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工业企业论文

2022-04-18

工艺美术工业企业论文 篇1:

河南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工艺美术产业在河南省文化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河南省重点发展五大文化产业之一。通过调研河南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现状,梳理存在问题,研究其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背景下的发展走向趋势,提出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对推动河南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河南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对策

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唯一具有传承创新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经济区域,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部分的河南省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这一崇高使命。2013年初,河南省政府出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明确将工艺美术产业与数字传媒、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一起定位于今后河南省重点发展的五大文化产业,提出了通过重点产业带动全省文化产业提速,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这些都为河南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契机与发展空间。近年来,河南传统工艺美术在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的背景下,渐渐融入了海内外大市场,通过市场化,一些传统工艺焕发了新生机,有效带动了传统工艺本身的传承与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产品老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大力探寻传统工艺美术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有效对策成为推动河南省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的重中之重,值得深入研究。

一、河南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

厚重的中原文化和丰富的工艺美术资源为河南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包括雕塑、金属、漆器、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刺绣、艺术陶瓷等11个大类,70多个品种,是全国工艺美术重点产区之一。河南省工艺美术产业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技艺精湛、地方特色较为鲜明,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地方传统特色,已成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加快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了优越条件。

据河南省统计局2015年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分类中“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法人单位476家,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的11%;吸纳的从业人员逾11万,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数的12.8%;资产总计504亿元,占比10.4%;实现营业收入786.3亿元,利润总额68.25亿元,占比14.7%。这些数字均远超12个行业大类的平均值。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利润总额73.37亿元,在全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1%的情况下,实现同比增长11.1%。2016年前三季度“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742.62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55.96亿元,同比增长7.7%,超出全省平均值2.7个百分点。这些数字充分说明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在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全省“十二五”期间建成了41个特色文化产业村、34个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汴绣、钧瓷、汝瓷、牡丹瓷等文化产品的开发实现较大突破,镇平县石佛寺镇玉石产业、固始县三河尖柳编工艺品、孟津县平乐村牡丹画、民权王公庄画虎村等乡村文化产业享誉海内外。笔者对几个传统手工艺发展状况的调研情况如下。

(一)汴绣

开封市目前生产汴绣的企业约5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以开封汴绣厂、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等为代表。这些较大规模的企业经营管理正规,但是数量较少。其余多数都是作坊式、来样加工式。目前汴绣市场需求量稳中有升,再加上汴绣有较高的工艺要求,制作工期较长,不易于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所以,虽然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但是企业经营状况都比较正常。

(二)禹州钧瓷

2013年钧瓷生产厂家已达到197家,从业人员2.8万人,年产值达7.86亿元。钧瓷企业以神■镇为核心,产业辐射周围10余个乡镇(办),带动面广。产业体系颇具规模,内部分工协作关系基本形成,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产、供、销相衔接的产业发展体系,专业技术人员充裕。多家钧瓷生产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有多项成果荣获省级以上科研奖。

(三)镇平玉雕

玉雕加工遍布全县所有乡镇100多个行政村,其中,专业村50个,玉雕专业户近1.5萬户。县内拥有10大玉雕专业市场,各类玉雕精品门店、摊位2万多个,其中,玉雕加工群体占到全国加工群体的70%。文化产业园区内各类企业达1 621家,其中文化企业1 072家,达到66.1%,形成了各类玉雕专业市场10个,辐射带动县内外玉雕从业人员25万人。镇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和玉文化研究传播中心。

二、河南省传统工艺美术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名牌产品少。由于资源分割和分散,河南省工艺美术文化资源的集中度太低,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尽科学、不尽合理的现象,缺乏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工艺美术品牌。二是许多传统手工技艺濒临失传。一些传统工艺匠人生活条件窘迫,生产环境恶劣,缺乏创作欲望和热情;父艺子不学、师技徒不受的情况十分严重;继承和传承的出版及声像资料缺乏,传统手工绝技和工艺美术品种濒临失传。三是创新人才匮乏。产品创作人才尤其是在全国知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少,熟练技工匮乏,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成为制约河南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四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产品设计出来以后,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和防范措施不力,自己原创的设计产品为他人所仿用,伪劣产品挤占市场,鱼目混珠,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五是产业集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一些地方的工艺美术产业尚处于民间自发状态、家庭作坊式的水平,生产布局分散,区域性的乡、村、街的规模和工业、产业园区未形成规模,不利于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不利于创建产业品牌。

