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民族舞蹈论文

2022-04-16

摘要:民族舞蹈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舞蹈表演艺术,集中展示了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民族舞蹈的精彩呈现要求舞蹈演员必须将舞蹈音乐和舞蹈动作配合,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在阐述民族舞蹈与情感表现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民族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如何将情感融入民族舞蹈教学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民族舞蹈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民族舞蹈论文 篇1:

论民族舞蹈编排的方法及基本原则

【摘要】民族舞蹈是我国以汉族为主体和55个少数民族的人们在数千年的生产劳动和实践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这些民族舞蹈本身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仍深受广大舞蹈爱好者喜爱。同时,伴随着民族文化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民族舞蹈的编排和创新工作之上。然而,由于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有较大的区别,在编排过程中必须遵守民族舞蹈的基本原则的同时掌握更多民族舞蹈编排的方法,才能促进民族舞蹈更好地发展。文章将以民族舞蹈编排的方法和原则为出发点,分析当前舞蹈工作者在编排民族舞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民族舞蹈;编排;方法;基本原则

在中国,民族舞蹈经历了数千年的洗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舞蹈能够流传至今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舞蹈动作特征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舞蹈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能力的民族舞蹈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培育为更好地推动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一、民族舞蹈的含义及特点

(一)民族舞蹈的含义

民族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表演艺术,这一舞蹈艺术形式以日常生活为基本表现形式,又被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和国际民俗舞蹈。民族舞蹈的出现是中国少数民族在经历数千年的文化熏陶和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在古代,民族舞蹈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既是少数民族展示自身群体特征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祭祀、表演等功能。新时期,民族舞蹈的实际功能已经不再那么明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民族舞蹈的形式和种类逐渐消失,对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是当前民族舞蹈艺术工作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民族舞蹈的特点

与汉代舞蹈相比,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族舞蹈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幅员辽阔,南北、东西跨度都非常大。在这样一个极为广阔的土地上孕育着五十六个民族。不同民族的人们因地理位置、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民族与民族之间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则很好地体现在民族舞蹈上,使得民族舞蹈本身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文化特点。一方面,不同民族的舞蹈将本民族人们的性格特点很好地体现在其中,比如蒙古族身体强壮、天性好争斗,蒙古舞则能够给人们传递出一种雄壮、霸气的审美情感。再比如,傣族人性格外向、热心好客,傣族舞则具有优雅、大方的艺术特点。另一方面,不同民族舞蹈会因地域特征的不同展现出不同的舞蹈形象。蒙古人长期居住在草原上,雄鹰是他们的象征,因此在蒙古舞蹈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雄鹰”的形象。傣族舞蹈将孔雀当作自己民族较为重要的一种动物,因此孔雀舞自然成为傣族舞蹈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形象之一。

其次,民族舞蹈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特点。中国民族舞蹈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是在各个少数民族人民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和劳动后逐渐形成的。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的舞蹈所具有的独特特点一直没有丧失。究其原因,是因为民族舞蹈本身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蹈都是在一代代人们传承的基础上形成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民族舞蹈在表演过程中很好地将舞蹈本身的特点发挥出来。从民族舞蹈的发展进程中看,民族舞蹈在经历了原始舞蹈、民族特色舞蹈等几个基本的发展历程后,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乐”“舞”“歌”为主体的艺术形式,且几乎所有的民族舞蹈都很好地将这三个基本要素融入其中。在古代,民族舞蹈中的“乐”主要是指通过各种乐器将独特的韵律表现出来。“舞”是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而“歌”则是一种跳舞过程中的配乐。随着朝代的更迭,民族舞蹈的这三个基本艺术形式并没有改变,而是在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更加稳定的整体。

再次,民族舞蹈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同时,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中孕育着不同的少数民族。由于古代经济、科技水平都相对较为落后,很多少数民族往往具有极强的自闭性。他们长期将自己“关在家中”,在不断地练习和表演过程中将当地的民族舞蹈本身所固有的艺术特点很好地体现在民族舞蹈中,使得民族舞蹈种类变得更加丰富,民族舞蹈的艺术价值也变得更高。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们都拥有属于自己民族的舞蹈,因此中国有五十多种不同的民族舞蹈形式;另一方面,人们在根据民族舞蹈的基本要求进行表演过程中自然能将民族舞蹈自身的艺术价值很好地展现出来,因此民族舞蹈具有极强的艺术审美价值。

