源的集中管理还是课外教学的拓展和延伸,都是非常方便的。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通过美术教学平台,学生欣赏到更多更集中更专业的美术教学资源,可以受到相当程度的艺术冲击和启示。再者,学生可以再浩如烟海的网络中通过美术教学平台更加迅捷地获取美术学科的知识点,而且知识点所涵盖的面也是非常广阔的,便于学生吸收资源,选择有用信息,进行艺术设计和联想创作,体现了省时而高效的特点。

4.2.3 健全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机制

虽然美术教学比较强调个性化和独立性,强调从个体的角度提供独一无二的视角来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模仿、创作和创新。但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大形势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具有协作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之间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工具,形成小组、进行组内学习和讨论,再进行组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发展到全班范围的信息共享,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创造和创新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氛围中,以信息美术学习资源为辅助,再加上具有创新性和探究性特质的学习活动为引导,最终是要达到更加高效率地完成学科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

4.3 整合活动从市场需求出发,强调学生成长和发展

4.3.1 市场需求是催生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促进剂和瞄准点

市场需求在现如今越来越强调应用和面向市场的高校学科教学中显出它越来越独特和重要的作用。高校美术教学必须要意识到,市场需求是教育教学考量的一个大的指标。学习所学习的东西如果在现实市场上用不了或者很难实施和应用,那么教学工作将会得不到学生认同,教学效果始终低迷。因此高校美术教学必须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来迎合越来越变化多端的市场需求,以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几率,增强他们在喧嚣市场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4.3.2 学生在美术素养上的个性化、综合性的全面发展是整合的最终目的

从表面上看,市场需求彰显了高校对于美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但是从本质上看高校美术教学强调对学生美术素养上的个性化和综合性两个方面的全面共同发展。信息技术整合下的美术教学依然属于人文教育,它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注重以个性化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能力、创新和创作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它通过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融合,动脑与动手等学习方法的无缝连接,以及艺术与科技的不同习得手段,甚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方面面,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教学的整合持续时间长,整合的力度和深度要求较高,并非朝夕能够完成。高校美术学科相关工作者面对当今教育信息化新趋势,要清醒地意识到信息技术整合的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素养以及能力的持续培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随着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完善,教师及教学管理者在教学理念上的更新,扩宽并促进全面化立体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的融合,会给高校美术教学领域带来崭新面貌。

作者简介

丁天(1978-),女,江苏省南通市人。现为江苏南通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

南通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7

作者:丁天

资源整合美术教学论文 篇3:

微课设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优秀文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小学美术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已被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之中,较好地提升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对塑造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设计;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一些老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发展。微课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根据视频更生动地学习美术知识。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系数,增强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满足了教学个性化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

1. 微课设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大环境中,信息应用教学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微课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和互联网公共资源的新型小规模教学方法,它的特征取决于微观和精确,服务型以及学习的便捷性。微课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某些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视频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相比更加精简,解决问题更加集中,主题风格也更加突出,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是校本课程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小学生美术学习方法的补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美术微课的教学环节是语境化的,具有逻辑思维的广阔视野,便捷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微课教学是基于在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和其他设备上进行视频教学,根据情境互动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微课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公共资源,例如慕课等。它们在教学方法和专用工具上更加方便,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内容上,学生可以根据必要的扩展课程进行学习,拓宽延伸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和多样化。微型课堂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逻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再次学习的动机,而且有利于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渠道,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完善发展。正如专家钱楚熙教授常说的那样:在互联网时代,高品质的美术课程和课堂教学越来越紧密地将媒体技术与美术知识,专业技能相结合。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变得更加独立。微课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师生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完全契合当下人们学习的主要潮流趋势,已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小学美术教学微课设计应用的原则

微课教学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力求达到形象具体、深入浅出的效果,以确保微课教学的资源具有创新性、灵活性、协调性、丰富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主题创新性

“微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或者是有效反映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主题。”教师需要对微课教学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并确立应用微课教学的目的。与传统的美术教学相比,微课教学以视频为媒介,展示精彩的教学片段,时间短,文档少,结合教学设计,课件,创新等内容作为辅助手段,完善充实教学课堂,处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不易处理的难题,例如绘图过程,手工制作顺序,美术欣赏等。原始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小学生更青睐创新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在小学美术微课教学中,教学策略要创新,教学设计要有特色,教学过程有亮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系统工具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生活趣味性

