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2

【摘要】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它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其独立性上、在内审人员素质上以及在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 篇1: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从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天然气和电力公司之一的安然公司财务造假,虚增利润,到六个月以后的世通公司再度爆发丑闻,篡改数据,编造财务报表,在此期间,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使美国338家上市公司,总计约4093亿美元的资产申请破产保护,由此造成的恶劣影响,令人发指。人们不禁追问这些丑闻产生的原因,不难发现,产生这些财务丑闻的根源在于企业的商业道德沦丧,但是疑问随之而出,在当时,美国的监管体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十分的完善,而且还有“五大”在内的诸多国际会计事务所为其保驾护航,外部监管体系可谓十分完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多起财务造假事件。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内部监督上来。内部审计在保障企业财务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企业内部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文章主要浅谈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一、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

(一)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或项目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也就是说,确定减少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以及决定采用的行动计划的过程称之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不但包含了对风险的量度、也包含了评估和应变策略。

1. 风险管理必须准确地认知识别风险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风险,比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等,如何准确及时地识别这些风险,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2. 风险管理要着眼于衡量

风险的衡量,也被称为风险估测,是指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定量地分析和描述,并通过风险衡量,计算出比较准确的损失概率,从而使风险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对于损失幅度的预测,可以使风险管理者了解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后果,从而集中力量去处理损失后果严重的风险。比如,对企业影响较小的风险不必过多投入,可以采用自留的方法来处理;而对企业影响较大的风险则要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必要的手段,控制风险。

3. 风险管理要学会规避风险

风险规避,指的是通过变更计划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从而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地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指风险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损失。这要求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主要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与事后补救两个方面,这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内容。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主要在三个方面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起重要作用。

1. 内部审计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

在企业中,各个部门都有可能是风险的承担者,也就是说,风险可能发生在任何部门,而风险又具有传递性,一个部门的风险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对整个企业造成重大影响。而内部审计可以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这是因为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外,不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正是这一特性,使得它可以客观独立全局地衡量风险,对业务管理部门提出有效的控制风险的建议。

2. 内部审计有效地控制风险策略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它可以充分协调股东,管理者和各个部门的决策,使得风险在整个组织中最小化,不会因为一个部门的决策影响整个企业的利益。通过协调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内部审计有效地控制了风险策略,指导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3. 内部审计的建议更公正

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它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之外,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不会因为管理者的压力而屈服。因此,由内部审计提出的风险管理决策直接对整个企业负责,不会因单独一个部门而导致风险决策的不科学性。正是由于这样,内部审计的建议更加公正可靠。

二、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

(一)浅析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企业管理(Corporate Management)是构建在企业“经营权层次”上的一门科学,讲究的就是企业所有者向经营权人授权,经营权人在获得授权的情形下,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一切经营手段的行为。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即股东利益最大化,防止了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企业管理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个机构组成,即由这三个部门和管理层进行企业管理。

(二)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1. 对企业管理实施监督

内部审计人员有权利对企业管理实施监督,内审的工作目标主要包括:对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的工作规范,揭露企业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经济秩序;通过检查与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的情况,制止违规行为,从而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企监管实施强有力的监督,这不仅是由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决定的,也是由于内部审计的性质决定的。

2. 增强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度

企业制度的建立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如何使决策科学有效地实施。内部审计通过事前和事中审计,纠正违规不良现象,并根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使制度完善,由此大大加强了企业的执行力度。不仅如此,通过对决策的实施情况以及效果评估,事后审计总结了经验,大大提高了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水平以及决策的可执行性。

3. 内部审计的评价作用

内审的评价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全面的对被审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评价,既不脱离实际,也不孤立地看待问题,对组织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不断深化。在1972 年,美国准则委员会所提出的《审计准则公告》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组织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与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这也是对内部控制最准确的定义。

(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1.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审是组织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它本身就是一种控制活动,它遵照内部控制的要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为其制定的审计程序以及方法和要完成的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协助单位的最高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以此促成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内审的评价与监督,企业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上可见,内审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审计,就谈不上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2. 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正是由于内审的独立性,使它独立于会计控制之外,代表着管理层对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具有其他部门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内审的范围已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管理经营的各层面。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协助单位上层管理者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了内部控制的健全,维护了内部控制的建设。

