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基金会构成论文

2022-04-18

摘要: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是根据基金来源不同而在我国设立并同时存在的两类基金会。本文将着手对这两类基金会从基本概念和分类标准、政府的监管规定上的差异、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比较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基金会构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基金会构成论文 篇1:

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的运行机制与发展态势

摘要:[目的/意义]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发展是增强我国软实力、服务国家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态势等,以期为我国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对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的发展历史、价值理念和运行机制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基于国际权威的全球智库排名报告,分析了基金会的关注重点和发展态势。[结果/结论]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作为连续多年与政党有联系的最佳智库,之所以能够为德国政治和政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与其特殊的组织结构、运营机制和发展理念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阿登纳基金会 智庫 发展历史 运行机制 价值理念

分类号:C931.5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18.02.10

1 研究背景

继2015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很多问题仍然存在,譬如,如何在智库治理体系与保持智库的独立性之间保持某种平衡和张力,如何充分发挥智库在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些都关乎我国智库建设的方向与水平,亟待解决[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智库建设的起步阶段,需要学习国外高端智库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经营之道,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智库的国家之一。19世纪以来,在经历连续的民主政治重创、法西斯政权的独裁专制日渐猖獗直至引发毁灭性浩劫的二战后,德国意识到了广泛层面的民主政治教育和政治参与对其现代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相继建立了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Konrad Adenauer Foundation,KAS)、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会、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和罗莎·卢森堡联邦基金会6个政治基金会,其目的是推进其民主政治的顺利实施。而事实上,德国政治基金会作为独立的社会团体且与政府关系密切、与政党有着亲缘关系的非政府组织,凭借其独特的身份和角色在德国政治和外交决策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5]。因此,研究德国政治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状况等对我国的智库建设,尤其是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智库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文选取了德国六大政治基金会中2个大型政治基金会之一的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以下简称阿登纳基金会)作为研究主体,通过案头研究(desktop research)的方式,以2018年1月宾夕法尼亚大学最新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4]和阿登纳基金会发布的历年年度报告为主要依据,对阿登纳基金会的发展现状和态势进行了梳理,以期抛砖引玉,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参考信息。

2 阿登纳基金会的发展历史与价值理念

2.1 发展历史

阿登纳基金会成立于1964年,总部设在柏林及位于波恩附近的圣奥古斯汀,是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的思想库,其前身为基民盟创建的“基督教民主教育工作学会”,自1964年起,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1949—1963年间任总理)的名字命名[5]。根据基金会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6],将其发展历史划分为源起、成立、成长和持续发展4个阶段。

(1)源起阶段(1952—1956),这一阶段是思想理念落地成为实体机构雏形的初创阶段。1952年受基督教民主价值观的鼓舞和启发,基民盟的政客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公民教育计划。1953—1955年,联邦总理康拉德·阿登纳与基民盟的联盟执行者讨论创建一个教育和培训中心,并于1955年12月在波恩建立了基督教民主教育工作学会,随后便在艾希霍尔茨庄园建立教育机构,组织研讨会。自此,阿登纳基金会的雏形产生,而与基民盟的密切关系也从此建立。

(2)成立阶段(1957—1964),这一阶段是从实体机构雏形开始运行到正式更名为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的阶段。基督教民主教育工作学会成立后,选举Bruno Heck担任首任主席。1958年4月,学会更名为艾希霍尔茨政治学院。从1960年开始,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艾希霍尔茨政治学院与基民盟总部密切合作开展教育活动及处理欧洲统一问题的教育项目,并于1962年成立国际团结研究所。1963年,联邦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正式宣布扩建艾希霍尔茨政治学院。次年,艾希霍尔茨政治学院更名为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

(3)成长阶段(1965—2003),这一阶段是基金会正式更名后,加强完善其组织机构、扩展其业务布局的过程。在机构设置方面,先后设立了学生培养计划,建立了社会科学研究所、地方性政治教育与研究机构、基督教民主政策档案、教育学院、国际合作部和政治咨询部等机构和部门,最终经过不断的改革和重组形成了包括6大部门、2个教育中心、1个国际会议中心和66个培训中心等在内的机构部署;在地域布局方面,基金会在南美洲、中美洲、非洲、西欧、中欧、东欧和亚洲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办事处,且每个办事处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各有差异,研究地域从德国蔓延到全球。自此,阿登纳基金会的部门设置趋于稳定和成熟,地域布局走向全球化和网络化,研究主题和内容呈现多样化。

(4)持续发展阶段(2004至今),阿登纳基金会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已经成为德国、欧洲乃至全球的知名智库。2010年,由于在促进家庭和工作平衡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基金会获得了极具权威的“berufundfamilie”证书,成为德国第1个被授予该证书的政治基金会。

