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选择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建树,其中关于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更是成为近几年的热点话题。主要分析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研究现状,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伦理选择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伦理选择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探析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的缺位及其对策

【摘要】教育政策中的公共伦理精神对教育政策的效果和效益有着直接影响。教育管理伦理不仅涉及到教育政策的主体和内容,教育政策的程序也贯穿着教育管理伦理。然而,在我国教育政策中,在教育管理伦理上存在着明显的缺位,为我国教育政策的完善和进步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本文中笔者对我国教育管理伦理中存在的缺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管理;伦理;缺位;对策

引言

教育管理伦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是管理学、教育学以及伦理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随着人们对道德价值和伦理标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管理伦理已逐渐成为管理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80 年代,我国对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开始取得良好成效,相关话题在各种相关的教育伦理文献之中越来越常见,独立的教育管理伦理在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逐步成形。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发展迅速,同时取得了很多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一、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的缺位

(一)不能均衡对不同问题的研究深度

目前我国对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话题较集中,只在少数的几个核心问题上如教育政策、学校管理伦理以及制度伦理等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并积累了相对丰富的视角。但是对于整个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领域来说,研究话题过于集中,冷门问题如教育管理中的关系伦理和行为伦理、伦理监督和责任机制等容易受到忽视,此外,教育管理中的伦理评价等也有待人们进行关注和研究。造成对不同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不能对这些冷门话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可借鉴的相关理论资源,或者是因为缺少对这些话题的原创性研究。

(二)实证研究程度较薄弱

从研究范式和取向上看,当前对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主要表现为:理论多、实践少;论说多、验证少;应然层面多,实然研究少等等,可以概括成实证研究程度较薄弱。笔者认为,薄弱的实证研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证性研究方法不多;二是现有的实践问题研究或现实问题研究较少。目前,我国大多数对于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采用的主要是思辨式研究,还只停留在理论的论证阶段。研究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教育管理凸显伦理道德的必要性;伦理的内在依据和学理基础;伦理应具备的标准等。只有少数的研究是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的。经过调查,如何将抽象、概括的教育管理伦理概念具体化、明确化,如何将其转化为可观测、量化、分析的指标,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

就当前形式来看,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的缺失对教育政策的公信力有着严重的影响,这在公众参与的缺失上表现的尤为显著。公众的有效参与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公正制定教育政策方案的基本前提就是公众将自身的利益需求充分表达出来。然而我国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公众参与的缺失、公众参与教育政策的渠道不广泛以及公众参与的不平衡性。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在地域、行业和阶层上存在巨大差别。在大中型城市中,由于城市各项工作的先进性,以及城市居民的文化程度较高、信息接收范围较广等原因,使人们具有较高的参与意识;相反的,大多数工人和农民的参与意识则明显偏低。

二、关于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缺位的相应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研究框架

实现教育管理伦理的学科化和体系化的基本前提就是完善的教育管理伦理研究框架,此外,明确的、成熟的研究框架还对教育管理伦理的道德实践起到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理性指引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在教育管理伦理研究上还远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学科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构建一个明确、稳定的研究框架尤为重要。完善的研究框架要从最基础开始,首先要确定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然后从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界定基本概念、澄清核心问题等逐步展开,不断推进和深化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促进为教育管理伦理的学科体系的成熟和完善。

(二)加强理论研究,指导伦理实践

作为教育政策伦理实践的理性指引力量,国外学者对教育管理伦理的相关问题已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有利于提高教育政策的实践道德水平的探索和研究。然而相对之下,在我国教育政策伦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们要从根本上加强理论建设和研究,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进行逐步深化,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伦理学科体系,为指导教育管理理论的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和理性引导。

(三)完善公众参与政策,扩大公众参与范围

作为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教育管理伦理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如何使公众的意志得到充分反映、使公众参与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提起注意:一是扩大公众参与范围,丰富公众参与渠道。可以从多个角度如阶层、职业以及地域等选择代表参与到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对于带有两难伦理特征的问题,可以通过信访、民意调查、听证会、新闻媒体和网络微博等多种渠道使公众的参与得到保障,从而达到广泛征求民意的目的。二是完善公众参与政策,创设公共对话机制。公众参与政策的完善需要政府推行信息公开制度,将教育信息定期在公众中公开公布,使公众都能平等的参与到教育政策的制定和监督中。在一定程度上,公众参与政策的完善还需要多层次的对话与利益表达平台的构建,例如听证会,从而有助于公众和政府之间能够充分交流意见并得到及时协调。

结语

教育管理伦理对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政策的道德价值取向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教育政策的效果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我国在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中还存在明显的缺位,如何对教育管理伦理开展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如何构建和完善科学的研究框架、形成科学的教育管理伦理学科体系,如何理性的指导理论实践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教育管理伦理的重视程度,为科学、合理、先进的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郅庭瑾.论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的缺位与现实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6,10:5-9.

