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报纸评论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不但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还改变了人们发表新闻评论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的报纸也应该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不断的加大自身新闻评论方面的创新力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报纸评论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报纸评论管理论文 篇1:

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特征与导向

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是和网络媒体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根植于网络载体的新闻评论逐渐繁荣,发展迅猛。网络新闻评论目前已经是各大门户网站尤其是新闻网站的关注点和生长点,逐渐呈现出强大的意见中心的特征,成为全新的舆论宣传阵地。

网络新闻评论的类型

网络新闻评论,顾名思义,是网络媒体就当前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评价性意见,它既包括网络媒体自身利用网络发出的声音,也包括网民在网络上就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的评价性言论,还包括某些专家、学者针对某一事件或社会现象做出的分析和评论。

一般地,从网络新闻评论发布平台的角度,网络新闻评论表现为三种类型:网络专栏评论、网民即时评论和网络论坛评论。

网络专栏评论在较大程度上保持了传统媒介新闻评论的观点,是报纸评论功能在网上的延伸。这类评论是网民通过浏览媒体报道的重要新闻事件,或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在新闻网页上所设的言论专栏里发表或发布的署名评论,它有一定的长度,能独立成篇。如东方网推出的新闻评论性专栏“今日眉批”,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等发表评论。

网民即时评论是针对单条新闻所设置的交流与讨论平台,是网民在浏览网络新闻时就新闻内容发表的留言和跟帖。其特点是三言两语,随写随发,一针见血,一吐为快,是一种短而精的评论。比如搜狐网在新闻后设置“我要说两句”的链接,新浪网、腾讯网的重要新闻后面也有“我要评论”的链接,如果是引起大量跟帖的热门评论话题,网站就会在醒目位置显示或在前一页新闻标题后面,甚至放置在网站的首页。

还有一类是网络论坛评论,是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为网民提供的就新闻和社会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的场所,是网民围绕网络媒体已推出的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交锋、发布网络评论文章的阵地。①国内的中青在线——中青论坛、天涯虚拟社区、搜狐社区、北大未名BBS、西祠胡同社区等都是较为活跃的论坛。

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特征

评论主体的广泛性。与传统媒体的读者来信、热线电话、观众参与节目等互动形式的个别性与偶然性相比,网络媒体的互动是广泛、普遍与及时的。任何新闻事件、社会问题都可能成为网民评论的触发点和目标指向,网民可以即时将自己的感想与评论,自愿、匿名、方便地反馈给网络媒体,同时,也可以通过博客、邮件、论坛、聊天室等转贴出去,或给固定的圈子、或给不固定的社群,从而激发一些潜在公众参与接连不断的次级传播,网络新闻评论在实现了个体互动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大范围的群体互动。譬如,新华网转贴了一篇论述刘翔精神的文章,即刻引来12200多条跟帖,出现了各抒己见、议论风生的局面。网络评论的兴盛和发展,为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的坦陈己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帮助公众为实现理想中的社会公器功能之一——“意见市场”功能前进了一步。

评论话题的丰富性和现实性。传统的新闻评论由于篇幅与表达空间的限制,许多内容未能展开。网络传播为新闻评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赋予了评论主体更多的内容选择权。从民工讨薪到廉政反贪,从外交风云到神六上天,从村官选举到国企改革,话题涉及政治、军事、科技、教育、经济、外交、体育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无所不包,话题设置非常广泛。

此外,网络新闻评论选题立论贴近实际生活,敢于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激浊扬清、释疑解惑的分析和言论,更容易引发网民的积极回应。

言论的倾向性。网络新闻评论,评说世态万象,一定要旗帜鲜明、尖锐泼辣,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在网络上,不同的人对于某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否定,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一些网站提供的及时评论服务页面上,设置有立场鲜明的“支持”和“反对”,供更多网民回应和评论已有的评论内容,而根据“支持”和“反对”后的数字,即可感受到鲜明、可视的言论倾向。

舆论形成的快捷性。网络新闻的重要特点就是快速及时,力求同步传递。网络评论同样如此,以快速反应、先声夺人见长。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也更加快速,经常能在很短的范围内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汇集大量的跟帖和评论,一段时期内造成较大影响。2006年9月25日,陈良宇被宣布立案查处后,网上欢声一片。截至9月28日深夜,短短3天,新浪网相关留言总数达到88500条,网易累计留言为21081条,搜狐网累计留言为13757条,以上3家网站留言总数高达123000条,网络新闻评论在实现了个体互动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大范围的群体互动,显示了网络新闻媒体形成舆论的快捷性。