2.2 价值理念

在德国,政治基金会的建立源于政党的政治需求,二者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政治基金会与其亲近政党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念,在工作中以其亲近政党的基本价值观为行动指南[7]。因此,阿登纳基金会在政治理念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价值观和思维与其所倾向的基民盟是一致的。它以基民盟第1任主席康拉德·阿登纳的思想信念为指导、责任和义务,致力于促进联邦德国未来的发展,并坚持以非营利方式为公共利益服务。基金会把非政治外交作为其首要任务,力求通过公民教育计划巩固欧洲的民主和统一,改善跨大西洋关系,深化发展合作,从而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和谐、公平。作为智库和咨询机构,阿登纳基金会力图通过制定务实的、方案导向型的理念以解决当前国内政策、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等领域的问题。此外,基金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每年都会举办超过2,500次的会议和活动,吸引超过145,000人来参加,同时还为国内外的青年人才提供奖学金支持[8]。

3 阿登纳基金会的运行机制

3.1 管理架构

在六大基金会中,除瑙曼基金会以外,阿登纳基金会同其他4家基金会一样,都是已注册的社团。因此,在具体的组织结构上阿登纳基金会虽然与其他各个基金会互不相同,但它们管理架构却是一致的。

阿登纳基金会由会员大会、理事会和董事会3个层次的机构进行管理。会员大会是基金会的最高级决策机构,其会员人数限制在55人,2015年以来成员保持在52位。会员大会最重要的职责包括4个方面:(1)选举理事会和董事会,任命或罢免理事会和董事会成員;(2)为理事会和董事会提供建议并制定基金会的工作计划和指南;(3)审查并通过基金会的财务报告;(4)决定基金会章程中授权其处理的问题。会员大会每年召开1次,如有特殊需要可召开特别会员大会。理事会是基金会的最高领导机构,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每2年选举1次,目前共有成员23位,由1名主席、2~3名副主席、财务主管、秘书长以及其他16名之多的成员组成。在这16名之多的成员中有3人是由理事会指定的。理事会负责处理基金会的日常事务,并管理其财务,除了基金会章程明确指派给成员大会或董事会的职责以外,基金会的其他一切事务由董事会负责。董事会负责协助和监督基金会的工作,为理事会提供建议和支持,以帮助其更好地计划和执行其职责。在人员构成方面,董事会成员中至少有10人由理事会任命,任期2年,目前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一共有25人[9-10]。

3.2 组织结构

纵观近半个世纪以来阿登纳基金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基金会的历史变迁史也是其组织结构不断演化的历史,而机构的演变史则反映了基金会在研究领域和业务布局上的调整和变动。从建立之初单一的教育工作到今天的全球化发展模式,阿登纳基金会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的行动能力。

目前,基金会已经形成了3大权力主体领导下的包含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在内的组织布局。其中,职能部门包括人事处、行政事务处、财务处和信息中心,是支持和保障基金会研究和业务工作实施的部门;业务部门包括欧洲与国际合作部、政治与咨询部、公民教育(政治教育)部、学术推广文化部和研究院、基督教民主政治档案馆。

3.2.1 欧洲与国际合作部 开展对外合作是基金会的工作重点。欧洲与国际合作部致力于促进世界范围内民主结构和法律秩序的建立,所有与社会发展及安全政策相关的问题都是其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项目聚焦于促进欧洲团结和跨大西洋关系的建立,促进民主政治党派的发展,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保护创造和促进发展合作[11]。

欧洲与国际合作部相关工作和业务主要基于欧洲项目、法治计划、全球媒体计划、国内计划和基金会在世界各地的办事处5个层面来开展。其中,欧洲项目是1990年以来由欧盟资助实施的项目,重点关注民主建设、治理和发展合作领域;法治计划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跨国法律项目,建立全球化的专家网络,对国家层面无法公开讨论的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实现德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双赢;全球媒体计划致力于推动媒体的自由和独立,使其摆脱政府、法律和经济等对媒体的限制,使其更好地为民主政治的建设和推广服务;国内计划设立的目的是服务基金会的对外合作,为在德国的国际访问人才和奖学金获得者提供支持。

基金会在全球120多个国家部署了100多个办事处(见表1)和200多个项目,这些办事处是其建立国际咨询网络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主要围绕以下三个目标方向来开展工作:(1)基于基金会对国家的战略意义,提高制定政策框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创建公共论坛来展示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兴趣;(3)确保各个地区政治信息向德国的流通,从而为德国的政治讨论和决策过程创造动力。但就具体而言,各个办事处又各有特点,它们结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业务部署(见表2)[12]。

3.2.2 政治与咨询部 政治与咨询部是阿登纳基金会的智囊团,包含了国内政策研究团队、社会政策研究团队、经济政策研究团队、教育与科学政策研究团队、宗教融合和家庭政策研究团队、经验社会研究团队和数字化研究团队6个研究团队,其目标是对政治进行重新反思。作为基金会的“思想家”和“实干家”,该部门致力于事实调查、知识转移的管理及政治咨询,为基金会的工作制定基本理念,为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的对策,为政治决策过程的合理化提供分析和背景信息。因此,其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制定有利于公民教育和政治实践的政策;(2)检测政策趋势、探索社会的长期发展;(3)向政治公众传达基金会制定的策略和政策等[13]。

