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政管理研讨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市场经济背景下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剧。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如果想要提升事业单位竞争能力,就需要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将创新意识融入事业单位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同时提升办公会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行政管理研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行政管理研讨论文 篇1:

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的创新策略

【摘要】行政文化是企事业单位进行行政管理的灵魂。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于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增速逐渐放缓,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比较重视的是制度的建设,这样的发展思路并为将行政文化建设放在改革的前沿,最终导致行政文化建设并未与时俱进。本文将就我国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阶段额关系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找出具体的创新策略。为促进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行政文化建设 行政管理 问题 创新策略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总体转型时期,这为促进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关键的节点。在这一关键阶段,要求我国的行政文化应该在价值、观念等不同层面的认知模式上进行行政管理的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带来了影响和冲击,特别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更是改变了行政管理的观念。行政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意义。额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关系进行深度探析,并根据现实状况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创新策略,为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行政文化与行政管理之间的联系

行政管理活动的深入必然会受到行政文化的制约,这一制约将影响导向行政管理的决策与执行。在实际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文化的通过行政意识、行政心理、行政思想、行政习惯等对行政管理进行渗透并发生一定的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述:

(一)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造成全方位的、直接的影响

随着行政文化建设的逐渐完善,开放型的行政文化氛围将对行政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此时行政管理决策者的管理行为更具有民主性、高效性、开放性。而与之相对应的使封闭式的行政文化氛围,而这样的行政文化氛围将会对行政管理的决策者带来陈旧的、之后的、思维僵化的影响。当然,专制的行政文化氛围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将会使行政管理的决策者刚愎自用、专横武断、玩弄权术、争功诿过。可见,良好的行政文化氛围将为行政管理提供健康的、良好的风气,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二)行政文化将对行政管理理念带来影响

行政文化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深远的、深刻的发展历程。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具体管理与实施下,行政文化通过他们的信仰、习惯、观念等在员工心中进行渗透。可见,行政管理人员作为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其观念对于行政管理活动效率的高低有着决定性作用。企事业单位的员工进入行政管理活动后,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原来的思想观念、认识理念等消极的内容带入其中,并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个人主义,遇事相互推诿的毛病,任人唯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这些将对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三)行政文化将对行政管理人才带来影响

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理中的灵魂,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等方面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如:行政文化中的行政理念将对行政管理人员参与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带来影响;行政文化中的价值观将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行政文化中的行政思想将对行政管理人才的开发与管理带来理论性指导。可见,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观念、意识、工作态度、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小觑。

三、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确定行政文化建设目标,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创新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文化是其挼环境,更是行政管理的灵魂。它的创新与完善对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对行政管理的变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确定行政文化的建设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创新。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党要求不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公开透明,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行政管理时必须构建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

(二)加強行政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尽快消除滞后的行政管理思想和认识

行政文化中行政思想的建设是其主要内容,它将直接对行政管理人员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和效果,并对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的目标、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等产生影响。如前所述,消极的、滞后的行政文化思想认识将对行政管理行为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因此,尽快消除滞后的、陈旧的行政文化思想是保证行政管理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如:在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中才存在的“等级制”、“官本位”等思想认识,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人治的理念和认识等这些歪风邪气将对行政管理的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尽快彻底摒弃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和观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通过齐抓共管的模式树立良好的行政管理氛围。

(三)加强法制建设,推行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行政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思想的深入实施和渗透,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更是我国行政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全面推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真正在行政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局面。例如:企事业单位可以在本单位内部进行法制宣传,通过本单位的网站或者专栏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员工树立守法遵纪的好员工;重点提高本单位行政管理人员的向素质和职业道德,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真正自觉自愿、全心全意地为单位内的员工服务。

(四)搭建平台,努力消除在互联网环境下行政文化与行政管理创新带来的障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十分如同一把双刃剑,影响着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文化建设、行政管理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搭建平台,加快工作效率,尽量避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为行政文化建设、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带来的影响。如:各企事业单位可以加快电子技术平台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为加强行政管理和行政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再如:通过网上通讯工具、电子邮件、门户网站的留言板等不同的方式获得各单位内部员工对行政管理的需求,以此来提升员工对行政管理出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行政管理和行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治原则、灵活原则、开放性原则,并合理转变员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利用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透明化、公开化发展,为行政管理的创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湧.以“四个全面”引领行政文化建设——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会长周文彰[J].杭州(党政刊),2015(12):24-27.

