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矿区食品监管论文

2022-04-19

摘要:论述了我国国内目前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重心已逐渐由水、气、渣、噪向土壤方面倾斜;对鞍山市的土壤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壤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油田矿区食品监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油田矿区食品监管论文 篇1:

矿区文化建设助推美丽矿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美丽矿区建设,作为创建和谐社区、创新矿区社会管理系统工程的延伸和发展,既涉及矿区建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层面,又涉及矿区服务、人力资源配置和环境建设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如何转变思想观念,将矿区文化的理念、思路、举措融入到矿区建设、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文化建设;美丽矿区;探索;实践

美丽矿区建设,作为创建和谐社区、创新矿区社会管理系统工程的延伸和发展,既涉及矿区建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层面,又涉及矿区服务、人力资源配置和环境建设的各个领域,也必然涉及思想引领、精神塑形、文化支撑等党群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思想认识

文化建设成为美丽矿区建设的精神内核和动力源泉。建设美丽矿区是美丽长庆、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美丽矿区建设对党群系统的职能定位,其“文化繁荣、平安稳定、社区和谐”三个子系统既相互关联,又互为前提,而其中的文化元素、人文理念、实践成果则是美丽矿区建设的精神内核和动力源泉。

二、具体措施

(一)明确定位,把握矿区文化建设方向

矿区文化建设是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推进矿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美丽矿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

(二)构建体系,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水平

以长庆核心文化为基石,融汇石油传统文化、矿区服务文化、陕甘宁地域文化,构建完善以服务文化、安全文化、绿色文化、健康文化、载体文化为主要内容,导向先进、覆盖全面、形式多样、运行高效,能够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矿区文化体系,积极营造社区风尚良好、成员和睦友爱、团队凝心聚力的“软环境”。

(三)建设阵地,抓好文化队伍培育管理

盘活矿区文化资源,形成矿区内文化阵地互联、文化设施和器材共用、文化活动联办、文化人才共享的格局,使矿区内的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进一步提高矿区文化的整体效应。

(四)提炼总结,打造长庆矿区文化品味

以突出“油味”、体现企情、凸显亲情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总结、巩固近年来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果,不断吸收、借鉴兄弟油田矿区文化建设的新做法、新经验,创新长庆矿区文化建设的内容、载体和方式方法,努力创建有文化内涵、有品位特色的文化型社区,着力打造长庆矿区文化“名片”。

三、取得的成效

(一)服务文化打造矿区品牌

长庆矿区按照系统性、适用性、特色性、创新性原则,在集思广益、广泛征集、研讨创作的基础上,总结梳理,提炼形成了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核心,涉及物业及公用事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离退休服务、社会公益性服务等5大类、21项服务理念。“亲情建家式”工业物业服务的模式,“1+1区域管家”“走动式管理、互动式服务”“440服务”“标准化服务”等民用物业特色服务,使职工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以“阳光助老”“以老助老”“家政助老”和“小课桌”“小饭桌”“全托管”为核心的“一老一少”服务模式,切实做到“替子女尽孝、帮父母教子、为企业分忧”。

(二)安全文化筑牢和谐根基

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文化、依法治理、法律维稳等“六进社区”活动。积极与政府部门、驻矿单位、社区居民等责任主体和利益群体联手共建,构建起了有利于降低风险,有助于安全防控的社区公共安全机制。以全国“安全社区”创建为着力点,健全完善社区安全管理体系,社区安全全面受控。

(三)绿色文化提升生活品质

注重社区居民的养成教育,广泛开展“绿色志愿行动”“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使低碳生活、循环经济、生态环境的新知识、新理念植入并转化为社区居民的行为习惯。按照数量和质量并重、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并举的理念,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形成了颇具文化品位的绿色生态环境。

(四)健康文化彰显生命活力

以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走出户外、融入自然为主题,组织和引导居民开展全民健身、大众体育活动,构建绿色食品供应网络和监管体系,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成为时尚。健全“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社会三甲医院“联合办院”,创设“就诊绿色通道”“专家社区坐诊”“双向转诊、优先处置”等新模式,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五)载体文化丰富和谐内涵

科学编制了涉及17大类89项内容的《集团公司视觉形象识别系统长庆油田矿区事业部应用手册》,使矿区形象文化有效植入到社区道路、建筑、景观以及服务场点、宣传媒体等各种载体。制定“三个层面”社区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和指令性、指导性运行计划,以每年不少于40大类、120余项、上万场次的规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賽、节节有展演”的文化活动长效机制。