[2]郅庭瑾.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研究现状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7,24:10-13.

作者:黄健

伦理选择教育管理论文 篇2:

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研究现状与反思探析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建树,其中关于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更是成为近几年的热点话题。主要分析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研究现状,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教育管理;伦理;问题;反思

一、关于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研究的发展分析

探究教育管理伦理的发展历程,我国教育管理的伦理研究取得了良好成绩,在许多重要领域也是成绩斐然,主要集中在认可研究价值、确立研究热点,最终得到了众多学者和机构的参与。研究教育管理伦理价值,学界普遍持认同状态,教育管理作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活动,需要依据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活动正常进行,也需要通过我国的传统道德进行规范中和。教育管理伦理既可以体现规章制度,更可以体现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来讲,道德观念作用更大些,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因此,只有对教育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有效解决相关教育问题,改善现代教育不符合伦理观念的现象,只有加大实施力度,才能促进教育管理的健康发展,符合时代进步要求。

在现代教育管理伦理研究中,关于学校伦理管理是一项热门研究。学校是教育活動以及教育管理实施的重要机构,因此,研究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准则具有重要意义,就像有些学者说的“学校是一个伦理共同体”。所以,学校的管理制度应保持公正公平、标准统一,保障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进行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保持工作程序公平公正,进行人性化的学校管理,做到学校管理与伦理道德有机融合,促进师生和谐,加强学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二、对于现如今我国教育管理中伦理问题的反思

(一)教育管理伦理研究深度上具有较大差异性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管理伦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政策、伦理制度、校园伦理、教育管理者等伦理方面的研究。从整体层面来说,对于问题的研究存在不够均衡、比较极端等不足,而对于较为热点、关注量大的问题,需要采取重点研究的方式,对一些关注量较小的问题,例如教育管理中的行为伦理、关系伦理、伦理监督机制的建立以及教育管理中的伦理评价等问题都是日常管理中较少涉及的,并没有实施深入研究。由此可见,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能做到全面落实和解决问题,使我国教育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异。而出现这种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这些问题并不是直接造成的,人们容易被表面迷惑,忽视了深层次的探究,久而久之,给教育管理伦理的发展带来了重大隐患。因此,在进行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时需要遵循均衡性原则,需要不断探究,敢于探索新领域、发现新问题,增加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深度。

(二)教育管理理念落实不到位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人权是每个人生命价值的表现,人权最基本的权利。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一定要遵循人道主义精神,有效保证参与教育活动人员的基本权益。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比较封建,造成教育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在现有的教学活动并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还存在对学生进行肢体责罚或是精神侮辱等情况,对学生的幼小心灵造成重大创伤,引发一些家校纠纷,使学校的公信力受到质疑,造成众多负面影响。类似事件不止发生在学生身上,其中许多教师也受到人权上的侵犯,很多学校关注自身的利益,在不征询教师本人意愿的情况下,就随意工作安排,使教师的选择权利受到侵犯。通过上述可见,在教育管理伦理中需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尊重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权益。

(三)忽视教育管理伦理教育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为社会主义作贡献的人才,我国现代教育推行应试教育,为了达到教育目标,而伦理教育往往被忽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育管理只重视教授知识,却忽视了渗透伦理道德,全部依赖于家庭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教育相比,我国的教育管理比较落后,缺乏对伦理教育的高度重视,阻碍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价值分析

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格培养和专注教育事业的特殊社会活动领域,和其他的领域相比较,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会对教育者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优化教育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伦理观念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者身上担负着社会的信任,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开展教育管理伦理活动,对人才培养、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安定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还能弥补现代教育管理实践中的不足,通过道德伦理上的规范教育,融入伦理道德观念,将其与管理机制相融合,二者相互补充,可以弥补教育管理的缺失,有效解决教育管理论文研究难题,增强教育管理伦理实用性,促进我国现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重视教育管理伦理研究,一众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发掘教育管理伦理对现阶段教育管理的实际指导作用,加强道德伦理教育,将伦理观念和教育管理进行有机融合,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管理理念,加大教育管理力度,深入研究教育管理伦理,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育管理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38-42,73.

[2]李迪.教育管理中的伦理研究[J].成人教育,2013,33(9):71-73.

