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背景下企业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2-09-11

一、引言

德国政府推出“工业4.0”战略已近六年, 目前它已经成为一个风向标, 指引着全球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 向来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 制造业较为发达, 自进入智能化时代以来,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取得长足发展, 所在的苏南城市群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但是无锡制造业在发展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自主核心技术不足, 创新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产业创新缺乏有效集聚, 人才相对匮乏。发达国家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一般在5%~10%, 而无锡市2018年为2.85%。在智能制造风口下, 是否应当增加研发投入支出是无锡制造业公司应当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程宏伟等 (2006) 研究了96家上市公司R&D投入与业绩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对业绩有正向促进作用, 但没有表现出时间滞后性。[1]任海云, 师萍 (2009) 对71家制造业公司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支持上述结论。[2]Valdermar Smith等 (2004) 基于C-D生产函数分析研发投入对技术产出的影响, 得出研发投入具有滞后性。[3]周亚虹, 许玲丽 (2007) 以21家民营企业为样本分析其14个季度的面板数据, 发现浙江省桐乡市民营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产生的影响呈倒U型。[4]而陆玉梅, 王春梅 (2011) 分析99家上市公司2005-202008年数据, 认为当年R&D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且存在显著的滞后影响。[5]但是王烨, 游春 (2009) 基于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分析, 研究发现R&D资金投入对EPS和ROE等企业财务绩效指标影响均不显著。[6]综上文献, 不同地域、时间、行业的企业财务绩效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定论, 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证监会行业分类为制造业且在无锡注册的上市公司2014~2017年的数据, 剔除信息披露不完整或缺失某年数据或某年出现ST的公司, 最终得到27家无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4~2017年平衡面板数据。所用数据来自CCER数据库, 并用SPSS22.0和Eviews10.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 研究假设

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利于已有产品的优化和新产品的开发, 为开辟新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增加营业收入提供保障, 同时也有助于制造企业生产技术革新,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增强企业的适应性, 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改善财务绩效。因此, 本文拟提出以下假设:

H1: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相关。

研发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 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从投入资金、人员等资源到取得研发成果, 再到将该成果投入生产活动, 都要进行研发投入。因此, 本文拟提出以下假设:

H2: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三) 变量定义

1. 因变量

即企业财务绩效, 本文选取以下11个指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 (营业利润) 、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 接着使用因子分析法降维来评价企业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整体表现。

2. 自变量

即研发投入强度, 用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表示。

3. 控制变量

本文引入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资产负债率、利润总额增长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控制变量。其中, 本文采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公司规模的代理变量, 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的代理变量。另外还需考虑行业和年份不同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其中, 本文根据《高技术产业 (制造业) 分类 (2017) 》将样本分为高技术和非高技术制造业来控制行业差异因素。

(四) 模型设计

为检验上述两个假设, 本文拟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 FPi, t表示第i家公司在t年的财务因子得分, RDi, t-j代表第i家公司滞后j年的研发投入强度, lnTAi, t为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CR1i, t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DTAi, t为资产负债率, TPi, t为利润总额增长率, CAi, t为流动资产周转率。INi, t、Year2015i, t、Year2016i, t、Year2017i, t为虚拟变量:当公司属于高技术产业时, INi, t=1, 反之为0;当t=2015时, Year2015i, t=1, 否则为0;当t=2016时, Year2016i, t=1, 否则为0;当t=2017时, Year2017i, t=1, 否则为0。Ci为常数, 代表第i家企业不可观测的个体特征, εi, t为误差项。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 财务绩效的因子分析

1. 有效性检验

为判断因子分析法的适用性, 先检验KMO值和Bartlett值。结果得到的每年的KMO值都在0.5以上, 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所得Sig值都是0, 则F值检验显著, 选取的数据取自正态分布总体。

2. 公因子提取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公因子提取, 结果显示2014~2017年公因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0.404%、88.976%、80.209%、82.680%, 都大于80%, 能够起较好的解释作用。随后经过方差最大化得到因子旋转结果, 据此对各主成分命名。

