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创意论文

2022-04-20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而且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相关人才的需求成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具有综合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成为各个企业争夺的目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院校文化创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院校文化创意论文 篇1:

工科高职院校创新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论文在分析新形势下文化创意人才知识与技能的特征基础上,提出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工科高职院校创新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型 文化创意 培养模式

1 新形势下文化创意人才知识与技能的特征

1.1 创造性。评价一件文化创意作品是否成功首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创新,只有具有创新性的作品才是成功的文化创意作品,所以,对于文化创意专业学生来说,创造性或者创新性应该是其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文化创意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个性发挥的余地,保留其独立思考的权利。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意,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培养的灵魂与核心是创造性。

1.2 综合性。文化创意是一门边缘学科,与艺术、市场、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社会学、管理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相关专业人才也需要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因此,工科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才培训体系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需要。

1.3 多样性。在文化创意的范畴内,没有任何问题的答案是绝对的,都是相对的,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没有正确答案,只有最佳答案”。

2 “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工科高职院校创新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无数培养创意产业人才成功的经验表明,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离不开高校、企业、政府、行业四个主体的支持,需要这四个主体的共同努力与合作。本文从四个主体出发,着力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淮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2.1 高校应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2.1.1 以“工作室制”为依托改革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方式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以“工作室制”为依托改革教学模式,通过整合高校的师资力量,建立专业的、优秀的若干工作室和教学团队,并给这些工作室制定科学完善的专业方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在工作室的团队教学过程中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下,所有的教学活动、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都是在工作室内进行的,通过模拟真实的岗位环境,打破教师传统的授课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阻隔和单向突进的弊端,进一步推进教学的综合化、开发化和合成化,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另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优秀的技能师傅,不断壮大和提升高校的教师队伍。可将工作室分为四个类型:基础工作室,专业工作室,教学工厂,校企合作的开发中心。

2.1.2 引入以“主题教学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体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教学方式从研究实际问题入手,侧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领悟和掌握,并且学生在领域和掌握原理和方法的过程中会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主题教学法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性学习,在实际的高职教学中引入以“主观教学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1.3 改革课程建设。可以参考苏州工美学院课程建设方案,把课程建设分为大专业平台与小专业化方向,大专业平台解决知识点与能力点,小专业化方向对接岗位需求。实现两个结合:课程建设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实现课程的双结构体系,使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与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有效双体融合,重视文学课程的开设,提高文学修养,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2.1.4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培养要向苏州工美学院学习。该学院近年来先后安排两组教师团共130人出访法国,并和英国、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了“中英艺术设计研发中心”、 “中法艺术设计研发中心”,同时引进了主体化教学的先进教学理念,逐渐走上了国际化的师资培养道路。另外该学院还成立了教学培训部,十分注重对教学各项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该学院还很注重对教师师德的培养,真正做到“德艺双馨”。教师培养分为5个类型:专业带头人、方向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及兼职教师,教师培养的细分,有助于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同时有利于将教师个人最精通一、两门课程传授给学生,做到以“满桶水”传授给学生。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多多进行社会实践,比如开公司、搞项目等,如此一来教师可以把真实的项目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快的提升自身实力,更快的适应社会。

2.1.5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近年来,苏州工美先后与苏州镇湖街道、渭塘街道以及连云港东海县政府合作办学,针对工艺美术特色行业,比如刺绣、珠宝、水晶等,采取了把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大批传统工艺美术新传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系将韩国动漫公司引入校园,带来真实的动画项目,由富有实战经验的公司专业人员先给学生上课,再辅导做项目。另外与中央数字频道开展合作,开发以地方特色为主的“紫砂动漫”,可谓是创意无限。

2.1.6 遵循艺术教育规律。艺术教育有其复杂性,但也有自己的规律可循,万不能与理工科传统教育混为一谈。苏州工美、无锡工艺学校每个院系都有自己的艺术作品展厅,将历年、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这样可提高学校的艺术文化氛围,学生更加自信,教师之间形成较好的良性竞争。苏州工美参考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实施了分方向的培养模式,具体过程就是大一由年级辅导员负责各项事宜,主要接受基础课教育,大二以后由方向负责人负责整个班级各项事宜,并开始分方向,之后由负责人挑选合适的任课教师给本班授课,如此一来各班级教师之间就存在了竞争关系,面对这种形势,教师一定会竭尽所能的发挥自身的专长,进而促进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大三的第二学期利用前8周的时间做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才能离校,之后再带着毕业设计作品去找工作,就业率会得到很大提升。而淮安高职院校对艺术生的培养仍采用理工科2+1培养模式,应立即纠正。

