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行政执法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中,交通行政执法是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和交通建设市场的客观需要,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平,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港口行政执法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港口行政执法研究论文 篇1:

国际旅游岛屿视野下长海县港口规制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本研究基于国际旅游岛屿的视野下,审视长海县在建或者已建设完成的港口,在规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港口经营市场监督、港口行政执法能力、国际交流合作等法律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优秀港口规制的经验做法以及潜在的法律风险,总结一套适合长海县港口发展的法律规划,目的在于提升长海县海岛旅游行业知名度,给予旅游也带来的优质客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和保障本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转型贡献法律人的力量。

关键词:旅游岛屿;港口建设;港口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戴瑛,女,辽宁大连人,法学博士,大连海洋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法、渔业法、海上执法研究;杨坤,男,江苏徐州人,大连海洋大学,2015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长海县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相应国家对其发展定位的要求,充分利用其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并出台了《长海县城(大长山岛镇)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构建以大长山岛镇和小长山乡为核心功能区,广鹿乡为海岛旅游区等城市规划。而港口建设在海岛旅游业的发展中承担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服务海岛旅游业的过程中,港口规制的法律保障尤为重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根据长海县旅游局提供的信息,截止1-6月份,长海县接待上岛游客43.7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919万元,同比增长了11.5%和15.6%,仅6月份,长海县港口旅游吞吐量就达到149063人。不过面对如此可喜的成就不能盲目的乐观。要满足日益繁重的港口管理任务,仅靠一般规则的约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如今发展的需要。法治下的港口规制科学、高效、管理成本低等优势,已被越多国家地区所接受。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下简称“港口法”)、《港口经营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来调整港口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其安全運行。但这些法律规范的面比较广,且港口的管理不仅仅需要《港口法》等特别法来调整,还需要民法、行政法等多种法律规范共同予以规制。另外具体到长海县港口的建设,其规划目标不是随大流的向国家级大港口方向去迈进,更主要的是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所在地的环境优势,为本地区海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但目前在长海县在建或已经建好的港口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体制机关运行不够顺畅。

二、长海县港口规制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港口经营市场的不规范问题突出

尽管与港口经营市场相关的立法己明显加快了进程,应该看到总体上依然落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立法尚未形成体系,一些重要的方面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二是己发布的一些法律、行政法规内容科学性不够,原则性、概括性规定多于具体的行为准则,给一线执法人员造成困惑,无法有效的开展规制活动;三是己有的方面的规定主要是部门规章,立法层次低,适用范围以及法律效力有限,覆盖面窄;四是立法质量不高,一些法律、法规、规章之间不够协调,有互相矛盾甚至冲突的情况,影响了法实施的稳定刑和权威性;五是与国内港口行业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国际惯例有较大差距。

(二)港口行政执法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

“政企分开、一港一政、属地管理”的港口管理体制施行许多年,取得一些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种种的弊端,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第一,港口行政执法依据不足;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的行政行为要以法律、法规、规整等规范性文件为依托,而港口行政法规体系上的缺陷,势必影响到港口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合理性、高效便民性。第二,港口行政执法环境复杂;“政企分开、一港一政”是港口体制史上的重大变革,直接促进了港口业快速发展,但是一直以来的引航、拖轮、理货以及商检等其它服务行业中的垄断经营还是继续客观存在。①而规范垄断行业经营秩序对港口行政执法来说还是很难的。第三,港口“运动式”行政执法;运动式执法是指行政机关集中优势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拳出击各种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治理的行为。对港口业来说也不例外。港口管理应该是稳定性、常年性、不可间断性,虽然在某一阶段采取强有力的“运动式”执法,对整个行业来个大检查,对于那些违法违规的港口作业相关一定的震慑能力,但效果持续性如何?很难回答,且这种行为模式也不符合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要求,“运动式”执法的发起或者结束,没有一个法律的界限,不符合市场经济社会的法律地位。另外,对于执法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现象,没有从根源上分析其存在的前因后果,采用以罚代管的处理措施,其实质上是不作为的直接表现。