四、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整合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需要对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进行整合。根据需要,内部审计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实现整合。它以公司治理为内容,以风险管理为目标,以内部控制为手段,不断实现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现代内部审计的整合,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完善审计体系,建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五、结语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公司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的发展与完善,充分运用内部审计这一工具,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作者:李震西

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 篇2: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

【摘要】 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它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其独立性上、在内审人员素质上以及在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本文就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企业价值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极为重要的一项内部治理机制,担负着纠错防弊、保证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能。随着我国加入WTO,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企业,将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内部审计是企业规范健康发展的需要,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同时还能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企业风险,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但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

一、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目的是为组织提供内部咨询服务,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企业自身从根本上加以控制,是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的必要手段,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内部控制规范可操作性差。我国虽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但是在可操作性上与类似美国COSO报告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差距还很大,有关部门未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第二,内部控制内涵狭窄,缺乏风险意识。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目前大多局限于会计领域,而环境控制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应将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环境因素纳入会计内部控制的范围予以考虑。第三,内部控制环境差,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的内控意识,认为内部控制只是管理人员的事,甚至只是财务与审计部门的事。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中可能更为突出。第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再好的制度执行不到位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我国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比较健全,甚至还不惜成本请著名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但是真正按照制度执行的很少,遇到问题多以“灵活性”为理由,将内部控制制度“灵活”地避开了,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最终导致内部管理失控。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在思想上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够,忽略内部审计的作用

在企业里,不少人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内部审计能否发挥监督作用也持怀疑态度,甚至对审计有抵触情绪。在企业管理层,有些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到位,在其职能定位难以摆脱传统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对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应当具有的职能仍然很模糊。未给予内部审计工作应有的重视,不少企业都是象征性地安排一两个人,用于对外应付,企业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在执行过程中,未明确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并对其进行评价的责任主体。公司管理当局是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并对其进行评价的责任主体,我们必须明确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是管理当局的责任,而不是内部审计人员或外部审计人员的责任。

在服务对象上也只注意内部审计的“外向性”,埋没了“内向性”的本质属性,限制了内部审计服务企业作用的发挥。内部控制仅限于内部会计控制,未涉及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要想在我国建立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就必须突破内部会计控制,将内部控制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虽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只涉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但是由于其还涉及公司其他方面的控制内容,因此只要内部控制存在着重大缺陷或实质性漏洞,都会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2、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缺乏相对独立性

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明确,使内部审计在组织上、工作上、经济上依附于本单位,导致独立性不够。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有限的,使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1)企業内部控制审计机构构建模式尚不合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其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在隶属领导层次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受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另一种模式是受总经理领导。这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前者使内部控制审计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受董事会或监事会之托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监督,但会造成经营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误解,从而不同程度引发审计风险;后者作为总经理参谋和助手,为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但是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利益的限制,涉足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控制审计往往无能为力,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2)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制度保障。目前的内部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方法的弊端日渐突出,已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经营环境。因为它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又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会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有的将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使内审人员无职无权,且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的地位,致使许多内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人员配备不全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对执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全面,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计算机辅助审计几乎处于空白;二是个别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住各方面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送人情,甚至以权谋私,降低内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随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转变,对内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人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完善内部控制审计,提高企业价值

1、重视思想认识,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依法经营的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客观要求,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认识完善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管理者要转变内部审计只是监督的传统观念,应把内审当成自己的眼睛,把它作为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有力武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人员应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主动更新观念,找准自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位置,正确把握和定位职能作用,当好企业管理层的参谋和助手,让企业领导真正体会到内部审计的好处,促使其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

将内部控制审计纳入内部控制建设审计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对不同的审计主体有不同的职责确定。国家审计机关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应当切实执行审计署发布的《企业审计指南》,并强调审计工作结果不仅仅是审计报告,还必须出具管理建议书或内部控制报告,就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薄弱环节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寓监督于服务中,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社会审计中,各事务所应当严格执行《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的相关条款,首先评审内部控制,出具相应报告,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实质性测试。同时,各级注协要加强职业监管,通过规范职业程序,加强对内部控制评审的规范和监管,以更好地督促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改善。审计署与中注协作为制订规则的外部力量,对推动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依赖两种力量:一是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二是严格的制度执行与监管。这样的外部环境约束有利于促进该方法的有效运用。