三、河南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充分认识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的工艺美术文化饱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代表了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艺术凝聚和文化形象;既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又是一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價值。同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作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重要载体,更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正是通过这个桥梁,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也开始了解世界,并影响着世界,中国工艺美术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出台,工艺美术业被列入11个重点行业之中。同年,国家统计局也修订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把“工艺美术品的生产”确立为十大类中的第七类,而在2004年制定的分类标准中工艺美术品仅作为“相关文化产品”。这些变化充分体现出工艺美术行业在文化产业中愈发重要的地位。一系列政策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可以说,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已经成为中央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国家重要战略。

传统工艺美术品生产的材料多是就地选取,加工也适于就地实施,加工中的能耗低,污染也较少,产品的附加值高、收益多,可以说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属于典型的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工艺美术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有效带动就业。另外,工艺美术品蕴含丰富的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在国际市场有较大需求量,能增加出口、拉动经济。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的产业价值。越来越多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工艺美术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对外宣传与交流的品牌名片。

(二)探索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多层次创新发展之路

1.寻求材料和技术创新

工艺美术属于造型艺术,新材料的创造和制作技艺的改进是工艺美术创新的重要方面。传统雕刻领域已出现现代电动机械工具,陶艺作坊和工厂中电窑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一些适宜于批量生产的传统工艺品中,更要运用新材料、新工艺进行新品种、新花色的开发以突显现代风格。汴绣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传统工艺品,但人们对汴绣生产方式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手工刺绣上,但实际上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工艺品的生产已经使用到了电动缝纫机机绣,甚至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的电子绣花。工艺品的生产技艺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实现着创新。如今一些经营者通过电脑对绣画稿件进行辅助设计,画师上稿的效率被大大提高,虽然这与传统刺绣作品相比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市场需求量的提升。这在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正确处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重要性。

2.时尚化产品的创新

传统的民间艺术品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手工艺品无论是在物质功能上,还是在审美情趣上都需要找到发挥自身功能和价值的新途径。工艺美术企业需要转变思路,一方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提升其“服务人民大众”的功能,积极开发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新产品结合。河南一涵汴绣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工艺美术企业,近年来企业坚持产品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涵汴绣以汴绣生活化、汴绣艺术化、汴绣装饰化为目标,汴绣生活化主要以汴绣丝巾、披肩、手包、旗袍为代表作品;汴绣艺术化的代表作品有汴绣清明上河图、汴绣牡丹图、汴绣山水图、汴绣人物图等;汴绣装饰化则体现在专注于酒店、地产、企事业单位等用于布置空间环境的装饰画、屏风的中高端定制。一涵汴绣的工艺美术产品体现了时尚化特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2015年7月,河南一涵汴绣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汴绣行业中唯一一家挂牌上市的公司。

(三)进一步提高工艺美术品生产集约化程度

依托地区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大力建设工艺美术产业专业村(镇),进而培育工艺美术特色区域,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培养壮大产业集群。围绕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在工艺美术特色区域的基础上,以其为中心,依托大中型城市,着力建设工艺美术产业园区,聚集大批的工艺美术企业,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创意、研发、生产、物流等一体化功能,提高集约化程度,打造地方品牌,提高国内外的影响力。2013年6月,《河南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实施方案》经河南省政府同意并颁布。该方案的出台对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2014年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许昌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镇平县(石佛寺镇)玉文化产业园区3个园区被评为首批“河南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以镇平县(石佛寺镇)玉文化产业园区为例,镇平县依托悠久的玉文化历史、玉雕工艺独特等优势,以打造“中华玉都”为目标,加速打造集玉原石销售、玉雕生产加工、玉雕精品展销、玉文化研究传播为一体的国家级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如今,南阳玉雕已形成具有丰富玉文化内涵、魅力独特的文化品牌,成为支柱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四)进一步健全工艺美术产业市场体系