[2]郑飞,文宏,刘志勇等.以先进的行政文化重塑政府治理思维实现公共治理现代化——第九届行政哲学暨“先进行政文化与公共治理现代化”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14(10):123-125.

[3]王燕萍.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之探讨[J].黑河学刊,2015(03):67-68.

作者:谢静

企业行政管理研讨论文 篇2:

论如何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市场经济背景下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剧。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如果想要提升事业单位竞争能力,就需要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将创新意识融入事业单位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同时提升办公会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由此,文章针对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分析探讨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 综合能力 素质

近几年,随着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人们已经愈发重视实际工作中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企业的文化和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所秉持的基本理念。由此,合理地落实行政管理工作不仅能够确保企业文化落实到日常的企业管理活动中,同时还能推动单位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进而逐步实现企业中有关办公物品、文书资料、会议以及涉外事务的管理。由此,如何将行政管理工作落实到单位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体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成为现阶段单位行政管理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

一、当前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就目前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来说,就其人员方面的问题来看,其工作人员的问题大都集中表现在工作态度不认真、行政管理思想过分陈旧以及没有将创新的思维融入实际的行政管理过程中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实际工作中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并逐渐导致工作人员出现效率低、能力成长慢等问题。目前,很多办公室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态度不够认真,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安于现状,跟不上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步伐。这导致在日常的办公室行政管理环节种存在人员的工作兴趣不高,工作过程中没有动力,处理事件的能力较差,重复性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二)自身的工作定位不够明确

大多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上级的指示和任务处理工作,而不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对工作缺少责任心,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自身的工作任务仅限于完成领导要求的工作,没有尝试更好的解决方法和新的工作模式。

(三)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思想觉悟不够

目前很多行政管理人员轻视自己的工作,不仅没有将新技术、新思想与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融合,在工作中存在比较明显的懈怠情绪,进而影响到实际工作开展的效果。大多数的办公室规章制度不够完整,也没有严格标准的赏罚规定,导致很多工作人员不能以身作则,也不重视规章制度。还有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过于注重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处理,影响工作的正常流程和进度,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四)行政管理能力不强

对于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其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广,管理的事项也比较多。因此,在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环节,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一方面,要求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另一方面,还要求其具备专业的基本技能[1]。但是,就目前的办公室人员安排来说,很多单位会倾向于选文职专业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这就造成其在业务水平方面仍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从而限制了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计划性和策划性

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工作上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有计划、有规划地提出一些运营和管理建议,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主动承担起上级和下级之间沟通任务。可以说,办公室行政人员不仅是整个企业的参谋员,还是整个企业的沟通者[2]。

(二)辅助性和合作性

在大多数企业中行政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辅助领导解决问题以及出谋划策。作为各个部门的沟通橋梁,在企业的经营中,行政人员不仅需要及时收集各员工的建议,还应该及时关注社会经济以及企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从而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策划方案,辅助领导层确定最终的企业计划。

(三)协调性和沟通性

行政人员除了要进行沟通和辅助以外,还要在员工中起到协调作用。大部分的企业职能部门较多,各个部门之间有不同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因此行政人员也需要从中进行协商,稳定员工情绪,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

(四)组织性和团队性

除了上述的作用,行政管理部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负责企业各部门的组织工作。企业进行团建或者集体活动时,需要办公室行政工作人员作为中间人进行协调组织,了解员工们的日常喜好,组织员工喜欢的聚餐和团建活动,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样不仅能够使各部门得到及时沟通,还会使整个企业更具有凝聚力[4]。