二、当前民族舞蹈编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将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民族舞蹈永久地保留下来,舞蹈艺术者不仅需要学习基本的民族舞蹈动作和技巧,同时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舞蹈编排方法。当前,很多舞蹈编剧在开展舞蹈编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盲目抄袭传统民族舞蹈形式

新时期,要想编排出更加优秀的民族舞蹈,必须在把握民族舞蹈特点的同时对民族舞蹈内容、形式、配樂等多种因素进行创新后才能实现。然而,目前很多民族舞蹈编剧在编排舞蹈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而是习惯性地采用直接抄袭或多处拼凑的方式进行舞蹈编排,使编排好的民族舞蹈与传统民族舞蹈之间没有任何的差异。

(二)民族舞蹈形式与时代特征缺乏有效联系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民族舞蹈在内容、价值和审美功能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当前,现代舞蹈编剧在编排舞蹈过程中很少能将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内容融入到民族舞蹈之中。民族舞蹈形式与之前没有太大差异,观众对民族舞蹈的审美也就逐渐进入到一种疲惫的状态,从而严重影响到人们对民族舞蹈的认知。

(三)民族舞蹈表演主题缺乏有效地创新

伴奏、配乐、表演都是民族舞蹈编排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新时期,要想更好地促进民族舞蹈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对民族舞蹈的形式进行创新,然而,目前很多民族舞蹈编剧在表演内容及主体设计上很少有所创新。当传统主题下的“傣族孔雀舞”主题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时,人们对孔雀舞蹈的喜爱程度自然会有所降低。

三、民族舞蹈编排的基本原则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民族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新时期,由于民族舞蹈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大,对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当前每一位舞蹈艺术者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而要想更好地对民族舞蹈进行创新,则必须在坚持民族舞蹈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民族舞蹈的形式及特点进行设计和创新,运用独特的编排技巧和方法对舞蹈进行编排,才能更好地提升民族舞蹈的质量。在进行民族舞蹈编排过程中,舞蹈表演者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展开设计。

(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原则

尽管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后逐渐形成的,但传统民族舞蹈的动作、价值都与现代人的审美观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想编排出更能让观众接受的民族舞蹈就必须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有效结合在一起,提升民族舞蹈的受众参与度。

(二)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任何一个民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当地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文化发展水平有极大地关系。人们在长期生活和表演过程中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通过民族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新时期,人们要想更好地将民族舞蹈原本的艺术形象传承下去,就必须坚持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将民族舞蹈艺术形式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对舞蹈主题、形式、内容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提升舞蹈的审美价值。

(三)本土性与创新性结合原则

对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是民族舞蹈编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的。民族舞蹈编排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让演员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民族舞蹈,更是要让舞蹈编剧在创新舞蹈艺术形式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将本土文化与时代特征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创新的手段将民族舞蹈的艺术价值更好地呈现出来,从而实现本土性与创新性的有效结合。

四、民族舞蹈编排技巧分析

在进行民族舞蹈编排过程中,舞蹈编导除了需要坚持一些基本的编排原则外,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编排技巧,通常情况下,在编排民族舞蹈过程中应掌握的编排技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舞蹈主题选择技巧

生活与舞蹈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之所以现代舞蹈更能让人们接受就是因为现代舞蹈中有很多现代人可以接受的生活元素。为此,在进行民族舞蹈编排过程中,舞蹈艺术者应仔细考虑民族舞蹈与现代人生活之间的联系。

第一,在舞蹈故事情节或舞蹈动作的设计上可以将传统民族舞蹈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与现代文化主题相结合,通过植入更多现代元素的方式提升民族舞蹈的可观赏性。第二,在服饰的使用和服饰元素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努力将更多富有现代化文化气息的元素融入其中。一方面,从传统民族舞蹈中提取元素,保留民族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增强民族舞蹈的文化符号视觉效果;另一方面,适当地将民族文化元素中的纹样进行简化,植入更多富有时代性的审美元素。

在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和音乐的选择过程中,民族舞蹈编排者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现代感的民族元素进行舞蹈编排创新,让更多的人在欣赏民族舞蹈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民族舞蹈主题音乐选择技巧

