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体系相关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我国的民商法体系源于大陆法系的德国民法典,与大陆法系民商法传统相比,我国民商法理论体系赖以依存的客观社会实践、市场机制、制度和政策背景、法律思维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继承中国优秀法律文化传统、遵循中华法系思维,我们需要借鉴市场经济的最新法律结晶———现代经济法的视角,对大陆法系的德国民商法逻辑体系进行解构和逻辑整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商法体系相关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民商法体系相关研究论文 篇1:

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研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则是维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的必然措施,也是加强依法治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民商法体系中对公民私有财产有着明确的规定,其在保护私有财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原则出发,结合相关问题探究加强民商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民商法;私有财产;保护;相关措施

一、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原则

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指我国的民商法对于我国广大公民所有的合法私有财产给予法律上的保护措施。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公民私有财产的规模与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民商法在提供系统的法律支持及保护的过程中,坚持基本原则,并针对私有财产保护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

目前我国民商法在保护私有财产的过程中主要坚持以下原則:第一,平等性原则。即在保护的过程中,民商法对私有财产制度做出公平设计,对不同的制度条件下,不同地域环境中,不同经济条件的主体一视同仁,一方面避免私有财产规定中的差异性,维持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直接保护;另一方面还应确保执行过程中的公平性,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干预保护工作。第二,不主动干预原则,即民商法并非一种主动保护法律体系,只有在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并主动寻求司法机关保护的时候,才能根据民商法的相关规定采取保护措施,例如对产权进行确认,对交易过程的合法性做出判断,对违约行为进行强制执行,追究不法侵害人的相关民事责任等。第三,补偿性原则,即在判定侵害人对财产所有者造成一损失后,应按照标准对实际损失做出判断,并规定同质赔偿数额,当然这种保护措施是对受害人的一种救济,而不是对侵害人的惩罚,这体现了双方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保证了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有效保护。

二、民商法在私有财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民商法在私有财产保护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公民在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财产权利方面的意识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法治建设基础相对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民商法在私有财产保护工作中的问题也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具体来讲:第一,公民法律观念淡薄,虽然我国立法部门根据私有财产保护工作对相关条款做出适当的调整,且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民商法的作用也得到了发挥,但是其在保护中遵循不干预原则,而这就要求公民对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诉讼,然而实际上公民对民商法体系认识不足,对侵权行为缺乏判断,缺乏用法律武器维护私有财产的主动性;第二,法律监督缺乏力度,在私有财产保护中,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与共有财产相比,其在监管、督促中存在着诸多漏洞,影响了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第三,执行人缺乏专业性,许多司法人员对私有财产的认识不足,局限了私有性的范围,使得其公民的私有财产保护措施在执行中存在偏差,甚至违背了平等性原则。

三、加强民商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相关对策

1.完善立法体系

做好立法工作是加强立民商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前提。在现代经济不断创新发展的背景下,私有财产保护中面临的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基于此,立法部门应深入市场研究,推动民商法内容的完善,与时俱进,对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私有财产保护工作的相关条款要进行删除、调整、修订,确保私有财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为我国依法治国建设奠定基础。

2.加强执法力度

执法部门能否根据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做出强有力的保护,是维护法律权威性,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民商法在保护私有财产的过程中,一方面执法部门应坚持平等性原则,对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条件的主体采取公平的保护措施,以体现统一执法的力度;另一方面还应做到及时反应,对公民的诉讼请求根据司法机关的裁决严格执行,避免公民财产的进一步损失。

3.健全监督体系

民商法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过程中,如果在落实中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其落实效果自然也难以保障。因此,国家司法部门应依法对民商法的执行情况做出监督。一方面完善监督体系,实现执法部门与监督部门之间的牵制与协调,以确保监督过程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养,提高监督工作的专业性。

4.在实践中完善法律

实践性是法律发挥效用的主要特征。民商法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过程中,首先要在实践中,对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调整,确保保护工作能够与实践情况相符;其次,在实践中加强执行力度,让法律回归于实践,深入剖析我国民商法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方面的特点,并根据实践过程不断完善执行措施;最后,在实践中强化公民对民商法体系,乃至国家法律体系的认可,进而推动依法治国进程的实现。

5.健全侵权法体系

民商法只是私有财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分支,我国在私有财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也逐渐丰富完善。但是从实际效果上来讲,关于私有财产体系的建设,其在法律体系构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针对此,我国要积极总结本国的法律体系建设特点,吸收西方国家的侵权法体系内容,进而为我国私有财产做出更加系统严格的保护。

6.加强法律宣传

法律法规要想真正发挥法律效用,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就应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让法律深入人心。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商法的宣传,让公民明白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容侵犯,并能够在受到不法侵犯时,主动申请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刘启.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刍议[J].山西农经,2017(22):135-136.

