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管分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食品安全一直都是我国监督的重点对象,食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食品卫生不达标、食品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食品的生产过程不合法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危害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基层食品监管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监管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品监管分析论文 篇1:

基层食品监管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基层食品安全现状,从机构改革模式和问题角度入手,以基层监管工作人员的视角,对基层食品监管权责划分和机构设立、监管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法律法规现实应用、食品安全社会监管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分析组织机构、标准体系、法律法规、监管能力和监管责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关键词:食品;监管;基层

食品安全关乎全体国民的身体生命安全,依托监管体系的健全和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人口大国,虽然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忽略我国实际国情。[1]本文就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方案和制度对策,对于重塑我国食品行业的对内对外形象,具有较强研究意义。

1 基层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1)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分段监管为主,市场中的食品会被分为原材料种养殖环节、流通以及餐饮消费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并按照不同的运转模式采取不同的监管。[2]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这种模式逐渐不适应,再加上监管部门的职责是由法律赋予的,但法律并不具备前瞻性,需要在问题发生后逐步修改修订。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经济活动呈多样化发展,一些“独特”的经济活动暂无法确定是属于种植环节、生产环节、还是流通环节,如此监管盲区就会出现,职能重叠现象频发。

2)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不足,社会认知度不高。现阶段的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停留在对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大家的声讨,以及媒体对个别事件的分析和宣传上。但是在平时,针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违法行为的处理上,社会公众基本都不关心,以至于我们在违法行为的查处上存在,大企业横,小企业怕,个体户蛮不讲理的情况。很多经营者认为,一点点的违法行为不算什么,其他群众甚至也会为违法经营者求情,表示及时改正就好了,没有必要出发,都是小问题。食品安全还没有像酒驾,偷窃那样成为社会深恶痛绝的违法行为。

3)奖惩机制束缚,多劳多得成多劳多责。现在基层干部在对食品安全问题处理时,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要面临案件的内容不严谨,案件事实不易调查清,违法者抗法等情况,但是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对于案件办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执法人员局限于自身的能力和现在残酷的现实环境,对执法办案产生了抵触心理。奖励机制的缺失,更是让执法办案人员提不起工作热情,对于违法案件的自由裁量时,首先考虑的是顺利拿到罚款,完结案件,减轻案件办理难度,而不是依照案件情节,违法程度来确定处理金额,变相上纵容了违法行为的发生,降低了违法成本。

4)此外还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案件办理涉及因素过多;同时基层人员配置不足,工作任务重,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法律体系不健全,事件处理方式手段单一等问题。

2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对策建议

1)整合监管机构,提供制度保障。将食品安全监管整合为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有机整体,要进一步实行“大部制”改革,整合食品监管职责,使得职责不清、体制不顺、多头监管等老大难问题也可以从源头上被解决,给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更多的期待,新的展望。

2)加大食品宣传,引入社会力量。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新闻媒体加入到食品安全监管中,设立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小组,成立食品安全专家智囊团,构建食品安全民间摸排队,制定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社会监管力量,无死角的对食品违法行為进行监管。

3)完善追责制度,撑好监管人员的保护伞。想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饱草。[3]我国政府在近年来开始重视监管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并对上述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追责,但是随着负激励的逐步完善,本应该配套建设的正激励机制却还未到位,应当让基层监管人员在承受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同时,可以享受更好的工资提高和职位晋升渠道。要在优秀先进评选中,让成绩说话,让数据说话,让有辛勤付出的监管人员,得到公正的评价。时时谈责任,事事论追责的现状亟待改变,每一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都理应,有权被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一味的基层监管人员成为食品安全事故和风险的替罪羊。

4)鼓励社会参与,共组安全壁垒。要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使消费者有能力保护自身的安全,增强和部门的沟通交流提供有效的线索,帮助查处食品违法行为。政府机关要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兼顾食品安全宣传,让消费者全面轻松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投入到食品安全宣传、改善对食品违法行为的看法等,还要利用“现场讲解”,“食品安全进校园”,“食品安全进农村”,大型广场宣传和自媒体知识科普等多种方式来多渠道多方式的传播,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学习氛围。