音乐是民族舞蹈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段民族舞蹈都是在一段优美的音乐下演绎出来的,因此,在民族舞蹈的编排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音乐的选择与编排技巧。由于民族舞蹈中的音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且更多地体现出民族舞蹈自身的价值与特征,因此,在进行编排过程中,应对舞蹈作品中的具体内容及形象进行仔细思考后再围绕舞蹈中的核心内容进行音乐的选择。当确定了具体的音乐曲目后,随后就需要对音乐的节奏、强弱等不同的元素进行设计,确保音乐的特点能更好地与民族舞蹈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民族舞蹈表演过程中,在主题音乐的选择过程中还应注意音乐与观众想法的有效结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观众的审美接受能力。当观众主要以少数民族人群为主时,音乐的选择就必须以该民族的传统音乐为主,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从民族舞蹈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相反,当观众主要是以汉族观众为主时,在音乐的选择过程中则可以更多地考虑汉族人自身的审美情感,通过多种途径优化民族舞蹈编排过程中的音乐内容,实现民族舞蹈与观众之间的有效连接。

(三)民族舞蹈内容编排技巧

在确定了民族舞蹈的主题、音乐等内容后,再进行编排时就应注意民族舞蹈内容的编排技巧,充分考虑民族舞蹈内容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提升民族舞蹈编排内容的创新性。

首先,应努力将民族舞蹈原本的艺术形象融入到编排的民族舞蹈之中。在编排过程中,应努力将编排构想中的动律与实际舞蹈形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观察、体验等方式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观察后,创新民族舞蹈中一些基本的动作要领。其次,对民族舞蹈内在精神的追溯与创新。民族舞蹈的形成是少数民族在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现代民族舞蹈编排过程中最容易欠缺的就是民族舞蹈中最传统的那一部分元素。因此,舞蹈编排工作者必须深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深入体验少数民族生活、娱乐过程中的基本方式,并以此将对应的民族内在精神提取出来,融入到民族舞蹈的编排活动之中。

(四)民族舞蹈形式创新技巧

正如前文所说,要想更好地保证民族舞蹈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做的不仅是对传统民族舞蹈的“再学习”或“再模仿”,而是要在模仿和学习的基础上对民族舞蹈形式和内容进行有效地創新。而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在进行编排过程中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巧。

第一,探索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之间的联系,将更多现代舞蹈(拉丁舞、街舞)与民族舞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第二,探索民族舞蹈与科技结合的途径,从科技文化中提取元素,将民族文化传承与科技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民族舞蹈形式的创新。

五、总结

总之,民族舞蹈是我们祖先在经过数千年的生活与代代传承的过程中给现代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新时期,要想更好地对民族舞蹈进行有效传承,除了需要从多种角度挖掘民族舞蹈艺术特征并让更多观众能够通过欣赏民族舞蹈的方式增强自身对民族舞蹈的认知程度之外,舞蹈编排者还需要掌握更多编排过程中的原则和技巧。首先,民族舞蹈编排者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艺术与生活相结合、本土性与创新性结合三个基本原则。在编排过程中应该掌握的技巧主要有民族舞蹈主题选择技巧、民族舞蹈主题音乐选择技巧、民族舞蹈内容编排技巧、民族舞蹈形式创新技巧几个方面,只有当民族舞蹈编排者能够合理地把握这些基本原则和技巧后才能真正实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仲春.民族舞蹈的编排技法与创新性研究[J].黄河之声,2020(12):80.

[2]沈振宇.试析民族舞蹈编排原则与技巧[J].戏剧之家,2020(13):105-106.

[3]张晓娜.再论民族舞蹈编排原则与技巧[J].大众文艺,2017(9):171.

