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理货业务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港口理货业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为使港口企业及时、有效地防范“货权转移”业务的风险,梳理港口企业“货权转移”业务的常见风险,包括港口企业出具不当货物证明而承担赔偿责任、核实“货权转移”证明文件不当导致港口企业上当受骗、港口企业放货操作不规范、印章管理不规范、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等。

第一篇:港口理货业务论文

试析收银理货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意义

摘 要:收银理货是商业大系统实践过程中物流与销售的连接中枢,这两个过程决定了局部商业系统中物流的主要流动过程,是局部商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从收银理货技能入手逐步论述了收银理货资格对于从业实践的保障以及收银理货的实践意义与拓展意义。

关键词:物流;收银;理货;课程实践;实训教学法

商业系统需要顺畅的运营首先就必须保证商业系统中物流的过程的顺畅性,物流过程中的顺畅性的大前提就是保证收银与理货过程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随着仓储管理与货架管理的电子数据交换的飞速发展,收银理货过程中中的科学管理正在逐渐进入我国的各大商业系统,在科学管理的系统之下,对于收银理货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为保证学以致用并且与时俱进,必须提高收银理货商业课程的实践性。

集约化零售企业管理与党的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方针不谋而合,集约化零售企业管理倡导的是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由过去的强化商业企业外延向提高商业企业内涵的方向转变,将商业要素集中利用、高效利用,在零售企业管理中不断提高其中的人的要素的利用效率,在零售企业管理中不断提高其中的物的利用效率,在零售企业管理中不断提高其中的资本与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提高商业企业的整体高科技含量,以提高商业企业管理中的附加值。

集约化零售企业管理中的收银理货首先要实现业务流程的科学化与集约化,业务流程对于商业企业至关重要,是商业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生命线,业务流程方面的繁琐会将整个商业活变得粗放,不够集约,因此集约化首先应针对流程进行。在教授收银理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流程进行改革,使得收银与理货的流程更加符合集约化原则。集约化管理除流程集约外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进行管理时空的集约化,缩短管理时空的集约化的根本手段就是最大化应用信息技术以最大化缩短管理的时空距离,这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在应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沃尔玛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4]。另外,对机构的整合也是新时期常用的零售企业管理集约化的手段,效益最商业企业的最终管理目的,为达成这一目的就必须将无用的或可以整合在一起以提高效率机构进行有效整合,该精简掉的机构毫不留情的精简掉[5]。此外,在零售企业管理各要素的配置方面,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多方案评估优化以提高商业企业管理的最终经营回报,亦可以根据新时期的商业消费者的习惯与动向不断推出大促、新品、新服务、新策略以扩展或促进商业企业的运营效果与运营效率。新时期背景下的集约化不仅是商业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且更是时代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需要。

一、收银理货业务技能决定了课程的成败

可以说在校期间收银理货的实操与实训以及学生们对于收银理货业务技能的掌握程度完全决定了收银理货课程的成败。好的实操与实训过程甚至都可以将毕业后期的实习过程省略掉,这不仅为校方节省了昂贵的实习经费,而且更为学生们节约了毕业前的宝贵时间。

收银过程中微机操作是一项较为关键的工作,较为规范的商业系统目前都已经实现了扫描系统,并且收银系统的智能程度已经远非十年之前的手工式输入,现在只需要将货物从扫描仪前搬过,扫描仪扫到条码即可实现全自动的从箱到箱内的具体的规格型号、件数的销售过程。必须让学生们在校期间熟悉几种较为常用的POS系统的操作与简单的系统的组装与数据维护过程,使得学生们毕业后能够达到无需培训即可立即参与工作的程度[1]。在收银过程中应该首先让学生们对于收银的流程进行规范化,学会严格按照流程操作。