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动态发展的过程,繁荣矿区文化,促进和谐发展,是长庆矿区人的共同追求。现阶段的长庆矿区文化建设虽然为美丽矿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保障,但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美丽矿区建设任重道远。我们更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调整角色定位,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将矿区文化的理念、思路、举措融入到矿区建设、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融入到和谐社区、美丽矿区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实现矿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由“和谐”到“和谐美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E.海能:《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知识出版社。

[2] 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西方企业文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H·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4]斯坦利·M.戴维斯:《企业文化治理与改造》,新华出版社。

作者:仲婕婷

油田矿区食品监管论文 篇2:

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摘要:论述了我国国内目前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重心已逐渐由水、气、渣、噪向土壤方面倾斜;对鞍山市的土壤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壤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土壤问题、土壤污染、土壤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壤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工作重心逐渐由水、气、渣、噪向土壤方面倾斜,土壤污染已危及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土壤污染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土壤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目前国内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土壤问题主要表现在耕地数量锐减、耕地质量退化及土壤污染加重。

1.1 耕地数量锐减

1.1.1 因水土流失造成耕地数量减少

2002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104 km2,占国土面积的 38.2%。 其中水蚀面积165×104 km2,风蚀面积191×104 km2。另有少量冻融侵蚀、重力侵蚀等形式。全国大约2×108 hm2的土壤因为侵蚀而发生退化。

1.1.2受风沙和土地荒漠化影响造成耕地数量减少

中国是受风沙和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家林业局2002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截至1999年,我国共有荒漠化土地267.4×104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9%。50年净增荒漠化土地71%以上。

1.1.3 经济快速发展引起耕地大量被占用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及新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耕地数量大量减少。

1.2 耕地质量退化

我国目前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已降到1.0%,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我国耕地中有60%-70%的面积存在某种主要限制因素,诸如侵蚀、干旱缺水、瘠薄、渍涝、盐碱、板结、砾石、砂姜层、潜育层等。

设施农业的发展使耕地存在养分过剩、次生盐渍化、酸化、连作障碍,使土壤质量退化。

1.3土壤污染加重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土壤污染面积不断增加,土壤污染类型包括矿区土壤污染、油田区土壤污染、重工业区污水灌溉引起的农田重金属污染、农地有机(农药)污染。

辽宁省的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污水灌溉,以及污染的大气沉降,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农药施用等。工矿业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是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污灌耕地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2、鞍山市土壤污染现状

根据2006-2010年鞍山市环境质量报告书,鞍山市土壤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累计超标点位3个,超标点位占监测点位的4.2%;有机污染物累计超标点位6个,超标点位占监测点位的8.5%。鞍山市土壤监测结果总体累计超标点位9个,其中7个点位为轻微污染等级;2个点位为轻度污染等级。

鞍山土壤中无机污染物以铅的污染面积为最大,占区域总面积的2.0%,为185 km2;其次是锰,污染面积为96.5 km2。无机污染物的污染级别均为轻微污染。

有机污染物以滴滴涕总量的污染面积为最大,占区域总面积的0.4%,为36.9 km2;其次是六六六总量,污染面积为33.9 km2。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级别为轻微和轻度污染。土壤中个别点位六六六总量和滴滴涕总量超标,主要与使用这类有机氯农药有关。虽然这类农药已禁用多年,但由于其在土壤中不易降解,至今仍有检出,甚至超标。从监测结果看,鞍山地区目前仍有70.8 km2的土壤六六六总量和滴滴涕总量超标。

鞍山市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中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1个,超标点位占监测点位的4.2%;有机污染物超标点位3个,超标点位占监测点位的12.5%,累计超标点位4个,其中1个点位为轻微污染等级; 2个点位为轻度污染等级;1个点位为中度污染等级。

有机污染物以苯并(a)芘的污染面积为最大,占区域总面积的0.4%,其次是六六六总量和滴滴涕总量,二苯并(a,h)蒽的污染,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级别为轻度污染。

鞍山市不同区域土壤的污染现状如下:

2.1.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污染及成因分析

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无机污染物污染指数均小于1,不超标。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超标率为2.59%,苯并(a)蒽超标率0.9%,屈超标率1.7%,苯并(a)芘超标率为17.2%,二苯并(a,h)蒽超标率为5.2%,石油烃超标率为0.9%。

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污染面积为12.6 km2,占调查面积的17%。主要污染物为苯并(a)芘。