[2]杨科.关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J].商,2016(13):252.

[3]刘智.关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J].商,2015(26):217.

作者简介:

刘金亮(1991.12~ )男,汉族,江苏涟水人,本科,书记员。研究方向:民商法。

作者:刘金亮

民商法体系相关研究论文 篇2:

论现代经济法视角下民商法理论体系的结构及逻辑整合

摘要:我国的民商法体系源于大陆法系的德国民法典,与大陆法系民商法传统相比,我国民商法理论体系赖以依存的客观社会实践、市场机制、制度和政策背景、法律思维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继承中国优秀法律文化传统、遵循中华法系思维,我们需要借鉴市场经济的最新法律结晶———现代经济法的视角,对大陆法系的德国民商法逻辑体系进行解构和逻辑整合。

关键词:经济法;民商法;法律责任;互补

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为此大力鼓励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使不同类型的经济体系共同繁荣发展。其中,民法和经济法可以有效规范不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保护中国市场的整体利益。简而言之,民法和经济法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研究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确保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稳定,这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件将更详细地讨论市场经济中民法和经济法之间的关系,并在该条中提出有针对性的评论或答复,以促进民法和经济法的联合适用。

1、民商法与经济法概念阐述

1.1民商法概念阐述

民法和商法是民法和商法的通称。对于民商法的体例而言有民商合一和民商分离两种,但我们尚未具体说明中国属于哪一类。民法的范围主要包括财产法和个人地位法。《财产权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个人的合法财产,而《个人地位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个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此外,《民法典》根据法律规定界定了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并规定了处罚理由。民法体系包括民法、继承法、合同法、婚姻法、财产法等一般原则。商法主要用于依法保护合法的商业主体和活动,并为非法商业活动提供具体的制裁定义和依据。民法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主要保护公民的财产、人身安全和自由意志。贸易规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主要是为了保护合法的商业行为者。

1.2现代经济法理论体系结构及其价值

经济法作为法律的一个单独部分,是建立在客观实际基础上的,目前正在对经济法的适用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这种逻辑分析,正确、科学和客观的实际基础应当是实际市场本身及其相互矛盾的结构运动行为。在经济法哲学基础和政治经济学逻辑的指导下,根据法律系的结构规则,经济经济学理论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分而治之,即经济法一般理论的逻辑体系——账户调节具体而言,一般经济法理论包括本体理论、价格理论、规范理论和经济法运作理论等基本领域和理论。经济法的一个分支应当是《市场行为管理法》,其中应当包括具体的法律制度,如《反垄断法》、《不公平竞争法》、《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在既定市场规则框架内规范市场参与者有意识行为的主要规则,以及在发生跨界行为时,宏观调控者间接和被动地对这些规则作出的相应规定,构成竞争法对自由贸易行为的限制。经济法第2处应界定《市场结构管制法》,并应包括具體的法律制度,如计划的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金融信贷法律制度和市场管制法律制度。宏观调控行为者的科学干预和指导方法、政策和系统结合在一起,就市场结构、关键市场结构资源和共同市场要素提供前瞻性咨询意见,并对主要市场行为者和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主要体现在符合以下原则的干预和指导上这些科学应对和指导方针、政策和系统的总和,导致了形象的共同特征,即调整方法的科学和工具性质之间的二分法。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是渐进的,取决于宏观调控框架内的干预措施的逐步加强,而国家对市场行为的强制性干预则因市场结构的宏观调控而大大削弱。这种以事实为基础的逻辑结构是对现代市场经济机制的科学回应,它适应并促进现代市场经济的科学和有效运作;其高度统一和统一的逻辑体系对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和适用都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2、民商法和经济法存在的不同之处

2.1权利保护的特征不同

民法和商法平等对待经济实体,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一律平等。但经济法将保护对象分为单位和个人、单位、团体等类别,根据大象的类别赋予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2.2限制的主体不同