2.2 企业应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试验场”

2.2.1 注重与高校的合作。企业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实践基地,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施展才华的平台,因此企业应该注重与高校的合作,加强与高校关于人才需求方面的沟通,具体应做到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对人才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把评估意见反馈给高校,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开发等。

2.2.2 重视对人才的培训。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企业应该重视对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才的综合素质,具体应做到定期举办一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之间的交流会,安排企业的优秀创意人员去知名的创意基地或集团参观学习,或者请成功的、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过来讲授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等。

2.2.3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要想留住人才,使人才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是最有效的一项措施。有资料显示,“美国500强”中的大部分企业采取的都是员工持股的方式,由于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后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员工会自觉地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具有很强的激励效果。

2.3 政府应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作用

2.3.1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和人才激励评价机制。政府要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政府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比如内部培养、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素质。

政府要完善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允许文化人才通过技术、专利、品牌入股,探索高层次文化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对优秀创作成果进行重点表彰奖励;推行人才签约制度和绩效分配制度。

2.3.2 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建议设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广新局,具体负责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包括建立高素质的特色产业人才队伍在内的各项重点工作。同时,尽快组建淮安艺术学院或文化干部管理学院(职校),培养文艺精英和文化领军人才。

建议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成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鼓励各行业协会共同参与进来,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和文化创意企业之间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加强两方的交流和沟通,主要涉及的方面有:发布人才需求、开展人才研究、举办相关活动、指导培养模式和培训师资力量等。

建议政府把文化创意产业列入淮安紧缺人才目录,并拟制定文化产业人才优惠政策。另外,淮安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发展。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与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人才、资金、园区建设等各个方面细化创意产业支持措施有关,如《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州市文创委领导联系重点文创园区、企业工作制度》、《关于推进文创产业大学生创业的八项举措》等政策文件,淮安可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借鉴。

2.3.3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应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成立相应的专项基金,具体应该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奖励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积极性;二是对开设文化创意类专业的高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进而提高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

2.3.4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目前淮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在很大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大知识产权执法的力度。另外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通过降低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促进该类产品的市场转化。

2.4 行业协会应营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个性化成长的宽容氛围

2.4.1 构建和谐的城市创意生态系统。各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应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提供一个可以充分施展才华的轻松环境。同时应该规范行业内的各种行为,对于随意复制、盗用等行为应该明令禁止,杜绝一切不文明现象和行为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城市创意生态环境。

2.4.2 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创意活动。相关机构和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创意活动,给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一个见面、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进而促进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要积极参与政府创意产业规划修改、园区报审等具体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成长提供“参与”与“体验”式的培养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燕,王晖,蔡娟娟.文化创意人才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4).

[2]朱其现.论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兼论文化创意学课程与高校创意人才培养[J].百色学院学报,2010(04).

[3]孟琦.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开发途径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2(S5).

[4]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01).

[5]王联翔,韩德静.“校企一体”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8(04).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职教立项课题(编号:D/2013/03/029)。

作者:卢新文

高职院校文化创意论文 篇2:

文化创意产业时代高职院校演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而且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相关人才的需求成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具有综合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成为各个企业争夺的目标。本文针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演艺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首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简单陈述,从而引申出该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演艺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其次细致地从专业培养方向以及创新方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引发相关方面的思考,抛砖引玉,找到更加适合高职院校演艺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演艺人才;高职院校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然的发展产物,主要是以创造力作为产业核心,在其内部更加强调在一定主体文化的背景下个人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新的创意达成产品开发和营销的目的。我国2011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现在我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是促进我国文化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个行业都非常需要具备综合性技能且能够胜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特别是在发展更为迅速的一二线城市来说,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一部分。这样,高职院校对演艺人才的培养也要遵循这样的大背景,才能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脱颖而出。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在国家综合实力评比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创意产业更可以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直接体现,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际竞争力。拿美国来说,文化产业综合占比占到了总GDP的三分之一,其电影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其国家的钢铁生产总值。这并不是个例,英国和意大利的创意产业、日本发展的动漫产业以及韩国重视的游戏产业,都在其国家GDP总产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011年10月,我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曾经提出,要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设,力争成为文化强国,初步制定了从当下到2020年的十年文化改革发展目标,在今天,这个目标基本得了实现。我们可以感知到,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民族创造力得以提升的不竭动力,成为了国际竞争的重要参考因素。从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保持着相当高的发展速度,基本维持在15%的增速,比我国GDP总值的增速还要高出6个点。这样的成果无疑是喜人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高速增长的实际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期望,其中,人才不足是关键性的因素。拿影视改编来说,很多中国传统的耳熟能详的文化故事却被美国的影视公司和日本的动漫产业所侵占,究其根本,还是创新力不足,相关人员的缺乏导致的。