作者简介:宋姚(1987-),女,汉族,中国澳门,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

作者:宋姚

优秀民族舞蹈论文 篇2:

民族舞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分析

摘要:民族舞蹈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舞蹈表演艺术,集中展示了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民族舞蹈的精彩呈现要求舞蹈演员必须将舞蹈音乐和舞蹈动作配合,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在阐述民族舞蹈与情感表现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民族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如何将情感融入民族舞蹈教学中。

关键词:民族舞   教学   情感表现

民族舞蹈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情感的传递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媒介,能展现出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民生活的精神面貌。传统的民族舞蹈不仅保留了自身的民族元素,也能让现代人领会和欣赏其所蕴含的独特韵律。

一、民族舞和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

民族舞蹈的核心内容是舞蹈中所表达出的真挚情感。日常生活中,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文字、音乐等各种形式。民族舞蹈的演绎过程能展现出表演者所想要传递出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在表演中,民族舞蹈的表演者利用对舞蹈节奏、韵律的不断变换来表达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当观众观看民族舞蹈时,能够直接产生舞蹈情感与自我情感的共鸣。同时,民族舞蹈中节奏、动作与音乐的完美协作也能给观众带来另一种美学体验。

民族舞蹈本身就是一种以民族文化特色为基调进行展现的艺术形式,其动作和服装都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点,展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民族舞蹈与民族的文化紧密结合,为了更好的提升舞蹈的魅力并展现民族特色,看到民族文化特色的光芒,民族舞蹈表演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于不同的工具,使得舞蹈作品可以形成自己民族的独有特色并更具有艺术效果,同时也能更好的让舞蹈演员根据实际舞蹈的需求进行补充和配合,使得舞蹈更具有爆发力和艺术性,也兼备了原本的民族特色,如西北民间舞蹈涉及到很多跳跃、屈膝等动作,整个舞蹈表演将借助红丝带和大鼓完成。身体和工具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能使舞蹈整体更流畅,并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强烈的民族主义感。

民族舞蹈的内容美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一般来说,民族舞蹈表演将以全国性重大活动为背景,如重大节日、祭祀等活动,使民族舞蹈的内容更具代表性。在欣赏民族舞蹈的过程中,观众可以感受到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以彝族火把节为例,彝族人民常常把火把作为舞蹈的中心,以表示对火的崇拜,使得民族舞蹈的内容更加丰满。实际上,独特的内容使民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并增强了原有的文化底蕴,它也使民族舞蹈成为一种传达特殊文化和情感意义的方式,使民族文化特色在民族舞蹈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传承创新。

二、民族舞教学发展现状

在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学习多种类型的民族舞蹈。由于民族舞蹈并不具备相应的甄别性,因此在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容易盲目,很难正确理解某些舞蹈表演技巧。实践证明,只有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在舞蹈表演中表现出来。一些练习舞蹈的学生舞蹈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只能模仿舞蹈动作但不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意,难以有效地将情感与舞蹈表演结合起来。民族舞蹈是各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该民族的文化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舞蹈流派,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魅力,能够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我们应该了解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当我们看到民族舞蹈的文化特征时,要认真研究其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使民族舞蹈在发展中依旧具有创造性,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而发生改变。只有这样,在民族舞蹈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将更加耀眼,民族舞蹈的内容也更能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民族舞蹈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舞蹈内容本身所具备的民族特色。实践证明,如果将舞蹈仅仅认为是一种简单的身体运动,那并不能完全体现民族风格和舞蹈编制过程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民族舞蹈不仅是动作表达和工具使用上具有民族特色,也需要在情感表现上体现民族特征。教师很少利用课时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大多数时候是组织学生跳舞,重复动作,但反复的训练并不能使得舞蹈艺术的内涵进行完美呈现。舞蹈美是整个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所有舞蹈作品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多为大起大落且豪放奔涌式的,呈现出蒙古族所特有的民族气概。而现代舞蹈受抽象表达的影响,强调舞台上舞蹈演员的线条和情感,灯光变化迅速且空灵。相对而言,民族舞蹈对灯光的要求较为简单,但更重视动作的起转波折。因此,我们可以在现代舞蹈中应用民族舞蹈的情感,并用真情实感来理解舞蹈,同时在民族舞蹈中也可以加入灯光的转变,巧妙地使舞台效果更加完美。民族舞蹈服装大多是经过特殊待遇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通过演员的衣服,人们可以快速判断演员的身份,产生民族认同感。

