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创型校园文化论文

2022-04-29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改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思維,研究其对策,优化育人生态、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校内管理,加强学生心理矫正,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院校三创型校园文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院校三创型校园文化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版”的路径选择

[摘要]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改革,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能够有所为有所成。為此,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践,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推广流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工作室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激励制度,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版”。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升级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陈浩华(1983- ),男,江苏镇江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 常州 213164)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以适应时代和经济发展趋势。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社会对高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认同度较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和缺少实践环节等。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要认清现状,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内涵,从提升教育质量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出发,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的路径。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达到798万人,已连续三年实现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双增长,但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改革升级,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从中找出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构建教育改革策略。

(一)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同度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家长认为孩子毕业后应去找稳定轻松的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只是走过场,整体校园文化宣传也未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工作。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只是将创新创业当作就业的另外一种形式,或者认为创新创业是个体户经商或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商品。类似的错误认识,导致大学生无法认同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也没能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多数大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认为只要完成考试拿到课程学分就够了。

(二)政府或社会机构参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程度不足

我国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相关的政策让各个高校有信心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升级工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最终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是也要注意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资源和成本需求较其他教育方式要高得多,除了一些重点高校外,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支持还远远不足,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一些社会机构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投资风险较大,以致大部分高职院校创业学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也缺少其他融资渠道,使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很难显现。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大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是以选修课形式开展的,最终的考核方式为理论笔试,使大学生很难形成对创新创业教育现实意义的深入认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起步较晚,教育体系和课程内容尚不完善,教育模式以理论讲解为主,将教材中的创新创业知识作为大学生的学习重点。同时,由于缺少教育资源和经费投入,高职院校没有真正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教育,大学生即便对创新创业兴趣较大,也苦于缺少资源,无法开展真正的创业实践,很难将专业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形式较少,主要是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获得短期收益或大赛奖励为主,缺少后续的项目孵化工作;创新创业教育更没有全程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后,往往会偃旗息鼓,难以形成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高职院校缺乏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明显不足,院校师资队伍主要由就业指导部门教师或刚刚毕业的辅导员等兼职,他们虽然大部分接受过创新创业培训,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和研究程度不足,更缺少真正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无法保障将大学生专业课程所学知识导入创新创业实践或比赛,其中尤其缺少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又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可以说,高职院校没有重视组建创新创业教育从研究到讲解再到实践的专业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需求。同时,部分专业课程教师也没有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在公共课程和专业教育及实习实践中很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忽视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另外,高职院校的激励政策尚不完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就业指导部门或众创中心的事情,只要大学生就业率高或在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成绩即可,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升级工作。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的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为了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整体知识结构。通过研究和分析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我们能够看到,创新创业文化和相应的新兴科技企业的产生及推广,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等经济结构完全不同,由此必须认识到人才结构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短期效应型的教育形式,需要深入地进行顶层设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并将其贯穿到完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将提升创新能力这一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专业课程体系和实习实践过程中。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结合本职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进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创业能力。我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多数创新创业项目仍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更重要的技术创新并未真正流行起来。因此,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向着更高层次发展,需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升级,高职院校要重点关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成功项目的推广和持续发展,要认识到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手段,技术创新是最高等级的创新;要认识到注重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兴趣,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和实习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难点,就是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之中,做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大赛指导和项目推广孵化等得到共同提升。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路径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政府、社会机构和行业、企业等多主体的参与和协同,有着一定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要求。根据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际情况,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升级路径要注重针对创业意愿强烈的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他们现有的孵化成功率较高的项目,给予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和支撑。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全校的基础公共课程,融入和贯穿到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践

高职院校要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根据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强化专业课程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使大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的基础工作就是将其融入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践体系之中,重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技能实践之间的关系,使它们能够相辅相成。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之间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在专业课程中给予专门的课时分配,进行融合性的教育模式设计,引导大学生发散思维,形成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实习实践教学活动较多,与实训、顶岗实习和轮岗实习等紧密结合,可以让大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习实践体系,使大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企业的研发生产流程、工艺环节标准及运营管理,再结合一些合作企业的技术或项目,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真实需求无缝对接,并在企业资源的支持保障下,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率。

(二)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推广流程

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行业或企业、科研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要深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过程中,打造多方协同育人的教育实践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工作由高职院校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负责给大学生讲解创新创业实践过程涉及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流程,众创中心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教育主管部门要协调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持政策,例如工商注册、税收优惠及创业企业建设的辅导和服务;行业或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创新创业的项目需求及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所需的资源;科研机构可以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技术层次的深入;风险投资机构则需要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的融资或路演等帮助。综上所述,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和推广工作的流程,构建出以高职院校、行业或企业为主要教育载体,科研院所、风险投资机构等提供孵化和推广作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技术、经费、政策和设备等资源保障。