三、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策略

(一)构建科学的办公体系,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岗位职责的清晰化

对于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而言,其工作过程中涉及的事项十分复杂,不仅要面对办公室中日常事务的处理,还要完成领导临时交代的任务。这种情况下,如果办公室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就必然会造成在岗位水平培训环节的能力培养工作不够全面,进而影响后续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由此,笔者认为,如果想要针对性地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综合水平,就应针对其不同的办公室行政岗位明确划分,开展具备针对性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工作,帮助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实现自我综合能力成长的同时,实现预期的行政管理目标[5]。

(二)针对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进行系统优化

根据以往的研究,笔者认为国家税务总局是为人民服务的单位,从行政管理部门入手,将新时代下的服务理念融入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综合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执行能力,在根本上推动部门发展的同时,响应党组织号召,贯彻“为人民服务”理念,从而加快我国税务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比如,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行政管理榜样人员开展行政管理经验的分享活动,借助榜样的作用引导其他行政管理人员提升其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由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定期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开展有关“新时代服务理念”的专题活动,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研讨等多样化的活动,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提升其综合能力。

(三)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对于办公室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说,行政管理人员往往会面临着来自社会多个方面的压力,因而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心理素养也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首先,行政管理人员应正确面对工作中所经历的点滴,在面对不同需求的人员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进而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其次,对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可以多阅读有关心理辅导的书籍,从而调整日常工作中的情绪,为后续的办公室行政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四)完善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

行政管理工作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提升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在企业管理中有重要意义。健全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形成爱岗敬业的态度,同时也能够在根本上帮助管理者们积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自主加强有关行政管理理论的学习,拓展与行政管理有关的知识面,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日常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要职责,同时还在根本上呈现了一个单位的人文精神。因此,提升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根本上实现单位和个人双方的协同发展,为未来事业单位革新打下基础,同时实现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史建军,车妍妍.浅谈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J].经贸实践,2018(24):126.

[2]郭洪斌.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思考[J].化工管理,2018(35):7- 8.

[3]王欣.办公室行政管理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1):163.

[4]赵霏霏.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J].现代国企研究,2017(22):11.

[5]蒋婧硕.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5(18):72- 73.

作者:朱康学

企业行政管理研讨论文 篇3:

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分析与建设思路

专业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直接载体。高校通过划分专业来设计教学体系,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才。不同的专业是由各学科理论知识依据不同规则和方法进行归集、配置所形成的。所以,专业成为学科、师资、课程、设备等资源的集结点或配置平台,是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关键。

专业设置和建设具有共同的一般规律。相同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课程等资源配置也大体相同,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但由于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及其侧重点的理解、设定不同,即使相同专业,其学科、课程、师资等资源配置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相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持久、稳定、系统、规律性的特点集合而成为特色,即相同专业的不同特色。

一、专业特色的形成条件

1.历史条件和因素

许多专业的产生和形成,都是应当时社会实践包括生产、管理、军事、政治等急需而设置的。以后的发展、延续和壮大往往都蕴含着起初的历史痕迹,并渐进凝结为特色。

2.环境资源因素

专业的成长、发展和演变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完成的。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院系的环境和资源禀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浸染专业的成长。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差别性的特点。

3.时间因素

专业特色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过程,需要酝酿、产生、更新、变异,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生生息息、重组再造、演化整合等,最后由每一代变异留存下来的富有生机的因素凝结为新的变异体并呈现特色。这里有两点:第一,特色是在特点上形成的,是由诸多特点有机组合而成;第二,特点与特色的不同,在于特点可能是暂时的、短期的,而特色是特点在不断地更新、变异、整合中最后形成系统、持续、稳定的状态,是特点之有序集合。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时间,特色是很难形成的,或很难称其为特色。