在我国的一二线城市,同时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虽然这些城市的演艺文化产业在近年得到飞速发展,创造了非常多的经济效益,但是拿其他形态的文化建设来看,与演艺文化的建设相比就稍有不足了,文化演艺的产品虽然已经有了,但是缺乏相关的专业型队伍,而且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就是人才缺乏导致的后果。从这点来看,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演艺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而且用于专业培养相关人才的机构和高校相对较少,使得文化产业无法快速完善地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时代高职院演艺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现阶段存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体系都无法有效地为创新产业提供充足的支持,主要表现就是从其中毕业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这段话同样反映出现阶段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窘境。从我国的现状来看,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相匹配,文化创意产业是否能够继续发展,考验的还是人力是否充足,只有充分的打开人们的视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使不断地释放出创造力,才能使得文化创意产业走得长久。

我国目前的文化创新产业虽然维持在了比较高速的发展阶段,但是人才的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桎梏中,造成培养出的学生明显无法达到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尤其对于高职院来说,招生體制已经决定了该类学校无法获得优秀的生源,效仿传统高校的考试模式和教育理念更加无法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如何更好的培养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职院演艺人才,成了相关院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三、关于培养模式的探索

如何更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大背景,各个高职院校也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化的方向

1.要有专业化的定位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定位一定要准确。文化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法一定要与其他艺术类院校区别开来,也不能完全效仿综合类大学的培养方法,要将专业的培养方向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以及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上,学生要具备演唱以及演奏的表演能力,还要适当地学习一些演唱策划类的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涉猎要广。同时,要有自己专精的一门技能,以便走向社会能更好地独挡一面,积极地响应我国“文化强国”的战略方针。

2.要有专业化的切入点

在整体的文化事业构架下,还要有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切入点,拿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将本职的音乐表演或者演唱会策划作为自己的切入点,以此为基础拓展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得自己的学生在学科产业中有足够的竞争优势,以便能够用自身的力量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创新化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上面我们提到了在整体文化事业发展的背景下为学生设立了切入点为主要培养方向,兼顾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路径。另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高职院支持的跨学科优势,音乐专业的学生不单单将自己的音乐演唱能力进行提升,还要积极拓展已有的学科特色,比如上面我们说到过的音乐会策划,或者音乐创作和多媒体等邻近学科内容。

1.构建层次丰富的教学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场能力,构建层次丰富的教学实践平台,增加学校教学的实训部分,积极安排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训项目,对实训项目进行不断的创新,让学生参与到课外的演出中去,都可以使得學生在技能以及综合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提升,以此达成学校培养专业性、创新性、高素质演艺人才的目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层次丰富的教学实践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拿高职院演艺专业的学生来说,本人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第一种就是课堂与实践共同结合的实践模式。通过与自己音乐演唱专业相关联的学术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音乐实践的整体教学目标,真正做到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的理论教学相结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色来设置社会实践的有机模式。比如,可以学校与社会团体相互沟通,积极地引导和支持自己学校演艺专业的学生与社会演艺组织互相合作,一方面可以让社会演艺组织为学生团体传授相关的表演经验和实践知识;另一方面有可能的话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上音乐会的表演中去,真正做到双赢,这种合作无疑对于社会团体和学生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第二种方法就是学校可以邀请具有权威性的演唱家家或者音乐团体来学校进行公开课的演讲和表演。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艺术的距离,同时还可以发挥音乐家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

高职院演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还需要与社会音乐人才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在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方面还需要让学生独立地参与到演唱会的表演中去。比如,可以让学生团体积极参与到社会组织或政府组织举办的晚会中去,独立地进行演出,提前适应社会对音乐演唱人才的需要。

上面我们提到过,音乐演唱人才除了做好自己表演的本职工作外,还需要培养自己的表演策划能力,学校也要积极建立其以培养学生“音乐表演+音乐会策划”能力为核心的实践平台,打破原有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附属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建立多层面的实践教学平台。