2.2.工业企业遗留地土壤污染状况

工业企业遗留地土壤无机污染物污染指数均小于1,不超标。有机污染物滴滴涕总量超标率为11.1%;蒽超标率为11.1%,苯并(a)芘超标率为22.2%,二苯并(a,h)蒽超标率为11.1%,工业企业遗留地土壤污染面积为0.44 km2,占调查面积的22.2%。主要污染物为苯并(a)芘。

2.3.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场地及周边土壤中无机污染物污染指数均小于1,不超标。有机污染物芘超标率为5.7%,其他污染物不超标。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场地及周边调查面积为39 km2,土壤中污染面积为2.2 km2,占调查面积的6%。主要污染物为芘。

2.4.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土壤污染状况

工业园区及周边土壤无机污染物污染指数均小于1,不超标。有机污染物苯并(a)芘超标率为12.5%,其他污染物不超标。工业园区及周边土壤调查面积为20 km2,污染面积为2.5 km2,占调查面积的12.5%。主要污染物为苯并(a)芘。

2.5.污灌区土壤污染状况及成因分析

污灌区土壤无机污染物F超标率为2.5%,其他污染物污染指数均小于1,不超标。有机污染物苯并(a)芘超标率为7.5%,二苯并(a,h)蒽超标率为2.5%,其他污染物污染指数均小于1,不超标。污灌区土壤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污染面积为39 km2,占调查面积的10%。主要污染物为苯并(a)芘。

2006年宋三污灌区土壤中总镉、总铅、总汞的含量高于1990年。其中2006年鞍钢西大沟该区域土壤中总镉的含量是1990年的3.7倍,总铅含量是1990年的5.9倍,总汞含量是1990年的5.1倍;2006年南部灌区土壤中总铅的含量是1990年的1.4倍,总汞含量是1990年的3.6倍。从1990年至今,该区域土壤中苯并(a)芘均有检出,其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由此说明该区域土壤污染有明显加重趋势。

宋三污灌区土壤与灌溉水质中污染物浓度相关系数为0.688,为高度相关,由此说明,宋三污灌区土壤污染严重,主要由污水灌溉造成的。

2.6.油田、采矿及周边地区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采矿及周边地区土壤无机污染物汞超标率为1.7%,其他污染物污染指数均小于1,不超标。有机污染物不超标。采矿及周边地区土壤污染面积为0.6 km2,占调查面积的1.7%。主要污染物为汞。

油田及周边土壤无机污染物不超标。有机污染物石油烃超标率为5%,其他污染物污染不超标。油田及周边土壤污染面积为0.5 km2,占调查面积的5%。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

2.7.蔬菜基地土壤污染状况

蔬菜基地土壤无机污染物不超标。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超标率为25%,石油烃超标率为55%,其他污染物不超标。蔬菜基地土壤污染面积为7 km2,占调查面积的55%。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

2.8.畜禽养殖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畜禽养殖基地及周边土壤无机污染物不超标。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超标率为10%,其他污染物污染不超标。畜禽养殖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面积为0.4 km2,占调查面积的10%。主要污染物为多氯联苯。

2.9.大型交通干线两侧土壤污染状况

大型交通干线两侧土壤无机污染物镉超标率为10%,其他污染物不超标。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超标率为6.7%,苯并(a)芘超标率为16.7%,其他污染物不超标。大型交通干线两侧土壤污染面积为2 km2,占调查面积的17%。主要污染物为苯并(a)芘。

2.10.小结

鞍山市是以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从鞍山市的土壤现状可以看出,鞍山市各工业、农业用地及交通干线两侧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的环境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3、土壤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1.对土壤资源、肥力、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土壤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壤保护法制、体制、机制、监管体系尚未确立。

3.2.土壤保护的重大科学、技术、管理问题缺乏研究,缺少投入,从宏观层面和长远观点全面、系统、前瞻性地研究我国土壤保护战略则更为缺乏。

4、土壤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4.1. 加快立法,保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由于土壤污染本身的特点,土壤污染源广泛,涉及土壤污染的管理事项特别多,涉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部门亦比较多且职责存在交叉。尽管土壤污染防治多部门管理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涉及部门众多,职责分散,不利于土壤污染防治的高效协调开展。因此,按照我国环境法“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规定,理顺土壤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应确定土壤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责,明确土地、矿产、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等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地方人民政府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负责机制。

