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物业管理论文

2022-05-01

摘要:寝室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在高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寝室管理工作已经愈来愈为高校所重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物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物业管理论文 篇1:

高等院校校园安全稳定创新工作机制研究

摘要:文章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构筑创新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安全与文明同行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等三项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管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务院明确提出2016年开始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时对外发布《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高校校园安全则承担着为建设一流大学建设保驾护航的重任,构筑创新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工作不可滞后。

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营造安定有序、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构建安定有序、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把握:

1.1 明确目标定位,统一工作思想

安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进步的重要前提,是保障社会文明进步、经济、科技发展的首要条件。构建安定有序、秩序井然、融洽祥和、职工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大学环境,必须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大学这一战略任务的总体要求,转变在高校只有教学和科研出效益而保卫工作只是负效益的观念,牢固树立“安全也是效益,稳定也是政绩”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观念是首位的。

1.2 加强政治引导,建设理论载体

首先,高校领导应始终把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学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做到“有灵活学习方式、有周密学习计划、有相对固定学习时间、有单独学习记录、有准备充分中心发言、有严格的考核考勤”。其次,要紧紧围绕时代主题,开展富有时代特征的活动。例如,建党周年纪念日,红军长征胜利周年纪念日系列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遵守党章,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等。同时,树立师德教育的典型,积极挖掘身边楷模的先进事迹,通过宣传激励和教育他人。例如,在 “五四”青年节、“七一”、教师节表彰一大批教师、学生先进典型,不仅在师生中弘扬社会正气,而且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1.3 规范制度管理,搭建思政平台

制度是工作的依据,没有良好的制度作基础,会使得许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抓好各项防范工作,杜绝各类事件隐患,消除各种事故苗头,是建设“平安校园”工作的核心内容。我们要重视制度建设,一旦形成制度,就要严格执行,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转移到学生宿舍区,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公寓等举措,在学生宿舍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宿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基础文明的重要场所。

对思想有问题的学生要耐心帮教,开展心理辅导,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人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可采取在校园网上建立思政网、心理咨询网等。

2 坚持安全与文明同行的发展道路,奠定和谐稳定、高雅纯朴的文化基础

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都是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有机结合。

2.1 实行民主管理,推进政治文明

健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团代会、学代会制度。为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教职工代表审议行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讨论决定重大改革方案。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重视民主党派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民主党派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年召开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

通报学院建设、发展情况,听取他们意见;加强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民主党派在思想、组织、参政议政等方面得以健康发展。

2.2 开展合作共建,推动精神文明

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自1987年始与武警南通市消防支队结成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双方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致力于“共学雷锋、共树新风、共建精神文明”,优势互补、互办实事,取得了令人鼓舞又催人奋进的成绩,为南通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中宣部、总政治部颁发的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多年来,共建双方都把共建工作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使之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

军民合作共建要坚持“敞开校门,请进来,走出去。”所谓“请进来”,就是开放校园文化。请社区代表和单位职工代表来校参观图书室、实验室、微机房;参加班级主题活动和学生座谈,感受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使他们在对学校的物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中得到教育和熏陶。所谓“走出去”,就是传播精神文明。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内各类活动,把精神文明传播到社区的每个角落。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通开发区中兴街道富民社区自2011年起开展合作共建,成效显著。

2.3 加强党风建设,培养廉政文化

广泛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反腐形势教育,唱廉政歌曲,评勤政好干部,参观党风廉政展览,写廉政承诺,办廉政教育橱窗,真正使党风廉政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头脑。通过建立完善的责任网络和科学的考核制度,努力构筑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

2.4 打造特色文化,营造高雅氛围

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打造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五四”系列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给广大同学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成为广大青年自己的节日。比如:组织开展了“高雅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主题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各种主题的校园橱窗、班级黑板报,走廊上学生们的书画作品、名人警句、法治画报等教育软环境的建设,使师生处处感受到良好的文化、法治氛围的熏陶。

3 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构建适应发展、促进发展的工作模式

由于各高校近年来高速发展,办学环境等因素的急剧变化,校园安全工作的对象、环境、内容及要求等诸多要素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观现实要求高校校园安全工作不仅要有创新观念,而且必须与时俱进,改革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创立新的管理机制。

3.1 建立与学校管理体制结构相适应的党委领导下的一校多制安全工作管理模式

(1)对学校的经济实体或实行承包制的创收单位采取承包合同制管理。将安全工作有关要求、考核标准、奖惩措施一并写入承包合同,按承包合同规定进行考核和奖惩。(2)对学生公寓等物业管理部门或单位实行契约制管理。