3 结语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需要政府提高监管力度,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和努力,是人类需要长期面对和探讨的难题。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本文分析基层食品安全的问题所在,提出适合基层食品监管对策建议,进一步提升食品监管效率,也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第二、本文提出要加强监管部门独立性、明确监管机构权责等有关合理建设监管体制的建议,并阐明了社会力量在食品监管中的不可替代,鼓励和推动社会参与,共同建设安全放心的食品市场。第三、本文以基层监管者的角度出发,提出要配套监管人员奖惩机制,激活基层监管能动性。

由于受到作者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研制,本文仅仅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缺少了宏观上对食品安全整体趋势的把握,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各有不同,且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过程是艰难漫长的,需要公众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政府力量继续投入。

参考文献:

[1]金征宇.食品安全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石守锋.浅析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J].体制改革,2013(7):2123.

[3]黄小勇.当前问责制功能失调的完善策略[J].行政管理改革,2011(09):3639.

作者:虞艳

食品监管分析论文 篇2:

基于基层食品监管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摘 要:食品安全一直都是我国监督的重点对象,食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食品卫生不达标、食品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食品的生产过程不合法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危害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基层食品监管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问题;解决方法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Food Supervision at the Basic Level

WANG Yingcong

(Food and Beverage Safety Supervision Office of Suyu District, Suqian 223800, China)

在利益面前,很多基层食品企业被冲昏了头脑,为了创造更大的利益收入,他们不惜以身试法,在食品的原料以及加工方面偷工减料,最终导致了该食品的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问题[1]。随着时代的发展,外卖行业成为了食品的“大头”。很多消费者通过网上点单,不能实地观察该外卖店家制作食品的过程与地点,而这正给很多店家提供了偷奸耍滑的机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与食品相关的事故频繁出现,为基础食品监管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给基础食品监管员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文将通過对现阶段基础食品监督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基层食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不完善

食品监管工作的开展基础与标准是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支持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仅是监管工作的基础,也是监管工作人员判断该食品公司或者餐馆生产的食品是否符合相关食品安全的标准,更是制约相关企业守法、将食品的安全作为生产食品的第一原则的手段[2]。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出台的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这些漏洞给心思不纯的商家创造了偷工减料的机会,也给食品监督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困难的执法情景。例如,在夜市中,由于我国对小摊小贩并没有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小摊小贩们没有取得相应的安全生产执照却仍然可以在夜市上占据一定的地位[3]。除此之外,由于小摊小贩的流动性也很强,很多小摊小贩的食品卫生情况很难被实时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监管人员工作的复杂性,并且,在相应的检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很难确定该摊贩的生产过程以及食品原料是否符合相应的安全水准。

1.2 食品监督部门的工作分配机制不完善

机制改革后,基层食品监督部门的工作得到了更多的指导与分配。但是,在实际的监督工作中,还是会出现一些工作指标不明确的问题。上级分配的任务很多,而监督部门的工作分配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了很多部门未能各司其职。甚至会出现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迷迷糊糊的局面,出现了上级推一下,下面的工作人员做一下的局面。最终导致的问题就是食品监督工作的不全面,给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了可钻的空子[4]。除此之外,由于食品监督部门的职责范围极为广泛,与之相关的业务能力较强的职员人数缺少,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各部门所承担的任务过于繁重而导致最终的工作结果未达到如期效果的情况发生。

1.3 食品的安全检查方式过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存在很多方面,很多传统的检测方式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出现了检测不准、检测不出结果的问题。因此,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的食品安全检测。目前食品安全中最显著的问题是食品中所含的各成分是否超标。很多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具有一定的上限值,食品的剂量与有害成分的含量成一定的正比关系,因此,食品监督员需要通过相关的检测方法来精算出这一上限值,并对食品的成分限制进行科学化的规定,严禁有害成分超标的食品流入市场,进入消费者的餐桌上[5]。由此可见,现代化的食品监督工作需要一定的检测工具,需要该工具应具有足够的灵敏性,能够检测出食品中所含有的全部成分,并且还需要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对照。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基层的食品监督工作都是因为检测工具的缺乏而被限制。除此之外,基层食品监督所的资金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因此在很多监督工作中,只能继续采用先前的方法,但先前的方法早已过时,不能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从而限制了监督工作的开展。