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

新闻评论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引导舆论。一方面,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评论引导舆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把发言权部分移交到网民手中,改变了以往传媒言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舆论多元化的局面。但另一方面,网络评论有责任引导网民正确认识新闻事件、正确参与社会热点问题,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和表达人民群众的需求、沟通政府和群众联系。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方法主要有:

议程设置引导舆论。新闻舆论的形成与引导可以通过媒介操纵来实现。从传播的角度而言,当信息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接受传播的公众必然会对信息的排序和筛选提出要求,进而希望有人能对当前最关键最重要的新闻信息,进行有说服力的权威的分析和解释,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在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方面,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的“反复播出”、“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来完成的。不少网站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在新闻网站上通过重点评论提供相关新闻链接方式来设置议题,确保网络舆论按网站的设计前进。而在网络论坛,则通过设定重要议题、版主及時跟帖引导意见、邀请人气网民发表相关论帖、及时删除口水帖等方式来突出重点,形成论坛板块的舆论强势。另外,也有网站通过在首页上对评论分类和热点排行来集中议题。排行榜是一种新的舆论引导方式,它可以作用于网民的浏览和阅读心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上榜评论,使本来就有高关注度的热点评论热上加热。网站将网民的评论提升到首位,论坛将帖子推荐为精华帖,都属于议程设置的范畴。②

推动主流舆论形成。网络媒体的自由、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和广泛的参与性,使其很容易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意见的自由市场”和“舆论阵地”。通常情况下任何网民都能通过网络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然而由于网民在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个人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网络新闻评论体现出网评数量有余而深度不足。有些网站的评论专栏只是就事论事,篇幅不短,却不能从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中提炼更深层次的观点,因而缺乏可看性和思想性。不仅如此,对于同一个话题的认识,网络的意见纷繁庞杂,没有中心,有些甚至已经超出主题之外,更没有针对现实状况发表导向性的意见,散乱的意见得不到网民的认同,久而久之,网络新闻评论的思想性和舆论监督功能被削弱,这一点在网络论坛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因此,网络媒体应当思考将分散的意见和情绪进行理性疏导,使多元的网络舆论积极向主流舆论靠拢,实现新闻评论引导舆论的功能。一方面,要依靠评论的深度与理性。网络媒体可以围绕网上热门话题,组织有深度、有说服力的文章,释疑解惑,坚持导向。只有用具有深度和理性的网络评论加以引导,才能在“意见市场”中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否则会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偏离舆论的功能,污染良好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要依靠意见领袖的影响力。网络应当重视发掘网络评论平台中的意见领袖,如果没有主流的正确的声音来引导舆论,就使得舆论导向淹没在了庞杂的意见流中,致使媒体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的社会功用。对于网站来说,应学习传统媒体的做法,有意识地培养和聚集阵容庞大的“网络评论员”,充分发挥特定网络圈子、网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的作用,以提高网络新闻评论的质量和权威性。另外,新闻网站还应当发挥把关人的正面引导功能,充分利用本新闻单位内外的编辑记者资源、邀请传统新闻媒体中活跃的“意见领袖”,来做网络新闻特约评论员,通过他们对新闻进行评论,发挥舆论引导的社会功能。

舆论控制。不可否认,互联网在带给人们巨大自由的同时,也使市场化运作的机制给予了不良信息一定的空间。网络的隐匿性的特点,使人们对于人身攻击和谩骂成为一种可能,甚至会出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民的热情恶意煽动人民群众,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尤其是网络论坛上,常见一些无序、过激、随意的发言,甚至有一些出于理性思考的言论还被上述信息所影响。如果不加规范任由其紊乱无序地发展下去,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舆论环境,对国家、社会的安定和团结不利。一方面,网络评论平台应当委派综合素质高的资深编辑对网上内容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同时加强论坛管理,杜绝有害信息的传播,定期通报网上舆情动态。另一方面,在技术保障上,技术人员24小时监控、巡查。只有信息监管与舆论引导双管其下,才能使得网络新闻评论的社会舆论作用走上积极的道路。

注释:

