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舞蹈论文

2024-05-06

小学音乐学科舞蹈论文(精选6篇)

篇1:小学音乐学科舞蹈论文

让舞蹈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舞蹈艺术是音乐艺术的姊妹,很多时候二者甚至水乳交融,其关系比其他姊妹艺术可能更嫡亲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得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意义

(一)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舞蹈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舞蹈中特别要求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四)增进合作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而舞蹈是人类群居、交流的产物是建立人群亲近、融洽合作的纽带,与其它艺术相比,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舞蹈教学就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体验交流。

(五)拓展想象创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的课标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在舞蹈的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需要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促进创造性表现的增长。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学如何实施与舞蹈的综合,这是个大问题,这里仅略谈些个人的感触。

首先,要注意恰切理解《标准》的“综合”理念。《标准》指出:“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体现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时,是将舞蹈渗透、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应突出音乐为主线,而不是进行舞蹈教学。

其次,对于用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绪,教学中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即兴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能在尊重学生创造性的基础上,将学生表现的动作加以规范,提高其表现力。应先让学生创造,再统一归结到教师设计的动作上来。

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策略

1、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理念中,就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识、技能技巧、简单化、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来欣赏音乐舞蹈,来学习音乐舞蹈,来创新音乐舞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学的指针。我们依据《标准》来学习、认识这个问题。《标准》“基本理念”之七是提倡学科综合,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其中包括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了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综合”目标。《标准》的“内容”部分分别从“表现”、“创造”角度对舞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大致如下:

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步、跳步。(1—2年级)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动作表情作出相应反映。(3—6年级)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的动作。(1—2年级)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1—2年级)

创造: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1—2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3—6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1—2年级)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1—2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3—6年级)

四、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注意点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舞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是女生做的事”这一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特别是男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地去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我在刚刚给三年级上音乐课时,不少男孩子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对于舞蹈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我根据男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例如:男生特别爱摔跤、骑马,我就从蒙族舞入手,先和他们聊,问他们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后,问他们看过蒙族舞蹈没有,然后再给他们跳几个很帅气的舞蹈动作,让他们知道男孩子跳的舞和女孩子不一样,他们要表现得是男孩子阳刚的一面,不作女孩的动作。就这样男孩子不光很喜欢上我的音乐课而且在我挑选男生舞蹈队员时都特别积极、踊跃。——是的,他们也喜爱上了舞蹈!

(三)必须加强舞蹈成品赏析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门可视艺术。它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一身的综合艺术。本学期,我在每个班安排了两节舞蹈成品赏析课,在课上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了解舞蹈,同时懂得欣赏舞蹈。只有了解懂得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才会去喜欢。有人曾对电视观众做过一个简单的口头调查,发现对电视或舞台上的舞蹈节目经常是关注地大多数是受过舞蹈培训的,而那些没有舞蹈经历的人几乎不看舞蹈节目,即使去看也只是看舞蹈外在的服饰,队形及热闹程度等而忽略舞蹈真正要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同时,必须侧重舞蹈成品的赏析,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并懂得去欣赏舞蹈。

(四)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教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又要教学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只有合理地分配按排好时间,才能保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我在每节课都按排出5-8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形体基训动作的教学,或是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无论在歌唱或是舞蹈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就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骑步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同学来跳舞,一堂课上有歌有舞,一个小节目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也可以在学期中特按排出一些课进行集体舞的教学,在教授一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闪烁的小星》,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我的家在日碦则》,让学生通过学习藏舞来感受西藏风情。我是这样安排集体舞课的时间的:每3-4周一次一节集体舞课,让学生在不段的复习巩固中学习知识。

总之,舞蹈和音乐是艺术中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密切的分支,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开辟一个介于艺术课程与音乐课程之间的教学课程,是一种立即可行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值得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去尝试与探索的课题。

舞蹈艺术是音乐艺术的姊妹,很多时候二者甚至水乳交融,其关系比其他姊妹艺术可能更嫡亲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得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意义

(一)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舞蹈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舞蹈中特别要求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四)增进合作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而舞蹈是人类群居、交流的产物是建立人群亲近、融洽合作的纽带,与其它艺术相比,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舞蹈教学就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体验交流。

(五)拓展想象创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的课标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在舞蹈的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需要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促进创造性表现的增长。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学如何实施与舞蹈的综合,这是个大问题,这里仅略谈些个人的感触。

首先,要注意恰切理解《标准》的“综合”理念。《标准》指出:“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体现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时,是将舞蹈渗透、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应突出音乐为主线,而不是进行舞蹈教学。