3.2.3 公民教育(政治教育)部 公民教育是阿登纳基金会的核心任务,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公民在民主政治中的参与度。除线下课程和论坛等形式外,基金会还通过在线公民教育门户开展其教育活动。目前,线上教育已经成为基金会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关注[14]。

3.2.4 学术推广文化部 阿登纳基金会奖学金用来奖励具有杰出学术成就、卓越政治成绩和社会责任的学生和毕业生。这些奖学金既提供给德国本土的学生,也为在德国学习的外国学生提供支持,他们获得奖学金的条件是认可基督教民主社会和政治价值[15]。

3.2.5 研究院 研究院致力于促进政策制定者、商界、学术界和社会之间的对话,其工作重点是组织研讨会、会议、专家圆桌会议和展览,对当前的政治问题和未来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研究院将自身看作是德国和欧洲社会发展的测试仪。阿登纳基金会青年学院的目标是激发年轻人在政治上的兴趣,并承担起公民的责任。

3.2.6 基督教民主政治档案馆 基督教民主政治档案馆由历史档案馆、新闻档案馆、媒体档案馆、图书馆和当代历史档案馆5个部门组成,其核心使命和任务是收集、编目和保存与基督教民主有关的档案材料,并提供给用户使用,从而促进学术研究和成果发表[16]。

3.3 资金来源

3.3.1 法律框架下的资金资助 德国的政治基金会是在私法框架下建立的,它们以一种独立、负责任、开放的态度提供国家无法提供的符合公共利益的服务,因此,它们大多数主要通过联邦和州政府提供的财政资助来维持其机构运行和活动的开展。根据德国公共预算的法律框架条款,联邦政府每年向政治基金会支付的款项,是由德国联邦议院预算委员会确定的。当联邦预算法案在国会通过时,分配给基金会的资金便包括了“全球资金”(global subsidies)和项目资金,而这些支付给基金会的款项是在矩阵一致的基础上分配的,在这一矩阵中,基金会的每一项政治运动对德国长期的影响权重系数都得到了适当的考虑。这个矩阵是政治基金会经同意提交给预算委员会的,它适用于机构补贴资金的分配,也适用于项目资金的分配,当然在项目资金的分配方面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9]。目前,联邦政府分配给6大基金会的资金百分比大致如下:艾伯特基金会获得31.9%的资金,阿登纳基金会获得28.0%,瑙曼基金会和伯尔基金会分别获得10.4%,赛德尔基金会获得9.8%。在联邦预算中,卢森堡联邦基金获得了最低的机构补贴9.5%。此外,联邦政府为保证所分配资金被正当合理地使用,规定政治基金会在使用资金时,要受到联邦审计法院、州政府审计法院和国税局等机构的审查。

3.3.2 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分配 阿登纳基金会的资金来源(见图1)主要依靠公共资金、活动参与费和其他资金来源,包括私人收入(来自投资和捐赠的收入)。其中,96.8%的资金来自公共预算,2.7%的资金来自成员会费和其他收入,还有0.5%的资金来自私人捐赠。绝大部分的公共预算都是项目资金,占基金会总收入的75.6%。具体来讲,以下这些活动都是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开展的:促进国际合作的措施、德国本科生和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项目、重要档案材料的编辑[18]。

除项目资金外,机构补贴也是基金会的重要收入之一,占基金会总预算的24.4%。机构补贴构成了基金会经费筹措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资金,那么基金会将无法对其人力资源和财务需求进行统一的规划。基金会还利用这些“全球资金”来支持以下的活动:与政治教育有关的大会、会议和研讨会;与基督教民主运动和政治活动有关的基本规则的研究、磋商和文件编制;出版物和展览;员工薪水、商品和服务的经费支出及投资。

在公共预算缩紧的时期,私人捐赠资金的重要性增加。阿登纳基金会有3个来自私人遗嘱的捐赠,Else Heiliger基金用于资助遗嘱规定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家,Theodor和Elisa Weimar基金用于资助其遗嘱规定的学术项目,Werner Hintzle基金用于地区教育。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是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全球智库排名报告,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全球智库的发展实力。通过对比分析2017年和2018年的《全球智库报告》[4],可以揭示出阿登纳基金会在最近2年的发展态势和变化。此外,本文还以阿登纳基金会为坐标,列出了基金会所在的各项排名中前3位的智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近2年阿登纳基金会虽然在全球顶级智库排名和非美国顶级智库排名中位置保持不变,但在西欧顶级智库排名中位置上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就各领域顶级智库排名而言,基金会的排名并未进入榜单前列。其中,外交政策和国际事务顶级智库排名及国际发展顶级智库排名均有下降,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顶级智库排名有所上升,社会政策顶级智库排名保持不变;就拥有特殊成就的顶级智库排名而言,在机构合作(2个及2个以上)最佳智库排行中2015年基金会并未上榜,2016年则开始加强机构合作,到

