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工作情况汇报

2022-10-25

作为一名社会人,我们必然要与组织成员,或者组织外部进行交流,而汇报则是与组织内外部进行交流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写好汇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城镇供水工作情况汇报》,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城镇供水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措施方案及完成情况汇报(某自来水厂)

关于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保障城镇供水水质实施

方案及完成情况汇报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现对我县(县城)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保障城镇供水水质实施方案及目标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县县城供水由×××县自来水厂一家企业负责,

3目前县自来水厂现有供水能力为2.0万m/日,县城供水普及率98%以上(已达标,自治区要求2015年县城供水普及率达85%),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8%以上,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县城人口急剧增加,县城供水范围不断延伸,供水能力不足逐渐显现。2009年实施的×××县城区给水系统技改扩建工程(工程取水规模103万m/日;配套建设DN800原水管5.6km;净水能力从目前233万m/日扩建至5万m/日;进行旧城管网改造DN300—600,

35.85km;配套2万m/日加压站建设)将于2015年内全部建

3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县城供水能力将达5.0万m/日,新增

3供水能力3.0万m/日,县城供水范围将扩展到××、昌平、上沙、下雷等乡镇,全长7.8km的福园路至×××产业园DN600管道工程即将完工,2015年可实现向×××产业园供水。

在河流污染、饮用水污染事故频发的今天,城市备用水源建设方面愈来愈迫切。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城的备用水源建设(供水能力为2.0万m/日)已经启动,利用下雷附近的地下水作为备用水源,建设泵站,利用县城去×××产业园的DN600供水管道返供回县城和×××

1

3产业园,目前这个项目建设资金已筹集到位,项目在实施当中,已经进行了勘探成井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待勘探成井后即进行后续的工程建设与管道安装。下雷备用水源建设项目竣工前,县水厂现利用糖厂地下水源作为县城应急备用水源,在右江污染或一二级泵站停电时可应急向县城供水,但只能保证老城区一楼、部分较低地段二楼、县城部分消防栓有水供应,南山及城南方向还无水供应。

关于城市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面,按住建厅要求,×××县自来水厂已经实施这方面工作,目前在开展在线监测设备的选型招投标工作,2015年内将完成在线监测系统设备的采购、安装和调试运行各方面工作,实现包括从水源水、出厂水到管网水的全程在线监测及数据传输。

县自来水厂已建立水源保护区,设置标志牌,防止重点水域的污染。加强水源监测,建立较完善的水质管理制度。生产厂区建立有生物鱼监测箱,对水源水、出厂水实施24小时监控,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建立较完善的水质取样和检测制度,能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和监测,建立自检、抽检、送检相结合的检测体系,确保水质达标。目前县水厂已具备常规12项日检指标的检测能力。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制约,检测设备和技术以及人员的配备不足,不能开展水质的全检工作;特别是快速检测检验设备还没有配备,水质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眼睛”不够明亮:看不全,看不深,看不远。这方面有待加强。

关于二次供水设施配套建设方面,县水厂已按照国家及广西区《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开展这方面的

2 管理工作,对旧城区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摸底排查并监督业主单位对不合格的设施按规范进行整改,争取二次供水的水质达标;部分二次供水设施要进行淘汰,采用管道直接供水到户,确保水质达标;对新建城区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按法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完善配套。

以上报告

2015年3月27日

3

第二篇:关于宿州市小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发展情况

我委按照省厅《关于开展小城镇供水设施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及时向各县、区住建局和中心镇转发了通知,并深入有关县、区认真开展对全市67个建制镇的供水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宿州市现有县城以下建制镇67个,截止2010年底,全市年末总人口6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0万人,67个建制镇镇区人口为108万人。目前,全市67个建制镇中(不包括23个乡和4个城关镇)已建水厂56个,占82.3%;用水人口达64.1万人,占建制镇镇区人口的81%;其中已打好井供水设施不配套的有14个,占21%;能正常供水的企业42个,占水厂总数的75%;水供水设施的镇12个,占建制镇总数的17.6%;现有56个中心建制镇供水企业中,国营水厂26家,占46%;集体水厂15家,占26.8私营水厂15家,占26.8%。