①胡文雄:《网络新闻评论分析》,《当代传播》,2005(5)。

②章丽:《网络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功能新探》,《新闻界》,2007(10)。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编校:郑 艳

作者:周 辉

网络报纸评论管理论文 篇2:

网络时代报纸新闻评论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不但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还改变了人们发表新闻评论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的报纸也应该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不断的加大自身新闻评论方面的创新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的提升自身在当今媒体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赢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本文就网络时代报纸新闻评论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做了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网络时代;报纸新闻评论;挑战;对策

在以往的生活中,报纸是我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报纸,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国家的发展动向,还能够了解各种社会时事新闻。在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报纸新闻评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报纸新闻评论能够使人们深刻的理解新闻信息的内涵,进而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各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对报纸新闻评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人们不但能够很方便的获取各类新闻资讯,还能够很方便的在网路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面对这种情况,报纸行业必须要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使报纸新闻评论能够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报纸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报纸新闻评论概述

报纸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报纸的阅读,人们不但可以及时的了解国家的发展动向,还能够及时的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各种新闻信息。对于报纸行业而言,其任务就是要挖掘出社会的热点资讯,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报纸新闻评论是报纸的心脏,在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的报纸新闻评论就是评论作者对新闻信息的观点和看法,是评论作者客观的思想表达。观点鲜明的报纸新闻评论不但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还能够有效的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开展报纸新闻评论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提炼出新闻信息的精华内容,还要确保评论内容具有客观性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报纸新闻评论有效的体现出新闻信息的内涵,进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报纸新闻评论的重要作用

报纸新闻评论是报纸的主要声音和旗帜。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亲自为《解放日报》撰写和改写过评论、社论以及述评。毛主席曾经对《解放日报》报社说过:“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你们自己、宣传部长、秘书长、报社总编辑,要共同研究。第一书记挂帅,动手修改一些重要社论, 是必要的 。”由此可见,报纸新闻评论对于新闻传播是尤为重要的。首先,对于报纸行业而言,只有通过报纸新闻评论才能够切实的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进行反映和评价。无论是褒义的评论还是贬义的评论,都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充分的说明了报纸新闻评论能够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发挥出一定的引导性的作用。其次,对于报纸行业而言,只有通过报纸新闻评论才能够满足社会大众对新闻信息的实际需求。通过报纸新闻评论,能够深入的挖掘出新闻信息的内涵、意义以及影响。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中,社会大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现如今海量的新闻信息,人们难免会出现困惑的情况,所以,社会大众更加需要报纸新闻评论来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入的阐释和客观的分析,以便于能够及时的了解新闻信息的内涵,进而准确的掌握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效的依据。总之,即使是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中,报纸新闻评论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信息承载作用。

三、网络时代报纸新闻评论面临的挑战

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报纸新闻评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里,报纸新闻评论最强的竞争对手就是网络言论。随着网络言论的逐渐兴起,报纸新闻评论面临着来自于多方面的挑战。