理货的过程中微机操作同样重要,目前几乎所有较大规模的商业企业都已经实现了分布式数据库,手持式终端可以在任何仓库的货架上或者前台销售的陈列架上将任何商品进行扫描查询、仓储与销售数量核对、补货、滞销处理、残品归仓等操作。理货过程中的流程的规范化是理货业务技能应知必会的科目。在理货实务中堆头的尺寸、位置、标签的摆放等都有一定的规范。学习这些规范对于收银理货课程的实践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学生们将在具备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情况更好地为商业企业服务,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

二、收银理货从业资格认证是对收银理货课程实践的保障

收银理货从业资格既是行业规范化运作的结果,更是为了加强对收银理货从业人员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应急应对等综合素质的考量的一种资格保障。收银理货从业资格的认证是在收银理货从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的统一考核下,在国家级商业认证组的统一领导之下,对负责收银理货的从业人员进行的一种资格考核与认证。

收银理货的认证分为考试、登记、培训与继续教育、临督管理等流程。其中的考试为最重要的流程,对于考试的参与仅需年满十八周岁具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无与工种相关的身体疾患即可[2]。考试不仅针对收银理货的工作技能,而且还要对收银理货的各个特定岗位的适应性、职业素养等进行综合考量、评价、评估,合格的收银理货参考人员即可获得收银师证书或理货师证书。

收银理货的认证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这标志着我国的商业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的商业制度中的收银理货管理也将更加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3]。收银理货从业资格认证对于我国的商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收银理货课程的实践、实训、实操性,使得学校对于学生的培训必须建立在收银理货实务的基础上,必须让学生们对于收银理货的全过程都能够完全掌握,才能顺利通过认证考试。这不仅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促进,也是对教学的一种促进,具有着无与伦比的实践意义。

三、收银理货课程的实践与拓展意义

(一)收银理货课程的实践意义

收银理货课程的实践意义不仅对于学生们本人十分重大,而且也将对整个商业领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收银理货的工作目标在于将货物摆放整齐有序,使得货物在任何需要的情况下都能够及时地出现在需要的位置上。这对于商品种类极为复杂的规模较大的商业企业而言就变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4]。收银理货过程中的最高工作目标就是保证商业机器的正常运转,收银理货的工作职责就是要在最快的情况下将最需要的商品送往最需要的位置上,商品的每次位置的移动都伴随着信息流数据的产生,收银理货的工作还包括商品的整理与分类摆放,这样的工作虽然从理论上来看较为简单,但是,学生们在接触实际工作以后就会发现,原来工作中还会遇到如此之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开设收银理货课程的真正的实践意义[5]。开设收银理货课程就是要在加强理论授课的基础之上,进行实训任务教学法,将未来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全部在校内解决掉,这样就可以将每一位学生们打造成为“称职的员工”,使得学生们在学校即完成了传统意义上需要进入社会以后才能完成的从“学生”到“员工”的转换过程。

(二)收银理货课程的拓展意义

收银理货课程不仅要实现收银理货的全过程的实务操练,更要进行与收银理货业务相关的商业知识的拓展,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将收银理货的相关知识首先还原到实践中去,再将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与收银理货相关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在遇到问题时懂得如何处理问题,在未遇到问题时知道哪一流程中可能出现何种问题,甚至具备一定的预见问题的能力[6]。相对于传统的收银理货教学,我们相信,具备更多拓展知识与较强的拓展能力的收银理货业务专业技能的人才才是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真正的合格的人才[7]。比如:在收银过程中的技巧是订单与货物清单的比对过程务必仔细,不要因为送货方的催促而匆忙收银、忙中出错,而理货过程中的技巧是在商品摆放整齐的基础上注意商品摆放的美感以及不同层次的商品的爆光率的调整。我们看到在掌握了更多的收银理货知识的学生投身到社会中去时能够获得用人单位的更多的青睐。

四、结束语

收银理货商业课程不仅仅涉及了收银与物流的接收、收银与仓储的对接以及理货与仓储的出货、理货与销售的对接,而且其中还涉及到了电子数据交换、扫描等信息流的过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是较为复杂的一个过程[8]。收银理货等项业务技能在理论上与实际操作中的差距较大,因为收银理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际应用与实践操作的过程,基于此,就必须将收银理货这一商业课程形成脉络化,并进行实景、实地、实操、实训,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们真正掌握这一业务的精髓,才能使学生们真正对收银理货的流程了然于胸,而不至于在未来参与到工作岗位之后无所适从、无法适应。

参考文献:

[1]杨丽.我国理货行业现行体制利弊分析及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2]梁晓杰,戴劲,东朝晖.理货机构参与国际供应链保安工作的探讨[J].中国港口,2009,10.