二、供水企业设施现状

近年来,全市67个建制镇共建水厂56个,总投资5800万元,其中社会投入资金3600万元,个人投入资金1600万元,各级财政投入600万元。现有供水管道总长387公里,日供水能力3.2万吨/日,水价1元/吨左右,所有水厂全部由水塔供水,56个水厂的水井深度80%都在160米以下,水质一般。但符合人畜饮用

水标准。

三、小城镇供水的基本做法和成效

1、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供水这项设施,已成为制约小城镇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发展和政府的重视,各级乡镇建设水厂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加快供水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度,编制小城镇供水专项规划是科学合理的制定供水发展目标的依据,也是实现供水目标的重要保证,我市的小城镇供水规划是在各级乡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确定水厂规模、水源地位置、管网布局、水厂处理工艺及水源卫生防护范围等,做到水厂建设与县镇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3、积极吸纳民间资金,加快小城镇水厂建设步伐,我市建制镇数量多,供水普及率低,水厂建设需要投入较大资金,靠政府财政投入困难,5年来,全市各级乡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依靠政府投资和向群众集资建设水厂,转变为依靠政策向市场筹措资金,逐步建立了以市场筹资为主,财政投入为辅,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等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大力实行小城镇供水有偿使用,放开经营,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合资、承包经营等形式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兴建自来水厂。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的小城镇供水,由于受资金投入和银行贷款难等问题的影响,水厂建设发展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一是资金严重不足。各级财政投入较少,社会筹资较为困难。二是原有供水管道老化更不上发展需要,一些水厂建成后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不能正常的运转,造成停产关闭。三是水价偏高,水厂规模小,用户少,运营负担重,水费回收困难。四是居民自备水源井过多,一方面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共供水设施的发展。

五、建议:

1、各级政府特别是省、市、县级财政每年要列入公共预算增加小城镇供水“扶持力度”。

2、明确各市建委村镇管理部门小城镇供水管理职能。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地区发的若干意见》和我市小城镇供水“十一五”期间发展目标。一是对全市67个建制镇现有规模小、供水能力弱,又不能满足镇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的水厂,分批分期进行扩建、改建。已打好井,无管网设施,又不能供水的水厂积极扶持,尽快启动续建工程。二是对重点中心镇、建制镇发展较快的乡镇在水厂扩建、改建中积极引导,重点扶持。三是加快农村集镇改水网络建设。中心镇所属中心村原则上不批准再打深井,供水纳入中心镇管网,扶持偏远中心村供水设施建设,合理规划水厂选址,积极争取国家开行贷款和省、市扶持资金,引导发挥社会力量,采用集资入股、引进外

资等方式兴办水厂。四是继续加大对供水建设领导,将小城镇供水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来抓,列入考核县、镇、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管理。五是提高水厂经营承包制度,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确保水质、水量。严格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压缩各项非生产性开支,提高水厂经营效益。六是进一步完善供水专项规划,加强对水源保护、水厂设施、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质标准。

第三篇:城镇供水与BOT

城镇供水与BOT 作者:李国英 上传:webmaster 时间:2001-09-11

摘 要 兴建城镇供水工程,所需大量资金可采用BOT方式解决。BOT方式对政府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这种方式不需要政府负责项目的资金计划和准备,引进资金用于项目建设而政府却无债务负担。对于项目的运营公司而言,利用这种投资和融资方式,可以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效益。采用BOT方式有利于发展城镇供水事业。

关键词 城镇供水BOT水资源管理体制

现阶段,我国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为供需总量大体平衡、年年有余,农业发展由资源约束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为此,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调整的方向之一,就是充分考虑现有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选择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基础较好的小城镇予以重点支持,发展小城镇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争取经过5~10年的努力,把一批小城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使全国的城镇化水平有显著提高。无疑,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非自来水用户)人均生活用水量为20~30L/d,而城镇人均家庭生活用水量在70L/d以上。同时,要维持一个城镇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至少还需要有与整个城镇家庭生活用水总量相等的市政和商业机构用水量。从农村到小城镇,再从小城镇到作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较大城镇,这种人口的机械增长、各项基础设施和各种商业网络的快速发展,都将会使现有的供水规模及水源工程无法满足需要。因此,供水设施建设成为小城镇发展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要成为“先导”。