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校方(部门)与物业管理方等有关责任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学校应采取“主动介入”的方式加强对物业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3)对于校园公共场所、要害部位和无具体责任单位的区域,由保卫部门直接负责管理。(4)对各院系、部门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的原则,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保卫部门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对全校(包括承包单位在内)的安全保卫工作负有指导、检查督促、考核等职能管理责任。(5)对于跨地区的各校区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即在宏观上实行学校统一领导指挥、统一管理制度、统一部署要求、统一考核奖惩标准;在微观上则实行以块为主,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2 改变过去综治工作年终一次性考核的单一考核方式,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

年终一次性考核由于掌握的情况有限,评价难以客观公正,因而往往易留于形式而影响基层工作积极性。为此,在考核时间上应采取按月考核、学期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方法上采取在校园网上征求考核意见、问卷调查、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进行民意测评与保卫部门平时考核、被考核单位自评和学校组织年终考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对全校各基层单位的综治工作尽可能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鞭策先进促进后进。

3.3 构建安全预警机制,制定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

要建立信息工作组织,完善情报信息收集、报告制度,构建覆盖全校的立体信息工作网络,组建各个层面的信息员队伍,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预测、预防和矛盾化解工作,制定应对紧急、突发情况的预案。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时期,需要更加重视信息工作,做出准确的预警,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

3.4 建立安全监督指导及激励机制。严格的监督指导机制是打造平安校园的重要环节

建立多种形式的安全监督机制:如经常开展校内安全检查,建立安全事故通报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等。对职能部门、院系、直属附属单位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制,签订年度责任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安全保卫主管部门的督促指导作用。对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未发生安全突发性事件,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安全工作不力,疏于防范以至突发安全事件影响较大的单位,实行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

综上所述,在探索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建设道路中,构筑创新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是势在必行的,但它是一项覆盖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才能夯实平安校园建设基础,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稳定有序的大学校园。

参考文献:

[1]李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与启示[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80页.

[2]杨江;王华彪.坚持以人为本抓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J].职业时空,2009年:第173页.

[3]马士龙.构筑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创建平安校园[J].时代人物,2007—12:第92页.

[4]王耀辉;刘天荣.论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第2期:53页.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基于校园安全管理的高校网络舆情预警与疏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880041);

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立项课题:“高校共青团干部“提-促-学-带”四位一体培养机制研究”;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常态下高等院校共青团干部提-促-学培养机制研究”2015年立项课题;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新常态下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JRS-2015-1031);

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课题“新常态下高等院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590)。

作者:陈淑丽 田炜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物业管理论文 篇2:

高校学生寝室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要:寝室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在高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寝室管理工作已经愈来愈为高校所重视。本文从学生寝室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入手,探讨寝室管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策略,期望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管理者能够充分发挥寝室在学生教育方面的作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寝室管理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措施

【分类号】G641

高等院校加强寝室管理工作不但有助于构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独立意识。寝室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线,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探求科学规范化的寝室管理制度和模式是现阶段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学生寝室管理工作常见问题

1、内务卫生不整

内务卫生问题是寝室管理工作的首要难题,物品摆放不整齐,室内通风不好,垃圾堆积,地面脏乱,灰尘严重等等都是大学生寝室的常见现象。高校通常采取的由辅导员或者学生会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的手段也是治标不治本,学生容易形成为了应对检查而清扫寝室的心理误区,并不能有效解决寝室内务问题。

2、学习氛围淡薄

寝室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寝室文化是高校寝室建设的目标,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不但不能合理地利用在寝室的时间,反而把寝室当做休息娱乐的场所,网络聊天、打游戏、看韩剧俨然已经成为寝室生活的主导,更有甚者把寝室当做棋牌室,游戏厅,抽烟、喝酒、聚众赌博等现象屡禁不止,寝室学习氛围淡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3、寝室关系不和

步入大学二年级之后,学生寝室特别是女生寝室容易爆发寝室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个性强烈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相对明显。其次,一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差,缺乏集体意识,无法与寝室其他成员和谐相处,寝室成员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从而导致寝室关系不融洽。

4、安全意识缺乏

长期以来寝室安全教育工作都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寝室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安全意识匮乏直接导致了学生寝室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学生寝室普遍存在违章用电的现象,大功率用电器屡禁不止,为寝室埋下了火灾隐患。此外,学生缺乏基本的防盗意识,盗窃事件时有发生,为学生的财产安全造成了困扰。

