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与潜能,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活动”实现学生成长成人的培养目标。鉴于我国当前的学前艺术教育现状,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理念对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其内在的现实意义与启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前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艺术教育论文 篇1:

学前艺术教育如何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摘要】学前艺术教育在提升儿童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儿童的创新创造能力,是影响儿童未来成长的重要因素。所以,这就需要从目前艺术教育给儿童创造力带来的作用入手,探究当前教育过程中影响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分析具体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创造力;儿童艺术素养;艺术教育

引言

对于幼儿而言,艺术活动是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一,而创造性是艺术活动的本质属性,不管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还是开展艺术创作,都无法脱离创造实现,因此,通过良好的艺术教育推动幼儿创造力发展是极为必要的。然而,当前学前艺术教育在创造力的激发上还比较欠缺,大多数幼师直接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割裂了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之间的必然联系,教育目标与教育观念功利性都比较明显。部分幼师不够了解幼儿艺术教育及学习特点,无法给孩子们搭建期艺术学习的支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幼师在早期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并未修炼出强大的艺术素养,不了解相关的艺术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导致无法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段去实施教育,因此,重点探究通过艺术教育推动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途径具有极大必要性。

一、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新旧教学艺术教育比較

原先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只是让儿童初步了解相应的艺术技能和理论,但当前其学前艺术教育整体主张通过艺术教学的形式把生活当中蕴含的美和文化都带给儿童。原先的艺术教育幼儿往往会通过“像不像”“准不准”等标准对儿童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这种方式通常会导致教学活力丧失,同时还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当前的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对儿童创新思维的激发,使其能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始终处在主动思考的位置上,教师只通过一些简单引导促进其进行学习。[1]只有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与逻辑,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解决。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学前艺术教育可以更好地推动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发。

一般来讲,不同儿童其习惯、生活环境以及接触的人和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其认知层面往往比较狭窄,导致其潜在创造力发挥困难。这时候如果能够在学前艺术教育之中,加大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同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其思维,使其在艺术创作方面能够有所拓展,深化其实践性,最终才可以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促进未来发展。

(二)艺术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是从大脑功能分析情况来看,左脑是理性脑和科学脑,负责语言以及抽象逻辑思维;右脑是创造脑或艺术脑,负责形像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因此人类的创造核心就在于右脑,而艺术教育是开发右脑最佳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幼儿时期。例如学习钢琴时,左右手的灵活训练会进一步促进右脑脑细胞的增长。由于五岁左右是脑细胞增长最快的时期,因此创造力的发展就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时期,通过艺术教育最大程度上挖掘其基本潜能。二是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形象思维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能力。[2]很多时候科学创造灵感都是来自想象力或直觉,艺术教育比智育更利于想象力和直觉的培养,这是因为在艺术学习当中,儿童能够自由想象,更易产生更多奇妙的创作灵感。

二、幼师艺术教育过程中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不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受到幼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限制,在实际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儿童的创造结果,经常使用成人的创作理念去理解和解读幼儿创作出的作品,极少关注幼儿艺术学习当中的情感体验,并未深刻意识到幼儿艺术情感的激化及抒发。

二是艺术欣赏渠道缺乏。在实际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幼师应当带领幼儿在欣赏艺术之中进一步感受和体验艺术,进而激发出更多创作灵感,积累更多素材。

三是没有理清艺术和模仿之间的关系。幼儿的艺术创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通常会通过模仿或者想象去进行创作,作为幼师在这之中坚决不能混淆艺术与模仿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直接割裂二者的关系,而是要确保其在保持基本联系的同时还能够有所区别,完美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3]

四是幼师自身的艺术素养较低。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题,作为一名幼师开展艺术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艺术创作知识,还要充分了解艺术创作文化的深层含义,以此才可以拓展幼儿的创作思维和艺术视野。然而,当前普遍存在幼儿艺术素养较低的问题。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重能力轻教育。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使得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设置该专业的院校也变得越来越多。但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科学性,过于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就高职院校来说,该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音乐课程中,“声乐”“舞蹈”“键盘”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课,要求学生从开始到毕业都必须坚持学习,但《幼儿音乐教育》《幼儿舞蹈安排》等教育课程基本是在毕业之前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没有重视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掌握。

