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多存在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参与程度不高,课堂实践不足与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与任务开展课堂探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的客观性,采取分层针对式教学任务安排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寻与协作来完成任务,从而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1: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的运用分析

[摘           要]  在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互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开展需求,这也为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快车道”。结合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和探讨了互助教学应用的相关问题以及利用互助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模板实现对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全面提升的具体途径。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互助教学;运用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是个体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沟通次数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学习是一个认知、熟练并且领悟的过程,其关系到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在互助教学理念应用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课堂环境,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能够实现更好的沟通与互助,这对于整个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对于互助教学进行合理的应用,就能够构建一个更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教学空间环境。

一、互助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一)互助教学的含义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在他们自身学习行为进行的过程中,不同学生自身的想法、执行效果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同。通过互助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感悟进行共享,这就讓其他学生获得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互助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共享自身的学习成果,促使学生群体整体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中职计算基础教学活动中,很多知识点和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计算机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同时也应该掌握如何利用实践技能来进行学习。在现阶段计算机学科教学中,部分学生的理论能力较强,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强。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利用互助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学效率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分享,在团体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二)互助教学的特点分析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互助教学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特点,这些教学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学生学习什么、如何学习都受到教师的牵制。受这一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太多的主动性,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相关内容。相反,在互助教学法的背景下,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人,学生如何学习、怎么学习则完全由学生自己确定。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助模式共同组成的。

2.以导学法作为推动学生开展互助的主要方式。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主动地开展互助,因此离不开教师的互助与引导。常见的引导学生开展互助的方法有提问法、趣味活动法、实践法等。作为教师应善于使用这些方法,并将其融入不同的学习互助活动中,进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确保互助学习的有效进行。

3.创新性。互助教学法对学生互助过程中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的学习知识,更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知识进行创新后,更好地总结出对应的学习知识,为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也为更好地实现创新互助、推动互助的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实践性。互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对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并以此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开展互助,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互助效果。

二、互助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互助教学确实能够在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互助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作为教师应善于挖掘活动教学的优势,让更多的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互助。

(一)让师生关系得到改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较为被动。在互助教学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很多交互的机会,很多实践性内容的教学都能够在学生互助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拓展。在互助学习中,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就可以得到有效突出,教师也能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计算机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也能够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实现师生关系的重构。一个新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教师成为一名“导师”,能够真正加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配合学生之间的互助,从而构建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二)提升教学执行的针对性

在互助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实现对后续教学活动的调整。另外,互助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互助学习的情况来做好对现阶段学习进度的了解和掌握,根据计算机课程教学需求来对后续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三)促使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同时他们也能够提升和发展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在掌握一些知识点之后,也需要会“讲解”,能够在互助的过程中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和理解。在不断的沟通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自然也就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另外,在学生互助的过程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自身的教学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教师也就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教学方面的研究和改进,这样也就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三、当前中职计算机课堂中互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将互助教学法融入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中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中依然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参与互助缺乏主动

互助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助活动,如果学生无法积极地参与其中,即使教师设计再丰富的互助环节也很难保证互助的有效开展。然而,从目前中职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互助的积极性并不是十分强烈,不仅教师提问时不会主动地进行互动,甚至设计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依然无法主动互助,自然无法保证互助的有效开展。

(二)教师组织互助目标模糊

开展互助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设计出清晰的互助目标,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在开展互助时往往是随机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愿去随意制定相关的互助目标,致使学生无法在接下来的互助过程中找到互助的技巧和目标。一方面,教师组织互助前没有针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设定对应的学习目标,使很多学生在后期互助时不知如何进行互助。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给学生互助的效果制定相应的目标,致使学生的互助结果缺乏一定的制约,使学生的互助效果无法得到有效评价。

(三)实践教学互助主体缺失

互助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的活动。然而目前很多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中却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开展生生互助的机会,致使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互助。另一方面,互助过程中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教师过度地重视互助过程中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过度干涉学生的互助效果,对学生的互助内容进行干涉,进而使学生的互助失去本来的价值。

四、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的运用思路

(一)做好互助教学前的准备和思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正确的重视和关注,并围绕互助教学的需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进行互助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对学生群体进行一定的分层,掌握哪些学生拥有帮助他人的能力、哪些学生需要他人帮助、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利用互助教学来进行应用、互助的形式怎样进行选择能够达到最有效的效果。只有因材施教,合理地进行准备,这种互助教学的应用成效才能得到提升,教师也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参与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只有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需求和特点,围绕互助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使互助教学在应用中真正地让学生受益。另外,在前期准备中,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和预测,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尽可能消除学生学习中的阻碍,让学生的互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流畅、有效。

(二)让互助形式得到更好的丰富

合理地选择和安排互助的形式和方法,引入更加新颖的互助思路,这样整个互助教学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并且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发挥自身的能力。在当前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合理穿插不同学习水平和基础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学习与互助。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让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展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掌握,结合课程安排,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时间,并设置不同的讨论环节,在保证学生讨论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忌不合理地打断学生的讨论过程,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尽可能完成思考和讨论的前提下,再展开教学活动。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