2017年排名一跃上升到榜单第15位。2016年和2017年,基金会在全球最佳智库网络排行和与政党有联系的最佳智库排行中都位列第1。强大的网络化组织和工作部署能力是阿登纳基金会实现其目标的关键因素,有效地扩展、组织和发展智库网络可以为基金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动力。而能连续多年成为与政党有联系的最佳智库中排名第1的智库,在一定程度上则证明了阿登纳基金会与其所支持政党的关系之密切,以及它对政党和国家政治发展影响之深远。此外,在全球最佳智库网络排名、最佳管理智库排名、社会媒体(社交网络)利用最佳智库排名、互联网利用最佳智库排名和媒体利用最佳智库排名中均有上榜,这充分说明了基金会在组织机构的运营管理与社会宣传等方面非常重视且结果颇有成效,而加强提升社会宣传能力的过程也恰好符合基金會最初关注广泛层面民主政治教育的目的。最后,基金会在拥有最佳外交关系/公众参与计划的智库排名、对公共政策最有影响力的智库排名、拥有最优秀政策导向型研究项目的智库排名和政策观点/提案最具创新性的智库排名中能够上榜,说明基金会对公共政策和外交政策研究及政治民主建设等研究领域较为关注。

表4对阿登纳基金会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在各个研究领域的顶级智库排名中基金会的上榜次数只有4次,不足智库排名种类总数量的三分之一,且基金会没有位列排行榜前三的情况,研究能力和水平仍需不断提升。而在拥有特殊成就的顶级智库排名中,阿登纳基金会上榜总次数相对较多,排名前3占上榜总数的百分比达16.7%,结合表3,可以看出阿登纳基金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较为专一。

5 结语

回顾阿登纳基金会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它一步步从理念框架变成实体运营机构,最后发展成全球智库的蜕变,其发展思路和理念对我国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坚定发展目标。阿登纳基金会虽与政党和政治密切相关,但它并没有将政治活动作为其唯一的目标任务,而是立足基金会长远政治理念和宏观政治目标的实现,在坚持公民教育这一基本和基础性活动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范围和研究领域等。因此,我国新型智库在发展过程中也要明确自我定位,在特定领域充分发挥其优势力量,打造自身的优势能力,切不可贪多求全。

(2)拓展思路,與时俱进,思变创新。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阿登纳基金会还借助网络新媒体技术和全球化的智库网络进行更加灵活的对外交流。我国智库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应敏锐察觉并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在发展内容、方式和策略等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尤其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加大传播与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3)放眼全球,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良好的政策咨询和实践是基于对全局环境和现实状况的全面掌握所产生的,阿登纳基金会在全球120多个国家部署了100多个办事处和200多个项目,并且类似的办事处和项目仍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扩大,这种全球化的发展路径有力地促进了基金会政策咨询的开展。目前我国智库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际部署和全球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国内智库应该将国际化和全球化提上发展日程并逐步加以落实,从而在更加全面了解世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更加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有效政策,充分发挥智库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升我国智库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4)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交流,做“接地气”的思想库。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讨论,加强政策制定者、商界、学术界和社会之间的对话是保证阿登纳基金会相关工作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智库在开展与政策制定等相关的工作时,应该加强与各方的交流,了解社会实际状况和真正的需求,为政府工作的开展提出更加落地的、可实施的且切实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鹏. 党管智库的原则与智库独立性并不矛盾[EB/OL]. [2017-10-15].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6-03/29/content_38135639.htm.

[2] 袁峰. 政治基金会:德国政府与政党的公共智库[J]. 理论学习, 2015 (6): 50-51.

[3] 吴辉. 德国政党与政治基金会的关系[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6 (7): 34-37.

[4] TTCSP. 2017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 [EB/OL]. [2018-03-19]. http://repository.upenn.edu/think_tanks/.

[5] Konrad-Adenauer-Stiftung-中国办公室. 关于我们[EB/OL]. [2017-10-15]. http://www.kas.de/china/zh/about/.

[6] Konrad-Adenauer-Stiftung. History[EB/OL]. [2017-10-15]. http://www.kas.de/wf/en/71.3716/.

[7] 祝伟伟. 德国政治基金会及其政治功能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8] Konrad-Adenauer-Stiftung. About us[EB/OL]. [2017-10-15]. http://www.kas.de/wf/en/71.3628/.

[9] Konrad-Adenauer-Stiftung. Mission:Democracy![EB/OL]. [2017-10-13]. http://www.kas.de/wf/en/71.3628/.