(三)港口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港口信息化是指在港口规划建设与生产运营中,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港口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从而构筑起港口信息化基础信息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②港口信息化建设水平是衡量港口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长海县港口信息化建设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长海县港口业务系统信息资源分散;由于建设时缺乏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数据标准不统一;第二,目前港口虽然配合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了一些制度和规范,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仍不全面,对于信息系统应用的保障力度不足。③

三、提出完善港口规制法律问题的建议

(一)构建港口经营市场监管秩序

第一,严格规范港口经营市场准入制度。行政许可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是因为某些市场经营活动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极大,需要国家进行比一般企业更为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故而应该严格按照《港口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规范的要求对从事港口经营人的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杜绝一切不合规的企业浑水摸鱼,影响整个港口经营的秩序。对于给予港口经营的企业,也要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不合规的不满足经营许可要求的,应立即要求相关企业进行自我审查,调整,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若再次检查仍不合格者,根据法律规定予以注销经营许可证。

第二,规范港口经营市场秩序规则。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无论哪一类市场,都有可能出现违背市场有序化的非正常竞争行为。为此,对市场竞争行为进行法律调整是市场秩序规制法的重要内容。长海县全县由252个海岛,港口有20多座,其中国家二类开放港口一座,海岸线总长359公里,港口岸线长,港口经营市场环境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淘汰落后的产能业,将可以提供优质服务,让旅游满意的企业单位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带动海岛周边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市场秩序的调控最优的方式还是通过市场行为来规范,比如行业自律组织、消费者协会等进行指导。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不能由此放松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应该积极的走访各行业协会、商家、企业、旅游等进行市场体验的摸底排查,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便于后续的政策的调整。另外对于突发性的影响市场秩序恶劣的案件,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该按照先前的预案,迅速介入调查,并通过新媒体将调查结论公布于众,以防止谣言四起、发酵城舆论事件,造成对本地旅游业的二次伤害。

(二)加强对港口行政执法律技能培训

第一,提高港口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港口管理的专业性、復杂性,对相关执法者的管理能力要求也随之上升,相关主管部门要与之俱进,与高校理论研究者接触,邀请专家走进执法现场,结合本国国情,介绍国际社会最新的执法理念和模式,针对执法者在实务中所遇见的法律困惑,多举办法律技能培训,提高他(她)们实战水平。第二,要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者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所代表的国家行使行政权,在给予其一定权力的同时,也要对其“权”进行限制和约束,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对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违法违纪行为予以惩戒。

(三)建立港口管理大数据中心,与多部门交流、共享资源

长海县新建的港口应该充分吸收过往港口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漏洞”,建议从顶层规划,在进行应用系统开发和软件平台架构之前,先建立全港统一标准的数据中心,从而解决现阶段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信息资源分散。为整合各系统原始数据库和业务应用,应进行信息资源规划。④同时,信息化高度开放的同时,港口信息管理系统、旅游个人信息等容易遭受黑客攻击而实施诈骗活动使人民利益造成潜在的威胁,因而应从提高技术保障和安全管理效能角度出发,规划港口信息安全体系架构,主动与公安、税务等相关部门系统进行联动,动态24小时掌握信息管理数据,预设突发事件预案,并定期的组织联合单位进行演练。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掌握港口运输动态、旅游人数动态等方面科学的调配警力,另一方面能及时的发现处置过程的不足,及时修正、完善。

[注释]

①董华平.我国港口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硕士论文,2014.

②潘丽严屹.港口经济发展推动港口信息化建设[J].现代电信科技,2009.7.

③张乐晨.浅析我国港口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

④同注释③.

[参考文献]

[1]张卫东.完善港航基层法制建设的建议[J].水运管理,2015,6,37(6).

[2]赵振华,赵国静.国际旅游岛离岛免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行政与法,2011.6.

[3]万军杰.海外港口建设项目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10.