另一方面,重实用轻理论。在高职院校当中,整个学前教育的办学规模比较小,专职的艺术教师较为缺乏,虽然也有一些年轻且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但因为整体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实用轻理论的问题。比如在声乐课上,通常都是由教师先领唱,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再根据其情况进行纠正,至于幼儿在演唱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表现出的特点等都没有告知。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学习成效高,学生未来在用人单位面试时往往能占据优势,但却无法确保未来对幼儿开展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况严重的话还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阻碍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

五是没有合理评价幼儿的艺术创作。幼儿的所有艺术创作基本是发自内心的艺术感知,对于其创作作品如果不能按照承认的标准进行评价,就会导致其失去艺术创作信心和兴趣,不利于创作力的发展[4]。

三、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创造力的主要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学前教育当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自身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再根据相应的教学资源,把教学理念直接融入教学环境中,以此给幼儿创造出一个良好轻松且愉快的学习氛围,降低其紧张感,促使大脑始终处在一个较为兴奋的状态之中,以此促进学习思维及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学前艺术教育来说,并非要求教师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而是要通过艺术教育渐渐强化幼儿的各项能力。在对待幼儿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民主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其提供更多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使其认为学习音乐、美术等科目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教授绘画课程的时候,可以让幼儿结合自己所画的图片创作故事,教师再依照具体的故事内容配上适合的音乐,让幼儿在感受到更多惊喜的同时开展想象,创造出更多更有特色的作品。另外,对于开展艺术教育的教室来说,还需要保持活跃温馨的环境,比如可以把教室的墙壁粉刷成粉红色、天蓝色,设计成有各种颜色的气泡泡墙壁;或者悬挂一些五颜六色的气球,摆上一些玩具等;另外,还可以专门设计一个艺术角,在艺术角当中摆放一些创作卡片,使幼儿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创作。

(二)构建艺术创造支架

一是教师应当将创造力培养和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处理好。艺术知识技能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艺术知识则无法开展任何艺术活动,如果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及时传授给幼儿必要的知识技能就会挫伤其对艺术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应将艺术创造作为追求目的,把强化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作为关键,通过模仿的手段加强幼儿的艺术技能。在推动幼儿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启发学生使用联想、体验、记忆、观察等方式开展,鼓励其尽可能使用各类艺术工具或者材料自主创作。[5]

二是教师应当给幼儿提供更多想象线索,启发其进行自由创造。除了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及时间外,还要通过想象线索为大家建立起创造支架。比如,可以让大家在玩耍的过程中使用各類艺术材料、方式或者器具等进行画一画、涂一涂、吹一吹、敲一敲,以此激发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实现创造性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教师应当善于使用创造性思维训练方式,鼓励幼儿进行质疑,或者通过找寻物体的不足和缺陷强化批判性思维。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艺术创作游戏训练发散思维,比如拼图游戏、主题绘画、音乐故事创编、歌词更换等。

(三)提供艺术作品欣赏途径

一方面,教师在选择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古今中外较为经典且具有浓重民族色彩、符合幼儿欣赏水平的作品,从而在强化幼儿艺术欣赏经验的同时,带领其充分感受多元文化,最终形成理解、尊重和包容各类文化的心理。[6]

另一方面,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幼儿进行艺术欣赏。一般当这种渠道数量越多,幼儿对认识对象的体验就会愈加丰富和细致,最终理解也会更为深刻和全面。儿童发展受到年龄特点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其认知活动当中感知占有绝对地位,他们往往会通过一些外部可见的艺术操作活动去欣赏艺术作品,再加上其感知力会给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带来一定刺激作用,所以,在艺术教育当中,还应当针对不同水平和年龄的儿童使用不同风格和种类的艺术作品,引导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多重感官感知声响和色彩,调动思维、想象、语言及动作的参与,强化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比如,在艺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可以鼓励其通过语言、线条及动作等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