[10] 李之文. 政治基金会:德国外交中的特殊行为体[D]. 复旦大学, 2010.

[11] Konrad-Adenauer-Stiftung. Perspectives on the year 2016[EB/OL]. [2017-10-15]. http://www.kas.de/wf/en/33.49247/.

[12] Konrad-Adenauer-Stiftung.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EB/OL]. [2017-10-15]. http://www.kas.de/wf/en/42.9/.

[13] Konrad-Adenauer-Stiftung. Politics and consulting[EB/OL]. [2017-10-15]. http://www.kas.de/wf/en/42.6/.

[14] Konrad-Adenauer-Stiftung. Civic education[EB/OL]. [2017-10-15]. http://www.kas.de/wf/en/42.5/.

[15] Konrad-Adenauer-Stiftung. Scholarship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EB/OL]. [2017-10-15]. http://www.kas.de/wf/en/42.8/.

[16] Konrad-Adenauer-Stiftung. Archive for christian-democratic policy[EB/OL]. [2017-10-15]. http://www.kas.de/wf/en/42.7/.

[17] Konrad-Adenauer-Stiftung. Funding[EB/OL]. [2017-10-15]. http://www.kas.de/wf/en/71.3712/.

作者:段美珍

政治基金会构成论文 篇2:

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的对比研究

摘要: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是根据基金来源不同而在我国设立并同时存在的两类基金会。本文将着手对这两类基金会从基本概念和分类标准、政府的监管规定上的差异、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两类基金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使有志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个人和组织了解情况,更加自主地实现自己的捐赠意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公益事业。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更规范的从事基金会的工作,保护爱心资源,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利用好捐赠者的财产,把中国的公益事业做好。

关键词: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对比研究一、基金会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即: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即:非公募基金会)两种类型[1]。公募基金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又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一)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在政府监管规定上的差异

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在基金的来源、标准、支出与收入配比、信息发布等方面,政府对其监管有所不同。

1、 对基金会名称管理的差异

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应当在名称中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不得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或者字号;而非公募基金会不得使用上述字样,可以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或者字号。

2、对原始基金管理的差异

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2]。

3、对资金募集渠道和支出与收入配比管理的差异

公募基金会的资金来源是通过面向社会公众来募集,并且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于特定个人和组织的捐赠,不得面向社会公众来募集资金,并且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

4、对基金会信息公布内容管理的差异

公募基金会应与非公募基金会信息公布内容均包括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和开展公益资助项目的信息,最大区别是公募基金会必须公布组织募捐活动的信息: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收入和用于开展公益活动的成本支出情况、总收入及其使用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政府相关部门对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在监管规定上的差异可以看出,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最大区别主要在于募集资金的方式不同、募集的对象不同、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同,由这些不同,形成了两类基金会各自特点和作用的不同。

(二)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在发展过程上的差异

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在发展过程中各自的特点有所不同。

1 、公募基金会的特点

公募基金会是通过公开方式,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公众广泛募捐的基金会,基本上都有政府背景。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 社会响力影及募集资金的力度大。每当发生大灾之时,通过政府下达文件,钱款就能进入几家机构。现在,中国民间捐款的90℅多也都流向了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和宋庆龄基金会三大公募慈善系统[3]。

(2)信息披露监管难度大。公募基金会享受着众多公共资源,每年募集到大量的资金,进行大量的公益活动,虽然政府监管部门对其信息的披露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信息的透明监管难度很大,目前国内公募基金会中建有官方网站的不到25℅,在官网上公布捐款数额和去向等信息更少,与民政部颁发的《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要求相差甚远[4]。

2、非公募基金会的特点

非公募基金会主要是通过向特定的个人和组织募捐的基金会(不得面向社会公众募捐),这类基金会具有以下特点:

(1) 准入门槛低,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因此发展迅速。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非公募基金会在我国诞生以来,截至2016年3月已达3334家[5],发展速度几倍于公募基金会。

(2) 运作迅速灵活。2008年后,非公募基金会开始了第一次大跃进,表现出反应迅速、勇于担当,援助独到,以少博多、项目多元、匠心独具等特点,弥补了政府公共职能的不足。

(3)信息透明度高。由于非公募基金会不面向公众募捐,只通过特定的个人和组织募捐,因此它的信息透明度高便于监管,并且按照《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它也只需向社会公布年度工作报告和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的信息即可。

二、基金会在公益事业中的作用

中国的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不同作用:公募基金会资金多元化、实力雄厚资金,不仅来源自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还来自中央地方政府拨款政策等,在大灾大难等范围广、资金量大的项目上作用更为强大;非公募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单一,他们的作用主要是为进行研究,促进社会福利以及管理主体或者章程所决定的其他计划,一般不对外捐助。例如:2010年10月成立的“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它主要通过基金会这个平台,接受捐赠资助故宫博物院建设,藏品保护开发及其他社会文化公益活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2011年3月成立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为地方性私募基金会,旨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博一流的研究、展览、科技保护、社教宣传、文创队伍以及其他各类人才,共同为公众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提供便利,为弘扬中华文明做出贡献。