[4]刘胜囡,陈东景.长海县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02)(总第148期).

[5]董华平.我国港口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

[6]邢娟娟.海岛旅游与港口建设的互动发展研究——以大连长山群岛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7]张乐晨.浅析我国港口信息化建设[J].信息技术,2014(4).

作者:戴瑛 杨坤

港口行政执法研究论文 篇2:

关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化的几点思考

【摘  要】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中,交通行政执法是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和交通建设市场的客观需要,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平,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车辆数量的大幅增加,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提出了新的考验。本文论述了当前交通行政执法相关概述,并分析了目前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根据在当前经济背景下规范执法的要求,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化

交通运输业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缩影,是体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平,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交通执法工作是否规范、高效、统一,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条块结合”模式,在实践中已不适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当今在新的经济形态下,对于交通的依法治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省市交通行政执法的整体水平仍未达到依法行政执法的要求,影响了对交通战略实施的依法治理。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交通行政执法机制,寻求有效的体制改革对策,加快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打破制约限制,解决当前行政执法困境,更好地为人民的经济而服务。

1、相关概念概述

1.1行政执法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执法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具体事件进行处理,直接影响到相对人权利与义务的行政法律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或履行国际条约时采取的具体做法和步骤,以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而针对具体个人和具体事件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基本法律依据是《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以及《行政强制法》,所以行政执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执法的主体一定是法律上规定,同时获得依法授权的,且具有公共行政管理部门或组织。

二是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执法依据必须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也可以由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制定。

三是依法赋予行政执法职能的主体必须依法进行行政执法。

四是行政法是通过具体的行政手段实现国家公共行政职能,维护和管理社会秩序,提供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

行政法主要是指在国家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根据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对相对人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到其权利义务的具体行为,或者直接监督或检查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过去有人会狭义地将行政执法视为行政处罚,事实上行政执法应当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监督等行政行为[1]

1.2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是构成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和推动力,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和文明标志,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交通运输是指以水路、公路、管道、航空、铁路等各种交通工具,以道路、公路、管道、航空、铁路等各种交通工具为主体,以道路运输为主[2]

1.3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概述

为了达到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稳定发展秩序、打击违法交通行为、保护相关权益人的权利义务,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是行政执法的下位概念,是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作为行政执法的主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赋予的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立法机关指定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相关法律,通过一系列行政执法行为,对交通运输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行政执法,对相关权益人的具体执法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专业性,达到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稳定发展秩序、打击交通运输违法行为、保护相关权益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可以是个人、组织或企业的当事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主体是根据有关行政组织法律法规设立的,必须是组织,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行为,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我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主体主要有三类[3]

一是交通运输行政机关。交通运输业行政机关是由国家依法设立,根据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职能和程序开展执法活动,代表国家依法行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权,我国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依法设立交通行政机关。

二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通过交通行政法规或地方法规授权,取得特定的行政执法机构成而为行政执法主体组织。

三是交通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交通行政管理的范围和深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扩大,与现行交通行政机关的执法能力形成了矛盾,或者是政府部门推行简政放权措施,部分执法职能通过委托机构来实施。

此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等。法规:《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规章规定:《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和站场管理规定》等。

2、交通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执法主体不明确、队伍素质不高

交通行政执法不仅在外部存在与其它部门在职责上分工不明确,比如公安、城建、渔政、水利等部门存在一定的职责交叉,而且在内部也同样存在职责交叉、职责不明的问题。此外,由于对于不同交通法规定对执法主体性质确定理解有不一样,就会导致在某些交通行政执法主体性质在认识上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很大的影响。

交通行政执法由于种类较多,点多线长面广,加上执法队伍较为庞大,人员结构配备并不合理,同时人员素质也不够高[4]。在少数地方以及一些部门中对于执行人员在选调上要求并不严格,这就拉低了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有的地方还存在执法力量不够的现象,这对执法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在执法队伍中,存在年龄与学历配备不合理,年龄整体偏大,学历整体偏低,其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不足3成。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都与依法行政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2执法依据不够充足