兴建供水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从何而来?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水利产业政策》,供水属于乙类项目,不属于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的项目。靠商业银行贷款,尚需要有一定额度的资本金,而资本金的筹措也并非易事。那么,对地方政府来说,是否可以寻求一种方式,不用筹措资本金,又不向银行贷款来解决供水设施建设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实践证明也是成功的,这就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BOT方式。

一、 关于BOT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指“建设—运营—移交”,是国际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常用的融资方式。它是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在规定时间内,将项目授予外商为特许权项目成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计划、设计、投融资和建设,并经所在国政府特许,在一定时期内运营该项目。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特许权项目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部门。

BOT方式对政府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这种方式不需要政府负责项目的资金计划和准备,引进资金用于项目建设而政府却无债务负担。对于项目的运营公司而言,通过获得特许经营权,利用投资和融资方式,对项目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可以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效益。

特别要指出的是,采用BOT方式,全部引进外资无需国内任何担保,不存在增加外债的问题;由于商业运作的色彩极为明显,有利于帮助基础设施使用者建立起付费使用的观点,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促进良性循环;有利于建立一种机制,使投资者、使用者和其他有关方面共同承担建设风险,从而提高项目选择决策的科学性,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建设效率。为此,这一融资方式引起了我国各有关部门的极大兴趣,自1995年以来,BOT项目在我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广西来宾电厂B厂、长沙电厂、成都水处理厂等项目先后投入建设,黑龙江省绥棱县城和海林市的BOT供水项目日前已与美国普莱姆国际投资财团签署了项目协议,进展顺利。目前仍有许多项目正在招商运作之中,我国的BOT项目开展方兴未艾。

二、BOT项目实施步骤

一个完整的BOT项目运作过程包括确定项目、选择项目公司、项目建设、运营和移交五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确定项目

1.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项目设想。

2.聘请咨询机构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3.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完成项目立项审批手续。

第二步,选择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的选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协商方式,另一种是招标方式。我国现有BOT项目基本都是采用协商方式,国外应用较多的是招标方式。由于BOT方式需要谈判的条件较多,协商方式成功率较低,即使成功,由于缺乏竞争,项目成本往往较高,但有时速度较快。采用招标方式,步骤如下:

1.委托咨询机构编制招标文件。

2.公开招投标(发表招标公告、进行资格预审、发售招标文件、投标者准备标书、开标与评标)。

3.合同谈判(开标评标后,要对评标结果进行排序,选择2~3家公司进行合同谈判。首先与第一标进行谈判,若成功,则转向下一步,否则,转向第二标进行谈判)。

4.与项目公司签约(内容通常包括特许权期限、项目的技术和经营、材料的供应、税收、出资者的信用程度、政府的支持和项目设施移交的期限、争议的解决方式等)。

第三步,项目建设

1.项目公司(一般是委托一家咨询机构)对项目进行详细设计。

2.融资。

3.项目公司与一个建筑公司签定承包合同,通常是总承包方式的交钥匙合同。

4.建筑公司对项目进行施工并交付项目公司(期间,承包商一般不欢迎政府干涉项目,但项目成本的最终承担者是用户,项目的最终拥有者是政府,为保证项目质量,降低成本,政府对项目进行监督并适当参与项目工作是必要的。深圳沙角B电厂设备招标,由于政府参加了监督,价格降低了5亿港元)。

第四步,运营

项目公司在BOT项目期内,自己来运营,或者通过合同,委托一家独立的专业运营公司来运营。

第五步,移交

当BOT项目期满,政府或其委托机构对项目设备进行检查,以确认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若设备有问题,则政府可以要求项目公司作一定的修理或更换工作。然后,项目公司把整套设备移交政府。政府可以自己运营这些设备,也可以选择与该项目公司议定延续特许协议,或者与具有竞争力的公司议定一个新的特许权协议。

三、采用BOT方式发展城镇供水事业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做好项目论证的前期工作