(三)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工作室机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工作室机制,让创业大学生自由组队并寻找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使大学生能够在团队运作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并结合团队队员不同专业知识与技术方向寻找适合的创新创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和提升。同时,高职院校要将工作室作为微型企业进行管理,进入工作室的大学生团队要形成自身的创新创业特色,并承担适当的租金,使其能够在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工作室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使大学生可以有条件地自主开展合适的创新创业活动。例如,山西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了大一、大二的专业理论课程后,就可以自由组队,结合专业,在大三、大四所需要学习的其他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践活动中,申请创新创业工作室。工作室机制还需要院校提供优秀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这些教师能够综合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经验开展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带领大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大学生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代教”,在与其他学校的比拼中提升创造力,增长社会经验,拓展知识视野。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激励制度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实施了将创新创业竞赛成绩或成果折算课程学分的教育管理制度,但这还不能真正激发出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兴趣。因为多数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只会对竞赛获奖、获得发表专利或技术成果的学生给予学分折算机会,以致那些经历了挫折和失败的创业大学生感到心灰意冷,对创新创业教育失去信心。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激励制度,打破僵化的传统学分考核机制,充分鼓励和宽容那些暂时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失败的大学生,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列入正式课程,并给予合适的学分,由指导教师根据大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的态度、临时性作品等来认定课程学分,其中,可对获得创业成果或竞赛成绩的学生给予较高的学分,对积极努力却还未获得成功或暂时失败了的大学生给予相对少一些的学分,激励和包容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院校时刻都在支持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由此保持创业热情,不畏困难,勇敢面对。

[参考文献]

[1]张旭刚.转变与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与超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2).

[2]盛朝迅.现代化经济体系视野的“创新创业升级版”路径找寻[J].改革,2017(12).

[3]陈崇刚,苏丹.基于“三创平台”融合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6).

[4]陈文霞.浅谈打造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升级版”——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16(18).

[5]张健.对打造就业创业“升级版”的思考[J].学习月刊,2016(12).

[6]董馨.“新常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型与升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2).

[7]洪大用.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J].中国高等教育,2016(2).

作者:陈浩华

高职院校三创型校园文化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改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思維,研究其对策,优化育人生态、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校内管理,加强学生心理矫正,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高职学生特点;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互动机制、创新工作内容、创新教育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希望、要求,指明了方向。笔者多年从事学生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从职业视角,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己见,与同行商榷。

一、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生源多元。现高职院校学生结构:普招生、单招生、对口高职生、套读大专生、成教生。高职院校学生,入校前,接受的教育,存在差异,来自普高、中职。文化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各异,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高职院校的学生呈现两种情况:经过教育、引导、培养,多数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个别学生则旧习难改,不守规,不守纪,明知故犯,我行我素。给高职院校管理、教学、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环境特点:有“三多”。独子多、单亲家庭的多、留守成长的多。其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定格的心理,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心理矫正,提出了挑战。

高职院校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务实趋利。大多数学生的人生、道德价值取向基本正确,但追求的目标过于现实,少数学生的价值目标,功利性明显。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共识,但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开放性。他们获取信息快,获取渠道多。网络的多彩世界,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网络的文化垃圾,对他们造成一定毒害。网络交往具有私密性、互动性、渗透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很难掌握学生网民的思想动态,构筑思想防火墙。网络、手机增进了人际关系,加强了联系。但学生上课玩手机、考试用手机作弊、上网逃课增多,部分学生生活在虚拟世界,脱离现实生活,给其成长带来了烦恼。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压力大,承受力差。学生心理有“三大”,即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竞争压力大。高职学生缺乏挫折教育、批评教育、大无畏精神教育,革命乐观主义教育,心理脆弱,需高度关注。近两年入校的新生,心理测试结果:学生普遍存有心理问题,有6.37%的学生,有过轻生念头。

二、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一) 针对性不强。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心理特点把握不准,教育方式、方法老套。有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是中专模式的翻版,缺乏针对性、有效性。部分学生对高职院院的管理制度、思想政治工作,不认同、无共识。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两难:难开展、难奏效。

(二) 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辅导员队伍需充实,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学校“生师比”未达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数不足,部分辅导员,学历层次偏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经验欠缺。对专业了解甚少,政治思想工作,不能对症下药,收效甚微。现存机制存在弊端,难形成合力、战斗力。

(三) 教育形式宣灌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的教学大纲、必要的课时保证。教师在讲台上,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打瞌睡、玩手机,其课堂感受:单调、枯燥、乏味、沉闷。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兴趣。