三、基金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3月,我国基金会的总数已达到4880家,其中公募基金会1546家,非公募基金会3334家[5]。基金会在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和政府职能改变的过程中,对于推动我国公益事业发展,完善社会管理,全面健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是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公募基金会的困境及出路

在“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之后,中国公募基金会陷入了空前的危机。特别是中国红十字会,更是处于舆论的漩涡中,从捐赠款去向到商业机构屡屡遭到民众质疑。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目前公募基金会的运作和透明度不够,公募基金会作为非营利机构,既面向全社会公开募捐又享受国家免税政策,公开透明是其责任。而现在捐款人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这必然使公募基金会要检讨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透明度,挽回公信力。

为了推动基金会的透明度,2010年基金会中心网正式成立,它就是基金会透明的服务者,目前已初步具备全国基金会信息披露平台功能,信息采集度达92℅。其中包括基金会的捐款收支情况、费用开支情况、主要业务活动、项目信息等,可随时接受社会监督。

(二)非公募基金会的困境及出路

非公募基金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1、非公募基金会申办困难

按规定所有基金会都必须提供“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的文件,也就是说,如果找不到主管部门,就没有资格在民政部门登记,而政府部门一般不愿意作为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一是无利可图,二是可能带来风险影响到自身,这些上门申请的社会组织往往被拒之门外。

2、后续捐赠太少

近几年虽然公募基金会在数量上有了快速的增长,但是由于后续得到的捐赠资金少,甚至为零,大批基金会特别是文化类基金会在沉睡。

要解决非公募基金会在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困难,一是需要政府在对其的挂靠单位、对企业向非公募基金会捐赠的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放开和优惠政策,使富裕的个人和企业能更加自主地实现捐赠意愿;二是通过宣传,使广大捐赠者了解和关注非公募基金会的情况及公益活动,使捐赠者在为社会公益做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为自身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提高捐赠者的捐赠意愿等。

四、我国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的未来展望

代表社会公益的中国基金会在社会进步与政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意义。中国的基金会成立30年以来,它在配合政府改革、促进公益事业、调解社会矛盾、和谐人际关系、保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社会组织[6]。但是,无论在数量还是资金规模,公益项目运作和基金会法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同类基金会无法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提并论,更无法满足社会需要。这是现实,也是未来发展的起点,更预示着中国基金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公募基金会的未来展望

根据公募基金会的资金来源渠道和特点,它的资金充足多数又以政府作为背景,在大灾大难后需要捐助时,对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大型公益事业的捐助上,有着明显的作用和优势。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政府体制和慈善事业体制的大背景下,是无可替代的存在并发展下去的。另外,在制度层面也在进行着更深层次的探索,有些优秀的非公募基金可能转化为公募基金会,像“壹基金”就是走出身份困境,转型为公募基金会,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也在考虑批准一些民办的公募基金会,用增量来激活存量,能够真正通过公平竞争,让捐赠人来自由选择公募机构流动。

(二)非公募基金会的未来展望

首先,我国的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符合当前社会现实和慈善发展的历史阶段。我国的慈善事业逐渐地从临时性的,对于受助对象的直接捐助转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进行长期的有规化的慈善事业,这正是非公募基金会的特长。

其次,非公募基金会还将快速增长。我国非公募基金会自2004年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期,富裕阶层和市场经济中成功人士反哺社会的热情和梦想正通过非公募基金会这一组织形式逐步实现: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还处于起飞阶段,预期接下来10-20年还将是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的高潮期,与世界上各国基金会发展规律相吻合。

再次,非公募基金会弥补了政府功能的欠缺,而政府也有“松绑”公益组织为意向,不需业务主管单位可以直接登记注册。

以上这些因素都构成了我国非公募基金会未来蓬勃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的研究比较,这两类基金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符合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和慈善事业发展的规律,他们根据各自的特点,在我国的公益事业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且互相弥补不足,长期并存。我认为,这两类基金会今后只要不断提高行业自律和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信息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公信力,严防腐败发生,使中国的公益事业迈向透明化、规范化、技术化,一定会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中国的基金会将迎来更为骄人的增长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基金会管理条例[Z],2004.

[2]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基金会指南[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3]庄爱玲,中国官办基金会与民办基金会能力建设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03:12-16.