[3]雷志敏.我国物流产业的形势和对策浅析[J].物流科技,2009,12.

[4]毕明彦.信息技术助推理货行业的变革[J].世界海运,2009,05.

[5]李爱红.我国物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03.

[6]孙家庆.建立多家企业公平竞争的理货业市场格局[J].中国水运,1999,01.

[7]林晟.珠海外轮理货有限公司营销模式改进策略[D].大连海事大学,2012.

[8]孙文仲,史率.关于外轮理货行业市场竞争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港口,2003,02.

[作者简介]吴秀奎,男,蒙古族,内蒙古人,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经营管理。

作者:吴秀奎

第二篇:港口企业“提货权转移”业务风险的防范

【摘 要】 为使港口企业及时、有效地防范“货权转移”业务的风险,梳理港口企业“货权转移”业务的常见风险,包括港口企业出具不当货物证明而承担赔偿责任、核实“货权转移”证明文件不当导致港口企业上当受骗、港口企业放货操作不规范、印章管理不规范、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等。在法理分析基础上对“货权转移”概念进行辨析,认为港口企业“货权转移”业务应是“提货权转移”业务。针对防范“提货权转移”业务风险提出建议:规范货物证明,规范提货权转移通知书,规范单证审查,规范货物交付,规范内部管理。

【关键词】 提货权转移;港口企业;风险;单证;提货权人

近年来,港口企业与货主间在“货权转移”业务中产生的纠纷日益增多,且纠纷所涉标的额即货物价值往往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一些资产规模较小的港口企业可能因此而退出市场。因此,有必要对港口企业“货权转移”业务面临的风险进行梳理,并针对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1 风险梳理

1.1 港口企业因出具不当货物证明而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

案例:卖方在港口储存了一批钢材,港口企业应卖方要求在买卖合同上的买卖标的货物清单上加盖了业务专用章。该清单有钢材型号、规格、重量、材质等的详细描述。该批货物在多次买卖交易后,最后的买方因在货款支付后无法取得约定标的物,于是将港口企业推上被告席,要求港口企业承担赔偿责任。一审、二审法院均认为,作为买卖合同关系之外的第三人――港口企业,多次书面向买受人确认其保管的钢材,买方足以对钢材确实存在产生合理信赖,港口企业存在重大过失,应对合理信赖其承诺而导致损失的买方承担赔偿责任。

在“货权转移”业务中,港口企业经常被要求出具货物证明,证明货物到港、在港状态,甚至被要求对货物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或权利主体作出证明。这种货物证明往往会被“货权”转出方作为转出“货权”的基础文件之一。

虽然已经有多家法院认为这类货物证明不等同于出库单、提货单、仓单,但不当出具的货物证明容易使受让方理解为这是港口企业对货物在港作出的书面承诺,据此产生信赖而与卖方签订贸易合同,最后港口企业可能因为货物证明的某些内容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而承担赔偿责任。

1.2 因“货权转移”证明文件核实不当导致港口企业上当受骗的风险

在“货权转移”业务中,转出方或受让方往往会向港口企业发出“货权转移”通知,此时,港口企业有义务对“货权转移”通知进行核实。如果港口企业核实“货权转移”通知的方式方法不对,或证据意识不强,在核实过程中没有留下有利证据,那么在发生纠纷后,港口企业极有可能承担不利后果。尤其是在遭遇诈骗等故意犯罪行为时,港口企业就有可能因一时疏忽而蒙受重大损失。