加快工艺美术专业化和高端市场建设,促进工艺美术产业与现代旅游产业结合,促进文化资源与工艺产业的协调发展。伴随旅游业开发的规划布局,应积极鼓励引导工艺美术企业和工艺美术大师创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依托特色景区开办旅游商品专卖店,建设并开放特色手工艺工作室或工作坊等,引导公众接受、喜爱并消费工艺美术创意产品,培育产品市场环境。以会展品牌推动产业发展,拓宽河南省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空间,扩大工艺品的销售。中国南阳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前身是始于1993年的南阳(镇平)国际玉雕节,每年一届。2002年改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更名为“南阳玉雕节”。时至今日,玉雕节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在促进南阳玉雕产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加强工艺美术产业与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

工艺美术产业应将院校作为工艺美术技术来源和智力支撑、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加强地方高校和工艺美术企业联合开展工艺和产品研发,促进产学研结合,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方面许昌学院与当地钧瓷产业的互动发展是成功的案例。许昌市禹州市是河南省首批8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之一,许昌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河南省首批3个“河南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之一,许昌市禹州市神镇是河南省首批25个“河南省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之一。早在2007年,许昌学院就与禹州钧瓷研究所合作共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陶瓷专业技术人才。2012年又成立“许昌中国钧瓷研究院”,集科学研究、造型开发、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产品生产于一体,为促进钧瓷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许昌学院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得益于多年来坚持的校企良好合作成果,许昌学院在2015年成为首家省市共建的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并入选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2015年,宝丰县与平顶山学院签订陶瓷发展合作协议,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成为宝丰县陶瓷研发和培训基地。二者的强强联合将更好地促进宝丰县的陶瓷产业发展,提升陶瓷产业人才素质,同时双方发挥各自的人才、生产和销售优势,促进产学研的深入开拓,大力推动汝瓷产业发展。

(六)促进工艺美术产业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

201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文化传承、科技支撑。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要依托地方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提升创意和设计内涵,拓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的途径。河南省工艺美术产业中有不少品类都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能够进一步發展壮大,应高度关注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发展。文化创意已成为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新引擎,在工艺美术技艺的发展传承基础上,要积极运用创意设计思维,创意开发具有时代气息、实用性、日用型、产业化的工艺美术新产品,进一步做强品牌,实现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的工艺美术产业是传承历史、弘扬优秀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只要找准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方向与对策,势必会推动河南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中原经济区独有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究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宝庆.促进当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学术评论,2015,(1).

[2] 姚青华.中原民间美术资源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3] 镇平.做大做强玉雕产业 奋力打造中华玉都[N/OL].http://henan.sina.com.cn/nanyang/economy/2016-04-28/080745920.html.

[4] 周郑生.新常态下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N/OL].http://www.cnaca.org/info/2015713/1-1939.shtml

[责任编辑 王燕文]

作者:张笑非

工艺美术工业企业论文 篇2:

求真务实 扎实工作 推动城镇集体工业和工艺美术产业持续发展

2012年,面对外需萎缩、内需收缩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困难局面,福建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社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提出的两个“贯彻落实”、四个“牢牢把握”的总体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目标,积极发挥“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努力拓宽工作领域,坚持城镇集体经济和工艺美术产业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着力构建联社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2012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集体工业完成产值61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主营收入6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利润和上缴税收均有一定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艺美术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56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出口交货值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3%;上缴税收27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实现利润89亿元,比上年增长40%。

联社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企业改革,促稳定发展

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改革求生存,保稳定、促发展,积极争取和落实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因企制宜,因势利导,引导城镇集体企业采取合作制、公司制、兼并、出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全省完成改制集体企业7家,落实改制资金3000多万元,分流安置职工656名。同时,重视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切实做好在岗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衔接处理好尚未参保的其他退休人员参加社保和医保的问题,全年解决无力参保退休人员享受老年生活保障1089人,累计7095人。