(一)报纸新闻评论在管理观念方面面临的挑战。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里,各種新型的媒体大行其道,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传播渠道。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大众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很方便的对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类新闻信息进行评论,快速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人们的角色能够在信息接收者与信息传播者之间进行随意的切换。而报纸新闻评论只具备对信息进行单向传递的功能。在此过程中,先由记者对新闻素材进行编辑处理,然后由知名的评论家对新闻信息进行点评,最后对新闻信息进行发表。在这种传统的评论模式中,仅仅只能够反映出单一的声音,而不能够反映出社会上主流的声音。这种传统的评论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传统媒介的报纸行业自然也就逐渐的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在当今的时代,网络评论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观点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网络评论不但能够反映出社会上主流的声音,还能够反映出社会大众各种鲜明的观点,充分的满足了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因此,报纸新闻评论领域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观念,不但无法有效的通过报纸新闻评论来引导当前的社会舆论,也无法促进报纸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报纸新闻评论在时效性方面面临的挑战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里,报纸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是远远低于网络评论的。报纸新闻评论是形成于新闻事件之后的,也就是说需要评论者在阅读过相应的新闻信息之后才能够撰写出相应的评论。从记者编辑新闻到评论者撰写评论,再到印刷发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了报纸新闻评论在时效性方面根本无法满足当今媒体领域的发展需求。而网络评论既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也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人们在阅读过新闻信息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各种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的对新闻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种情况之下,报纸新闻评论在速度方面是远远落后于网络评论的,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报纸新闻评论在评论发表时间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报纸新闻评论在时效观念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报纸新闻评论在评论内容方面面临的挑战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行业,对于报纸新闻评论的专业化程度是尤为重视的。报社在发表报纸新闻评论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采用专业的新闻评论家撰写出来的评论;另一方面需要在发表新闻评论之前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以此来使报纸新闻评论能够具备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体现出报纸新闻评论的专业化程度,但是也导致了报纸新闻评论的中含有较多的说教式内容,使报纸新闻评论的内容不能够和人们的实际心理需求相贴合。而网络评论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就要比报纸新闻评论要高出许多了,网络评论具备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方面的绝对优势。虽然大部分的网络评论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特征,并不具备客观性和公平性的特征。但是也有一部分的的网络评论是社会大众在以交流沟通为目的的基础上有感而发的,不但具备鲜明的观点,还具备多样化的特征。所以这部分网络评论的内容能够和当今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相贴合,自然也就会受到当今社会大众的青睐。随着参与网络评论的人员数量不断的增多,这部分评论的比例也在逐步的增大。因此,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里,报纸新闻评论在评论内容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网络时代报纸新闻评论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里,虽然网络评论的发展极为迅速,但是依然无法完全替代报纸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对于报纸新闻评论而言,面对来自于网络评论的冲击,应该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促进新闻评论的个性化发展放面。在此过程中,报纸新闻评论一方面要巩固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以此来使报纸新闻评论能够符合当今媒体领域的发展需求。

(一)与时俱进的更新管理的观念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里,报纸行业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报纸新闻评论管理观念,是无法促进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因此,报纸行业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报纸新闻评论的管理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虽然网络评论具备种种的优势,但是在评论的质量和权威性方面依然无法替代报纸新闻评论,这也是报纸新闻评论的主要优势。首先,报社要对新闻评论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将报纸新闻评论工作当做报社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与时俱进的更新管理观念,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提升报纸新闻评论质量方面,以此来有效的增强报纸新闻评论在当今媒体领域中的权威性,进而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完善的新闻服务。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采用专业评论家撰写的评论;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引入一些网络热点评论,以此来使报纸新闻评论能够具备多样化的特征,进而满足当下社会大众的实际心理需求。其次,要对当前报纸新闻评论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去除,进而有效的提升报纸新闻评论工作的效率,为报纸行业赢得更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提升报纸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里,虽然报纸新闻评论在时效性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随着新闻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发展,为报纸新闻评论的创新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创新性的改革,报纸新闻评论可以逐步的提升自身的时效性,进而的缩小和网络评论之间的差距,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报纸新闻评论的数字化发展是报纸新闻评论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提升报纸新闻评论时效性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字报纸新闻评论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创新型的媒体工具。因此,报纸新闻评论领域一定要对报纸新闻评论的数字化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首先,要充分的利用当今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以此来充分的将报纸行业与互联网行业进行充分的融合。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实现报纸新闻评论的数字化,构建出数字化的报纸;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字化的报纸来迅速的传递新闻信息和发表新闻评价,进而有效的提升报纸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其次,提升数字报纸的功能性,加入评论互动的功能。在此过程中,让社会大众能够在数字报纸的客户端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做的话,一方面能够实现和社会大众之间的评论互动,进而有效的为报纸行业增加受众的数量;另一方面能够使报纸新闻评论充分的融入到当今的网络环境中,使报纸新闻评论能够具备多样性的特征,逐步的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三)创新报纸新闻评价的形式

对于传统的报纸行业而言,其新闻评论大多采用的是专业评论家所撰写的评论。这类评论虽然具备专业性的特征,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存在篇幅比较长、教育性的内容较多以及不能够反映出社会上主流的声音等问题。因此,报社在开展报纸新闻评论工作的过程中,要对报纸新闻评价的方式进行创新性的改革。首先,要在采用专业评论家撰写的评论的基础之上,引入网络主流的评论内容。这样做的话,既能够使报纸新闻评论具备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又能够使报纸新闻评论具备多样化的内容。另外,还要逐步的丰富报纸新闻评论的展示形式,将文字评论、图像展示和民间杂谈充分的融合到一起。其次,要适度的增加报纸新闻评论的数量,以此来让报纸的版面上能够出现更多的声音。总而言之,对报纸新闻评论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能够使报纸新闻评论具备网络时代的特征,进而有效的提升其在当今媒体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性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里,报纸新闻评论领域要勇于面对当前的种种挑战,结合当今媒体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更新管理的观念,不断的提升报纸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积极的创新报纸新闻评价的形式,进而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周统建.网络时代下报纸新闻评论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08):331-332.