其次,对于用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绪,教学中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即兴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能在尊重学生创造性的基础上,将学生表现的动作加以规范,提高其表现力。应先让学生创造,再统一归结到教师设计的动作上来。

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策略

1、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理念中,就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识、技能技巧、简单化、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来欣赏音乐舞蹈,来学习音乐舞蹈,来创新音乐舞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学的指针。我们依据《标准》来学习、认识这个问题。《标准》“基本理念”之七是提倡学科综合,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其中包括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了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综合”目标。《标准》的“内容”部分分别从“表现”、“创造”角度对舞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大致如下:

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步、跳步。(1—2年级)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动作表情作出相应反映。(3—6年级)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的动作。(1—2年级)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1—2年级)

创造: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1—2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3—6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1—2年级)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1—2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3—6年级)

四、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注意点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舞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是女生做的事”这一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特别是男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地去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我在刚刚给三年级上音乐课时,不少男孩子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对于舞蹈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我根据男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例如:男生特别爱摔跤、骑马,我就从蒙族舞入手,先和他们聊,问他们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后,问他们看过蒙族舞蹈没有,然后再给他们跳几个很帅气的舞蹈动作,让他们知道男孩子跳的舞和女孩子不一样,他们要表现得是男孩子阳刚的一面,不作女孩的动作。就这样男孩子不光很喜欢上我的音乐课而且在我挑选男生舞蹈队员时都特别积极、踊跃。——是的,他们也喜爱上了舞蹈!

(三)必须加强舞蹈成品赏析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门可视艺术。它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一身的综合艺术。本学期,我在每个班安排了两节舞蹈成品赏析课,在课上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了解舞蹈,同时懂得欣赏舞蹈。只有了解懂得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才会去喜欢。有人曾对电视观众做过一个简单的口头调查,发现对电视或舞台上的舞蹈节目经常是关注地大多数是受过舞蹈培训的,而那些没有舞蹈经历的人几乎不看舞蹈节目,即使去看也只是看舞蹈外在的服饰,队形及热闹程度等而忽略舞蹈真正要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同时,必须侧重舞蹈成品的赏析,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并懂得去欣赏舞蹈。

(四)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教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又要教学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只有合理地分配按排好时间,才能保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我在每节课都按排出5-8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形体基训动作的教学,或是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无论在歌唱或是舞蹈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就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骑步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同学来跳舞,一堂课上有歌有舞,一个小节目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也可以在学期中特按排出一些课进行集体舞的教学,在教授一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闪烁的小星》,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我的家在日碦则》,让学生通过学习藏舞来感受西藏风情。我是这样安排集体舞课的时间的:每3-4周一次一节集体舞课,让学生在不段的复习巩固中学习知识。

总之,舞蹈和音乐是艺术中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密切的分支,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开辟一个介于艺术课程与音乐课程之间的教学课程,是一种立即可行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值得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去尝试与探索的课题。

篇2:小学音乐学科舞蹈论文

当前学校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来进行。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还要具备劳动技能素质及艺术修养素质等。舞蹈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人类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健美学生的形体,有助于学生保持正确的姿态,精神饱满,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既坐有坐相,站有站姿。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越发感到舞蹈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我认为在小学开设舞蹈课非常必要,这是因为:

一、舞蹈是跨越美育的门槛

舞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表演能力。舞蹈就其特点来说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由于他们年龄小又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很适合接受舞蹈教育。在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大部分都很喜欢舞蹈,每当上舞蹈课时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可以在舞蹈课上穿上鲜艳的形体服,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同时感受着美的线条,变化的造型,欢快的律动。他们可以在舞蹈课上学到各种舞蹈步伐,做各种舞蹈动作,表演各种民族舞蹈。他们还可以在舞蹈课上欣赏到古今中外的优秀舞蹈作品。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无疑对学生在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等方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舞蹈艺术的王国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逐渐了解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如:为什么起源于西欧宫廷的芭蕾舞,现在已成了“世界的艺术”,一部《天鹅湖》在世界各地舞台上久演不衰;为什么非洲的黑人舞蹈那样钢劲有力,而东南亚的舞蹈却婀娜多姿;为什么傣族舞蹈总爱模拟大象和孔雀,而内蒙古的舞蹈家总把自己比做大雁和骏马,原来这是舞蹈艺术存在的共同美感和审美差异。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舞蹈教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动作的积累,身体的协调性强了,表现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都逐渐提高。他们能够分辨动作的美与丑,能看懂舞蹈动作的语汇,能用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此同时,他们的节奏感也增强了,感受音乐的能力提高了,能听辩出音乐中表达的喜怒悲欢。这种在美的享受中接受的教育,具有一般注入式教育所没有的特殊功能。能长期受到这种艺术熏陶的学生,无论思想行动,还是衣着品位都与众不同,高雅不俗。