(二)抓产业集聚,促结构调整

各级联社把解决当前城镇集体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同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推进产业集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全省已建立漳州钢管家具和钟表、莆田和宁德仿古家具、惠安石雕、德化陶瓷、华安玉雕、建瓯根雕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产业集群。同时,扶持建设了宁德市蕉城区单石碑工艺美术产业园、闽东畲族工艺品城、南平建瓯武夷根艺城、武夷山仿宋古街、邵武太极广场中国竹艺商贸中心等一批专业市场,对全省和地方经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抓品牌技术,促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联社引领带动和协调服务作用,指导企业通过打造国字号品牌等,加强品牌创建工作,先后协助福州市、南平市、漳州市成功申报并荣获“中国寿山石文化之都”、“中国脱胎漆艺之都”、“中国(建瓯)根雕之都”、“中国钟表之城”等特色区域品牌称号。全省各级联社指导和推动创建的特色区域品牌达20个。通过合作开发、引进技术、自主研发、产学研结合等手段,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先后指导帮助厦门佳晶光电公司、耐德公司、泉州豆制品厂、南安轧钢厂、清流汽枪厂等集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帮助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全省各级联社及所属企业共计投入3亿多元用于技术创新,申请专利9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4项。

(四)抓资产运营,促保值增值

按照“资产流动不流失”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集体资产监管,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厦门市联社建成“二轻大厦”并投入使用,不仅发挥了资产的效益,同时也培育出新的效益增长点,大厦每年增加1700多万元效益。泉州市联社协调指导市属35家企业245处房产进入市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租,已成交的29个标的出租金额750万元,高出招租底价近50万元。南平市延平区联社成立了南平市延集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建立联社资产运营主体,加强二轻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和运营。全年全省联社系统集体资产增值2000多万元。

(五)抓直属单位,促做大做强

联社领导多次深入直属单位和基层直属企业开展调研,了解直属单位和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为直属单位和企业排忧解难,鼓励直属单位和企业克服困难、深挖潜力、发挥优势,积极开展行业技术服务和各项经营活动。2012年,省联社直属单位和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0多亿元,产业增加值和上缴税收均有明显提升;厦门联社系统直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亿多元,比上年增长9.79%;各级联社直属单位和企业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生产经营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

(六)抓平台建设,促环境优化

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交流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交易要素市场等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省联社会同各地联社组织开展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完成了《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并在调研基础上草拟了《关于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初稿),推动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积极筹建福建省创意设计中心项目,推动成立福州市寿山石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和寿山石鉴定中心,对接银、证、保、信四大金融门类及产权要素交易市场与拍卖市场,解决目前文化艺术资源整合与流动中的确权、鉴定、评估、定价、见证交易、登记等环节中的问题;组织赴韩国开展工艺美术文化交流,赴台湾举办“2012年闽台工艺美术精品(台北)交流展示会”,承办“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第一届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等;组织参加深圳文博会、北京版博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和经贸活动,进一步推动产业交流和市场开拓。依托行业协会,开展《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福建卷》编写,举办方宗珪学术成果研讨会、首期“石雕高级研修班”、“游走世界地面艺术”高端设计峰会等。通过开展职称评审、名师带徒、技能培训、专业竞赛等方式,积极培育行业人才队伍。全省获评国家级大师9人、省级大师117人、省工艺美术名人240人,推荐参评首届中国石雕大师26人、石雕艺术家9人、青年石雕艺术家9人、首届中国木雕大师19人、木雕艺术家5人、青年木雕艺术家2人,通过工艺美术职称评审354人(其中,高级职称88人),举办木根雕、石雕、油画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10余场。

三、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3年福建省联社系统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总社七届三次理事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城镇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推动工艺美术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围绕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服务,促进城镇集体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重点企业监测点,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动态,针对性地开展城镇集体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分析,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协调解决集体经济运行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着力推动扶持政策的落实。结合集体经济实际情况,积极推动国务院、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惠及集体企业。总结推广扶持小微集体企业发展方面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指导帮助小微集体企业主动争取和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三是促进集体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分析集体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内外资源,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以“两个联合”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形式的集体、合作企业,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新型集体企业,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推动集体企业集聚发展。四是加快集体工业结构调整。鼓励集体工业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快“新、特、优”和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研发步伐;鼓励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产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拓展经营领域,发展专业市场、特色商品市场等现代流通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五是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积极探讨集体资产管理的途径和模式,认真做好直属集体企业的清产核资、产权明晰工作,建立集体资产运营载体,创建保障集体资产安全和运作的平台,依法履行好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职责,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六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会自身组织建设,发挥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各行业协会建立健全企业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机制,努力为企业提供行业规划、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法律维权等方面服务。