〔2〕饶德江,莫梅锋,熊蕾,汪潇,刘潆檑.2005年中国媒体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5,(01):66-157.

〔3〕李林邦,林永华,曹文炳.浅谈网络时代报纸新闻功能面临的生存挑战〔J〕.新闻传播,2014,(02):125-126.

〔4〕赵永会,何志伟,李永佳.网络时代广播新闻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04):63-65.

〔5〕王瑞.微博时代,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的挑战与应对〔D〕.广西师范学院,2013:01-09.

〔6〕吴信训,吴小坤,高红波,王建磊,李珠,靳子亭,江凌,宋超.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趋势研究〔A〕.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七辑),〔C〕.2011:169-171.

〔7〕王青.报纸新闻评论在网络传播环境的发展策略〔J〕.理论观察,2014,(02).

〔8〕陈文娟.网络传播环境中的报纸新闻评论发展策略研究〔J〕.新闻传播,2013,(12).

〔9〕刘冰.“微时代”语境下报纸新闻评论的生存之道〔J〕.中国报业,2013,(02).

〔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腾飞

网络报纸评论管理论文 篇3:

网络时代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传播技术革命正在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市场化的完善和社会多元化变革,网络时代城市社会管理创新面临新的挑战。作者在剖析我国网络时代社会管理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社会管理在网络时代存在的问题,提出注重“顶层”设计,提高管理效能;提供“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网络“执政”,完善依法管网三方面建议。

关键词:网络:社会管理:创新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管理源于英文中的“social governance”(社会治理),即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多元文化和公民意识的成长,政府为主导的“纵向金字塔”的公共管理模式开始向民众广泛参与的“横向网格化”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变。与以往多年来强调的“维稳”表述不同的是,传统的维稳强调事件和人的管理,而社会管理更强调“多元社会中各个社会阶层的信心和信任的建设”。这更明确了政府的职能所在,即政府的最大的职能就是在社会中建立最广泛的信任。而这种信任的建设更多来自于社会多元文化和多元社会组织的参与。其中,网络时代城市社会管理成为政府社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网络时代城市社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网络时代的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运用互联网及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势态,运用网络技术的规律和手段,结合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对传统的政府社会管理模式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可以说网络时代的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是实现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必经途径和必需手段。

(一)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

《新周刊》2010新锐榜颁奖辞中说:将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了5000万人,收音机花了38年,电视花了13年,“新浪微博”只用了14个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27次统计报告》发布,截止2010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截至2010年6月,我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规模达到2.1亿,使用率为50.1%。门户网站座次产生变化,百度、“腾讯+搜搜”、“搜狐+搜狗”位列三甲。通过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系列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确认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走出以雅虎,中华网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时代,经过以谷歌,百度为代表的搜索网站。进入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站的第三个阶段。

社交网站形成的自媒体或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最有威力的表达形式之一。其中微博在2010年井喷式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网民网络应用的格局。2010年,网络应用中的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与此同时,社交网站、网络文学和搜索引擎用户数量增长也较快。互联网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商务交易的便捷渠道。

(二)我国政府对社会管理认识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由于经济转轨和生产能量释放,我国政府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但面对的风险也前所未有:经济发展产生的贫富分化和利益分配失衡。阶层分化和社会结构变化,价值多元与思想观念变化等,都要求政府对社会管理进行变革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变化。成效是明显的: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由管理到服务,政府的社会管理的权力向下和向外逐步转移。政府社会管理的程序和机制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以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为主的政策管理逐步转向以法律法规为主的规范管理,依法行政的观念逐渐形成。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代会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九篇题为“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等五方面建设。

我国政府从中央的层面提及社会管理已经经历了7年的历程,理念观念创新步入了实践路径创新。如果说社会管理中民众参与在最初还是宣传口号或某些情况的无奈选择的话,那么十二五期间明文规定的五方面创新使得城市社会管理在未来更成为一种需要落实到位的工具和不可回避替代的工作方式。