(四)激发幼儿艺术创造热情

艺术教育本身就是在艺术活动的审美过程中对幼儿施加影响的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只有让幼儿从中得到快乐体验,艺术才可以被其所需要和接受。所以,在艺术教育当中应当特别注意对幼儿心灵的强化,注重其在艺术活动之中的审美意识及情感体验,进而产生艺术创造热情。教师具体可以使用图片、语言及肢体动作等充分展现艺术作品的美,引导学生在反复感知中领会和体验作品的基本内涵,进而激发情趣。[7]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的重要实践活动,只有在双方之间构建起双向的情感沟通渠道,才可以使教育在传递知识和培养个性的同时,使师生之间共同得到人生意义。这一点在艺术教育当中更加显著,甚至可以说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素质是艺术教育能充分展现艺术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除了要将艺术作品欣赏作为一件极为欢乐的事情去欣赏,投入更多自身情感,还要特别关注幼儿在整个艺术欣赏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情感。

由于幼儿本身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在其各种想法中,创造性总是若隐若现,因此,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并对其精心培养。如果幼儿产生的一些想法超越了客观现实,或者是其描述与客观情况存在出入的时候,教师切勿通过“对不对”以及“像不像”等固定模式限制,或者直接否定,而是要善于捕捉其中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在合理引导之下,让其自由探索、大胆想像。

(五)强化幼师艺术素养

幼儿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效果的展现都取决于教师自身艺术素养的高低。由于当前幼师培养模式发生改变,再加上一些社会影响和自我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幼师普遍存在艺术素养缺乏的问题。(1)教师自身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就应当注意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一般决定了一位教师的基本艺术潜能,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创造和学前教育的意义,以及能否及时吸取生活当中的美和艺术之美,因此,艺术素养的强化依赖于文化素养的激发和完善。(2)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强化自身的艺术理论修养。对于一名优秀的幼师来说,具备唱歌、画画、跳舞、弹琴、手工以及表演等基本艺术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应的艺术理论修养,通过自己的艺术知识对艺术行为和作品加强理解,进而自觉地将艺术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3)在接受学前教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自身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的强化,能够将生活和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形象地传递给幼儿,激发起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欲望。在这之中教师应当以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幼儿进行沟通,使其也能够有所理解并主动参与到艺术活动中。(4)教师要对幼儿参与艺术学习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最权威评价者,所以,这就需要其除了通过对幼儿艺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外,还要通过评价引导幼儿明确合作学习的价值,实现彼此的充分沟通,最关键的是要对幼儿在活动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和丰富想象力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给其带来更多满足和快乐,激发艺术学习的兴趣。[8](5)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培养这些未来幼师的创造力,只有确保幼师自身充满了创造力,才可以使幼儿享受的艺术教育充满欢乐。

四、结语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为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创造能力。同时,依照儿童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学前艺术教育模式,不断优化自身艺术素养,最终给孩子们带来轻松快乐的艺术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魏武.浅析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影响[J].记者观察,2018.

[2]彭杜宏,顾筠.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特点与培育状况[J].江苏幼儿教育,2017(3):67-71.

[3]赖再厉.艺术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5(9):206-207.

[4]潘长瑜.艺术活动对于培养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实践作用[J].北方音乐,2018,38(17):228.

[5]赵丽霞.学前儿童创造性教育的方法探索[J].科幻画报,2019(7):213.

[6]王善虎,杭天惠.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2).

[7]陈雅仪.学前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方式分析与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7(15):155.

[8]王蕾,梁曦文.艺术活动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J].明日风尚,2018(15):177.