(二)凝心聚力,全力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

一是营造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环境。抓紧完善《关于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制定并争取尽快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加大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服务力度,积极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纳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争取享受相应扶持政策。与福建日报社联办《大美·福建工艺美术》栏目,加强联社和工艺美术宣传。二是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和品牌建设。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基地和项目建设。抓好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特色区域的培育,加快产业和人才集聚,发挥产品特色优势和地域集群效应,形成一些相对集中的工艺美术产区,提高产业层次和规模。三是积极培育工艺美术重点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培育一批品牌效应广、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拳头,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形式,组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引领工艺美术企业整体提升和发展。四是积极组织好各类大型展会活动。继续办好“海峡艺博会”、“海峡文博会”、“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销会”等各类高层次、上水平的博览会,积极组织工艺美术企业、大师、名艺人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国旅游工艺品交流会、深圳文博会、香港“福建传统工艺”精品展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经贸活动,努力扩大我省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院校学历教育和岗位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和机制,推行落实“双证书”制度,积极举办全省性工艺美术职业技能竞赛,促进行业技艺交流,继续做好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名人的评选和工艺美术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等工作,进一步拓宽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渠道。六是加强闽台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闽台工艺美术企业和创作人员技艺交流、学术研讨活动,进行创意、设计、技艺的切磋与合作,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广泛参与的常态化交流平台,提升工艺美术理论创新和技艺水平,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七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工艺美术服务机构和资源,形成合力,在产业政策研究、行业规划布局、产品研发设计、市场体系建设、工艺人才培养、行业技术指导和信息交流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八是拓展工艺美术应用领域。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积极探索多种材料的结合使用和多种技艺的融合应用,提高工艺美术作品创作的文化艺术含量,强化工艺美术与环境美术、建筑美术、现代装饰、旅游休闲活动等方面的结合,进一步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大力提高工艺美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销售收入比重。

(三)深化改革,推动直属企业发展

一是加强直属单位的指导和服务。积极帮助直属企事业单位协调各方关系,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切实做好服务直属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工作,指导各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扩展生产经营领域,进一步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新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推动直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指导推动直属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科学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实现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拓展服务职能。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实、理顺联社作为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和组织者、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维护者、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组织和参与者方面的职能,积极推动城镇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改革。二是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为核心任务,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以务实清廉为主题,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促进机关作风的根本转变。

工艺美术工业企业论文 篇3:

20世纪末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的变革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逐渐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工艺美术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工业设计的概念逐渐兴起,并代替了工艺美术的地位,这影响到了高校艺术设计系科和专业名称的变化。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专业目录的不断调整,艺术设计的专业名称也在不断地改变。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

[作者简介]徐芳(1968- ),女,四川泸州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画技法与理论、美术学课程教学论。(广西 桂林 541001)李海源(1982- ),男,广西南宁人,北京银坐标室内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学论。(北京 100102)

改革开放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逐渐兴起,并从工艺美术转变为艺术设计。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以及西方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影响,促使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以及艺术设计教育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从工艺美术到工业设计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经历了一场历时二十多年的变革。这场变革始于设计概念的争论,继而影响到了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这场变革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在理论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冲击着我国艺术设计,尤其是外来艺术设计理论和作品的不断涌入,使得我国艺术设计和设计教育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当20世纪70年代末包豪斯的某些突出成就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时,一场重大的艺术设计教学变革开始迅速蔓延开来,范围涉及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三大构成”作为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和“技术与艺术新统一”设计观念的引入。“三大构成”的引入逐渐取代了我国长期推行的基础图案教学,弥补了我国以往基础设计教学领域的不足,为专业设计教学做出了良好的铺垫,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新领域。