(四) 预测性不强。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敏感性不强,预测、预警意识薄弱,对学生倾向、事故苗头,缺乏预判。对学生情况、思想动态把脉不准,不能超前思考,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精准对策。

(五) 批评、挫折教育不够。现行政治思想工作原则,表扬为主,缺乏善意批评,长期如此,学生批评不得。有的学生,老虎屁股摸不得,教师批评学生,学生接受不了。究其原因:廉价表扬过多,善意批评太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表扬、批评两种教育手段,不可偏废。高职院校的学生,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意志薄弱。遇到困难、逆境、挫折,经受不了打击,情绪低落,有的做出令人费解的轻生举动。

三、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特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工作形式,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活力,培养红专兼备、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其具体思考为“三创新”:

其一、创新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要构建,使思想政治活起来的运行机制,其机制为:党委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校内各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以党的组织、行政部门、教务系统、学管系统、社团系统为主体,政治教师、学管干部、辅导员为主导,后勤部门、保卫部门为保障的工作机制,其机制运行灵活、高效。有预测、预警、预案、应急程序。确保校园稳定、安全、和谐,构建平安校园。

高职院校党组织要在管理中,以德树人;在教育中,以理服人;在交流中,以情感人。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过细地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组织座谈会、研讨会、辩论会。热点问题,师生共讨论;疑难问题,师生同解惑;解决问题,师生共出招。使思想政治工作,师生同心同德,有共识,有共鸣,有良策,有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是关键。高职院校要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应立德:语言文明、行为端正、严谨治学、风清气正、学识渊博,以爱立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可亲可信。教师用人格魅力、学识、智慧,吸引学生,使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入脑上心,化为行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行政部门要抓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善教善管、严教严管。在执行制度过程中,使其受到校规、校纪教育,养成文明、守纪、诚信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抓好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把它作为教育主渠道,对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对教学进行研究:创新语言,吸引学生眼球;创设学生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参与;用多媒体,制作精品课件,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学、自悟。教师在课堂上,以德立教、以德施教,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讲台。

辅导员要的育人为本,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学生成才规律、教育规律,贴近学生,教育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创新管理,智慧管理。思想说服、赏识激励、心理疏导,多方法、全方位地培育学生。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中,细雨无声,滋润心田,把握个性、找准差异、掌握需求、正确引导。

学管干部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喜闻乐见形式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其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者,为学生创设教学环境,以自由、自主为特点,让学生尽情,尽兴,张扬个性,表现自我,施展才能。通过开放式教学,学生获益:增强探索意识、创新意识,提高组织能力。

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大数据结合,形式新、内容新、方法新,让学生入眼上心,愉快接受教育。在学管教育平台上,通过理论导向,学生辨明方向、廓清迷雾、找到真知、指导前行:明德、亲民、至善。

后勤管理人员在为学生服务中,展现敬业精神,责任心、事业心、良好职德,用身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炊事员、门卫、宿管,既是服务员,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

其二、创新工作内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就是将政治理论,贴近社会实际、贴近校园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结合校情、学情、典型,开展工作,打动人心,传递正能量。

教育内容,通过教师主导,学生参与,达到教育效果。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感化,提升思想境界;让他们从自身、社会、理论、实践、感性、理性方面,加深认识。重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正确评价社会、定位自己。

实践出真知,思想政治教育,以实践为中心。在实践中,学生了解社会,接受教育,增加才干。学校为学生实践,设定目标,创造条件,予以保证。选择实践基地,创设学生创业园,学生自选项目,当老板。

爱国主义教育:走出校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悟老一辈革命者,为国家,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学知识,强本领。

纪律教育:讲制度的刚性,纪律的铁性,执行纪律的自觉性,让学生养成懂规矩、守规矩、讲诚信的好习惯。

批评、挫折教育: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使学生懂得,批评需要勇气,自我批评更需要勇气,批评的前提是:善意、团结,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让学生拿起批評的武器,向不良行为作斗争,捍卫正义;开展挫折教育,对高职学生尤为重要,学生条件优越,顺风顺水,如同温室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遇到挫折,遇到逆境,情绪低落,重则轻生,对他们进行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大无畏精神教育,用英雄品质、精神激励他们,笑对逆境,意志坚定,战胜困难,战胜挫折,做强者。

开展感恩教育:学生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安宁,应知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改革开放、感恩父母。

心理教育: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针对独子、单亲家庭子女、留守长大的学生,开展心理讲座,在心理指导师的辅导下,自我心理疗伤。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师与学生开展一对一访谈,打开心结。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请心理专家疏导,加药物治疗,尽快康复。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辅导,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重树自信,正确对待人生,珍爱生命,珍惜青春,心理充满阳光。