在实际案例中,某人知悉他人在某港口有一票货物,曾转移过一两次“货权”,于是就伪造了一份“货权转移”通知单并发给港口企业,然后再将该票货物的“货权”进行转移,最后受让人提取了货物。在伪造的“货权转移”通知书上,行骗人按港口企业操作惯例要求留下了其捏造的联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港口企业则依照其所留电话号码进行电话核实,但这种核实实际上是“以假证假”。此时,港口企业就会因“对虚假货权转移单未合理审核确认”而对买方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

1.3 因港口企业放货操作不规范而产生的风险

1.3.1 认人不认单

部分港口企业的业务人员在放货前的确认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依赖于“认人操作”,也就是对与本企业建立业务往来的联系人进行确认,而忽视单证审核的重要性,甚至在未收到单证时就放货。

1.3.2 认单不认人

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的运单并不具有流通性,也不能作为物权凭证。港口企业在接收单证时,存在“见单放货”现象。规范操作是不仅要核实运单是否为正本原件,还要核实运单上记载的收货人身份证件、证明经办人身份的证件。

1.3.3 无正本原件

因为邮寄正本单证存在滞后性,有些港口经营人为了追求效率、作业便捷等,就在接收放货通知单、货权转移单等单证时,仅凭对方提供的传真件进行审核,即便在放货后也不索要正本原件。

1.4 因港口企业印章管理不规范而产生的风险

1.4.1 部门章与公司章混用

有些港口企业接收的货权转移通知书上只盖有转让方公司的部门章,而没有加盖公司章。公司章与部门章在法律效力上存在区别。公司章是公司作为法人对外进行民事活动时作出承诺以及对内进行公司管理等活动时加盖的印章,是公司身份和权利的证明,在法律上代表公司,对内对外均可使用。刻有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名称的部门印章则只限于公司内部使用,并不能代表公司对外使用。同时,公章刻制前须到公安部门备案,刻印好的印模也须在公安部门留底,以便核对真假。

1.4.2 印章保管不善

目前发生的部分提货权转移纠纷最初就源于公司印章保管制度不健全,未设专人保管,在印章丢失或被盗后不及时报告、报案,也不主动在报纸上发布公告声明作废,从而留下隐患。

1.4.3 印章管理制度不健全

未设定印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审批程序,且未设立印章使用台账,这种印章管理制度的空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应严格制订和规范印章的刻制、审批和使用程序;印章的审批人、管理人和使用人应当分开,每次使用时须填写申请表,经公司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能使用。同时,还应当严禁对外使用部门印章。

1.5 港口企业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

港口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与买卖方之一勾结,出具假证明,从而导致港口企业承担赔偿责任。港口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

在司法审判中,企业公章持有者或保管者与他人私下签订的合同(加盖有公司章)具有法律效力,企业也要因此而承担责任。除了应加强印章管理外,还应当增强内部员工的责任意识,对印章负有保管职责。

2 概念辨析

正确理解“货权转移”中的“权”是港口企业防范“货权转移”业务风险的法理前提。

“货权转移”的概念多出现于货物买卖交易双方之间,在贸易关系中多指代买卖双方签订买卖合同,通过交付或指示交付等方式转移货物的所有权。因此,在买卖合同中,“货权转移”中的“权”指的是货物的所有权。

港口企业“货权转移”业务直接使用了买卖合同中的用词,如果将“货权转移”中的“权”理解为“所有权”,客户就会要求港口企业对货权转移过程中的所有权人作出判断。这不仅超出了港口企业的能力范围,而且也超出了其职责范围。

按照我国《物权法》所有权的概念,判断财产所有权人应有的法定依据,或依权证,或依协议,或依占有。“占有”作为判断依据之一,是效力层级最低的标准,其可以被其他依据所推翻。因此,单凭“占有”这一依据判断财产的所有权人是存在风险的。