作者简介:刘炳香(1965-),女,汉族,枣庄滕州人,1985年毕业于山东省枣庄师范专科学校,本科,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研究。

作者:刘炳香

学前艺术教育论文 篇2:

“教是为了不教”理念对学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摘 要 “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与潜能,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活动”实现学生成长成人的培养目标。鉴于我国当前的学前艺术教育现状,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理念对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其内在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 “教是为了不教” 学前艺术教育 启示

葉圣陶丰富而又科学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贯穿于他一生的教育实践探索和教育著作,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作用。“教是为了不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学前艺术教育的实施规律与原则,符合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改进的本质要求,应当在开展学前艺术教学活动时加以学习和借鉴。

1“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理念的内涵

叶圣陶先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对传统教育目的和价值进行了深度质疑和强烈批判。“教是为了不教”的精确提出最早见于1977年《中学语文》:“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一思想突出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对学生的教学应像父母“扶孩子走路,虽小扶持,但不忘时时放手也。”以“导儿学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学自觉意识,培养学生高效自我学习的能力与素养。因此,“教”是教学手段,“不教”是目的和出发点所在,教育的规律应是由“教”朝着“不教”的逻辑脉络发展,二者之间是相互生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叶老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但其教育教学思想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与运用中并不多见,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其底蕴思想,以实现科学整改教育教学问题的目的。鉴于当前学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相机诱导、指点学法等八大教育教学原则对幼儿艺术自觉、艺术创造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会促进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

2 学前艺术教育的实施缺陷

2.1 机械式的“经典”技能传授,忽视创造素养的培养

艺术是一门情感世界得以升华的学科,其目的和归宿应是幼儿精神层面、人格创造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幼儿园里,艺术被“同一”为技能性的“经典”教育。如舞蹈教育,要求学生动作、面部表情等“存同弃异”;不同幼儿绘画世界里的色彩五彩斑斓,但却被成人老师划归为“应该这样不该那样 ”的“同一”。此外,老师由于自身的艺术素养缺乏,浅显地临摹与评价名人的经典作品,如作画必学齐白石、跳舞必学杨丽萍等。而老师这些所谓的标准、规范无疑导致幼儿失去了对舞蹈内在“真”世界的理解,枯燥的肌腱运动让幼儿失去了对舞蹈的兴趣,更是湮灭了幼儿天生就会兰花指的灵性与创造天性。

2.2 功利化地追求结果,忽视审美态度的培养

幼儿园里有些老师为了减轻自己负担,每个月的主题墙设计时总会让幼儿画相关的花草树木等,虽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环创的灵气设计,但是这些设计的完成却是被老师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作品”,忽视了其他作品的稚气。而且,在选这些作品时往往是面对全体幼儿,评价某某幼儿画的好,某某幼儿画的丑,这些功利化、完美化地追求作品的结果,忽视了孩子内心世界被肯定的渴求,更忽视了艺术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鉴赏能力等诸方面的本质追求。斯托洛维奇说:“艺术的本质毕竟是美的!”所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首先应该是对幼儿的审美态度的肯定,审美素养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高。如若缺乏审美教育,那么艺术活动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

2.3 重定势、单一评价,缺乏多元评价的态度

思维定势亦称为惯性思维,是指在大脑中根据已有的记忆、认知,对事物再认识时形成的较稳定、定型化的思维模式。在艺术作品创作中,老师通常以成人的视角来单一、浅显地评价孩子的作品。此外,由于对学前儿童的艺术发展规律特点不了解和对幼儿超长能力的存在与发挥持怀疑或是否定态度,导致了幼儿的创作兴趣濒临丧失。如一个6岁的李希林以超长创作的能力创作了一幅《大都市》的比赛作品,结果因评委不相信6岁的孩子具有如此优秀的绘画创作能力而被否认。试问:去真正挖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去真正探析幼儿艺术发展规律、去认可幼儿艺术创造能力的“伯乐”在哪里?而教师单一地评价幼儿的思维能力只会限制幼儿的艺术创作空间,从而失去艺术对幼儿多维培养的实质性意义。

2.4 注重分科教学形式,忽视众多领域的整合

现在幼儿园教师的“全领域”知识与技能普遍存在“样样会一点,但样样都不精通”的现象,这也就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某一领域的教育内容,缺乏对各个领域的整合能力。如音乐课就硬性要求幼儿学会某首歌曲,舞蹈课就教会一支舞蹈,绘画课就是要幼儿安安静静地坐在课桌前画某一个作品,这些都是严重的分领域教学模式,五大领域之间并没有形成“互通往来”的融合教学模式,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小的儿童形成了“兴趣缺失性偏科”的现象。任何一个领域的缺席都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统筹五大领域的教学能力,使各领域之间融会贯通于幼儿能力的提高、人格的培养与学习品质的提升。