今天,社会和经济正在迅速发展,要求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大,处理问题的方式越来越灵活,民法更适合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灵活性和自由,而且已经建立的相关关系更加自由。双方可以讨论自己的决定一旦当事方同意并同意对问题的最后处理,他们就可以私下解决问题,并绕过法律规定的限制。然而,经济法更为严格和固定,要求所有人尊重和适用经济法,不得随意修改经济法,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牺牲的个人利益必须受到保护,以免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经济权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的公平分配,并通过更具限制性的手段促进社会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2.3追求的目标不同

民法和商法保护个人利益,强调个人主义,鼓励个人追求其利益最大化,鼓励他们选择最佳项目,而不考虑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反,经济法更注重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强调集体主义。经济法认为,通过社会,每个人都能成长得更好。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大家都渴望社会利益最大化。因此,必须促进社会的平稳运行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3、基于市场经济背景的民商法和经济法之间的主要联系

第一,受益者是一般公众,而且在该国目前的许多法律和监管制度中,共同的标准是保护弱者的权利和利益,并通过适用经济法和民法,有效和更好地保护下列方面的部分弱者,第二,现行的《民法典》和《经济法典》在市场经济的当前背景下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在规范现代经济市场的过程中,民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市场进行有效调整,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经济资源分配的作用。经济法的监管主要依赖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监管,经济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经济的自主监管效果。只有在现代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民法和经济法之间的有效一体化与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并使其得到更有效的执行。

4、论现代经济法视角下民商法理论体系的结构及逻辑整合

4.1加大相关法律宣传力度

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很难依靠/市场自身的规制来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为此,国家必须进行适当的干预,通过建立和完善民商法和经济法来实施科学规制。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因此,国家应提高民商法和经济法的宣传力度,发挥两种法律融合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完善民商法和经济法的内容,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保证民商法和经济法的实效性,保证法律内容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强对两者结合优势的宣传。定期开展座谈会或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宣传,扩大宣传范围,提高民商法与经济法融合和应用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维护/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

4.2注重调整范围相互结合

关于范围的调整,各国政府应鼓励市场参与者在受到合理限制的情况下对民法概念实行自治。特别是,政府必须充分保护公民和整个企业的合法权益,但必须合理利用宏观经济监管措施,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此外,政府主要依靠经济法来管理宏观经济,但不能忽视民法的作用。因此,民法可以适应个人的需要,通过及时提供反馈和市场反应,使政府能够作出经济决策。

4.3重视调整模式借鉴融合

民商法和经济法在调整模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般表明民商法可以由司法进行调整,加强市场和主体的沟通,从而更好地保护个人的经济利益。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传统的民商法调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个人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很難通过司法途径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国家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利用公共权利监督/市场秩序,限制/市场主体的商业活动,调节个人纠纷等。

4.4加强调整作用彼此协调

民商法的作用是对个人利益的法律保护。经济法在法律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似乎无关紧要。甚至在有些情况下,通过经济法损害了个人利益和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但在实践中,两者之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协调关系。一般来说,个人在尊重市场秩序的情况下开展商业活动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并非所有个人都尊重社会法治。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个人往往冒着风险利用不适当的手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机制的发展需要规范民法/市场法来调整个体/市场关系,经济法需要规范企业、国家、组织之间更高层次的经济关系。因此,即使两种法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它们只是表面的表现,本质上是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现代经济模式中,要发挥这两种规律的优势和互补价值,对社会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多方面的调整,构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市场经济有效发展的同时,各种关系主体的利益平衡。

参考文献:

[1]杜可清.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谈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J].法制与社会,2019,16:7-8.

[2]左俊.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的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分析[J].法制博览,2019,16:142-143.

[3]杨頔.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角色分工和互动作用探讨[J].法制博览,2019,23:202-203

作者简介:郑乃东(1981.02-),男,汉族,籍贯:浙江苍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民商法。

作者:郑乃东

民商法体系相关研究论文 篇3:

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民商法是以诚实信用作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体系,只有完善民商法中的信用体系的构建,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使经济社会中诚信缺失的状况得以改善。本文以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意义为切入点,对民商法信用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研究

民商法是以诚实信用作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体系,只有完善民商法中的信用体系的构建,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才能使经济社会中诚信缺 失的状况得以改善。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 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完善民商法信用体系,凈化商业 系统,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新时期民商法中的信用体系概述