城镇供水项目实施BOT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如对项目进行技术的和经济的详细论证,提出符合立项审批要求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论证要建立在城镇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而一个城镇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应包括水资源中长期供求、供水水源、节水、污水资源化和水资源保护等专项规划。规划里要明确城镇供水水资源必须依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当地水、后过境水”的次序,采取“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方式,提高城镇供水保证率。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城镇,要严禁新建任何取用地下水的供水设施。

2.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要想顺利地采用BOT方式积极发展城镇供水业,就必须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新体制——对区域的防洪、除涝、蓄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回用、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和水质,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

3.牢牢抓住BOT项目的核心——特许合同

特许合同是BOT项目的核心,它明确了在特许期内政府和项目公司的权利与义务,反映了双方的风险与回报。合同条款一定要严密,过于简单,一旦出现遗漏问题,往往会由此产生纠纷。因此,政府应该聘请有经验的专业咨询公司作顾问,在项目合同的严密性上狠下功夫。特别强调,在特许期内,项目公司虽拥有特许权项目设施的所有权,以及为特许权项目进行投融资、工程设计、施工建设、设备采购、运营管理和合同收费的权利,并承担对特许项目的设施进行维修养护的义务,但更要明确和细化政府部门具有对特许权项目监督、检查、审计,以及如发现项目公司有不符合特权协议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并依法处罚的权力。

4.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环境的建设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应该充分认识到,BOT项目的前期工作较为复杂,它既涉及到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谈判与合作,又牵涉到许多需要相互之间良好协调的关键机构,如政府部门、项目部门、项目投资者、用户等,它既涉及包括金融、税收、外汇等经济问题,也涉及法律、公众利益、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由于BOT项目涉及到公众利益并且需要以土地、交通、能源、通信、人力资源等为基础进行实施,因此,BOT项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所在地政府是否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即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是否有利。

第四篇:城镇供水事业发展的

摘要:水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它的广泛性、社会性和不可替代性,历来被大家所认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供水事业按通常公用事业模式作为一种福利性事业进行经营,亏损由国家承担,经济效益好坏不涉及到企业的切身利益。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成为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一味注重于企业的社会效益,而不立足于企业现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必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城市供水 持续发展 质量

1 加快企业内部改革,激发供水企业的活力

1.1 加强企业组织、劳动人事及分配制度的改革 多年的铁饭碗、大锅饭和供水企业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形成了供水企业职工中 “等、要、靠”思想,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成为束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绳索。要想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住脚跟,充满活力,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有大的提高,必须进行企业组织、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通过充实或精简职能机构,合并事务,减少冗员,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定编定岗,发挥专长,以解决人浮于事,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改革劳动人事制度企业中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局面,干部能上不能下的 “铁交椅”局面,这种现象不仅直接导致企业人满为患,效率下降,而且严重压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企业的活力。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一种规范明确、公平竞争、择优淘劣、动态组合的用人原则,使企业用人始终保持一股 “活水”,充满活力和竞争力。改革企业分配制度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合理拉开档次,真正把劳动报酬与企业效益和个人的劳动贡献挂钩,完善“工效挂钩”办法,使劳动报酬与其职责工作能力和实际绩效对应,从而真正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1.2 强化企业的管理工作 强化管理,节能挖潜,是一既经济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管理工作不能放松,要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改进管理措施,强化管理力度,大胆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主动,以管理促效益,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实力。

1.3 致力于多种经营的发展 供水行业不象别的产业,可以随着市场行情和外界需要,随时调整产业结构、产品方向和产品价格。它是产品单一,消费群体、消费范围相对固定,经营伸缩性小,而且产品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不能根据其价格随意调整。在市场多种引水材料不断上涨,供水行业的亏损额也越来越大,经营越来越困难。如果企业仍单纯依附在水上,企业很难有较大的发展,经济效益很难有大的提高,因此,必须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把非水单位或部门从业主剥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竞争实体,使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经济手段。