运输法法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但由于国内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实际上会有很大的不同,修改后的法律条文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同样,社会发展伴随着新行业的出现,法律法规的滞后也会出现执法依据不足的情况。总体上立法层次低,有些领域甚至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导致行政执法依据不足,不能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有的领域虽然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依据,但有的规定不一致,有的还会出现相互矛盾,执法人员在适用时有时不够准确,从而对交通行政执法的严肃性产生影响。

2.3执法程序不够完善

在交通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有的执法缺乏统一的程序,有的执法程序不够完善,执法文书要素也不全,有的甚至还没有统一的文书。在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省略或颠倒必要的执法程序现象,不能有效地遵守法定期限,不能准确填写、送达法律文书,影响了交通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侵犯管理相对人的程序权。

2.4执法体制不够完善

改革会涉及部门、人员等各项资源的重新分配,从理论上讲,改革可以纠正原来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行政执行程序,提高行政执行力,然而,有的地方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改革频率太高,虽然每次都有较大的针对性,但频繁的改革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检验上一次改革的实际执行效果,而且不一定会带来更大的影响[5]。当前的执法体制存在着权责不明、分配不均、横向执法体系中机构庞杂、部门臃肿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混乱。

3、完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对策

3.1加强执法保障

伴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运输违法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取证,传统的执法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必须掌握交通运输发展形态,采取更多有效的执法措施。比如,引入科技手段,创新执法方式。要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平,为各个支队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保障,更好地解决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培训。执法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还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在进行道德、政治、廉政等方面的培训后,从整体上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第二,相关部门执法信息和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当前,公安部门已在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上安装车牌识别系统,通过共享信息查询通行数据,准确掌握车辆的行驶轨迹,是一种有效的打击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加快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工作需要;

第三,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系统,同时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发展特点,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满足运营者的信息需求,并提供优质服务。

3.2完善法规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行政处罚法》等上位法,各省修订完善现行《道路运输条例》,加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对接,理清和消除执法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同时对法律法规界定不清,相互矛盾和无人监管的地方,及时通过立法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达到执行效果。

改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虽然第六十条明确规定,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相对人应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信息,但没有对不配合执法或者发生暴力抗法等情况可以采取的措施[6]。当前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实际过程中,经常出现不配合执法甚至暴力抗法的情况,致使执法工作开展受到了阻碍,甚至还会引致事件发生,因而完善这一条款对于保障执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规范执法程序

对交通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进行规范,以保障交通行政执法程序的合法和完备。在公路路政、道路运输行政、水路运输行政、航道行政、水上交通安全、船舶检验和交通建设市场管理等7个交通执法门类中的28个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处理、行政检查等不同的执法种类,通过分类来制定交通行政执行的具体流程、顺序、时限、方式。上述交通行政执法程序,既依据现有的交通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又按照合法、实用的原则进行完善,是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化关键的一环。

3.4进一步完善机构改革

十九大再一次提出要深化国家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同时还指出要在新的时代,参考以往成功经验,对新的方法与思路进行总结,对现有的问题进行纠正,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改革,推动大部制改革朝着规范、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所以推动进一步完善机构改革,更合理地完善部门职能结构具有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改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现状,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是机构改革前的充分调研。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利益,而且主要是为了解决机构重叠、职权交叉、权责脱节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改革进一步科学划分职权范围,弥补职权缺位,使行政效能有所提升。

二是构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主体。在深化体制改革中,应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从现有的执法主体剥离,重新理清横向与纵向两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重新理清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中新的独立执法主体,统筹整个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实现不同层级政府的统筹兼顾,上级成立综合执法总队,下级设立执法支队,由大队下沉到基层开展执法工作,这样的设置有利于从根本上来解决体制上的影响。

4、结语

交通运输业属于城市的基础服务,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素,交通行政执法是典型的公共行政管理方式,其作用是为了实现国家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维护社会交通运输秩序,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需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是否规范有序、高效,无论是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输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交通行政执法又是保障城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有序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在新经济形态下,外部发展环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交通行政执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做到高度统一,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为此,有必要对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化进行研究,弄清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积极探索改革对策,合理规避职能交叉、多頭执法的现象,整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强执法人员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

参考文献

[1]查苏生.海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调研[J].交通企业管理,2021,36(05):32-34.