互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对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的展现,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营造出更加生动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打破墨守成规的教学思路,通过教学体系的调整和改进,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相关课程学习中,并且认识到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结合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调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一些具体操作方面,知识教学上教师应该增加实践性内容,并给予学生足够的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具备一个实际应用的平台和空间。例如,很多学生对于短视频都有很大的兴趣和丰富的观看经验,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抖音平台账号的一些运营模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其中利用自身的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學习互助。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现,在一个主体性学习状态下,学生自然就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围绕学生的生活经历,量身定制一些教学环节和内容,这是提升学生互助学习效果的一个必要手段,同时也可以让一些计算机专业成绩不佳的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学习,主动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对带动整体学生学习参与性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的应用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具体特点,做好对教学方式的全面调整,引入科学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支持互助教学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围绕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需求和特征,给予学生更多互助学习的机会,发挥互助学习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银冬.计算机教学中的互助模式应用[J].电子技术,2021,50(8):172-173.

[2]范建宏.互助式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34):124-125.

[3]李杨.浅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知识文库,2021(13):79-80.

◎编辑 薛直艳

作者:陈强

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2: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摘 要: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多存在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参与程度不高,课堂实践不足与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与任务开展课堂探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的客观性,采取分层针对式教学任务安排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寻与协作来完成任务,从而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本文在分析任务驱动式教学内涵基础上,重点对其教学方式的实现进行了探究,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任务驱动 教学应用

无论是从生活层面,还是从工作层面来看,计算机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属于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必要部分。计算机的普及也对计算机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开展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时,为突破传统计算机教学困境,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并对其内涵与应用实现的方式进行探究,以切实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一、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内涵的认知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范畴,是一种以学生作为课堂中心,发挥任务导向作用,驱动学生学习并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环节,教师承担着引导与协调作用,而学生则围绕着某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带着问题,在任务导向下自主探究,不断搜集相关的任务资料,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小组协作等来最终完成任务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教学存在着显著的实践性特征。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充分把握驱动任务教学的关键节点,即任务制定与创建,要求教师在任务目标下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自主探究与学习。中职计算机课程本身就具备显著的实践性与时代性特征,而任务驱动式教学,其更贴合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能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感。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切实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问题,考虑到不同学生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不同,学习兴趣与喜欢倾向不同,采取针对性、层次化任务设计,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首先引导学生在任务难度较低的情境下学习,为学生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务提供基础。

二、基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任务驱动应用及实现路径分析

以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整体素养为立足点,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实际与特征,做好任务驱动的任务创建、导入与实施控制,以实现其教学目标。

1.创建具备操作性与科学性的教学任务

在开展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问题在于任务创建。创建任务需要关注多个因素,以确保任务具备突出的操作性与科学性特征,具体应考虑以下三点。

其一,学生差异性。相对而言,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整体较为薄弱,而个体与个体之间基础差异程度较为明显。基于此,在进行计算机课堂任务创建时,需要切实关注学生特征、兴趣、基础水平、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等因素,充分尊重差异存在的客观性。为确保教学安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创建的任务具备层次性特征,即难易有别。具体来言,教师在充分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出基本任务与附加任务,依据对学生状况的调查开展针对性教学,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任务内容,引导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任务学习之中,从而获得任务完成的成功感。以EXCEL排序教学为例,以按照一个字段排序作为基本任务,而按照两个以上关键字排序作为附加任务,分层次针对性教学,有助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之中并完成相应任务。

其二,驱动任务应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性。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中存在的厌学情绪。为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如学生对课堂任务缺乏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任务驱动目标就无法实现。基于此,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创建任务时必须确保任务具备充分的吸引力。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调查与了解学生兴趣与关注热点,立足于学生兴趣来编制驱动任务,从而引发学生共鸣。以Photoshop图像修复处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找一张损坏或霉变的老照片,通过扫描将老照片输入电脑并作为学生图像修复处理的对象。引导学生将霉变相片进行修复,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深度,且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其三,任务制定应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计算机教学突出“教”的问题,而学生处于被动“学”的位置,然而这种长时期的被动“学”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固化,对学生个性发展与思维创新带来了限制性影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其在任务制定时需要充分关注学生创新思维问题,在课堂中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探索与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寻问题与解决问题,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如在Word图文混排教学中,在学生完成排版任务后,教师应支持学生进一步进行创新,通过自主操作与安排,加入学生自我的审美要素,最终获得多样化的排版结果,这样在排版过程中,学生也可发挥其个性与风格,在发展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

2.任务导入

在完成多层次驱动任务制定后,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任务导入方法,确保任务导入顺利高效,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选择演示式导入方式,即将课堂任务制作为作品或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作品演示,并让学生在了解任务的同时,带着任务去学习课堂内容,在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探寻问题的内在积极性。以Dreamweaver网页制作为例,教师可以将一些其他班级的学生网页作品进行展示,并引出学生制作“班级网页”的任务。而班级网页制作的资料与信息都集中在学生群体之中,有助于学生在制作网页时充分交流,且能够为学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在心理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支撑。