作者:李循

政治基金会构成论文 篇3:

美国百年十大家族基金会

家族基金会是基金会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尤其在美国,过去的一百年间,家族基金会数量愈加庞大,成为推动教育、医疗、环保、社区等变革的重要力量。

据美国基金会中心的史蒂文·劳伦斯介绍,最富有的美国人中,3/4拥有自己的基金会。2/3活跃的家族基金会始建于过去的20年内。从历史上看,家族基金会都建立于捐赠者的老年和事业晚期,虽然这个现象也存在于近年创立的家族基金会中,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相对年轻的捐赠者也开始创立基金会,同时他们也更直接地参与拨款的分配。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有意向或正在筹建家族基金会,美国家族基金会的模式和治理或可借鉴。为此,我们特选取美国十家家族基金会进行介绍。它们的过去和现在或可让我们看到未来。

1.卡内基基金会

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

1911年,美国工业巨头安德鲁·卡内基在纽约注册成立卡内基基金会。基金会宗旨是“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和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1919年卡内基逝世前,他本人任基金会董事长兼会长,个人的意图起主导作用。

卡内基在致董事会的第一封信中就特别授权董事根据形势变化安排工作重点。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基金会的工作重点是教育,包括教育普及和提高、推广先进教学手段、捐赠黑人教育等。60年代末至80年代,倾向于平等和改良。80年代之后,重点在早期教育问题;关注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反对核扩散,防止致命冲突,增进各个集团间了解;防治各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伤害,包括吸毒、酗酒和少女怀孕等社会问题;在第三世界培训和开发人力资源。另外还资助一些特殊项目,例如加强美国国内民主等。

对卡内基基金会工作方向影响较大的有几位任职较长的会长:克培尔(1923—1941),加德纳(1948—1955),派弗(1965—1982)和汉堡(1982—1997)。其中,1997年时任总统克林顿授予汉堡会长美国平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奖章以表彰其贡献。目前,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由Thomas H. Kean担任。

2. 洛克菲勒基金会

Rockefeller Foundation

1913年,老约翰·D.洛克菲勒创立洛克菲勒基金会。 创办资金为一亿美元,在纽约注册。1928年该基金会与创立于1918年的劳拉·斯培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合并。由于老洛克菲勒追加新捐赠, 1951年基金会资金达到3亿多美元,2000年超过33亿美元。

基金会的宗旨只有一句简单的话:“在全世界造福人类”。基金会最早选定的重点是发展医学、公共卫生和农业,自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重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始终都是基金会关注的重点,例如在中国建立著名的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

基金会的领导班子包括会长、副会长、各部门主任,由董事会任命。董事会三年改选一次,会长任期不限,是对决策起决定性影响的人。目前由家族第四代主持基金会,仍坚持最初的捐赠传统,关注医疗卫生、农业改良、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种族问题、人口和环保问题等。

3.凯洛格基金会

W.K. Kellogg Foundation

1930年,美国早餐麦片企业凯洛格公司创始人威尔·凯洛格创立凯洛格福利基金会,后改为凯洛格基金会。

基金会宗旨在于通过提高知识能力,提供资源来帮助个人、组织社区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战后,基金会从原来的运作型变为纯粹捐赠型。基金会将之前的儿童福利项目发展为一般的医疗卫生教育,更重视基层的基本需求。在教育方面,重视基础教育、公立学校,关注点多放在农村,最早关心社区大学发展。

基金会资助方式包括种子资金、奖学金。资助领域包括社区保健服务、家庭和邻里关系、食品需求和卫生、高等教育、信息服务、乡村发展等。其中绝大部分资助在美国国内,少量在国外,主要在拉美、加勒比海和少数几个特定的非洲国家。

4.福特基金会

Ford Foundation

1936年,老福特长子埃兹尔·福特(Edsel Ford)捐资2.5万美元成立福特基金会,在底特律注册。前期覆盖范围狭窄,是一个地方小基金会,在此后14年中一共给出1900万美元,资助内容主要源自福特家族的兴趣。

基金会成立初期,埃兹尔·福特主事。1943年埃兹尔去世,1947年老福特去世,埃兹尔的遗孀和儿子亨利·福特二世(老福特的孙子)开始整顿基金会。根据罗恩·盖茨小组提出的盖茨报告,基金会于1950年改组整顿,后来居上。如今基金会总部设在纽约,由达伦·沃克主事。

基金会宗旨是:“接受和管理资金以用于科学、教育与慈善目的,一切为了公众福利,此外无其他目的。”基金会主要关注教育、社会科学、社会改良、种族问题和国际工作,通过出资创办研究机构、颁发奖学金、向国外派遣专家、捐款、捐赠图书仪器等方式,向国内外有关组织、研究单位提供资助,以影响美国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事业和政府的内外政策。

福特基金会对全球问题兴趣最浓,相较其他基金会,其国际工作政治性较强。

5.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

Rockefeller Brothers Fund

1940年,小约翰·洛克菲勒的五个儿子创立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以更好地协调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事业。它是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创立的大型基金会之一。创始人包括约翰·洛克菲勒三世、纳尔逊、温斯罗普、劳伦斯和大卫。其中,小约翰·洛克菲勒唯一的女儿—艾比·洛克菲勒·莫兹于1954年加入基金会担任理事。