[2]文达安.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现状及策略[J].智能城市,2021,7(10):87-88.

[3]万娜.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研究[J].经贸实践,2017(6).

[4]路晋明,黄文勇.如何做好新时期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J].记者观察,2020,No.477(01):87-87.

[5]宋红梅.经济新常态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研究[J].南方企业家,2018(01):146+154.

[6]高俊.浅谈如何灵活运用执法技巧提升交通行政执法服务水平[J].科技经济导刊,2017(6):287.

作者:张媛媛 闫海军

港口行政执法研究论文 篇3:

交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

为保障交通运输畅通和安全,维护良好的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交通部门承担着繁重复杂的行业行政执法事务。现行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存在“条块分割”问题,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港航管理、稽查、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等各自为政,相互间缺乏协调,使得执法效率低,执法行为不统一,加大了交通管理和运行成本,降低了交通管理效率和通行效能,直接影响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开展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将从根本上杜绝原执法模式下产生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现象,统一执法主体,实现在行政相对人面前仅有一支执法队伍;在交通部门内部,统一决策权、管理权、执法权,厘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为此,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聊城市选取交通领域作为市级改革试点,开展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探索。

一、聊城市交通领域的现状

(一)全市公路现状及执法权限情况

目前聊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9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2公里、普通国省道1299公里、农村公路1642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06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道为依托、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公路网络。

市交通运输领域承担行政执法职责的机构有6个,分别为:市交通运输监察支队、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处、市交通运输局港航处(地方海事局)、市交通运输局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管理处和市公路管理局,共承担行政执法事项358项,其中行政处罚权340项,行政强制权18项。

市级层面,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市级运政、地方海事、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和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等工作;市公路局主要负责黄河大桥、高速路政执法和济聊高速超限超载执法工作。县级层面,县(市、区)交通运输局负责辖区内运政、地方海事、县乡道路路政执法工作;县(市、区)公路局负责辖区内国省道路路政执法工作。市县交通运输部门为分级管理,市县公路管理部门是垂直管理。

当前交通行政执法主体有以下三类:(1)交通行政机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是交通行政执法通常的实施主体。(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交通管理机构。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港航管理机构、海事管理机构,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也是交通行政执法实施主体。(3)受行政机关委托的机构。交通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委托其他机关实施行政执法。受委托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交通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执法。目前聊城市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属于这种委托执法。

(二)交通运输执法的表现形式

1.交通运输监察执法:是指交通运输监察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负责路政、运政管理和查处超限运输行为,依法维护公路路产路权的执法行为。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山东省道路运输条例》《山东省治理超限和超载运输办法》等。主要内容有:实施对路政、运政等违法违章行为查处和处理。主要涉及:聊城市交通运输监察支队。承担行政处罚权17项、行政强制权4项,与运管处共同承担行政处罚权69项、行政强制权8项。

2.路政执法:是指公路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公路设施维护、公路管理机构的合法权益,对公路使用者以及其他相对人所采取的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山东省治理超限和超载运输办法》等。主要涉及:市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管理处、市公路局。农村公路管理处承担行政处罚权14项、行政强制措施权2项; 市公路管理局承担行政处罚权27项,行政强制措施权6项。

3.道路运政执法:是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具体负责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道路运输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山东省道路运输条例》等。主要涉及: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处。承担行政处罚权79项,行政强制权1项。

4.港航(地方海事)执法:是指港航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负责内河航道及航道设施的规划、建设、航道养护巡查、秩序维护和负责船舶檢验行业监督检查、船员培训行业监督检查等地方海事工作的执法行为。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等。主要涉及:市交通运输局港航处(地方海事局)。承担行政处罚权160项、行政强制措施权3项。