2、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改革现有的组织模式,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审计监督职能的组织保证。在企业的机构设置中,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为达到这一目标,应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要使内部审计部门在部门独立的前提下,地位尽可能高于同级财务部门,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或企业所有者负责。合理界定内部审计的职权,约束监督企业的内部分权行为。通过细化分权的控制程序,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应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对于规模大、经济业务复杂的企业,应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分别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负责,同时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间存在着业务指导关系。对于规模不大、业務活动不太复杂的公司,也可只设审计部而不设审计委员会,但此种情况下的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的指导。之所以选择这种制度安排,主要是因为在公司治理的制约机制中,董事会是决策机构,这一机构肩负着公司管理行为合法性和可信性之责。从我国公司治理实践看,审计部对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对总经理负责)这一安排,能有效减轻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另外,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董事会的制衡。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道德准则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审计行为的高标准,应承担一种高于和超出法律规定的自我约束的义务。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必要条件,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培训,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根本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业务操作要求比较高的职业,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必须选派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不但要有懂审计、会计、经济法知识的管理型人才,也要有懂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的技术型人才。从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另外,要注重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继教育,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会计、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及审计表达能力,及时更新审计的知识与技能。

内部控制审计是否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执业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内部控制审计从业人员,这就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建设一个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过硬的内部控制审计队伍的培训基地,才能有望提高内部控制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真正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并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增强设计规范性

企业应依据内部审计准则,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规范的审计制度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管理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控制。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提高监督水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也随之增强,传统的以查错纠错为目的,对经济活动予以监察、督促的基本监督职能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寓服务于监督职能中,增强服务意识。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转向经营审计,实现审计内容的突破。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以查错防弊为主,其工作的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而现代企业制度下,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开展经营审计,促进实现规模经营和重组效益,开展资源配置决策审计,提高其使用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尽快推出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配套的应用指南。我国应结合实际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并为企业所接受的内部控制标准,这也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实施的前提。

第二,尽快对内部控制评价意见的性质做出规定。鉴证业务与非鉴证业务在审计意见发表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美国的实践来看,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业务属于鉴证业务,由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所发布的审计准则来加以规范。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对内部控制评价意见的性质做出明确的规定。

第三,尽快推出针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推出迫在眉睫,而对实践中出现的分歧进行研究显然是监管部门的工作。目前我国正在建立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企业对内部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运用先进、科学的审计手段,使内部审计工作向更为完善和健全的程序方面发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玉周:轻松内部审计[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立民、刘英来:中国审计改革与发展研究[M].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实:论企业管理改革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4(2).

[4] 秦荣生:内部控制与审计[M].中信出版社,2008.

[5] 石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规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1).

[6] 史晓芬: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3(9).

[7] 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3(10).

[8] 潘经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难点及其理性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3(6).

[9] 曾仕兵: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实践[J].现代企业,2008(4).

[10] 张笠:优化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提升内部控制评价质量[J].中国内部审计,2009(4).

[11] 刘实:论企业管理改革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4(2).

作者:任 霞

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单位面临经营风险和竞争不断加剧的局面,重塑并完善我国单位内部审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明确内部审计功能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看法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制度 职能定位 制度管理

部审计制度是单位健全内部控制、审查财务收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它在全面揭示经营中违法、违约问题的同时,帮助单位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为规范单位经营行为、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监管力度等经济决策服务及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及作用

(一)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单位内部审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时期建立的。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1988年11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首次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法律问题;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并实施。正是由于政府审计的强大推动力,内部审计逐渐受到重视,队伍迅速的壮大,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逐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领域不断拓宽、方法不断改进。

但是,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领域还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对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以及计算机审计领域涉及比较少。出现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内部审计发展历史比较短、单位内部管理者不够重视外,还与内部审计人员相关知识欠缺,审计方法不熟悉等有关。

(二)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

1.内部审计制度在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单位内部的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渐渐得到重视。因此,如何建立优化内部控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单位资产增值与合理配置、抑制管理腐败、合理控制决策风险等重大课题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单位可以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找出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因素,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

2.内部审计制度在单位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单位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的经济环境下,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开始提高。因此,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扩充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对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实施审计工作,促使并且协助单位改进整个内部风险控制系统。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有效地规避违法违纪现象,保护单位财产和利益,有利于单位的健康发展。而且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审计评价,有利于促进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单位经营管理的连续性、稳定性。