民族舞蹈对舞蹈动作的要求较高。民族舞蹈通过完整的动作和连续的音乐来传达所蕴含的独特内涵,然而,在这个阶段,民族舞蹈教学如果不花些时间去培养学生对民族舞情感的表达,会导致学生舞蹈表演过程中情感缺失。在对舞蹈文化意义认识错误的情况下,舞蹈表演也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民族舞蹈的卓越技艺在现代审美系统的发展与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逐渐超越原本的舞蹈风格,成为民族舞蹈的主要内容。

三、民族舞教学中情感培養的策略

首先应当提高对舞蹈的表达能力。对于学生在舞蹈的表达能力存在欠缺的情况,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具体要求如下:1.指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特点和模式。一场伟大的民族舞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不仅不会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反而会给人们带来情感的启迪,并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舞蹈内涵,实现舞蹈风格、动作和节奏的和谐展示;2.民族舞蹈训练过程中需要强化细节动作的训练,展现出民族舞蹈在每个舞蹈动作中所想要表达的深刻情感。

民族舞蹈成功需要有优秀完善的幕后工作进行支持。音乐元素中独特的节奏感与中国民间舞蹈传统音乐表达相结合,能够使民族舞蹈表演在饱含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具备现代美,也更容易为公众所接受,因此,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才能感受到舞者所想传递出的内在感受,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深刻情感。最常见的方法是编舞者通过改编独特的民族音乐来保留特色,将民间音乐的节奏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使得民族特色与现代审美都能有效融合,以表达舞者内心的兴奋和对生活的爱。如今,这种音乐的改编方法已经十分普遍,加快节奏后更加显示出民族舞蹈独特的轻盈和灵巧。

随着观念变化,大众的审美需求也发生变化。当代青年难以在现代审美体系下去欣赏传统的民间舞蹈,导致许多传统舞蹈艺术濒临灭绝。因此,民族舞蹈要想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传统美学与现代新思想的碰撞,必然会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与变革,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现代舞蹈的公众视野中,大多数作品都是思想、情感、世界观和纯粹的舞蹈,不能准确地向观众传达特定的情感思想。宽泛的情感表达使得每个观众在阅读作品后都有不同的理解。我国大多数观众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愿意接受原有特定的内容和情节,情感清晰,且熟悉的舞蹈作品。

现代舞蹈和民间舞蹈的表演场地和环境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某些特定状况下为了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需要融合部分的舞蹈动作。现代舞和民族舞在舞蹈动作上侧重点有所不同。现代舞注重舞者舞台表现和情感转换,因此动作变化幅度较大以显示舞者舞台上的身体的伸展和美丽。而民族舞蹈动作则更侧重于体现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在演出过程中需要一个相对宽松和开放的环境,它的舞蹈表演需要以环境本身的建设、气象环境的安排、服装的购买等为基础,特别是一些展现游牧民族和少数民族勞动过程的豪放动作,会因为舞台的局限性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在当代社会,大多数年轻人对单纯的民族舞蹈的风格并不喜爱,其前期布置和舞蹈舞台适应性都明显弱于现代舞蹈,而现代舞蹈的动作更加随意自然,可以根据舞台环境进行不断调整。因此,在舞蹈改编过程中可以考虑在现代舞中融入民族舞蹈,不仅能够保留所含有的民族元素,还能赢得观众的青睐。

其次为了更好地在表演过程中展现民族舞蹈中独特的情感之美,老师们应当对舞蹈中所包含的情感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丰盈舞蹈表演本身的内在情感。同时,营造出适宜的舞蹈教学环境,为学生演奏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舞蹈的节奏和情感变化。民族舞蹈的练习需要建立在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内容和文化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想象和创作民间舞蹈。以傣族舞蹈为例,学生要深入了解傣族人民的民族信仰、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阅读文字和观看视频等方式来加深对其民族情感的了解,引导学生将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舞蹈中的情感相结合,使得舞蹈表演过程更加流畅自然。

高超的舞蹈技能能够协助舞者表达内心情感,是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同时需要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创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民族舞蹈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表演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除了对传统技艺进一步磨练外,还需要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进行创新和转型。现代舞和民族舞并不存在直接的冲突,两者的表演诉求一致,只是表达的内容存在差别。民族舞蹈是一种更加侧重于表现民族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表演艺术,因此学习民族舞蹈较为简单。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民族舞蹈在社会中的流行度越来越高。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民族舞蹈表演也需要与时俱进,保留了自身独有的民族元素的同时,也能让现代人欣赏到其独特的美。