1.4 部分监管人员的素质较低

新时代背景下,各种餐饮行业及食品生产企业的出现使得食品监督工作的困难程度加剧[6]。食品监督工作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在监督过程中抱着草草了事的态度,更为恶劣的行为是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生产的食品检测工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低,没有将食品监督工作作为一项责任去执行。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监督工作人员没有牢固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的监督工作中,出现操作错误、对相关法律不熟悉的情况,很多工作人员在进入相应部门后,就放弃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认为已经有了“铁饭碗”,就不需要再学习。以上种种情况都是导致最终食品监督工作开展不顺利的原因,对食品的监督工作开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1.5 缺乏自我反省机制

在实际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很少有工作人员和监督部门的负责人意识到问题的发现对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在遇到问题时,没有及时将问题进行反馈,并开展问题总结大会,导致了同样类型的问题反复出现,对食品监管工作造成了极大程度的阻碍与困扰。并且,很多员工在发现问题时,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会选择将问题进行隐瞒。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督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没有将解决问题作为部门业绩提高的手段,没有意识到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更没有将问题反思作为工作的一大内容,从而限制了部门的工作开展效率。例如,监督部门A没有将员工的工作反思作为部门工作的一部分,导致了该部门无法更有效地避免相似的问题发生,在遇到相同问题时,也无法及时地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使该监督部门的工作处于最低效率阶段。

2 如何解决相关的监督问题

2.1 建全食品监督法律体系

严格的法律体系是监督工作开展的基准,是监督人员工作的底气,也是预防各企业偷奸耍滑的手段之一。因此,国家需要将现存的食品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督法律的健全[7]。例如,将小餐馆、小作坊及其他最易被忽视的食品加工地点进行考核,制定一定的标准,对其加工场地、加工工具、加工原料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开业,不得将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且进行买卖。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各类食品的加工方式以及加工材料,对不同种类的食品制定不同的标准,让相关的食品加工地点有准确的加工标准,并以此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制约各食品加工店对食品的制作,做到从源头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2.2 加强监督食品监督部门

由于部分食品监管部门的不负责任,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出现了很多不可逆转的问题,并且,在问题发生后,很多部门并没有及时反馈并进行回应,导致了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8]。因此,为了杜绝这一情况发生,国家应该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对食品监督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管,按部就班地分配食品监督部门的各项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督,防止相关部门出现玩忽职守、受贿赂的情况发生。同时对出现问题的部门及职员严惩不贷,绝不姑息任何阻碍食品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行为。

2.3 建立食品安全情况档案

为了预防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不知如何应对的情况发生,食品监督部门可以建立与食品相关的问题档案,将以往所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类,根据导致食品安全出现的原因、事物的类别、事故发生的情况以及事故所造成的后果、解决的方法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然后将其保存在相应的档案中[9]。建立档案的目的有以下几点:①给食品监督工作人员以提醒,让他们通过这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来提醒自己应承担的责任;②方便食品监督人员学习,通过以往的食品安全事故,给监督人员带来全新的思考,找出食品监督的着重点;③促进食品监督方法的健全,通过以往的监督失误,找出现存的不足,以达到改革更新的目的;④提供参考,为了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出现时各部门工作人员手足无措的情况发生,通过统计以往的安全事故以及解决方法,给工作人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2.4 定期开展培训以及增加考核次数

食品监督工作人员是食品监督的核心,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工作能否直接开展的直接原因。为了让监督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让食品得到更大的安全保障,监督部门需要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大会,培养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的熟记与了解、培养工作人员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感、培养工作人员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食品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了生物、化学、医学等知识)[10]。除此之外,监督部门还应该重视与工作人员间的交流,让工作人员在交流工作经验、工作体会的同时找到更合适的监督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然而,为了让员工们的工作素养能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仅仅通过培训会的方式还远远不够。因此,为了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上的学习督促,监管部门还应该定期对员工的知识能力进行考察,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

3 结语

食品安全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基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相关的食品监督部门来守护。因此,为了从源头做起,食品监督工作也应该从基层工作开始,将基层的食品监督工作做好是每一个基础监督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蒋帆.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食品界,2021(9):99-100.

[2]杨云云.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食品,2020(23):115.

[3]郝加田.关于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0(10):76-81.

[4]赵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0.

[5]黄丽施.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的X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0.