总之,专业特色应当在一定的历史延续中和特定的环境资源里,经过较长时间和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步融合而成。

二、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

1.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以政府为管理主体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一般过程,是行政管理研究的传统,相应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传统搭配方式形成了政治学背景和倾向的特点。然而,随着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科学化的扩展和推进,以及行政与法、行政与管理技术的日益融合,行政管理开始告别传统时代。同时,与政治相对分离的行政管理开始向各领域的分部门管理延伸和扩展,出现了教育行政、卫生行政、文化行政、军事行政等,行政管理衍生、推进至公共管理阶段,步入公共管理形态。经济行政正是在这种格局下独具形态、在理论及理论实践的发展中蔚为壮观。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活动是人类尤其是当今时代的主体活动,管理经济一直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在专业行政部门日益分化、发展的格局中,经济行政也成为独立的领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壮大。何况任何领域无不包含和渗透经济活动而成为行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使得经济行政不仅具有不断壮大、相对独立的领域,而且具有广泛的覆盖性。

2.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含义和支撑体系

经济行政是指以经济活动和领域为对象的政府行政管理活动,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是指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在遵循传统、保持行政管理专业基本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和突出经济及经济管理课程、师资、实验等资源配备,以培养懂经济、知法律、擅行政、会管理的经济行政管理专门人才。在实践中,经济行政与公安行政、司法行政、人事行政、军事行政、教育行政、文化行政、医疗卫生行政、社会工作行政等并列存在、相互区别。

专业特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时空因素,一个是时间维的历史传统因素,另一个是空间维的资源环境因素。这里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在历史渊源上,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由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演变而来。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创建于198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设立该专业的高校。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对市场主体及其交易、竞争行为和有形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过程。既是政府行为,又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市场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是经济、行政、法律融合一体的经济行政管理,具有突出的经济性。

1998年,教育部组织调整高校专业目录,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不复独立存在,学校的相应专业转型、扩展为行政管理专业,设于公共管理系下。整个专业的转型经历了名义阶段、板块阶段、覆盖阶段,目前正向融合阶段发展。这个过程中,在探索和保持行政管理专业一般特征的同时,工商行政管理由课程、师资、周边专业学科、相关社会资源支撑的经济行政特色保留了下来。

在环境资源上,学校以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见长,相应的师资、课程等资源丰富。学术氛围也以经济学、经济管理学为主调,同时,又有较为齐全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和历史较长、特色鲜明的法学学科专业。这个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显体现。学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与规范。分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和文法4类提出学科基础课课程设置方案,原则上统一执行。学校结合专业和历史等情况确定专业课设置。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原则下融汇了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因素,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并反映了专业特色。例如,公共基础课中有“高等数学”课,学科基础课中有“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财政学”、“统计学”等经济管理课程,在专业课中有“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同时,行政管理的核心课、基础课诸如“政治学”、“行政学”、“领导科学”、“公共政策”、“公务员制度”、“行政伦理学”、“公共管理”等数量和理论知识比重充分,功能不减,既保证行政管理专业的本色,又具有经济行政特色。

在时间因素方面,学校有17年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并赢得较高声誉;行政管理专业也有了11年的办学历史,并于2000年建立了北京市属院校第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2007年成为北京市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第一个重点建设学科。经济行政特色在历史延续和探索中日趋成熟、稳定。

在社会资源方面,学校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学会、研究机构保持长期的合作与交往,包括会议、调研、课题研究、咨询培训等方式。近年来,与北京市发改委、市政管委、城市科学学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社会工作委员会等建立新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了经济行政的社会根基,进一步扩展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管理空间。

在学术研究和专业建设比较交流方面,有可供分享的成果和可资借鉴的经验。经济行政的研究著作有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蒋云根教授编著的《经济行政管理概论》。学校工商行政管理研究领域,自80年代后期,陆续出版了《企业行为规范》丛书、《工商行政管理》系列教材以及多部单本著作;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以及国家部委有关经济行政方面的科研项目。近10年来,各高校的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都依托所在院校的资源、历史等,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以其历史和经验获得独特优势。