作业委托人委托港口提供装卸和储存的货物一般是动产,没有所有权证,且港口作业是运输环节之一,作业委托人一般也不会向港口企业提供买卖协议或能证明其是货物所有权人的其他协议。因此,要港口企业凭权证或协议确定货物所有权人也就无从谈起。虽然作业委托人委托港口企业提供装卸、储存服务这一行为可以推断作业委托人对货物享有占有权(直接占有或间接占有),但港口企业却不能据此认为作业委托人就是货物所有权人。既然作业委托人未必就是货物所有权人,那么,其在“货权转移”过程中所转移的也未必是货物所有权,后续受让人也未必就拥有了货物所有权。因此,让港口企业判断谁是货物的所有权人事实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已经超出了港口企业的能力范围。

港口企业的职责是根据作业委托人的委托,为其提供货物运输环节(如装卸、储存、仓储等)中的部分服务,所有这些服务都只涉及货物的空间位移或暂留。除了正确装卸、储存、仓储外,港口企业的主要职责就在于按照合同约定、法律规定、港口惯例等正确交接货物,但这种货物交接不是《物权法》上货物所有权的交接变化,只是货物实物形态直接占有的变化,作业委托人向第三方转移货权应是转移从港口企业提取被港口企业直接占有货物的权利,是提货权的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港口业务中的“货权转移”理解为货物所有权转移,并进而要求港口企业提供与货物所有权有关的证明,显然已经超出了港口企业的职责范围。

综上,港口“货权转移”业务应该是“提货权转移”业务,并可作如下定义:港口提货权转移,是指货物在港口企业实际控制期间,原始提货权人由于货物贸易、委托提取、代开信用证,或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等原因,要求港口企业将货物交付给原始提货权人之外的第三人的行为。本文中的港口提货权转移不包括单纯的提单或仓单买卖所引起的提货人变化。

明确“提货权转移”的法律属性对港口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混淆提货权与货物所有权会给港口企业在作业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受让方让港口企业出具不规范的货物在港证明而致使港口企业承担连带责任;港口企业可能仅凭买卖合同放货,而不向收货人索要书面放货通知和其他提货单证,这种做法容易使港口企业介入到货物贸易过程当中,面临较大的风险。

提货权应当是债权请求权,而非物权请求权,原因在于:(1)提货权的请求权是独立的权利,符合债权请求权的特点,而不具有辅助性或附属性,不符合物权请求权的特性;(2)提货权可以进行转让,同样不符合物权请求权不能转让的特性。提货权转移应是基于合同或司法行政文书而产生的,对港口企业来说,一般基于港口作业委托合同。

3 风险防范建议

3.1 规范货物证明

原始提货权人、司法行政机关出于销售或处理在港货物的需要,往往会要求港口企业出具相关证明,以证明货物到港、在港及货物数量等基本情况。港口企业出具此类证明应当注意:(1)不得向原始提货人、司法行政机关之外的第三人出具货物到港证明、入库证明、在港证明或其他与货物相关的证明,向司法行政机关出具证明,也应以先有司法行政机关要求港口企业协助执行的法定文书和手续为前提;(2)货物证明所载事项应有提单、水运单、商检证明等确定依据;(3)货物证明不得制作成仓单;(4)不得在证明上对货物的所有权人、原产地、内在属性、规格、质量属性或其他品质属性作任何记载。

港口企业应对货物证明的格式和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制作成标准格式的证明,且应当明确记载如下内容:

(1)货物证明应当仅针对证明出具之日的货物情况及相关作业委托人和收货人的情况作出陈述,明确表示对于证明出具后货物情况发生的变化及提货人的变化不承担任何责任。

(2)货物证明不得作为货物权利凭证,不得作为唯一提货凭证,不得用于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

(3)港口企业只依据港口货物交付规则和/或港口作业委托合同向具备提取货物资格的人交付货物,港口企业不对其他任何人承担交付货物的义务。

(4)港口企业对货物具有留置权,在应支付给港口企业的任何费用未付清或未得到有效保全前,港口企业有权不交付货物。

(5)货物证明应在加盖证明人公司印章或业务专用章后方为有效。

3.2 规范提货权转移通知书

提货人在转移提货权时,应当向港口企业送达提货权转移通知书,以表明原提货权人将提货权转移给第三方,且要求港口企业向新的提货权人交付货物。由于提货权转移通知书关系到港口企业是否向正确的提货权人交付货物,港口企业应当对通知书进行规范,以保护自身利益。