最先把这一“构成教学”引入学校教育的是广州美术学院。“三大构成”是发生在院校中的改革,而“技术与艺术新统一”观念则是当时艺术设计行业的新设计原则。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在广告、包装、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时代的要求,工艺美术教育开始备受关注,其教育规模也随着各类院校增设设计类系科而逐渐扩张,教学规模和系科建设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1978年,其工艺美术系仅开设了4个专业,即装潢、陶瓷、染织、磨漆。1986年,其工艺美术系已增设至7个专业,即装潢、陶瓷、染织、装饰、服装、环艺、工业品造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往的工艺美术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而与现代工业机器生产关系密切的工业设计概念开始在我国盛行,并逐渐取代了工艺美术的地位。工业设计崛起,使得设计的概念也被广泛运用。我国引进工业设计概念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起初被称为工业美术,直到1987年10月14日我国工业设计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期,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关于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概念的争辩,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柳冠中先生曾撰文指出:“工业设计时代文明必然取代工艺美术时代文明。”同时,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研究室撰文指出:“在设计发展上,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自应有适当的轻重关系。”因为“在当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都是两条泾渭不同的设计道路。前者是指手工艺方式、密集型劳动生产的传统工业产品设计,而后者则泛指大工业生产方式、机器制造的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和工艺美术概念的学术讨论,虽然最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但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概念及其内涵的关注。1992年7月,国家轻工业部颁布的《推进轻工业工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增强轻工业企业工业设计意识,加速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是搞好轻工业设计工作的关键。”①同时,《意见》还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七点改进措施,其中的第六点为“将‘工业设计’列为全国轻工业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对已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轻工业院校(包括轻工业成人院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的建设,加强师资资格的考核,优先从事所需教学设施;通过专业培训,抓紧造就一批训练有素的高、中级轻工业工业设计人才”。②这为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此,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和系科,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更为普遍。据资料统计,1991年初,全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约为二十余所,而据1995年8月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仅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理工科院校已达一百余所;1998年,这一数据更是猛增至二百余所,涉及全部美术院校、大部分理工类院校和师范院校以及部分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院校就是这样通过增加现代设计教育的比重及减少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比重,并合理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我国逐渐从工艺美术教育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过渡,其专业名称也由原来的工艺美术转换成艺术设计。原来开设工艺美术或工业设计系科的院校纷纷更名为设计学院或设计系,部分原来没有开设这个系科的院校也开始增设设计系科。

二、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的发展与变化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专业设置向着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方向发展。我国早在1963年就已经开始制定高等院校的专业目录。1963~1998年的二十多年间,教育部先后四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如下:1979年开设的专业有印染美术设计、陶瓷美术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装饰壁画美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工业美术设计。1987年开设的专业有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漆艺、装潢设计、工艺美术历史即理论。1993年开设的专业有染织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艺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学。1998年开设的专业有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由此可见,艺术设计类专业数目从1993年的8个减少至1998的4个。《专业目录》中把原来属于工艺美术系科的染织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艺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七个专业合并到艺术设计领域中,原来的工艺美术学也更名为艺术设计学,另外两个专业则成为工学类下的二级学科,如工业设计归入机械类,服装设计与工程则归入轻工纺织食品类。这个《专业目录》的颁布标志着艺术设计这一名称在我国设计界正式确立,从此取代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工艺美术专业术语。

《专业目录》的颁发进一步拓宽了专业领域范围,使得以往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问题得到改善,培养目标也朝着培养厚基础、强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新《专业目录》对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与新《专业目录》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名称在理论上确立相比,艺术设计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则表现出了更加复杂的一面。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从本质上调整专业教学模式,各院校在教学模式、课程结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有些院校还努力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专业门类,以便得到更大的突破。

[注释]

①②轻工业部.推进轻工业工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A].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十年优秀论文选[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303,305.

[参考文献]

[1]侯德础.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的开发与衰弱[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

[2]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所.工业设计与中国现代化[J].设计,1998(1).

[3]吴卫,肖盛.中国的工业设计需要寻根——探讨研究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J].包装工程,2004(1).

[4]袁熙 .艺术设计教育与相关历史概念的辨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0(4).

[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作者:徐芳 李海源

上一篇:学生班级文化艺术论文下一篇:语文素养案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