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践行两句话:一是激励、唤醒、鼓舞;二是纠偏、爱护、感化。激励看优点,唤醒找到闪光点,鼓舞找准切入点,纠其陋习,尊其人格,真情感化。

其三、创新工作形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坚持好办法,改进老作法,开创新办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校园文化为起点,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互联网+”为载体。

学校应该有浓厚的人文底蕴,文化氛围。政治信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高职院校的灵魂。高职院校的学报、刊物,刊登政治理论专家、教授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文章,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国学经典朗诵,古诗词知识竞赛,使学生受中国优秀文化熏陶,感受经典、诗词,思想内涵,艺术美感,感受优秀文化的力量。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人文修养。

开展校训、校歌传扬,让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培养知恩、感恩情感。进行文明课堂、文明教室、文明寝室评比,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尊师,遵守纪律、遵守秩序的优良品质。

搞好文艺表演,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时代、歌颂英雄,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身感时代幸福。心理情感剧,矫正学生心理,让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感到欢愉,健康身心。

进行书画、艺术创新作品竞赛,培养学生情趣,增加学生文艺鉴赏水平。开展演讲、征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开展专业教育,用大国工匠精神,教育学生。中国正在实行三个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社会急需训练有素,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工人,鼓励学生钻研业务,学好专业,练好技能,做技能型人才,立志做大国工匠。专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丰富其专业知识,提升其职业技能,培养其职业道德,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

学院校园网,结合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用创新语言,动画艺术,讲透彻,使学生清楚明白,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以新的形式感召学生,以真理铸就学生灵魂。校园网,及时报道学生中的好人、好事,用鲜活的人、鲜活的事,让学生感到亲切、亲近,干有目标,学有榜样。

利用计算机、手机网络平台,开设微政治课、微党课、微团课,老师学生,台上台下,网上网下互动,增加思想政治工作力度,用理论光辉照亮学生心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学生立德、立志、立人。利用QQ、微信、微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与学生交流,融合感情;答疑解惑,除去迷雾;思想疏导,和风细雨。

高职院校的政治、思想修养课,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政治教师,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中国哲学中,寻找活思想、活理论,将中国的优秀成果、先进经验,活灵魂,融入课程,让学生获真知。

有计划地开展以“爱心、奉献”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動。在教育实践中,学生自主选题、自己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助孤助老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活动,在帮助他人中,净化思想,丰富情感。

发挥学生社团作用,进行自教、自管、自律。学生社团,协助学校,参与管理,知道管理难度,增加对学校管理的理解,在管理中,提升学生管理艺术,灵活管理方法;学生主导学习竞赛、演讲比赛、创新作品赛,在竞赛策划、竞赛组织中,获得能力,提升品位;通过学生组织章程、学生会自律部,纠察学生违纪行为,达到自我约束。保证校园风清气正,秩序良好。

高职院校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言行、倾向,保学校一方净土,在校内造成既有民主,又有纪律;既有自由,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政治生态。

学校应关注、关照、关心学生,在他们感到迷茫时,给予正确引导;在他们行为失当的时候,给予严肃批评,耐心教育;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给予热情帮助。让学生在学校的大家庭中,感到温馨,快乐、幸福、健康成长。

四、 结论

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却不容乐观,面临主体与客体两方面的困境。因此,高职院校应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研究、加强管理、加强疏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师生同心同德,相向而行,培养出有坚定政治方向、良好专业技能、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考,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2] 谢晓娟.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 闫国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途径探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作者:杨长盛

高职院校三创型校园文化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创业教育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对高校毕业生而言,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毕业生转变单纯寻求岗位的就业思想,树立自身创建岗位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培养自身的创业综合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创造条件。本文首先提出了分析教育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通过调查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识 创业心理品质 综合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使毕业生转变单纯寻求岗位的就业思想,树立自身创建岗位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培养自身的创业综合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创造条件。

一、高职教育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实施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一)实施创业教育是落实《职业教育法》等有关精神的需要

《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中第七条也明确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不再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从中可以看出,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实施创业教育是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个人或劳动者通过劳动联合、资本联合创立的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重要体现。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应该是这股劳动力中的主力军。

(三)实施创业教育是主动适应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面向社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现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基本特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每年有大批的高职毕业生走向社会。人才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求职者的需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在高职学生中积极实施创业教育,使创业者不但自己谋得了职业,也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了就业机会。