(三)互联网发展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技术革命,尤其是传播技术革命速度正在改变中国社会政治生态。互联网因为其隐蔽性,参与性等特点推动了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网络媒体快速发展使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加快了向数字化媒体转移的步伐。同时,随着我国网民年龄结构的逐渐成熟和优化,网民中的主体人群已经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主体,互联网在社会舆论、经济发展、文化创作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中透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活跃注册账户数突破6500万个。据不完全统计,在使用微博的人群中,“70后”、“80后”分别占据了29.4%和59.1%的比例,而尚未步入社会的“90后”,也占到了6.8%。换句话说,“70后”、“80后”、“90后”是微博的主要使用人群。在微博火热之前,网络论坛、博客、新闻跟帖一直是三种最强大的网络舆论载体。但在2010年,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地转向微博。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

社会舆论就是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反映公众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其中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在手机3G、4G技术革新的推动下更是将公民播客,公民拍客的数量成倍增长。目前我国3G手机的用户已经突破了3000万。

二、网络时代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管理是当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社会的日益形成和深入发展,虚拟社会对社会管理的影响力逐渐强化,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现实社会的“垂直管理”框架与网络社会“水平管理”模式的矛盾

政府公共管理的传统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垂直模式,单向流动,自上而下管理,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得民众获悉信息的数量和规模呈现井喷势态。社会管理参与主体

多元,管理方式民主化和管理过程的协作化都带来了新型的社会管理模式。从而网络社会的网格化信息传递和互动交流形成的倒逼机制,迫使传统的管理模式由垂直向偏平化拉升。然而问题在于,网民民主参与的速度过快。超过了政治制度改革的速度和承受的张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投射到网上被放大后,再次反射到现实社会,加大了政府对现实社会管理的难度。

(二)现实社会司法调查“重法理”与网络社会信息发布“重情理”的矛盾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人人参与新闻创作,人人从中产生影响。公民个体或群体收集、报导、分析和传播新闻与信息的行动对传统新闻机构构成极强的竞争态势。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用稿的约束。新媒体注重发布信息而非过滤信息;判断新闻价值是在事前而非事后;重视对话合作和非营利而非实现利润公正性。主观指责多但证据论据匮乏。情理充分但法理缺乏,维权意识强但法律意识淡薄。司法的泛道德化正在社会治理中日益凸现。

政府在现实社会中出于维稳的考虑,对一些社会舆论关注高的司法事件,为了讨好民意,平息民怨,违反司法调查程序,甚至违法维稳。最终导致无罪判有罪,轻罪判重罪。在社会管理中追求时尚,博人眼球,采取各种“网民调查”等新奇方式,干扰调查程序,甚至违规违法。但是问题在于,政府社会管理创新不能仅注重“新颖”,新颖代替不了制度,政府搞一场群众运动非常容易,但关键是必须回到法治的轨道。

(三)现实社会传统的“属地管理”原则与虚拟社会“异地围观”的矛盾

在遇到社会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时,传统处置决策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由事发地负责应急响应。然而,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空间的无疆界开放的特点,事发地的处置决策面临来自全面网络社会的质疑和压力。网络舆论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所扮演网络围观,网络问政等角色,使得网民在网络虚拟社会开放的公共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民主参与空间。

2009年“中央电视台2.9大火”和2010年“上海11.15胶州路火灾”都是通过普通公民的3G手机实现现场转播。尤其是“上海11.15胶州路火灾”开创了公民记者现场解说和微博报导同步进行的先河。伴随着上海市政府“快报、细报”的新闻处置原则,官方的主流媒体和民众的草根媒体开始了时间赛跑,真相不仅取决于事实,而取决于速度。2010年江西宜黄“9.10恶性拆迁”中受害人家属钟如九通过“微博”得到了各界支持,河南太原“10.30强拆致死案”中的复旦大学学生孟建伟通过微博发布遇害的父亲的尸体惨状。