提货权转移通知书应当记载以下内容:

(1)提货权转出方和受让方的名称(姓名)、住所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若是自然人,还应记载身份证号码。

(2)转移提货权货物所对应的承运船名、航次、提单号(运单号)、到港日期、数量、溢短装率。

(3)提货权转出方和受让方联系人姓名、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其他联系方式,其中,原始提货人的联系人、联系方式应与港口作业委托合同及/或承运人或其受托人出具的放货通知书上记载的表面一致。原始提货人的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如发生变更,应当由最初的联系人、联系方式的提供人及时书面通知港口企业,并在港口企业接收后才可以使用变更后的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后续提货权转出方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应与此前正式送达港口企业的提货权转移通知书上所记载的提货权转移受让方的联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相一致。

(4)提货权转移不影响港口企业根据港口作业委托合同所享有的任何权利的行使。

(5)应明确提货权转出方对应当支付给港口企业的费用承担连带支付责任,港口企业对货物享有留置权。

港口企业应按照港口作业委托合同约定的方式接收提货权转移通知书,通知书应为正本原件,接收通知书时港口企业应按约定的方式进行核实。

提货权转移通知书应在同一张纸上同时加盖提货权转出方和受让方的印章,印章应与港口作业委托合同及/或承运人或其受托人出具的放货通知单或此前正式送达港口企业的提货权转移通知书上加盖或预留的印章(印模)表面相一致,且应为公司印章或业务专用章,不得接收仅加盖转出方或受让方部门印章的通知书。

收货人或提货人委托他人提取货物的,港口企业应要求其提供委托提取货物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载明受托人的名称(姓名)、住所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受托人是自然人的,还应记载其身份证号码。

提供方还应同时提供提货权转出方和受让方,或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并加盖公司印章;是自然人的,还应提供经本人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

国家司法行政机关要求港口企业将货物交付给收货人或提货人之外的第三人,港口企业应检查相关的裁判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和司法文书原件。同时,还应保留现场送达法官或其他正式工作人员的法官证、工作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的复印件。

3.3 规范单证审查

港口企业应当对提货权转移相关单证,尤其是对货权转移通知书进行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法律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能够予以参照,仅有《港口货物作业规则》第10条条文释义:“港口经营人的这一查验义务只限于形式上的查验。如该作业货物所需的各种手续与证明文件是否齐备、有关文件上是否具有主管机关核准的印章等,这是港口经营人从事本行业所应当具备的业务知识,是其法定的义务内容。但是港口经营人并不负有对作业委托人送交的文件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义务,港口经营人无需对文件是否真实、合法等内容进行鉴别,并因此承担法律上的责任。”这仅是学理性解释,未必具有法律效力。在审判实践中,可能不同的法官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港口企业无法也没有法定义务审查提货权转移单证所依据的基础法律关系,仅能有义务合理且审慎地审查、核实其形式真实性。这种形式真实性的审查、核实应主要尽到如下义务:

(1)审查提货权转移单证的表面真实性

①核实单证或法律文书的种类、格式和内容是否符合港口企业的要求,是否提供原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自然人身份证、法官证或其他身份证明的复印件是否齐备,并与此前提供给港口企业留存的复印件是否一致,单证上签名人、记载内容是否与复印件上内容相一致。

②核实单证转出方、受让方签名签章是否连续,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是否前后衔接,最初提货权转移通知书上的联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与港口作业委托合同及承运人或其受托人出具的放货通知单上的记载是否一致。