中国传统舞蹈更注重细腻、高难度舞蹈动作的转合,而现代舞蹈更注重强烈的情感表达,拥有较强的生命力。中国民间舞蹈的技艺也更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在融入现代元素之后,它承载了更多的情感表达。不太追求精确、细腻和高难度的特点。而这种融合,也让民族舞蹈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升华。民族舞蹈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从民族舞蹈中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看到民族文化本身的特色。从形式上看,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多样。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常常借助不同的工具来增加民族元素内涵和舞蹈的魅力,不仅能够优化整体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效果,还能配合和补充舞蹈演员自身舞蹈姿态。身体与工具两者的协调配合能使舞蹈整体更加流畅,能给观众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强烈的民族归属感。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态感受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只有让学生的情感由内而外传播,情感表达才能更具吸引力和活力,才能引起他人的共鸣。为了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首先要被舞蹈感动,用情感化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能够独立调节情绪,确保他们的个人情绪与舞蹈感受一致,然后将相应的情绪融入舞蹈表演中。教师也要注意创造多样化的情境和意境,让学生在场景中得到很好的体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和感知能力。例如,在孔雀舞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傣族的民族服饰,引导学生领略傣族对孔雀的特殊感受,然后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领略傣族文化,使学生主动联想到傣族的生活,提高情感融合的效果,并在孔雀舞表演中表现出傣族的风土人情和积极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表演艺术,集中展示了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民族舞蹈的精彩呈现要求舞蹈演员有效地与音乐融合,结合民族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思考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民族舞蹈教学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越来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为了更好地开展舞蹈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密切配合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展示民族舞蹈中的情感元素,有效地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与民族舞蹈相结合。在舞蹈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把技术和技能的学习放在重要位置,而且要善于在表演过程中加入情感。在情感与艺术的交融中,舞蹈艺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能感动表演者,而且能感动欣赏者,引起人们的共鸣。舞蹈艺术的内涵可以唤起人们无限的想象和联想,高校民族舞蹈教学需要探索情感表达,在实际教学中把情感表达作为核心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技能学习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更好地促进民族舞蹈的继承与发展,使学生成为文化文明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梁斐.论民族音乐教学中民族情感的培养[J].大舞台,2014,(01).

[2]程铃.浅析舞蹈组合训练对舞者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4,(02).

[3]王红亮.浅谈现代舞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渗透[J].当代音乐,2016,(19).

[4]徐晨.浅谈现代舞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渗透[J].戏剧之家,2013,(09).

作者:和声

优秀民族舞蹈论文 篇3:

新时代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探

摘要:民族舞蹈是我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发展的情况已经被业内的人士所关注。如何将民族舞蹈这一优秀的艺术表演形式进行有效的延续,就要从发展和继承民族舞蹈开始做起。本文结合实际的情况,对目前我国民族舞蹈教学和传承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  民族舞蹈  文化  传承与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被称之为“艺术之母”,它是人们对生命意识的最原始、最自然、最强烈的呼唤与表露。在漫长的岁月、深厚的文化积淀中,风情醇厚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其绚丽的风采深得中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

一、目前民间舞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

对于民间舞蹈教学来说,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舞蹈,在舞蹈考试中获得更好的分数。因此,对于舞蹈的教学,教师都会让学生跟着自己练习动作,让学生的动作变得标准,而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也是跟着舞蹈教师进行动作的练习,一点一点的模仿教师的动作。这虽然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舞蹈,并且动作很标准,但是,学生却没有真正的喜欢上舞蹈,学生会认为学习舞蹈就是跟着舞蹈教师去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会让舞蹈教学变得枯燥,教学质量也就变低了。

(二)舞蹈教学中文化传承力度不够

民族舞蹈是我国宝贵的文化,但是,在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一味的让学生去练习舞蹈动作,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按照标准的动作进行学习,这样的舞蹈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舞蹈,让动作更加的标准,这是不利于民族舞蹈传承的,因为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是被动学习,学生很难真正的了解舞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表演舞蹈时是没有灵魂的,只是动作达到了標准,对民族舞蹈的意境却没有真正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学习舞蹈,也限制了民族舞蹈的传承。