3.建立合作密切的演艺实践平台

为了加强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学校还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建立合作密切的“关系单位”,将关系单位作为学校将毕业学生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关系单位中进行实习,真正参与到音乐表演中去,通过与社会音乐团体的合作,构建更为完整的实践系统。

4.完善“双师结构”和“双证毕业”的教学平台

所谓的“双师结构”和“双证毕业”其实归根结底来说就是响应国家提倡的关于在职业教学领域开展的“1+X”证书制度改革,所谓的“1+X”,其中的1指的是本专业的学历证书,而X指的是专业性的技能资格证书,“1+X”政策的出台无疑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音乐演唱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积极地引进了音乐行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以此保证双师结构的有效实施。学生除了接受学校本职老师的教学外,同时还需要在外聘的音乐老师带领下取得演唱、表演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就形成了双证毕业的模式。

总而言之,要积极地对演艺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建立层次丰富、实践有效的整体教学系统,与各个社会演艺单位和团体积极合作,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与社会团体进行相互参与、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积极推广“1+X”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进入社会后更好地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去。

四、总结

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对演艺专业的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演艺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这对演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机遇。高职院校要积极改革自身的传统教学模式,以“1+X”办学指导为核心,拓展实践教学理念,培养出更加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品需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

[2]程建平.音乐与创造性思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3]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科技司编.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蓝皮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9).

作者:张静

高职院校文化创意论文 篇3:

数字化教学在艺术设计类工匠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摘要:现如今信息技术全面运用到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入也在各大高校中全面开展,数字化教学地有效运用,不仅推动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全面改革,同时也实现了高职院校在教育边际范围上的不断探索和推动,这有助于高职院校打破原有的教育局限,实现在教学上的创新以及拓展。而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汇总,运用数字化的教学开展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再创新。以数字化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辅助帮助高职院校实现了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上的培养。本文基于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开展的现状,浅谈在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教学中如何借助数字化教学的开展推动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掌握和学习艺术设计相关知识,实现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有效性培养。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用

自从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同时计算机相关专业技术也在各个领域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新兴技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得信息融合成为了当前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数据支撑。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工匠类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中更需要注重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去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未来社会上的竞争力。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都是泛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式,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艺术设计类人才本身没有对口的产业或者领域进行有效地对接,再加上艺术设计类专业本身长期以来存在的重视理论,不重视技能的教学方式,使得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十分欠缺,甚至不如一个职业院校学生掌握的实践技术更多,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设置跟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对该专业的师资搭配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这极大地限制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工匠人才的输出,也无法满足当前信息时代下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能力要求。

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高职院校长期存在以及不断发展的重要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于看重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这将大大降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率,也不符合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提倡的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应该搭建共享教育平台,充分认识到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积极整合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推动理论教学跟实践操作教学的融合,以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去满足当前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真正达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价值。

1 数字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优势探析

第一,数字化教学所能够给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带来的就是不可估量的教学资源整合,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本身发展时间短,但是发展速度快,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很快,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关键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如果高职院校教师在该专业的教学上故步自封,没有积极地与主流或者说艺术设计的潮流接轨,一直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在走出校园的时候就已经被社会所淘汰。而数字化教学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丰富且紧跟时代趋势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丰富了艺术设计的教育内涵,从整体上有效地提高了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教学成果、精品课程以及教学案例的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上的拓展延伸,以更加多元以及丰富的教学层次性去实现了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的突破。借助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加强了艺术设计与其他多个行业的联系,实现了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操作上的及时更新,保证了教学与时俱进。

第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数字化课堂的开展帮助师生实现了对于教育上的共建共享需求,从而弥补了我国不同高职院校在教育上的差距,尽可能地实现了教育上的公平。同时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通过数字化教学的开展可以自由地建设与艺术设计相对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在虚拟网络中将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以及本土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和开发,推动了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软实力提升。

第三,数字化教学的开展本身就是当前时代赋予教育最好的发展方向,它的出现给高职院校以及众多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新方向,也推动高职院校更快更高效地实现网络第二课堂的建设,满足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艺术设计上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高职院校自身可以借助搭建的网络云平台来推动无界化教学的开展,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有效发展。