2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在实践中早已得到论证。供水企业不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是难以保证和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当今世界水资源缺乏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合理地开发,科学的配置,水资源显得尤其重要。第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先进设备,大力提倡节能降耗,开源截流。积极引进消化国外的制水工艺,提高水质综合合格率,旨在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杜绝以水为渠道的疾病传播。管道材料的优劣是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是供水管的管材问题。第二,建立供水管网压力的自动监测系统,引进国际上先讲的无线遥感遥控技术,准确掌握县城内管网压力变化,努力实现从取水、输水、净水、配水的城市系统自动化管理,使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趋科学合理。第三,加强管网维护,完善售后服务。作为供水行业,保证合格的水质和供水管网的持续完好性,以及发生爆管后的的抢修及时都体现售后服务。管网维护队应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加强管网的巡视、检漏、配备先进的、专用抢修工具,车辆通讯器材等,把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尽量缩短停水时间,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同时,加强用水管理的监察力度,建立一支水政管理专业队伍,查处市场上非法将生活用水用做商业、建筑用水,从中牟取爆利的行为,坚决杜绝偷漏水现象,让供水管网良好运转,企业效益良性循环。

3 改革水价体系,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人类和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为使其发挥更大效益,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供水的建设投入,更重要的使人们在思想上建立合理开发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用水价格体系。

长期以来,供水行业被视为城市的社会公益事业,偏重讲社会效益而忽略经济效益,使市场水价与制水成本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以至于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吃国家大锅饭,喝社会大锅水的尴尬局面,水价改革已势在必行。自来水工程投资大,工期长,若按现行水价在短期内收回建设投资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行的水价体系及较为普遍的拖欠水费现象又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供水企业只有信赖于政府的财政补贴,否则,城市要发展,管网要延伸,要改造更新设备就举步维艰,无以为继。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今天,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必备生活产品——水,价格却长期偏低,远远背离其真实的价值,使企业不堪重负,使企业改革难以进行,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造成无偿用水,不珍惜,不合理用水等问题,宝贵的水资源出现惊人浪费。要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框架模式,逐步建立完善有偿用水制度,把水价调整到合理水平,做到 “以水养人”流动发展,促进供水行业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供水设施的维护、修建及运行管理。水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水价改革必须积极而谨慎。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与有关部门相配合,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建立一套完整的,合理的水价体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行为、价值观念、文化内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就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没有高水平的教育,就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没有积极向上,健康协调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可能有经济上的快速持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规范了社会主体行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一个企业,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企业在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第一,强化企业精神。让每个员工理解自己担负责任的性质,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新时期的企业精神,提倡“水牛”精神,放下“水霸”作风。第二,强化市场观念。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引导员工适应时代要求,转变观念,结合发展实际,动用各种宣传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员工树立竞争意识、发展意识、科技意识、效益意识、市场意识等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观念。第三,继续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不能丢,特别是供水行业的特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更能体现社会主义特色。因为市场经济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同比较发达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相联系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市场经营的主体,必须通过向社会提供有一定质量的产品,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良好信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强调谋利性,但这种谋利性质对利润的最大追求,必须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去实现,必须符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公民利益的社会利益观。供水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消费者无法随时检查水质水压,也无法选择消费品的质量,因为供水企业只有一家,自来水公司供什么水,市民就只能用什么水。因此,必须有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足本职做到优质供水。“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思想道德境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发扬光大,其博大胸怀、顾全大局、服务大众的思想内涵,正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品格。第四,坚持和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社会服务承诺:一是对企业自身的自律,二是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必须结合实际,结合供水行业的特点,制定一套力所能及的承诺服务办法,使之真正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坦诚接受监督的手段,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

5 抓好班子建设,保证供水企业全面发展

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想求得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清晰的工作思路。如果没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经营就就很难成功。第一,团结是企业之本,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产生磁场效应,起到聚合人心的作用,再大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第二,团结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需要,是搞好供水服务的根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第三,班子团结是新时期发展对每个领导干部的客观要求和应具备的条件,是深化企业改革,创造文明行业,为发展供水事业和提高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级主管部门要充分信任和支持班子成员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大家互相尊重、理解和信赖,达到共识,步调一致,按照分工各负其责,不搞越俎代疱,一把手对副职做到 “三放”(即放心、放手、放权),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工作积极性,从不无故干涉限制副职的工作。 出现问题主动承担责任。副职能以事业为重,对分管的工作做到“三尽”(即尽心、尽力、尽责),正副职之间互相沟通,求同存异,大事讲原则,中事讲风格,形成一种融洽的合作共事气氛和强大的群体合力。