3.任务驱动的具体实施分析

任务驱动实施过程,直接影响着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质量与效果。具体实施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其一,构建学习情境并明确任务目标及要求。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应结合学习主题,合理设计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走入到学习情境之中进行探索式学习。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学习任务描述,引导学生在情境条件下展开任务学习与任务探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应对学生明确说明任务目标与具体要求,在学生接受任务后引导其进行案例讨论与分析,并找出案例中存在的关键知识点,教师则发挥引导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探寻出问题的疑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其二,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中职计算机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特征,重视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承担引导与协调作用。课堂应给时间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探究。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探究,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

其三,任务作品评价。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应进行学生任务作品交流与展示,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任务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让其他同学加以评论,教师做出最后点评。这种评价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教师评价则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之中的发光点,鼓舞与肯定学生作品,为其学习提供动力支撑。

三、任务驱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领域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发挥任务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于培养与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还需要充分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第一,任务驱动不适用于理论知识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法进行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其效果突出,然而在理论知识学习时,则需要辅助以其他教学方式。第二,做好素材积累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及效果实现的关键在于任务制定环节,为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特征与喜好倾向,做好任务素材收集与积累工作,在任务设计中融入实用性与趣味性等因素,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与总结。任务驱动教学关注于任务实施过程,缺乏对计算机知识完整性与系统性的整合,学生无法形成对计算机知识的逻辑性认识,容易割裂不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此,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做好知识分析与归纳,明确认识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知识体系,为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奠定基础。

四、小结

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与计算机应用技能,是中职计算机课程开展的重要任务。在认知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的基础上,从任务制定、任务导入与任务实施三个层面对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与实现进行了探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十分适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能够切实发挥任务驱动与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任务条件下开展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整体计算机素养。然而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的同时,还应做好注意事项,为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整体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静.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之“动力型任务”设计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

[2]徐俊彬.如何构建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6).

[3]陈兰.“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决策与信息(上旬刊),2012(11).

[4]陈建光.运用任务驱动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21).(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作者:孙亮

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3:

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稳步提高,互联网技术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人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中职计算机院校作为为我国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更应该与时俱进,重点培养中职学校中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计算机人才。问完探究了如何在当下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希望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教学理念;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一直以来,传统教育模式下,传统教学理念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应试教育。而创新教育的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创新教育理念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将会将课堂主体交付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大胆创新,进而培养出我国社会当前所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当下,我国人才市场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理念已然是大势所趋,为了帮助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探究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创新理念基本概念及意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推动,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只有具有创新理念的人才才能在原有的科学技术上寻找突破,助力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更多的具有创新理念的高素质人才。此外,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大幅提高,若想使得中职院校学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仍能占据一席之地,中职院校就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资源。基于此,中职院校的领导与教师必须加强对创新教育的重视,摒弃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积极做好教育工作的创新与优化。

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为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辅,进一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教师利用创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思维,再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创新教学理念,能极大程度上的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能力,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自身院校学生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公信力。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过于薄弱

中职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日常的课程安排中文化课的占比非常少,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力偏低,学生们的学习意愿不强,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中职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意愿不强导致了中职院校学生普遍综合能力较低,平日里没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在进行计算机技能教学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传统观念下,中职学校并不被广大学生家长所认可,且中职学校多为私立学校,无论是学校的资金链还是学校规模,都无法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提并论,办学环境与师资力量更是参差不齐。在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中,甚至存在很多教师尚未拥有从业资格证,且由于中职院校教师工作并不像普通高等学校一样具备编制且更加稳定,中职院校教师人才流动性比较大。此外,中职院校中的教学资源有限,也没有相应的条件帮助在岗教师提供定期的培训,这导致了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不足,且教师本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也严重不足。

(三)硬件设施严重欠缺

计算机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辅以大量的上机训练与实际操作,需要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践行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但由于中职院校多为民营,很多中职学校无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金去筹备教学所用的计算机,由于这些硬件设施的不足,学生们也无法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

(四)教学理念滞后

中职院校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十分严重,教师本身便缺乏创新与学习的意识,很难走出舒适圈。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主动向学生们阐述知识内容,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授课方式。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養创新教学理念

中职学校若想践行创新教学理念,就必须从学校与教师本身出发,率先使得教师做出改变,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创新思维与授课技能的培养。教师本身也应勇于走出舒适圈,勇于改变并突破自我,在课堂上积极践行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二)扩宽计算机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应以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材为基准,不断地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层面,帮助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中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就是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应用一些互动性、趣味性、创新性较强的新型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计算机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实践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完成自身的身份转换,积极做好辅助教学的角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四)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探寻新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对计算机产生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来丰富课堂内容。学校也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方式,让枯燥的学习内容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此来提高计算机教学课堂的效率。

结束语: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中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为了提高中职院校学生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就毕业将创新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之中,中职院校教师也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瑞泉.浅谈"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读天下:综合,2021.

[2]陈娟,孙志伟.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人文之友,2020.

[3]姚海燕.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9):1.

作者:唐新玉

上一篇:义务化学前教育论文下一篇:网络化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