2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当然,现如今依旧还存在着高职院校对于数字化课堂建设保持迟疑态度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领导或者教师群体自身对网络资源的运用不到位,对共享意识的欠缺。而归根结底,这其实是对如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改革认识不到位造成的。高职院校不应该拘泥于自身教学资源的公布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应该看到高职院校相互之间交流共享所带来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价值。其次,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对原有的教育教学还保持肯定的态度,对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依旧认识不到位,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积极性不高。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推行数字化课堂的时候成果不佳,进程十分缓慢,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信息化的教学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急需要信息化课堂形成的教学资源来得以满足。最后,高职院校对数字化课堂开展的依赖性太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课堂的搭建需要相对应的數字化教学资源的投入,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如果完全依赖于数字化课堂开展教学,则容易导致教学的全面性变差。特别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的意义,不能够过于依赖数字化课堂,而应该合理运用,将数字化课堂教学跟传统教学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3 数字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对策

(1)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借助数字化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师生强化对于艺术设计的认知。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要明确数字化教学资源本身的教育价值,在开展艺术设计的相关教学时应该要积极地融合信息技术,以数字化教学的形式去推动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高职院校相互之间以及高职院校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在这一大前提下,推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高职院校内部的教育工作者以及领导人员都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数字化课堂的建设对于推动艺术设计教育所存在的价值。

(2)艺术设计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强的专业,其本身所学的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很多的专业学科知识,因此在教学汇总,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是很大的考验,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如果一直采取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以封闭式的教学链作为开展教学的关键手段,这是十分不利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延伸的,只有立足于学科本身,做好数字化课堂教学的开展,才能够真正充分地发挥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价值,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全面改革和发展。

1)立足实践,实现多方“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地运用数字化资源所带来的教学多样性,在高职院校内部建设不同学科的资源共享平台,帮助艺术设计专业学科教学实现资源上的多学科交叉,允许并且鼓励高职院校内部多学科之间的交流探讨,从而实现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融合。其次,我国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应该打通教学资源互通互补的共享机制,打破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允许各个学校该专业的学生从网络上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程,开展高职院校之间的专业类竞赛或者作品展示等等。最后,高職院校应该要积极地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跟大型企业或者社会精英网络平台的对接,帮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争取更加优质丰富的艺术设计相关资源,实现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去推动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教学上的资源整合,以当前的企业以及市场真实需求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走出校园,立足社会,掌握专业技能。

2)立足实践,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具体建设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数字化课堂的开展所对应的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高职院校自身需要积极地搭建属于自己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兼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构建科学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流程,推动高职院校自身专业发展的资源库储备。

(3)改进毕业设计模式,推行四位一体化。

在针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中,高职院校应该联合企业,以校内外双导师的形式来开展毕业设计的指导以及审核工作,这样的毕业设计方式首先可以实现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在确定学生毕业设计主题的时候也可以紧贴当前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主题,保证了毕业设计本身的前瞻性以及研究价值。在毕业设计的开展过程中,注重设计内容的创新性,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应该要以市场发展趋势为主,注重艺术设计在市场大环境下的不同运用场合和运用方式,融入相关的市场调研、艺术方案分析与设计、艺术定位以及设计答辩等相关内容,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借此强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让学生的毕业设计创意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能够经得起企业的认可。将数字化教学的方式贯彻到底,从而培养出学生本身的艺术性思维,让学生具备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同时还具备有艺术设计创造创新的能力。

(4)搭建信息融合平台,实现产学研结合。

在当前这个信息融合的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想保持自身的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就应该要注重产学研的融合,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对于学生的全面能力培养,从项目设计开始,不断地引导学生加强与对口企业的信息沟通。高职院校自身也应该积极地跟企业搭建信息互通的网络平台,以帮助学生随时了解当前市场环境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实现生产与教育的有效结合。以校企结合的方式积极地推动艺术设计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帮助学生掌握前沿技能,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以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实现对于艺术设计工匠人才的培养。

4 总结

综上所言,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推动数字化教学的开展,在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教学中,数字化课堂给学生带来的是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带来的是高职院校内部以及高职院校之间艺术设计网络平台的共建共享,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上更进一步,提高学生走出校园,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艳.关于采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5):170.

[2] 闫晓英.高校艺术设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林区教学,2020(7):25-27.

[3] 王世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7(24):234.

[4] 莫钧.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85-186.

[5] 徐耀东,邵晓峰.创意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30-133.

[6] 张建设.文化创意产业视阈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89-93.

[7] 谷彦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饰,2005(11):72-74.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唐锐

上一篇:我国创新文化产业论文下一篇:苏北农村食品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