1951年和1960年,小约翰·洛克菲勒先后向基金会提供数目可观的捐赠,构成了基金会的原始资金。1999年,基金会与康涅狄格州斯坦福的查尔斯·E.卡尔佩珀基金会合并。截至2015年7月31日,基金会投资资产总额是8.57亿美元。

洛克菲勒家族成员一直留在董事会,并在如何安排资助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基金会由16名理事以及一位顾问理事管理,其中洛克菲勒家族成员占了一半。斯蒂芬·汉兹担任基金会会长,统筹机构运作。

基金会的使命是“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可持续发展以及和平的世界”。资助项目主要围绕三大主题:民主实践、建设和平以及可持续发展。虽然资助范围不限地域,但也设定了三大关键地区,以美国纽约市为根基,还包括中国南部以及西巴尔干。

6.休利特基金会

Hewlett Foundation

1966年,惠普公司共同创始人、前董事长威廉·休利特和第一任妻子弗洛拉·拉姆森共同创立了威廉与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从1966年到1994年,威廉·休利特一直担任基金会主席。基金会成立后,威廉·休利特的儿子沃尔特担任继父母之后的第三位理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威廉·休利特罹患中风,沃尔特·休利特开始主持大局。

基金会主要关注四个方向的慈善项目,分别是教育、艺术、人口和环保。基金会拨款帮助研究人员整理马丁·路德·金的论文,支持老牌艺术团体和实验剧团,还资助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这被视作“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先驱。

休利特基金会是威廉·休利特财富的主要承载地,它拥有的资产量曾一度比洛克菲勒基金会还大,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之一。如今休利特基金会的总资产达88亿美元,2014年共资助慈善项目765个,总资助额为3.92亿美元。

7.米尔肯家族基金会

Milken Family Foundation

1982年,迈克尔·米尔肯和洛厄尔·米尔肯创立了米尔肯家族基金会。基金会理事成员主要包括:基金会主席和联合创始人洛厄尔·米尔肯,联合创始人迈克尔·米尔肯,执行副总裁和理事理查德·桑德勒,高级副总裁和财务官拉尔夫·费尔曼。

基金会主要关注教育、医疗保健、人类福利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其中,基金会设立米尔肯教育工作者奖,奖励国内杰出教师。设立米尔肯学者项目,表彰在学术、社会服务和领导力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还设立犹太教育工作奖、洛厄尔·米尔肯中心等。

基金会主要收入来源为存款及短期现金投资利息收入、投资证券利息和股息,出售资产收入等。

8.沃尔顿家族基金会

Walton Family Foundation

1987年,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和妻子海伦·沃尔顿建立沃尔顿家族基金会。董事会仅由家族成员及顾问组成,目前由巴迪·菲尔波特(Buddy D. Philpot)主理。

基金会的三大目标包括:教育改革、振兴阿肯色西北部和振兴阿肯色三角洲地区。

基金会每年小额捐赠的数目很多,每年有数十所学院、社团剧院和研究所受其资助。沃尔顿家族的绝大多数善款都集中到教育上,除了扶持高等教育,对大学进行捐款外,主要资助初级教育改革。

9.亨氏家族慈善基金会

The Heinz Family Foundation

亨氏家族慈善基金会包括:特蕾莎和H.约翰·亨氏三世基金会、H.约翰·亨氏三世基金会和亨氏家族基金会,于1992年合并而成。基金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由特蕾莎F.亨氏·凯里担任。

基金会主要关注人类健康和衰老、环境和女性经济机会与权利。其常规资助项目包括支持环境研究项目的奖金、女性会议、关于女性退休的研究和亨氏奖。

比较特殊的是,特蕾莎和H.约翰·亨氏三世基金会与H.约翰·亨氏三世基金会并不是501(c)(3)(美国税法的一个条款,以给予符合标准的组织免税待遇-作者注)免税基金会。

10.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由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盖茨夫妇资助,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基金会以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为基地,于2000年1月,由盖茨学习基金会和威廉·盖茨基金会合并而创立。

苏德斯蒙德-赫尔曼为基金会现任CEO(首席执行官),比尔&梅琳达·盖茨、梅琳达·盖茨以及沃伦·巴菲特任理事会成员,把握基金会的发展方向。

基金会坚持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生活权利。在发展中国家,它致力于解决其贫困、疾病问题。在美国,主要关注弱势群体,确保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中国它最广为人知的项目是艾滋病防治。

基金会目前主要资助以下三类项目:国际发展项目、全球卫生计划和美国慈善项目。基金会资助依法注册及其他有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不为个人发放资助。

盖茨基金会实行双实体结构: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投资基金,均属于免税的私营基金会,前者致力于解决问题,后者用于管理盖茨夫妇及巴菲特资产并做好投资,定期将所得投入基金会项目使用。

作者:浮琪琪

上一篇:房地产策划工作论文下一篇:计算机网络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