美术微型课程的开发、设计,制作必须符合实际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要求,并且不得遗漏美术学科的特点。小学美术学科内容多,涵盖范围廣。不仅具有基本知识,还具有手工制作和实践活动,以及欣赏能力培养等内容。学习内容广泛,小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相对有限。因此,微课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共享资源和高质量教育,并使微型课堂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充分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更好地管理小学美术教学计划。优秀的微课教学必须从入门到精通,形象必须栩栩如生,富有挑战性,创造力和导向性,以便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才能学有所得,乐此不疲。

3. 小学美术教学微课设计应用的教学策略

作为课堂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微型课堂已成功渗透到现代教育中,摆脱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种种制约。它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扩展,而且还成功地将课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到一起,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借助微课教学的现代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依靠其视觉,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以微课营造教学情境,焕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是一门造型课程,具有形象性、实用性和可视性的特点。它可以为学生带来难忘的审美体验,掌握微型课程设计方案的特征,向学生展示引人注目的画作,可以从源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微课教学主要体现在声音、图片和文字的整合方式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节的课程内容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美术知识所产生的审美感,使他们的内心更加充满活力,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激发出无限的学习动力。

(2)以微课为导引条件,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的最佳情况是塑造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早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应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步伐,选择一种新型的微课设计方案来进行课堂教学,将教育资源存储在电子产品中,向学生播放视频演示文稿,可以将视频教学转移到QQ群,微信聊天群,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或下载,在线平台上,师生们可以实现远距离互动交流,解决各种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松掌握大量的美术知识、绘画技巧,培养美术绘画能力和美术技能。

(3)以微课为切入点,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

微型课堂设计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突破口,有目的地开展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内容进行强化教学。此外,应注意基础知识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喜好选择并存储一些合适的视频资料进行反复观看几次,逐渐进入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切成对称的鱼形》这一内容时,老师有目的地将折叠、画图、裁剪等制作步骤做成视频,使学生可以按照视频进行制作环节的模仿,可以连续学习较为困难的制作步骤。首先,从中间折叠整张纸,然后出现一个问题:对折后如何在整张纸上画一条鱼?是整条鱼还是鱼的一半?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后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教师总结答案:剪纸画必须是鱼的一半,鱼的一半应画在有折痕的一面上。根据鱼的不同外观,画出自己了解的不同类型的鱼,画完画后,教师要学生勾勒出他们正在画什么鱼,实际特点是什么?鱼头,身体和背鳍有什么区别?大小、长度和外观完全不同。最后,播放预先制作的“海洋世界”视频。各种鱼类应有尽有,这时,教师要求学生想象并设计自己喜欢的新鱼种。实践表明,微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观念中起着主导作用,对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具有现实意义。

(4)以微课为视野拓展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塑造学生的整体观念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在潜意识中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例如,在学习《画太阳》这一章节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系列精美的图片,一段时间里太阳是一个美丽的女孩,然后变成一个可爱的男孩,然后又变成另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教师问学生:一年四季,白天黑夜交替,夏天炎热,冬天寒冷,你觉得太阳会根据季节改变吗?学生们积极地说道:“夏天太热了,阳光下,必须戴上帽子和太阳镜。”有的同学则说:“冬天,应该给太阳穿一件羽绒服。”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意图把太阳换成了戴太阳帽和墨镜的女孩,其次是穿羽绒服的老人,看到这种画面,学生们都表现出了喜悦。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具有独特设计风格的太阳形象,并对作品进行评比,并在校园宣传栏上展示。微课教学法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超出了教学预期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方式,通过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作用,不仅可以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与当今所推崇的素质教育理念完美契合。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加深对微型课堂的理解,深刻意识到微课教学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善于将微型课堂应用于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良好的审美修养的提升。在保证美术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清.论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59.

[2]雷晓华.微课设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271-272.

[3]張海妹,李荣超.论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学周刊,2018(18):144-145.

[4]吴青燕.探究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18(6) .

[5]于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探析.美术教育研究,2017(24) .

[6]郑尔敏.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7(12) .

作者:丁丽

上一篇:培训系统畜牧养殖论文下一篇:广场舞蹈群众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