然而,如何保证虚拟社会“无限的公共性”不侵犯政府维护现实社会的公共利益,做到公平与公正,政府不应该“围观”,而应该积极引导。

(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与“城市化”孕育巨大风险之间的矛盾

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是动态的社会管理过程。公共安全由3S构成,Safe(生命安全),Safeguard(安全保障)和Security(公共安全)。”在保证了公民生命安全和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之后,城市的社会管理进入为最大多数人铸造公共安全的网络系统。说起城市管理,民众通常想到交通管理,然而城市社会管理复杂程度远远超过错综复杂的交通管理。虽然我们在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过程中,一直强调街道是最基层的自治组织。但是城市的安全与认同感更应该在于社区的自给自足和相互认同。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可以将大城市的社会治理尽可能压缩到小城市的规模,从而在资源分配和风险分担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正如某位县委书记在经历了重大群体性事件后感悟到:“没有和谐社区文化就不会有和谐社会。”凡是那些发生过群体性事件的地区都似乎能找到这样一个相同点,即基层社会组织弱化甚至处于瘫痪状态。

三、网络时代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

(一)网络在社会政治动员中的作用只是手段工具而非根本原因

2011年突尼斯一位26岁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摆地摊时遭受到执法人员粗暴对待,情绪激动,自焚抗议,这起普通的个人泄愤事件最终导致突尼斯全国骚乱,总统本,阿里在1月14日深夜流亡沙特。这场“茉莉花革命”拉开了北非和中东的阿拉伯世界动荡的大幕。在这些动荡事件中,参与示威活动的人多为没有政治背景的学生和年轻的活动分子。无论是传统的君主制国家沙特,埃及还是新型的民主制国家突尼斯,利比亚等,维基解密都提前“恰到好处”地泄漏总统王室的奢靡生活,激怒民众仇富情绪。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络起到了强大的政治动员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熟练使用这些社交网站和互联网技术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青年。

然而,网上问题关键还在网下,网上问题需要网下解决。将阿拉伯世界的动荡根源归咎于社交网络等新媒体的社会动员作用,其实是在用最简单的方式逃避不断加剧的现实社会风险,即长期的贫富分化。高企不下的失业率,陈旧僵化的政治制度,狭小的社会向上流动空间,贪污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才是这些动荡的根源。正如亨廷顿所言:动荡的根源不是贫穷和落后,而是人们致富和发展的欲望。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强化政府对社会的治权而非弱化

中国社会的断裂与公民意识的崛起同时发生。权贵资本阶层构成的垄断行业封闭性越来越强,排斥性越来越强。社会地位垂直流动出现洼地效应,向下流动容易,向上流动难。经济发展为强势核心组织层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加强其边界的排斥能力。这种反抗不仅仅停留在消极的抵制上还会产生大量社会秩序的破坏活动。网络主体的“三低网民(低年龄,低学历和低收入)”构成了“倒图钉”结构中庞大的“钉帽”,成为网络虚拟社会中主要的“围观人群”,他们与“钉尖”上的意见领袖和网络精英遥相呼应,关心公益,无恒产而有恒心,勇于表达,在公共事务方面与知识分子遥相呼应。但是优点与风险并存,他们“良善有余,但正义不足”,行动快于理智。这些在现实中被边缘化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话语权,但能够在虚拟社会中轻松地挑战和轻视政府的治权。导致虚拟社会中法律被边缘化。

当前政府社会管理中高度重视维稳,过度强调维权,以牺牲政府治权换取民众维权,规则意识大于法律意识,基层治权在“刚性维稳”的地方政绩考核中正在被弱化。而2010年以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与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主进程等敏感政治问题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虚拟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博弈更加错综复杂,互联网政治化更需要加强政府对社会的治权。

我们生活在一座文明的火山上,现代社会就是一个风险四伏的社会。而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只有一致,没有冲突。就和谐的说文解字来看:和谐=禾+口+言+皆。即粮食,吃饭。说话和大家。这样的说文解字也说明了社会在满足民众基本生存的需求基础上,言论自由和公众参与。

(三)网络社会的风险和危机管理是现实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內容

网络拟态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在现阶段互联网新技术革命时期出现的独特的社会现象。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是,网

络在中国所显现的政治功能越发明显。由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尤其是群体性事件高发期,网民数量激增期,网络民主热情高涨期,所以研究网络拟态群体性事件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政府社会治理能力。2008年网络舆论监督年中,有108名官员被问责,其中78位与网络问政有关。风险和危机经常是政策与制度的副产品,以保障房为例,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大力推进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配套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保障性住房体系。但是现有机制上的分割管理,地域上的独立开发和超低廉的价格制定将会把社区肢解,由这些惠民工程所提供的住宅人群不论愿不愿意。都在入住前被打上了价格标签,这种按照价格标签分离出来的人群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会不得不面对来自其他商品房住宅人群的质疑甚至对峙。不仅如此,保障性住房的房产品种,人口结构,人口流动都需要动态管理,如何对接融合虽可预测但无法预见。