(四)实施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客观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高职学生缺乏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及原有素质相对较低等原因,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表现出来的创业个性特征---独立性、敢为性、外向性、适应性、自信心、责任感等较差,但又有很强烈的创业愿望,如何使高职学生自觉地完善、提高自身的素质,挖掘潜能,提高社会各类职业的适应能力,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需求,更是高职生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二、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对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思想不统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学分,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少数高职院校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才会涉及,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

(二)思想僵化,观念落后,没有及时更新大学生创业理念

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严峻,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方式不能适应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客观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教育观念。现行的就业指导属于意愿式的岗前培训、就业前指导、学生应聘技巧以及掌握职业技能等,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职业素质培养来看,仅靠就业前指导是完全不够的,很难扭转高职院校就业尴尬局面。必须拓展为“创造、创新、创业”为主题的“三创”教育,开拓学生思维,创新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是就业的有效途径、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思维,积极营造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三)实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良莠不齐

目前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中,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一般为两类,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从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这两类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在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时,很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可创业教育又偏偏注重创业实践和实务,没有亲身经历,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深入创业的精髓和实质。

(四)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制度不健全、氛围不浓厚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例如美国硅谷、我国上海创业园等就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创业的文化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有效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大多数高职院校却苦于本身经济基础、办学环境等方面的不足而陷入困境,不能提供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实践,由于学校制度的不完善和物质环境欠缺等问题,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创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

(五)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

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为高职院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在政策上也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对大学生创业的更多优惠政策,比如税收优惠、创业融资等措施。另一方面,也不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政策指导,在优化创业环境中政府未能给予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三、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

(一)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由于高职的生源比本科高校复杂,如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且参差不齐,心理成熟度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等,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适应性等个性心理品质对创业活动有较大的制约。创业者要摆脱别人的控制和影响,独立思考、自主行动,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走上自立人生、兴家创业的道路;创业者必须敢想敢干、有胆有识,才能把握时机;创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被困难吓倒,势必一事无成;创业者还必须具有从容应对外部环境和创业条件变化的能力。

(二)积极的创业意识培养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创业需要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当创业需要上升为创业动机时,创业活动就开始了。创业动机既给人创业的动力,又可对创业的方向加以调整。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树立创业信念,形成创业的世界观,使其思想和境界不断升华,达到新境界。

(三)扎实的创业知识的培养

创业社会知识结构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它涉及心理学、法律、财务、营销、税务、环保、保险、管理等领域的知识,涵盖了学校开设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踏入社会所需的社会学知识和能力。因此,创业社会知识教育应渗透到各门课程中,同时通过各种微型课和选修课等,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内容。

(四)综合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专业能力是创业的前提,主要体现为职业岗位必备的从业能力、社会知识及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接受理解新技术的能力等;方法能力是创业的基础,它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主要体现为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与决策的能力、联想迁移和创造能力、确定企业布局的能力、发现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理财能力、控制和调节能力等;社会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是指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主要体现为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必须认清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质和精髓,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结合的“三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牢固树立“三创教育”理念,使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统一,改变原有的以就业指导为创业教育的观念,打破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局限性。改革现有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方法,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评估体系,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评估体系是正确而且是可行的。开设《创业学》等创业教育体系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素养,具备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和健全的人格等,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创业潜能的发挥。

(二)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业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养,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优势,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是利用情感优势,促进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及幸福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形成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二是有效地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三是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开展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四是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激发高校大学生的潜在个性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特长和潜能得到发挥。

(三)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切实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应迫切解决的问题,基于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所处教育环境,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家、投资家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演讲,开设大学生创业论坛,聘请他们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走创业教育师资多元化道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四)既要鼓励自主创业,又要积极开展岗位创业教育工作

鼓励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创业潜能,创造出一流业绩和创新岗位工作,这是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创业教育的第二方面,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和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强化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五)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也探索出了一系列的创业实践方式,例如举办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主题的经济文化艺术节、商业文化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营销模拟大赛、创业模拟大赛、大学生创业与创新论坛、开放式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在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把创业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工作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机制,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个性、潜能的提高,努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所需的人文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六)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各级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五千年的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着人的思维和发展方向,一个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地方政府可结合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出台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后自主创业。在我国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应审时度势,打造优势,塑造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大批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创业型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孟益宏. 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科学路径[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1)

[2陶都,莫尼. 大学生就业目标与择业观的再认识[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03)

[3]肖晗. 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发展路径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 2007,(04) .

[4]郝登峰,张瑞杰. 略论大学生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J]科技创业月刊, 2007,(05) .

[5]李磊,周晓英. 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看高校创业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 2008,(03) .

作者:

张梅章胜一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张梅 章胜一

上一篇:高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