二.舞蹈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在实践中还发现,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健美学生的形体,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反映敏捷,记忆力增强。据调查一般文化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能使他们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就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舞蹈就可以帮助学生做到这点,跳舞时,除了身体和情感并用,还要精力集中。因为教师在示范舞蹈动作时,学生必须记住它的动律、流动路线、内在情感及节拍,将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并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如果没有高度的指向和集中是不可能完成的,如蒙古族舞蹈的“骑马步”动作,就是运用头部、肩部、腰部及手脚配合而成,教师在示范此动作时,就要求学生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动作的变化过程,然后模仿练习。学生如果稍不注意,就无法正确完成动作,要想学会舞蹈,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高度注意,经过这种持续的训练,能促使学生养成高度注意的好习惯。由此及彼,当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时,由于他注意力集中,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比较快。因为人的知识和能力是后天培养的,舞蹈有利于学生提高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了舞蹈,收获更大的还是在于高度注意力的培养。

舞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舞蹈课所需要的是身心会通,想完美地表现一个舞蹈,就要记住那瞬间变化的动作,记住音乐形象与音乐节拍,还要记住舞蹈动作、舞蹈队形和每一个乐句所表现的情感。如果学生的大脑多储存一些复杂的信息,并经常去丰富它、运用它,学生就不会迟钝笨拙,记忆力会逐渐增强。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肯定,在一定时间内听节奏、想动作、做动作能促使小脑和大脑同时启动。一是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二是能促使他们的思维发展,使他们的听觉、视觉、思维等方面得到变化;三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由于接受了舞蹈教育而进行的一种良性循环,使他们变得思维活跃,动作敏捷,注意力集中,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三.舞蹈可以健美学生的形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通过实践证明,舞蹈还可以改善学生形体,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和家庭的过分溺爱,加上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身体锻炼,多数学生体质较差,不是过于肥胖就是瘦弱多病,发育不良,含胸驼背比较普遍,舞蹈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改变不良的身体姿态。舞蹈课深受许多平时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女学生的欢迎,因为舞蹈课运动量的生理曲线是波浪式,运动规律是大、小运动量交替结合,这一运动特点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在舞蹈课上不仅学会了舞蹈,陶冶了情操,而且身体得到了锻炼。如跳跃动作可以促进学生弹跳能力,踢腿动作可以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学生跳完一个节奏欢快的舞蹈,可相当于在二百米的运动场上跑一圈。这样的运动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能长期得到这种锻炼的学生,不仅发展了肌肉韧带,锻炼了内脏器官,改善了肌肉质量,调节神经,帮助减肥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还能改善学生的体形、体态、柔韧全身关节,使身体各部位保持匀称。舞蹈教学的关键是培养人体正确优美的姿态。一举手、一抬足都要保持美的线条。从地面动作到扶把练习,从蹲到跳跃至始至终要求学生做到收腹提臀、全身挺拔向上。学生在长期的舞蹈训练中形成的一系列优美姿态逐渐取代了含胸驼背的不良姿态。由此可见,舞蹈课上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舞蹈,收获更大的是自身形体的变化和体质的增强。学生在获得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的同时,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又健美了形体,以舞健身、以舞健美,正在成为他们的普遍追求。综上所述,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还能健美学生的形体,增强学生的体质。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建议和呼吁,在中、小学校开设舞蹈课,舞蹈的教育功能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事实上从中、小学校园的信息反馈,舞蹈教育对于开展第二课堂,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娱生活,参与各种文艺演出,甚至校际庆典,中外交流,师生联谊,都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教师:__

篇3:小学音乐学科舞蹈论文

一、舞蹈艺术对小学生的素质和健康成长有着独特、明显的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 有利于小学生的强身健体。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 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 舞蹈也是一项运动, 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说, 是比体操更完备的体育课程。通过舞蹈教学, 对学生身体的各个韧带、肌肉进行延展训练, 纠正错误姿态, 加强动作的准确性, 造就美的形体, 能使小学生身形塑造得更挺拔, 肢体更灵活, 躯干与肢体等身体各个部位更加协调, 在或悠扬或奔放的音乐伴奏下创造美好, 这是纯粹的跑步、游泳等体育项目所达不到的。