4.2.开展监测,掌握土壤污染状况

开展土壤监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并将其逐步纳入例行监测。主要目的是掌握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含量水平以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以考察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危害。二是开展环境土壤背景值监测,掌握土壤的自然本底值,为环境保护、环境区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三是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对由于废气、废水、废渣、污泥等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情况进行监测。掌握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来源、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以便为行政主管部门在土地利用上采取正确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4.3. 减少排放,减轻对土壤的污染

加快冶金行业、镁砂行业、水泥行业空气污染治理,实现所有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继续发展集中供热,减少分散的小型锅炉房。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组织实施清洁能源行动为契机,积极做好电、气等清洁能源代替旧能源的工作。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按照退二进三、进园区的原则,有计划、分期地进行搬迁。

对冶金、印染、造纸、化工等行业的排污大户,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并要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严格控制灌溉水质,农业灌溉水质必须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要控制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首先应当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减少排放量;其次应当加强生活垃圾的搜集,尤其是农村及乡镇,推广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系统,以市场化经营方式鼓励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

4.4.修复治理,改善土壤污染状况

已经污染了的土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良,近年来针对土壤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已经发展了一系列的修复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可经水、大气、植物等介质最终危害到人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土壤中重金属不能被生物所降解,因此,寻求缓解或解决此类污染的办法成了全球关注的棘手问题。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主要有生物修复、化学和物理化学修复以及农业工程技术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中,主要是植物修复。植物修复又分为植物吸收、植物稳定、植物根滤、植物挥发、植物降解等类别。

生物修复中植物吸收方法和化学修复中的稳定方法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两个重要方向。

4.5、加大投入,开展矿山生态恢复

矿山开采对植被产生毁灭性的破坏,破坏了原始地形地貌自然形态和自然生态环境,使开采区和堆放区成了不毛之地,尚失了土壤的基本功能。为了保护矿山及周边区域土壤,必须加大投入,进行矿山生态恢复。应明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目标和任务,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实行矿山开发与环境治理同步进行。通过矿山生态恢复,使主要矿区基本绿化,植物多样性、观赏性、协调性的矿山生态环境基本形成,并逐步向生态产业方向发展,使矿山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逐步形成与鞍山市生态市发展新格局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矿山生态环境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夏立江、王宏康主编,《土壤污染及其防治》,上海市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7月第一次印刷。第100页~106页。

2、 孙铁珩等主编,《土壤污染形成机理与修复技术》,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第一版。第210页~211页。

3、 新华网北京2002年4月4日电:水利部公布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

4、 新华网2002-01-30:国家林业局发布第二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结果。

5、 2006-2010年鞍山市环境质量报告书,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主编

作者简介:

张丽霞:女,1963年10月30日出生,汉族,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在鞍山市环境保护研究所从事环境可研、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等工作。

通讯地址: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常青街3-2号

收件人:张丽霞

邮编:114004

邮箱:zhlxia63@163.com

作者:张丽霞

油田矿区食品监管论文 篇3:

煤矿安全社区建设探究

摘要:建立安全社区已经是如今进行社区管理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已经展开建设工作,但在矿区方面的安全社区建设还依旧停留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在煤矿社区进行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十分重要,这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生活在矿区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以下针对煤矿安全社区建设涵义、存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建设当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煤矿 安全社区 建设探究

1 煤矿安全社区涵义概述

安全社区是一个新的概念,首次在第一届世界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被提出。设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协作中心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理念。安全社区是WHO在伤害预防和控制方面倡导的新理念,强调所有人在保持自身健康及安全方面均享有平等权利。要求社区从每个细节为居民营造安全氛围,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居民遭受火灾、中毒、交通事故、家庭暴力等各种意外和非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居民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煤矿社区是指具有一定数量的煤矿职工及其家属,根据他们特定的一些生活习惯和风俗,在矿区这个特定的区域内共同学习、生活、工作,并且在此形成其独有的社区文化,以及对社区的归属感,共同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共设施的社会共同体。

2 现状和问题分析

2.1 发展现状 由于煤矿社区存在着比之一般社区更多也更为复杂的安全因素,所以进行煤矿安全社区的建设十分有必要和重要。在煤矿社区进行安全社区的建设具有诸多益处,首先能够有效的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预防和降低伤害情况,其次对于煤矿行业而言既能够保障安全稳定生产,又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式依旧十分严峻,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之所以安全问题一直无法得以解决,最主要的还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较为薄弱,导致生产当中一直存在各种隐患,违法违章操作也屡禁不止。面对煤矿生产之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针对安全问题,就必须进行安全社区的建设。