3 啟示

3.1 尊重幼儿主体,树立科学的艺术教育理念

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集中体现了他坚信每个人都是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的生命主体,应当尊重每个人的创造兴趣、学习欲望的“自主活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合理而又科学的艺术教育理念,尊重幼儿在艺术创作中的兴趣、欲望以及思想,厘清艺术在幼儿发展中所扮演的作用。幼儿的艺术创造是有待“伯乐”去挖掘的一个新鲜领域,要在尊重幼儿具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给幼儿创设具有艺术气息的适宜氛围,合理开发经典艺术作品,打破“求同不存异”的囚笼,给幼儿施以丰富的艺术教育内容与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提升幼儿的人格修养。

3.2 活化艺术教学课堂,准确定位教师角色

受到传统艺术教育体制、观念的影响,我国的艺术教育课堂无疑封闭、僵化与无趣,领域的分离导致教学形式单一。“教为了不教”,不仅是教育教学之道,而且还是教师发展之道,它使教育教学更具有人情的温度、人生的广度、人性的深度和人格的高度。因此,教师应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不仅是课堂教学组织者,也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幼儿潜能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因材施教,灵活创造,积极探索幼儿艺术世界的认知、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潜能与动机,使幼儿朝着求真、崇善、爱美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叶老“教师为了不教”理念的核心内涵所在,更是艺术教育的本质目的所在。

3.3 相信、认可幼儿,多元、正确评价幼儿发展

叶老指出,“愤悱启发是一条规律;好比扶孩子走路,能放手时坚决放手是一条规律;养成良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幼儿的艺术学习好比“导而学步”,教师要适时放手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与创造空间,要在认清幼儿自我成长路线的基础上寻找到与成人期待的幼儿成长方向的交点,并产生合理的期望,不断地为幼儿提供经典艺术作品并科学地引导幼儿欣赏,提升他们的内在审美素养,而不是专业化的艺术能力培养。幼儿天生就是舞蹈家,生来就会兰花指,其舞蹈是情感态度的表达,并不是老师、家长心中的技能掌握、形态训练。因此,教师要相信幼儿自身的内在能力,尊重幼儿骨骼生长发育特点,不应授与幼儿死板的动作,应学会放手幼儿的舞蹈,在幼儿遇到困惑时适时的介入与引导,放手的“不教”会达到“预料之外”的生成之“教”,即就是幼儿收获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合作、探索、坚持等。此外,要正确看待幼儿的艺术创作成果,多元评价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发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从儿童视角来欣赏幼儿作品,学做幼儿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伯乐”。

3.4 拥有思想自觉,提升自身艺术审美修养

教师是践行和实现叶老“教师为了不教”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因此,要想让幼儿有深度的艺术创造学习,首先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其艺术领域需要拥有高度思想自觉的老师去思考、去探索、去觉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今天,教师也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将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带入课堂。“教是为了不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个是“言教”,一个是“不言之教”。事实上,艺术世界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参与,而是作为引导者要拥有高深的艺术境界、丰富的艺术审美修养、以及淳厚的审美态度,而这些素质的具备在无形中都会给幼儿带来榜样作用,会让幼儿自主自觉地仿效。教师身上的“不言之教”给幼儿的发展造成积极影响,实现幼儿“不教”而拥有的能力提高和审美素养提升,这才是一个教育家的真正价值所在。

4 结论

叶老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是其教育思想的高度浓缩,针对当前幼教事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幼儿教师应当仔细参悟学习他的教育精髓,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学观,将其精神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中,并且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教育作用,共同努力将幼儿培养成自觉学习、自然发展、自我创造的人。

参考文献

[1] 任苏民.叶圣陶“教师为了不教”的理论意蕴与现实意义[J].教育研究,2017(11).