作者:石小军

伦理选择教育管理论文 篇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经济伦理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遭到了挑战,其市场化趋势日益凸显,从由政府导向的计划型向市场导向的市场型转化,市场化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交织着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文章试从经济伦理学视角来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原则以及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市场化;经济伦理

作者简介:蔡爱丽(1982-),女,江苏如东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与管理、电子商务。

当前经济全球化影响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作为人类知识生产重要部门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融入市場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伦理现象与问题,且市场经济性与伦理道德性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公共实践发展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行为既是经济行为,亦是道德行为,两者辩证统一于经济伦理现象。

一、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经济伦理意蕴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包含两个层次:宏观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微观高等学校管理。宏观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解决的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之间的关系问题”[1];微观高等学校管理是“高等学校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学校内外的各种关系和资源,达到既定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目的的过程”[2]。

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主要采用的是由政府导向的计划管理方式,其哲学理论基础是政治论,即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和政府服务的“社会机构”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政府导向的计划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逐渐凸显出其滞后、不灵活以及效率不足的弊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不对称即其弊端的主要表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由“计划”向“市场”转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主导需让位于市场主导,建立以市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的管理体制。置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不仅仅是公益事业,其也应该是经济事业。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经济事业或经济活动主体分为三个方面:政府、企业以及个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经济活动,其主体是政府、高校与企业、个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活动实际上就是三个主体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表现。在宏观层面上,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主体活动主要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即“政府减少公共拨款,降低高等职业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改变对高校的经费拨款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举办私立高校,扩大私立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拓宽高校经费渠道;实行学费政策和提高学费水平;激励高校进行技术转让、开展培训、网络教育和其他有偿服务、招收自费留学生,拓宽海外教育市场等”[3]。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优化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及经济战略规划;可以实现高校与企业在人才、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双赢发展;可以实现大学生以及社会其他个体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本质上是政府、高校与企业、个人三位一体的利益关系表现,富有深刻的经济伦理意蕴。

所谓经济伦理,即“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善恶取向及其应该不应该的经济行为规定”[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道德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不仅由经济关系所决定,受到生产力的影响与制约,同时还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5]。因此经济伦理实际上就是研究经济活动中伦理道德现象以及其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即“经济的伦理内涵与伦理的经济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的伦理内涵及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是高等职业教育经济伦理问题。由此,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经济伦理意蕴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是知识生产,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是知识生产管理。无论是生产还是管理,实际上都是人与人的互动过程,其中必然会产生影响人与人相处的各种伦理现象与问题;(2)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伦理现象原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必然会产生影响;(3)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可能会产生符合伦理的原则,即“道德的原则”,也可能会产生不符合伦理的原则,即“不道德的原则”。“道德的原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利益关系和谐的表征以及对利益协调持续发挥积极作用的部分;“不道德的原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利益冲突在道德现象上的表征以及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是经济与伦理的结合,我们不仅要关注市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属性,更要关注其道德属性,因为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的发展问题上,而人的发展问题则是伦理的终极关怀。

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经济伦理原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市场经济活动来说也必须要在规则中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所要遵循的规则包括法律,也包括伦理道德。离开了伦理道德规范、约束和引导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必然远离人类的幸福,同时也将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6]。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分析、确认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伦理原则并努力倡导其发扬光大,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将能够更大程度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因为“当人们有道德的自我激励时,就会激发他们为公共利益与公共目标的实现而努力的动机和热情,自愿地在个人利益和公共目标的冲突时把公共目标的实现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就会有进取心、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就会摆脱惰性、战胜困难,即使处于逆境之中也能恪守道德规则,也能使工作符合义理,更有成绩、更为出色”[7]。作为市场经济一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也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道德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基本道德原则。人是手段,更是目的,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就是要塑造能够立足社会并有能力服务社会的人才。人才在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创造自我价值。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必须要充分考虑人的价值以及需求,只有按照人的需求以及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另外,从管理学角度看,传统管理学向现代管理学转变的重要标志就是突出了人在管理中的核心价值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是人的管理,因此要“把人看成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和主旋律”[8]。由此可见,不管是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过程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来说,人始终是最终价值取向。宏观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要注重市场环境中人的价值需求;微观高等学校管理要注重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人的价值诉求,只有这样,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才能保证其合理性与有效性。

(二)公平原则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个体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这是整个社会的公平、平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9]。公平是人类社会始终追求的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公平价值也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公平包括资源分配公平、竞争公平、管理公平等。从宏观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最大的公平问题是资源分配问题;从微观角度看,高等学校管理最大的公平问题是管理与发展的平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公平问题不是一个伦理问题,而是一个法律问题。因为公平问题本质上是利益问题,当前环境下的道德力量还是有限的,它还需要诉诸于国家法律以及部门规章制度来保障教育公平的落实。