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巨变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正在发育成长之中。城市要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供水事业必不可少,要实现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换变观念,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和人员素质的提高,政府部门充分利用宏观调控职能和信息优势,为企业建设出谋划策,在新的建设基础上给予资金上的支持,给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使城市供水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

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草案修改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镇供水用水活动,保障城镇供水用水安全,维护用户和供水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城镇供水事业,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供水用水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 城镇供水实行开发水源与节约用水相结合,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先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确保城镇供水用水安全。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镇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加强水源保护和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保障城镇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的需要。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镇供水用水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镇供水用水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镇供水用水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制定城镇供水应急预案,规范突发城镇供水事件应对活动,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城镇供水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开展城镇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保障饮用水水质,促进节约用水。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城镇供水用水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约用水、保护城镇供水设施的意识。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镇供水行业协会的指导。

城镇供水行业协会应当完善行业自律制度,引导、监督供水单位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污染城镇供水水源、损害城镇供水设施以及违法用水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镇供水专项规划,依法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镇供水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城镇中长期用水需求、供水水源、供水规模、供水地下管网系统、建设时序和供水水源地保护等内容。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市、县城镇供水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再生水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再生水的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第十二条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建设城镇公共供水备用水源或者与相邻地区联网供水的设施。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城镇供水应急预案中应当明确应急供水措施。

第十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镇供水专项规划,编制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及其改造的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城镇供水专项规划及其建设计划进行。 第十四条 城镇供水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禁止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城镇供水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任务。

城镇供水工程使用的供水设备、管材、配件和用水器具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禁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供水设备、管材、配件和用水器具。

第十五条 城镇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城镇供水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三个月内将工程档案资料移交当地城乡建设档案机构。

第十六条 新建居民住宅应当按照一户一表、水表出户、计量到户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已建居民住宅遵循自愿原则进行水表出户改造,实现一户一表、计量到户。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对水压要求超过城镇供水水压标准的,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二次供水设施。二次供水设施应当与建筑物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范和工程技术规程。 第十八条 新建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移交供水单位管理和维护。已建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计划,采取措施,限期移交,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二次供水设施不符合国家和省二次供水标准、规范,需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发生的整改验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二次供水设施,按照自愿原则,可以移交给供水单位管理和维护。

二次供水具体管理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章 水源保护与水质管理

第十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发展改革、建设、城乡规划、水、卫生、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镇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编制城镇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服从区域或者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符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综合规划的要求,并与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相协调。

第二十条 城镇供水水源应当优先利用地表水,严格保护地下水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新批准取用地下水:

(一)可以利用地表水供水的;

(二)在地下水禁采区域内的;

(三)在依法划定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

(四)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用于自建设施供水的。

第二十一条 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对原有取用地下水作自备水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限期关闭,并监督实施。

城镇公共供水管网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确需建设自备水源取水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二条 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镇供水水源水质监测预警机制。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城镇供水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告知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

供水单位发现原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城镇供水、环境保护、卫生和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质监督制度,加强对城镇供水水质的日常监督,保障城镇供水水质安全。

市、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测,建立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监测信息。

在发生可能影响城镇供水水质的突发事件时,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环境保护、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跟踪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将监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 城镇供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和省有关规定,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等进行水质检测,定期向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检测结果。

供水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的净水剂、消毒剂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对用于城镇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或者经改造的原有设备、管网进行清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六条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每半年至少对供水设施清洗、消毒一次,保证二次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第四章 供水与用水

第二十七条 供水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和取水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二)有符合标准要求的供水水源和制水、输配水设施;

(三)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四)有符合规定的水质检验室,能够开展与供水规模相适应的原水和供水水质自检;

(五)从事净水、水泵运行、水质检验等岗位的人员应当经健康体检和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六)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八条 供水单位应当与用户依法签订供用水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城镇供用水标准合同文本,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 供水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臵供水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监测,保障城镇供水管网的压力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十条 供水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供水水压标准,保持不间断供水,或者按照供水合同分时段供水。