二、影响寝室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

1、寝室管理不到位,工作力度小

当前的寝室管理工作主要由物业人员、后勤人员以及高校辅导员共同承担,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工作力度小、模式僵硬、漏洞频现等等问题,面对每月一次或者每周一次的例行检查,大多数学生采取了敷衍了事的态度和做法,一部分学生无视寝室规章依然我行我素,以至于许多规章制度形容虚设,成为了一纸空文,寝室管理工作常常陷入僵局。

2、寝室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除高校辅导员外,负责寝室管理的主要是物业和后勤人员,其中绝大多数是下岗以及退休人员,知识程度不高,年龄普遍偏大,与大学生之间在沟通上存在一定问题,管理能力和手段都亟待加强。高校寝室管理绝对不等同于单纯的检查卫生和用电,不能简单地把小区物业管理模式套用到大学生的寝室管理模式上,而忽视了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3、学生思想认识不成熟

目前,90后的独生子女是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成员,受到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集体意识淡薄、卫生意识欠缺以及怕苦怕累等等特点。寝室成员往往来自于不同的省份和地区,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和家庭条件都存在不少差异,争强好胜、互相攀比,彼此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包容,是引起寝室不和谐问题的主要因素。

三、解决措施

1、改善硬件设施,完善后勤保障

硬件设施陈旧居住环境拥挤是大部分高校寝室的现状,八人间寝室、六人间寝室狭小逼仄的格局导致学生没用充足的空间安置个人物品,寝室很难做到物放有序,相应的一些列寝室环境问题也就随之而来。高校后勤部门应该尽快将改善学生居住环境、扩大平均居住面积、完善寝室硬件设施等相关工作提上日程。改善寝室格局、安置衣柜、书柜、增加储物空间等手段可以再短时间内有效缓解寝室的拥挤现象,提升学生在寝室的居住体验。

2、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思想教育

切实可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开展寝室管理工作的前提。寝室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必须条理清晰、覆盖全面,必须有实际的针对性和可参照性,寝室管理制度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不能沦为一纸空文,应当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保障制度的运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宿管人员、辅导员以及学生会检查人员必须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寝室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判罚。此外,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点从教室、办公室转移到生活区、寝室,充分利用好寝室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环境优势,及时拉近自己与学生的生理距离和心理距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扭转学生思想上的偏差,有助于将寝室矛盾防患于未然。

3、树立模范寝室,丰富寝室文化

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典型模范,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先进带动后进、少数带动多数、党员带动群众,逐步在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寝室风气和氛围。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寝室文化活動,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展现当代大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交际能力,改善寝室风貌。

四、结语

寝室是检验高校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径,加强寝室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寝室环境和寝室风貌,对于展现学校形象,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高校寝室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仍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为之付出持之以恒、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宝君.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

[2]毛小玲.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3]甘雅芬.试论寝室文化建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

作者:岳志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物业管理论文 篇3:

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浅议

摘   要: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实施课程思政逐步从部分高校在“点”上的探索,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共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高校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融入课程知识讲解,将是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有必要明晰“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为什么?课程思政怎么做?”三个问题。本文从这三方面出发,以管理类相关专业为主视角,探讨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意义及改革路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管理   教学改革

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主要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组成,本文要探讨的管理类专业,主要承担课堂思想教育功能的课程是通识教育课程,即公共必修课程,承担专业知识培养目标的课程为其他教学模块课程。多年以来,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编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中没有体现思政要素的内容,在上课过程中从未将思政要素融入课堂教学。立德树人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和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要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课程育人,将思想政治融入课程教学,并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是重中之重。然而,怎样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如何在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需要更多人探索和實践,同时是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进行的理念和实践创新。所谓课程思政,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把握,将思想政治理论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激发学习和向上的动力,提高学习能力和思政与道德素养。

从发展维度看,课程思政深化和拓展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职责。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新要求,要求每门课程都要有思政贯彻,教师要懂“育人”。教师不再只是教授书本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塑造学生高尚品格、良好品行、高级品位的“大先生”。

从理论维度看,课程思政是对国家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更新。课程思政在哲学上具有形而上的属性,是指导所有课程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心同向的原点,使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从实践维度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通过增开一门新课或增设一项活动实现的,更不是将现有课程教学进行“去知识化”,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课程时、在日常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时、在课程教学大纲选用教材时、在平时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时,充分挖掘每门课程内容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中,最终实现思政知识与课程知识的有机统一。