[2] 叶圣陶教育文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

[3] 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金梭从书》编委会编.幼教课改新思维[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5] 杨景芝.儿童原创艺术研究[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

[6] 任苏民.“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3):24-29.

[7] 宋雪芳.浅析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幼儿园教学方式的变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6):73.

作者:谯锡琴

学前艺术教育论文 篇3:

音乐学(学前艺术教育方向)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本院教学实际,对《基础钢琴》、《幼儿歌曲弹唱》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提出对本类型教学的一些教学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钢琴 弹唱 幼儿歌曲

我院有3个专业(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于201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音乐学(学前艺术教育方向)专业考生。现有音乐学(学前艺术教育方向)在校生319人,教学班7个。本方向培养的人才是 “会弹、会唱、会跳、会画、会讲、会演”的实战型幼儿园、早教机构的艺术型教师,并能在各类儿童教育机构、文化事业单位从事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笔者到各幼儿园实习基地进行走访调研,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控班能力”。是的,作为一名幼教老师,能够迅速的吸引住小朋友的注意力,才能进行有序的各项活动,教给小朋友各种知识和能力。那么用什么来吸引住小朋友呢?通过你与小朋友建立的各种规则,通过你丰富的语言表情,极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弹、唱、表演,通过你设计有意思的音乐教学活动来吸引小朋友们并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以《基础钢琴》、《幼儿歌曲伴奏与弹唱》这两门课程为例,进行课程的思考,来谈谈怎样通过课程让学生达到“会弹、会唱”。

一、《基础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与弹唱》课程进行整合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发现艺术类课程的设置需要整合,加强艺术类学科内各课程的综合,帮助同学们更快的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角色,提高培养效果,教会学生如何把学到的技能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把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更重要。

钢琴课作为学前方向的基础课,培养的是学生能灵活应用钢琴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演奏技巧。但是一、二年级的《基础钢琴》课程在教学上强调学科本身的专业性和基础性,将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内容和方法带入到学前教育方向的教学中来。在教学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近几年的教学反馈表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钢琴技术和积累了一定的钢琴曲目,但是到了实习地,看到钢琴,仍然有些害怕,不敢上手。三年级上学期开设《幼儿歌曲伴奏与弹唱》课程,由于只有一个学期,集体授课,上课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由最初纯粹的钢琴教学目标向伴奏弹唱教学的转化,真正能学以致用的学生比较少。

因此,要使学前教育方向的钢琴教学更适合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就应该相对固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老师;将《基础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与弹唱》进行整合成一门课程——《钢琴基础与弹唱》。强调两门课程的相互融合,注重统一教学目的,统筹安排两门课的学时进度,追求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有机的融合《基础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与弹唱》内容,将钢琴课与视唱练耳、声乐、伴奏、弹唱等内容,横向联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多方面钢琴技术运用能力,将教育教学目标向适应社会文化产业需要的基础型复合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化。

二、《钢琴基础与弹唱》课程的教材选用原则

孔子在《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好教材,事半功陪,精心挑选好的教材和课外拓展参考书目十分重要。

(一)选用优秀权威教材

《钢琴基础与弹唱(第一册)(第二册)》刘红、邓颖编者 高等教育出版社,以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为经线、钢琴弹奏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富于童趣化的中外乐曲为载体,体现了理论实践相结合、学和用相结合、弹唱相结合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特色。使学生在钢琴课程的学习中既能更好地理解乐理、和声、音阶、调式、曲式等知识问题,又能通过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对键盘弹奏规律性的探寻,从而了解深藏于乐谱中音乐组织的内在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音乐能力。

(二)注意学生的兴趣点,与当下流行的音乐相结合

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以钢琴为乐才是学好钢琴最好的老师。

《师生合奏钢琴趣味曲集(增订版)》鸠玖编著,安徽文艺出版社,本书程度相当于钢琴启蒙初级难度,将十分好听、耳熟能详的音乐改编成和师生合奏的钢琴谱,它将复杂的钢琴曲简化并改编成师生合奏模式。《那些年,我们一起弹的钢琴曲》王球、颜帅、姬骅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本书程度相当于车尔尼599难度,弹奏简单,轻易上手,附加歌词,可以弹唱。选曲以时尚音乐为主,包括流行经典与时下新歌。