三、行政管理专业的价值评估

1.行政管理专业在北京市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公共经济与市场经济比肩在我国呈后发之势。公共管理在后市场经济时代是维护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强烈。作为北京市重点大学和人才培养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拥有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公共管理资源,行政管理专业在北京市属院校处于前列,应当发挥学科优势,为北京市培养经济、行政、法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2.行政管理专业在学校的地位

公共管理学科与工商管理学和经济学并驾齐驱有益于丰富学校学科类型,完善学科结构,有利于人才培养。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实力较强,公共管理学相对较弱,但具有良好基础并在北京市属院校居于前列,搭建了学科结构有力、专业齐全完整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平台。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的母学科,历史长、特色显、有优势,应当成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增长极。

3.学院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后盾和平台

行政管理专业依托的城市学院,是为专门和更好地服务于首都而建立的。学院依托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两大学科,设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以及首都经济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这种专业学科环境既具有复合型、交融性,又不失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宗旨,有利于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学科发展,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塑造和体现;同时,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筋”,对相关专业的发展具有粘合、伸张的作用。

四、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路径

1.在既有体系中巩固特色

一是丰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上体现特色。保证专业通行的基础课程。“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必备的学科基础课不缺门;通过课程建设,增强课程针对性,力求精要;通过沟通研讨,达到课程之间相互了解、互补和融汇。保证体现特色的经济学课程。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外,还应坚持开设“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通过考试与考查、必修与选修的制度设计,优化经济行政效果。开设“法学原理”、“行政法”、“经济法”课程,满足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功能需求。进一步完善以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为核心的政府监管和经济监管课程板块,实现理论、政策与实践的贯穿,经济、行政与法律的融合,凝结和强化监管功能的专业设计。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特色。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案例政策分析、参观考察相结合;选聘校外、政府、企业的专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或储备,在专职教师组织下,穿插搭配兼职教师的专题和讲座;通过“数字城市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条件,加强软硬件功能开发和综合利用。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控制教师选聘结构,充分调配现有资源,形成学术型、讲授型、实操型师资的有机搭配。

2.将特色的基础拓宽,触角延长

拓宽与之交往的经济行政部门范围,由工商行政部门扩展到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进而扩展到发展改革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市政管理部门、社会工作部门,建立制度性联系;在上述政府部门和系统建立实习基地,形成持续联系,延伸触角;通过科研和教师纽带,与上述政府部门建立联系,增强教师对实践的了解,增加学生直接、间接的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聘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教师或吸收为团队成员,增加互动通道。

3.在学院复合学科环境中,吸取营养,谋求新生

学校的城市学院是系、所合并的学院,学科专业较为宽泛,教师的专业领域更加复杂。学校规划城市学院建设发展两大学科——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院、系、所,学科、专业、方向相互交织,对学院的组织管理和业务规划提出挑战,同时也提供机遇。处理不好,各种要素混杂交错,内耗互扰;处理得当,相互倚重,相互交融,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实际上,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两个学科具有新兴和开放的共同特点,又有在区域和公共方面的融汇之处。两大学科的交融为各自学科及其之下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富营养的土壤。行政管理应当借助公共管理寻求应用空间,借助区域经济管理增强经济行政特色。

4.在国际交往中检验调整,发展壮大

经济行政特色不是中国经济社会环境和体制独有的,在世界市场经济国家也能找到学理和实践的例证。政府管制领域是经济行政的集中体现领域,这一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日益关注的热点。

政府监管、企业社会责任、公共工程等话语和理论体系是值得关注、研究、探索和借鉴的。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有助于在国际环境中检验、调整和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有助于从理论上深化对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理解,从而不断延续、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发展。■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作者:张国山

上一篇:乡镇民营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高等院校工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