[6]牟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7]曾习文,常晓途.浅谈县级食品检测中心如何服务食品安全[J].食品安全导刊,2019(16):60-61.

[8]曹琳琳.B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9.

[9]林鹏程.大部制改革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影响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

[10]叶伟杰,陈明.从基层视角对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9(4):71-75.

作者:王颖聪

食品监管分析论文 篇3:

健全我国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研究

摘 要:通过对我国食品监管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多视角探讨和分析我国食品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总结现实经验,提出健全我国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的创新性思考和实践性建议。

关键词:监管体系;改革;经验;建议

Improve the Research on China’s Food Regulatory System and Mechanism

WANG Zun1, XU Moda2

(1.Zhengzhou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450000, China; 2.Henan Medical Device Inspection Institut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食品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失的消费品,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消费者的身体健康[1]。世界各国根据不同的国情,建立了全面的食品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对食品的研究开发、市场流通、生产销售等阶段进行严格管控,避免食品领域中的违规违法行为、降低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公众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空前提高,不仅要求营养全面、更加注重健康安全[2]。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近年来,瘦肉精、问题奶粉、地沟油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形成了不良的社会舆论,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食品安全和监管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整個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梳理我国食品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我国食品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提出健全我国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的创新性思考和实践性建议。

1 我国食品监管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发展经历了初步探索、政府外部管控、科学监管和现代化治理阶段[3]。由于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行业门槛较低,我国食品行业高速发展,食品卫生监管方面却存在大量空白。经过不断探索研究,1979年我国颁布《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初步规范了对食品卫生的管理和服务行为。但由于监管主体对象不明晰、管理滞后,随着食品产业规模扩张、产销行为的日益复杂,这一时期在食品领域出现了多起因市场不良竞争引发的恶性事件,引爆社会舆论,迅速催生食品安全政策法律法规、监管体制机制的调整和改变。

2001年,我国正式成立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志着我国食品监管工作跨入崭新的历史阶段。200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用分段式监管模式,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能。然而,分段监管存在职责交叉和多头执法等弊端,削弱了执法部门权威性,部门腐败问题也逐渐显露。2007年在全国加强食品整治和监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科学监管理念。2008年国务院大部制机构改革,将国家食药监和卫生部门的职能进行对调。2009我国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成立了国务院食安委,我国的食品监督管理体系逐步迈向现代化、市场化,监管政策手段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适应社会实际需求[4]。

2012年以后,我国进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时期,在此背景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也进入崭新阶段。2015年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食品安全工作方针,提出预防为主、进行风险管理,提倡社会共治,建立了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确立了社会监督手段的重要作用。这一阶段,我国的食品监管法律框架、行政框架基本建立,形成了有序、统一的监管体制机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十二五”以来,我国食品信息化监督模式逐步发展,在“十三五”时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手段对食品监管需求作出反应,推进监管体系各环节的协调运作,合理分配监管资源,根据智能分析结果提供决策和服务,实现食品智慧监管。

2 我国食品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食品监管体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在2013年完成监管机构改革后,监管职能和水平得以优化和提升,但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问题凸显。

2.1 安全准入门槛低,监管力量薄弱

在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经营方式落后,规模较小、呈现高度分散化,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食品质量安全准入管制力量相对薄弱,准入门槛低、与之配套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缓慢,各种制度形同虚设。政府监管部门对生产经营者资格审查宽松,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2.2 缺失完善的监管机制

我国是食品消费生产大国,在面对食品安全公共事件的处理上,凸显出相应的管理部门欠缺必要的事故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机制[5]。各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出现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同时还存在各部门无法监管的“真空”地带;监管部门各自独立管辖,协调性较差,责任互推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国现行食品监管法律法规没有将日常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与食品安全标准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监管标准和内容不具体,监管主体不明确等问题依然存在。目前我国现有的食品标准种类繁多,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改善食品安全形势任重道远。

2.3 食品监管体制缺乏外部支持

我国食品监管的外部支持体系匮乏,现存监管模式并不适应我国种类繁多的食品检测体系,完善和充实监管体制机制还要依靠社会资源和其他组织的积极配合。

3 健全我国食品监管體制的思考和建议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的关键是加强食品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和提升监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执法和监管的坚实基础。需要强化与食品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法律支撑,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推进资源、职能整合,使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确保对违法行为实施公正、严格的查处。需要建立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队伍,加强标准制定的基础性与科学性的研究,对国际先进标准进行跟踪和转化,尽可能地制定品种、门类齐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评价机制,满足我国食品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的现实需求[6]。