(一)民商法信用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民商法是保障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一部重要法律,它是根据 市场经济的运行及发展特点来进行内容制定,并通过对当事人的 义务履行情况进行分析来对其信用优劣性进行总结的法律。民商 法中的信用就是通过一些有效手段的利用,来合理评价当事人的 相关义务履行能力,保证民事经济的和谐发展。信用具有四个方面 的特征:一是进入市场的前提;二是具有评估性;三是一种可量化 的信息;四是双重功能。目前,我国民商法的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还 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人认为是对经济能力与社会经济价 值而成立的一种信用行为,也有人认为是为了规避经济发展中风 险而从民事主体的角度来判断其经济能力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情况。

(二)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在参与民事活动时,平等主体之间应当恪守的信用要求,它是道德意识和法律法规的有效结合, 对管理条例具有双重管理、约束的效果,使活动管理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司法人员对民事活动有自由裁量的权利,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能够对民事案件中主体的利益进行维护,确保民商活 动的顺利开展。情事变更原则、扩张合同原则以及承诺要约原则是 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主要表现。

二、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的意义

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它可以 活跃市场,使得市场经济更加规范。在市场经济活动的进行中,运 用民商法中的信用体系,可以合理约束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 题,保证市场参与者的权益,使市场发展更加有序,增加市场间的 交流与互动,促进市场经济和谐、有序、高效的发展。二是建设和完 善民商法中的信用体系,能够降低整体交易和运行的成本,减少交 易的欺诈与劣质商品正常销售的行为,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正当 权益,提升市场经营水平。三是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促进企业的 发展。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 场影响力和发展效率,使企业获得较好社会信誉和名誉价值。四 是民商法对信用体系的构建,可以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减少不合理债务的发生。五是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国家法律 体系的完善,更好地发挥相关的法律规范以及其贡献出的法律保 障价值,有效提升政府的运行效率,体现出司法的公正性和有效 性,使社会的整体秩序得到良好维护。

三、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薄弱的理论建设体系是我国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因此我国的民商法信用体系要加强理论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信用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依据不够完善,构建方式 也不能实现全面统一。民商法对信用原则不能够准确界定,直接阻碍了信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民商法对信用原则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局限性,与其他原则相比,信用原则要相对落后。且缺乏对信用体系的构建意识,忽视了对信用危机事件的预防,往往要等到信用 危机出现后才意识到要弥补信用体系的缺憾。

四、建设并完善民商法信用体系的策略分析

(一) 加强信用原则的建设

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建设要重视加强信用原则的建设,明确界定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提升对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要合理加强民商法信用原则的建设,发挥法律的操作性和有效性,使经济的有序发展得到合理的保障。以市 场发展的环境为基础,确定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充分发挥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的价值和约束效果,使民 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内涵混乱的问题得到改善。

(二)在信用体系中加强信用权建设

在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中,要重视构建信用权,基于相应的 法律制度,确定信用在法律中的地位。通过成立专门的立法机构, 对权力和立法进行重新设定,来使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合理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信用权的建立需基于相应的法律制度,遵守诚信原则,其使用要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之中。在日常的民事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信用权作用,充分发军民商法的法律效力,保证当事双方的合法信用利益,以构建更完善的使得信用体系,促进民事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发展,维护新时期经济的发展。

(三)建设政府引导机制

民商法中信用体系的构建,要通过建设政府引导机制,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合理、有效、科学的行政法律体系建设, 充分发军政府的引导作用,平衡各种经济体的权益之间的竞争,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政府的信用价值是评价社会 信用价值的重要标准,政府要认识到自身的信用价值,采取有效方 法,对政府信用价值进行建设和维护,达到政府与社会经济之间科 学化、规范的互动转化,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性。

(四)构建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

民商法中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点环节就是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作为健全市场经济发展体系的前提,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要以实际市场发展情况为基础进行构建和完善。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分析人为因素和资金因素对信用的影响,优化企 业的资产信用,保证企业的各方主体利益的均衡。二是要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遵循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原则,履行信用义务、规范个人信用行为。三是要提高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 分认识到信用的价值,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建立并完善政府引 导机制,维护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以维护市场经济活动秩序,确保 市场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此外,市场信用体系事关企业信用体系 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要加强当事人的法律执行权,保护信用信息, 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结语

民商法是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项法律,对国民 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建设和完善民商法中的信用体系, 可以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使经济社 会中诚信缺失的状况得以改善,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昊文.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研究[J].法制博览, 2016(17).

[2] 李彦哲.试论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J].法制博览,2018(4).

作者简介:

任本成,男,山东临沂,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方向:民商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任本成

上一篇:职业教育城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土石坝水利水电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