第二, 舞蹈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

舞蹈艺术是通过饱含不同情感的形体动作来表现的, 舞蹈的过程也是情感表达的过程, 几乎不存在没有感情的舞蹈。平时, 我们看到的一些生活场景, 亲身体验到的田园劳动, 故事里人物的描写, 都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举手投足之间, 不使用语言也能把情意表达得十分贴切, 这说明人的形体语言充满魅力, 通过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 使人的情感更加健康、丰富。

第三, 舞蹈有益于培养高尚的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是小学生美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 通过广泛的舞蹈教育, 可以培养和不断提高少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或再现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从而美化小学生的心灵, 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提高小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提高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分辨能力。

第四, 舞蹈能使小学生的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

现代家庭中, 独生子女居多, 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但同时引起了独生子女教育难的问题。一般独生子女性格孤僻、霸道,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良好品质。舞蹈排练往往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集体凝聚力, 顾全大局, 学会容忍和理解, 这会使独生子女的组织性、纪律性、注意力都得到加强。同时这种群体活动, 又可以使独生子女减少孤僻感, 更加热情的待人, 即养成了互相配合、平等互助、与人为善的性格, 消除了学生个别特殊化的心理, 还培养了竞争意识。

二、舞蹈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活动

1. 舞蹈艺术是真、善、美的艺术

舞蹈的“真”是人性的真, 生命力的真。真的教育也是对小学生最本质的教育。舞蹈艺术从它产生的原动力来看, 每一个有血有肉的动作都浸透着真情, 涵盖着真的思想。它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 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教会学生用“心”去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 从中发现美的真谛———最真的、最自然的事物才是最美。例如, 到生活中、大自然中、游戏中去体会舞蹈, 让同学们用身体语言去模仿、表现风、树叶、花、动物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 调节自已愉快心情的良好习惯。在舞蹈课堂上, 选择一段音乐, 要求学生注意听音乐, 把握音乐的节奏、情绪来即兴舞蹈。大家也许会认为这些是专业的舞蹈演员才能做到的。其实不然, 小学生不会受到专业的限制, 能打破专业的动作模式, 开发肢体动作的空间, 随着音乐节奏无拘无束地创作出即兴舞蹈。他们的动作虽没有舞蹈演员那么优美, 但是这由情而发、用心舞蹈的情感符号却是那么真, 足以感染观赏的每一个人。这样, 学生会更自信了, 不再为自已的动作是否规范而缩手缩脚, 在身体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 普通小学的舞蹈教育还能在两种气质上深刻地影响学生

一是民族气质。让学生在学习某种具体民间舞蹈的同时, 接受那一民族的文化熏陶。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 让学生着重体会那种豪迈的气质;学习朝鲜族舞蹈, 体会那种含蓄内收的神韵;学习维吾尔族舞蹈, 体会那种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 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这种舞蹈。二是自身气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形成自然美的体态, 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 能让自己的气质更文雅, 更富活力与魅力。在普通小学相对枯燥的环境中, 舞蹈课可营造出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 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一个正当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

3. 适当举办集体舞蹈比赛和文艺演出

艺术具有参与原则, 课外活动小学生是主角, 组织各项文艺比赛和演出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这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 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半里, 笔者组织了校园集体舞蹈比赛、元旦文艺会演、学校艺术节的表演等。

篇4:谈小学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综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89-01

小学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共同担负着培养学生的智育、美育与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其中,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有许多结合点和交叉点,二者之间进行综合,能达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综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音乐与语文学科,虽然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但都要依托语言文字体系(音乐尚需记谱体系,这是其学科特点),都要依靠学生的理解、思维、分析及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都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这就为两门学科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充分运用,音乐与语文教材的编写注重两者之间的综合(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直接将歌词作为课文),也为学科之间的综合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在当今形势下,强化学科之间的综合性、不人为割裂学科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培养复合性、综合性的通才、全才也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需求。因此,进行学科的综合极其必要。

二、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综合的途径与方法

音乐与语文学科综合主要有管理体制、发展能力、人文素养三个方面的综合。

1.以管理体制为突破,实现学科综合

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是将所有教师按照所担任教学任务的不同,分别归列为不同的学科组,甚至在安排办公室时,也是根据学科组来考虑。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同学科的教师“各自为阵”,极大地限制了学科之间的综合。因此,要实现音乐与语文课程的综合,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上就应当有所突破。如以班级为单位安排办公室,以多学科组参与来组织教研活动,以学科渗透来组织教学内容等,真正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人员上、理念上、内容上、组织形式上各方面的深度综合。