(三)将本国经典钢琴曲和世界经典钢琴曲相结合

推荐使用两本书:《中国儿童钢琴曲选》但昭义编,上海音乐出版社,曲目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大致相当于业余钢琴考级从一级到十级的程度,共有53首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和中国歌曲改编曲。《可爱的钢琴古典名曲》詹姆斯·巴斯蒂安改编,上海音乐出版社,本书选编的作品优美生动,除了世界钢琴古典名曲以外,还包括交响曲、歌剧和合唱的钢琴改编曲。本书的所有70首乐曲都经过改编,在保持原作精髓的基础上,降低了演奏的技术难度,让初学者也能快乐地演奏世界名曲。

三、《钢琴基础与弹唱》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一)课程教学形式

采用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第一、二年采用12人的数码钢琴小组授课,第三年采用集体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方式。

1.小组课。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增强了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小舞台”实践的机会,演奏活动既是学生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展示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可以享受同伴与音乐所带来的双重乐趣,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能力的同时发展全面的情感。教学可以应用学生独奏、齐奏、轮奏、四手八手联弹、接力、分组等方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配合意识。既能增强均匀稳定的节拍感、培养稳定的速度感,又能给学生互相观摩、探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条件。

2.集体课。集体课一个重要环节是轮流回课,即学生通过演奏,向教师和同学们汇报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演奏完,采取了师生共同点评的方式,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学生的点评既是他们学习积极性和能力的表现,又可从中看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的程度,通过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就会有弹、有听、有想、有议、有问、有答。既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又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主教材:《钢琴基础与弹唱(第一、二册)》、《钢琴即兴弹唱教程》;

辅助教材:《师生合奏钢琴趣味曲集(增订版)》、《那些年,我们一起弹的钢琴曲》《中国儿童钢琴曲选》、《可爱的钢琴古典名曲》、《幼儿歌曲弹唱120首》。

第一年是《钢琴基础》,学习非连音弹奏、跳音弹奏、连音弹奏、双音弹奏、和弦弹奏、音阶琶音弹奏、装饰音、半音阶和踏板弹奏。以基本键盘乐理知识、钢琴基本弹奏、弹唱技法为主要内容。包含“知识点解读”、“基本弹奏技法”、“练习曲与乐曲”、“边弹边唱”四大模块。“知识点解读”尽量以图表的格式呈现,简洁易记;“基本弹奏技法”通俗易懂;“练习曲与乐曲”选择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中外钢琴曲,经典、优美、童趣十足,难易适度,能够激发学生的练琴兴趣和弹奏激情;“边弹边唱”选用了广为传唱的中外儿童歌曲和幼儿园歌曲,可以“你弹我唱”、“自弹自唱”。

第二年是“钢琴弹唱”,将调式、曲式结构等音乐常识与键盘上常用调性练习结合。将“基本弹奏技法”变为“基本练习”,逐步强化学生对三升三降号调以内各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弦连接的训练,为进一步学习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奠定基础。包含“知识点解读”、“基本练习”、“练习曲与乐曲”、“边弹边唱”、“能力拓展”、“联弹合奏”六大模块。对学生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多声部思维能力、声音的协调性以及音色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年是“即兴配弹”,通过前两年“钢琴基础”、“边弹边唱”环节的训练,通过和声编配知识的讲解,达到拿到一首儿歌可以进行自编、自配、自弹自唱。。

1.加大学生的读谱量,精弹和泛弹相结合,必弹和选弹相结合。

大量快速读谱、读节奏、音高,难度适中就弹奏,难一些就读谱。除了主教材的曲目外,加大辅助教材的利用。在大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中,节奏大多为比较复杂的切分节奏、弱起节奏、连音线节奏等非常规节奏型。