③核实印章前后是否衔接,与港口作业委托合同及承运人或其受托人出具的放货通知单上的印章、预留的印章、上一份提货权转移通知书上的印章是否一致。

④核实承运人、船名、提单号(运单号)、货物品名、数量、溢短装率等信息是否准确。转出方将其一票货物的提货权分别转让给不同受让方,或委托不同代理提取货物的,港口企业还应核实所有提货权转移通知书(或授权委托书)上所载货物总数量是否超过该票到港或在港货物的总数量。

(2)与联系人确认核实

与提货权转出方和受让方,或委托方和受托方指定的联系人进行联系,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多种方式核对提货权转移的事实是否真实,保证放货指令发送的准确性。

(3)国家司法行政机关送达的文书审查工作

国家司法行政机关送达提货权转移法律文书的,港口企业可以通过司法行政机关官方网站上披露的联系方式确认现场人员的身份。

港口企业接到国家司法行政机关要求将货物交付给提货人之外第三人的法律文书时,应当及时通知提货人。

3.4 规范货物交付

在提货权转移后,港口企业交付货物前应当进行以下核实工作:

(1)审单。检查实际到港口企业提取货物的人提供的单证材料是否符合港口企业的要求,具体包括提货单证、提货权转移单证、授权委托书及提货人身份证明(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身份证复印件),尤其是应做到除提货权转移通知书外,还应符合港口企业在普通情况下交付货物所必备的单证条件。

(2)审人。港口企业还应核对现场提货人的身份,并与提货权转移通知书、授权委托书上列明的联系人信息进行核实。

另外,港口企业应在收到全部应收的港口费用后再交付货物,否则可以及时、有效地行使留置权。

3.5 规范内部管理

3.5.1 人员管理

在提货权转移业务的核实和操作方面,港口企业应当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并对专职人员进行提货权转移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业务能力。

3.5.2 单证管理

港口企业应当加强提货权转移档案资料的保管,对港口作业委托合同、货物到港证明、提货权转移通知书、授权委托书、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文书、所有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以及核实单证或身份的电话记录、传真件原件、电子邮件等应按单项业务或单个客户进行归类归档管理。电子邮件除截图打印存档外,还应保持邮件原始状态,3年内不得删除。

3.5.3 印章管理

(1)建立日常保管制度。公司印章采取分级保管制度,各类印章由各岗位专人依职权需要领取并保管;印章必须由专门保管人妥善保管,并在其岗位职责中予以明确,不得擅自委托他人保管;公章应妥善保管,注意安全,防止毁损、遗失和被盗。

(2)明确保管人责任。印章保管人必须妥善保管印章,不得遗失,如遗失,应当及时向公司办公室报告;必须严格依照公司对印章的使用规定使用印章,未经规定的程序,不得擅自使用;在使用中,保管人对文件和印章使用单签署情况予以审核,同意的则盖印,否决的则退回;检查印章使用申请是否与所需盖章的文件内容相符,如不符则不予盖章;在印章使用中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由公司对违纪者予以处分,造成严重损失或情节严重的,移送有关机关处理。公司还应当加强对项目部印章、部门印章的使用管理,限定其用途和使用审批程序。项目部印章和部门印章要严格限定使用范围,不得用于对外签订合同,且不得在对外承诺、证明等材料上使用,必要时要将使用权限通知利益相关方。

作者:张建军 杨柳 叶青

第三篇:港口金融助力港口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摘要】港口金融依托于港口经济而存在,港口经济离不开港口金融的支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港口金融发展的现状,并且从国家政策支持、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业务、优化金融市场环境、储备专业金融人才五个方面提出优化港口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港口经济 港口金融 金融服务

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是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是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港口金融依托于港口经济而存在,它根据港口经济的特点,围绕港口经济辐射范围的主要产业,针对进出港口地区的物流和资金流,为满足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需求而设计,提供与港口经济各产业商品的自身特点和商品交易模式相适应的融资、结算、配套服务及资产保值等一整套供应链式金融服务。港口在发展港口经济的同时,若有针对性地为港口上下游产业链条提供金融服务,例如多渠道融资保障港口开发建设、提供组合化避险工具降低港口运营风险等,能够有效保障港口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区域竞争水平。