课程思政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一类,在高校全部课程中加以运用,将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加以放大与提升,最终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之后,学界对此研究日渐增多,研究范围日益扩大,但学者们对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认知大体是相同的,即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和课程内容中,指引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在学生学业有理想效果的基础上,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作用

(一)为社会培养管理类专业人才

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管理类人才有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鉴于此种情形,目前我国高校领导和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思想放在工作的重点位置,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情况和高校课程改革的新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制订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合理融入思政元素,使教学活动顺利推进。在改革过程中将智育与德育并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管理类人才在未来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迅速转变角色,投入工作。要具备步入社会的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带领下,努力实践,适应工作,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需求,成为时代发展的佼佼者、社会主义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优化管理类专业全课程育人格局

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探索思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潜在作用,通过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汇,使管理类学生通过学习而获得良好的管理素质和能力,减少管理中由于思想问题带来的管理失误现象。例如,任课教师结合管理工作案例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丰富的体验,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以新的视角深入了解所学专业。未来学生参与实际管理类工作后,有课程思政观念的影响,在今后工作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三)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本科教育整体进步

新时代高校教师将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放在重点位置,以此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在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深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使课程中蕴含思政,思政中体现课程内容,在相互影响下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倾注力量,给高等教育进步提供重要支撑。

三、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

(一)课程教学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组织在管理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人是组织进行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组织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组织为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尽可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将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合理有效地同组织本身的长远发展规划有机融合。因此,学校在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对于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思政元素”,鼓励学生努力将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相关理念、相关事件案例等结合实际,合理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实现组织能够在运行过程中依赖员工、相信员工、尊重员工,进而增加组织内员工的工作归属感及对组织和工作的忠诚度,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达到组织的管理目的。

(二)学校组建跨学科课程教学团队

吸纳不同背景的人员组建跨学科课程教学团队对于实现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有推动作用,例如教学团队中的成员可以涵盖思政课、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及行业企业专家等。使不同学科背景和工作阅历的人员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交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沟通研讨,更好地将社会的、书本的、学生本身的各种情况与思政教育元素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思政思想的接纳和吸收,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思想,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提升思政高度。

(三)努力创建课堂思政新模式

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就要将课程思政工作同培养社会新时代的接班人的实际目标相结合,并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持续进步、不断创新,切实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跳出单一的知识传授的框框,切實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关于社会、现实生活、企业、职场等方面的知识,为未来顺利进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提供帮助,育人不等同于传授知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所有任课教师需要时刻思考的问题。结合思想政治要素,为学生上好每堂课,解答好每一个问题,例如开展“课前思政五分钟”“课中思政小思考”“课后思政小调查”等形式,积极探索课堂思政新模式,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堂的实效。

(四)校企合作贯穿思政理念

我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基本采用的是“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即进入大学校园后先进行数年的理论学习,再进行一定时间的校外实践学习。在这种实际情况下,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既要将校内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好,又要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融入课程思政。根据“新时代高教二十条”中提出的高校1+X证书制度试行政策,据此,深化校企合作,贯彻产教融合理念,促使校企优势资源共享得以实现。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同企业对接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培养人才,在产教融合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全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升,用实践武装自己,以适应未来就业。

(五)借助网络发展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资源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红利,网络直播课、微课、公开课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泛课程资源,在这种资源背景下,形成一套蕴含思政元素和案例的教学资源,打造一批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微课程及教学设计,建立一批思政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示范课程,实现和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改革作为出发点,以强化育人效果和培养人才为归宿,努力将日常课程内容与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结合,共同发力,协同育人,思政教师同各学科教师加强沟通交流,相互配合,努力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雨萍.建设一流专业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初探——以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0):70-71.

[2]耿彧,张静.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及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9):34-36.

[3]单亚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探讨[J].知识经济,2020(10):102-103.

[4]祝源,刘柳.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以《物业管理法规与案例分析》为例[J].通信与信息技术,2020(02):91-92+65.

[5]赵利娟,田建平.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分析[J].品位经典,2020(02):51-52.

[6]郭邦顺.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及其运用[J].福建茶叶,2020,42(01):127.

[7]冉敏.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组织行为学”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35):202-203.

项目:山东华宇工学院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结项成果,项目编号:2019JG51。

作者:梁霏霏 兰飞雁

上一篇:垂体微腺瘤MRI诊断医学论文下一篇:利用有限资源协调人与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