煤矿安全社区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上诸多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状况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正在大力的开展和推进企业为主导的安全社区建设。2011年中山西晋煤集团、中煤能源公司平朔煤矿、华北油田等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并且结合企业特色进行社区的安全建设。在建设当中以安全生产和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健康为中心,加强安全文化、安全促进项目和安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有利的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推动安全生产形势不断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2.2 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社区建设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以下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分析:第一,目标不明确。在进行煤矿安全社区的建设工作当中,部分社区根本没有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是盲目的生搬硬套,严重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即便确认了目标也不够科学和合理。在进行建设之时并没有注意社区群众对安全的具体需求,缺乏对高危人群和高风险环境问题的针对性,也并没有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要求。这样不仅无法保障进行社区安全建设,甚至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社区安全稳定发展。第二,范围和内容不具体。在进行社区安全建设当中,针对建设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够具体,显得较为混乱而宽泛。内容安排不具体,细节方面也考虑较少,并没有较好的体现出进行安全社区建设的目的及宗旨。第三,组织保障不足。在进行具体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之时,必须要有充分的组织保障。但实际问题是组织当中的技术性人员缺乏,指导性不足,也没有进行管理和协调的机构。进行安全社区建设并不是几个人几个部门的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社区人员的问题,而建设人员并没有注意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参与性不足。并且缺乏沟通渠道,政府和民间组织、民众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第四,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社区上分工不够明确,没有进行权责划分,也没有召开定期的调度会议。而且对于安全社区的建设工作并没有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

3 建设当中的重要环节分析

3.1 明确目标 要明确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目标,是为了提高社区的安全环境,改善居住的环境质量,从而提高社区安全水平以及民众的安全综合素质。努力保障煤矿安全社区的建设达到国家的安全指标和质量指标,提高建设安全水平最终达到先进水平,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2 确定建设范围及其内容 第一,营造安全环境。要求在进行建设之时要保障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标,比如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指标,可吸入颗粒、道路交通、饮用水指标等。第二,保障食品安全。在建设当中要开展食品放心工程,提高对食品流通的管理。对于农产品的准入检测,针对餐饮、超市等方面要提高监管和检查水平。第三,追求安全生活。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普及各项安全知识,尤其是关于煤气方面的知识,同时普及急救知识和措施,保障在发生意外之时居民有一定的自救、抢救知识和意识,减少伤害程度。第四,倡导安全行为。可以建立安全教育的示范中心,进行安全行为的倡导和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针对家庭、儿童交通安全、驾车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和覆盖。第五,进行全民健身,促进安全健康。可以建设一些基础运动设施、构建组织团队等。第六,建设安全示范场所。包括安全校园的建设和安全车间的建设等。

3.3 提供组织保障 針对组织保障不足问题,首先应该有一个进行管理和协调的机构。将相关部分全部纳入结构当中,提高参与度,集思广益。系统科学的研究具体的工作方针、政策、规划等。其次建立专业的技术指导队伍,队伍的成员需要具有足够的专业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培训过后才能够正式开展工作进行指导,同时进行具体问题的专项调查和研究工作。然后要制定科学的任务指标,这个指标必须先进行充分的调查,在获得各方面的数据之后再进行制定和审议,提高任务指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且要保障工作当中的经费充足,将其纳入地区的年度预算当中。在工作当中要注意建设工作具有全民性,要积极调动居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可以培训志愿者帮助建设工作的进行。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工作以提高参与性,比如送温暖活动、居民安全行为的自我评估工作等。

3.4 建立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要保障煤矿安全社区的建设达到预期目标,保持先进性,就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这套机制当中要能够保障信息的及时反馈,并且制定监测指标体系,突出监测的侧重点,提出监测的方法和收集监测数据。结合社区具体情况,总结归纳各方意见和建议。要明确工作任务,明晰权责,落实责任制和监督制,并且进行定期的工作考核。建立定期的报送和评审制度,做好综合的统计工作和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预测发展趋势以便于进行及时的工作调整。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煤矿安全社区建设之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提供组织等,从而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哲.基于安全社区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王清.国际安全社区建设效果评估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宁丙文,张胜军.支持中心促安全社区建设——记全国安全社区成都支持中心[J].劳动保护,2013,02:15-17.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J].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2009,

02:39-43.

[5]杨中.中国特色的安全社区建设[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3.

作者简介:谭素红(1968-),女,山西绛县人,政工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谭素红

上一篇:矿山企业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传统维权机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