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确需停止供水或者降压供水的,经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供水单位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在停止供水或者降压供水的区域内公告;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供水单位应当在抢修的同时,在停止供水或者降压供水的区域内公告,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影响消防灭火的,应当告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连续超过二十四小时不能正常供水的,供水单位应当向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应急供水措施,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需要。

第三十一条 供水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为用户安装结算水表。结算水表应当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经检定不合格的,应当予以更换。

用户对结算水表计量有异议的,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校验,水表误差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供水单位应当负责更换水表,并支付检验费;水表误差率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检验费由用户承担。 用户发现结算水表损坏的,应当及时告知供水单位。供水单位应当在接到通知后三日内予以维修或者更换。

第三十二条 供水单位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三十三条 供水单位应当按照城镇供水服务标准,设臵经营、维修服务网点,公布水质、水价和维修服务的标准、期限及收费等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供水单位应当设立服务专线,及时答复、处理用户反映的用水问题。

第三十四条 城镇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分类管理。

城镇供水价格的确定,应当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促进节水、公平负担的原则。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应当依法组织听证,并向社会公布水价构成。

第三十五条 供水单位应当按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城镇供水价格收取水费,并使用统一的收费凭证。

用户应当按照规定的水价标准和计量数值按时交付水费,不得拖欠和拒交。 第三十六条 城镇公共供水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城镇公共供水特许经营权招标投标,确定供水单位,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与供水单位签订特许经营协议。

第三十七条 城镇公共事业用水,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城镇园林绿化、市容环卫、景观等公共事业用水,应当在指定的公共取水栓取水,并计量交费。

消防救援取用水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下列行为:

(一)未经供水单位同意,擅自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系统上取水;

(二)擅自转供城镇公共供水或者将居民生活饮用水改作其他用水;

(三)绕过结算水表接管取水;

(四)拆除、伪造、开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加封的结算水表或者设施封印;

(五)擅自安装、改装、毁坏结算水表或者干扰结算水表正常计量。 有前款行为的,由供水单位按照取水管道口径常用流量和实际用水时间计算取水量。实际用水时间无法确定的,按照十二个月的行业或者个人平均用水时间计算。

第五章 设施管理与维护

第三十九条 城镇公共供水以总水表结算的,总水表及总水表水源侧的供水设施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总水表用户侧的供水设施,由用户负责管理和维护。以户表结算的,户表、户表水源侧或者用户侧的户外供水设施,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户表用户侧户内的供水设施,由用户负责管理和维护。

第四十条 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城镇供水设施维护制度,定期检查、维修供水设施,保障供水设施安全运行。

第四十一条 城镇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由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规定划定,并由供水单位设立明显保护标志。

在城镇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二)开沟挖渠、挖砂取土;

(三)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

(四)其他损坏城镇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二条 建设工程施工影响城镇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向供水单位查明建设范围内的城镇公共供水设施情况;影响城镇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与供水单位商定安全保护措施,并负责实施。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造成城镇公共供水设施损坏的,由供水单位组织抢修,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承担;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四十三条 用水单位自行投资建设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连接的供水设施,其设计方案须经供水单位组织技术审查。工程竣工后,经供水单位参与验收合格,方可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连接使用。禁止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城镇公共供水设施。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城镇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与供水单位协商一致,并报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四条规定, 违反城镇供水专项规划及其建设计划建设城镇供水工程,无证、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或者未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镇供水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或者监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三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未按照规定进行水质检测,或者未按照规定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三万元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供水水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擅自停止供水或者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或者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及时抢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责令停业整顿。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一项至三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或者擅自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城镇公共供水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城镇供水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法批准取用地下水的;

(二)未依法履行城镇供水监督职责的;

(三)在城镇供水突发事件中,未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

(四)在特许经营监督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牟取利益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所称城镇供水,包括城镇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城镇公共供水,是指公共供水企业以城镇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提供用水;自建设施供水,是指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提供用水,但不包括专门用于生产用水的自建设施供水。

本条例所称供水单位,包括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企业。 本条例所称二次供水,是指对超过城镇供水水压标准的建筑物,在入户前通过再次储存、加压等设施向用户提供用水的方式。

本条例所称再生水,是指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使用的水。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财政局老干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化学职称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