5.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是指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受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委托,对公路水运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督等开展的执法行为。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等。主要涉及:市交通运输局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承担行政处罚权1项。

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部门执法权限不清。聊城市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设置,既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单位,如运管、港航等部门,又有主管部门委托机构,如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等部门,共有5个事业单位负责交通领域执法。同时市交通主管部门与公路管理机构关系不顺,公路、道路运输、交通稽查相互之间沟通不畅,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造成了交通职能相对割裂、交通部门内部之间各自为政,影响了交通整体职能的发挥。以公路货运治超为例,运政实施源头管理,高速路政负责对高速公路的执法,交通运输监察机构、公路路政负责对国省道路进行执法,交通运输监察机构和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路政机构负责对县乡道路等超限行为进行执法,一辆超限货车在一次运输过程中,可能会被交通运输部门的多个执法主体重复处罚,形成了多头执法,多层执法现象。

(二)市区两级职责界定不明。聊城市市级交通运输部门具体负责市级国省道干线公路运政执法、县乡农村公路的路政执法和治理超限工作。市级公路管理部门负责高速路政执法和济聊高速超限超载执法工作。市辖区交通部门既负责国省道路执法,也负责县乡道路执法。市属开发区的国省道干线公路和县乡农村公路的交通领域行政执法为监管空白。市与市辖区、市属开发区不仅有重复交叉执法还存在执法空白,交通运输部门与公路管理部门也存在重复执法,部门与部门之间、市区层级之間执法权限界定不清、执法范围不明。

(三)立法层次偏低。首先,我国在道路交通行政执法领域欠缺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导致出现法律“真空”,执法机构缺乏可供适用的法律依据,就无法处理有关违法行为。其次,有些部门在立法时由于权限划分不明确,导致不同部门之间有冲突、不同层级之间有冲突。第三,有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缺少具体认定标准,尤其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方面,导致执法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处罚额度,给执法工作带来很多困扰。这些立法上的缺陷,为违法行政提供了可乘之机,必须通过提高立法质量来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能力。

(四)执法体制不顺。道路交通各行政执法机构由于分设情况严重、人浮于事、队伍杂乱、执法领域相近、执法职能交叉、机构和人员总数庞大,致使执法成本高、效率低,各自为政,相互掣肘,执法很难形成合力。各执法机构集规划、决策、执法职能于一身,既承担着行政审批职能,又肩负着行政执法任务,工作上会出现顾此失彼,审批和处罚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矛盾的现象。执法机构臃肿、重叠,执法领域相似或相近,交通相关资源严重浪费。在日常的交通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各部门争着管的“焦点”现象,也会出现不予理睬的“空档”现象,也会出现一方面执法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明显管理力量不足的“超编缺员”现象。

三、外省交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模式

(一)重庆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模式

2005年6月,重庆市在交通领域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将市级路政、运政、港航、征费稽查、高速公路五个方面的交通监督处罚职能进行整合,组建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为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直属的统一行使监督处罚职能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下设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直属支队、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支队、重庆市交通征费局,支队根据工作需要可设若干大队。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重庆市公路局、重庆市港航管理局现有的行政执法机构予以撤销,原行使的监督处罚职能交由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直属支队承担。重庆市高速公路行政执法总队成建制划入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更名为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支队。

(二)广东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模式

2006年1月,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了《广东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方案》,清理、整合省、市、县交通部门及交通领域事业、企业单位的公路运政、水路运政、公路(含高速公路)路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交通规费稽查等方面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职能,建立省、市、县(市、区)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并使它们作为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内设机构,以同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实施综合行政执法。

省级:根据交通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指导、监督全省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组织协调重大执法任务及跨区域行政执法工作。市、县级:根据交通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具体行使辖区内的公路运政、水路运政、公路路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交通规费稽查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责;依法纠正和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并对违反交通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等。