二、当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缺陷

(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内部审计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但我国至今仍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保障。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其地位在相关法律中得以确认,许多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都包括要求单位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条款,强调了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的职能与作用。而我国现有关于内部审计的主要法规依据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法律级别明显偏低,具体、明确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工作规范等尚未规定,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二)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准

我国的单位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并不是出于单位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的单位负责人不是所有者,而是经营者,他们没有把内部审计机构看作是单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单位内部审计没有主观要求,对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职能认识不足。

其次单位内部审计在职能定位上存在问题,内部审计服从于国家审计。一方面,它代表国家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它代表本单位管理层对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因此目前内部审计的定位侧重于“监督”,属于“监督导向型”的内部审计。而这种“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存在的固有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我国内部审计职能低层次,综合审计受限。纵观国际上内部审计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层次:财务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而我国内部审计大部分还停留在财务审计,即便部分单位开展了内部控制评估,也大都局限于会计控制方面,极少涉及管理控制。内部审计难以深入并向公司管理方面拓展,与国际内部审计对单位运营全方位、多层次管理服务差距较大。

(三)单位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不合理,独立性差

目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采取的普遍形式是隶属于监事会。由于监事会是单位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而内部审计则是站在维护单位法人所有权的立场上,其不能超脱于考核目标而存在。所以这二者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从而导致隶属关系上的混乱,制约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使其缺乏独立性。机构独立是内部审计最为关键的问题,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公正地行使审计监督、评价,而独立性的缺失,混乱的隶属关系,最终可能会导致内部审计失去存在的意义。

(四)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人员构成不合理

国内一些单位缺乏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不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通过多年的会计工作实践,通过职称岗位培训出来的,接受正规学历教育并具有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的人较少。据统计,我国内部审计人员80%以上是财会人员,而在西欧,财会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法律人员各约占1/3。单一的财会人员结构是造成我国内部审计难以向经营管理拓展审计范围的主要阻力。贺颖奇(2004)对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参与培训的相关人员的调查表明: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对当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所要求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沟通技能等相关知识的补充、更新和再学习显得不足。

三、完善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对于强化我国单位内部控制、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完善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既要将内部审计作为单位组织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与外部审计、董事会及高管层互为补充,成为单位组织治理的有效工具之一。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建立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时应注意:

(一)加快有关审计法规制度建设

我国应制定相关的内部审计法规和业务准则,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降低审计风险。众所周知,社会中的经济行为是靠法律规范和制约的,法律法规的健全不但使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得以规范,而且可以促使单位整体的经营运行更加规范化。

(二)要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

首先,单位应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经济评价的审计调查研究,及时向单位决策者反馈信息,增强决策者的判断和决策的可执行性,必须明确单位内部审计是围绕单位经营目标开展工作的。

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要着眼于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内部审计若只停滞在执行监督职能,不能为单位创造价值,必将损害内部审计的根基。所以,现代管理需要内部审计积极参与单位内部的经营决策,对单位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定估价,将监督融于加强单位风险管理、完善集团治理和为实现单位经营目标提供价值服务。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要调整和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这是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单位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委托代理”机制,而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时,应当有权越级向上一级报告,即对单位所有者负责,这样才能及时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促进职能。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具体标准》首要条件是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必须进行独立的审查活动。单位必须依照《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由单位的权力机构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内具有较高的独立性。目前我国应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形成“监事会+审计委员会”模式,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能够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从制度安排上,可以使监事会的职能与审计委员会职能互补,而不是互相重叠。

(四)改善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内审人员自身素质

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持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着密切关系。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比如建立内部审计师协会,实行内部审计师注册考试制度等。应在任用、培训、升迁等问题上制定具体的规定和要求,选派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其次,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由于我国开展内部审计的时间不长,经验积累不够,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熟悉会计、经济管理法规、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审计表达能力及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第三,要引导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关于内部审计理论的深入研究,提高审计师关于内部审计的理论认识,提高审计师内部审计的专业能力。J

参考文献:

1.赵玉献.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会研究,2008,(20).

2.贺颖奇,陈佳俊.当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变化与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机会[J].审计研究,2006,(4).

3.江虹.浅析现代单位制度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

4.任志宏.完善单位集团内部审计模式 提高单位战略决策经营能力[J].审计研究,2005,(3).

5.张玉.后安然时代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综述[J].审计研究,2005,(5).

作者:赵小伟 李雪

上一篇:产学研合作下的工业发展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