四、网络时代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

网络时代使得社会管理处于无所不在的社会监督中,而众所纷纭的复杂舆情考验政府研判智慧,面对着诉求官员的群众维权环境,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管理理念的创新。社会管理中,权利不是最大的,规则才是最大的,因此应该在制度设计,管理方式和技术运用等方面提高创新能力。

(一)着重“顶层”设计,提高管理效能

社会管理“只管不理”是问题所在。社会管理基层工作手段粗糙的原因在于缺少制度设计和资源匮乏。顶层设计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源头根本和基础。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才是创新的根本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应该是政府积极搭建合作平台,进行制度设计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社会对话机制而非只依靠政府来协调利益关系,培育社会组织,以社区街道为单位争取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行动。将管理的重心下移,牢牢抓住基层社会的自治组织的管理,积极扶植NGO的建设,网格化,联动型的网络治理模式,通过技术革新实时跟踪,分析,汇集和研判民情、民意。实现快速反应,系统响应的科学管理模式。上海“搜房网业主社区”是由小区业主自发形成的网上业主论坛,影响火爆。上海市委宣传部网宣办推出“双版主、双进入”模式,对现有的搜房网网络版主通过培训进入现实社区与社区干部和群众沟通交流,配合政府部门工作:社区干部通过培训进入论坛,与原来的版主合作,依照规则成为共同版主,共建共管网上家园,利用新媒体渠道加强基层社区管理。

管理内容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网络时代社会管理的内容源起于对网下社会风险和危机的认识,同时依赖网络技术的跟踪和筛选功能,汇总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形成社区情报常规化报告制度,最终回到现实社会中完善治理。可以这样说,网络舆论是寻找社会管理工作的路标,而现实社会是解决网络社会问题的路径。

(二)提供“服务”,寓管于服务中

中国政府的职能定位正在由“全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的作用不仅是“掌舵”更要与民众一起“划桨”。服务型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前提在于提供服务,通过搭建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通过提供服务来强化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治权,通过提供信息来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针对“网络围观”的新网络现象,政府不能“观”而不“管”。江苏睢宁市政府“一毛钱”维稳的创新思维,通过开通短信问政,有事发短信的方式,及时解决百姓身边小事,合理解决长期信访带来社会维稳的难事。但是针对虚假信息,政府通过在主流媒体上提供公共评论平台,鼓励民众公开探讨,从而将一个现象上升到“转化民风”和“软环境治理”的高度。2010年,睢宁县财政收入是2007年的4倍,成为江苏省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江苏省信访工作先进县。而在2007年,睢宁还是江苏省的“人民来信之乡”、“信访重点管理县”。

政府通过网络为公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效的将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进行联动整合,实现了政府社会管理组织结构创新,即由原先各部门离散型管理转变为整合型治理,从而实现了大联动。

(三)网络“执政”,完善依法管网

“网络问政”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到“网络执政”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正是构成了网络时代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充实动力,保障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实效化,确保了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有机结合,从而最终实现由传统的“保稳定”进入“创稳定”的新思路。

然而由于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巨大但制造舆论的成本极低,对网络不规范的行为难以施加惩罚,导致网络炒作和网络公关更加规模化、产业化。正如专家所言各种商业利益渗透互联网,炮制虚假民意、诽谤竞争对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民意的真实性。可见网络舆论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正在显现,如何加强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依法引导虚拟社会有序发展成为摆在政府面前急于解决的难题。

在依法管网的基础上完善各种机制的建设是实现依法管理,公民参与,社会协作的制度保障。网络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既需要形式新颖和个性鲜明,但作为政府更应该回归法治的轨道,政府官员更不能哗众取宠,心浮气躁。政府的最大职能就是在社会中建立最广泛的信任,而信任来源于对制度的信任,对法律的信任。政府尤其要着重提高对司法个案、突发事件的网上引导能力,其中包括与新闻宣传部门沟通机制、政法维稳宣传舆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网上舆情监测研判机制、重大案件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等,同时不断完善网络业务管理政策,优化网络应用结构,积极稳妥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等。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 文嵘

作者:李敏

上一篇:民间刺绣造型艺术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