2.以发展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科综合

音乐课程与语文课程从总体上看,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具有一致性。因此,在音乐与语文学科教学中强化能力发展导向的综合是可行的。具体的做法有:一是进行配乐演唱,赋予诗词以韵律和感情。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许多古诗词,它们都可以进行配乐诵唱。例如,我们可以先用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演绎苏轼《水调歌头》词)作为范例,培养学生对演唱古诗词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如用“古诗新唱”法对古诗进行配乐。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定旋律和情感,自己演绎配乐演唱。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歌词创作,外化内心情绪与感受。引导小学生将生活中的感受通过歌词表达出来,并通过演唱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写作能力,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于歌词韵律、节奏、句式等方面的把握能力。如以先改编歌词,再自主创作的模式进行。在这一方面,江苏省南通市组织的“童声里的中国”系列活动给了我们参考:即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向全市少年儿童开展童诗、童谣征集评选活动,并以儿歌集、诗歌集和歌曲集的形式在社会上公开出版发行。三是引导自编歌剧,鼓励学生尝试与挑战。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他们基本掌握配乐演唱和歌词创作的基础上,可以再进一步让他们以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篇目为原材料进行大胆改编,创作出适合于课堂演出的“课本歌剧”。如语文教材中的《三袋麦子》《公仪休拒收礼物》等故事,都是改编为课本歌剧的好材料,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和表演。

3.以人文素养为导向,实现学科综合

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同属人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相同的指向性与同一性,因此可以互为补充。柏拉图说:“节奏与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音乐教育对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的审美迁移作用。同理,对语文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把握,也可很好地迁移运用到对音乐(包括歌曲)情感基调的把握与演绎上来。音乐学科中的欣赏课完全可以与语文学科的读文课综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综合的原则与禁忌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科综合的总体原则,即“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笔者认为尚需补充以下几点:一是在全局理念上,学科的综合是双向的,两门学科之间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二是在局部操作中,学科的综合是有主次的,音乐课堂应以音乐教学为主体。三是学科综合是有条件的,切忌“为综合而综合”,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学科综合的根本目的与内在需求。

篇5:小学音乐学科学期总结

本学期在领导的高度重视、董主任的率领指导下,我们小学音乐学科做了大量的工作:教材辅导、集体下校调研、教师专业化成长系列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青年教师、交流教师)、推荐指导教师参加辽宁省美育优质课评选、协助铁东区教育局体卫科大课间检查及艺术教育工作检查、开展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学生学业目标监测考评及“三队”的检查指导等等,忙碌着,辛苦着,同时也收获着:指导东长甸谢红宇《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和教学评析在铁东教育2011年第五期发表;指导胜利小学蔡春艳《跳起来》教学设计在“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小学组获三等奖;与二一九小学刘远凤一起撰写的《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研究》论文在全国发行的中国教育论坛2011年第三期上发表。先将本学期期中的一项工作作为本次特色工作汇报——别开生面的一次教研活动:

引领

指导

提升

——暨铁东区小学音乐学科“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同课异构教学

观摩活动总结

多年以来,总有一种感觉:其实教研员就像一个下厨的主妇,需要做可口的“饭菜”给教师们吃,使教师们保持良好的“食欲”,而这“饭菜”就是教研活动。那怎样才能使我们小学的教研形式更丰富、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实效、活动更有效,为教师做一顿别出心裁的“教研大餐”。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2011年11月22日下午1:00在风光小学

二楼报告厅召开了小学音乐学科“实施有效课堂,打造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我区进修学校领导,教研员,基层学校领导及全体音乐教师参加本次活动,二位主持人拉开了序幕,三位新教师客串表演(弹、舞、唱)二位教师的精彩课堂,“参与式”活动的教学研讨,教研员的点评与讲座,全体教师的即兴合唱表演,使本次活动高潮层层跌宕、此起彼伏,尤为新颖。

一、引领——高效

1、同课异构,拓宽思路

为使本次活动达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我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考虑教师的选择上——青年教师,有教学经验的,能够驾驭课堂,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其次: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反复斟酌,设计教学谋略和方法。最后:反复试讲,先在平行班上试讲,课后琢磨教学中的得失,带着改进的教学方法方案再进行教学、再反思,以求在教师面前呈现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