《师生合奏钢琴趣味曲集(增订版)》都是十分好听、耳熟能详的音乐改编成和师生合奏的钢琴谱,它将复杂的钢琴曲简化并改编成师生合奏模式,较难的旋律或伴奏分配给教师演奏,简易的旋律或伴奏分配给学生演奏。例如《我和你》(北京奥运会主题曲)陈其钢曲,《希望》(电视剧《大长今》主题曲),《雪之梦》班得瑞曲,中国名曲《茉莉花》、《梁祝》,世界名曲《月亮河》、《雪绒花》、《卡农》、《祝你生日快乐》、《欢乐颂》,动画歌曲《天空之城》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哆啦A梦》,流行曲金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同桌的你》、《菊花台》,鼓励同学们弹奏教师的部分,并分析其编配的和声。

《那些年,我们一起弹的钢琴曲》附加歌词,可以弹唱。在歌曲的编配上贴近原版,在原有和声不变的情况下,力求做到方便演奏者达到最佳演奏效果,是学习流行和声的首选。选自己喜爱的歌曲,要求同学们分析其编配的和声,为编配歌曲做好准备。其中无升降号的曲目《雨的印记(KisstheRain)》、《一生有你》、《隐形的翅膀》、《天空之城》、《爱的供养》等十分受同学的喜爱。

2.分析与弹奏结合,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相结合

正谱伴奏是作曲家在经过精心构思后创作的表现手法精湛、艺术感染力极强的作品,作品的配弹部分与旋律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多学习正谱中的和弦选配、配弹织体。选用音乐风格全面、配弹织体多样化的《舒伯特歌曲集》,以及《高师声乐曲集》,作为正谱配弹练习用书。通过练习,提高配弹能力。

3.多弹变奏曲,进行节拍分类训练,即兴变拍子、变速度、变音乐风格

幼儿十分喜爱富有变化性和创造性的事物,经常将音乐进行变奏、变拍子演唱、演奏,会增强同学和小朋友的创造意识。不同的节拍、速度对于乐曲的表现情绪是不同的,将每一首儿歌进行多种拍子和速度的变化,进行弹唱,来体会每种拍子不同的情绪。2/4 拍子为单拍子,每个小节只有一个强拍和一个弱拍,适合表现雄壮、有力、欢快、活泼的情绪。3/4 拍子为单拍子,快速的 3/4 拍子表现欢快、热情的情绪;慢速的 3/4 拍子表现抒情、优雅的情绪。4/4 拍子是复拍子,基本可以表现各种情绪的乐曲。快速的 4/4 拍子能表现热情、激情、动感的旋律;慢速的 4/4 拍子表现深情、稳重、舒缓的旋律,在流行音乐作品中 4/4 拍子的乐曲比较多,它的节奏型运用比较自由。6/8 拍子为复合拍子,适合表现一些旋律柔美,具有曲线性的作品。6/8 拍子的乐曲速度较快,既可以表现抒情柔美的旋律,同时也可以表现大气、雄伟的情绪。

4.多进行移调弹唱

坚持让学生做移调弹唱练习,将每一首短小的儿童歌曲,移到七个常用调上配弹。练习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到熟练掌握七个常用调的基本和弦配置。

四、《钢琴基础与弹唱》课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形成良性的学生风气;建立考试曲目库,实行教考分离;除定期举办观摩会外,每学期期中以各专业方向活动方式进行考查,学期结束时在全院范围进行期终考试。将考勤、平时作业和期中期末综合考察。

通过合并课程、选择合理教材、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使学生通过《钢琴基础与弹唱》课程,达到人人“会弹”、“会唱”富有音乐性的幼儿歌曲或幼儿律动作品。将钢琴基本练习、乐曲、边弹边唱、联弹合奏、即兴配弹有效的融合在三年的课程学习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及文艺演出,利用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和顶岗实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干中学”,将所学钢琴弹奏、边弹边唱、即兴配奏技能积极地应用到教育实习等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以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成为社会和教育单位所欢迎的有用艺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沧海.幼师自弹自唱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04).

[2]孙雅鹤.钢琴弹唱课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S1).

作者:冯妮娜

上一篇:写作讲解论文下一篇:公证诚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