(三)竞争原则

市场经济内在包含竞争原则,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与动力。

传统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由国家和政府来进行计划管理,行政性的管理导致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竞争弱化,从而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的缓慢。融入市场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该敢于面对竞争。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不仅包括高校与高校的竞争,还包括高校与上级主管单位的竞争以及与市场其他主体的竞争。这种竞争能够使得高校在不断追求进度的压力下寻求可持续发展。此外,竞争还能够进一步缓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压力,弱化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真正将市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自我发展。

(四)自由原则

不自由,毋宁死: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自从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社会没落以后,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了主导思想地位。其弱化了政府或行政单位的管理,强调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自由性。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自由性也表現在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管理与干涉,以促进其在自由竞争中取得发展;在微观层面,高等学校管理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学术自由,以真正实现高校“思想竞技场”的作用。自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精华,自由是追求真理的先决条件[10]。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后由于“路径依赖”而可能继续受到行政约束,另外更加明显的是受到市场经济利益的影响。在传统计划与现代利益之间博弈的高等职业教育较难驰骋于自由的平原。但是如果高等职业教育自由性削弱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价值性也会弱化,最后导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阻碍。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经济伦理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相比较西方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路径比较坎坷。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也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响。这主要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内部结构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高等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最大变化,也必然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伦理问题较为突出,改革之势不可逆转。

(一)冲破“计划”藩篱,确立市场导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处于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以及效率不高。计划经济的最大弊端是缺乏活力且不利于竞争。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过多关注公平价值,强调在政府严格而统一的管理下确保公平公正。不管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资源分配还是高考生源分配等都是由政府统一计划并落实的。然而现实发展证明了这种管理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公平正义,相反却产生了与公平正义相悖的效果,例如教育资源分配的机械化与合理性等问题。

确立市场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市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要重视市场供需关系,强化竞争意识,真正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到有序且充满活力的发展轨道上来。

(二)由“物本”向“人本”转变,坚持公平原则,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公平公正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忽视人的主体价值和地位必然会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例如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增设学科专业,造成教学资源紧张且分配不公;重视科学技术发展、轻视人文科学研究,造成功利思想泛滥;重视科研文章数量、轻视教学工作造成学术泛滥与腐败;重视领导意志,轻视专家教授意见,造成学校发展理念的偏离等等。这些管理方式严重弱化了人的主体地位,即忽视了人的需求,没有将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中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但是我国管理思想、尤其是人本管理思想却源远流长。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端正态度,明确目标。在中国古代的管理文化中,人本观强调的以民为贵、人性本善、仁者爱人的人本观念,成为中国传统四大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本观、和谐观、中庸观、义利观[1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坚持以中西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管理。

(三)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我国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是政府主导的计划型发展模式。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坐等要”现象。不管高等院校发展如何、成绩优秀与否,政府都会按照“计划”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这种模式造成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一潭死水”,没有丝毫活力且不断增加了政府的负担。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就是要摈弃原有的管理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宏观角度看,政府要引导高等院校之间开展竞争以获得相应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从中观层面看,高校要积极开发市场,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融入到市场竞争中,以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能够有进有出,甚至产生盈余;从微观层面看,高等院校内部要开展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的竞争,以竞争来量化成绩,以成绩来决定奖惩,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活力。

(四)刚柔相济,弹性管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约束性较强:宏观上政府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管理死板、严格;微观上高校部门管理条条框框较多,缺乏活力。管理上的过度约束直接导致了研究与教学上的呆板。

高等职业教育是精神生产、传播的重要基地,而自由又是精神文化的重要源泉,因此缺乏自由度的管理必然会造成知识、精神文化发展的滞后。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是有适度的自由。如何把握自由的“度”将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成败。不管是科研管理、教学管理还是学生管理,高等职业教育都应该坚持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自由观,既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指标进行刚性管理,又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弹性与活力,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市场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它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伦理现象与问题。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在市场化进程中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我们不仅要关注其市场经济性,还要关注其伦理道德性。在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中透视伦理现象,在伦理管理中促进其市场化合理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立,薛天祥.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10.

[2]王剑波,李旭刚.市场、人本——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哲学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03(1):98.

[3]董泽芳,李东航,谭颖芳.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3(10):10-17.

[4]王小锡.道德资本与经济伦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汪荣有.道德:经济发展的内驱力[J].道德与文明,2005(1):44-48.

[6]王泽应.义利观与经济伦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7]刘琼豪.市场经济秩序中伦理效力的实现[J].广西社会科学,2002(2):69-72.

[8]徐广东.“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44.

[9]李星云.论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J].江海学刊,2006(6):117-120.

[10]约翰·布鲁贝克.高等职业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7.

[11]朱明伟.中国管理文化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5.

责任编辑 刘扬军

作者:蔡爱丽

上一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经济环境网络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