3.2 完善食品安全评估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政府监管的重要手段。对食品在流通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预报,为风险的处罚提供依据,旨在引导和督促企业强化自身监督,从源头上进行风险防范[7]。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设起步较晚,应急处理及风险评估管理严重滞后,经验不足。①应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搭建,整合农业、卫生、质检、检疫等部门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独立监测系统。②加快推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监控食品加工生产及流通销售过程,建设具备前瞻性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预警处理和纠正,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3.3 完善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可追溯系统可用来描述食品的溯源性,通过标识来记录或跟踪食品实体的历史、用途及位置,追踪食品在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加工过程更加专业化、细化,任一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爆发。完善的食品可追溯制度在世界各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溯源系统可帮助快速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明确事故责任,减少消费者的损失。因此,建立完备的食品可追溯体系至关重要。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涉及复杂的参与要素,遍布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是动态的、非线性变化的系统,它的有效运行能够确定追溯对象的动态变化的历程,尽可能地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及早解决,把突发的、潜在的风险值降到最小,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3.4 完善食品安全网络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工作和现实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在网络时代,消费者行使监督管理权的渠道也大大拓宽。政府应提高行政效率,主动适应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网络监管渠道,推动建立以信息归纳、资源共享为基础、信息公示为手段及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提升监管效率[9]。同时,应畅通网络监督平台,保障公众反馈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和记录,培养公众行使监督权,主动参与共治。正确发挥媒体作用,强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督的安全教育认知,提高识别与防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3.5 优化食品监管执法环境

食品监管体制改革是国家为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能否通过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①在政府层面,要转变监管理念,优化行政许可事项,将监管职能发生交叉重叠的部分进行整合。②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综合力量实施监管,如科学划分工商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食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合理分配行政机关与基层的权力责任与职能清单,减轻基层监管执法压力。同时,要逐步建立科学专业的监管机构,推进食品领域科学研究组织的成立,补充和完善监管机制的缺项,形成大方向综合管理、小方向专业管理的监管格局。③完善执法体系,优化执法队伍,在综合执法中突出专业执法优势,树立执法队伍的专业性、权威性。

3.6 联合社会力量协同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不能仅依靠政府部门,也需要消费者、新闻媒体、生产经营企业和中介组织等利益群体的广泛参与共治。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弥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政府职能改进,有利监管体系的良性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例如,德国建立了严格的企业准入诚信标准,要求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完成自我监测,通过企业自身、专业检测机构和政府监察三方合力约束企业行为。美国、日本政府鼓励并保护公民参与食品监管全过程,通过消费者保护组织敦促政府落实监管;通过食品安全委员会吸纳公众意见,根据消费者反馈更改和修订相关政策法规;通过食品行业协会发挥沟通交流、协调处理问题的主要职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消除不良影响,起到积极作用[10]。

4 结语

当前,我国食品监管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唯有贯彻改革要求,加快构建完善的食品监管体制,切实提高食品的安全保障水平,才能使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振勇.推行“五项管理”探索新形势下食药监管体系创新[J].中国食品监管,2014(8):31-33.

[2]肖灵敏,刘扬.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2):26-28.

[3]QI MING.The Analysis of Chinese Food Safety Issues:Legislations and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J].Chinese Law & Government,2012,45(1):3-9.

[4]徐诚.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基层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界,2017(9):62.

[5]马琳,王泽蓉,梁晚益.着力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J].中国食品监管,2005(6):14-15.

[6]张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2(12):142-144.

[7]邰鹏峰,李江萍.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若干思考[J].开放导报,2015(2):29-32.

[8]鲁小明.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4(11):196-197.

[9]徐景和.完善统一权威食品监管体制的若干思考[J].中国食品监管,2016(4):16-22.

[10]王玉辉,肖冰.21世纪日本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新发展及启示[J].河北法学,2016,34(6):136-147.

作者:王尊 徐默达

上一篇:国际货币体系论文下一篇:主体间性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