此次活动安排“同课异构”两节三年级的《甜甜的秘密》一课。分别由烈士山小学的张明慧和风光小学的高云霞二位老师执教。

相同之处:相同的课程标准,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同之处:切入点不同,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张明慧这节课体现了一种“美”。激励的语言、优雅的动作、优美的歌喉、精致的课件都深深吸引着每一名学生们,使学生们的语言、动作及歌声都是美美的、甜甜的。用精美的课件作辅助,从训练呼吸——发声训练——节奏训练——视唱训练将歌曲中的难点乐句进行解决,为学习新歌做好了铺垫。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学会唱歌,还学会怎样唱好歌。从歌词的内容中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高云霞这节课是以“听”为切入点,贯穿全过程。它体现了音乐是听觉艺术,是通过不同的音响来影响、感染人的思想。此课,学生在高老师一环紧扣一环“听”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积极主动的参与艺术实践。尤其她从节奏入手师生问好、讲故事,大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新歌曲时又采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还有一大亮点是:高老师把《甜甜的秘密》歌曲进行二度创作,边弹边唱让学生很容易的认识部分力度记号和速度记号及应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最直接、最简便、最易懂,很值得推广。

2、及时引领,把握方向

为了让老师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不仅从以上2节观摩课中来领会,在理论上也要提升。会上,我及时引领,帮助教师们把握方向。

让老师明白:“同课异构”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比谁上得好,谁上得不好,主要是为了互相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就是“同课异构”为我们提供很好的交流、互动与发展、创新 的平台。

通过同课异构,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让教师听有所思,听有所得,听有所悟,寻找出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且学会了怎样听课与评课,提升了教师教学和教研水平,为达到高效的课堂做好铺垫。

二、指导——成长

为使本次活动的高效性,曾多次召开骨干教师会议。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分工明确,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参研能力。

首先对青年教师的两节课,对执教者教案的设计,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修改教案,再通过课前的预设,课中的思考,课后的反思,使这次活动真正意义上促进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教学研究者的转型。

其次对三名新教师的弹、舞、唱等表演给予正确的、规范的指导,演唱、演奏曲目的确定,声音技巧处理,舞蹈动作的编排,整个指导过程让新教师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这三位新教师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向大家展示了自己,也让大家认识了他们,使他们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最后还有会序的安排;参与式研讨形式的设计;全体音乐教师即兴无伴奏的演唱等等,无不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尤其是“参与式”研讨形式的设计,打乱校与校之间的界限,组成小组进行参与式观摩与评价,每个小组都要确定一个组名,一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

代表发言人,一名计时员。然后大家对2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指出他们的闪光点,根据“同课异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了感想与体会,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代表发言传递的小组成员的信息。让与会的老师借鉴与学习,这种方法实施后,效果非常好。即搭建了各校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的平台,又促进了校与校教师之间的友谊。

三、提升——反思 亮点:

1、为新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2、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得到了提升。

3、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得以体现。

4、自身组织水平,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不足:

1、观摩课的指导还不够细腻。

高云霞整个教学设计比较好,但关注学生方面还有待加强。如:因而指导和纠正不够及时。在指导学生用轻声歌唱,还不到位,学生们始终没有掌握,尤其在遇到唱歌本身就跑调的学生,他不会轻轻唱的,很是影响他人,同时也影响教学效果。

张明慧教学思路有一些保守,个别环节教师的精心安排下牵引的痕迹太重,学生创新思维没有充分得到发展。最后的环节默默地祈祷,改为向老师说句心里话,或者即兴创编一首诗歌等等,那样会直接、有效地更增进师生那种美好的友谊。

2、老师的评课还不够规范

参与式评课,大家各抒起见,畅所欲言,发现执教者的优点,也找出不足之处。但是教师还是缺少理论的依据,对音乐课程标准的掌握不够,随意性较大。

总之,这次教研活动让我感受到“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是势在必行,为了教师的发展,我将付诸实践,大胆实践,勇于研究,把我区音乐学科教研工作真正意义实现“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

篇6: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1、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学习的方式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师生之间互不相识,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2、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必须的兴趣。本年级有四个教学班,每班有70多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年龄小、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又由于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较多,因此学生的音乐素质肯定会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用心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潜质,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群众主义精神。

三、教材特点:

1、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资料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3、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这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潜质。

2、要用心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心探索、发奋钻研。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上一篇:机械类专业就业前景下一篇:高中我爱校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