(三)舞蹈教学方式的落后

现阶段,教学舞蹈的方式就是教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给学生,学生就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习,然后再将这些动作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舞蹈,这样的教学虽然能将学生教会,但是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舞蹈的含义,只知道将动作做好,然后表演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非常落后的,学生的舞蹈也是非常死板的。学生在这样的舞蹈教学方式中去学习舞蹈,久而久之,不仅舞蹈能力不会得到提高,反而还会因为枯燥的教学方式失去对舞蹈的热爱。

(四)民族舞蹈的课程较少

在众多的舞蹈教学中,一些如街舞,芭蕾舞等舞蹈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民族舞蹈教学的课程就相对减少了,这样的情况是非常不利于民族舞蹈传承的,久而久之,很少有人会真正地热爱民族舞蹈,对民族舞蹈的认知也就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甚至会让民族舞蹈落寞,民族文化极有可能丢失。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

(一)自娱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自娱性追究其根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在语言、文字以及其它艺术形式还未形成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用舞蹈来传情达意、自我娱乐。也就是说,在影视、唱歌以及美术等艺术形式还未形成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跳舞的实质目的就是为了自我娱乐、抒发情感,如若中国民族民间舞离开了自娱性,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二)即兴性

即兴性,释义为创作者在事先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仅凭当时的感受进行表演、创作或演讲等,是当时情感的真实流露。通常情况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表演形式等都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每个参加表演的人都可以根据当时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表演程式性不强,舞姿造型因人而异,随情而发。

(三)适应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自然而然要受特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的制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现代舞、芭蕾舞以及街舞等都对中国的传统舞蹈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中国民族民间舞。

曾作为下层文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要想不被社会淘汰、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它必须要有很强的适应性、与时俱进的特点。

(四)地域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形成、发展会受特定自然环境、地域的影响,是在各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以及风俗习惯中形成的,集中体现了各民族的审美情趣、理想以及愿望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和地域文化色彩,是区别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一统的主要条件之一。

三、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对策

(一)民族舞蹈应该继承传统

民族舞蹈文化对我国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国悠久历史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对于民族舞蹈来说,应该继承传统的舞蹈文化。比如在舞蹈中的一些特定的民族含义,就是非常宝贵的,在现在的民族舞蹈中这样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传承过程中将这些内容全部包含,才能够实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由此可见,在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过程中,应该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够保证民族舞蹈的发展和传承。

(二)民族舞蹈应该发展创新

民族舞蹈的发展也应该进行创新,但是,这需要民族舞蹈能够保证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对民族舞蹈进行创新。对于民族舞蹈来说,有很多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民族舞蹈的精髓,这些部分应该保留,然后将一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部分去除掉,加入新的元素,对民族舞蹈进行创新,使民族舞蹈焕发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民族舞蹈还可以利用信息时代下的传播方式进行教学,即:利用互联网将民族舞蹈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民族舞蹈,并且通过网络上的视频去学习民族舞蹈。

(三)认识教学的重要性

民族舞蹈就像武侠小说中的绝世武功,是一种历史悠久并且有教学意义的文化。因此,想要民族舞蹈进行很好的传承就需要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够让民族舞蹈让更多人了解,让更多人热爱民族舞蹈。通过对民族舞蹈的学习,还可以了解到民族舞蹈的历史和一些舞蹈动作中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民族舞蹈的传承,还有助于民族舞蹈的学习,让更多的人对民族舞蹈感兴趣,由此可见,民族舞蹈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学可以让民族舞蹈得到更好的传承。

四、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民间舞蹈教学探究

(一)对民族舞蹈文化进行传播

民间舞蹈教学的方式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将动作做的规范熟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属于应式教学,学生照着教师的样子去做,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学生对民族舞蹈不够了解,导致只能去硬记舞蹈中的动作,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

因此,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可以在教学舞蹈之前,将民族舞蹈文化进行传播,让学生先了解民族舞蹈的内涵,理解动作的具体意义,这对于舞蹈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就会喜欢上民族舞蹈,对民族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的,其对舞蹈并没有主动性的学习,教师的严格管理,能够让学生学习舞蹈,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正确的,假如学生没有学习舞蹈的主动性,那么他们就只能在课上时学习舞蹈,课下不会主动对舞蹈进行联系,这样的话,就导致学生的舞蹈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就需要学生主动的学习舞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民族舞蹈的内涵,并告诉学生学习舞蹈会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提高学习舞蹈的主动性,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舞蹈,对学生的舞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闲暇时间通过舞蹈视频学习民族舞蹈,学生不仅可以从多媒体视频中学习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还能够对民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解,这对于学生学习民族舞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加持,学生可以对舞蹈技术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了解舞蹈的具体步骤,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