(三)江苏省盐城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模式

2015年11月,盐城市开展交通运输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将道路、公路、运管、客管等道路行政执法职责和航道、地方海事、内河港口等水上行政执法职责一并整合,组建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隶属市交通运输局管理,为副处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市与市辖区执法管理体系,盐城在市级一个层级设立综合执法队伍,实行市与区统一执法,市级综合执法机构指导监督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下设道路行政执法大队和水上行政执法大队,大队下设若干执法中队,分别负责市辖、盐都、市开发区和城南新区的行政执法工作。各级同步调整执法主体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分别设立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施本辖区内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

四、聊城市交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模式探索

(一)构建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1.完善市县两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集中有关法律法规赋予交通运输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行政执法权。清理、归并和调整执法机构和执法力量,组建市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实行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后,交通运输领域的其他机构不再承担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相关职责,原承担执法职责的事业单位进行职能调整、整合或撤销。

2.理顺市与市属开发区执法管理体系,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分别设置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将市属开发区交通运输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职责纳入市属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3.调整县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职责,将市公路管理局的路政执法由市垂直管理调整为市县分级管理,由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二)整合行政执法职能

市级:在市交通运输监察支队的基础上,整合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处、地方海事局、市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农村公路管理处的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措施权等行政执法职责;并整合市公路管理局在市高速公路路政执法和高速治超等方面的行政执法权。

调整市公路管理局在市高速公路路政执法和高速治超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措施权等行政执法职责,交由新组建的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行使。

县级:市公路管理局的路政执法由市垂直管理调整为市县分级管理。将各县(市、区)的国省道路路政执法职责交由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行使,以实现执法重心下移、整合执法队伍的目的。

五、配套建议

(一)相关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尚未对综合执法这一执法模式进行立法上的规定。综合执法虽然完成了执法主体的重组,执法机构的合并,但是对于执法实践中的依据问题尚未实行统一的规定。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复杂多样,形式不统一。在执法过程中,往往同一行为有多个处罚的依据,究竟依据哪一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势必产生行政争议,行政执法的二次成本由此产生,行政执法效率得不到实质意义的提高。

(二)案件处理衔接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建立案件协作机制。建立职能部门与综合执法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各类行政管理、执法信息资源共享。交通综合执法机构开展案件调查,职能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需共同查勘现场取证的,职能部门应派员协助;交通綜合执法机构要及时向交通职能部门通报案件进展和案件处理结果;交通综合执法机构对管理相对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应邀请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到场。二是加强工作会商,及时研究解决管理与执法工作中的问题,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查处有机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综合执法机构与职能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生争议时,由政府法制机构依法协调处理,协调不成的报本级政府解决。三是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行政执法机构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依法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并抄送同级检察机关,不得以罚代刑;公安机关发现违法行为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依法应作出行政处理的,应及时将案件移送行政执法机构。对当事人不履行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执法机构应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信息技术需进一步更新加强。建议参照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道路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安装统一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建立统一的执法业务数据库,保障道路交通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各级执法机构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及时反馈的全方位动态监管。建立向公众公开的执法政务系统,通过道路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网站平台发布法律规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等相关信息。及时公布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执法结果,随时接受公众监督,实现公开透明管理。开通执法信息查询平台,实现相关服务对象能够查询需要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资讯,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现代化信息服务。

(四)执法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职能部门负责行政审批和事务性职责,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职能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之间是一种平行关系,由于在一些深层次的行政执法与行政处罚中,职能部门可能对情况更加熟悉一些,因此,职能部门有资格和能力对综合执法机关的权力行使进行监督。作为一种辅助监督,当交通行政职能部门发现交通综合执法队伍处罚不当时,应把意见反馈给交通综合执法队伍,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拒不纠正的,交通行政职能部门可以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监督和纠正。

关键词:交通领域 综合行政执法 体制改革

作者:王艳文

上一篇:事业单位货币资金论文下一篇:行政诉讼事实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