3. 因子得分函数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得主成分因子得分函数, 例如2014年为:

同理可得Fi2、Fi3。

4. 财务绩效综合评价得分

根据各主成分贡献率, 可以得到无锡制造企业每年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函数如下, 以此计算每家公司每年具体的财务绩效得分情况。

(二) 变量描述性统计

如表1所示, 根据样本数据可得滞后j (j=0, 1, 2, 3) 年研发投入强度的统计特征。从中可以看出, 无锡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相差悬殊, 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格局。

如表2所示, 观察四年无锡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分布可知:绝大多数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在2%和5%之间, 且位于该区间的公司数有增加趋势;国际经验认为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才具有一定竞争力, 而符合该要求的公司逐渐减少直至没有;另外约有四分之一的公司在2%以下, 未达到国际公认的生存线。

(三) 相关系数分析

对FPi, t和RDi, t-j (j=0, 1, 2, 3) 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分别为0.068、0.173、0.274、0.136。由此可知企业财务绩效受当期研发投入影响很小, 之后相关性增强, 滞后两年的相关程度最大, 随后降低。

对自变量和各控制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基本上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3, 而变量的VIF值表明模型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四) 回归结果检验

如表3所示, 当j=0时, β1=0.008, 即企业当年研发投入强度对财务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j=1时, β1=0.029, 即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滞后一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可以正向调节财务绩效;当j=2时, β1=0.051, 即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滞后两年的研发投入强度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且相关性增强;当j=3时, β1=0.026, 即两者正相关关系减弱, 但是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综上, 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性, 当年两者没有显著关系, 但是滞后j (j=1, 2, 3) 年的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 这种相关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变化趋势, 而滞后两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大, 与相关系数分析结果相一致。

注:***、**、*分别代表回归系数或方程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

在模型拟合程度方面, 调整R2均超过0.5, F值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 则拟合度较好, 模型能够较好的解释无锡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根据D-W检验结果, 可知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无序列相关。根据残差散点图可知不存在异方差性。因而, 对于所构建模型进行的线性回归分析是有效合理的。

五、结论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无锡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当年的财务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新技术尚未成熟或新产品尚未充分开拓市场, 而研发活动已经投入大量成本, 导致当年该研发项目未能实现盈利或获利较少。

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调节作用存在滞后性, 在2014~2017年期间, 这种促进作用随滞后年份呈倒U型变化趋势, 滞后两年的促进效果最大。这说明无锡制造业上市公司从进行研发活动到实现盈利有一个较长的周期, 需要引进研发人才, 改进研发技术, 增强研发能力。企业管理者应着眼于企业长远利益, 根据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影响的滞后性提前规划、合理布局, 做好研发投资。无锡市政府也应加大对制造业公司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 如在企业研发投入达到一定标准且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给予适当的减税优惠或资金补助, 从而激发无锡经济新的活力。

摘要:本文运用无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4~2017年的数据, 实证分析了企业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研发投入对当年财务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但是其存在滞后性, 滞后j (j=1, 2, 3) 年的研发投入可以正向调节财务绩效, 这种影响呈倒U型变化趋势, 倒U型最大值出现在研发投入后两年。

关键词:研发投入,企业绩效,制造业

参考文献

[1] 程宏伟, 张永海, 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6 (03) :110-113.

[2] 任海云, 师萍.公司R&D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24) :89-93.

[3] Smith, V, Dilling-Hansen, M, Eriksson, T, Madsen, ES.R&D and productivity in Danish firms:some empirical evi‐dence[J]. Applied Economics.2004 (36) .

[4] 周亚虹, 许玲丽.民营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对浙江省桐乡市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 2007 (07) :102-112.

[5] 陆玉梅, 王春梅.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制造业、信息技术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1 (05) :122-127.

[6] 王烨, 游春.R&D投入与绩效相关关系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J].财会通讯, 2009 (12) :14-16.

上一篇: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问题研究下一篇:浅析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之分类核算法