(四)完善民族舞蹈教材

我国的民族舞蹈有很多,对于舞蹈的教学不能是一本教材就解决的,舞蹈教材是需要不断进行完善的,将各个民族的舞蹈整合到一起,并对基本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这对于学生学习民族舞蹈非常重要,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的。完善的教材可以让学生对各个民族的舞蹈都有所了解,能够进行借鉴和学习。这样一来,就会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效率。学生也可以在课下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和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

(五)学生多进行实践

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经常是教师为学生讲解动作的基本要领,手把手的教学生如何去完成舞蹈动作,这样的教学方式确实可以让学生的舞蹈动作更加规范,但是学生的实践舞蹈排练却非常少,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学会了基本动作但是却没有进行整体的实践舞蹈,这就会让学生在跳舞时有一种生疏的感觉。学生要有实践性舞蹈表演,将所学的舞蹈动作整体的跳一遍,再由教师进行分析,为学生的整体舞蹈状态打分,让学生提高民族舞蹈的熟练度。

(六)分层舞蹈教学

我国的民族舞蹈有很多,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就需要将民族舞蹈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层,让基础差的学生先学习简单的民族舞蹈,基础好的学习难一点的民族舞蹈,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去学习民族舞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方法及传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方法

1.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设立的,它在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国家在面对那些即将消失的或正在消失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时候,应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是——通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传承。

2.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融入艺术教育课堂

将民族民间舞蹈融入到艺术课堂的教育中,最大的好处就是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法直接传承我们已有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同时培养出一批专业的舞蹈学生并教会他们发展民族民间舞的方法——采风,让学生实地深入乡下,通过采风的方式重新收集、编排以及整理民族民间舞素材,赋予民族民间舞新的生命力。

3.在人民群众中直接传承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汉族的《龙舞》、藏族的《锅庄》《热巴》等,这些舞蹈都是在人民群众中直接传承的。表演者即是传承者,身体素质、表达方式以及对舞蹈的理解不同都会对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民族民间舞与其他外来舞蹈文化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避免,但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

1.保留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中国特有的舞蹈形式,是在中国特有的国情、风俗习惯、人文特色以及审美情感等背景下形成发展的。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中国民族民间舞要失去其特定的民族特色如:风格动律、外部形态、风格特色,也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所以民族舞要发展,要前进,就必须熟悉掌握现代舞的技法技巧,做到有“度”的吸收,有“度”的借鉴,在这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从而促进民族民间舞的发展。

2.发展原生态素材,大胆创新。这里的大胆创新并不是指创作者想怎么创新就怎么创新,创新一定要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精神状况。例如:藏舞舞蹈《酥油飘香》,编导将传统藏舞体态中塌腰撅臀改为仰身顶跨、昂首挺胸,反映出当时藏族人民的精神状态。又如:两个男演员的手臂模仿牛角,惟妙惟肖的刻画牦牛的形象,也展示着勤劳的藏族人民形象。同时,娇媚可爱的小姑娘用藏族特有的“水袖”表现出的生活场面,使人们仿佛置身于青藏高原那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圣地,真切地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强大魅力。但这些舞蹈并没有夺走民间舞的自我,只是通过新的手段更加完善了民间舞,让观众看到了更好的民间舞。

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对于民间舞蹈教学的意义非常重大,只有学生了解了民族舞蹈的文化才能够真正的了解民族舞蹈的具体意义,提高对民族舞蹈文化的理解,这对于学习民族舞蹈来说非常重要。要加强舞蹈基本功的教学,只有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了才能够展现民族舞蹈文化的精髓。对于民间舞蹈教学来说,还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华彬.阐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J].统计与管理,2014(12).

[3]潘志涛.大地之舞[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作者:赵亚楠

上一篇:铁路企业工会论文下一篇:研究范例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