一、港口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港口金融发展薄弱,结构单一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港口金融发展仍显薄弱,金融总量较小,金融业为港口提供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港口发展所需,同时,目前港口金融服务结构单一,服务于港口经济的仍然是传统的银行信贷和保险业务,基金、信托及其他新型金融机构相对缺乏,尚未在港口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从银行和保险公司业务角度来看,尚未设立专业性海洋特色的分支机构,或者是航运金融部等专业部门,处理和经营港口相关业务能力有待发展和提高,无法满足港口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没有形成港口金融和港口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港口金融呈现同质化、创新不足

目前,为港口经济服务的银行业务仍以存、贷、汇为主,保险也主要是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金融机构之间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港口经济上下游和相关产业链上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滞后了港口经济的正常发展。此外,由于金融机构对港口经济并不十分熟悉,专业性较差,为港口提供的金融服务缺乏创新,不能对港口上下游及相关链条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覆盖,难以防范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航运租赁、物流金融等项目中的技术、市场和财产风险。现有的少数创新型产品也仅仅是针对于港口经济的某一个点,未能以点带面,融合上下游产业链,缺乏综合金融解决方法。

(三)港口金融专业人才稀缺

港口金融作为为港口经济发展服务的衍生金融服务体系,缺少大量的复合型人才。首先最好是港口管理、海商法、船舶制造等专业出身,并需要具有金融工作经验,对港口经济有着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把握各方面的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外语能力。这一系列高标准对人才的要求非常苛刻,人才的短缺也使得港口金融服务落实困难,制约着港口经济和港口金融的快速发展。

二、港口金融发展的对策

(一)国家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港口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港口经济在未来将会有大幅增长,港口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支持港口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政府应加大港口金融支持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入港口金融服务领域,使得港口企业可以获得充分金融支持。

(二)优化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专业化金融、商业化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新型金融服务协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港口经济发展增添助力。支持港口区域内银行向总行争取政策扶持,设立传播金融部、航运金融部等专业部门,提升与港口发展的适配度,成为涉海金融领域的专业化机构;支持保险机构创新与海洋经济、港口物流相关的保险产品;支持引进拥有国际船舶金融、港口物流产业先进经验的外资机构。

(三)创新金融服务业务

鼓励海洋经济金融业务创新,探索银行业务与创业投资的多种结合形式,大力发展涉海金融服务;支持港口区域内保险机构创新航运保险业务,大力引进进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汇率避险市场和避险产品的发展和创新,加大外汇远期、掉期、期权等避险工具创新和推广力度,设计适合海洋产业经营特点和汇率变化趋势的避险产品。在港口物流金融业务方面,适时开办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质押、保兑仓、融通仓等业务,不断探索风险缓释手段创新。

(四)优化金融市场环境

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有利于降低港口潜在风险,应加强港口金融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加强信用環境建设,引入担保评级机构,搭建港口金融征信平台,推进港口经济和港口金融的协同发展。

(五)储备专业金融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推进港口经济和港口金融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从境内外引进专业金融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已有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机构专业化升级的需要,并且提高高素质人才的薪酬待遇,为人才发展创建良好的晋升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发展港口金融服务,有利于完善港口服务功能,提升港口竞争力,对于推动港口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应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业务,优化金融市场环境,大力引进和培育专业化人才,健全港口金融服务产业链,让港口金融助力港口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宏亮,王若萱.金融支持舟山港口物流业发展研究[J].港口经济,2012,02:28-32.

[2]陆岷峰,栾成凯.以港口金融的发展推动港口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连云港港口金融为模本分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05:1-6.

[3]汪文忠.港口金融为港口经济“点睛”[J].中国港口,2015,02:37-38.

[4]查安平,涂建军.港口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分析[J].港口经济,2014,10:5-8.

[5]王存宇.加强港口金融服务功能的构想[J].港口经济,2008,08:33-36.

[6]赵路.我国港口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创新体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作者:刘婷婷

上一篇:电子商务相关论文下一篇:安全生产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